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嘢巨mon:廢、無效、核突低俗、要經常維修】
前排本研研究員發現荔枝窩村口嘅告示牌,變成一部發光LED mon,連同另外三部於其他郊野公園嘅相同設施,盛惠92萬。花近百萬【註1】,以為有咩超卓功能,例如會閃出金光,但原來只係播天氣同宣傳短片 ,淪為「廢mon」,連原有指示牌實用、遊人必須嘅嘅荔枝窩村地圖都拆埋。
漁護署辯護話,LED mon 可以提供即時資訊例如突變天氣,令行山人士可以更改路線,仲好醒咁話過咗6點後會熄螢幕【註2】,唔會有光害咁話喎 (行夜山就無突變天氣?其實天文台app 亦有特別天氣告示,荔枝窩亦收到電話訊號,同樣資訊電話都睇到)。
行山人士一片負評,其實唔係無原因。係郊外地方豎立傳意牌同告示板,其實係一門學問,告示板設計有嚴謹準則,而呢幾部價值百萬嘅發光LED電視簡直係攞零分。
▍郊野告示牌哲學(The philosophy of the display of signs in the Countryside)
一份有關郊野公園策劃嘅港英解密文件表明【註3】,所有告示板都屬城市入侵物(urban intrusion),所以豎立告示牌時必須謹慎,可免則免(kept to a minimum),所以郊野公園設施大多都會運用天然簡樸嘅風格,提供少而精嘅資訊之餘又會同環境融為一體。故此郊野公園告示牌需要有效、不突兀同點到即止(effective, discreet and adequate for their purpose)。
▍幾乎違反所有郊野指示牌設計原則
而呢個郊野廢mon,幾乎犯晒所有郊野公園指示牌設計嘅天條:
天條一:唔好廢 (no real function)
要避免一啲無聊或無意義(no real function)嘅告示。文件特別指出,好多警告類告示,其實都無實際功用(many cautionary signs come into this category)。突變天氣資料屬警告類資訊,但呢項資訊手機都睇到,甚至你事先已經feel 到天氣將變,為提供天氣資料而整個發光螢幕係一個固定位置,絕對係無聊。
天條二:唔好無效 (ineffective)
郊遊前要做足準備,包括check 天氣,呢樣嘢政府宣傳片都有講。而家放個LED mon 出來,如此「貼心」,即係鼓勵人出門前唔使做準備。天有不測之風雲,而且隔咗座山,局部地區天氣都可以好唔同,係萬變嘅情況下,一部價值$2,300、可以便攜嘅手提電話有用啲,定抑或固定係村口、價值$23萬嘅LED mon 更有效?
天條三:唔好核突、低俗 (ugly and vulgar)
文件提及,隨著郊野公園設施日漸豐富,告示牌亦會越來越多,但必須理性規劃,否則結果必然係混亂,會出現無效、核突、低俗嘅告示(unless this is done in a rational way the result maybe chaotic and the environment may be affronted by signs which are ineffective, vulgar and ugly)。
根據守則,告示連形狀、顏色都要小心考慮(signs should be discreet with care and used with discretion),但現今政府竟然將一座發光發聲嘅LED mon 放喺寧靜郊野,呢種一啲心思都無嘅粗放式發展,同周遭環境不匹配,但又無考慮過郊遊人士嘅切實需要,以為有光有聲又”high-tech” 就係好,既核突又低俗。
天條四:唔需要經常維修
文件又提及,一件好嘅郊外設施應只需要最少嘅維修(should require a minimum of maintenance)。LED mon 本身就屬室內設施,放喺郊外日曬雨淋,除咗要諗防水、仲要諗日夜溫差大對零件嘅損耗,維修費必然高。漁護署交代每個螢幕$23萬成本時,亦指明當中只包括3年保養期,可能連製造商都知道呢個LED mon 命不久矣,3年之內會打柴。
