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第二十一屆青年中國人權獎公告
經過“青年中國人權獎”評委會初選,再經過推特網友海選投票,今年的第二十一屆青年中國人權獎,決定頒發給張展女士。
張展,1983年9月2日生於陜西鹹陽,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碩士,2010年作為金融人才引進上海,在浦東新區任職金融公司高管。張展近年來積極關註社會議題,辭去高薪工作,專心投身捍衛人權的事業。她先是通過司考獲得法律職業資格證,卻因參與抵制修訂律所管理辦法的簽名活動,令其律師職業生涯開始不久便告終結。但是,張展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識專長幫助維權的同胞,曾每周三都去上海某公園參加固定的維權人士聚會,為他們寫狀紙,直到她被上海警方盯上,阻攔她參與維權群體的聚會。
張展因在網絡平台積極發聲,被上海警方多次拘留。自香港反送中運動爆發以來,她更是大量轉發港人抗爭視頻及資料,並撰文發聲,利用行為藝術等聲援香港,因而受到當局更大的打壓。2019年9月8日,張展在上海街頭舉傘要求結束社會主義制度,要求共產黨下台,被上海警方以“尋釁滋事”罪名刑拘兩個多月。被羈押期間,她被關禁閉7天,遭受虐待,手腳銬在地上,身體受到很大傷害;還被要求做精神病鑒定,她兩次絕食抗議。警方還對房東施壓,將她所租的房屋強行清退,目的是要逼她離開上海。張展獲釋後,警方威脅她如果繼續捍衛人權的活動,會再抓她,將她判刑。但張展勇敢地接受外媒采訪,表示要堅持捍衛自己言論自由的權利,繼續為公義發聲。她說:“這個國家的問題是制度的問題。我覺得應該勇敢下去,應該堅持下去,自由從來都不是免費的,我希望這個國家改變。”
2020年1月23日,千萬人口的城市武漢突然封城,人類歷史上一場史無前例的抗疫“戰爭”開始。而對中國人來說,當局一以貫之的封鎖信息、掩蓋真相讓任何一場天災都成為更可怕的人禍。看到網絡上武漢同胞的無助哭喊,虔誠的基督徒張展於2月1日毅然前往疫區,去親身記錄這場世紀瘟疫首發地發生的事情,與武漢人一起經歷苦難。她看到武漢同胞處在恐慌、失聲的狀態,既因為瘟疫,也因為對一個對疫區民眾施行軍管的政府的恐懼。她的第一個YouTube視頻就是紀念被訓誡、不幸死於病毒的吹哨人李文亮醫生,呼籲中國人不要止於悲傷,而以實際行動捍衛言論自由。張展在武漢期間在境外平台發布文章、視頻,不僅為被失蹤的其他公民記者呼籲,實地采訪記錄封城期間武漢的各種人道災難,直至封鎖結束後民生艱難,也追問病毒來源,質疑官方公布的死難者人數,揭露死難者家屬受到的當局的打壓。這些,張展都是在不
停地被跟蹤、騷擾、威脅的狀態下完成的。毫無疑問,張展的記錄為世人了解這場世紀瘟疫留下了可貴的資料,對中共鼓吹的所謂抗疫勝利敘事構成威脅。5月14日,在發布題為“威權防疫後果在持續顯現”的視頻之後的第二天,張展被上海警方跨境抓捕。
在上海浦東看守所,張展絕食半年多,抗爭慘烈,遭到長達數月的強制插管灌食、戴腳鐐、24小時綁縛雙手等酷刑折磨,身體虛弱到甚至無法走到放風的地方。12月28日,張展拒絕配合非法審判,坐在輪椅上被強行推到法庭。在庭審中,張展義正詞嚴地對公訴人說:“這個國家之所以衰敗,正是因為你有這些荒謬的問題。”她當庭重申公訴人指控她在武漢制造謠言的舉動,正是中國政府控制言論,使中國社會不安全的一個範例。張展在被重判四年後,仍然拒絕正
常進食,僅為避免灌食之苦,吃少許食物、喝水。她對律師表示自己是用絕食來表達“最強烈的不配合罪惡迫害的態度”。
“中國青年人權獎”評獎委員會認為, 身為八零後世代的張展是在近年來中國當局的打壓加劇、輿論環境更加惡化的情況下挺身而出的有志青年中的傑出代表。張展不顧感染與被捕的雙重風險,為了尋求真相,只身前往疫區做公民記者,報道第一手信息;她懷著對同胞深沈的愛和悲憫,為無聲者發聲,陪死難者家屬維權;她重視行動,到大街小巷與各階層同胞接觸,鼓勵他們,傳播
