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戰一時,做人一世:陳家珮選戰向下走,毫無品格道德底線 —— 致 陳家珮 Judy Chan 公開信】
其實,選戰可以不必充滿低劣的造謠和抹黑。勝負之外,人的品格和道德操守更為重要。
選戰至此經歷數場公開選舉論壇,每一次選舉論壇你都採用了最為骯髒的進路向我攻擊:在周庭被剝奪選舉資格、一個比你更有優勢的對手出局後,你彷彿食髓知味,繼而不斷捕風捉影地抹黑我「支持港獨」,企圖促使我被DQ,使你在無主要競爭對手下當選。即使我已多次澄清我的政治路線,你卻置若罔聞,再三於論壇、新聞報導中造謠抹黑。我以為新民黨走的是專業實幹的中產路線,原來已經劣質化至「潑糞」級的「五毛」形象定位。
類似的情況再三出現。今日,有網民將你廣發的抹黑電郵和whatsapp訊息發送給我,像文革般列舉我的「七宗罪」,內容包括繼續誣衊我支持港獨、抹黑我鼓吹階級鬥爭以及歧視新移民(研究社會科學需兼融共濟,了解社會不同群體;共融多元是我的立場,絕不歧視任何社會少數弱勢)、指我為諷刺政府作政治審查而去申請政治助理職位,是「講一套做一套」……抹黑手段和論點太多,罊竹難書。
對,我的確沒有你深而廣的建制網絡,無法對你所有抹黑謠言觸及到的市民澄清;對,我沒有你龐大的資源去不停發入屋單張和短訊,具備「將謊言講一百次變成真相」的權力;我也沒有你那蒙蔽了道德、遮蓋了雙眼,猶如著魔般的瘋狂爭勝意欲,扭曲自己成為以最下流手段競選的參選人。選戰至此,假若我是你的團隊成員,我必無地自容,自感羞愧。
Judy,選戰一時,做人一世,值得為了一個議席,將你的名譽道德一鋪清光嗎?
我一直堅持打一場漂亮而光明的選戰,就是想向大家證明,政治不必如陳家珮手中把玩般黑暗,公共事務是可以帶著正面價值和能量。正所謂「謠言在世界繞了一圈時,真相才剛穿鞋子」,鋪天蓋地的謠言抹黑當然可怕,但集眾人之力,終可以光明驅散黑暗。我只希望來一場「加分戰」,以實績和能力爭取市民支持,而非像陳家珮般打「負分戰」,傷人,卻亦傷己。
各位,你可以不支持區諾軒,你可以不投票予民主派,但為了社會、為了下一代,請堅守公義,堅守我們道德底線。請轉發此訊息,告訴大家,香港市民仍有超越政治立場的是非觀,在謊言和真相,你能站在公義和真理一方。
Judy,別讓仇恨和爭勝心蒙蔽你。選戰尚餘不足兩天,以君子之心重建,尚能追及。身為小孩的媽媽,請做好榜樣,端正自身,再來正人。
區諾軒
二零一八年三月九日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82的網紅Fernando Chiu-hung Cheu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張超雄:點解我支持全民退休保障?(二)--強積金有何問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CDwXd2nehc 張超雄:點解我支持全民退休保障?(三)--政府沒有資源實行全民退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dk8...
