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說2018年台北市長這場選舉,才是真正打破藍綠高牆的一場選舉,這幾天陪他出席一些造勢活動,也深深感受到了…
很多朋友都說:「佩琪, 佩琪,先生的造勢舞台上, 要多請一些大咖人物來站台, 這樣才會有氣勢啦!」
「 喔! 謝謝!謝謝!會努力」,心想我們要到哪裡找所謂議員、立委或中央執政的大咖啊?記得數月前常有這種新聞,「跟柯文哲同框, 會被支持者打死」,有一次先生跟我說,他參加一場晚會, 主持人是某黨的議員, 當他上台致詞時, 這位主持人趕緊躲到台下, 避免和先生出現在同一畫面上…
上上週士林夜市的造勢場合, 我會突然出現, 其實不是在自己的計劃中,也不是by 幕僚的order ,而是那天弄完晚餐後, 坐著在沙發上低頭滑手機,突然看到一則新聞, 說先生造勢活動上,只有零星幾人, 工作人員比群眾還多, 當下也顧不得身體疲累, 馬上搭捷運趕去會場,心想那怕只有多一人也好!
事後朋友也看到那則新聞, 激動的跟我說:「 佩琪,叫妳老公活動要動員, 要動員, 這樣才有氣勢啦!」呵呵, 我也知道啊, 只要每個議員動員100個, 立委動員兩百個, 那就滿滿人潮了, 但先生有這些資源嗎? 當晚一個人走在通往會場、長長的基河路上, 除逛街民眾外,環顧四週,真的就是一個人…
上周末辯論結束後, 晚上到大直飯店出席雲林同鄉會的聚餐大會,更可感受到先生的困境…
那晚, 先生有一場在北市府廣場的造勢活動, 於是我一個人先抵達會場,一位支持先生的吳理事,全程帶著我逐桌敬酒,不久, 讓人尷尬的情況來了… 某黨黨主席浩浩蕩蕩地帶著他們的市長候選人和許多所謂的小雞議員候選人來了, 規模之大,令人咋舌,政治老手的黨主席就是不一樣, 只見他麥克風一把抓來,在台上慷慨激昂,侃侃而談, 把他們的市長議員候選人吹捧一番, 接著再來一段響徹雲霄的凍蒜聲…
好不容易沉寂下來了, 可能走了吧, 我繼續我的敬酒拜票工作…
接著另一場尷尬的場面又來了,這次來的是另一黨的市長候選人, 雖然沒有黨主席帶領, 但圍繞周圍的成群小雞,也是氣勢不凡, 只見這位市長候選人上台也是口若懸河地吹捧自己的選情和高分貝的介紹他們的議員 ,最後不免俗地來一段震耳欲聾的凍蒜凍蒜聲…
其實那晚兩黨候選人還沒來之前,主持人也有邀請我上台講幾句話, 當時心想自己非參選人,只是個醫生, 又看到在座有很多是上了年紀的長輩,這種場合好像不適合在台上高喊凍蒜 ,於是上台表明我是柯市長的太太、 聯醫的陳醫師 ,代表市長來這裡問候大家, 祝大家身體健康, 事事如意。 後來看到兩黨候選人不但介紹選情,還來一段響徹雲霄的凍蒜聲,當時心裡有一點氣自己,氣自己怎麼這麼不上道 ,在台上連一句幫先生拉票的話都沒講出來…
後來先生趕到了, 我們夫妻合力把剩餘的桌數敬完, 並留在現場和支持者合影 ,先生對我說,我們這次沒有政黨奧援,要比別人更努力才能成功。 這讓我想到了他引以為傲的一日雙塔, 一日雙塔是怎麼成功的?他說:「不要停, 兩隻腳一直踩下去就對了!」
我們沒有政黨, 但有你們, 堅信可以改變成真,持續發生…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秋風蕭瑟,掠過了清幽的譚公廟,拂到筲箕灣避風港。洪波湧起,打散了月兒傾瀉的粼光。五更時分的小碼頭,已經有十來人正盼着破曉。陸續見船隻埋岸,漁民將漁獲攤放於海旁叫賣。這一大早,來買海鮮的街坊算不上是絡繹不絕,卻也是湊了個小熱鬧。一名白髮老人正姍姍步至,眾人都抬頭喊聲「喜叔」,啊,他可是筲箕灣最老的漁民...