普世價值、公民權利理念;面對暴力恐嚇、維穩監控,她不僅戰勝自己的恐懼,批判暴力,也呼籲同胞戰勝恐懼,爭取自己的權利,為公義發聲;她決意拒絕接受謊言與欺騙,願意為尋求真理付出生命;被捕後,她拒不認罪,零口供,長期絕食抗爭。張展曾說: “面對這樣的事情我無法後退,因為這個國家不能夠後退。”她非凡的勇氣與決絕的抗爭不僅鼓舞了海內外無數中國人,也引起國際社會強烈關註。中共當局對張展的殘酷迫害暴露出其掩蓋真相、言論審查的罪惡,引起各國強烈譴責。張展身上展示了中國人反抗暴政之精神,以及專制極權趁瘟疫加重社會管控的“威權防疫”模式之罪孽。
張展人在獄中,她曾發出的聲音在繼續對我們說話,啟迪更多中國人思考中國制度問題,探索在高壓下繼續爭取自由、人權、尊嚴的路徑。
最後,我們也要提請外界繼續關註張展在獄中的境遇,她的家人至今未能探監,不能與她通信。張展絕食已久,健康狀況堪憂。尤其在與外界隔絕的狀態下,拒不接受獄方改造的張展再遭虐待的風險極大。
青年中國人權獎是一些八九流亡學生自發建立的獎項,獎金來自成員的捐款,至今已經堅持二十一年。我們將繼續堅持這項工作,盡我們的能力,去支持和表彰那些為了進步社會而奮鬥的國內的勇士們。
發佈人:“青年中國人權獎評選委員會”召集人 王丹
2021.6.2.
公司會議記錄範例 在 Facebook 八卦
《#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 2 本
你知道現在職場上最關鍵的隱藏技能是什麼嗎?你知道可以不說一句話就讓合作機會找上門嗎?你知道如何在充滿雜訊和紛擾的年代脫穎而出嗎?答案就是,學會寫作。寫作一直都是關鍵的技能,只是它的重要性在時代的演變之下只會變得愈來愈重要。你或許會問,為什麼要寫作?如何寫作?寫些什麼?我想透過這篇文章回答你。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writing-as-weapon/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的作者是中國知名的寫作教育培訓教練師北宸,曾任鳳凰網科技頻道前主編和中國 LinkedIn 公關部門,現為《紐約時報》中文版專欄作家。他將在線下寫作課面對無數學員的教學經驗,搭配眾多的寫作案例,彙整成這本談寫作的書。
這本書裡面談的重點偏重於寫作的「心態」和「心法」,強調從建立內心的基本功先做起,先理解寫作會帶來的好處,然後認識一個好的寫作者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心理素質,最後才是如何寫作的「技巧」和作者本身的經驗分享。
所以,如果你期待的是一本充滿了「寫作技巧」的操作手冊,這本書或許不適合你。如果你從來不曾覺得寫作很重要、想要了解寫作真正能帶來的好處、想知道如何建立正確的寫作心態,那麼這本書是初次接觸「寫作」的你很好的起點。在這篇文章裡,我試著用容易理解的方式總結這本書的一些重點跟你分享。
.
【為什麼要寫作?】
#無形之間行銷自己
作者認為,把自己「行銷」出去,是每個人一輩子都在做的事情。在求職履歷上做自我介紹時,是在行銷自己的職場能力。在向上級提案做預算企劃時,是在行銷自己的策劃能力。在寫給隔壁部門的會議結論和待辦任務時,是在行銷自己的跨部門合作能力。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行銷自己。
矽谷創業公司 37 signal 的創辦人傑生.佛里德(Jason Fried)曾經分享他如何挑選一個職位的最適合人選,他說:「要招募就招那個寫作最厲害的」。因為一個優秀的寫作者會有很清晰的思路,而且他們懂得表達和溝通,他們讓事情更容易被理解,也會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事情。
無論對管理階層、行銷人、設計師、程式開發人員,寫作技巧都非常重要,一個優秀寫作者的特質,也是雇主想在任何求職者身上看到的特質。透過寫作,我們可以培養和精進自己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內心的想法有組織、有脈絡地付諸文字之上,讓別人從文章裡進一步認識你這個人。
.
