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代誌】你不知道的八家將 神明繪手-面師
來到全台灣八家將的起源-白龍庵,
這裡每隔三十幾年才會出軍一次,
很多人都是聽過但沒看過,
其實這裡不止家將特別,
還有一個非常神祕的職業就是面師。
面師就是幫家將畫臉譜的人,
他告訴我們,
現在的廟宇家將文化已經變質,
很多人都覺得會去跳陣頭扮家將,
都是不學好的孩子,
但這裡卻還是守著傳統紀律,
不能刺青.也不能胡來,
因為他們知道要扮神明,
如果沒有遵守禁忌,可是會遭到神罰,
帶您一起探究家將還有面師的神秘領域...
4月14日(日)晚上20點
請鎖定57頻道東森財經台「台灣大代誌」
#八家將 #面師 #白龍庵 #台南 #復軍 #神明 #東森財經台 #台灣大代誌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650的網紅A- KI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起源● 台南白龍庵是台灣家將的發源地,家將文化在台灣是具百年歷史的信仰智慧結晶。唯有身段矯健與品行優良的人才得以成為家將、為神服務、與神共舞,象徵神明親臨現場,掃災納福、除煞保安。 ●融合● 時代的改變之下,不忘對自身文化的使命感,將「街舞藝術」融合「八家將民俗技藝」;以「傳統支撐潮流;潮...
「八家將起源」的推薦目錄:
八家將起源 在 T.s.d鐵四帝文化藝術創意團隊 Facebook 八卦
●起源● 台南白龍庵是台灣家將的發源地,家將文化在台灣是具百年歷史的信仰智慧結晶。唯有身段矯健與品行優良的人才得以成為家將、為神服務、與神共舞,象徵神明親臨現場,掃災納福、除煞保安。
●融合● 時代的改變之下,「鐵四帝」街舞團不忘對自身文化的使命感,將「街舞藝術」融合「八家將民俗技藝」;以「傳統支撐潮流;潮流推動傳統」為念,創造出前所未有、充分展現「台灣廟宇文化精神」
●理念● 鐵四帝力圖研發屬於「台灣人的新舞步」,締造流行T-POP,並自創舞蹈風格Jia-Jiang Street Dance於2018年正式推廣。力求將台灣文化以無國界的舞蹈肢體語言作為表達,透過各式教學媒介,讓台灣原創本土元素滲透T-POP,推廣台灣魂舞蹈藝術,讓世界認識台灣。
●期望● 呼籲大家以愛與珍重的眼光守護傳統文化,讓八家將不再代表逞兇鬥狠的義氣,而是神人之間的珍貴情誼。如家將實踐良善優美的台灣精神、散發正能量,創造台灣黃金價值!
家將街舞Vol.1 -傳承 : https://goo.gl/9Qvo1y
家將街舞Vol.2 -重生 : https://youtu.be/25-5Jr0LazI
鐵四帝T.S.D舞團:https://goo.gl/yg1SBC
鐵四帝IG : https://www.instagram.com/t.s.d_crew
網路教學影片:https://goo.gl/cgcFi7
●想了解更多秘辛、敬天畏神的「八家將」文化歷史、和實地走訪拍攝地點「宜蘭傳統藝文中心」嗎? 以及「相關推廣作品」請點閱連結:https://goo.gl/kznELi
八家將起源 在 吳志剛 Facebook 八卦
今天,是一年一度艋舺青山宮靈安尊王壽誕(農曆十月廿二)一系列慶祝活動的第一天。照往例,志剛受邀與來自全國各地的信徒一起為靈安尊王祝壽並開始為期三天的遶境祈福活動,因其為臺北市三大廟會之一,每逢此時,萬華全區震動,所以又俗稱「艋舺大拜拜」。
青山宮,坐落在有著「台北第一街」的貴陽街上,該廟建築本身因具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所以內政部在74年公告為國家三級古蹟,現為直轄市定古蹟。廟方在92年報請文化局重修,由文建會分四年補助新臺幣1,500萬元,加上信眾集資,最終得以新臺幣4,000多萬元於2006年底完成修繕。
