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開箱連載ep4: 夢想廚房終於完工】
我一直以來的願望就是希望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中島廚房。當初看到新家這個開放式空間,我就覺得夢想不遠矣,但是要從零到有,還是相當折騰,從上網尋找適合的廚房設計公司、和設計師討論需求、收納規劃、選細節(水龍頭、手把、洗手檯等)、到最後安裝櫥櫃、電器、微調,中間歷時超過半年的時間,才終於打造完成! 真的可說是我和DDC辛苦的結晶。
對於新家廚房的規劃,我一開始的大方向就是復古Shaker Kitchen、白(配)金色系、人字拼木地板、以及超大檯面的中島流理台。之前在分享我的廚房構思的時候,很多人會問說:「白色廚房不怕髒嗎?」「開放式廚房不怕有油煙味嗎?」其實我們本來的下廚習慣就沒有什麼大火快炒、油炸的料理,再加上有小美機,真的不太擔心油煙問題。況且,我們家可是有抹布不離手的DDC耶,他只要看到1公釐髒污就會馬上擦起來了,不是在洗抹布就是在走去洗抹布的路上,這樣廚房髒得起來嗎 😂
對我來說,廚房不只是煮飯的地方,更是居家裝潢和生活空間的一部分。有了開放式中島,早上時間可以讓姐弟倆坐在吧台吃早餐喝牛奶、閒暇之餘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烘焙、工作時可以在吧檯用電腦假裝在咖啡廳、朋友來家裡聚會時也可以圍著聊天喝一杯。一想到這些畫面就覺得好興奮 ~
-----
原本打算等正式啟用、擺上美麗的植栽或裝飾品再來開箱,但我心情實在太激動了,忍不住先分享完工照片。之後等我把餐具鍋子和小家電都歸位,再來開箱更多細節和收納喔。
#第一道料理煮什麼好呢
打造夢想廚房前情提要:https://pse.is/39lame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或許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如孤島般的「地帶」,好像摯親都無法明瞭。偏偏英國的某位詩人如是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不少人說小島孤獨,卻鮮有人親身體會孤島的感受,因為都市人禁不起,放不下,走不來。外人走進島內,島民踏出島外,經年來往的渡輪看盡離合。島上的「祺森冰...
「再結晶問題討論」的推薦目錄:
- 關於再結晶問題討論 在 Facebook
- 關於再結晶問題討論 在 馬英九 Facebook
- 關於再結晶問題討論 在 馬英九 Facebook
- 關於再結晶問題討論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 關於再結晶問題討論 在 陳寗 NingSelect Youtube
- 關於再結晶問題討論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 關於再結晶問題討論 在 [請教] 再結晶技術上的問題- 看板Chemistry 的評價
- 關於再結晶問題討論 在 化學再結晶問題求解討論- 科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再結晶問題討論 在 有機化學實驗技能(4):再結晶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再結晶問題討論 在 苯甲酸再結晶實驗的原因和症狀,YOUTUBE、PTT和台灣e院 ... 的評價
- 關於再結晶問題討論 在 苯甲酸再結晶實驗的原因和症狀,YOUTUBE、PTT和台灣e院 ... 的評價
- 關於再結晶問題討論 在 [實驗] 關於再結晶失敗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再結晶問題討論 在 再結晶相關問題- Chemistry板- WEB批踢踢。我想請問讓過飽和 ... 的評價
- 關於再結晶問題討論 在 硫酸銅結晶失敗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再結晶問題討論 在 [實驗] 液體的純化或再結晶- 看板Chemistry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再結晶問題討論 在 [實驗] 關於再結晶失敗 - PTT Web 的評價
再結晶問題討論 在 馬英九 Facebook 八卦
昨天(28日)我在府內接見由日本核子物理學權威、也曾擔任日本文部大臣、科技廳長官與東京大學校長的有馬朗人先生,以及他所率領的「臺日交換核能資訊訪問團」,交換對核能政策的看法;團內也有七位日本現任眾議員,其中細田博之眾議員,是現任自民黨副幹事長及黨內「電力安定供給推進議員聯盟」會長,組織目標是大力推動日本核電廠重新啟動,其餘眾議員也隸屬於該組織,大部分皆來自於有核電廠的選區(如擁有日本多達14座核電機組的福井縣,有日本發電量最大的柏崎刈羽核電廠的新潟縣)。
2011年3月日本福島核災發生後,當時日本民主黨政府立即停止所有54座核電機組運轉,施行「零核電」政策。然而三年後,就在今年4月11日,日本安倍內閣通過「能源基本計畫」,取消「零核電」目標,同時將核電定位為「重要基載電源」,並在確保核能安全的前提下,重新啟動核電廠運作。三年前日本所受核災之重,遠遠超過1979年的美國(三哩島事件)與1986年的蘇聯(車諾比事件),但為甚麼日本會再啟動核電廠,作180度的轉變?因此,面對同樣陷於核能爭議的臺灣社會,我特別請教訪問團三個問題:日本政府改變核能政策的原因?如何確保核能安全?以及日本人民對於重啟核電的反應?