#內向者的社交利器
我曾經聽過一個說法,身為一個內向者所能擁有最好的武器,就是寫作。作者在這本書裡面用這句話傳達總結了這個觀念:「好文章自己會走路。對於內向的人來說,這是最好不過的社交方式。」對於不擅長在社交場合中侃侃而談的內向者而言,寫作是一個非常值得建立的技能。
作者進一步說明:「內向的人很容易被人認為是以自我為中心,孤僻而不愛交際的。事實上,性格內向的人往往更能聚焦於內在世界,有更強的感受和反思能力,這反而能幫助內向的人更好地理解外部世界。」內向者在旁人看來孤僻不善社交的缺點,反而在寫作的時候得以發揮優勢。
在另一本寫給內向者的《安靜,就是力量》書中有一段是這麼說的:「內向者聽得多講得少,並且比較容易從寫作、而不是從對話中表達自己的意思。他們不喜歡衝突。他們很討厭閒談瞎扯,但是喜歡有意義的討論。」好的文章不但會自己走路,還會幫你說話。
.
#自我精進的武器
你身處的環境決定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開始寫作,可以讓你沉浸在一個持續精進的環境裡面。作者他舉自己為例,一開始他的英文特別差,但是他試著把自己浸泡在《紐約時報》和《紐約客》的高品質英文媒體環境裡,也訂閱了上百家科技媒體的文章大量閱讀。
此後,他一篇又一篇的翻譯優質的文章,不但提升了英文能力,也打下了撰寫科技文章的深厚基礎,造就他後來踏上媒體主編和寫作教練的道路。他調侃道自己開始寫作的時候就像是「群體裡面最差的人」,從寫作新手開始出發的他,等於無時無刻都要向更優秀的寫作者學習,讓自已沉浸在比自己的知識和視野更高的環境,才能不斷進步、寫出更好的文章。
我認為,高品質的文章本身就是一個「資訊含量充沛」而且容易「重複閱讀和賞味」的資訊載體,而且你很容易可以「照著寫寫看」。不同於影音之類的媒體,你要照著做的成本和門檻相對比較高。從高手的文章模仿寫作,挑選框架來給自己用,相對而言都是更簡單可上手的方式。學習寫作同時也會帶來自我精進,讓自己沉浸在好文章的環境之下,是一個跟高手的思維不斷靠近的過程。
.
【該如何寫作?】
#善用萬能的框架
在這本書裡,作者沒有教你一百種寫作技巧,而是只教你「一個」寫作技巧,那就是「萬能寫作法」。這是一個無論在什麼情境都可以運用的框架,簡單、易懂、好執行。無論是單一模組使用,或者是擴大成更大的框架,甚至是大框架包小框架,都可以有各種運用的方式。
萬能寫作法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個是「觀點」,指的是有價值導向的主觀論點,或描述的客觀事實。第二個是「案例」,引用軼聞趣事、實驗案例、研究數據來輔助說明你的觀點。第三個是「總結」,回顧主題,用一句話、一個段落,總結核心觀點。
以下引用一個我自己的寫作範例給你參考。我在分享《與成功有約》這本書的讀書心得時,分別說明了書中提到的七個高效人士習慣,其中第一個習慣「主動積極」的說明我是這麼寫的:
前半段是「觀點」:第一個是「主動積極」,意思是不要把自己的行為歸咎環境或他人;待人接物是根據本身原則與價值觀,做出有意識的選擇。
中段則是「案例」:史蒂芬引述《活出意義來》 作者法蘭柯的說法:「刺激與回應之間始終有段距離,而成長和幸福的關鍵,就在於如何利用這段距離。」法蘭柯是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經歷過所有身外之物、僅有的尊嚴和身體自由完全被剝奪,身旁盡是絕望與痛苦的氛圍。
後半段是「總結」:他體悟到儘管外在環境再怎樣無法忍受、不受自己控制,人的內心卻仍可保有「人類終極的自由」,也就是選擇如何回應生命意義的自由。積極,是一種選擇。
善用這種萬能寫作法的框架,你就可以把任何想要表達的觀點,用你想要引用的案例來說明,最後再透過總結來加深讀者的記憶。你可以把這樣一個段落當成是一個「模組」,一篇文章就是好幾個模組的組合。如同作者所說:「寫作之道,大道至簡」,掌握這個寫法,你可以應用在無限種不同的場景裡面。
.
#閱讀高品質資訊
要練就一身好的寫作本領就要注意自己吸收的資訊品質。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你,就是你吃進去的東西。」意思是你如果常吃高油、高鹽、高糖的食物,就會養成不健康的身體。嚮往健康的人們很在乎自己攝取的卡路里是否超標,也傾向選擇健康的食物。可是,我們對大腦「吃進去的食物」是否也有同樣程度的關注?