99年2月5日上映,由鈕承澤執導,阮經天和趙又廷主演的電影《艋舺》,其前導宣傳片即在艋舺青山宮取景。102年11月19日晚間因電線走火,致使前殿和左右過水廊的天花、鑿花、雕作等木構件受表層損傷,鎮殿的靈安尊王軟身神像衣袍和鄰近十餘尊神將也遭波及;第一時間志剛即請郝市長大力幫忙,促成文化局全力投入古蹟修復,後來文化局和廟方分別補助新臺幣1,000多萬元和籌得新臺幣2,000多萬元,聘請優秀的匠師與使用頂級材料,於今年11月8日完成所有的修復。
該廟除了是北臺灣和西半部八將信仰的起源,與南臺灣五福王爺的八家將系統分庭抗禮外,在臺灣也形成是青山靈安尊王信仰的祖廟特色。
農曆10月22日的正日「迎青山王」遶境是祭典重頭戲,參與贊境活動的單位也較暗訪大幅增加。
雖然一系列的慶祝活動已從今日開始,但是要到廟方於廟埕為農曆10月23日生日的靈安尊王舉行祝壽法會後,一連串的祭祀活動才算告一段落。目前該祭典逾百年歷史的暗訪暨遶境活動已被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在99年公告為民俗及有關文物文化資產予以保存,歡迎各位有興趣的朋友們來體驗萬華在地熱情跟傳統信仰文化,千萬不要錯過機會喔!!
參考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9%8b%e8%88%ba%e9%9d%92%e5%b1%b1%e5%ae%ae
八家將起源 在 A- KING Youtube 的評價
●起源● 台南白龍庵是台灣家將的發源地,家將文化在台灣是具百年歷史的信仰智慧結晶。唯有身段矯健與品行優良的人才得以成為家將、為神服務、與神共舞,象徵神明親臨現場,掃災納福、除煞保安。
●融合● 時代的改變之下,不忘對自身文化的使命感,將「街舞藝術」融合「八家將民俗技藝」;以「傳統支撐潮流;潮流推動傳統」為念,創造出前所未有、充分展現「台灣廟宇文化精神」
●理念● 力圖研發屬於「台灣人的新舞步」,締造流行T-POP,並自創舞蹈風格Jia-Jiang Street Dance於2018年正式推廣。力求將台灣文化以無國界的舞蹈肢體語言作為表達,透過各式教學媒介,讓台灣原創本土元素滲透T-POP,推廣台灣魂舞蹈藝術,讓世界認識台灣。
●期望● 作品由禾一文化傳承舞團|家將街舞創始人: A-King張益彰老師所編排,呼籲大家以愛與珍重的眼光守護傳統文化,讓八家將不再代表逞兇鬥狠的義氣,而是神人之間的珍貴情誼。如家將實踐良善優美的台灣精神、散發正能量,創造台灣黃金價值!
●想了解更多秘辛、敬天畏神的「八家將」文化歷史、和實地走訪拍攝地點「宜蘭傳統藝文中心」嗎? 以及「相關推廣作品」請點閱連結:https://goo.gl/kznELi
八家將起源 在 TSD鐵四帝文化藝術創意團隊 Youtube 的評價
●起源● 台南白龍庵是台灣家將的發源地,家將文化在台灣是具百年歷史的信仰智慧結晶。唯有身段矯健與品行優良的人才得以成為家將、為神服務、與神共舞,象徵神明親臨現場,掃災納福、除煞保安。
●融合● 時代的改變之下,「鐵四帝」街舞團不忘對自身文化的使命感,將「街舞藝術」融合「八家將民俗技藝」;以「傳統支撐潮流;潮流推動傳統」為念,創造出前所未有、充分展現「台灣廟宇文化精神」
●理念● 鐵四帝力圖研發屬於「台灣人的新舞步」,締造流行T-POP,並自創舞蹈風格Jia-Jiang Street Dance於2018年正式推廣。力求將台灣文化以無國界的舞蹈肢體語言作為表達,透過各式教學媒介,讓台灣原創本土元素滲透T-POP,推廣台灣魂舞蹈藝術,讓世界認識台灣。
●期望● 呼籲大家以愛與珍重的眼光守護傳統文化,讓八家將不再代表逞兇鬥狠的義氣,而是神人之間的珍貴情誼。如家將實踐良善優美的台灣精神、散發正能量,創造台灣黃金價值!
