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創作〈小情歌〉,寫下這句歌詞:「我想我很適合/當一個歌頌者」,2019年,我引申創作了〈歌頌者〉這首歌,「歌頌者」三個字我自引〈小情歌〉歌詞。今天,他卻表達「歌頌者」三個字,是他給的建議,讓我不可置信。
從兩年前這件事發生以來,除了法庭上,我從未公開談過此事。我一直不懂為何會發生這樣的事,一直希望是一場誤會,也一直覺得或許不談論,是對心中那位曾視為父親的人,最後的尊重、寬容與一點保護。但事實上,這樣的盼望落空了,一次又一次,我終究心死了,也覺得必須好好對關心我的你們交代一次這些事。
【事件經過】
我和林先生在2008年有簽署一份詞曲授權合約,原訂2014年底結束,而因我信任對方,一直自動延續到2018年底。
2018年的9月20日,我跟林先生約在他家開會,我向他表示,覺得自己快40歲了,一直以來感受到人生無常,我擔心自己要是突然死掉,家人什麼都沒有,希望詞曲版權拿回來自己處理,他也同意。
我認為依照我們十多年來互相信賴的關係,當面口頭講是比較尊重的方式。我10月26日寄發存證信函提及此事,怕嚇到他,我也先用LINE知會他,他也表示沒問題。
接著在12月6日,我們簽署「合約終止協議書」在雙方律師見證下,確認詞曲合作終止,也將10月26日的存證信函寫進終止書,以「全部遂其所願」表示同意。林先生也親自在電話裡跟環球版權總經理確認以後我會自己處理版權,也發訊息給我「12月31日前這些轉移的對象都會知道你即將自己做」。
原先我想讓一切靜靜落幕,而林先生要求我擬稿,必須在12月31日公開聲明,對外表示以後我將自己處理自己的工作。我記得他一直告訴我要「妥善處理、好聚好散」,並且希望我們能「樹立典範」,告訴大家,不是每一個藝人跟經紀公司結束都要撕破臉。後來也公開聲明結束合作,沒有一點點讓我懷疑我們還有存續任何合約的可能。
一直到2019年4月,我突然收到他的存證信函,我非常錯愕,何況中間我多次在節目上演唱自己創作,他從未有任何反應。收到存函後我不斷跟他聯絡,好幾天他不接電話、我用各種通訊軟體訊息他也不回,最後用email,他才回覆宣稱詞曲授權還在他身上。
沒多久,林先生開始對我提起假處分、民事訴訟、甚至到刑事,還把我所創作的歌名搶註商標。我的律師苦笑地說:「他送給你全餐耶」。
10月,在被告後第一次見到林先生,記得檢察官希望能促成和解而問他「如果要和解,你的條件是什麼?」我記得他表示「我希望他把寫給蘇打綠的所有詞曲都給我,我想keep住我跟蘇打綠的美好回憶!」我記得檢察官當場回應他「這要求已經超出案件範圍,你告『吳青峰』,現在卻要求『蘇打綠』,連我都覺得強人所難,你怎麼能要求他接受,不要講得很漂亮說是美好的回憶,但其實你是想要某些東西。況且現在都告了,也不美好了。」後來我嘗試庭外再約他和解,他提出的條件依然是「繼續授權所有蘇打綠發表過的詞曲,要使用不需經我同意」,並告訴我「只有他知道我的歌怎麼用最好」。當時訴訟的開端是〈歌頌者〉這首歌,和解條件卻是「蘇打綠過去和未來的歌」,過去近百首歌曲,甚至未來我還沒寫的歌?難道不令人懷疑這才是目的嗎?
【一次又一次的死心】
經過幾次出庭與報導,很多人漸漸發現這件事,但你們不知道的是,你們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兩年多來,我不斷收到無數書狀,幾週一次,一次動輒數十頁。應該談法律的書狀,卻成為一次比一次荒謬且攻擊性、情緒性的字眼。你們偶然看到報導覺得氣憤的,卻是我的日常心碎。
合意不續約,安分守己唱自己的歌,卻被形容成「無視法紀,不斷膨脹放大自身之權利。」;
為了承接他瞞著我簽的合約,卻被說成「違約在先,企圖霸王硬上弓」;
一個創作者、著作權人反被「被授權人」稱為「不潔之手」;開庭被往事勾動而難過,卻被描述為「其妄尊自大、不可一世的霸道心態與作法,與其前次開庭時的楚楚可憐形象,根本南轅北轍、判若兩人。」;
在高雄演唱會前被觀眾質疑我不能唱自己的歌,卻說我是「利用『創作者不得演唱自己的作品』之悲情訴求,企圖博取大眾之同情,以炒作演唱會熱度之宣傳手法」;
說一個中文系畢業生「曲解電子郵件文字到這種程度」;
連林先生當時委任的律師,都出庭作證所有人都很清楚三份合約皆已結束。對方卻可以寫成是林先生「隱忍退讓,百般之退讓與成全」,說我「令人瞠目結舌」;
當對方提出假處分,要求法院令我四年四個月內不能使用自己作品,他們說凍結我的作品「影響不大」。為了抗辯,我們提出《太空人》的銷售,以及過往歌曲紀錄,這時對方回應「辯稱因為銷售量大所以就應該容忍其侵權云云⋯⋯然還以此沾沾自喜⋯⋯豈非財大氣粗者就可以任意侵權而可以不負法律責任」、「小情歌歌曲並非著名,亦未與『吳青峰』有密不可分的連結。小情歌歌曲僅有1619萬次之觀看次數⋯⋯實難謂其非過於膨脹自身之評價」、「無與倫比的美麗僅有1019萬次之觀看次數」等等辯稱凍結我的作品,對一個創作歌手影響不大。
這樣的言語已歷時兩年,在此所提也只是冰山一角,我真的分不清,到底是寫書狀的林佳瑩律師、張志朋律師的言語,還是林先生本人的意思,但無論如何,就算是律師的意思,肯定也經過林先生同意;就算是林先生的意思,也是律師下筆的。
一次又一次,我真的不敢相信,這些話是從一個,我曾視為父親的人口中說出。一直以來盲目相信他、永遠感恩報答的我,為什麼要這樣被對待?就因為不合作,十幾年的情誼都不重要了嗎?那些他曾說是家人、是partner,口口聲聲的好聚好散,都是假的嗎?
網路上看到許多擷取片段發表意見的法律人說「青峰犯的錯是沒有在三個月前以書面表明不續約」,但他們不知道我的經紀合約包含了著作權條文,2018年12月我與林先生新簽署的〈合約終止協議書〉終止了「詞曲版權、經紀、唱片三份合約,終止書的副本公開聲明即是不續約的書面文件,這點民事判決書也說:「以後約修正或取代前約,致無須在該年12月31日前3個月為之」。
上一次開庭,林先生當時的委任律師有一段證言讓我很驚訝,她說2018年終止合約時,她詢問林先生三份合約,林先生回答她:「版權早就談好了,是沒有爭議的部分,其他兩份因為有工作需要交接,所以要特別寫清楚。」林先生給了她經紀合約與唱片合約,並表示「詞曲合約找不到。」我驚訝的是,我知道林先生全部合約都交給會計張小姐保管,他告訴律師找不到合約的同一禮拜,我也曾向會計張小姐要過詞曲合約來看,不可能找不到。這句話讓我不免驚嚇地懷疑,難道一開始就別有用心?