兩位太太年紀 在 鄭敬基 Joe Tay Facebook 八卦
不獲續約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詩篇23:1
凡事謝恩。被報導可能不被TVB與我續約,牛下女高音可能是我在無線電視最後一套劇,以下是我此時此刻的心情。
我的藝員合约2019年7月底約屆滿。TVB五月份已主動聯絡我續約合約已準備好,自己亦滿意續條件。TVB幾次趨速快回公司簽下落實續約。同樣6月至7月初仍有藝員科同事提醒,只是當時在處理一些家事,所以我WhatsApp 辦完事之後便回公司簽約。可是辦完家事,又忙著準備8月份大馬演唱會,所以心想不如忙完才回公司簽約。而當時「牛下女高音」還是上映無期,自己亦未收到公司其他工作安排,直至九月初從監制得悉「牛下」會在10月初便安排上映,第一反應非常開心,九月初其實亦收到宣傳部同事度期拍Promo,可是一早之前巳定了機票九月中要到多倫多接媽媽回港,所以參予不了拍promo.
所以被問及是否覺得因為自己在社交媒體發表之個人感想和參加遊行而不獲續約?我的回應是「我希望唔係,我寧願選擇相信公司會公私分明。」所以公道説,我不能夠單方面確認這個說法,只能説至今沒有收到任何續約通知而已。
其實不獲續約有很多原因,成本控制,本地制作減少,同類演員太多,演技差等等等等。只是不希望,我寧願give the benefit of the doubt 給TVB,任何公司不會因為對社會的個人意見,感想,見解和表達而不獲續約而已。(免於恐懼的表達)不竟香港人對香港表達對香港的意見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
除了家人是一生一世,任何一種關係都有終止的一天,是正常不過。既然正常我是無怨無悔,只存感恩。就當自己不被續約,我仍很感恩在TVB所得到,學到,遇上的每個演出機會,這些機會所帶我的快樂和生計,幕前幕後的朋友和累積了欣賞自己的觀眾。(可能極少哈哈)
不竟很多人睇TVB睇大,香港人有什麼需要和期望,她對香港人的責任應是前所未有的責無旁貸。就像以前1989 六四事件冒著生命危險仍決定走到最前線,為香港人每天帶來一幕又一幕的真相和報導。
牛下女高音如今可以出街,心情極度期待。原因很簡單,這個劇故事很勵志,每位演員付出很大努力,很有化學作用。更有些因拍這戲成為心照深交。
音樂,體育,演技,和自由之所以是世界語言,正正因為他們不會受到膚色,語言,地域,政治背景,貧富而有不同定義。所以我個人希望大家會支持牛下。
2013加拿大回流至今,主譲我認識了太太Angie ,在一切事上能夠一個心齊上齊落,無畏無懼,因為聖經説「愛𥚃沒有懼怕」。何況婚盟是 for better and for worse 的守望承諾。太太走上街,我可以譲她自己一個嗎?斷乎不可。既然在上帝,牧師,眾人見証下二人成為了一體。This VOW 這個盟約,我必須兌現,毫不保留地,一路走下去到最後一口氣。你到那裡,我也必在那裡,彼此保護。
如果不獲續約是損失,
決定走到最前綫的朋友們(最細的13/4歲和他們的直系親屬)為香港未來至今所押上而失去的一切一切又怎去用筆默去形容。
微不足道的我和Angie 只能代表自己兩口子的小單位多謝你們把沉睡太久,固守己利,固執偏見的我們「喚醒」。你們重新啟發了我們,若是真的珍惜一件極為珍貴的東西,是要不惜一切去守護著它。「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馬太福音13:45,46
Should something so priceless and of value , one must do everything to safeguard it or be regretful for rest of one’s life
所以,希望學習用「愛人如己」的愛去愛您們。
最後聖經中有個人物叫亞伯拉罕Abraham (聖經稱他為信心之父)在他一把年紀,事業有成,樣樣都有,富甲一方之際,上帝叫他放下一切,去一個他完全不認識的地方,應許他將成為多國之父。亞伯拉罕聽了,就順服,憑信心,踏上了這條未知而且極其邁長旅程,結果...
