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達人鄭瑞宗6/4台股盤中解析
1.美股大漲219點,NASDAQ更厲害大漲112點,已經逼近歷史新高7637,科技股非常明確的持續走強,帶動台股今日大漲超過130點,一舉突破萬一關卡,被動元件在光頡漲價帶動股價跳空漲停板之下,又帶動族群大漲,光碟片股中環也漲停,二極體與MOSFET族群也強勢,蘋概股大立光從低檔漲了快50%上來,玉晶光、可成、穩茂、台積電、鴻海、嘉聯益、精材都強勢,可以看得出來外資一定是站在買方,生技股、光學股、光纖股、網通股表現都不錯,台股進入六月份,漲勢開始擴散到個族群,與五月份被動元件股一枝獨秀的狀況已經不同,市場更為健康,將有助指數挑戰11270前波高點,六月行情看來是越來越樂觀了
2.被動元件最強的是光頡,主要是新聞報導這次漲價最高達100%,其實鄭老師早三個星期前就講過了,只要平均漲幅達50%,一年就可以多賺7~8元,大毅也一樣,漲價本就是帶動獲利成長的最大利多
而國巨又再度漲停板1080元,離1090高點只差一點點,國巨是最大的電阻廠,佔營收40%,這次只要平均漲50%,我估算一年將多賺33元左右,若以15倍本益比計算,意思是這次漲價將讓股價又多出500元的上漲空間,並且現在MLCC已經缺到客戶都要罵髒話了,現貨得付出5~7倍的價格才拿的到貨,再來勢必還是要再漲價,五月營收可能有機會逼近60億,單月EPS有可能要挑戰一個股本,六月電阻再漲下去,獲利會更可怕,下半年MLCC再漲價就真的不得了,這次華新科表示缺貨的隧道看不到盡頭,已經很難定論這次被動元件股要漲到什麼時候,順勢而為就對了
鋁質電容也漲價超過10%,凱美、智寶股價開始反應漲停板,目前獲利最高的鋁質電容相關公司為日電貿,佔營收比重超過40%,今年獲利上看13元,本益比不到禾伸堂一半,目前受制分盤交易量縮整理,一旦整理差不多了就會再來一波大行情
3.低檔翻揚股則是6150撼訊,早盤大漲到159.5元,挖礦訂單五六月份快速回流,估計營收將達5E水準,單月EPS會有2元上下,上半年將可賺進14元,股價這次從420跌回128.5元,已經過度反應四月營收與小虧0.05元的利空,這次跌291.5元,即使反彈三分之一都有97元的空間,大反攻的行情可以期待
另一個低檔翻揚股還有2329華泰,金士頓與群聯將挹注訂單,五、六月營收估計將大幅度走揚,可望挑戰新高,下半年會非常好,因為NAND FLASH進入旺季,又從2D轉3D,量增價漲,對華泰是超級大補丸,金士頓持股成本又接近13元,今年光是大股東營造一波業績行情解套行情就很有看頭了
4.再來準備要買進一檔低檔翻揚鎖碼股,將出貨韓國、中國一線手機廠旗艦機大訂單,營收獲利將一舉衝高,股價拉回整理四個月了,風險極小空間非常大。另外一檔是AI鎖碼股,剛拿下大陸一線廠訂單,EPS將多賺超過7元,股價也整理四個多月,也是風險小空間大的標的,兩檔都是會大漲一大段的鎖碼股,歡迎大家來電0223659333,今日給大家10個體驗名額,來電就可優先卡位,贏在起跑點
Fb:https://www.facebook.com/stockmaster2014
Line: http://line.me/ti/p/%40rwm4476f
或用LINE搜尋ID@stockmaster
兩電阻並聯 在 Facebook 八卦
【一種梅根,兩國各自表述:這對夫妻的大爆走,其實並不意外】
每個災難來臨前,早已存在某種山雨欲來,僅看當事者有沒有「自覺」去覺察罷了。