上一次開庭時,我沒有想到我會哭出來,在證人的證詞中,勾起太多我早已不願回想的往事細節,包括「林先生很擔心我不願意承接騰訊這份合約,他會違約」;但連證人都很訝異我「全盤接受林先生要我承接的」;我曾詢問林先生「是否能聘請你當製作人」卻被林先生拒絕「要斷就斷得乾乾淨淨」;協議結束後我甚至「挽著林先生的手,告訴他:『你不願意一起工作沒關係,我們還可以是家人』」⋯⋯這種種,實在讓我一時沒忍住情緒。
我哭,不是因為我想博取同情,是因為我有真感情。我哭,是因為我至此徹徹底底死心,如同第二次經歷「失去父親」的過程。我哭,是因為我一切都為他著想,但最後換來了什麼,而這一切,竟然是由當時的「對方律師」替我見證的,真是諷刺。
【我對每一個創作者想說的話】
事件開始時,我正面臨《歌手2019》決賽演唱〈歌頌者〉的掙扎,我沒有告訴周遭的人發生什麼事,自己每天回到飯店默默流淚。
坦白說,最開始我問律師:「我們能不能乾脆認輸?他要錢,就照他說的賠,當花錢學教訓、認清一個人,也就不用浪費生命在他身上了。」我很心痛,但我實在不想花費心思在這件事上,依照我們對他以往與其他對象諸多訴訟的了解,他總是纏訟到底,而對我一個創作者而言,我一開始希望版權在自己身上,就是有感於人生無常,就是因為珍惜生命、珍惜時間,而現在我卻要浪費這麼多生命訴訟,這些時間如果我能拿來寫歌,該有多好?
但律師說:「你是第一個唱自己寫的歌被告的,沒有前例。如果你不力爭到底,你會害到以後有一樣遭遇的創作者。」正因如此,我一直在為了未來我不認識,但可能面對一樣事情的創作者,拼命面對著。同時,一旦看清蘇打綠的歌曲是被搶奪的目標,我也必須為了蘇打綠六個人十多年的心血奮戰。
我們從小的環境、教育,一直被教導要「尊師重道」、「忍耐是美德」,但就是這些教導,讓過猶不及的我,因為懷著感恩,所以一路以來從不懷疑、盲目相信,最後變成這樣。對於「尊師重道」、對於「感恩」,我自認我一直以來都是做到最好,絲毫無愧於心,於情感、於實際收益,我相信我已報恩百倍萬倍。但遇到錯的事,無止境「忍耐」並不是美德,只會縱容、寵壞他人,最終不但會反過來吞噬自己,更有可能害到他人,甚至親眼看著自己最愛的母親、家人陪你難過。
我希望每一個年輕的創作者,記得一開始就要看清楚合約。常懷感恩、努力回報,這些都是理所當然,但一方面,保護自己更理所當然。如果你合作的「長輩」是正直的,就不會因為你「合理」地詢問自己的權益而惱羞成怒。我希望有所有創作者一定要保護好自己,不要像我一樣遭受這樣的打擊,讓生命如此虛擲。
我從未想過會遭逢如此巨變,也驚覺有時法律保護的,並非對的人或善良的人,而是「懂得怎麼利用法律的人」。我沒想到,創作有時變成一種原罪,為了自己的作品不被奪走,需要浪費這麼多生命、花這麼多心力。我也從未想過,其實有時律師會力挺的,不是法律、不是真相,也不是正義,而是付錢給他的客戶,如此而已。
【結論:我於理、於情都毫無虧欠,更是合理合法、仁至義盡】
我相信我今天一番話,一定會再被對方以各種曲解和利用法律刁難,畢竟對方連我私人臉書的發文都要自行對號入座、要求我登報道歉。但我不怕,因為我沒有一句話是謊言。我也知道這件事還有一段很長的路得走,我相信對方會不斷想辦法繼續纏訟,而閉上眼睛寫寫書狀就有錢領的好差事,亦有很多律師趨之若鶩。我也希望每個要興訟的人多想想自己的家人、孩子,你怎麼忍心讓他們查詢自己的家人,都是這些新聞。
面對這件事到後來,不只是我,書狀中的無端攻擊,從針對我,也變成針對六個個別團員,更沒想到,連馨儀也遭受這樣的對待。看著身懷六甲的馨儀接著被告,跟看到吳媽媽要面對一樣令我心痛不已。
我是一個創作者,還在努力創作著,我深知,音樂一旦失去靈魂,就只剩下技巧;而法律一旦忽略人心,產生漏洞,就只是文字罷了。
蘇格拉底曾言:「不只要活著,還要良善地活著。」活在這世界上,我相信我期許自己擁有的,不只是作品、名字,而是良善。我一向問心無愧,沒有一絲虧欠,於情,於理。
同時也有4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十大麻雀館點做生意? 你要知》相信是香港歷史上最詳盡關於麻雀館點做生意的影片。 第十: 香港麻雀館的歷史 第九: 麻雀館行業現況 第八: 麻雀館如何出牌? 第七: 麻雀館內設施 第六: 麻雀館規則 第五: 麻雀館員工如何分工? 第四: 麻雀館點賺錢? 第三: 麻雀館最大成本? ...