#不獲續約
#牛下女高音
#五大訴求決一不可
兩位太太年紀 在 Facebook 八卦
關於婚姻的⋯
一、【女人在婆家的委屈,來自於老公的沈默】:一味只會要老婆忍的老公,那有老公跟沒老公有什麼差別?更不要老說:「媽年紀很大了,就剩沒幾年。」棺材裝的是死人不是老人,這只是你逃避問題的藉口、拖延時間的戰術、情緒勒索的行為。很有可能你老婆忍了十幾年都要離婚了,婆婆跟隔壁鄰居吵架的聲音都比你還大聲。
二、【家務,跟性別、輩份、收入多寡都沒有關係】:男人上班賺錢很辛苦我知道,但你太太在家也不是沒事幹。衣服不會自己摺好出現在衣櫃、飯菜更不會憑空出現在餐桌上,家裡瑣事很多,一般人支付給老婆的家用,也不足以讓太太把家裡的事情一手包辦。
何況如果太太白天還有工作收入的話,那憑什麼要人家全部包辦?做人剛剛好就好,試問:「不然老婆還沒到你們家之前,你們一家都是怎麼活的?」可以少做,但不能什麼都不做。如果你不做,你永遠不知道這些事情有多辛苦,如果你不做,你就永遠學不會,負責兩個字。
三、【心胸放寬點,忍一忍就過去了?】這根本是標準慣老闆心態,拜託,結婚又不是來吃苦跟修行,還是來做功德造福迴向給老公全家的。人際關係要人包容跟體貼的前提是,要先〝被愛阿〞,沒愛又沒錢,如果全家人都把她當女傭一樣,不滿肚子怨氣跟你好好討價還價才奇怪吧?
四、【不想得罪父母,也不該犧牲老婆】:有的男人覺得,老是夾在父母跟老婆中間,除了為難之外也很頭疼。但先生,你叫老婆忍,不也是在難為你老婆嗎?
沒人理所當然應該承受這一切,如果你今天有肩膀像個男人一點,你根本不會覺得為難,你會明辨是非、挺身而出,在父母跟老婆、孝順跟愛情之間,取得一個平衡,而不是像你這樣,一句話要人忍,就拍拍屁股走人,算什麼男人?
五、【尊重婆家的人,前提是他們必須先自重】: 有了這個大前提,也才能延伸出後面的妥協、付出、退讓、甚至犧牲。
你要知道,結了婚,雖然到了公婆家中,但你並不欠公婆、也不欠老公。你有欠的,只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請你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禮讓三分;人再犯我,斬草除根。
不要以為忍耐可以改變生活,最後你會發現,忍耐,會毀掉你的生活
六、【平淡的生活?我發現很多人誤會了。】平淡生活,不是意謂著從此不需要浪漫、旅行、物質、美食、生活的調劑。如果你的認知是:「婚後最好就是兩個人待在一個家,哪裡都不要去,什麼都不要花,就這樣靜靜的一輩子的時候。」
這已不叫平淡,根本是無味。
那也不叫生活,頂多叫生存。
看似最好的選擇,不也是明著要另一半,為你放棄更多?
七、【哄女人?其實你是在吼女人。】〝哄〞,不是一副高高在上,用著你認為好或輕鬆的方式,來強迫對方在情緒高漲的時候,還要迎合你的指令。
「不要哭了啦! 不然你要我怎麼樣? 」
請問你是在討債嗎?是想嚇死誰?
哄女人,聲音要柔、姿態要低、要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事情,不然你只是在吼,不是哄。
八、【你提出要求,那就先滿足我的需求。】:我們大多人都容易犯的一個錯,總是不好意思先開口。你要我美,請問你帥了嗎?你要我瘦,請問你六塊肌了嗎? 你要我跟你一樣懂得品味享受生活,請問你給我足夠的時間了嗎? 要馬兒跑得快又要馬兒不吃草,你覺得有可能嗎?