東大前校長有馬朗人說:臺、日兩國都極度缺乏天然資源,但生產再生能源既耗時又昂貴,只能作為長期發展的目標;而核能是人類智慧結晶,而且是具備高度潛力的能源,因此,同時擴充再生能源及活用核能發電作為基載電源,是目前日本新能源政策的方針。細田眾議員也說,雖然目前日本全數的核能機組已暫停運轉,但安倍內閣體認日本經濟發展仍需要核能發電支應,未來將經過嚴格的安全檢測通過後才能運轉,而最快今年秋季,日本至少會讓一座核電廠恢復運轉。
關於日本人民對政府重啟核電的反應,細田眾議員也特別表示:日本社會反核意見一定會有,但政府仍會努力邀請核能專家及大學教授,用專業來說服反核群眾,因為核能對日本的發展其實是相當重要。而另一位核能專家田中治邦表示,在參訪完核四廠後發現「核四廠採取的種種安全措施事實上比日本還要徹底。」且日本核電停擺後,每年所追加的液化天然氣購買費用達到3至4兆日圓(約臺幣8800億至1兆1千億元)左右,希望臺灣不用重蹈日本覆轍。(按:去年日本貿易逆差是11.4兆日圓(約臺幣3.3兆),是歷史新高,三年來電價亦上漲20%左右)
回到臺灣,「非核家園」的目標明定在我國「環境基本法」第23條,政府必須逐步實現。政府在遵守「確保核安、穩健減核、打造綠能低碳環境、逐步邁向非核家園」的原則下,已宣布「核四一號機不施工、只安檢,安檢後封存;核四二號機全部停工」。同時,行政院將儘速召開全國能源會議,邀請各界共同討論能源政策的方向以及核四的未來,一起為下一代做出一個負責任的決定!
再結晶問題討論 在 馬英九 Facebook 八卦
昨天(28日)我在府內接見由日本核子物理學權威、也曾擔任日本文部大臣、科技廳長官與東京大學校長的有馬朗人先生,以及他所率領的「臺日交換核能資訊訪問團」,交換對核能政策的看法;團內也有七位日本現任眾議員,其中細田博之眾議員,是現任自民黨副幹事長及黨內「電力安定供給推進議員聯盟」會長,組織目標是大力推動日本核電廠重新啟動,其餘眾議員也隸屬於該組織,大部分皆來自於有核電廠的選區(如擁有日本多達14座核電機組的福井縣,有日本發電量最大的柏崎刈羽核電廠的新潟縣)。
2011年3月日本福島核災發生後,當時日本民主黨政府立即停止所有54座核電機組運轉,施行「零核電」政策。然而三年後,就在今年4月11日,日本安倍內閣通過「能源基本計畫」,取消「零核電」目標,同時將核電定位為「重要基載電源」,並在確保核能安全的前提下,重新啟動核電廠運作。三年前日本所受核災之重,遠遠超過1979年的美國(三哩島事件)與1986年的蘇聯(車諾比事件),但為甚麼日本會再啟動核電廠,作180度的轉變?因此,面對同樣陷於核能爭議的臺灣社會,我特別請教訪問團三個問題:日本政府改變核能政策的原因?如何確保核能安全?以及日本人民對於重啟核電的反應?