「典範 是 做 什麼 的」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典範 是 做 什麼 的 在 吳青峰 Facebook
- 關於典範 是 做 什麼 的 在 蔡英文 Tsai Ing-wen Facebook
- 關於典範 是 做 什麼 的 在 蔡英文 Tsai Ing-wen Facebook
- 關於典範 是 做 什麼 的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 關於典範 是 做 什麼 的 在 超粒方 Youtube
- 關於典範 是 做 什麼 的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 關於典範 是 做 什麼 的 在 [問卦] 基奴李維484人帥不性騷擾的典範-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典範 是 做 什麼 的 在 澤米數位轉型樹典範NTT DATA助攻-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典範 是 做 什麼 的 在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的評價
典範 是 做 什麼 的 在 蔡英文 Tsai Ing-wen Facebook 八卦
堅韌之國 前進世界
今天,是中華民國一百零八年的國慶日,謝謝來自世界各地的好朋友,跟我們共度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世局變化大 #穩健向前行
去年,也是在國慶日,我和大家說,台灣正處在變局當中。世界貿易局勢的變動、國際政治情勢的變化,都讓未來充滿挑戰。我們必須「求穩、應變、進步」,厚植實力、壯大台灣。
轉眼又過了一年,世界依然快速變化,甚至更加劇烈。美中貿易戰的持續進行;距離我們不遠的香港,因為「一國兩制」的失敗,正處於失序邊緣。
儘管如此,中國依然以「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不斷威脅我們,並採取各種文攻武嚇,強烈挑戰了區域的穩定及和平。
各位國人同胞,當自由民主受到挑戰,當中華民國的生存發展受到威脅,我們就必須站出來捍衛。拒絕「一國兩制」,是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不分黨派、不分立場,彼此間最大的共識。
中華民國已經在台灣屹立超過七十年,一旦接受「一國兩制」,中華民國就沒有生存的空間。身為總統,站出來守衛國家主權,不是挑釁,而是我最基本的責任。
#堅韌之國 #中華民國台灣
七十年來,我們共同經歷過種種嚴峻的挑戰。每一次挑戰,不但沒有擊倒我們,反而讓我們更強壯、更堅定。
我們一起走過八二三砲戰,一起度過九六年台海危機。一次又一次文攻武嚇,從來就沒有讓台灣人民屈服。我們共同捍衛住腳下這塊土地,也捍衛住國家的主權。
我們經歷過退出聯合國的恐慌,也承受過一次又一次的斷交壓力。但台灣人民想要走向世界的決心,不曾有任何改變。
一九七零年代的石油危機,一九九七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千禧年的網路泡沫,還有十年前的金融海嘯。經濟總是充滿挑戰,但一卡皮箱走遍天下的台商,加上勤奮又有創意的台灣人民,讓我們一次又一次,把危機化做轉機,讓台灣的經濟持續往前走。
我們也經歷過八七水災、九二一地震、SARS風暴、八八風災。天災病變的磨難,沒有擊敗過台灣人民奮鬥生存的意志。家園毀壞了,我們重建;土地受傷了,我們復原。擦乾眼淚,重新站起,明天又是充滿希望的一天。
這些共同的記憶,彰顯了台灣人民的韌性。因為有這樣的韌性,我們成為亞洲四小龍的一員。因為這樣的韌性,我們走過了民主化的艱鉅歷程,成為世界上重要的民主典範。
我們共同走過這一段路,無論是哪個黨派,只要是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都不能分割彼此。中華民國不是誰的專利,台灣也不是誰可以獨占。「中華民國台灣」六個字,絕對不是藍色、也不會是綠色,這就是整個社會最大的共識。
#團結人民 #捍衛民主 #壯大台灣
展望未來,前方的挑戰還有很多,等著我們一一克服。
我們看見中國崛起跟擴張,以威權體制,結合民族主義和經濟力量,挑戰自由民主的價值和世界秩序。也因此,處於印太地區戰略前緣的台灣,成為了守護民主價值的第一道防線。
中國利用「銳實力」步步進逼,但我們很清楚,作為區域的重要成員,台灣要善盡國際責任。我們不挑釁、不冒進,結合理念相近的國家,確保台海和平穩定的現狀,不會被片面改變。
要做到這些,我們必須要團結。儘管台灣社會曾經因為族群、世代、信仰、黨派的差異,而出現爭執,但透過對話,我們一定可以找到彼此可以接受的最大公約數。經驗證明,衝突、對話、團結進步,會引導國家往正確的方向前進。
我們也必須堅守自由民主的價值。台灣人民曾經一起走過民主化的艱辛道路,民主偶有紛擾,但只有民主制度,能夠保障得來不易的自由,也才能讓下一代保有決定未來的權利。
我們也必須持續壯大台灣。三年多來,我們努力調整經濟結構,引導產業升級轉型、推動國際多元布局。我們迎來投資大爆發,在全球經濟的變動中,站穩了腳步,方向是對的,我們就要繼續走。
三年多來,我們努力維護社會公平,加薪減稅、全面照顧,讓全民分享經濟成長的果實。未來,推動長照2.0升級,推動幼托補助擴大,減輕民眾負擔,使人人可以享有優質的照顧,是政府要繼續努力的方向。
三年多來,我們推動國防自主、採購先進武器,提升國軍士氣,強化充足戰力。國造高教機的原型機剛剛出廠,國造艦艇也將陸續加入建軍行列。捍衛國土、堅守自由民主,國軍責無旁貸。
三年多來,我們積極參與國際,負責任、肯貢獻,成為維護區域和平穩定,不可或缺的良善力量。我們會持續和理念相近的國家攜手,爭取更多實質合作的機會。
#未來 #屬於世界的台灣
未來的路線很清楚,目標也很明確。
第一,讓國人繼續團結在自由民主的旗幟下,捍衛國家主權。
第二,持續壯大台灣,強化經濟實力,讓民富而國強。
第三,積極走向世界,克服挑戰,讓中華民國台灣在國際舞台上抬頭挺胸,勇敢自信。
上一季,我們的經濟成長率,已經重返亞洲四小龍之首。世界經濟論壇評比我們是四大「超級創新國」之一。我們的高科技和創新產業,也走在世界的最前端。
我們的體育選手、我們的技能國手,無數充滿創意的設計師、藝術家,在國際舞台發光發熱,帶給台灣榮耀和驕傲。
我們自製的福衛五號,以及福衛七號接連升空,展現太空科技實力。就連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觀測到的黑洞影像,也有台灣科學團隊的參與。
當我們可以上太空,可以看見五千五百萬光年外的黑洞,那麼,眼前還有什麼挑戰,是我們沒有勇氣面對的?