我們要去買新鮮和頂級的食材,需要付出相對高昂的成本;但是閱讀頂級的精神糧食,卻不一定要付出多麼高昂的代價。你攝取的資訊,決定了你將成為什麼樣的人。如同《深度數位大掃除》這本書中提倡要攝取「慢媒體」的原因是「 吸收少量優質的東西,通常比吸收大量劣質的東西更好」,我自己很推薦從《華爾街日報》之類的優質新聞來源去吸收資訊,這通常會比看八卦小報和農場新聞的文章來得更好。
就很像做數據分析的科學家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垃圾進、垃圾出」,如果一個人總是吸收劣質和低廉的資訊來源,那些資訊就會影響他下筆寫出來的東西。因此,我們要慎選資訊來源,為自己營造出一個高品質的資訊環境。一個寫作者首先要有好的輸入,才可能有更好的輸出。
.
#寫作時必須誠實
在這本書中,有這麼一句話深深觸動了我的心,作者他說:「讀者不需要你完美,但他們需要你誠實。」起初我在練習寫作,並且鼓起勇氣公發表的時候,時常會在乎自己寫出來的東西,會不會被人嘲笑太淺、太無聊。有時候想著想著,乾脆就不寫了,至今回想起來,也錯失了暢談許多主題的機會。那些自己還未臻成熟的想法、還不夠完美的表現,時常會在害怕和自我質疑的時候偷偷藏起來。
作者認為,人們之所以「不敢誠實」有一個主要原因,害怕別人看到自己的缺點後,看不起、看不上自己。但是這種「害怕」,其實是對別人的不信任。一個作者如果不敢誠實,等於是不信任自己的讀者。真正支持你的讀者,會理解和體諒你,並且和你站在一起。如果一個作者不敢信任讀者,那麼讀者也難以信任作者。如果要寫出更好的文章,必須對自己的不完美更誠實,而且不要害怕公開自己的誠實。
.
【可以寫些什麼?】
#總是勤做筆記
在這本書中讓我很有收穫的,是作者提到他在寫作訓練營裡面,總結給學員們的最重要的經驗:第一,找到你這個行業最好的資料並努力深挖。第二,一定要做筆記,把你看到的、聽到的、讀到的、想到的、有價值的內容通通記下來。如果要讓寫下的文章自己會走路,就公開分享出來。
作者提到他寫筆記的方式是從紙本筆記,轉變成電子筆記,再變成電子和紙本,到最後全部轉為紙本筆記。只要是對他有幫助的、他感興趣的、未來寫作主題可能會用到的,他一定毫不猶豫全部記錄下來。只是很可惜的是,書中說了很多他寫筆記的原因,但是對寫筆記具體的「方法」卻著墨甚少。
我在閱讀的時候也不斷懷疑,純紙本筆記真的比較好嗎?因為我本身習慣用數位的 Notion 筆記 App 和紙本的子彈筆記,數位筆記利於搜尋,紙本筆記利於激發思考。稍做比較之後,我還沒有作者這般把「所有」所見所聞都記錄下來的習慣,這點倒是值得每個寫作者持續探究的主題。
.
#寫日記週記總結
除了作筆記之外,我們還能寫些什麼?作者提供了三個很有意思的寫作練習方法,很適合每個想學習寫作的人開始提筆。分別是每天寫日記,每週寫複盤週記,嘗試對事情做出總結。
首先,每天寫日記。作者認為最好的寫日記時段,是每天醒來的第一個小時。如同我在《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寫下:「早晨醒來的時候,精神品質和心情都處在清空的最佳狀態」,在起床後開始寫點東西,是最好的起床儀式之一。寫日記可以帶來五個好處:
1. 計畫性:可以做好一天的準備。
2. 忠實性:可以準確寫出昨天發生的事情。
3. 中立性:冷靜思考前一天的事情,可以中立地看待事情。
4. 持續性:對於大部分午餐和晚餐都奉獻給工作的上班族來說,早上是自己最自由自在的時間,不會讓寫日記的習慣被中斷。
5. 活用性:可以將過去的寶貴經驗運用在當天。
寫日記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承諾和一致性」。《影響力》這本書的作者曾經說過人類有一種天性:「人們一旦對自己的行為或選擇做出承諾,就會努力保持言行一致。」善用這種天性,利用日記來驅策自己完成每天早上對自己做出的承諾。
其次,每週寫複盤週記。作者認為定期整理筆記可以帶來去蕪存菁的效果,他每週會重新對筆記大掃除,把無意義和不重要的扔掉,留下那些可以強化現在和未來的有意義的筆記。複盤的時候,他也會思考自己當週哪裡做得不好,並思考改善的方式。用寫作的方法來複盤,可以讓你更知道自己在想些什麼,也方便日後回顧自己的轉變歷程。
最後,嘗試對事情做出總結。作者舉工作為例,有些工作出現的頻率只佔 2%,卻可能影響你 90% 的工作績效,這件工作就是成果總結。所以平常期間,我們就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和完成的事情,透過有主題性、系列性的方式做出總結。總結是屬於平時練習的少,可是卻很重要的工作。
.