「公屋申請入息審查」的推薦目錄:
公屋申請入息審查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八卦
《 不為山,為「富士」而來 》
說到「登山」,我覺得富士山的登山環境,大概是日本最後一名了。
人山人海的登山口、人潮洶湧的山徑、超越壅擠來到「重疊」程度的山屋、排隊排到時常定點的登頂人潮、幾乎24小時不間斷的交談聲、全程沙石交錯的火山地形不太好走還會吸進鼻孔、幾乎不變的景色,再加上六合目以上就一棵樹都沒有,呈現大太陽曬到乾下雨淋到飽的無限之字路……這一切,都讓這座東瀛聖山的登山體驗,蒙上了一層赭紅色的灰;對比起祂在世人之間足以代表「日本」的名號,顯得黯淡無光。
走一回後,我對於富士山沒有辦法成為「世界自然遺產」感到完全不意外——祂就是一座一般的火山,自然環境不是非常特別,而且登山路徑上眾多的山屋與擋土牆從五合目一直綿延到山頂,猶如一座座的堡壘般,完全失去了那份純粹自然的味道,與真正的自然遺產比如說屋久島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但,毫無疑問的,富士山「世界文化遺產」的光環,當之無愧。甚至我認為,足以和櫻花、新幹線並列日本國家象徵的祂,遲至2013年才受到文化遺產的認可,有點太晚了些。(雖然那大概和日本人本來只想將富士山申請成為自然遺產有關,審查委員不是吃素的啊XD)
自古以來富士山在日本人心目中重要的程度,從文學、宗教、藝術乃至地名、企業名等,都能看見祂深遠的影響。從平安時期(西元九世紀)就有人開始信仰富士山,同時也是日本人開始攀登富士山的開端,不為景色與放鬆,為的是修行與靈性。而後各地漸漸出現祭祀富士山上眾神的「淺間大神」,甚至在戰國時代流行起了「富士講」這樣一個以富士山為中心思想的信仰,與相應而生,以富士山之形供人攀登,代替真的登山參拜一趟的「富士塚」等,還有以其為靈感的無數藝術與文學創作,在在顯現了日本人與富士山那超越千年的情感連結。甚至連山頂的日出,都有自己的名字——御來光。(憑良心講,我認為玉山的日出因為有前景所以比較美,但精神性完全不同。)
那簡直是世上絕無僅有的癡狂,甚至超越了國界,以電影、畫作、動漫、文字等形式,將這個文化輸出到世界各地,讓富士山的形象深深印在世人們的腦海之中,成為日本的象徵,如同祂登錄在世界遺產名錄中的名目那般:「Fujisan, sacred place and source of artistic inspiration」(富士山,信仰對象與藝術之源)。
一座山在人們心中的價值,不在於它的自然環境有多麽的完美無瑕,而是人們與它之間,有著多少故事、多少的連結。這也是為什麼,你問沒有爬過山的台灣人,他比較想爬玉山還是富士山,絕對有一定比例的人們會選擇後者的原因。因為富士山在他們心中,是有所形象的,是那個過目不忘的白雪布丁、是動畫與電影中主角在澡堂泡澡時的背景、是自己手上相機品牌的名稱……那份熟悉感與嚮往的程度,是世上任何一座山所遠遠不及的。
登上富士山頂,站在那根標高3776公尺的石柱旁,你不會有任何的征服感,而是屈服在御來光的感動面前、拜倒在巨大火山口的威嚴之下。
那是一趟朝聖之旅,一個「我終於來到了這個聽、看、慕名已久的地方」的心情,而且人生之中還有非常多的機會能夠回味、能觸發連結。
那是難以言喻的滿足,至少在下次看見富士單車、富士急之類字詞的時刻,你心中浮現的,會是金剛杖蓋下燒印的氣味、無盡塵土飛揚的之字坡、半夜2點排隊登頂的頭燈火車,還有,山頂那些和你一起等待、對著終結黑夜的御來光大聲歡呼的可愛群眾們。
只因為,你曾在那裡,曾擁有一段兩天一夜的感情。
那一天,我們登的不是山,而是「富士」這個有著千年重量的名字。
---
一樣被印在一千元的背面,台灣的玉山,成為了路名、酒名、銀行名,但仍尚未成為如富士山一般的存在。我們缺的並不是什麼「靜山」這種表面的膚淺儀式,而是「創作」與「連結」。
富士山源於信仰,有超過千年厚度的創作與情感,不是任何國家能仿效的。但屬於我們自己的文學、藝術與影像則不然,唯有不斷的累積創作、讓人們不斷的親近、將山融入生活之中,台灣才有可能擁有一座,和這座島嶼的精神、和所有人民深深連在一起的神聖之山。