歷史的磨難,會因為我們的韌性,而被轉化為成長力量。天災的挑戰,會因為我們的努力,而成為再生的契機。這塊土地上每一個人的努力,都讓我們的國家,一天一天變得更好、更進步。
在國慶日這一天,這塊土地上的所有人民,都團結在自由民主的旗幟下,樂觀面對未來、堅定克服挑戰。天佑台灣,台灣加油,中華民國加油。謝謝大家。
典範 是 做 什麼 的 在 蔡英文 Tsai Ing-wen Facebook 八卦
堅韌之國 前進世界
今天,是中華民國一百零八年的國慶日,謝謝來自世界各地的好朋友,跟我們共度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世局變化大 #穩健向前行
去年,也是在國慶日,我和大家說,台灣正處在變局當中。世界貿易局勢的變動、國際政治情勢的變化,都讓未來充滿挑戰。我們必須「求穩、應變、進步」,厚植實力、壯大台灣。
轉眼又過了一年,世界依然快速變化,甚至更加劇烈。美中貿易戰的持續進行;距離我們不遠的香港,因為「一國兩制」的失敗,正處於失序邊緣。
儘管如此,中國依然以「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不斷威脅我們,並採取各種文攻武嚇,強烈挑戰了區域的穩定及和平。
各位國人同胞,當自由民主受到挑戰,當中華民國的生存發展受到威脅,我們就必須站出來捍衛。拒絕「一國兩制」,是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不分黨派、不分立場,彼此間最大的共識。
中華民國已經在台灣屹立超過七十年,一旦接受「一國兩制」,中華民國就沒有生存的空間。身為總統,站出來守衛國家主權,不是挑釁,而是我最基本的責任。
#堅韌之國 #中華民國台灣
七十年來,我們共同經歷過種種嚴峻的挑戰。每一次挑戰,不但沒有擊倒我們,反而讓我們更強壯、更堅定。
我們一起走過八二三砲戰,一起度過九六年台海危機。一次又一次文攻武嚇,從來就沒有讓台灣人民屈服。我們共同捍衛住腳下這塊土地,也捍衛住國家的主權。
我們經歷過退出聯合國的恐慌,也承受過一次又一次的斷交壓力。但台灣人民想要走向世界的決心,不曾有任何改變。
一九七零年代的石油危機,一九九七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千禧年的網路泡沫,還有十年前的金融海嘯。經濟總是充滿挑戰,但一卡皮箱走遍天下的台商,加上勤奮又有創意的台灣人民,讓我們一次又一次,把危機化做轉機,讓台灣的經濟持續往前走。
我們也經歷過八七水災、九二一地震、SARS風暴、八八風災。天災病變的磨難,沒有擊敗過台灣人民奮鬥生存的意志。家園毀壞了,我們重建;土地受傷了,我們復原。擦乾眼淚,重新站起,明天又是充滿希望的一天。
這些共同的記憶,彰顯了台灣人民的韌性。因為有這樣的韌性,我們成為亞洲四小龍的一員。因為這樣的韌性,我們走過了民主化的艱鉅歷程,成為世界上重要的民主典範。
我們共同走過這一段路,無論是哪個黨派,只要是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都不能分割彼此。中華民國不是誰的專利,台灣也不是誰可以獨占。「中華民國台灣」六個字,絕對不是藍色、也不會是綠色,這就是整個社會最大的共識。
#團結人民 #捍衛民主 #壯大台灣
展望未來,前方的挑戰還有很多,等著我們一一克服。
我們看見中國崛起跟擴張,以威權體制,結合民族主義和經濟力量,挑戰自由民主的價值和世界秩序。也因此,處於印太地區戰略前緣的台灣,成為了守護民主價值的第一道防線。
中國利用「銳實力」步步進逼,但我們很清楚,作為區域的重要成員,台灣要善盡國際責任。我們不挑釁、不冒進,結合理念相近的國家,確保台海和平穩定的現狀,不會被片面改變。
要做到這些,我們必須要團結。儘管台灣社會曾經因為族群、世代、信仰、黨派的差異,而出現爭執,但透過對話,我們一定可以找到彼此可以接受的最大公約數。經驗證明,衝突、對話、團結進步,會引導國家往正確的方向前進。
我們也必須堅守自由民主的價值。台灣人民曾經一起走過民主化的艱辛道路,民主偶有紛擾,但只有民主制度,能夠保障得來不易的自由,也才能讓下一代保有決定未來的權利。
我們也必須持續壯大台灣。三年多來,我們努力調整經濟結構,引導產業升級轉型、推動國際多元布局。我們迎來投資大爆發,在全球經濟的變動中,站穩了腳步,方向是對的,我們就要繼續走。
三年多來,我們努力維護社會公平,加薪減稅、全面照顧,讓全民分享經濟成長的果實。未來,推動長照2.0升級,推動幼托補助擴大,減輕民眾負擔,使人人可以享有優質的照顧,是政府要繼續努力的方向。
三年多來,我們推動國防自主、採購先進武器,提升國軍士氣,強化充足戰力。國造高教機的原型機剛剛出廠,國造艦艇也將陸續加入建軍行列。捍衛國土、堅守自由民主,國軍責無旁貸。
三年多來,我們積極參與國際,負責任、肯貢獻,成為維護區域和平穩定,不可或缺的良善力量。我們會持續和理念相近的國家攜手,爭取更多實質合作的機會。
#未來 #屬於世界的台灣
未來的路線很清楚,目標也很明確。
第一,讓國人繼續團結在自由民主的旗幟下,捍衛國家主權。
第二,持續壯大台灣,強化經濟實力,讓民富而國強。
第三,積極走向世界,克服挑戰,讓中華民國台灣在國際舞台上抬頭挺胸,勇敢自信。
上一季,我們的經濟成長率,已經重返亞洲四小龍之首。世界經濟論壇評比我們是四大「超級創新國」之一。我們的高科技和創新產業,也走在世界的最前端。
我們的體育選手、我們的技能國手,無數充滿創意的設計師、藝術家,在國際舞台發光發熱,帶給台灣榮耀和驕傲。
我們自製的福衛五號,以及福衛七號接連升空,展現太空科技實力。就連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觀測到的黑洞影像,也有台灣科學團隊的參與。
當我們可以上太空,可以看見五千五百萬光年外的黑洞,那麼,眼前還有什麼挑戰,是我們沒有勇氣面對的?
歷史的磨難,會因為我們的韌性,而被轉化為成長力量。天災的挑戰,會因為我們的努力,而成為再生的契機。這塊土地上每一個人的努力,都讓我們的國家,一天一天變得更好、更進步。
在國慶日這一天,這塊土地上的所有人民,都團結在自由民主的旗幟下,樂觀面對未來、堅定克服挑戰。天佑台灣,台灣加油,中華民國加油。謝謝大家。
典範 是 做 什麼 的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評價
《十大麻雀館點做生意? 你要知》相信是香港歷史上最詳盡關於麻雀館點做生意的影片。
第十: 香港麻雀館的歷史
第九: 麻雀館行業現況
第八: 麻雀館如何出牌?
第七: 麻雀館內設施
第六: 麻雀館規則
第五: 麻雀館員工如何分工?
第四: 麻雀館點賺錢?
第三: 麻雀館最大成本?
第二: 麻雀館如何防範老千?
第一: 麻雀館賺幾錢?
全文內容:
(旺角卡門電影開端) 這樣的電影已過時了! 已是30年前了。我並不是鼓勵你去賭錢,不過真的希望能夠跟你一起揭開麻雀館這個神秘面紗。我走遍港九新界七間不同的麻雀館,與不同的負責人私底下了解過他們如何運作。今天就跟你分享一下《十大麻雀館如何經營? 你要知》
第十: 香港麻雀館的歷史
麻雀館每月從中抽取利潤(俗稱抽水)超過千萬,是真的! 但成本高到你不能相信,為了留住客人,什麼都會送,成本十分驚人。一旦計錯數,隨時會蝕本。但要記住,是麻雀館,並不是麻雀會! 麻雀會只是普通「會所牌照」,不能抽水,牌照並不值錢。麻雀館就不同了,並不是有錢就能夠買得到。要了解麻雀館,先跟你講解一下相關的歷史。
麻雀館的歷史一定要先提雞記,與他的始創人:麻雀業鼻祖—林坤。1933年他於廟街經營了雞記士多專門售賣零食,當時如果沒事幹,便會於門口擺放幾張麻雀枱供街坊打麻雀耍樂,每人每日收一毫子。怎料來打麻雀的街坊越來越多,麻雀生意越來越好,便索性關閉士多業務,而其他士多又效法,法例又沒有監管,從此越來越多的麻雀館相繼誕生。
後來由於太過盛行,1955年港英政府決定立法全面禁賭,頭號目標就是要打擊全港成行成市的麻雀館,令麻雀業瀕臨滅絕的危機。
人稱雞叔的林坤,就組織了一個「港九麻雀商會」跟政府理論,指出打麻雀乃中國國粹,亦是平民百姓的消遣娛樂,有錢人可以去賽馬,但窮人又可以到哪裡消閒呢?