昨(8日),已經脫離王室的哈利王子和妻子梅根接受知名主持人歐普拉專訪,針對保守專制的英國王室體系提出一連串控訴,像是梅根屢遭王室「結構性霸凌」,懷孕兒子亞契時竟被內部成員以「擔心膚色太黑」為由拒絕授予王子頭銜。
以及,當梅根遭受媒體小報群嘲、精神出狀況時,王室幕僚不願意提供醫療協助,期間還不斷冷嘲熱諷,令梅根心碎坦承:「原本以為王室會保護我,但這段日子,我完全喪失『活下去』的意志力。」
丈夫哈利則聲援妻子,正面指控父親查爾斯親王與哥哥威廉對於家族集體霸凌梅根絲毫不當回事。而當哈利與梅根決定暫停王室義務後,查爾斯親王完全拒絕接聽哈利來電,阻斷兒子亟欲溝通的意願。
「我對我爸爸的行為很失望,因為他當初也是被王室霸凌的受害者,但對梅根的處境卻無法感同身受,我知道他必然清楚這種『被凌遲』的滋味,更何況亞契還是他的親生孫子呀。」
話語至此,哈利心灰意冷地說:「他們看起來還是那麼故步自封、只願意理解他們已知的東西。」
這場重磅專訪內容遠遠超乎英媒預期,哈利罕見且不留情面地批判父親與兄長,一路梭哈刀刀見血,英國與美國的媒體均一致認同這篇專訪的「毀滅性」的程度,與 1995 年黛安娜王妃向《BBC》攤牌指控被王室霸凌有過之而無不及。
/
對於梅根與哈利的大爆氣,美媒和英媒各自表述,英國媒體一如往昔砲轟梅根、將其視作禍國妖女;美國媒體則無條件相挺,怒斥王室必須做出改革。
兩國記者吵不停,婆媳關係早就不是重點,瞬間上升到政治層面,沒有媒體是客觀的,民眾不曉得要信誰。
然而,在梳理兩國媒體說法的同時,我不免開始思考:這一切到底是怎麼開始的?為什麼一個毫無背景的美國女演員,最終居然會選擇直接和「一個國家」對著幹?
我想,到底還是四個字,忍無可忍。
國家問題姑且按下不表,這篇文章先單論述「一個女人的心理狀態」。
/
雖然現在是女權高漲、個人主義濃厚的時代,但我相信無論哪一國、無論任何個性的女人,當她們決定嫁進一個家庭前,其願望絕對不會是「我要欺負婆婆」、「我要打倒夫家所有人」,她們絕對不會像妲己一樣,都是抱著毀家滅國的理念去興風作浪。
尤其當嫁入的家庭是王室或豪門,儘管女人不大清楚自己踩進去的坑到底多深,但外界長期幻想與灌輸的「侯門深似海」印象,我想這些女人大概都清楚嫁進的家庭可能不太好惹,自己必須擔負某種責任。
只是她們可能沒有預料到,自己事前就算想得再周全,究竟還是與現實差距過大。
一如已故的黛安娜王妃,她已經算是貴族出身,但嫁進皇室依舊感嘆:「我老早就做好心理準備,但王室真的和我想像的不一樣。」
倘若貴族出身的人都沒有料到會這麼恐怖,基本即是代表「平民百姓的女人」更難想像得到。
每每見到網友好整以暇地說出「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這種話,我認為是不負責任的,因為這些話通常都是「戴了王冠」的人才有資格說,而不是我們這些門外漢,畢竟誰都不會明白身處其中到底多殘酷。
/
回到梅根這邊,英國媒體欺凌她的事情早已不是秘密,梅根離過婚、非裔混血兒的背景,出嫁前輿論早已排山倒海,尤其近年因經濟和治安問題,英國社會「反移民」的意識形態變強,民眾對梅根都抱持疑慮。
與哈利成婚後不久,梅根成了頭號公敵,被英媒爆料跟王室不合、欺騙女王、和凱特鬧矛盾云云,記者撰文理由大多聚焦於梅根「反傳統」的個性。
但是否真是如此?據梅根在歐普拉專訪的說法,她一直都是努力想配合的那方。(天呀簡直懸案難斷,就看大家選擇相信誰)
然而,英國媒體對梅根與凱特的差別待遇,這就是老百姓看得很明顯的了。
凱特懷孕穿低跟鞋,英媒稱她時尚;梅根懷孕穿低跟鞋,英媒轟她不愛寶寶;凱特出席外交活動穿名牌,被英媒稱時尚優雅;梅根出席外交活動穿名牌,英媒說她虛榮自戀。