▍郊野公園新揸fit 人-旅遊事務署
無論從功能到設計,都睇得出呢啲新嘅又廢又突兀嘅設施唔係為行山客,而係為咗迎接「鴨仔團」之類mass tourism而設,繼而不加思索,係郊外地方硬插呢啲又大又閃,破壞郊野嘅原汁原味嘅設施。
而且螢光幕已顯示埋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嘅旅遊事務署嘅logo,顯示郊野公園揸fit 人已換人,亦證明政府已經套用旅遊概念,而非 #保育為先 嘅諗法去發展呢啲突兀設施(不斷設立呢啲大大舊閃光設施本身亦未必係一種好嘅旅遊概念),所以出現郊野巨mon、龍脊嘅「龍爪」、升級豪華營地、樹頂歷奇等入侵性設施,將為郊野公園帶來一場浩劫。
可幸嘅係,漁護署話呢啲設施都係「試行」,所以大家識做啦~
▍漁護署 查詢及投訴
https://www.afcd.gov.hk/tc_chi/contactus/enquiries_and_complaints/Enquiries_and_Complaints.html
#傳意牌同告示板係一門學問
#荔枝窩
#郊野公園
#郊野公園研究
#阿茂整餅
#無個樣整個樣
延伸閱讀:
【 #搞乜郊野 】郊公主題樂園狂想曲:
【註1】明報 2021年4月6日 漁護署郊野公園設4電子顯示屏 每個23萬元被批「小白象」 https://bit.ly/2PGEAMr
【註2】郊野公園教育活動計劃 Country Parks Education Programmes 【郊野公園有個Mon🤔】
https://www.facebook.com/hongkongcountryparks/posts/3858367320920676
【註3】Notice and Signs in the Countryside, in HKRS287-1-806-1 The Use and Conservation of the Countryside Advisory Committee for New Territories, Hong Kong Public Records Office
--
月捐支持民間研究工作
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Follow Us: https://linktr.ee/liberresearch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Aiky一點GO瘋旅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烏來 #花園新城 #櫻花 烏來是台北一個有名的景點且交通方便,849公車的班次很多、平均15分鐘就一班車,烏來有溫泉、台車以及瀑布,一到假日大台北的遊客就會來訪,享受大自然。 849公車時刻表及路線圖: https://bit.ly/3bcxZzr 烏來內洞森林遊樂區開園啦!來一趟全台陰離子含量...
公園告示牌 在 陳品安 苗栗縣議員 Facebook 八卦
品安在2月接獲民眾反應苑港濱海公園告示牌生鏽和遊具損壞後,立刻向縣政府反應並前往現勘,也請縣政府盡快改善,讓小朋友們遊戲時可以開心、安全地玩樂。
相關的維修工程已經在上週完工,樓梯和平台都重新上了油漆,原本搖搖欲墜的欄杆也都重新固定加裝防墜桿,生鏽的告示牌也已經移除,小朋友們就不會撞到囉!但因為平台和樓梯的油漆尚未完全乾,因此先用黃線圍住,等乾了就會開放囉!另外,品安在此也提醒小朋友們,在玩遊具時仍然要注意安全!
最後,祝福所有的大朋友、小朋友兒童節快樂!連假快樂❤️
#在戶外玩耍也要保持距離
公園告示牌 在 遜媽咪交換日記 Facebook 八卦
〔好文分享:日本冒險遊戲場的告示牌〕朋友分享了日本公園告示牌分別給孩子與父母的提醒,看了好感動,你希望孩子在怎麼樣的公園裡玩耍呢?
〈給小孩的話〉
玩你想玩的、在想玩的時候玩、就只是想玩那就玩吧!奇怪的小孩、骯髒的小孩、很吵的小孩、有點危險的小孩、我們全力支持你們「我想要玩!」這件事!