他認為香港人打麻雀就如外國人玩啤牌一樣, 如果要禁麻雀,不如一併禁啤牌。 再者,啤牌可以安安靜靜於家中耍樂,但麻雀噪音比較大,容易影響鄰居,因此於麻雀館內有規範的情況下會更好。經過他一連四個月的游說,終於能夠說服港英政府,於1956年刊登憲報,宣佈麻雀業合法化。並以一副麻雀牌的總數144隻作上限,發出144個牌照。 油麻地雞記亦因此而成為香港第一間持牌麻雀館。
當時港英政府為免鼓吹賭博,牌照上英文名稱是以Mahjong School (麻雀學校), 因此輸錢會被取笑為交學費。
第九: 麻雀館行業現況
麻雀館的現況? 以前麻雀用竹製造,因此麻雀館又名竹館。麻雀館一向予人感覺是江湖人物的生意—品流複雜,烏煙瘴氣,粗口橫飛,龍蛇混雜,打架霸地盤,刀光劍影,無法無天,動不動就拉去後巷拳打腳踢,沒有監管的九反之地。加上七八十年代,很多警匪/英雄/江湖電影中,麻雀館內的暴力情節為大眾洗腦,如果你未入過麻雀館的話,以上全部都可能是一個假像。
因此,2007年起業界就團結起來,全行通過不能夠再將麻雀館外借拍江湖片,免得形象再受損。
但老實說,形象已經負面便很難改善,令很多第二/三代皆不願意接手,再加上顧客群老化,最衰落的時候是2003年沙士一役令到很多間麻雀館倒閉。新牌又難以申請,舊的相繼倒閉,現在全港就只剩下大約六十間持牌的麻雀館。
沙士後鹹魚翻生,多謝 (1) 自由行,(2)新移民,(3)很多麻雀館都放棄廣東牌, 引入深圳牌的碰槓牌玩法,亦即全沖牌,俗稱「跑馬仔」以鬥快食糊為目標, 只可碰,不可上,不再浪費時間造牌及計番,除食糊能夠收錢外,開槓亦有錢收,以及 (4)自動麻雀機的盛行,縮短時間至每局三至五分鐘就完成,立刻付款。減少出千的機會。新玩法吸引了不少年青人以及大陸客,現在可以說是從返麻雀業界的黃金歲月。
第八: 黃金歲月? 麻雀館如何出牌? 現在的牌照正式稱為「麻將/天九牌照」,由民政事務總署發出。出牌條件包括:
. 不得於中午12時至午夜12時以外的時間營業
. 18歲以下人士不得內進
. 不能向客人提供任何貸款或賒帳
. 抽佣不能多於牌照列明的上限,一般是5%
. 持牌人必須親自經營管理,不能轉讓牌照等。
以上項目都比較容易執行,以下3項條件才是最難以執行:
(1) 你需要證明申請人是合適經營麻雀館;(2) 地區有確實的需要去開設多一間麻雀館(public demand);以及(3)充分考慮區內人士可能會提出的反對。如果我家樓下突然開了一間麻雀館,我也一定會反對。
難怪行外人想申請麻將/天九牌照根本上是不可能。即使是行內人,也起碼要申請一年至一年半。期間還要納空租,所以麻雀館若非自己的物業是相當難申請的。
還有請你留意一下,中環/上環/西環/柴灣/小西灣/赤柱/ 將軍澳/九龍灣/青衣/東涌/沙田/上水等等地方,皆沒有麻雀館。 並非因為以上各區均沒有public demand,而是政府根本不願意通過申請。
第七: 麻雀館內有什麼設施呢?一進入門口,先見一見關公。記住營業期間要持續上香,避免得失意頭而導致輸錢。除了傳統祭品之外,最緊要擺放足夠的生薑,何解呢? 因為「夠薑」(夠膽)。 我錄這一條片都可以算是夠薑了。
茶水間,全場閉路電視,當然是以防有人出千,以防員工中飽私囊。牌例介紹, 若然不明白便可以問人解釋到你明白為止。牌種吊牌則顯示每張枱的注碼,當抽水後員工會拍一拍吊牌表示已經抽水。牆上面會有水兜,兜著已抽水的細額面鈔及銀幣;而水箱則用來裝金大額面鈔。
賽馬有分草地及泥地。而打麻雀亦一樣。舊式廣東牌用的是酸枝木檯面,因是啡色,故行內稱之為「泥地」。而新式的全沖牌(深圳牌)改用的電動麻雀枱,一般是綠色絨布檯面,故行內稱之為「草地」。 由於流轉量快及抽水量多,因此絕大部分都會選擇「草地」。
第六: 麻雀館規則
不要想得太複雜,比起廣東牌簡單得多。Really?! 我是麻雀門外漢,但我去了七間麻雀館打麻雀,一入去我就會選擇最細注碼的枱,通常100/200,與另外三個陌生人打牌,並說明我是初哥,會比較慢。他們都是很友善的,還會教我打牌。如果不夠4人呢? 沒關係,他們還有「檯面」,即是穿著制服的「戥腳」,方便幫人客湊夠4人開枱。
我雖然前後支付了一千多元的學費,但其實我都有食糊的。再加上其中幾間,一進去便給我利是,足足100元,對於我這個「運吉」的客人來說也算不錯。
牌例? 打法為大陸碰槓牌(即跑馬仔),以鬥快糊牌為目標。不用造牌或計番數,只準碰牌(例如三隻九萬),不準上牌(例如一二三萬)。開槓即收錢 (例如4隻四萬)。以100/200為例,自摸明槓每位收100,自摸暗槓每位收200,打牌給對手槓,一人輸300,如槓後自摸或再槓就三家均需付款。出沖,一人輸200。自摸食糊每位收200,自摸之後再中獎馬,每位再收多200。何謂中獎馬呢? 意指你食糊後,會有一次機會,按你的位置要抽到以下的牌就可以贏雙倍錢。所有牌例要說也說不完,但基本上沒有什麼技巧可言。行內人會形容為八成靠運氣,兩成靠技巧。
試想想,我這個初哥,去了七間,也只是輸了一千多元。如果去澳門絕對不只這個數。與澳門不同的是,你是與賭場對賭。而麻雀館則純粹抽水,誰贏錢就抽水5%,可以說是沒有風險可言。
第五: 麻雀館員工如何分工?