東大前校長有馬朗人說:臺、日兩國都極度缺乏天然資源,但生產再生能源既耗時又昂貴,只能作為長期發展的目標;而核能是人類智慧結晶,而且是具備高度潛力的能源,因此,同時擴充再生能源及活用核能發電作為基載電源,是目前日本新能源政策的方針。細田眾議員也說,雖然目前日本全數的核能機組已暫停運轉,但安倍內閣體認日本經濟發展仍需要核能發電支應,未來將經過嚴格的安全檢測通過後才能運轉,而最快今年秋季,日本至少會讓一座核電廠恢復運轉。
關於日本人民對政府重啟核電的反應,細田眾議員也特別表示:日本社會反核意見一定會有,但政府仍會努力邀請核能專家及大學教授,用專業來說服反核群眾,因為核能對日本的發展其實是相當重要。而另一位核能專家田中治邦表示,在參訪完核四廠後發現「核四廠採取的種種安全措施事實上比日本還要徹底。」且日本核電停擺後,每年所追加的液化天然氣購買費用達到3至4兆日圓(約臺幣8800億至1兆1千億元)左右,希望臺灣不用重蹈日本覆轍。(按:去年日本貿易逆差是11.4兆日圓(約臺幣3.3兆),是歷史新高,三年來電價亦上漲20%左右)
回到臺灣,「非核家園」的目標明定在我國「環境基本法」第23條,政府必須逐步實現。政府在遵守「確保核安、穩健減核、打造綠能低碳環境、逐步邁向非核家園」的原則下,已宣布「核四一號機不施工、只安檢,安檢後封存;核四二號機全部停工」。同時,行政院將儘速召開全國能源會議,邀請各界共同討論能源政策的方向以及核四的未來,一起為下一代做出一個負責任的決定!
再結晶問題討論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或許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如孤島般的「地帶」,好像摯親都無法明瞭。偏偏英國的某位詩人如是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不少人說小島孤獨,卻鮮有人親身體會孤島的感受,因為都市人禁不起,放不下,走不來。外人走進島內,島民踏出島外,經年來往的渡輪看盡離合。島上的「祺森冰室」負責人林耀山(Gary)生於斯,長於斯,闊別孤島逾十年後回歸故地,不為甚麼,只為年邁父親背起擔子——好好經營冰室。他只望將冰室一代傳一代,交給兒子再交給孫子,世世代代得以保守家族的心血結晶。念念親情,看來孤島不孤單。
緩緩地流淌的靜謐時光
島與城的距離原來僅僅約半小時的里程,渡輪在浪花與浪花之間顛簸,不一會兒便來到彼岸。實實在在踏足於一平方公里的小島上,純淨清新的海洋氣息撲面而來,慣於急速的步伐不期然放慢,放輕鬆。赫然發覺孤島,原來一點都不孤獨,因她正正被溫柔的海洋圍抱著。坪洲,外形彷如一個「凹」字,半點兒都不平坦,地形與其名字不相配,煞是有趣,陷下去的地方像是埋藏着隱世秘寶,或是世外桃源,遠眺還看得見青翠山嶺。坪洲在七、八十年前是繁盛的工業中心,全盛時期更有逾百家廠房。
從昔日繁盛到今時今日的平靜,坪洲的面貌經歷多大的轉變,在島上不難發見歷史痕迹。如今,小島沒絲毫熙來攘往的壓迫感,沒有車子,沒有擠擁人潮,大街小巷彌漫悠閒靜謐的氛圍。每分每秒在城市如江河奔流的時光,在島上卻是緩緩地流淌。踏出碼頭,一座古廟映入眼簾,沿着永安街直行,偶爾有腳踏車擦身而過,街頭巷尾迴盪着微妙的窸窸窣窣,夾雜清脆的叮叮噹噹。店鋪之間隔着一道「楚河漢界」,店家卻會互相打招呼,談談天氣陰晴,說說生活瑣碎。
一塊牌匾牽繫兩代心血
巷尾,便看得見「祺森冰室」牌匾,一塊牌匾四個大字連繫兩代親情與心血,負責人林耀山(Gary)說:「爺爺名『祺』; 爸爸名『森』, 結合在一起就變成冰室的名字。他們都是行船,都是做廚房,懂得甚麼便做甚麼工。」原來,「祺森冰室」坐落的屋子早在一九六零年已經存在,Gary太公那代就已經在這裏居住,直至Gary的那一代已將近是第四代,經歷了數十載風霜的屋子見證着林氐四代的家族歷史,「之前是太公來到這個小島,買了這一棟物業,最初都是供別人做餐廳。坪洲那時有很多廠,人多了,食的需求就變大,就會有冰室及餐廳的出現。 他們想到不如就做餐廳生意,就收回餐廳。」
生於斯,長於斯的Gary繼承衣缽,經營島上的家族餐飲業生意,孝順的他從小便在冰室幫忙,亦與小島有着深厚感情,「坪洲這個地方,比較寧靜。最大分別是這裏沒有車,空氣好。坪洲人較淳樸,但睦鄰關係好很多,都是土生土長。我們從小就在這幫手,上午就幫手做早餐,放學後冰室已經關門,就回來掃地清潔。那時候,日常生活,包括吃飯、做功課等所有事情都在店裏做,記得有些人會拿五毫子給我,叫我拿給媽媽。」
離開終究是為了歸來
