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隨便摸別人的小孩
看到一位朋友在報紙上的投書,我贊同他的想法—兒童不是公物,未經父母同意,不能隨意碰觸。這種現象常出現在無法自我表達的寶寶身上,想抱、想摸,甚至捏到臉紅。孩子夠大了,能表達了,更是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即便只是牽手或擁抱,這種一般性的舉動,也要注意界線。
不管從兒童人權的角度,或者是傳染疾病的角度,或者有些孩子的皮膚會過敏,或者因為社會上隨機傷害孩童的新聞實在不少,我們都需要正視這個問題。
孩子可愛,就想碰他,是我們文化裡常見的現象。不過,我自己不隨意碰孩子,即便是很熟悉的孩子,我的理由比較特別,是因為有些孩子不喜歡被碰觸,有觸覺敏感,碰他會有很大的情緒反應。
延伸來說,我也不隨便盯著孩子看,有些孩子有視覺敏感,很不喜歡被看(其實不要說是孩子,我們大人被看得久了,一樣感覺很奇怪)。我會等到孩子看起來比較自在了,才會把視線多停留在他的身上。所以有時候孩子們來找我,我會盯著電視看影片,或者自己打電動。
(我也會注意自己講話的音量、速度,所引起的孩子的反應。因為有些孩子,是在聽覺方面敏感。)
其實,不碰、不看,尊重孩子的情緒,是有好處的。有時候,孩子有這些狀況,自己不會說,我們不經意的舉動,會讓孩子的情緒累積。等到孩子爆發了,我們大人莫名其妙,反而會覺得孩子無理取鬧。這時候管教,往往會搞錯焦點,管教效果很差,雙方都弄得很有情緒,父母是找了自己麻煩。
孩子哭鬧不給抱,就說孩子小氣,這我覺得莫名其妙。為什麼孩子非得喜歡給別人抱?那大人拒絕被人碰觸,可不可以說他小氣?
孩子能夠真實表達自己,我反而覺得可以鼓勵。這個社會由於權力的強弱,讓有些人從小無法表達自己,造成內心混亂、搞不清楚自己的例子,別說在我的治療所裡面,光是在我的臉書版面上,就一直有朋友公開地現身說法。
如果孩子對陌生人特別警覺,我還會跟父母說,這樣比較能保護自己。特別是會怕生的女孩子,我會請父母去肯定她。依據孩子自然的步調,展開社交,會比大人強迫要好得多。
社會環境已經不一樣了,孩子不給碰,我們大人就不要碰,沒什麼大不了。我們大人的自尊心也不需要這麼脆弱,因為我們的玻璃心而罵小孩,真的對大家都不好。
不要說社會新聞,光是孩子莫名其妙被不認識的大人打胸口、壓在地上、逼到牆角用膝蓋頂,甚至性侵的真實案例,我就遇過好幾件。我們不能再以善意,去預設他人的碰觸了。尤其是碰觸敏感部位,更是不可以,可是孩子小,他自己不一定會分辨,也不見得懂得說。
我會跟孩子討論被碰觸的經驗,如果孩子真的不舒服,我會教導與建議孩子表達,或請父母保護孩子。有時候我們是為了社交,為了不傷其他大人的顏面,所以父母會勉強了自己的孩子,這種文化,我期待能改變。
另外有一種狀況,就是隨意給孩子糖果、餅乾,孩子即便同意,這個部分絕對要問過父母。有些色素會讓孩子很high,巧克力類的東西也不是每個孩子都可以吃,有些食物會過敏(有些很常見,像奶蛋製品),這個要小心,不是我們想給就能給。
我知道一下子要改變不容易,所以特別寫一篇文章,支持這位朋友的說法。期待我們一起尊重孩子,讓這個聲音多一分力量。
.