持牌人—即是最終負責任人,任何責任均需由他來承擔。
頭排—即係店舖總管,通常會站在舖中間,一眼關七。
巡場—負責看守自己範圍內左右兩邊的麻雀枱
檯面—即是穿著制服的戥腳。麻雀館給他們的指引,一般都是「贏少少或是打和」,避免大輸大贏,以吸引客人繼續打下去。
圍場—即是穿便服的戥腳,又稱「特約客戶commissioned player」。免得讓人客有被三個制服人員包圍的感覺,好大壓力的!
後生—即是跑腿,幫人客買零食/交電費/買餸等等
茶水—即是斟茶遞水
水袋—即是拿著錢袋到處走,負責幫人客找零錢及抽水
櫃面—負責現金收支
庶務—即是打雜
賬房—即是管數
以一間三十張枱的麻雀館為例,員工足足有六十人以上。麻雀館的工作,一般都被認為是「筍工」。每一位員工都入職數十年都不願意辭職。何解呢? 雖然上班12小時,但通常都包括膳食時間及小息時間。零售業通常上班六天才放假一天,但麻雀館則是上班兩天便放假一天。
何謂資本主義? 我現在就展現一個最完美的典範給你看。麻雀館行規,如賺錢呢? 老闆分六成,員工分四成。我重複,老闆分六成,員工分四成。基本上除底薪以外,按職級分份數多少,頭排分兩至三份,後生分半份。以二線區的麻雀館為例,每月每份花紅約七千元至萬蚊,如果旺區,如旺角,一個普通女工的月入隨時高達六至八萬。 以前就會日日結帳分紅,不過由於太麻煩了,現在已改為每個星期分紅。是否好過一般上班族要等到年底才有分紅呢?為什麼我會知? 不是我編的,而是「鷄鳴報喜」這本書有寫!
第四: 麻雀館如何賺錢呢? 了解完行內的術語你便會明白了。
銀頭—每日開店時做生意的現金
水份—麻雀館每日抽水生意的收入,一般都是抽贏家的5%。
上數/下數—即是指員工落場戥腳,贏錢就是上數,輸錢就是下數。行內人士稱,一般都是輸錢的, 因為一家對三家,卻只玩一會,輸錢的機會率當然比較大, 平均約10-20%。
看看這張「上下數」更紙。最頂的數字就是員工圍客編號,上半紅色字是「上數」,下半藍色字就是「下數」。
還有:
大閘—就是每日固定支出,例如人工,租金,水電等
小閘—就是每日不固定的支出,例如人客的餐飲費,利是,日用品等
哪麼麻雀館如何賺錢呢? 好簡單,你就要睇「收實」。
收實—就是水份(即是5%抽水)減去大閘、小閘(即是固定支出及雜項)、再加/減上下數、即等於每天的盈利或虧蝕。
但要緊記,老闆只收六成,其餘四成會分給員工,這樣才能夠上下一心,真是良心企業。我還未做得到!
第三: 麻雀館最大的成本是什麼? 店舖通常都是自己的物業,因此並無租金可言。員工人工? 賺錢才會分多點給他們。
要吸引新客,留住舊客,最大的成本當然是顧客服務。來到麻雀館打牌,舖內固然有免費茶水及小食,想叫跑腿幫手買零食或者叫外賣都無問題,想吃得比較好?魚翅/鮑魚/燕窩,都無問題。交水費/電費/去街市買餸兼接小朋友放學呢? No problem! 最緊要是你留低打得開心。當然大家做生意,如果你打得細,便不要要求太多了。
對於大陸豪客而言,正! 專車口岸接送,包飲、包食、包住、包shopping。聽說,人客撞壞了別人的車,麻雀館都會負責維修費。成本是否很高呢? 行內人士稱,這些貼身客戶服務的成本已佔了水份的二至五成。但如果你不是這樣做,而其他行家做,你便會流失客人。真是生意難做,這也是業界最擔心的成本失控。
第二: 麻雀館如何防範老千?
這些情節,過氣了。雖然間中都有報道,稱麻雀館有人出千。但近年真的不太多。如何防範呢?
(1) 麻雀館的麻雀牌一般比較大隻一點,較難用掩眼法。現在碰槓牌的新玩法, 簡單,快,亦都比較難出千。
(2) 一般幾個朋友入去,都要分開枱坐,免得幾個串通。四周圍都是閉路電視, 加上幾十對員工的眼睛望實哪個熟口熟面的老千出現,一見到你打牌的方法出現問題,就會馬上請你走並跟你說:「外面有人找你」,你便明白了。
最後,第一,麻雀館賺多少錢呢?
現在香港最大的麻雀集團就是瑞興麻雀,包括瑞昌、瑞豐、誠興麻雀館等。由前探長石鑑輝創立,人人都知道他身家幾百億。代表麻雀館,肯定賺到錢。新玩法、新移民、新遊客、新設備,成為麻雀館近年的四大新動力,但政府現在又難發牌, 我自己親身去了好多間麻雀館,都要排隊打牌。往往旺足12小時。現在就要跟你計數。
以一間麻雀館有三十張枱為例,每局玩三至五分鐘,即是一小時就能夠玩12局,三十張枱,12小時,全場全日就有4,320局。我明白,未必由朝旺到晚,就打個七折,即是每日3,000局。
注額平則街坊100/200,貴則旺區10000/20000,開槓馬上付款,自摸三家付,中獎馬又雙倍,就當每局平均係300/600,明槓每位300,再自摸食糊每家收600,合共2,700,抽水5%即係135。

典範 是 做 什麼 的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評價
星際大戰Star Wars是一個龐大的系列,到底該從何看起?到底該怎麼看? 想要在《星際大戰9:天行者的崛起》之前複習這個系列嗎? 這部影片教你怎麼入門星戰的世界?