鐵四帝T.S.D舞團:https://goo.gl/yg1SBC
鐵四帝IG : t.s.d_crew
網路教學影片:https://goo.gl/cgcFi7
●想了解更多秘辛、敬天畏神的「八家將」文化歷史、和實地走訪拍攝地點「宜蘭傳統藝文中心」嗎? 以及「相關推廣作品」請點閱連結:https://goo.gl/kznELi
八家將起源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評價
常在路上聽到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和各式傳統樂器的樂音,馬上就能知道是神明出巡,陣頭前來迎駕。其中又很常注意到那些畫著特殊臉譜的成員們,他們跳著整齊醫治的舞步,手持各種器具,八家將的威名響徹雲霄。
廟會達人肉圓今天就為我們介紹這些,傳統的八家將文化和開臉的起源故事。
影片授權:肉圓 (https://youtu.be/CCsBnm3lYik)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 點我加入《下班經濟學》telegram頻道 https://t.me/storm_money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八家將起源 在 台灣民俗藝陣研究-八家將與官將首之比較 的八卦
二、八家將與官將首陣頭外顯造型乍看下很相識,但其中的臉譜、刑具、. 服飾配件及表演陣勢上,文化意涵卻有所差異。在內在心裡部份,表演者. 多以興趣而參與陣頭,跳完陣頭 ... ... <看更多>
八家將起源 在 八家將 - 求真百科 的八卦
家將 ,儺儀、儺舞的一種,中國民間信仰中家將陣頭之一的簡稱,緣自中國民間信仰及中國神話,原指神將數名,一般說法是起源於五福大帝駕前專責捉邪驅鬼的將軍,這幾位 ... ... <看更多>
八家將起源 在 Re: [問卦] 最早的8+9出現在西元幾年阿? - 精華區Gossiping 的八卦
※ 引述《canblow (可吹)》之銘言:
: 8+9 集結兇狠 煞氣 義氣於一身
: 鬥毆烙人有輸過沒怕過
: 想砸就砸 想打就打
: 有沒有最早的8+9的八卦
這要看8+9的定義,根據定義對象的不同,答案也會不一樣。
答案可以是:
1.舊石器時代→西元前2500000~前10000年。
2.周朝→西元前1060~前256年。
3.清道光時期→1821-1850。(另一說1896年。)
4.日治時期→1918年。
5.民國時期→1980年代左右。
如果有興趣想知道為什麼有五種答案,請細細聽我娓娓道來:
1.舊石器時代→西元前2500000~前10000年:
如果8+9的定義是:鄉民戴著面具拿著兵器,胡叫亂跳一通,驅鬼趕獸。
那肯定在舊時器時代就有了!