〈給大人的話〉
/比起擔心受傷更重要的事/
Play park(冒險遊戲場)的基本精神是「受傷和便當是自己的責任」、為了守護孩子自由的玩和失敗的權利、盡可能的捨棄禁止的事項、相反的、請接納孩子們因為自己的失敗所受到的皮肉傷、孩子受傷了、才會知道下次自己應該要小心、公園是鼓勵孩子成長的地方。
/稍微離遠一點來關注孩子/
失敗是挑戰的附屬品、和朋友衝撞是常有的事。「危險!不行!」「這樣(玩)不行喔!」「你要這樣玩!」「要排隊喔!」「都來了、你要不要OO如何?」這樣的話語請吞到肚子裡、好好的關注孩子玩耍的表情吧。
公園告示牌 在 Aiky一點GO瘋旅行 Youtube 的評價
#烏來 #花園新城 #櫻花
烏來是台北一個有名的景點且交通方便,849公車的班次很多、平均15分鐘就一班車,烏來有溫泉、台車以及瀑布,一到假日大台北的遊客就會來訪,享受大自然。
849公車時刻表及路線圖:
https://bit.ly/3bcxZzr
烏來內洞森林遊樂區開園啦!來一趟全台陰離子含量居冠的森林浴
https://youtu.be/4AYQzRfWEm0
帶你走一趟烏來、溫泉、瀑布以及小火車遊玩攻略
https://youtu.be/9tHfgGsRHFk
櫻花季期間,通往烏來的道路沿途有許多櫻花景點,比如花園新城、屈尺的櫻花公園等。當你安排烏來一日遊的時候,經過不妨停下車來看一下櫻花、拍個照喔。
烏來現在已經不能到溪邊了,以前河岸周邊都有一些非官方設施,提供給遊客方便泡野溪溫泉,政府已經全部拆除且設立告示牌禁止遊客下去泡野溪溫泉。要泡溫泉只能選擇私人湯屋,價格依據湯屋的景觀等級,從幾百到上千都有,大家就依自己的需求和預算做選擇。烏來遊客中心有一池免費的溫泉泡腳池。
烏來台車必搭的設施,當天剛好在維護沒走開放。
營業時間:夏季期間(7-8月):09:00~18:00,其餘期間:09:00~17:00,視人潮不定期發車。
全票一人是50元不會很貴,車程約5分鐘就可以到烏來瀑布了。
如果想要了解台灣的哪一處景點,可以在下面留言給我知道,我有時間就會抽空到當地做一個分享。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lickgotrip/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iriusaiky/
部落格: https://1dgo.blogspot.com

公園告示牌 在 Aiky一點GO瘋旅行 Youtube 的評價
#花蓮太魯閣 #砂卡礑步道 #小錐麓步道
花蓮太魯閣是一個遠近馳名的景點,沿途有非常多地方可以玩,這次來到太魯閣遊客中心,附近就是小錐麓步道和砂卡礑步道,這兩個步道是連貫的可以一起走,全程來回通常會花4至5個小時的時間。
如果只想要走砂卡礑步道,可以在花蓮車站搭台灣好行1133A至砂卡礑站下車,從步道入口到終點三間屋來回約3至4個小時。
公車資訊
台灣好行310(原1133A) 太魯閣線官網資訊和路線圖:
http://bit.ly/2MjHmF3
花蓮太魯閣長春祠聞名國際的仙境景點,你曾經走上去過嗎?順訪禪光寺鐘樓極佳的360度環繞視野
https://youtu.be/02MVWrjufWU
[新版花蓮太魯閣交通指南] 如何在花蓮車站搭310公車到太魯閣國家公園、自由行好方便!https://youtu.be/ajR9jALqPxg
小錐麓步道全長650公尺,很適合親子健行的步道,前段必須要爬一連串的階梯,到了中段會有兩座橋,一座是索橋、而另一座是一般的橋,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做選擇。過橋之後接下來就是一連串的下階梯,一路連接到砂卡礑步道。
當你走到砂卡礑大橋的時候,建議走上去和拱門拍照,而橋上無數的石獅子造型和表橋都不一樣,可以細細品味。
砂卡礑步道原名神秘谷步道,從入口處到三間屋全長約4.1公里,倚傍著砂卡礑溪而行。到五間屋這一段步道平緩好走,沿路還可以聽到潺潺得流水聲,沿著開鑿出的岩壁不時被上面的水給滴到,往河谷看下去溪水清澈以及巨石。
如果你的計劃是到五間屋往返的話,建議你從五間屋繼續往三間屋的方向走一小段,這段步道可以下切到河谷,可以很近的距離觀看巨石及溪流。步道沿路都會有告示牌,表明不要離開步道,如果要下去泡腳清涼一下,請自己斟酌!