包含其中提到了觀看電影的順序,以及這個系列為這個世界帶來的影響,該用什麼樣的心態看這些電影等等
想要隨時帶著星戰氣息 點連結了解Garmin星際大戰智慧腕錶: http://bit.ly/2PNGCpY
想要從小開始認識星際大戰 點這裡: http://bit.ly/35r7enk
監製/編輯: 黃豪瑞
=====================================
還可以在哪裡找到我:
FB: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essereQ
twitch實況台:http://www.twitch.tv/chantienchiu
=====================================
如果你不喜歡此影片的話歡迎指教
我會盡量改進
喜歡的話也請不吝嗇分享啦!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STAR WARS:天行者的崛起》(英語:Star Wars: The Rise of Skywalker),也通稱作《星際大戰九部曲:天行者的崛起》(Star Wars: Episode IX – The Rise of Skywalker)是一部預定於2019年上映的美國太空歌劇電影,由J·J·亞柏拉罕執導,並與克里斯·泰瑞歐共同編寫劇本。本片為2017年電影《STAR WARS:最後的絕地武士》的續集,「星際大戰後傳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同時是「天行者傳奇」的第九部作品以及最終章。電影由盧卡斯影業和壞機器人製片公司製作,華特迪士尼工作室電影發行。主要演員包括嘉莉·費雪、馬克·漢米爾、亞當·崔佛、黛西·蕾德莉、約翰·波耶加、奧斯卡·伊薩克、安東尼·丹尼爾斯、娜歐蜜·艾基、多姆納爾·格里森、理查·E·格蘭特、露琵塔·尼詠歐、凱莉·羅素、喬納斯·蘇歐塔摩、凱莉·瑪麗·陳、伊恩·麥卡達米和比利·迪伊·威廉斯。
《STAR WARS : 天行者的崛起》講述新一代主角芮(身世未明) 與黑武士(達斯維達)的後代、第一軍團的首領凱羅忍之間產生的矛盾與衝突,探討如何連結過去並創造新的未來的冒險故事。
過去的主要角色:路克天行者、莉亞、藍多卡瑞辛皆全數回歸。過去的終極大反派 -- 西斯大帝(白卜庭)也並沒有消失並將回歸本作。
1977年開始陸續上映的八部STAR WARS正傳電影,故事環繞在包含知名黑武士在內的天行者家族傳奇故事。《STAR WARS : 天行者的崛起》將會是STAR WARS正傳電影系列的第九部作品,同時也是精心策劃超過40年的天行者傳奇完結篇。
超過40年前,一個名為喬治盧卡斯的年輕人放映他拍的新電影給他的電影人朋友們看,
這群朋友們在看完之紛紛毫不留情地說這是一部大爛片,完全搞不懂喬治在想什麼,
只有其中一位名叫史蒂芬史匹柏的年輕導演表示這會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電影,
誰都沒料到,史蒂芬看似不可思議的預言能夠成真,
而這部電影所創造的世界,到40年後的今天仍然熱度不減。
在這裡某些人大概在想,好啦好啦,我知道星際大戰在國外很紅,但是我為什麼要在乎?
你喜歡漫威電影,對吧? 我敢說你喜歡漫威電影。
如果我跟你說沒有星際大戰就不會有漫威電影呢? 事實上,沒有星際大戰,絕大多數的商業大片模式都不會存在。
若說《大白鯊》是推動了「強檔大片」這個概念的契機,那麼《星際大戰》就是那個直接將油門催到底的人,
在1977年推出之後,好萊塢的電影就從原本以角色為主的劇情片,轉移到的畫面驚人、節奏快速的動作冒險電影,
也可說是因為這個系列而開啟了重視續集的風潮,宣傳以及周邊商品也變得更為重要。
更別提它是讓電影特效的技術急速進步的大功臣了
基本上,電影這東西能夠成為眾人討論的「現象」,都是從1977年的《星際大戰》開始。
當然,這種影響的結果有好有壞,但是確定的是,沒有星際大戰,現代的電影樣貌會截然不同。
(現在應該要稱那部電影為《星際大戰四部曲:曙光乍現》,但是我在這裡就直接稱它是星際大戰)
但是...究竟是什麼造就了《星際大戰》的特別? 為什麼全世界(除了台灣和中國以外)都為之瘋狂?
也許最簡單的就是從第一個畫面講起,在開頭配著約翰威廉斯經典的主題曲的背景交代跑完之後,
就緊接著一個在當時年所未見,到現在仍然會看一次就烙印在腦海裡的畫面:
一艘占滿畫面的巨大的太空船追著另一艘小船,緊接著又出現一個外型似日本武士的全黑反派。
這部電影用了前30分鐘就宣示了這個獨特的宇宙,緊接著出現了即將名留青史的主角-
路克天行者,不滿足於當個沙漠星球上的農夫,看著兩顆夕陽夢想著探索更廣大的宇宙。
這不是什麼史無前例的角色設定,卻是任何人都能感同身受的,
也造就了往後許多電影「英雄旅程」的典範。
而在進入這個全新的宇宙之後,值得注意的就是其中新舊融合的美學,
開頭就說了「很久很久以前,在遙遠的銀河系」,所以這雖然是科幻的設定,
卻跟當時眾多科幻片中所想像的乾淨整齊未來感有著天壤之別,
星戰的世界是已經被居住已久,有著形形色色的人物以及傳統的,一切都顯得不切實際卻又觸手可及。
星際大戰從一開始就創造出一個辨識度極高的世界,到現在仍然是如此,
即使你沒看過星際大戰,也會知道光劍長什麼樣子,揮舞的時候會有什麼聲音,
聽過約翰威廉斯的經典主題曲(他同時也是哈利波特以及侏儸紀公園的作曲家),
你也知道黑武士的呼吸聲,認得機器人C3PO和R2D2
當然,還有全台灣人都認識的總統尤達大師。
為什麼星際大戰的辨識度如此之高,在這裡卻如此不流行?
其中最明顯的原因大概就是台灣市場對於科幻電影的接受度向來都不高,
除非這些科幻元素只是其他類型的其中一個元素,舉例來說:漫威電影。
不過更精確地來說,星際大戰是「太空歌劇」,也就是較為著重於冒險成分,而不是有著嚴格的科學設定的類別,
其中的原力以及各種完全不解釋的設定更偏向是奇幻故事。
簡單來說,把它想像成太空中的哈利波特就好了。
但是認識星際大戰並沒有捷徑,沒有什麼懶人包或者快速看電影是能夠讓你馬上進入狀況的,
講得再多,你終究還是要自己去體驗這個系列,
「但是好多部電影喔」你說。 漫威23部電影都不嫌多了,星戰一天就看完了,很快的啦
你甚至不需要全部看完,如果真的要在第九集之前進入狀況的話,照我這個順序去看就好了:
7的前半段-456-7的後半段-8,相信無論是對星戰熟悉或是不熟悉的人現在一定滿頭尼克楊,
容我解釋。
7的調性和節奏最接近現代的大眾電影-簡單來說-最像是一部漫威電影,
緊湊的劇情、驚人的特效、時不時的詼諧成分。
事實上,當初拍第7集就是為了在帶回老粉的同時吸引新粉,
但是在這個現代觀眾較為容易接受的外衣之下,正是星戰最吸引人之處-它的世界觀。
而7的前半段在不需要知道歷史的情況下也能享受,你只需要知道兩件事-
路克天行者是456的主角,他是個絕地武士,也就是說他會使用原力,
而韓索羅則是他的好夥伴,沒有特殊能力,本來是個走私犯。
就是如此,這樣你就可以去看7了,享受它所帶來的冒險感,然後在女主角芮被綁架之後暫停!
現在去看456,再回來把7看完。
因為7的後半部要了解星戰的故事和角色之後才能完全感受其中的情感衝擊。
事實上,如果你對星戰一無所知,另一個很好的起始點是最近的新影集《曼達洛人》,
相信許多人都已經看過超萌的尤達寶寶了,他就是從這個影集出來的,
那他是在演什麼?你就想像《捍衛任務》加上西部片元素,還有一點點的…哥布林殺手?