八家將的起源,最遠可以追溯到儺(ㄋㄨㄛ/)。
儺是一種發展自中國巫文化的祭祀儀式,其中有一部分被用作驅獸驅鬼。
學界目前大多公認,儺很可能是源自舊石器時代的狩獵活動,人們戴著鮮明圖案的面具,
用以威嚇獵物,進而慢慢發展成驅逐疫鬼與任何不祥之物。
直到現在,原始儺的痕跡尚能在許多少數民族的民俗舞蹈與儀式裡見到。
(本文的附圖都是網路上隨手找來。)
儺的面具:
2.周朝→西元前1060~前256年:
如果8+9的定義是:文獻上最早記載,在祭禮儀式上戴面具拿兵器的開路趕鬼大將。
那就是起源自周朝的驅鬼之兇神,方相氏。
「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執戈揚盾,帥百隸而時儺,以索室驅疫,大喪
。先柩。及墓。入壙。以戈擊四隅。敺方良。」
《周禮‧夏官‧方相氏》
這段文字是在說,方相氏披著熊皮,有黃金四眼,穿著黑衣紅外裙,拿著戈與盾,
率領著百來個部下進行驅邪儀式。在喪禮時,先從靈柩開始再到墓穴去驅逐邪祟,
用戈到處擊打(四個角落),對鬼怪開扁。(方良是精鬼之意。)
方相氏起於周朝,在秦漢唐的祭典中都扮演重要角色。這樣的儀式也傳到日本,
到現在日本的許多祭典,尚可以看到方相氏出場的英勇身姿:
(日本8+9?)
中華民俗中的開路神,即是由方相氏演變而來。
3.清道光時期→1821-1850。(另一說1896年。)
如果8+9是指在神明出巡,前面負責開道的護衛將軍,畫著花臉與拿著各式法器者。
這就麻煩了,因為這類"家將團"太多了,各自傳承的源流門派也差很大。
現在學界普遍對台灣八家將的起源,公認為台南白龍庵,其如意增壽堂的家將團。
事實上,這個家將團剛成立時也不叫八家將,而是叫"什家將"。
所謂的「什」指的是多數,不一定是剛好十人。台南早期的什家將陣頭,可以是二人、
四人、六人不等。也可以是八人、十人甚至更多:比如由原本的八位將軍,加上文武二判
官,這樣就成為十人。再加上其他雜役官差,可能就擴充為十三人、十六人等等。
如果我們可以把什家將當八家將,那如意增壽堂創立的時候就是起源的時間,
此有二說,第一是說此堂與白龍庵一同建立於道光年間。
第二說是白龍庵後來在1896改建時才建立此堂。
然而,真正「八家將」系統的出現,是在另一個時期。
4.日治時期→1918年:
八家將名稱的出現,是在西來庵抗日事件之後。事敗後西來庵(白龍庵分廟)被日方拆毀,
西來庵的家將團解散,其成員外移並將技藝陣法傳承到嘉義地區後,漸漸分裂成什家將
與八家將(首見於1918年成立的嘉邑振裕堂)兩個主要系統。
所以最狹義的八家將定義,是在1918年才正式成團出現的。
在此之前,家將團皆是什家將系統。
到了近代,隨著大眾傳播與影音媒體的進步,家將團體也產生了許多傳承上的變化。
各式各樣「非傳統」的獨立家將團如雨後春筍般紛紛興起。也產生很多光怪陸離的現
象。
5.民國時期→1980年代左右。
如果8+9定義成:結合煞氣與義氣於一身,勝敗不計只拼兇狠,砸打任我行沒在怕的
乂煞氣の斬鬼砍人boys乂,這是大概在民國七十年後的事情。
這是一段很長很長的故事,要從幾個著名家將流派的起源故事與介紹說起,
如無興趣的版友,可以自行跳過後面全文,按End就對了。
八家將的故事:
廟會裡的家將團,是出巡神明的專屬衛隊,一邊負責護衛主神,另一方面執行出巡時的各