不屬於山林的東西不要留下,禁止考受、捕魚蝦和游泳,步道都有落石的發生,請注意路況。
如果想要了解台灣的哪一處景點,可以在下面留言給我知道,我有時間就會抽空到當地做一個分享。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lickgotrip/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iriusaiky/
部落格: https://1dgo.blogspot.com

公園告示牌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東京防災避難公園 防火.用品皆備
做事風格嚴謹的日本人、對於地震的防災準備、同樣一絲不苟。東京都政府在各個社區、都設立了防災避難公園,不但具有防火功能、還有各種讓災民臨時維生的用品,除了食物跟飲水之外、連嬰兒奶瓶都準備好了,只要你想得到的、這裡幾乎都有。
夏日午後,媽媽帶著小朋友,奔馳在翠綠的草坪,社區居民繞著運動場跑步,但這裡可不是一般的社區公園,而是一個防災公園。
公園最外層有防火林,可以隔絕大地震釀成的火災,耐震蓄水槽可以供應200噸飲用水,草地裡還有連接自動幫浦的深水井,提供盥洗用水。地上這一個個鐵蓋子更暗藏玄機。
隔板就放在旁邊的倉庫,遇上災難搭起來就是現成的廁所。一旦停電,有了風力及太陽能路燈,夜間不怕沒照明。公園裡甚至有備災倉庫,災民吃的用的全靠它,乾飯一泡水就可以食用,還有發電機、食鹽,甚至連不同年齡的嬰兒奶瓶都準備好了。
每個社區都有防災公園,而在東京台場,還有13.2公頃的廣域防災據點,假設東京出現規模七的地震,七百萬人需要撤離,可以供直升機起降轉送傷患、搭建長期組合屋,還有能抗地震的應變中心。
耐震應變中心,可以讓兩百多個政府單位人員,在這裡調度救災,電話電腦一應具全,甚至還有大螢幕轉播直升機空拍畫面,面對無情的天災,未雨稠謀的日本人,透過縝密規劃與空間利用,要在第一時間把衝擊降到最低。
台北也有防災公園 市民卻不知
"這次日本大地震,讓很多人印象深刻的是,災後居民的疏散與安置,包括公園和學校都發揮了很大功效,提供了緊急的庇護所,其實台北市在12個行政區也設置防災公園,平常用來休閒遊憩,在重大災害時變成臨時安置所,但我們實地走訪發現,不僅標示不清,連許多市民也不知道台北市設有防災公園,擔心如果宣導不夠,萬一發生大地震,民眾根本不知道要去哪避難。
日本大地震,災區裡的學校、公園都成了暫時的庇護所,讓災民們有個安頓的地方,事實上台北市12個行政區也各自設有防災公園,像是士林區的防災公園就設在士林官邸,一進門的警衛室,就是暫時的緊急醫務站和物資發放所在地。
而旁邊的倉庫裡,也備有180個睡袋和30頂的6人防水帳篷,還有瓦斯爐、炒菜鍋等基本民生用品,戶外的這兩塊綠草地,市府會搭好帳篷提供災民做為臨時居所,整個防災公園估計可容納1008人。
不過,仔細觀察防災公園外,標示並不清楚,沿路上也沒有明顯的告示牌,不知道是不是宣傳不夠,連常來士林官邸散步的市民,也不知道這裡設有防災公園。
市府設置防災公園,居民卻都不知道,民眾也擔心,萬一真的發生大地震,往外處疏散,連要去哪裡都不知道,到時恐怕亂成一團,台灣與日本都在地震帶上,但與日本相比,台灣在防災上似乎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