至於123則是前傳,講述黑武士達斯維達的故事,如果你真的對它很有興趣的話再去看就好了,
因為123跟其他電影比起來著實有點...
詭異。
那幾集最大的價值就是無窮無盡的meme
不過我得先說,我會推薦用這種奇異的順序看,正是因為對於某些人來說456的節奏可能會有些慢,
相較於現代電影,它還是較為著重在角色以及世界呈現上,
不過這正是星戰如此歷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如果你做好了期待,就能體會其中精髓。
關鍵就在於「隨它去」,星戰其中某些部分感覺有些過時,而其中也因為使用實體特效,
某些部分會顯得有些「僵硬」,但是在看的過程中絕對要記得這在當時是前無古人之舉,
不過也正是因為它的實體特效,才能讓這些電影經得起40年的時間考驗。
正是這部電影將「英雄之路」這種說故事模式給大眾化,正是它讓整個好萊塢意會到特效的可能性。
而第五集的轉折更是在電影史上至今最驚人的橋段之一。
簡單來說,你很難在不探究星際大戰在現實中的影響力的情況下欣賞這個系列,
那些為了看新電影而連夜排隊的粉絲、那些真正成立了絕地教的狂熱者們、那些在電影首映時揮舞著光劍的觀眾。
而星戰的續集,也就是現在的789,絕對不只是現代商業片續集常見的「噱錢」,
其中對於舊角色滄桑以及衰老的探討,對於新角色的塑造,尤其是反派凱羅忍,都是有層層的主題探究以及矛盾衝突。
而第八集雖然在粉絲群裡評價極為兩極,說「有爭議性」還只是有禮貌的說法,
但是對我來說卻是整個系列之中最值得反思的一集,更是一個在英雄主義氾濫的時代最需要的解構性電影,
對我來說,它所講述的是
「當英雄並不見得是件有益或是善良的事,有時候,所謂的『英雄』不過是一個謊言,一個混亂的開端」
這些星戰電影都有著絕大多數商業大片所無法達到,或者說懶得達到,對於世界、角色、以及主題的營造。
它們更延續了這個系列的傳統,動用許多實體特效以及化妝,
你在銀幕上看到的絕大多數場景、外星人以及機器人都不是電腦動畫,
這所營造的觸手可及感是絕對無法取代的。
漫威賣的是英雄,而星戰賣的則是一個世界,
當你一頭栽進這個世界,它絕對會成為你一生的電影經驗無可取代的存在。
也許我沒辦法替那些從小跟著星戰長大的人說話,這方面你可能要問呱吉。
但是我也許能夠理解現在在看這部影片的你的感受,
因為我也是在經歷了將近20年「聽過星際大戰,但是從沒有認真看過星際大戰」的人生之後,才真正進入這個世界。
而我當初也沒有經過什麼捷徑,就只是如一張白紙地看每一部電影,
再讀它的漫畫,再追它的動畫。
現在,我真心誠意地邀請你也踏上這個旅程,只有一個要求:
不要把任何形式的懶人包當成惡補的工具,就連我四年前做的「認識星際大戰」也一樣,
星際大戰不是一個你可以十分鐘看完的系列,而是一個你必須體驗的世界。
經過了42年,現在這個「天行者傳奇」九部曲的故事即將結束,
對於我們粉絲來說確實是充滿感傷,但是更希望這部影片以及電影能夠讓更多人加入這個世界。
願原力與你同在。
-~-~~-~~~-~~-~-
必看影片: 除了漫威以外 還有哪些電影必看? | 盤點年度十大電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6dHjguAFzY
-~-~~-~~~-~~-~-

典範 是 做 什麼 的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評價
🧯優質台劇那麼多,這部卻真的非看不可,關鍵時刻救你一命!
🧯打火英雄們為什麼會哭泣?火都不怕了,他們卻最怕這3件事!
🧯職務相關挑戰?外行管內行?個人內心掙扎?新影片告訴你要影集重要看點!
先說結論:我們很榮幸搶先看完了全劇,認為《火神的眼淚》是一齣為台劇畫下里程碑的優質作品!如果你喜歡《做工的人》、《麻醉風暴》,或是《我們與惡的距離》,就一定會喜歡《火神的眼淚》喔!
故事敘述一群在同安分隊中工作的消防隊員,每日所面臨的種種挑戰和壓力,不管是來自於工作,家人,甚至是自己的內心。
編導蔡銀娟,花了三年的時間孵育劇本和拍攝,一開始的靈感來自消防員接連殉職的火災事件,讓編導以此為題材,參加了公視的劇本孵育計畫。在長時間參與消防單位的勤務之下,讓製作團隊完成了這齣原汁原味、立體深刻的職人劇。值得一提的是,劇中幾乎所有的火場都是搭景實拍,而拍攝的同時,外面還真的有消防隊在跟著待命。許多段落更是讓我們看得提心吊膽,如坐針氈!然而這樣寫實的呈現,在許多情感面的處理上,卻又相對克制,點到為止,看得出來是編導不想刻意煽動觀眾情緒;同時也為曾經有過類似傷痛的人們,留下更多空間沉澱,這或許也是編導在田調之後的感同身受吧。
在今天的無雷前導中:我們會先介紹戲劇中所呈現的台灣消防員三大挑戰,包含:職務相關挑戰、外行管內行的亂象,以及個人的內心掙扎。去說明為什麼這份工作會讓他們以及家人們都流下眼淚。再來則會介紹劇中的主要角色和他們的個人挑戰。相信會幫助你更快跟上觀影節奏喔!
《火神的眼淚》從5/1起,每週六晚上九點在myVideo影音平台搶先首播,連續播放兩集。全劇共有十集。在繼續看下去之前請先開啟中文字幕,訂閱頻道,也歡迎到podcast平台收聽更多《火神的眼淚》相關故事喔!
myVideo 影音隨看APP:http://goo.gl/IUBRwK
【Podcast 收聽資訊】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3fZIWpl
KKBOX:https://bit.ly/3aJntQ8
Spotify:https://spoti.fi/2BGZ4Nx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2BeuhrA
SoundOn:https://bit.ly/2CD0edl
Castbox:https://bit.ly/2CMjgy8
SoundCloud:https://bit.ly/2BhmAkh
#火神的眼淚
#TearsOnFire
#台劇

典範 是 做 什麼 的 在 澤米數位轉型樹典範NTT DATA助攻- YouTube 的八卦

隱身在竹南工業區的澤米科技, 是 一家成立20年的低調企業, ... 何昆年指出,澤米2003年成立,前10年都在日本 做 活動,主要 是做 單眼相機的低通濾波器, ... ... <看更多>
典範 是 做 什麼 的 在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的八卦
Leica Q 系列不論是口碑或銷量在這短短的8 年裡,已成為品牌的主力機種,甚至可說是Leica 數位化以來最成功的Compact Camera,從2015 年首款Leica Q ... ... <看更多>
典範 是 做 什麼 的 在 [問卦] 基奴李維484人帥不性騷擾的典範- 看板Gossiping 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