種任務,比如開路或是捉妖等等。在台灣的家將陣頭其實有近二十種,各有差別,無論是
陣員的人數、服裝、臉譜、法器還有起源,確實個個不同。然而經由傳播媒體的大幅報導
,卻未加仔細分辨,家將陣頭幾乎一律被稱作為"八家將",真正能區別其中團體差異者,
可說是鳳毛麟角。
家將陣頭的歷史,最遠可以追溯到儺。中華文明在進入農業文化之後,儺開始組織化與禮
俗化,自周朝起便有專門的人員,穿戴著不同的面具或服飾進行儺舞,除了用來祭神祈福
之外,亦被用來定期舉行驅鬼的儀式。如果有非正常死亡的惡鬼,則用更為激烈的儺舞驅
除。
儺舞的民俗文化,在華夏各民族裡面落地生根,其中閩地氣候較濕熱,多山多河,地形複
雜,常見各類的瘴氣瘟疫。在早期鄉民的信仰中,這類陣舞除了趕鬼之外,也可以用來驅
逐瘟疫。鄉民們常抬著主神在境內巡視,去邪攘災。
閩地的陣舞,便漸漸發展出了護衛主神,為其開路去邪的家將習俗:
比如在閩北邵武的跳八蠻、閩北建甌的八大將、閩南潮州的遊八閩還有閩東福寧府的鬼臉
八將等等。台灣的漢族移民主要來自福建,因此帶來了許多家鄉的信仰,「很可能」也一
併傳來了福建一帶的家將陣頭。
台灣最常見,傳播最廣的三種家將陣頭,分別是八家將(什家將),八將首與官將首。
這三者雖然源流、信仰主神、陣法咒語、服飾臉譜,成員構成都大大不同。
但都有正式的師徒嚴謹傳承,絕對不是單純只練陣跳舞,畫畫臉就ok了。
以下儘量簡寫介紹:
一、八(什)家將信仰源自五福大帝: (嘉義八家將)
(另一張著裝圖)
福建地區多瘴氣疫病,鄉民相信瘟神既然可以帶來疫病,也可以管理疫病。
為了要對付瘟疫,祈神袪疫的信仰相當興盛。
在福州地區信仰的五方瘟神,稱為五福大帝。乾隆至道光年間,台南的軍營因為瘟疫之故
死傷慘重,營內的官兵大多來自福州,便迎來家鄉福州白龍庵的王爺神像,成立了台南白
龍庵立廟坐鎮。白龍庵為了五福王爺出巡所需,組織了家將陣團,作為主神護衛。
台灣的八家將,是以前四班甘柳范謝四將軍,與後四季春夏秋冬四將軍為主幹,一共八
位將軍。在福建各地,雖然也有八位將軍的陣頭,其中的將軍稱呼卻與台灣各有不同。
作為護法將軍,自然須要比惡鬼們更為凶神惡煞,以暴制暴,才能壓服祂們。八將軍裡的
謝范二將軍,就是所謂的七爺(謝必安)八爺(范無救),兩者的由來是橫死的吊死鬼與水鬼
,因信義而被提拔成神,職務是負責捉妖。
而甘(甘鵬飛)柳(柳鈺)二將軍傳說則是桃樹精,因為忠義而歸入主神帳下,職務是對妖邪
用刑。剩下的四季將軍,職責則是各自用不同的方式拷打審問妖孽們。於是將軍們隨軍出
巡,手拿各式法器,面現剛猛威風的模樣,擺出陣勢為主神開路,一路上的精怪看到了自
然望風而逃。
然而因為四季將軍的服飾刑具較特殊,製作費用也貴,出陣的團體有時會互相商借。
甚至為了節省成本,部分將團會將四季將軍改為配飾較為陽春簡易的陳沈枷鎖四將。
台南白龍庵當年非常興旺,由於是官兵所建立的,開壇問事都是由官兵優先,民間的須求
往往力有未逮。民間便從白龍庵請來五福王爺分靈,新建立台南西來庵供鄉民問事之用。
於此白龍庵家將團「如意增壽堂」便在西來庵成立了一個新的分支堂口。
不幸的是在日據時代,余清芳以西來庵作為起事的號召地,發生了西來庵抗日事件。事敗
後西來庵被日方拆毀,家將團也因此解散。其成員將技藝陣法傳承到嘉義地區後,在該地
發揚光大,漸漸分裂成什家將(加上文武判官二將)與八家將兩個主要系統。