畢業後,Gary毅然離開長大的地方,出外尋找工作,移居近十年,曾與家人討論過「接手」的問題,他的內心亦經歷過幾番掙扎,徘徊於拒絕與接受的邊緣,反思過去梳理思緒有助填補未來的空白,他憶述:「那時心想不會接管餐廳,結了婚到有小朋友之後發覺 ,以前家人對我們真的好。慢慢就去理解,他們老人家可以撐起這間餐廳,真是厲害。中間也有很多時候,是星期六日或者星期五晚我也有回來,爸爸的年紀都差不多退休,經營餐廳,做了大半生,又供到我們、我、妹妹都長大自立,反思都應該是時候回來幫手 ,二零零一年便回來了。」 終究,冰室對Gary充滿了兒時回憶與深厚感情,可想而知難捨難斷。
於港人而言,冰室是香港歷史遺留下來的昔日印記,可理解為茶餐廳的前身,流行於一九五零至一九六零年代,隨着西餐業發展而起,最初因售賣的食品又以紅豆冰、咖啡、奶茶等西式飲品為主,以「飲冰」為賣點,故取名「冰室」。Gary解釋:「做冰室賣的食物很簡單 ,會有奶茶咖啡,只賣幾種粉麵。最早期我們有上海麵賣,雞蛋及肉片。我們的肉片是煎香了的肉片。那時是媽媽想食,爸爸就說拿一些回來賣,說這樣食就食了幾廿年 ,直到現在我都保持有上海麵賣,做一間冰室要茶靚咖啡都靚,兩者必須要做得好。」
片片蝦多士皆有血汗
歷久不衰的是情懷與傳統,雖然Gary 認為肯變肯去接受就會更好,但他並非一味主張顛覆過去的變革,而是選擇奠基於優良基礎上推陳出新。他細心地把過去的種種保存下來,「茶底沿用以前爸爸留下的,那味道由那時到現在沒有很大轉變,其實要煲一壺好的奶茶是很簡單,但要保持到十年是同一樣的味道,就是功夫。還有一個以前有、現在也有的就是紅豆冰。裝潢仍保留一派老式冰室格局,店內一枱一椅一磚一瓦均與開業時無異,還保留所有卡座椅子,這些椅子於一九六零年已經存在,因經過好些時日,木材腐朽,需要不停翻新修補。」蝦多士,是祺森冰室的「招牌菜」,不少人趨之若鶩來嘗鮮。
Gary坦言:「蝦多士以前是沒有的,以前麵食為主,而且沒有一種較有特色的菜式,就想到蝦多士不錯,將蝦放進麵包,再用餡包起。其實不是我構思,五十年代的蝦多士就是這樣做。」蝦多士滋味香口,然而製作蝦多士的過程竟血汗交融,因為當中有一個剝殼挑腸的工序,「我們剝得很快,很容易會刺到手流血,還有個漿,要用很多香料去炒,將幾樣混合放到麵包裏,再浸蛋漿,再沾麵包糠,再炸。」
情鍾爸爸烹調的早餐
經營餐廳的擔子沉重得很,Gary卻沒有後悔當初的承諾與決定,他憶起一件引以自豪的往事,「有一個時刻十分感動,平時我們收的錢會放起來,通常我就會全部拿給爸爸。有一天,爸爸突然跟我說不是啊 ,今日你第一日接管 ,你拿吧。那種感覺是我終於真正地接手了,是一種認同。」從爸爸身上,Gary學到了堅守原則,絕不馬虎,「本身有些客人喜歡爸爸的食物。有時我們會分得出是不是舊街坊回來,一家人來食四碗五碗上海麵。
不想失去這批客人,我會有少少要求,再做下去慢慢加東西,要求不能變,這是從我爸爸身上學的。因為爸爸做事的方法是慢工出細貨,當他口說隨便的時候才是最令人害怕,其實都是有要求的。」爸爸煮的食物,是Gary孩提時代的世間美食,他想起讀中學時,每日七時走下來客廳,便會看見一杯奶茶,一件腿蛋治已準備好在枱上,「爸爸一定先做好放在這,我從未食厭。」
冰室拉近了Gary與親人的距離,Gary爸爸放手後就沒有再理會餐廳生意,轉而在背後支持子女。 至於,Gary的兒子現時也會到餐廳幫手打點,「冰室令到自己和家人關係更親近 ,但當你太親近時也會有很多摩擦 ,我們的溝通方法可能就是先罵先吵架。有時工作上不滿意也會發他脾氣,吵完就算了。一家人,開心不開心全都在這裏,回憶都全在這裏。」承傳下來數十載的冰室是多代人的心血結晶,Gary一心希望能夠將冰室繼續傳承下去,「保存招牌和心血,再交給兒子再交給孫子 ,一代傳一代。」
撰文:文朗琛
攝影:胡浩賢
祺森冰室
地址:坪洲坪洲永安街3號地下B鋪
電話:2983 0554
營業時間:星期二至日 8am-4pm(星期一休息)
詳情: http://bit.ly/2VnXidp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3s0BH0c1oJg/hqdefault.jpg)
再結晶問題討論 在 陳寗 NingSelect Youtube 的評價
嚴選入門組兩聲道音響上線囉:https://lihi1.com/2ecL7
陳寗嚴選 iPad Pro/iPhone 保貼 & 充電頭:https://lihi1.cc/VnHIF\
陳寗嚴選抗菌靜電濾網/防潑水抗菌強化膜:https://lihi1.cc/x7Sse
陳寗嚴選 NAS 團購:https://lihi1.com/SuL4Q
──────
NOW! 成為陳寗頻道會員並收看獎勵影片:https://lihi1.com/ZT8bZ
頻道會員經費用於製作字幕及剪接,懇請支持頻道營運!