九、【婚姻從我變成我們,總會失去某些對人事物的選擇權,要自覺】:以前是我想幹嘛就幹嘛,現在是我們要幹嘛?以前是我想跟誰出去,現在是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學會在乎另一半的感受,認知到,我們現在都不是一個人。愛一個人,難道不該連對方的感受,都一起愛著、照顧著? 如果連最基本對方的喜怒哀樂,你都不願感受也不願接受,那你跟人家談什麼戀愛?跟人家結什麼婚?
十、【人不可能一樣,但要學會包容】:原生家庭的差異,個性的不同,你要另一半完全跟你想法一致,那是強人所難。那不同的人要怎麼相處? 互相、尊重、包容,還有認同對方!
都老夫老妻了,你會不知道對方的雷在哪? 都交往這麼久了,你會不知道對方的點在哪? 他就愛面子你還不給他面子,他就那個牛脾氣你還跟他硬碰硬?明知道了,你還去踩去弄? 你不白目誰白目?
其次,麻煩愛就打從心裡尊重對方,把對方放在跟自己平等的一個位子上。不要嘴巴上說著愛對方,但你打從內心就不認同對方,不尊重對方,瞧不起對方,那你的愛,不就是在自打嘴巴?
兩位太太年紀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秋風蕭瑟,掠過了清幽的譚公廟,拂到筲箕灣避風港。洪波湧起,打散了月兒傾瀉的粼光。五更時分的小碼頭,已經有十來人正盼着破曉。陸續見船隻埋岸,漁民將漁獲攤放於海旁叫賣。這一大早,來買海鮮的街坊算不上是絡繹不絕,卻也是湊了個小熱鬧。一名白髮老人正姍姍步至,眾人都抬頭喊聲「喜叔」,啊,他可是筲箕灣最老的漁民,身旁的正是他的髮妻喜嬸。他的白襯衫早已泛黃,於是他套上了一件灰白的風衣,遮蓋着點點風痕浪跡,也擋擋清勁的晚風。畢竟他已年屆七十五,不如壯年襟風,要堅持出海,總得披上護甲。二人與老街坊寒暄一番後,就來到岸邊佇足。望着墨藍的大海,他目光落在汪洋上虛緲的一點,彷彿,那裏有着一塊,至珍的瑰寶。
最美的相知
船舶擊拍着浪濤,浪花的聲音呼喊着他們上船。喜叔兩公婆登船後,就訴說着這是兩人的恆常生活。畢竟上了年紀,二人現時大概一星期出三至四天海,只要是出海日,他們都會於凌晨四時起來梳洗,五時許來到譚公廟這邊,由駁艇將他們送到自己的漁船上,因為漁船怕被損壞或盜取,不能停泊岸邊,故要由水上人稱為「送人艇」的接駁艇接送。不消五分鐘,小艇已停定於漁船旁,每艘船的位置已經分配好,漁民都有協議,不會混淆或佔位。二人利落地跳上船艙,喜叔第一時間執纜﹑泵水,仔細檢查船隻機器是否一切正常;喜嬸則於船身右側位置,拉起繩網堵住入口,防止蟹籠掉到海裏去。確定一切沒問題後,漁船就出發去。見喜叔開船技術之純熟,可知一定是訓練有素。他邊駛船,邊把自己身世娓娓道來。
四十年代,筲箕灣還是個漁灣,打從出生,他們一家人就住在海上。自幾歲起,喜叔一直都跟父母出海捕魚,他記得,那個年代,漁船還是搖橹的。當時因為要糊口,一家人天天出海,開足一星期工。直至八歲時,父親去世,他就跟媽媽出海捕魚,過着相依為命的生活。因此,喜叔自小與海洋打交道,雖然沒有了讀書的機會,目不識丁,卻練得一身好功夫,擔起了男人的責任。