就連凱特跟梅根都喜歡「吃酪梨」這件事,凱特的報導是酪梨防止孕吐,梅根則是吃下破壞水資源與環境的果實。
針對媒體群起攻擊梅根,女方期盼皇室能夠保護自己,但正如哈利所控訴,大家不但「沒有作為」,還會跟著媒體起鬨、在家裡聯手欺負梅根,讓她找精神科醫師也不敢。
/
回顧黛安娜王妃在王室被漠視、求助無門之際,起碼她還有英國民眾寵愛相挺。
可是梅根,她裡外不是人,英國媒體和民眾不愛,內部王室又如她所述屢屢打壓,她從 2018 年嫁入皇室撐到現在 2021 才願意說出口。
如果連「人民的王妃」黛安娜都受不了得到憂鬱症與暴食症,那麼我個人是願意相信,梅根是有忍耐與努力過的,起碼她的經驗我們也該重視一下。
/
英國王室自早期對查爾斯王子的打壓教育、黛安娜王妃的死亡,以及包庇安德魯王子性侵一事,外界漸漸察覺英國王室傳統背後的腐敗與傲慢,每個人身在其中看似是加害者,但其實都是沒有病識感的受害者。
梅根與哈利的暴走,很可能斬斷他們與王室的情感連結,但仔細想想,若不是迫於無奈,誰會想這麼做呢?
《易經》有個卦象叫「大畜」,第六爻寫著「何天之衢,道大行也。」意指任何事件的橫發,都是長期的累積,福也是,禍亦然。
2021年水瓶時代才剛開始,許多諱莫如深的議題就血淋淋扒開給民眾檢視,從雞排妹探討性騷擾的身體界線,再到梅根與哈利批判英國王室的吃人傳統,坦白說,我認為一切都不是壞事,很多舊時代的意識形態必須重新做調整,置之死地而後生。
/
附註:文章是看完兩國媒體互罵(?)後,我選擇偏向梅根這邊,已經做好會被罵的準備,就不回覆大家留言了,如果你覺得梅根是不扛皇室責任的妖女,那也是以你為準,你講的也是對的。
兩電阻並聯 在 Facebook 八卦
我們的下一代和美國pk科技,能贏在起跑線上嗎?
分享一篇我的好朋友談教育的文章,作者郝景芳是大陸知名新銳科幻作家、教育企業「童行學院」的聯合創始人,比較東西方在兒童基礎教育思維上的差異,探討我們的下一代需要什麼、而我們能為他們做什麼?
文章轉載自郝景芳的微信公眾號:晴媽說(id:qingmashuo),已獲作者轉載授權。
前一段時間,有一所學校招生的新聞悄無聲息佔據了很多關注教育的人目光C位,紛紛議論:如果是你,會送孩子去這所驚世駭俗的學校嗎?
▎從一所學校引發的討論
這是一所什麼樣的學校呢?原來是矽谷鋼鐵俠 Elon Musk 埃隆.馬斯克給自己孩子建立的私人小學,現在對外公開招生了。
消息一經發出,瞬間擠破頭。加州有1000個以上家庭遞交了申請。 (注意!這只是本校Ad Astra的分校Astra Nova,雖然課程和模式照搬了本校,但畢竟只是子品牌,就已經如此轟動了。)為什麼?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所學校入學考什麼:
試題一:首次殖民火星任務需要一位隊長。以下為六位候選人自評及他評的創造力、合作力、尋找資源力、定力、學習力、體力、意志力,七個方面的數值。
1.1 請問哪位候選人最適合擔任隊長來完成以下任務:
“存活並在火星建立基地,在兩年後返回地球。”
1.2 如果任務變成以下,誰又更適合:
“存活並在火星建立基地,使用火星的資源建立能源工廠。永久待在火星並等待三年後第二批殖民者。”
1.3 我們是否應該派人去殖民火星?為什麼?
試題二是一款自創的策略桌遊,讓孩子跟對手對戰二十次,摸清桌遊規律,並尋找出最佳策略。
哇哦,這樣的入學測試題,是不是耳目一新呢?你家小朋友會如何回答呢?
馬斯克原本建立的Ad Astra學校,只是給他的SpaceX員工家的少量小朋友辦的”子弟校“,也算是承襲了我們社會主義祖國”企業辦校“的優良傳統,有著濃濃的SpaceX企業風。那麼這所學校日常如何教學呢?