──────
00:00 本集分享:音量控制影響有多大?影響動態、細節、音場、定位、結像
02.20 本次留言問題內容
07.16電阻是什麼?物體被電流通過的阻礙能力
08.17 音響一定要有 VR 才能控制音量:先將音量衰減到零,再調大
09.25 VR 氧化的問題:變不導電/電阻值異常,導致不準
10.31 很多人不知道:VR 其實是兩聲道!每聲道分開,精準度影響甚大
11.12 不精準的 VR 會怎樣?結像會飄,厚實度、發散度變差
12.07 Accuphase 非常重視精準結像:AAVA 就是 40 年研發結晶
17.17 高級音響怎麼還會 VR 氧化?台灣太過潮濕,原廠沒想到!
19.15 接頭氧化,怎麼判斷?變色/長毛,長相跟原本不同
19.44 怕接頭氧化,怎麼預防?用塞子/保鮮膜包好,小有幫助
20.15 接頭已經氧化了,怎麼辦?用接點復活劑,再擦乾淨
21.15 下次分享:AAVA 的技術與聲音特色
#音響 #兩聲道 #喇叭
──────
陳寗實話說 Podcast 試營運上線:
Apple Podcast:https://lihi1.com/xXnHu
Google Podcast:https://lihi1.com/yfDKF
其餘各大 Podcast 平台也都有上線,請直接搜尋「陳寗實話說」!
──────
本頻道每晚 6 點鐘上新片,還有幾個原則跟你約定好:
1. 開箱零業配:
真實使用過後才發表心得,通常試用至少 1 個月,所以你通常不會看到我最早發表,但哥真性情的評論,保證值得你的等待。
2. 理性討論:
我有自己的偏好,你也有自己的好惡,我們互相尊重,時時用大腦,刻刻存善念,不謾罵,不矯情。可以辯論,不可以沒邏輯。
3. 我團購我驕傲:
我很愛買東西,也很愛比較產品,我自己使用過、多方比較過,還是覺得喜歡的東西,我才會辦團購。(簡單說就是挑品很嚴格,至今 80% 廠商找上門都被我打槍。)辦團購我一定有賺,但我跟廠商拿到提供給你的團購價,也會讓你一定有划算感。所以如果你品味跟我相近,或是剛好有需要,就跟我團購,我們互惠。如果你覺得跟我團購,你就是我乾爹,說話不懂得互相尊重,那就慢走不送,你可以去找一般店家買貴一點。
看了以上,覺得可以接受就請你訂閱,訂閱順便開鈴鐺。我們每天晚上 6 點見。
我的網站連結在這:https://ningselect.com/
也別忘了幫我的 FB 粉絲專頁按讚:http://bit.ly/ningfb
如果有任何問題,包括團購等問題,都可以在影片下方留言問我,同一支影片下很多人都想知道的問題會優先用留言回答,如果是比較大的題目,則有機會拍成 QA 影片回答~如果你想問的是針對個人的音響選購、配置問題,可以直接傳 Line 問我:http://bit.ly/ningline
另外團購商品請參考我的商城:https://shop.ningselect.com/
廠商合作請先了解相關原則:http://bit.ly/coopning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5Wnk1q53DI/hqdefault.jpg)
再結晶問題討論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哈克翻過來看世界》系列工作坊(三)~為生命整地,結出新果實~03/09(六) & 03/1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85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 2019.04.13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二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2019/05/0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9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就在上個月,我們才剛剛結束的2018年的金馬獎頒獎典禮,有一個獎項,叫做『最佳貢獻』的得主,叫廖慶松先生。
或許你知道他是一個剪接師,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他沒有顯赫的學歷。然而在這樣的背景底下,在二十多年前,在國內的各大專院校,電影的相關科系,卻都有他教學的身影,至今桃李滿天下。
一般來說呢,在大專院校裡面,無論擔任講師啊、助理教授,最起碼都要有碩士以上的學歷。
那特別是在二十多年前,那個時代仍然是很重視學歷,而有一點輕忽實作,那「廖桑」的例子,還是很令人感覺到意外。
其實呢,廖桑他以長年投入在剪接工作,的實際的操作經驗裡面,他的「實務」早就超過了那些「理論性的知識」。那麽究竟「實際操作」的一個價值跟理論,到底要怎麼樣去看待?