延伸閱讀:〈不要摸我的小孩〉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20160430/849793/
--------------------------------------------
《我想傾聽你》新書上市
1.金石堂:http://ppt.cc/Qv9m5
2.博客來:http://ppt.cc/XpS6Y
3.誠品:http://ppt.cc/p3Inz
4.預購詳細說明:http://ppt.cc/1gqcW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
http://0rz.tw/HJCSM
5/22(日)下午3:00-5:00 【台東】公益講座(免費,需電話報名)
報名資訊: http://ppt.cc/EtWiL
-->環宇電台《我想傾聽你》贈書活動 : http://ppt.cc/XikE2
同時也有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Tommy Chen's Ultra Adventure Official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極地超級馬拉松選手陳彥博在每年比完賽回到台灣有空檔的時間,即會舉行一年一度的全台校園公益巡迴演講,報名方式為年底在陳彥博臉書粉絲團進行開放報名,全台灣學校踴躍報名,將每個縣市用抽籤的方式決定一所學校,而今年為期第4年的校園公益講座報名有338所學校而我們用抽籤方式抽出各縣市總共20所學校。 看見...
公益講座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我執想證明自己,自尊想表達自己。
我們現在培養的自我覺察,有助於建立一些謙卑與自我價值交織而成的特質。你不擔心人們會說什麼,反而會過濾別人的意見。你不拿自己跟別人比較,反而會淨化自己的心靈,著手自我改善。
你不會證明自己,反而想成為自己,這意味著外在的想望不會讓你分心,你會有意圖地活在自己的法裡。
取自《僧人心態》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這摘文雖短,但對我來說異常重要。
想證明自己的人很多,所以心緒常牽掛著他人的認可,起伏擺盪。我們不斷強調的自我覺察,期待我們能多專注自己,但常被講成自私,透過這張圖表,便能略略知道其中的落差。
祝願您,能成為自己,內在有個穩穩不動心!
... ... ... ... ... ... ... ... ... ... ... ... ... ... ...
建立信心,而非我執
【文/ 傑‧謝帝】
諷刺的是:如果你假裝自己知道一件事,或許你會發現,用在偽裝信心和滋養虛榮心的能量,與用在練習和培養真信心的能量一樣多。
謙卑能讓你清楚看到自己的優缺點,讓你腳踏實地練習、學習和成長。信心和高自尊能幫助你接受真實的自己,謙虛為懷,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進而努力彌補。別把膨脹的我執與健康的自尊混為一談。
我執希望自己人見人愛,高自尊意味著別人不喜歡也無妨;我執自認無所不知,自尊則認為可以跟任何人學習;我執想證明自己,自尊想表達自己。
這張圖表不只區別了膨脹的我執和健康的自我價值,也可以做為增強信心的指南。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我們現在培養的自我覺察,有助於建立一些謙卑與自我價值交織而成的特質。你不擔心人們會說什麼,反而會過濾別人的意見。你不拿自己跟別人比較,反而會淨化自己的心靈,著手自我改善。你不會證明自己,反而想成為自己,這意味著外在的想望不會讓你分心,你會有意圖地活在自己的法裡。
.
以上文字取自
僧人心態:從道場到職場,訓練你的心,過著平靜而有目標的每一天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0627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https://www.facebook.com/pg/BookLife99/posts/
.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公益講座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慘了,你要留在這邊洗碗了
她大概是一下子沒找到錢包,就略帶緊張地對她兒子說:「慘了,你要留在這邊洗碗了,媽媽沒帶錢…」
兒子又急又緊張:「妳騙人…」
我從肢體動作與表情猜測,她後來找到錢包了,所以繼續從容地用餐。她說:「真的啊!不信,你問老闆!」
老闆也搭腔:「我們這邊碗很多都找不到人洗喔…」
兒子更急了:「那我回去拿!」我猜,大概就住附近吧!
她說:「這邊的規定,應該是要先把碗洗完才能走,怕你走了就不給錢!還是你自己先留下來?我吃晚餐的時候,再來找你?!」
她看兒子好像表情已經變了,就說:「好啦!我會跟老闆說,你趕快吃完,就不用洗碗…,快吃…」
我沒有看到最後,不知道媽媽有沒有跟孩子坦承,自己為了自己覺得好玩,在欺騙兒子。玩弄兒子對她的信任,讓兒子緊張、害怕,最後用跳躍式的邏輯,利用她兒子的緊張、害怕,催促他吃飯。
這種騙小孩、逗小孩的事,在台灣稀鬆平常,隨處可見,我寫了好幾次了。可是,只要我看到一次,我有時間,我就會想要再寫一次,因為我相信這種文化有機會改變,儘管我一個人力量有限。
蓄意欺騙孩子,讓孩子情緒不穩,讓孩子感覺自己可能會被遺棄。這些操作,是為了什麼?
