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將前往目的地上遇到的障礙,當作目的地。」* 當人類選擇發展的樣貌,勢必承擔著發展的代價。我們這代人該怎麼在這沈重中尋找妥善路徑?不靠叫囂也不靠一時逞強,而是謹慎地面對風險,直視問題。這個問題包括發電技術、能源結構、社會價值,包括著我們想看見的未來、包括著發展的希望與代價。
林長壽院士在這封寫給高中生的信裡,深入簡出讓人了解這個道理。我們共同在面對的不只是發電選項,也是必須監督政府讓能源政策透明、讓相關議題完整評估。我們選擇的是美好家園,這不是靠政治惡鬥或叫囂張揚能夠完成,這需要你我長期穩定的善盡公民職責。
🏃♂堅定「非核減煤」🏃♀邁向「能源轉型」
11月24日,第16案投不同意,並且在投票後持續監督政府、持續關心台灣能源政策。
*印度哲語
👊#公投16案請投不同意❌,不要再蓋核電廠❗
了解更多: http://16sayno.nonukeyesvote.tw/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
公投16案請投不同意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八卦
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核安是一個不可討價還價的事情。
(資料來源: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橫跨理工醫人社等領域的559位學者展開連署,呼籲大眾對公投16案投下不同意票。在11/14日的記者會中,長期從事台灣斷層研究的 #台大地質科學系陳文山教授 更仔細的分析了台灣地質淺藏的危害,並不適合發展核能發電:
「#活動斷層山腳斷層距離核一七公里、#距離核二五公里,#恆春斷層進入核三廠區裡面,這是很明確的事實。目前連台電報告都有這種說明,且三年來調查很清楚,台灣設定活動斷層為第一類、第二類,有人認為第二類、第三類不屬於活動斷層,這是非事實,而是政府法令結果。事實是,#第一二三類都屬於活動斷層。
有些擁核人士會說,從來沒看過全世界任何核電廠因活動斷層被破壞,但其實2011年以前,全球也沒有核電廠因為海嘯而被破壞,但後來福島就是被海嘯破壞,所以這是很嚴肅的核安問題。
美國規範很重要一點,就是核電廠要距離活動斷層八公里以外,八公里以內是不適合的,規範沒有說絕對不行,#但世界哪一個核電廠會蓋在活斷層八公里?美國五十幾座核電廠都在地質災害比較小的區域,只有兩座在加州地質危害較大之處,但它仍然是在活動斷層八公里以外的區域,而且加州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兩個人,因為很多地方沒人居住,但是#台灣人口密度全世界第二高,每平方公里四十幾人,狀況無法比擬。
#台灣共有三十三條活動斷層,加上還未公布的活動斷層 #總共四十九條,但海域不用講,還有更多,這是科學界二十年來調查結果。所以台灣哪一片土地適合核電廠?安全的地區都是在中央山脈。如果依照聯合國規範,所謂活動斷層,台灣是最寬鬆的,美國、日本、韓國是很嚴苛的。
美國定義活動斷層是五十萬年內動過就是活動斷層,台灣則是十萬年以內動過叫活動斷層,變成 #台灣對活動斷層定義很疏鬆,四十年前蓋核電廠的當時,台灣還沒有活動斷層這個名詞與規範,我們應該依據美國標準。依照目前標準,#核一二三廠週邊都是活動斷層。核四廠從台電這兩三年來調查結果來看,海域裡面有好多活動斷層,近岸區域因為海調不清楚,我不敢講一定有活動斷層,但最近資料顯示 #核四廠就是有活動斷層,三十年前調查報告新事證也是有活動斷層,只是當時台電報告解釋它不活動。#台灣其實到處都有活動斷層,#根本不太適合有這麼多這麼密集的核電廠,核電廠存在一天我們就有疑慮,#延役一天安全風險就越高。
#核一二三四鄰近區域都有活動斷層,這個訊息必須給民眾很正確資訊。就算停役,但還是有很高風險,必須告訴現在政府。當初2005年立院通過永久儲存場調查案,2008年開始,將來四十五年內要找到永久儲存場讓核廢料進入,若沒有,現在核一二三廠就會變成永久儲存場,危險性還是在那邊,因為就近還是有活動斷層。現在台電非常不積極、非常怠惰,我之所以知道是因為我是調查委員之一。現在永久儲存場已經進入第十二年都沒有好的結果。
呼籲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作核安調查案件,必須要依照資訊公開法公告上網,讓一般民眾可以讀到研究訊息,不然核安很多資訊都是放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一般民眾永遠不了解核電廠是否安全,經濟部必須徹底調查說明。」
#以核不能養綠 #公投16案請投不同意
公投16案請投不同意 在 地球公民基金會 Facebook 八卦
【公投16案,重磅學者大解密!】
台灣從地質條件、核災風險、核廢料難解困境等都再再說明必需走上能源轉型的路徑。能源技術的運用是無法自外於社會,該不該使用核能、使用核能將帶來的環境與社會衝擊,都涉及多種學科領域,也關乎當代及下個世代的責任。
面對爭議不該只是訕笑怒罵,台灣的未來必須將整體社會納入具體討論,上週五百多位涵蓋理工醫與人社法兩大領域學者共同連署,除了點出關鍵台灣不適核的原因,更是想將公投16案的主題表達清楚,能源應該是整體社會的評估,而不只是單純技術的詭辯。
#地質不穩定地域狹窄的台灣不適核
#核廢料至今沒有最終處置場
👊#公投16案請投不同意❌
公投16案請投不同意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OBEIxTQK4w/hqdefault.jpg)
公投16案請投不同意 在 林義雄呼籲公投16案”以核養綠”投不同意票20181121公視中晝 ...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