家將團自此蓬勃興盛,分團更多,慢慢傳播到雲林、台南、高屏地區,甚至台灣各地。
二、八將首: 圖為青山八將派之八將首
有別於「可能傳承自福建」的八(什)家將,在北部地區,尚有完全起源自本土的「八將陣
頭」此類陣頭在民俗研究中一般稱為「八將首」,其起源要從城隍信仰說起:
在民俗文化中,信仰城隍是官派土地神,部屬有各類職司,分別處理不同的陰事,同時也
有保土安民的責任。許多鄉民為了祈求平安,或是還願報答城隍爺的照顧,在城隍出巡時
,這些鄉民們紛紛自願地化妝成隨行的部將跟隨在神駕旁出行。
雖然沒有正式的陣勢,也不受廟方管理,虔誠的鄉民們少則數十,多則數百,蔚為壯觀。
這樣的風俗習慣在早期台灣北部非常的風行,這類的鄉民被稱為「香將」或「八將腳」。
「可能」是受到南部八家將團的影響,這些零散的鄉民在積極信眾的組織之下,漸漸組成
團隊,發展出自己的將團。其中有三個派流最為著名與組織化:分別是大稻埕霞海城隍廟
的鯤溟八將派、艋舺青山宮青山八將派,以及脫胎改良自青山八將派的台疆八將派。
有別於八家將團作為五福帝王的部將(事實上其許多傳承支派信奉不同的主神,如媽祖、
城隍或各府王爺),這三個八將首派別,各有自己的主神信仰:
鯤溟派信奉霞海城隍,台疆派信奉台疆城隍爺(源於霞海城隍),而青山派則是信奉同樣擁
有城隍職權的青山王(靈安尊王)。由於這三者的中國祖廟,都未有類似的家臣將團,因此
八將首可以說是台灣自行獨創的在地將團。
八將首作為城隍神的家將,在出巡時亦有開路與驅邪驅疫的職能。例如在SARS期間,青山
王特地在萬華區巡行繞境,青山八將團即作為青山王出巡驅疫的開路先鋒。
青山八將派於1962年正式成立八將團。其通常編制為九人,由一位引路童子,再加上四
紅面四青面八位將軍。此派的服飾相對單一,陣法步伐也較為簡單樸質。
鯤溟八將派成立於1975年,神將的角色相當多元化,少則二三十人,多至五六十人。作操
演的十一位固定編制主力者,除了范謝二將軍與金山銀山二位將軍外,其他就是動物臉相
的將軍,因此此派的服飾與配件法器相當豐富多元。
台疆八將派成立的時間最晚,大概是1987年左右。此派以青山派為基底,基本編制一樣九
人。然而卻大幅度加強改變其服飾法器,甚至臉譜與陣法。此派步法加入道門罡步,傳承
獨樹一格,繁複而精妙,是三個八將首派系裡傳播最廣的一派。
三、官將首: (新莊地藏庵官將首)
官將首起源於新莊文武大眾廟,信奉的主神為地藏王菩薩,初時名稱亦為「八將首」,其
緣起與一位國軍少將周漢儀有關。周將軍在某次參與新莊地藏廟的繞境後,看到信眾們扮
為將軍還願隨行,卻無正式組織與步法,於是便把自己家鄉地藏王菩薩信仰裡面,增將軍
與損將軍的名諱、陣法與符咒等等傳授給相熟的信眾。
自此官將首作為新莊文武大眾廟主神,地藏王菩薩的專屬家將團體,在1949年由俊賢堂正
式成立。雖然有文獻指出,周將軍的籍貫在中國湖南,至於其傳授的陣法符令等等到底起
源於何處,至今已難以考證。此外,增損二將的來由在文獻亦無法可考,只有傳說說明祂
們為地藏菩薩攝服的妖怪,之後成為其忠心的二位護法。
到了1974年與1995,由於信眾們的需求,主神繞境路線分別各增一條,官將首團也因此演
變成三組支應。除了新莊街第三組仍維持原本四人編制,頭前庄第一組則多增加引路童子
與虎爺將軍成為六人,中港厝第三組則再增范謝二將成為八人的編制。
