致各位:
我是海狗,
我們剛完成了在大港開唱的演出,
跟以往的每一場演出一樣,
我們都是用盡全力的,
在此衷心感謝每場在台下嘶聲吶喊的觀眾,
你們一直都是表演的一部分,
也是我的動力。
發這篇文是要告訴大家,
大港是我在胖虎的最後一場演出。
這是前一陣子的共同決定,
只是我們選擇用大港做爲句點。
我最喜歡的一個音樂祭。
在此跟歌迷與胖虎家族一鞠躬,
你們一直都對我很好,
未來就讓下一個團員承載胖虎的精神陪你們往下走吧。
以前看過很多離團聲明,
或是官方的團員變動公告,
都會想,
如果有一天換做是我,
我會打算怎麼表態。
此刻的我,
反而覺得沒啥好想的,
好聽不好聽對我來說並不重要,
只要誠實就好了。
和大部分我印象中的團員異動原因一樣,
分開就是理念不同而已,
不過,
對我來說很難得的是,
過程中我們是沒有起爭執的。
為了不要讓理念不同變成一種官方說詞,
我試著從自身角度解釋一下。
加入胖虎到現在的我,
其實歷經了幾個不同的階段,
剛開始是單身且身兼三個樂團的階段,
那時生活的就是玩團最高。
幾點回家都沒關係,
睡不飽吃不飽都沒關係。
因為某程度我也正享受著表演賦予我的光環。
同時燃燒著的我也同時虛榮著。
接著就進入已婚然後以拍戲為工作的尬團階段,
這時生活就比較難一點,
雖然玩團在心中還是最高,
但工作卻是現實的最高。
拍戲這種工作類型是很逼人的,
以一個有其他事情想追求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太多未知的變數牽制著生活。
沒戲拍的時候收入可悲,
有戲拍的時候時間可悲,
怎樣都可悲。
還得對不起很多人。
現在回想,
當時能夠這樣拍戲還兼著玩團,
可能是因為一直都不紅吧。
紅不到太忙。
接著是一年生病的階段,
這時的生活就很簡單,
就是想康復。
這期間我搞懂了些事情。
曾覺得有放不下的理想跟執著,
好像肩負著哪些責任,
以為重如泰山,
其實根本就輕如鴻毛,
當你只想要活下去的時候都不重要了。
記得當時躺在病床上等著診斷報告,
感到有面對死亡的可能,
腦中只想著好想看到兒子長大的模樣。
於是想通了一件事,
我身處的任何位置都很重要,
但也都是可以換人的。
真要說,
只有當爸爸這件事情不可以換人。
最後就來到現在的階段,
健康且平凡無奇。
當然還是有夢想存在心中,
很重要,
但沒啥好說的,
那些所謂我想要的,
也只能排在家庭跟工作的後面。
雖然生活過著過著,
發現剩下的空間其實不多了。
但那也沒辦法,
生活就是取捨的藝術。
不久前一個認識多年的朋友對我說,
他覺得我這個人『有主見但沒意見』,
我覺得說得挺準確的。
我對生活的抉擇非常有主見,
但我對於別人不同的生活觀或態度沒意見。
人各有志,
做自己最自在。
回到胖虎身上,
好幾年來我一直希望胖虎能壯大到一個程度,
到一個能擠掉我生活中其他事情的程度,
那我只要專心彈胖虎就好了,
最屌的話工作都不用做了,
因為這就是我的工作。
退而求其次的話,
那就保持產值,
新的作品新的表演跟新的強度。
起碼再次站上同個舞台能拿出不一樣的東西。
讓大家知道我沒有停止擠壓才華。
沒有變化就會覺得自己退步,
然後覺得自己在吃老本,
然後覺得沒資格在生活中還堅持這件事。
這是我比較強迫症的一面。
我改不了。
胖虎的演出一直都令我驕傲,
我認為很精彩,
我們也的確徹底的把身心靈都交給這舞台。
幾年來一樣內容的表演,
我對台下的觀眾其實是感到愧咎的,
因為你們從沒吝嗇給予掌聲。
我並不因掌聲與稱讚感到自滿,
因為我覺得在台上表現很棒是我應該的,
我只是做好本分而已。
光環是屬於舞台的,
而不是我,
走下舞台我就是個平凡無奇的人。
會吃會尿會大便。
綜合以上種種,
和自己生活的羈絆,
我自覺無法在這個狀態下繼續玩團。
其實甚至一度懷疑,
自己是不是根本就不適合玩團。
但,
撇開所謂的理念不同,
我其實很感謝胖虎的大團隊,
從來都沒有人試著想改變我或是批鬥我。
甚至連最後要離開的決定,
都是在一個參雜諸多閒聊的和平氛圍下產生的。
某程度來說這也是一種善終了。
最後,
謝謝大家把冗長的文字看完。
離開胖虎並不影響我最本質對bass的迷戀,
每天等兒子睡了之後,
走進房間拿起bass彈的滿足感都是一樣的。
適不適合玩團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我生來就註定是個bass手。
這是我不可能停止的事情。
胖虎是個真誠的樂團,
表演與做人都是,