對他而言,自己最幸運的,就是在這片海中,遇到最美麗的她。喜嬸,同樣是水上人,因為爸爸有一艘漁船,故自小就跟着父親出海捕魚。後來喜叔於其漁船打工,二人相戀十年方才結婚。婚後不久,喜嬸誕下大兒子,喜叔於是盤算,沒理由跟岳父打一輩子的工,於是與太太商量,決定考船牌,自己買一艘船捕魚,當時要買小型漁船很便宜,只需三千至四千元,到後來才慢慢換了艘大船,至今,與喜嬸已歷四十四年的風浪。
霎時清風,海水又將日月吞吐,波濤化成一片湛藍。如斯美景,夫妻二人未有閒暇抬頭欣賞。只見,喜叔把船停下來放錨,接着就忙於操作面前的起籠機,顧名思義,就是把前一天丟進海中的蟹籠逐個絞起來。這種捕魚方法叫「浸籠」,把魚餌綁好於蟹籠內,將蟹籠丟入海中,貪吃的魚兒就會從小洞竄進籠內被困,最後漁夫把蟹籠收回,再取出籠中的漁獲。往日,漁民多用排釣的方法,漁獲較多,但放了魚餌後,就要即日去撈起,不然魚兒都會逃脫。浸籠的好處就是沒那麼辛苦,蟹籠因為較難逃脫,故此放籠入海後,隔日再起籠也沒有問題。把蟹籠絞上來後,喜叔起勁地把籠子一個又一個丟往艙內。一旁的喜嬸把大堆魚餌從冰箱舀出,撿起地上的蟹籠,把裏面的魚及蟹倒出分類,蟹不能跟魚放在一起,不然會把魚都鉗爛,蟹放在外面的籃子裏,魚則放在魚倉。
接下來的步驟,檢查籠子有否被雞泡魚咬爛,如有破損就要修補,她邊縫補着邊謂:「蟹籠係我哋嘅飯碗,冇佢邊有魚?呢啲籠唔平㗎,嗰次打風,跌咗了四百幾個,冇咗幾萬銀。」她嘆一口氣,補好破洞後,就換入新的魚餌,舊魚餌多會倒掉,浸過海水鮮味就沒有了,魚兒很聰明,不新鮮不吃,而且魚餌要用新鮮的魚,有黃魚﹑池仔魚﹑鱭魚﹑橫雜魚,有時更會用九棍魚,下冰下鹽醃漬,以前買魚餌大約兩元半一斤,現時則要五元,成本相當高。轉眼間,一百二十個蟹籠已經埋疊了半艘船的位置,喜嫂隨即把籠子逐個舉起,再大力拋進海裏。一個籠有八斤重,一天五百多個籠,一隻手舉上來,十分吃力。喜叔指拉上來還好,丟籠下海更辛苦,更用力:「我習慣啦,唔係太辛苦,我成日叫太太開船,我去丟籠,佢話唔好,佢唔習慣喎!」每完成一百二十個蟹籠稱之為「一壇」,一天約莫做三壇。做了第一壇後,二人就開船往另一邊海域再重複上述工作,
最好的相伴
浪濤上的朝暉,日復日,仍舊美如初。夫妻二人的工作如是,甚至捕魚的季節及地方都有規有律。六至七月時,他們會去蒲台島﹑橫欄島等海域;八至十月風大,則去東龍島﹑石澳等,總之不離開香港。已經做到第三壇,眼見漁獲不算多,亦未見大魚。喜叔解釋,六至七月時,因為風斜,可以把船駛出一點,是捕得最多魚的時節。捉到大魚對他們而言,不是太常見,七至八斤的大魚,一年才得見十次八次,反倒一至兩斤重的魚就十分多,一天能有個十條八條。捉到大魚,足夠讓他們樂上一整天,他興奮地說起:「嗰日捉咗一隻大蟹幾開心,隻蟹重一斤十二両,賣咗一千蚊。」說得眉飛色舞,令他憶起最豐盛的年代。
七至八十年代,科技沒那麼先進,漁民眾多,卻大家都常見豐收。好景不再,現時的漁民並不如以往純樸,年輕一輩為求賺錢,都採用高科技的圍網漁船,他們又稱「燈光艇」。這些大型漁艇會栽一個海車,用海底雷達偵測海魚的位置,將牠們擊暈,魚兒不會動,只好任他們捕捉,一百擔﹑二百擔,全都捉走了,這樣,海洋都沒有魚兒了。說起來,他帶點唏噓:「嗰啲圍網漁船,一年賺二千幾萬,一隻咋!啲漁拖全部都係後生仔,用我哋個方法捕魚好少啦,可以話冇啦,我哋就快被淘汰啦。」