其實,父母不需要說謊、嚇人,也能教小孩,把時間用來多做一點建設性的事,可以讓關係更好。像是聊聊學校發生的事,或者直接跟孩子討論「媽媽剛才以為自己沒帶錢,但是後來找到了。如果我真的沒帶錢,我們可以怎麼辦?」機會教育,讓孩子學一些問題解決的生活技能也很好。
我們捫心自問,給孩子好的身教、言教,以這個例子來說,我們真的不是做不到,就是態度的問題。有的家長,就是習慣性地喜歡戳孩子一下,常弄得氣氛很僵,不好玩,也不好笑。可是,自己又不願意成長,無效的互動不斷地重複,說實在話,把力氣省下來,有些事不做還比較好,不做也不會怎麼樣。
沒有尊重自己身為父母的重要影響力,那孩子懂事之後要怎麼尊重父母?
--------------------------------------------
《我想傾聽你》新書上市
1.金石堂:http://ppt.cc/Qv9m5
2.博客來:http://ppt.cc/XpS6Y
3.誠品:http://ppt.cc/p3Inz
4.預購詳細說明:http://ppt.cc/1gqcW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
http://0rz.tw/HJCSM
5/22(日)下午3:00-5:00 【台東】公益講座(免費,需電話報名)
報名資訊: http://ppt.cc/EtWiL
公益講座 在 Tommy Chen's Ultra Adventure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評價
台灣極地超級馬拉松選手陳彥博在每年比完賽回到台灣有空檔的時間,即會舉行一年一度的全台校園公益巡迴演講,報名方式為年底在陳彥博臉書粉絲團進行開放報名,全台灣學校踴躍報名,將每個縣市用抽籤的方式決定一所學校,而今年為期第4年的校園公益講座報名有338所學校而我們用抽籤方式抽出各縣市總共20所學校。
看見同學笑容熱情的互動,我都忘記自己每天早上訓練而疲憊的身體。
於2016年元月初開始進行全台校園公益演講,精神上和體力真的很消耗,每天訓練是不能間斷的,常凌晨訓練完,早上準備演講內容,再自行開車或搭車前去學校進行演講,進入校園,看見師生的眼神笑容與熱情互動,所有疲憊都不見了,
希望用我自身故事給同學有勇氣去追求自己夢想,用正面的態度可以帶給正值叛逆期、徬徨的學生一些力量和方向。
陳彥博自身故事及賽事影片分享給在學弟子,不要輕易就把「放棄」說出口,找出「勇氣」追尋屬於自己的夢想。
在陳彥博學生時代曾經翹課打架不愛念書,是校園叛逆魯莽的問題學生,但是遇到潘瑞根教練不曾放棄的激勵,指引方向。讓彥博自我反省不再墮落,而重拾跑鞋回到跑道上,禮貌而謙卑的接受嚴謹訓練及學習,有目標性追尋自己的夢想,所以彥博更能體會在學生時代,多一個激勵多一個鼓勵就可以影響心理的自信心,更要告訴所有在學的學生們更要珍惜現在學校資源好好認真念書。
陳彥博將自身故事分享給學生子弟,給予正面的力量在演講內容中也融入了「勇氣」,希望給同學不只是聽一小時的演講而是也能學習勇於表達自己夢想的勇氣,也不要輕易就放棄追尋夢想的動力。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5kNxvqY3s6M/hqdefault.jpg)
公益講座 在 謝晨彥 股怪教授財經研究室 Youtube 的評價
【公益講座】交易事件簡單的事 https://goo.gl/uKa1KQ
【台北大師工作坊--選擇權+外匯】https://goo.gl/hWWNpE
【高雄大師工作坊--選擇權+外匯】https://goo.gl/EiWbav
【華爾街學投資】https://goo.gl/KZyzAO
【財富自由封閉式講座】https://goo.gl/Dq1uV7
【豐彥財經學院】+8862-272-60178
【豐彥財經LINE ID】@msfg
【豐彥財經學院官網】http://msfg.tw/msfg/
【豐彥財經學院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InvestU.MSFG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BN3xqMBOZc/hqdefault.jpg)
公益講座 在 Tommy Chen's Ultra Adventure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評價
極地超級馬拉松運動員 - 陳彥博
既「零下40度的勇氣」後,
睽違三年,終於再度感動出版,
2014最鼓舞人心,熱血、勵志的一本書
「夢想 ‧ 零極限」
國際書展 簽書會
2/09 (日) 18:00 - 19:00世貿一館
誠品北中南 簽書會
2/15 (六) 20:00 - 台北松菸3F
2/22 (六) 15:00 - 16:00 台南文化中心店
2/22 (六) 20:00 - 21:00高雄夢時代店
2/23 (日) 15:00 - 16:00 台中園道店
-----------------------------------------------------------------------------
夢想,就在天際不遠處;
熬過驚心動魄的氣候與體力極限,他讓世界看到來自台灣的勇氣。
2013年台灣十大傑出青年,用5年時間成功完賽七大洲八大站的超馬選手陳彥博,
再次以自己的故事鼓勵你:夢你所夢,做你所想;Run for Heart,Run for DREAM!