我很高興自己能禀持這個態度,
真誠的論述今天要說的事情。
在此下台一鞠躬。
海狗 筆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再 難一點 好了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事實上,老夫老妻反而最不容易做到換位思考或同理心。
換位思考有助於你合理看待對方的感情和反應,不至於一開始就認定對方很蠢。它也能助你認清自己對某個情況的偏差認知。
當你站在伴侶的立場仔細設想,即使你仍試圖影響對方,還是可以自然而然地選擇更有用的行為模式,和/或更接納並理解對方的行為。
取自《與焦慮和解2》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講到最後,因為回應某位朋友的留言,眼淚差一點留下來。我事後去感受內在的變化,除了有悲傷、不捨,但也有因為感謝而出現的感動,我真心感謝曾經出現的美好,即使相對短暫。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576939742936971/
換位思考,或者說是同理心,是高我智慧的一種展現。這是提升了觀照,在小我之外,準備好了一個更廣泛的連結,這常能通往慈悲。
高我能作用,愛與關懷的態度比較容易傳遞,因為我們脫離了小我的自我中心。相處在一起久了,常常會誤以為自己足夠了解對方了,因此疏於進行連結。
在一起久了,習慣了,小我便開始透過念頭活在過去。高我幫助我們活在當下,以現在對方的樣子來進行此刻的連結,而非完全透過過去的濾鏡去看待對方。
如此,我們的互動便能更真誠,連結也能更深刻。
高我可以帶著我們,先回到自己的核心,也就是愛的存在,去進行連結。我們得先體驗過被愛,然後透過這本書提醒的「微行動」,學著去愛。
去愛比被愛要難一點,因為曾被愛過,會比較知道怎麼去愛。去愛,是冒險,是時時感受自己,也對對方開放。在挫敗後,依然願意去愛,即便對方不接受,我們依然可能活在愛裡,跟自己在一起。
祝願您,能不放棄去愛,這等同於不放棄自己的存在!
*********************************
【文/ 愛麗絲.博耶斯】
透過你們的關係進而成為健全成熟的個體
不管是你們之間的感情正穩定發展,或者因正面連結愈來愈少而漸行漸遠,善用本節的建議都將獲得助益。若希望感情圓滿,你必須持續感到自己透過伴侶逐漸成長為健全成熟的個體。但感情路上難免有低潮和缺憾,這種感覺不會無時無刻存在,但應該要多數時候都感受得到。
一段關係剛萌芽時,在感情的滋潤中成長可以說輕而易舉。剛開始和一個人在一起時,我們會接觸到新的興趣和嗜好,彼此的喜好、想法和做事方法融為一體時,自我也會進一步擴展。這方面的成長可能來自於伴侶引介的美食或電視劇、新的朋友圈、對政治議題的不同觀點,或者更輕鬆/更好的處事方法。新交往的伴侶也會幫助我們發掘以前忽略的長處。例如,你或許不曾發現自己的幽默感這麼有用又討人喜歡,多虧伴侶讓你重新認識自己。這正是感情協助我們提升自尊的方式。
當你已經非常了解伴侶,這種成長的感覺可能會停頓。如果你們的感情陷入停滯,或許需要大力刺激一下,以便再次觸發雙方透過感情成長的感覺。以下是幾點建議。
I. 透過深刻而有意義的談心增進彼此的親密
【試試看】
如果你們是老夫老妻,你或許會認為自己對伴侶已經徹底了解。請試著探索伴侶的思考領域,找出你不曾發掘的想法。進行這個實驗時,不妨試試阿圖‧ 艾隆(Arthur Aron)教授的三十六個問題。艾隆教授是關係心理學之父,根據他的實驗,雙方共同擁有的脆弱可以使彼此快速產生愛意,因此他設計了三十六個問題。問題從最淺的開始,愈往後愈牽涉到私人層面。你可以在《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找到這些問題,只要在谷歌搜尋「讓陌生人迅速相愛的三十六個問題」即可。或者你也可以嘗試更簡單的方法:
1. 你不太了解伴侶對某個主題的看法,或許是政治議題,這時不妨直接提問。挑一個你真的感興趣的主題,並容許自己因伴侶的意見而改變看法。
2. 詢問伴侶兒時情景,比如「跟我說說你小時候放暑假喜歡做什麼。」提問時拿出你最好的判斷力,不要問你覺得可能會引發爭執的問題。
II. 將緊張關係化為一同成長的契機