Ad Astra的學生:
- 不分年級:8-14歲的孩子一起上課
- 側重科技:學習的科目主要是編程、AI、倫理和工程
- 練習創業:每人都會建一家虛擬公司,使用學校的虛擬貨幣進行創業和交易
- 接受複雜性挑戰:模擬、案例研究、製造和設計項目、Astra Nova開發的實驗室和企業合作夥伴;學生被複雜性和解決未知問題的能力所吸引。
- 每年更新:每年根據學生和每個項目、實驗室、討論或戰略計劃的經驗教訓來重新設計。
- 讓孩子們喜歡上學:如果學生被認真對待,他們的時間被充分利用,會怎麼樣呢?
哈哈,就是赤裸裸地培養科技創業企業家啊!說不准其中就有SpaceX的繼承人,或是下一代矽谷獨角獸公司創始人。
很想了解一下,這樣直奔主題、前沿酷炫、自由創新、前途未卜、不走尋常路、偏科嚴重的學校,如果是你,會給孩子報名嗎?
▎從科技之爭引發的思考
Ad Astra對科技的重視,讓我們想到近期另一個持續火爆的話題:中國大陸的科技和西方發達國家之間到底有多大差距?
我們都知道,自從去年華為被美國針對性封鎖以來,中國科技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敵人像窮凶極惡的野狼一樣圍追堵截,而我們在關鍵性技術——尤其是芯片上——受到了極大掣肘。美國進入了麥卡錫主義,對所有與科研有關的華人採取排擠和封鎖政策。這讓人議論紛紛、憂心忡忡、怒氣沖衝。
這引發了很多討論:大陸和發達國家的科技差距,最主要的來源是什麼?
對這個問題,我曾經寫過兩篇文章,從資金投入、資金結構、產業結構角度進行了分析:《創新中國仍然缺失的必要環節》和《特朗普貿易戰,為什麼是個教育問題》,在此不多展開。
在此只想分析一種說法:“中國科研起步晚、投入少,暫時落後很正常,只要持續花錢投入,假以時日,一定能全方位超越歐美髮達國家。”
這種說法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深入分析就會發現問題:如果認為中國20年後科研水平將全方位超越歐美發達國家,那就意味著,20年後,中國的科研主力軍實力水平要全面超越於歐美髮達國家科研主力軍之上,進一步推論,這就意味著,今天10歲的中國孩子,未來的科研能力要全面超越於今天10歲的歐美孩子。
是這樣嗎?我們的少年真能贏在科研的起跑線上嗎?
我向大家推荐一本書:《Cycles of Invention and Discovery——Rethinking the Endless Frontier》,是一本深入回顧科學和科技創新的研究,有不少紮實的工作和洞見(尤其推薦其中講貝爾實驗室的部分)。
這本書裡詳細回顧了現代半導體和通信工業的發展歷程,其中重大的成果節點包括:
- 1956年諾貝爾獎(1947/48年成果):晶體管的發現/發明;
- 1964年諾貝爾獎(1954/58年成果):量子電子學的發展引發激光的發現/發明;
- 1985年諾貝爾獎(1980年成果):量子霍爾效應的發現;
- 1998年諾貝爾獎(1982年成果):帶有分數電荷的新型量子流體的發現;
- 2000年諾貝爾獎(1957/63/70年成果):半導體異質結構的發明;
- 2009年諾貝爾獎(1966年成果):光纖波導的發明;
可以看得出來,這裡面有兩個非常明顯的現象:
1)發達的信息工業背後,是強大的基礎研究作為水下冰山;
2)發現和發明往往先於工業應用很多年。
晶體管的發現/發明(1948年)先於英特爾公司成立20年(1968年),更早於286芯片上市(80年代)。再往前追溯,晶體管的前身電子管,是1884年的想法,1904年的專利。是100多年持續不間斷的強大的基礎研究才導向今天發達的工業應用。那是什麼力量帶來了這樣強大的基礎研究?