我們在面對自己的人生面裡的時候,我們要怎麼樣來幫自己,安排一個更適當的腳步?我就透過這個例子,作為一個開頭。今天要跟你講一個,你可能都知道,但是,你從來沒有這麼想過的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是這樣喔,飛機的發明者,是萊特兄弟嘛。那他們的「飛行者一號」這個航空器,是絕大部分的人都認同,在地球上第一架有自己的動力,而且試飛成功的飛機。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萊特兄弟,他們其實連高中文憑都沒有拿到。而他們能踏上研發飛機,的這樣的一個契機,是從一八八八年開始。
那個時候呢,萊特兄弟為了幫他們的父親,去趕製教會所需要的手冊。他們呢,就合力把一台舊式腳踏車,絞鏈啊、彈簧啊,這些機械設備拆下來。
然後,再按照自己對機械的熱情,跟「動手做」的精神,找了一堆破銅爛鐵,組合出一台很陽春的影印機。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這一台影印機運作的非常好。他們不僅幫自己的父親,解決了問題;他們還順勢開了自己的印刷廠,做起了生意。
就這樣子過了幾年,那個時候世界上,推出了第一輛現代概念裡面的腳踏車、單車,這讓萊特兄弟熱愛機械跟改造的創作魂,有了發洩的新出口。
他們無時無刻都在想,怎麼樣讓這個單車,變得更容易操控、更符合機械的力學,去提升騎單車的整體體驗。
甚至於,他們打造單汽缸的引擎,作為動力的來源,還成為那個時候業界競相學習的一個指標。
可是呢,發明飛機跟改造腳踏車,這根本是天差地遠的兩回事嘛!尤其在十九世紀末,那樣的一個背景底下。
那個概念就像是喔,我們現在一般人,沒有經過特殊的學習跟訓練。你要開始去想、你要開始動手,去設計AI人工智慧,差不多的邏輯啊!
這不僅是全新、未知,而且那個知識領域的跨度,真的是非常非常大。那對於沒有任何學術、理論知識的萊特兄弟來說,這真的非常的困難,有如登天一般啊!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第三個契機來了!一八九六年的時候,萊特兄弟,他們看到一個滑翔翼的設計師,墜落死亡的新聞。這對於當時,還沒有征服天空的人類來說,這是一個很震撼的新聞。
他們初次見到,這個滑翔翼的飛行器的這個照片,這讓他們想到,史前巨鳥的那個翅膀。那事實上呢,會出現滑翔翼的設計師,這代表當時正是一個在航空領域,大家要去做軍備競賽,那樣的一個時代。
各方面的人馬跟專家,他們都想要奪得,率先發明出人工飛行器,這樣的一個桂冠,史上留青史嘛。那熱衷機械跟研發的萊特兄弟,他們當然也想要參與,而且也想要贏啊!
這一個競賽,開什麼玩笑!成為史上第一人。於是呢,他們就開始想辦法找資料,每天埋首在物理啊、數學啊,這些領域。
他們甚至於因為滑翔機的靈感,然後,開始把鳥類的書籍,也納入了參考書目裡面。而且實際的去觀察、研究鳥類是怎麼飛行的,他們怎麼振翅?然後,怎麼樣起飛、怎麼樣降落?他們用土法煉鋼的方法,默默的參與這一個競賽。
那個時候跟本沒有人知道他們,也沒有人認為,他們會是拔得頭籌的人。那個時候,多數投入這一場競賽的,都是一些滿肚子的專業知識、這些理論大師,這些叫的出名號、顯赫文憑的這些專家。
那他們都認為,飛機的原型一定是要用某種強力的引擎,先把飛行器送上天空,然後在天空上保持穩定,然後用這樣的一個概念跟邏輯,維持長時間的飛行。
但是事實上的結果是,這些理論跟知識來打造出來的飛機,他們導致了很多失敗的結果。墜機的墜機,死人的死人喔;讓飛機的一個研究,陷入了很大的膠著。
這個時候呢,我就想起一句話喔,這句話我也常說,叫做「別在錯的地方裡,想找對的答案;否則喔,你做的一切努力,只會讓你愈努力愈挫折」。
萊特兄弟他們知道了,這些實驗失敗的原理跟理論之後,他們對照了自己親手打造、改良單車的這樣的經驗。從高級知識份子的這些理論裡面,他們發現有一個邏輯上面的重大錯誤跟盲點。那就是喔,他們都太過重視飛行器的穩定度!