然而,過去玉山的管理單位,卻在缺乏歷史與文化的支持下,沒來由的在冬季禁止人民登玉山、接觸玉山,只因為要「學習富士山的神聖精神,將玉山變成台灣的聖山」。那本身就是一種為模仿而模仿的粗魯作法——台灣自古以來並沒有那樣的文化。而富士山更沒有,祂反而是一個人們因為崇敬,前仆後繼想前往朝拜的聖地。
爬富士山「完全不用申請」,你愛怎麼爬,就怎麼爬,不用煩惱任何手續,也沒有任何總量管制。這不全然是好事,但可以從這點,看見了他們不把「限制人們入山」當作是「增加山的神聖性」的手段。
過去的玉山國家公園,沒有看透富士山是怎麼變得神聖的,只看見了那個「開山與靜山儀式」的形式。甚至,那還是個天大的誤會,抄襲還抄錯:「靜山不等於禁止爬山」。
這裡再破除一次流言,富士山冬季是可以攀登的。
日本人的態度一樣是「你有本事就去,我不管你」。
所謂的「富士山冬天靜山」,是「所有的山屋約好一起辦個儀式、宣布今年結束營業」。而「開山儀式」,指的則是「所有山屋約好做一個儀式,慶祝開始營業」這樣。從來沒有「富士山冬天禁止攀登」,甚至「富士山冬天關閉讓山休養生息」這回事。
再說了,富士山過了六合目就只有石頭和冬天會死亡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冬天靜山讓石頭休養生息是在鬧嗎…
但是,因為一旦缺少山屋住宿、再加上公車停駛要從一合目起登、還有強風與超厚的積雪,會讓冬天攀登富士山的難度直接乘以十倍,才導致了不善於雪地攀登的台灣人,會有「富士山冬天會封山」這樣的錯誤認知。
實際上,那只是過去的管理單位,自己扭曲了別的國家的儀式所做出的錯誤政策而已。也希望今天已經徹底脫胎換骨的玉山國家公園,能夠把冬天的玉山,還給全體台灣人,讓我們能夠擁有一個真正的自由山林,增添更多雪白季節裡,能將玉山和人們連結在一起的美麗創作。
以後誰再說「不要爬山才是尊敬山」、「山上太多人就是不尊敬山」,就講富士山的故事給他聽,那簡直是可以出好幾本書的份量,但裡面從頭到尾找不到「不要爬」這幾個字呀!
#富士山
---
喔喔對了,這次登富士山的過程,我有製成一個精選動態,
有興趣了解的朋友,歡迎到我IG首頁看看「🇯🇵富士山」唷!
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now_ram/
公屋申請入息審查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八卦
《 不為山,為「富士」而來 》
說到「登山」,我覺得富士山的登山環境,大概是日本最後一名了。
人山人海的登山口、人潮洶湧的山徑、超越壅擠來到「重疊」程度的山屋、排隊排到時常定點的登頂人潮、幾乎24小時不間斷的交談聲、全程沙石交錯的火山地形不太好走還會吸進鼻孔、幾乎不變的景色,再加上六合目以上就一棵樹都沒有,呈現大太陽曬到乾下雨淋到飽的無限之字路……這一切,都讓這座東瀛聖山的登山體驗,蒙上了一層赭紅色的灰;對比起祂在世人之間足以代表「日本」的名號,顯得黯淡無光。
走一回後,我對於富士山沒有辦法成為「世界自然遺產」感到完全不意外——祂就是一座一般的火山,自然環境不是非常特別,而且登山路徑上眾多的山屋與擋土牆從五合目一直綿延到山頂,猶如一座座的堡壘般,完全失去了那份純粹自然的味道,與真正的自然遺產比如說屋久島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但,毫無疑問的,富士山「世界文化遺產」的光環,當之無愧。甚至我認為,足以和櫻花、新幹線並列日本國家象徵的祂,遲至2013年才受到文化遺產的認可,有點太晚了些。(雖然那大概和日本人本來只想將富士山申請成為自然遺產有關,審查委員不是吃素的啊XD)
自古以來富士山在日本人心目中重要的程度,從文學、宗教、藝術乃至地名、企業名等,都能看見祂深遠的影響。從平安時期(西元九世紀)就有人開始信仰富士山,同時也是日本人開始攀登富士山的開端,不為景色與放鬆,為的是修行與靈性。而後各地漸漸出現祭祀富士山上眾神的「淺間大神」,甚至在戰國時代流行起了「富士講」這樣一個以富士山為中心思想的信仰,與相應而生,以富士山之形供人攀登,代替真的登山參拜一趟的「富士塚」等,還有以其為靈感的無數藝術與文學創作,在在顯現了日本人與富士山那超越千年的情感連結。甚至連山頂的日出,都有自己的名字——御來光。(憑良心講,我認為玉山的日出因為有前景所以比較美,但精神性完全不同。)