歲月匆匆,又豈止慨嘆,還有那些年的驚險,依然歷歷在目。廿七至廿八年前,喜嬸與喜叔於風雨天出公海,二人合力扯桿,喜嬸蹲下來時,一個大浪打過來,把她拋下大海。往事嘛,說起來還可打個小趣,喜叔笑指很多水上人,其實都不懂游泳,包括太太:「咁我咪跳落海捉實佢,我叫她啊,唔好掐我條頸,搭肩頭好啦!你一掐住我就會死,一齊死。」結果船身壓下來,他一把推喜嬸上船,自己則於船底游過對面上船,喜嬸聽着猶有餘悸。年輕時經點風浪不算甚麼,現在年紀大了,倒要看天氣做人,大風反倒沒有所謂,可以如常出海,遇着大雨大多不出,免得冒險。
聊聊昔年,漁船不知不覺已駛到停泊處,駁艇早就在此靜候。他們一般於十一時許上岸,把漁獲推到魚檔賣,如遇到較大的風浪,就要先把魚兒放到水中數小時,好讓牠們先嘔吐乾淨。以往,喜叔都如早上的漁販般,於岸邊擺賣。經常被食環署追捕,被捕的話就要罰款及充公漁獲,損失慘重。終於,一家人於二十多年前上了公屋,決定租魚檔賣魚。說時遲,手推車已經被推進寫着「祥好鮮魚凍肉」的魚檔內,喜嬸接着一個勁兒把海鮮分類放在檔攤上的一個個膠籃內,用水養着活魚。他們賣的魚多是自己捕來,如果數量不夠,就向其他漁民買魚,運來魚檔。
喜叔於筲箕灣土生土長,自小已經捕魚賣魚,很多老街坊光顧。如果捉到六至七斤的大石斑,他會打電話着熟客來買,故大魚通常很快賣出。他半點不認老,賣魚都要親力親為,客人多是衝着他而來:「好多客見我唔喺魚檔就睇一睇,問,阿叔呢?去咗邊度?檔口啲人話阿叔去食飯啊,啲客就話轉頭先嚟買。」也不是浪得虛名,這些魚好不好,是否真的海魚,喜叔一看,全都知道。語畢,他就忙於向檔前的大叔及大媽滔滔介紹今天的漁獲,倉魚﹑金鮕﹑荷包魚,哪一種較清甜,哪一條新鮮得眼睛會滾動,如何煮才好吃。跟街坊聊着,不知不覺已經到了黃昏。足足工作了十四小時,這就是老漁民的一天。
一天很長,一世卻短。喜叔與大海作伴一輩子,沒有因此而富貴,只是過了樸素的七十五載。他倒是看得很開:「生意好難做,我哋幾十歲冇所謂啦,難做都照做。」事實上,他根本離不開這片大海。朋友都勸他退休,他也就試着退下來。只是,休息到第八日,他竟然頭昏腦脹,怎麼說,就是暈船浪的感覺。他覺得奇怪,就試着出海,結果出了海整個人又變得精神起來,頭也一點不暈。他跑回家跟太太說,還是不能退休。一心打算退休湊孫的喜嬸,只得苦笑:「冇辦法啦,佢要出海就陪佢出,辛苦命。」倘若喜叔最大的樂趣,就是捉到大魚,大豐收;那麼喜嬸呢,不就是看到老伴的笑臉嗎。
縱已滄海桑田,他依舊追逐,因為,他早已尋見他的天涯海角。她,亦然。
祥好鮮魚凍肉
地址:筲箕灣金華街57號
營業時間:6m-5:30pm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兩位太太年紀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評價
音樂的能量有多大?它可以為一個獨居的六旬老人帶來生命寄託。
上月網上流傳短片,一名白髮老翁坐在一部棄置街頭的鋼琴前,彈奏一曲《滄海一聲笑》獲網民激讚,更有人說希望了解這位「流浪樂師」背後的故事。幾經波折《港。故》找到了片段主角,他就是現年64歲、人稱深叔的阮華深。