在那個時候的專家、學者,他們把飛機想像成飄浮在半空中的船隻。他們用這樣的類比,所以他們會覺得船隻的設計,是要維持在水面上的平衡。因為這樣的概念,飛行器就必須要保持平穩的直線移動。
對照於我們真實在騎腳踏車的時候,會「左搖右晃」這樣的概念,在這些所謂的專家,他們的判斷裡面喔,會在空中造成非常大的危險。
但是,萊特兄弟從觀察鳥類的飛行,再加上他們本身,對於改造單車多年的實作經驗,他們重新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這些專家、這些學者,他們原初的假設,他們認為這種所謂的「左搖右晃」,這樣的動態平衡。是不是這樣的思考,才是對的;而這些專家,原本的相信才是有問題的呢?
因為他們認為呢,鳥類的飛行和單車的原理其實是很像的。鳥類跟騎單車,從來不是追求四平八穩,而是必須在動態當中保持平衡,是一種「不穩定的動態平衡」。
就像是我們騎單車,或者是鳥類的飛行,都是隨著路況或者是氣流,利用傾斜來靈活控制轉彎,而不是死死的釘在那裡不動。我們轉彎是不是這樣子轉彎?不是這樣子轉彎嘛!
那有了這樣的「重新假設問題」的概念,萊特兄弟他們很實際,他們先設計各種風箏,然後去釐清怎麼樣的形狀,是最適合做為機翼的。
然後按照他們實驗的結果,去做出一些原型,不斷的測試。他們試飛的次數,其實遠超過在同期,那些很有錢、很有理論架構的個人,或者是那些研究機構。
最後我們都知道喔,他們發明出了飛機。這樣的概念就好像是,一個沒有相關文憑,沒有任何資訊背景的人;他去設計出一個AI的跨時代的運用。成為殺手級的運用,而且遍及全世界的運用。
你會覺得這哪有可能嘛!他是不是最起碼,要有一些資訊科技的能力?對啊!在萊特兄弟他的時代裡,那些研究機構,或者是那些很有名、學問很高的人,看起來他們兩個就是這樣的感覺。
他們完全想不出來,這兩個完全不懂得工程學和航空學的傢伙,他們是怎麼樣能夠拔得頭籌、製造出飛機的?!
所以,透過萊特兄弟的故事,我們可以知道,實際操作的經驗結晶,絕對不比理論架構來的低階的思考。相反的,這些務實操作它反而是很多的新科技,和創造力的最重要的源頭。
正在觀賞影片的你喔,如果正好是一般世俗所謂的,功課好、聰明的那些「學霸級」的人物,或許你可以思考一下,太會讀書、考試,到底帶給你的是助力,還是阻力呢?
當你已經先「假設」了什麼才是「正確的答案」,是不是就很容易忽略「實作」的價值。甚至於呢,在錯的前提底下,進行很多其實是徒勞無功的「思想討論」。
真正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永遠是實作的價值!透過實作的回饋,你才會知道真正的關鍵在哪裡?哪裡才是你需要在乎的?