那簡直是世上絕無僅有的癡狂,甚至超越了國界,以電影、畫作、動漫、文字等形式,將這個文化輸出到世界各地,讓富士山的形象深深印在世人們的腦海之中,成為日本的象徵,如同祂登錄在世界遺產名錄中的名目那般:「Fujisan, sacred place and source of artistic inspiration」(富士山,信仰對象與藝術之源)。
一座山在人們心中的價值,不在於它的自然環境有多麽的完美無瑕,而是人們與它之間,有著多少故事、多少的連結。這也是為什麼,你問沒有爬過山的台灣人,他比較想爬玉山還是富士山,絕對有一定比例的人們會選擇後者的原因。因為富士山在他們心中,是有所形象的,是那個過目不忘的白雪布丁、是動畫與電影中主角在澡堂泡澡時的背景、是自己手上相機品牌的名稱……那份熟悉感與嚮往的程度,是世上任何一座山所遠遠不及的。
登上富士山頂,站在那根標高3776公尺的石柱旁,你不會有任何的征服感,而是屈服在御來光的感動面前、拜倒在巨大火山口的威嚴之下。
那是一趟朝聖之旅,一個「我終於來到了這個聽、看、慕名已久的地方」的心情,而且人生之中還有非常多的機會能夠回味、能觸發連結。
那是難以言喻的滿足,至少在下次看見富士單車、富士急之類字詞的時刻,你心中浮現的,會是金剛杖蓋下燒印的氣味、無盡塵土飛揚的之字坡、半夜2點排隊登頂的頭燈火車,還有,山頂那些和你一起等待、對著終結黑夜的御來光大聲歡呼的可愛群眾們。
只因為,你曾在那裡,曾擁有一段兩天一夜的感情。
那一天,我們登的不是山,而是「富士」這個有著千年重量的名字。
-\-\-
一樣被印在一千元的背面,台灣的玉山,成為了路名、酒名、銀行名,但仍尚未成為如富士山一般的存在。我們缺的並不是什麼「靜山」這種表面的膚淺儀式,而是「創作」與「連結」。
富士山源於信仰,有超過千年厚度的創作與情感,不是任何國家能仿效的。但屬於我們自己的文學、藝術與影像則不然,唯有不斷的累積創作、讓人們不斷的親近、將山融入生活之中,台灣才有可能擁有一座,和這座島嶼的精神、和所有人民深深連在一起的神聖之山。
然而,過去玉山的管理單位,卻在缺乏歷史與文化的支持下,沒來由的在冬季禁止人民登玉山、接觸玉山,只因為要「學習富士山的神聖精神,將玉山變成台灣的聖山」。那本身就是一種為模仿而模仿的粗魯作法——台灣自古以來並沒有那樣的文化。而富士山更沒有,祂反而是一個人們因為崇敬,前仆後繼想前往朝拜的聖地。
爬富士山「完全不用申請」,你愛怎麼爬,就怎麼爬,不用煩惱任何手續,也沒有任何總量管制。這不全然是好事,但可以從這點,看見了他們不把「限制人們入山」當作是「增加山的神聖性」的手段。
過去的玉山國家公園,沒有看透富士山是怎麼變得神聖的,只看見了那個「開山與靜山儀式」的形式。甚至,那還是個天大的誤會,抄襲還抄錯:「靜山不等於禁止爬山」。
這裡再破除一次流言,富士山冬季是可以攀登的。
日本人的態度一樣是「你有本事就去,我不管你」。
所謂的「富士山冬天靜山」,是「所有的山屋約好一起辦個儀式、宣布今年結束營業」。而「開山儀式」,指的則是「所有山屋約好做一個儀式,慶祝開始營業」這樣。從來沒有「富士山冬天禁止攀登」,甚至「富士山冬天關閉讓山休養生息」這回事。
再說了,富士山過了六合目就只有石頭和冬天會死亡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冬天靜山讓石頭休養生息是在鬧嗎…
但是,因為一旦缺少山屋住宿、再加上公車停駛要從一合目起登、還有強風與超厚的積雪,會讓冬天攀登富士山的難度直接乘以十倍,才導致了不善於雪地攀登的台灣人,會有「富士山冬天會封山」這樣的錯誤認知。
實際上,那只是過去的管理單位,自己扭曲了別的國家的儀式所做出的錯誤政策而已。也希望今天已經徹底脫胎換骨的玉山國家公園,能夠把冬天的玉山,還給全體台灣人,讓我們能夠擁有一個真正的自由山林,增添更多雪白季節裡,能將玉山和人們連結在一起的美麗創作。
以後誰再說「不要爬山才是尊敬山」、「山上太多人就是不尊敬山」,就講富士山的故事給他聽,那簡直是可以出好幾本書的份量,但裡面從頭到尾找不到「不要爬」這幾個字呀!