健康關係包括容許對方影響自己的想法和行動,這是一種信任和尊重。對關係緊張的伴侶來說,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但你可以試試下列方法。
【試試看】
伴侶有哪個特質或行為表面上激怒你,其實你暗地裡有些欣賞?比方說,伴侶一向逍遙自在、無拘無束,明明快要遲到,但他/她根本不擔心。如果你總是要焦慮不安地催促伴侶,當你提醒到某個程度時(不要口出惡言),不妨對他/她的無所謂心態表示欣賞。你不需要在各方面力挺伴侶的悠閒態度,還是能夠認可這種特質的正面意義。
針對彼此之間某種緊張的相處模式,詢問伴侶的意見,至少可以先從表面問題開始。舉例說明,如果伴侶總是要你整理環境,乾脆請對方提供一些整理的建議,挑一個伴侶可能會訝異並樂於聽到的問題。這個建議和上個建議對改進關係中比較緊張的層面特別有幫助,好比和姻親的相處。
對於伴侶想要討論但你一直迴避或拒絕的話題,不妨由你主動提起。比方說,伴侶最近不斷提到要不要再生一個寶寶,你可以說:「你說得對,這件事需要商量,要不要今晚散步時談一談?」不需要非達到共識不可,至少要讓伴侶覺得你願意傾聽,這場談話將會拉近彼此的距離,或許將來更有可能達成共識。
***
換位思考:良好關係的全方位工具
我無意將重點擺在減少爭執,而是要介紹一個特別技巧,用它來解決緊張關係,效果幾乎像是魔法一樣神奇。換位思考是非常有效(而且簡單)的技巧,適用範圍大得出奇。我們通常認為自己已將伴侶的觀點納入考量,事實上,我們根本沒有做到。部分原因是錯誤共識效應造成的,我們誤以為別人對事物的看法和我們一樣。(事實上,老夫老妻反而最不容易做到換位思考或同理心。)
換位思考有助於你合理看待對方的感情和反應,不至於一開始就認定對方很蠢。它也能助你認清自己對某個情況的偏差認知。舉例說明,你用所謂的「應該」檢視伴侶的行為,或者以偏差認知看待對方,像是「伴侶應該吃完晚餐立刻去洗碗,因為我覺得本來就應該這樣。」
當你發現感情出現摩擦,不妨進行短暫的換位思考。比方說,你對伴侶的逃避行為感到挫敗,於是你天天朝對方嘮叨。然而,你從沒想過對方被你嘮叨的感受。或者,你對伴侶和其父母相處的方式感到挫敗,對方始終不樂意告知父母自己做的所有決定,因為父母總是對伴侶的決定出現過度負面反應。你不曾認真設想過,伴侶一直遭到父母否決,要和這樣的人溝通有多麼難。
當你站在伴侶的立場仔細設想,即使你仍試圖影響對方,還是可以自然而然地選擇更有用的行為模式,和/或更接納並理解對方的行為。
【試試看】
挑一個對方令你挫敗、失望或生氣的行為,以三個步驟進行換位思考。首先,以你的觀點描述整件事。接下來,以伴侶的觀點描述整件事。最後,以中立的旁觀者立場描述整件事。理想的做法是寫下三個段落,而不只是思考。
以下是換位思考的其他祕訣:
• 檢驗你的換位思考是否正確往往會有幫助。不妨對伴侶說:「這是我站在你的立場設想的情形,我想得對不對?有沒有遺漏?」
• 有些人發現,拉開視覺上的距離有助於保持心理上的距離,因而更容易做到換位思考。不妨想像你正在房間的高處(通常是安裝監視器的牆角)俯瞰令你困擾的整個情況,運用換位思考檢驗你的行動。問問自己:「我也會這樣對待他人嗎?」比如說,也許你下班或出門辦事後回到家,進門時不會對伴侶打招呼,但你對別人不會這樣。
• 換位思考可以立刻解除感情中的緊張或挫敗局面,即使負面情況已經持續一陣子,而且令你非常懊惱,還是能夠立即解決。運用你的情緒(懊惱、挫敗等等)做為提示,嘗試進行換位思考。
.
以上文字取自
與焦慮和解2: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6265
高寶書版
https://www.facebook.com/gobooks3/
.
5/24 基隆免費公益講座_創作我的幸福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4369237288959/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再 難一點 好了 在 Facebook 八卦
【在家可以帶孩子做的事情】
今天出了一個畫圖功課給兒子,畫幾個空白的包裝盒,讓孩子在上面發揮,這樣我也可以清靜地工作半小時以上。
結果⋯⋯我這邊都還沒下筆,旁邊就傳來「爸爸你看!我畫好了!」。
看一下時間,還不到10分鐘!
明天再來想難一點的讓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