超馬選手陳彥博,繼第一本《零下40度的勇氣》後,相隔3年終於問世的極地賽事回憶錄。在這本書中,不僅記錄了2010~2012年參加南極洲100公里超級馬拉松、南非喀拉哈里沙漠250公里超級馬拉松,以及南美洲巴西170公里non-stop冒險賽三大站的賽事驚險歷程;這段期間,也歷經了咽喉癌開刀、住院,以及最愛的「狗弟弟」皮皮離去的他,更在本書中寫下他對生命的種種體悟。
隨著十二年國教即將於2014年正式上路,年輕學子的生涯探索需求愈來愈迫切,也成為家長與教師愈來愈重視的新課題。2013年下半年,發願以半年時間全省跑透透,前往各國、高中職校園進行公益講座的陳彥博,以自己的生命故事,向年輕學子見證了一位夢想實踐者的非凡勇氣與毅力。
曾有學弟問他:「夢想好像天馬行空,遙不可及。」他則反過來告訴學弟:「當你在跑道上,信仰你的跑道,聆聽跑道給你的訊息」。對於夢想,陳彥博其實有更大的企圖與期待。他也曾在接受專訪時說道:當專注於追求夢想時,你可以帶給更多人正面的力量。幫助到更多人去改變自己,這才是夢想!
這本書,就是陳彥博想要獻給台灣的,他相信每個人都有機會改變自己的 ── 夢想的正面力量。
經歷5年,超馬選手陳彥博的夢想實現了,完成了全球七大洲八大站的極限馬拉松賽事。
每一站都是夢想開始的地方,每完成一場賽事,也是夢想實現的時刻。
當體能耗盡時,剩下的就看靈魂的重量與意志力的厚度了。在南極,明明參加的是100公里挑戰賽,卻要跑142公里;預賽一開始,腳部的舊傷居然又復發,加上暴風雪來襲,
原本已經艱困的比賽要加速,讓許多選手紛紛退場......
夢想,不會乖乖就範,但是,只要你願意接受夢想的挑戰,你已經往成功的方向前進了一大步。
蹲下,夢想停格;起身,夢想前進。
在喀拉哈里沙漠,7天250公里挑戰賽,每天都與攝氏45度以上的高溫挑戰。
在巴西,不能停的170公里,若不是靠著實現夢想動力的支撐,怎可能完成如此艱鉅的行動呢?
「再撐一下下!」是陳彥博最常為自己打氣加油的話。
「全力衝刺,別無他法!」是啟動陳彥博完成夢想挑戰的金鑰。
「因為一開始就沒有什麼,所以沒有什麼好失去的。我擁有的是我的夢想,不變的是永不放棄的決心!」是陳彥博的夢想賭注。
親愛的你,你準備好了嗎?大聲地說出你的夢想,義無反顧地實現吧!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9OakZJSD24/hqdefault.jpg)
公益講座 在 2022 公益講座 的八卦
2022 公益講座. SethTV Love. 36 videosLast updated on Jun 27, 2023. Play all · Shuffle · 43:26. 【許添盛醫師/賽斯】20220102 拒絕成為受害者(上) - 中正紀念堂.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