然而更重要的是,有什麼原本的假設,需要被挑戰、甚至於被推翻?就像是把飛機當成是「漂浮在空中的船隻」,這個假設顯然是錯誤的。過去也因為這個假設,很多人投入了很多錢而不成功。
然而萊特兄弟,就是沒有被這個假設困住,所以他們才發明出飛機,這個劃時代的產物。
所以呢,無論你想要從事任何創造,或設計的工作,請你務必記得「實作永遠比知識來得更為重要」,否則喔,你會看不見整體的真實狀況,滿頭滿腦的讓你的專業知識,變成是框住自己的天敵,阻礙了你成功的可能性。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在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我今天談的,這個主題『學霸的天敵』,我們談實作的重要。
很多東西不是靠思考,不是靠看書就能夠幫助你前進;你得行動,你得真實的踏入教室,透過我們面對面、手把手的前進,你才會有真正的前進。
而且我更知道一點,就是畢竟喔,進教室會有一些時間跟空間的限制。所以,我在這邊也答應大家,我會很努力的製作一系列的「線上課程」;透過網路的工具,你我可以在線上相會。
那如同今天談到的「實作」的價值,我在這一點,已經開始在「實作」了。沒有意外的話,我們會在2019年1月份,推出相關的課程。
希望透過我們線上的學習,能夠幫助你生命到達另外一個高峰,不斷的創造生命的可能性。
在這邊做一個小小的預告,請期待明年1月份,我們推出的關於怎麼樣進入實作、怎麼樣管理你的效率?這樣的一門線上課程。
所以無論你是會進啟點的教室,還是在線上跟我相會,我都很期待,你能夠在你生命當中,透過實作創造更多的可能性,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YNfR1751Jk/hqdefault.jpg)
再結晶問題討論 在 化學再結晶問題求解討論- 科學板 - Dcard 的八卦
最近做的東西需要再結晶,但我結出來的量一直不是很穩定,或是結不出來,想請問以下問題:前提要:我的化合物是以DCM溶解然後再加MeOH,1. ... <看更多>
再結晶問題討論 在 有機化學實驗技能(4):再結晶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Transcript · 有機化學實驗技能(5):熔點測定 · 結晶 及重 結晶 · 科學不一樣/反覆製作過飽和溶液「晶體」也能養出來 · 苯甲酸的重 结晶 · OCE-NON-chemistry-02- ... ... <看更多>
再結晶問題討論 在 [請教] 再結晶技術上的問題- 看板Chemistry 的八卦
大家好 , 我是研究生目前在一個再結晶的步驟有點卡住
之前有做過一些大量的再結晶,包括單一溶劑法、和混合溶劑的方法
都是值接拿0.6L~2L的大燒杯做
但現在做小量的再結晶(3g) 有些技巧上的問題想請教大家
我的產物是HCl的鹽酸鹽類 極性很高 ,這個化合物是新的
條件得自己試
目前是找到ACN(乙晴)為難溶溶劑用加了數滴6N HCl/MeOH的MeOH來當
好溶溶劑
1.首先想問的是器材的問題,因為在自己找條件的時候很容易結晶失敗
要抽乾重結,目前是用有磨沙口的50mL錐瓶,如果失敗就直接
減壓濃縮抽真空。不知道大家做少量的再結晶,在試條件的時候都用哪種
容器來結。
2. 另外因為我沒結過HCl salt,不知道大家對於鹽酸鹽類有沒有再結晶的經驗
,我是都會補充一點酸進去讓整體溶液pH值低於2。
3. 我使用的方法是,先用約15mL甲醇將產物全溶,在加熱攪拌下將熱乙晴滴入
滴著滴著都沒有混濁,大概滴到30mL乙晴,我就開始讓整體溶液繼續沸騰
我覺得體積減少的時候甲醇會揮發比較多,整體溶液會越來越難溶,
當體積大約從45mL降到20mL時候開始產生混濁,我一開始加入數滴甲醇
希望又變澄清,這樣我就可以停止加熱和攪拌,但奇怪的是在滴入甲醇也難以
變的澄清,我滴了五六滴之後,就先打住,然後就停止加熱攪拌。
以稍微有點混濁的狀態降溫,等了數小時後也只有一點點小小粉末出現在底部
隔天也是一樣。 目前我不知道是整體溶劑飽和度的問題還是應該要選更
難溶的難溶溶劑,或是更難溶的好溶溶劑。因為乙晴沸點83度C我覺得比MeOH高
還不錯,不是很想換成Acetone或ether之類的。 但好溶溶劑有在考慮要換成乙醇
這樣或許可能比較容易結出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法或經驗談
希望大家能給點評論
感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0.126.52.246
恩 三克確實從某些角度來說 很大量
其實我在結晶的目的並不是要結出能做 X-Ray解結構的漂亮單晶
只是 有少量大約10%的副產物 希望能盡量擺脫掉
今天看了化學 板下面連結網頁 提供的再結晶 技術和觀念的教學
覺得很受用 這兩天感冒好點 希望能用最好的技巧和觀念 再去做嘗試
我想畢業 ... Q_Q
上面板友 先謝過
另外 種晶 指的是純產物嗎 如果是的話 我現在也沒有純產物
可能就無法用了
※ 編輯: airkolf 來自: 111.243.5.223 (01/06 21:3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