談到自己一夜間成為「網紅」,深叔不禁沾沾自喜:「有些朋友都問我,深叔!你又上咗Facebook喎。我就話經常都有啦,唔算係咩。」
天台的「音樂天地」
深叔稱得上是音樂發燒友,他雖居於工廠大廈天台,只約二百呎的鐵皮蝸居內,卻收藏了各式各樣的樂器:電子琴、結他、鼓等,這地方就是獨居深叔的音樂天地,他每天在家都會彈琴,也愛約知音朋友到來夾Band玩音樂。
音樂等於生命
「音樂對我嚟講係生命。」如此具份量的話,不代表他現在孤獨得只剩下音樂,而是一個早在半世紀前已許下的志願:深叔十多歲時受兄長影響,接觸當時的流行音樂,期後他不理家人反對,買了一部電子琴回家,開啟他一生的音樂事業。
成為酒廊樂手
深叔當時已視音樂為自己的將來,及後亦如願以償成為酒廊樂手,在八十年代時與其他樂隊成員在尖沙咀一帶的酒廊演出,「嗰陣差唔多一晚跑五、六場,呢度九個字、嗰度九個字,一班樂隊四個人,一個月五千蚊,你話少唔少?」
雖然人工微薄,深叔當時白天需要做的士司機以應付生計,但他仍十分享受,直言是自己的黃金年代,「當時後生,志在有得玩又有錢,又可以養家,點會唔高興。」
開音樂室授徒
其後酒廊紛紛轉用唱片,Live Band(現場樂隊)再沒有市場。深叔與隊友一度轉往台灣發展,幾年後回流香港,「始終同大家唱嘅歌親切啲,你哋點咩歌我都可以唱,喺台灣唱閩南歌我唔得。」
回港休整數年後,深叔與昔日戰友成立音樂室開班授徒,「我哋當時無話幾多級,最緊要係學識作為原則。」然而礙於年紀老邁,身體開始退化,加上隊友都各散東西,有的更加已離世,因此深叔近年都較少教授學生。
「行到邊,彈到邊」
除了隊友,深叔的家人現在都不在身邊。太太數年前離世,子女又長期居於外地,幸好還有他最愛的音樂作為精神寄託,他經常到處彈琴,琴行、商場、甚至是一部被棄置在街頭的鋼琴,都有他彈出的樂章,他亦十分享受這樣的生活。
「我喺街又可以玩、喺商場又可以玩,可以陶醉兩、三個鐘,日日都接觸音樂,點會唔滿足,你哋都係因為我喺街玩先搵到我。」
深叔怎樣看待網民對他的讚賞?「我彈出嚟唔係要人讚我,自己開心最緊要,唔開心坐喺公園等死,咁我情願玩下琴,難聽啲講,玩到我走為止。」
今集《港。故》用7分鐘,為大家介紹這位帶着音符,四海為家的老樂師。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s://bit.ly/oncckonggufb
兩位太太年紀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以荃灣厚蛋治聞名、1978年開設的良心小店「嘉樂冰廳」宣布明年結業。「本來租約今年9月尾已到期,業主要求我們做多6個月,等他(業主)派人來學,這個人是否可以找到都未知。」74歲老闆麥洪鈞說。舖位在40年前以40萬買入,最終以3480萬賣出,新業主是以豬肉檔起家的建華集團。「這個價錢我們放售了兩年,一邊做一邊放,隔鄰豬肉檔想買下來,幾分鐘便談好了。我未曾試過失眠,賣出當晚睡不着。最主要是年紀大了,另一方面希望我太太休息,她現在60多歲,希望她不要太辛苦,現在差不多日做18小時。」
《果籽》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