基礎研究不同於應用研究。應用研究通常是把所有能獲取的科學成果整合在一起。結果是可控的、時間是可控的、成本是可控的、方向是可控的。但是基礎研究不是這樣。基礎研究方向是完全不確定的,它的目標就是發現和理解,是向未知前行。站在歷史節點上,我們會發現:
半導體的發現不是為了電腦,是法拉第發現了異常電阻現象;電磁波的發現不是為了手機,是麥克斯韋從數學上整合電現象和磁現象;流體力學方程不是為了飛機,是伯努利為了解釋水流速不同的現象;激光的預言不是為了光纖和武器,是愛因斯坦發現的光電效應和量子力學能級理論的推演。
所有這些帶來劃時代改變的重大發現,都是為了解釋自然現象、探索基本規律,背後是抽象思想帶來的快感,是科學家對自然不斷追問的樂趣。
▎教育系統需要作出的改革和困難
從前面的梳理我們可以看到,真正劃時代的重大發現,都是去解決未知問題。但是我們目前的教育,讓學生練習的都是“解決已知答案的問題”,而不是“解決未知答案的問題”。我們練就了孩子們猜測出題人心思的能力,但是真正面對複雜未知的自然,該如何思考和探索,孩子們是毫無概念的。
真正好的基礎教育,是讓孩子學習探索未知問題。這種教育需要教孩子的是探索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直接記住答案。
馬斯克在接受采訪時說過,如果你想教別人如何使用引擎,你應該把引擎給他們,讓他們自己動手拆卸,而不是簡單地在教科書上閱讀螺絲刀和汽車的知識。如果一個孩子把引擎拆開,他們會明白所有的部分是如何一起工作的,他們會明白整體,而不是部分。
我們的傳統教育是告訴孩子電磁感應定律是什麼,然後讓孩子通過左右手定則做練習題,而真正培養創新者的教育,應該反過來:讓孩子理解法拉第到底在探索什麼問題,他觀察到什麼,他是怎樣想問題的,是怎樣提出理論猜想,怎樣做實驗驗證,遇到什麼挫折,又是怎樣找到答案,最後得出電磁感應定律。
也就是說,傳統教育是從知識出發,培養創新者的教育是從探索出發,讓知識作為結果。
我們有多少課堂帶孩子了解過科學定律的發現過程?我們有多少學生知道,胡克是為什麼研究彈簧?伽利略是為什麼研究慣性?如果不知道科學探索背後的思維邏輯,就很難做出未來的創新。可是引領孩子探索知識的發現過程太花時間了,沒有哪個課堂有這樣的耐心。
對比中美教育創新,會發現,我們的基礎教育改革實在是太慢了、太難了,不要說一所像Ad Astra這樣顛覆式創新的學校,就連做一些教材和教學法方面的改革,都舉步維艱。
制度政策先不說,人才培養方面,能夠做“以問題為引導”“探究式教學”設計的老師就十分稀缺;考核方式方面,目前之所以只強調應試,是因為其他教學方式缺乏統一評價標準,給舞弊開了口子;教育出路方面,現在仍然只有高考一條路能導向好的職場發展,缺乏和新興職場發展的鏈接;社會環境方面,現在整個大環境都急功近利,讓父母也充滿焦慮。這些方面都讓真正開創性的教育探索困難重重。
▎致力培養下個時代的革新者
我之所以創辦童行學院,就是希望在中國也能做一些面向下個時代培養創新者的事情。辦學校不容易,我們就辦課外學校。
童行學院採取線上課的方式,給孩子項目制的實踐機會,培養孩子知識、視野、思維,並讓孩子感受並學習科學、人文、藝術背後的思維方法。童行學院的所有課程和引導理念,都是以問題為出發,問題驅動的學習。我們在時空之旅課程裡,帶孩子探訪科學家,回到科學發現的現場,跟科學家一起發現知識。這種“問題驅動——激發好奇——引導思考——培養思維——學習知識”的教學思路,是一種從根本出發的教學方式。
在童行學院的“火星探索”項目制學習營中,有一個環節是讓孩子探索“如何讓火星車減速,安全抵達火星”。我們讓孩子準備一個煮雞蛋,用生活中各種能想到的材料,想辦法讓煮雞蛋從高空中落下而不摔碎。孩子通過動手,再和老師討論,會真正理解火星探索過程中的挑戰,也會對重力/空氣阻力/緩衝等等物理概念充滿好奇,熱情發問。
我們希望有更多同路人參與,我們會積極尋找志同道合的合作者,也希望更多家庭和孩子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