#富士山
-\-\-
喔喔對了,這次登富士山的過程,我有製成一個精選動態,
有興趣了解的朋友,歡迎到我IG首頁看看「🇯🇵富士山」唷!
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now_ram/
公屋申請入息審查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Youtube 的評價
張超雄:點解我支持全民退休保障?(二)--強積金有何問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CDwXd2nehc
張超雄:點解我支持全民退休保障?(三)--政府沒有資源實行全民退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dk8aUGVQa0
Facebook:http://facebook.com/fernandochiuhungcheung
Youtube 頻道:http://youtube.com/cheungchiuhung
張超雄個人網站:http://cheungchiuhung.org.hk/chi/
Android 手機程式下載:http://goo.gl/MeQFrr
工黨網站:http://www.labour.org.hk/
內容:
各位好,我是張超雄。我想跟大家談一談全民退休保障的問題。
香港現在有三分之一,65歲以上的長者屬貧窮,這不是我編造的數字,而是政府的扶貧委員會劃定貧窮線後,發現香港有三分之一的老人生活在貧窮之中
在任何的先進地區,都不會有這個貧窮問題,這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我們見到街上有很多長者拾取紙皮和舊報紙去變賣維生,所以全民退休保障制度實在刻不容緩。
政府會反駁現在已有很多制度保障老人,例如最近的長者生活津貼。
我們現在就看看到底有什麼制度可以全面地讓長者退休後有合理的生活。
世界銀行有個「五條支柱」的退休模式,這五條支柱當中,香港現時包含哪些支柱呢?
第一部分是「零支柱」,就是給予貧窮長者最低入息保障的制度。那就是現在的綜援。眾所周知,不是所有貧窮長者都能夠取得綜援。很簡單,它要求「衰仔紙」,入息以整個家庭收入計算,所有同住的家庭成員的入息都計算在內。除非同住的家庭成員願意一同申請,否則基本上申請不會獲接納。即使不同住,子女亦要簽紙證明供養父母多少金錢,俗語稱為「衰仔紙」。
很多長者不想因為申請綜援,與子女的關係破裂,要家人簽署「衰仔紙」,是很大的侮辱。所以這條支柱不太可行。
大概有一半的貧窮長者現正領取綜援,其餘則沒有獲取這項支援。
第一條支柱是公共退休保障金,這應該是全民退休保障制度,正是香港所缺乏的。
第二條支柱,是強制性的職業或個人退休保障,這就是香港的強積金制度。有關強積金制度,相信不用多說,大家也知道這完全不能幫助貧窮長者。
稍後我再跟大家分析。
第三條支柱是自願的儲蓄制度,其實沒太大意義。如果真的每個人都能夠儲蓄,就不會有退休保障的討論。
第四條支柱是非正式支援,現金以外的服務,例如是住屋,醫療等等。這些我們可以暫時不理。
其實最重要的是前面三條支柱。這三條支柱以外,香港還有一條非驢非馬的制度,就是長者生活津貼。這介乎零支柱與第一支柱之間…根據世界銀行的說法。
即使連同長者生活津貼,仍然有很多老人缺乏足夠的支援
長者生活津貼的金額是二千多元,根本不足夠生活。
長者生活津貼一樣需要資產審查,使很多生活有點艱難,又不符合資產審查的長者,到今時今日都沒有制度以保障他們的生活。