有別於八家將與八將首,官將首的特別之處在於其服裝特別精緻,配有華麗細緻的雲肩,
而不坦肩,並配帶裝飾用的假牙與鬢毛,步伐特別剛毅威武,增加其降服惡鬼的震攝力。
這三者在過去的廟會活動中,除了有心的信眾或研究者能夠區別,大部份民眾是分不太
清楚的。然而到了民國70年代後,"私淑"(沒有正式師承,模仿偷學)的團體愈來愈多,
亂七八糟各派東抓西湊混為一團者,大有人在。
八(什)家將、八將首與官將首,分別有各自的源流、步法咒語、服飾配件、臉譜、成員等
等,也信奉不同的主神。早期的家將陣頭,雖服役於特定的主神,但往往有自己的獨立堂
口負責訓練將員,而不隨便對外出陣。
這些堂口多依附大廟,並作為廟神出陣的隨行衛將。成員各有主業,多半只有在廟會祭典
前幾個月密集訓練,一年就出陣那麼幾場,對主神也有十分虔誠的信仰。
與現在許多五花八門的獨立家將陣頭,有陣就出,對主神的信仰也傾向簡單化等等相比,
有非常多的差異。
早期這三類家將團體,不同流派皆有各自的師徒傳承,自成派別,有些步法與咒語,皆是
獨門功夫,儀式嚴謹繁複,並不外傳,尚有很多禁忌,每次出陣,都是非常榮耀與嚴肅
的事情。因此對成員的篩選與行為約束,都非常地嚴格。甚至曾有團員們相信,正式儀式
進行完後出軍,採著神聖的步伐陣法若有閃失,加之違反禁忌,是可能會暴斃於陣中的。
七零年代後,部份新一代成員對主神的信仰漸漸退失,也不再有耐心嚴守諸多規矩。
加之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大量中國制的便宜法器與服飾流入台灣市面,成立團體的成本大
大降低,許多獨立陣團,只一味仿傚外型,由錄影勤於土法練鋼學習動作與陣法,再進一
步融入自己的創意,為了市場需求,嘗試加入各式各樣新奇的表演,甚至穿著混雜各派所
搭配的服飾,踏著東抄西學自不同系統,完全不知所云的步伐出陣。
傳統的家將陣團,有許多禁忌與約束,恪守古禮,擁有十分深刻與細緻的內涵,遠非一般
雜流自仿者可比,然而經過許多傳播媒體的報導,將其混為一談,實在是相當可惜的一件
事。
--
丹楓的異想世界:
https://disp.cc/b/redmapl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204.3.15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75701415.A.51C.html
這文章沒什麼太多獨立創見,只是整理編排許多文獻與前人辛苦的研究而已。
八家將是民俗文化的精髓之一,本該是優良傳統,現在變成這樣真的非常淒涼。
真實體驗。要單純寫小說編故事的話,早就出好幾本書了,被封為小說王實在是不敢當。
以前人純樸,敬天畏神。現在很多煞氣8+9天不怕地不怕...視傳承與禁忌為無物。
是不能受邀去高雄出陣逆?
類用在祭典上的面具,通常被視為儺文化的一環。即使不屬於華夏族群,尚也有儺的蹤跡
原文會寫到華夏各民族,是說明繼前文的周文化傳播影響而來,並不是說只有華夏民族裡
面才有儺,因為早在周之前,儺就已經在各地零星存在了。
※ 編輯: ga037588 (106.104.83.193), 10/06/2016 20:36:0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