#持續寫任何東西都好
很多人會以為寫作的時候,要有很多的「靈感」才寫得出來。但這是對寫作的根本誤解。作者提醒,無論是寫什麼,寫就對了。就像知名的高產出作家村上村樹和史蒂芬.金(Stephen King)都是以持續且規律的方式在寫作。
我很喜歡美國畫家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曾經說過的這句話:「靈感是給業餘人士用的,我們其他的人就只是每天出現並投入工作。如果你等著烏雲散去,或等著一道閃電擊中你的大腦,你就不會做出很多工作。所有最好的想法都來自於過程;它們來自於工作本身。」
因此,不要相信靈感,不要期待一個不會天天憑空出現的東西。寫作這個行為的本身,一定要養成習慣。你可以參考《彈性習慣》這本書提到的核心觀念,你想養成的習慣不能太困難,必須要可以在你狀況最差的那一天照樣能夠執行。重點不是去拼靈感爆發,而是建立能維持規律寫作的方式。
.
【後記:寫作永不嫌遲】
從《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的閱讀過程之中,令我收穫最豐富的就是「讀者要看的不是你的文筆,他們要的是真實的你」這個觀念。作者希望我們擺脫寫作就是要文筆優美的老舊觀念,而更強調寫作對生活和職涯可以帶來的具體好處,以及如何建立正確的寫作心態。
這本書有點像是學習寫作的心靈雞湯,而不是技巧工具箱。如果你想學習除了「萬能寫作法」框架之外的技巧,我很推薦《高產出的本事》這本有著豐富寫作框架和步驟的書,其作者劉奕酉對使用框架是這麼評論的:「使用框架是為了跳脫框架,發展出自我的思考脈絡。」說得真好。
我也很慶幸自己曾經紀錄下來當初學習寫作的一些心路歷程,現在回味起來真的別有一番滋味。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我在《學得更好》這篇讀後感分享過的六種學習寫作步驟,以及我在《心流》這篇讀後感分享透過寫作進入心流的方法。我透過這種書寫練習找到了自己寫作的意義。
最後,寫作真的會「讓機會自動找上你」。最近「生鮮時書」就找上瓦基一起合作,即將要開一堂「化輸入為輸出」的線上課程(早鳥問卷調查和優惠),我會淬鍊自己經營部落格兩年多來的經驗,分享有效輸入、高效輸出的實戰本領,教你如何在資訊紛擾的時代靠優質的文章內容脫穎而出。
寫作可以幫你達成自我行銷、提升職場形象、加深社交品質的功效,寫作也是最好的自我成長和精進的方式。或許,你也可以透過一個簡單的動作開啟自己的寫作練習,不妨在留言寫下你讀完這篇文章之後,有什麼想法上的改變和收穫吧。開始寫作,永不嫌遲。
.
瓦基的第一堂線上課程「化輸入為輸出」早鳥問券和優惠進行中
https://user134068.psee.io/3jdfxx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mcN0ZK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WRITE
使用期限:8/22~8/29
.
感謝 新樂園出版 與你悅讀 提供抽獎贈書
公司會議記錄範例 在 黃大煒 (Huang Dawei) Facebook 八卦
Yes! Yes! Yes!
我們已經準備好所有相關影音畫面、文件等事證資料,將與兩岸三地所屬公司及美國分公司(會與AIT美國在台協會呈報)和法律顧問們共同研商,希望能審慎決定記者會之時間地點,讓此事件一次完整公開,盡快落幕!!
我雖然是外籍人士,在台定居20年,台灣是我很愛的家。
為尊重司法,配合對方多次莫名提告刑事、民事訴訟之出庭應訊,2012年期間,我被迫取消了演唱會最少25場。至今整體事業規劃深受影響!而最嚴重的是Vicky差點癌症復發,小命不保!所幸我們樂觀堅強面對,勇於對抗惡勢力,驚險過關!