公屋申請入息審查 在 立法委員吳玉琴 Youtube 的評價
住宅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說明
立法委員吳玉琴委員 105.09.22
住宅法於100年12月30日公布全文,並自公布後一年施行。施行四年下來,許多條文與實際政務之間屢見扞格。這次本席所提住宅法修法重點有以下三個。
第一、 居住安全的保障:
今年(105)年2月6日的美濃大震災,震出國人對於「居住安全」之疑慮。目前由於沒有法律授權,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辦理居住品質維護業務因缺乏配套的政策工具,導致危屋強制健檢和整建維護在實務上礙難執行。修法之後可以強化政府介入住宅清查及改善,以期民眾生命財產不再飽受威脅。
第二、讓民眾住得起、租得到:
明確規定租金補貼之預算占總體住宅補貼預算之比例,避免政府向購屋利息補貼傾斜。
補貼額度應依據中央主管機關建立合理的金額計算方式,視受補貼對象的負擔能力,提供分級補貼。依據不同國民的負擔能力及生存需求,以多元方式提供分級的差額補貼,以使住宅補貼得到合理分配。
第三、補強社會住宅興辦機制:
本次修法參照世界各國推動社會住宅之經驗,以「只租不售」、「特殊情形或身分者優先」及「可負擔租金」為核心原則。
現行條文除「只租不售」原則有明確條文規定,在「特殊情形或身分者優先」方面僅設百分之十保障比例,難符特殊情形或身分者優先申請入住之原則。至於「可負擔租金」方面則未加以規範,致該項原則在實務上很難被落實。社會住宅的興辦也缺乏各項誘因,導致民間興辦付之闕如。
這次修法,在增加社會住宅興辦的措施上面。有以下幾個重點:包括:
(1)強調政府及民間得以多元且合乎公共利益原則之方式興辦社會住宅,除新建外,增訂包租代管、土地變更及容積獎勵回饋等途徑取得社會住宅。
(2)為使政府興辦社會住宅具備財務可行性,政府各機關(機構)之土地得無償撥用、作價投資或長期廉租,以減輕直接興辦社會住宅之困難。
(3)為使社會住宅事業得運用民間大量空餘屋資源,本席立法提供房屋稅、地價稅及租金所得稅等租稅優惠,引導民間房屋所有權人將空屋委託政府或專業機構出租作社會住宅用途,以補充社會住宅數量不足的問題。
(4)為避免造成實務執行困難,並考量可能之弊端,修正民間興辦社會住宅結算之相關規定。
在解決弱勢保障措施上,包括:
(1) 修正條文新增法人可為社會住宅之承租者,以提供特殊需求及身分者住宅單元相關之福利服務。
(2) 明訂承租租金的計算應比照租金補貼額度計算方式,即視受補貼對象的負擔能力,提供分級的租金補貼。
感謝趙天麟召委排審住宅法的修正案,也感謝內政部同仁一個會期內就完成院版的修正案,希望內政委員會同仁能秉持解決民眾居住問題,提升居住安全及品質的精神,盡速完成住宅法修正草案的審查,謝謝大家。

公屋申請入息審查 在 核實永久性居民身份證資格的網上服務 - GovHK 的八卦
注意事項 : 申請人遞交申請時必須身在香港並且是合法逗留(無論是經郵遞、投遞或網上申請)。如果 ... ... <看更多>
公屋申請入息審查 在 公屋戶5月要交富戶申報表表格點填又有咩要注意? 招國偉 的八卦
... 開始0:38 #富戶政策 入息 同資產限額又係幾多?3:15 #房委會# 公屋 戶要交富戶政策申報表,最遲幾時要交回表格?6:32 如果買咗居屋或者...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