這些過程和事實絕對不是對方[專業律師]口中的【小事?】
【管委會派系鬥爭衍生的小事?】!
我們質疑這根本是件已在台灣存在很久的
【特權操控事件】???
太離譜了!我們很愛的台灣怎麼了???
台灣司法無法保護我們良善人民,那麼就公開吧!!!
陳姓區權人在刑事司法不公開的情形下可以事先知悉證人名單和證詞,並對我方證人口語恐嚇之事實,是否已妨礙司法公正????
或是否利用她自稱的(她的前夫 [Mr. ALLAN KO]之母親為已故王永慶先生的胞妹)背景關係,而自視甚高,行使特權???
我們等收到判決書,依判決書內容補充公開整起事件始末!!!
感謝所有朋友們的關心、支持愛護!!!
勿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
是的!!!! Yes!!!
收到律師來信得知6/29已判決 「妨害名譽官司」,我們上訴被駁回。
整起事件已經4年多了....
4年多來,我們和黃珊珊、王中騤兩位律師已逐步證實了我們所說的ㄧ切都是事實。
4年多來,我們也證實了陳姓女區權人及其同夥謝姓夫妻(偽造文書及威脅恐嚇都已判刑定讞)3人的所有的事證和證詞,陳述皆是無中生有,捏造說謊。
整起官司訴訟過程,司法機關完全信從陳姓區權人的事證和訴狀內容來評判。包括刑事不公開之狀況下能事先得知證人名單和證詞,並對相關證人給予失施壓警告。
想請問這是什麼樣的官司訴訟?法律之前和之後都沒有平等這兩個字!為什麼?
只因我們沒有財產嗎?只因我們低調,守法,不計較嗎?還是因為黃大煒是外籍人士?
我是癌症病患,我於2012年1/3罹患帶狀性皰疹,住院治療,治癒出院後,1/17回診時確定完全康復,沒有傳染之虞。
何來的傳染病?
至今陳姓區權人仍繼續(以特別管道得知住戶個資)四處以Email、信箱黑函、電話或簡訊方式騷擾大樓住戶...
不可以再繼續浪費司法資源和寶貴時間..
既然台灣司法無法保護我們,那麼..
等收到判決書,再依判決書內容來決定..
我們會與黃大煒兩岸三地所屬公司及法律顧問們 共同研商,再擇期於住家大樓ㄧ樓大廳或民事高等法院 召開記者會---
完整合法公開---
包括陳姓區權人她以提告方式脅迫管理中心經理篡改會議記錄及其友人謝進發協助摘錄大樓保全對話內容為事證 對黃大煒提告「偽證罪名」,當然判決不起訴,但陳姓區權人之行為是否已觸法?有待商榷!
還有其友人謝進發、蔣序蘭夫婦偽造文書及謝進發等 威脅恐嚇我們(兩項罪名皆已判刑定讞)、陳姓區權人是否利用特權???及其女兒(Miss Jen**y Ko)於(2014/12/21區權會)公然侮辱等言行影音相關事證。
沒有私人喜好或恩怨(謝姓夫婦已是範例),
當初與律師們的共識,至今及未來都不會改變
。
官司勝敗不重要,但希望真理與真相事實得以申張!!!
感謝所有朋友們的支持愛護!!
公司會議記錄範例 在 如何做好會議記錄?要記錄這4 部分內容!完整模板分享 的相關結果
如何做好會議記錄?要記錄這4 部分內容!完整模板分享 · 會議記錄有哪些價值? · 撰寫會議記錄要注意什麼? · 會議記錄須包含哪些內容? · 會議記錄範例 · 結語 ... ... <看更多>
公司會議記錄範例 在 沒有白開的會議!五種常見會議以及會議紀錄技巧(提供會議 ... 的相關結果
如果你是會議記錄的新手,建議可以先參考上列五種常見會議紀錄的範本,並且思考符合公司的記錄方式。如果你有更多的想法,歡迎留言和我討論。 ·Hello ... ... <看更多>
公司會議記錄範例 在 會議記錄- Office.com 的相關結果
使用會議記錄範本來記錄和記載PTA、公司或俱樂部會議記錄. 現在您可以使用Microsoft Word 中的會議記錄範本,讓記錄和記載會議變得簡單無比。適用於會議的會議記錄範本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