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更好】臨災不亂,打造穩健且全面的災防體系
昨天下午發生的有感地震,相信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人,到現在都還餘悸猶存,我當時正在接受媒體訪問,跟許多媒體朋友經歷了這最漫長的20多秒。當時媒體朋友正在詢問我,關於目前各方競選總統的想法,但在那一瞬間,我最深的感受就是,面臨大自然的無常與無情,我們都微不足道,一位負責任的領導人,必須透過實際的作為,讓人民的生命財產在大自然災害降臨時,損害能夠降到最低。
#地方治理的經驗
我在新北市政府服務期間,新北市連續6年獲得行政院災害防救業務訪評第一名、連續7年贏得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與國防部主導災害防救演習評核第一名、連續3年獲得內政部災害防救深耕計畫第一名。以上的這些經驗,都是在新北市成功實施的,特別是新北市面積全台最大,且地貌多元,這樣的經驗確實值得信任。
每逢地震,總會讓國人注意到,台灣那麼多老舊房屋,該怎麼辦?有人說,台灣已經有六十萬空屋,政府不需要再蓋公宅,我必須說,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我們不能滿足於台灣房屋的「總數」,而忽略了都會區三十年以上房屋的比例很高,台北市更高達將近七成。這七成的老舊房屋,要一一更新、重建,政府更應該要興建公宅,才能加速城市的改造。雙北市有2、300萬人住在土壤液化潛勢區,人口、建物稠密,一旦發生像花蓮同等級的強震,死傷程度上看百倍,政府施政應優先重視防災型都更,這是重中之重。政府應該考慮在土地成本沒那麼高、人口沒那麼密集的地方,率先推動防災型都更,當成一個示範地點或模式,發揮拋磚引玉之效,但如果連這都做不起來,好不容易喚起的危機意識被民眾遺忘,便錯失都更時機。
#全面升級的災防體系
我在新北市政府服務時,已經應用智慧裝置的通報系統在山坡地社區防災。從2016年起導入物聯網,透過智慧裝置警示平台串接社區自動化監測儀器,主動發布防災示警通報,提升社區居民自主防災及應變避災的能力。
未來,我希望台灣的災情通報系統能夠做到以下三項,這是目前在新北市已經運作良好的系統。
(1)災情預警:透過智慧防災物聯網提供各項即時監控數據,簡化人力通報災情的程序。
(2)災害報告視覺化:將災害嚴重程度予以分級,清晰、明確展現災害空間、時間及災況的歷程。
(3)災情預測:推估新北市市各區在未來48小時淹水範圍與深度及產生潛在淹水熱點圖,預先部署抽水機等救災能量。
#災防觀念從小扎根
災防觀念應該要從小就紮根,培養成全民的災防意識。像日本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對象,日本在發生阪神大地震之後,就把災防當成是教育很重要的一環,所以在2011年的311大地震發生,引發海嘯,但是重災區之一的釜石市裡面有一個釜石小學,184個學童全數都生還,就是因為平常他們就有進行各種的防災教育,當災害發生時,這些知識跟平常的訓練可能就是能不能活命的關鍵,這就是日本人常常在講一個觀念:「與災害共存」。
#顧人民也顧企業
老百姓絕對是政府必須保護的對象,但我們常常忽略,企業無論規模大小,面臨災害時的心情,也一定跟大家一樣無助。因此除了平常努力創造適合投資發展的環境之外,遇到災害時,政府將是每一位企業主的靠山。我主張應該於「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設置企業專線,讓企業能夠第一時間通報狀況;災後面臨的損害救濟,無論是否為工程性損害,我也會透過租稅等財政手段,讓企業能夠渡過難關。政府也該扮演企業的災害風險顧問角色,針對各項產業的自然災害風險定期發布報告,並透過政府與企業的共同努力,提升安全係數。
#結語
台灣雖然常常遭受到颱風、地震等大自然現象的侵襲,但也是因為這樣,台灣人總是韌性十足,能夠面對各種挑戰,每一次跌倒,每一次都能站起來。災防準備永遠不嫌多,只要能少一個人受傷、少損失一條人命或是少倒一棟樓,都是政府必須努力的目標。
-
你加朱立倫了嗎?
+ LINE ➡️ https://line.me/R/ti/p/@ericchu
+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eric_chu0607
全面升級的災防體系 在 朱立倫 Facebook 八卦
【#台灣更好】臨災不亂,打造穩健且全面的災防體系
昨天下午發生的有感地震,相信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人,到現在都還餘悸猶存,我當時正在接受媒體訪問,跟許多媒體朋友經歷了這最漫長的20多秒。當時媒體朋友正在詢問我,關於目前各方競選總統的想法,但在那一瞬間,我最深的感受就是,面臨大自然的無常與無情,我們都微不足道,一位負責任的領導人,必須透過實際的作為,讓人民的生命財產在大自然災害降臨時,損害能夠降到最低。
#地方治理的經驗
我在新北市政府服務期間,新北市連續6年獲得行政院災害防救業務訪評第一名、連續7年贏得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與國防部主導災害防救演習評核第一名、連續3年獲得內政部災害防救深耕計畫第一名。以上的這些經驗,都是在新北市成功實施的,特別是新北市面積全台最大,且地貌多元,這樣的經驗確實值得信任。
每逢地震,總會讓國人注意到,台灣那麼多老舊房屋,該怎麼辦?有人說,台灣已經有六十萬空屋,政府不需要再蓋公宅,我必須說,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我們不能滿足於台灣房屋的「總數」,而忽略了都會區三十年以上房屋的比例很高,台北市更高達將近七成。這七成的老舊房屋,要一一更新、重建,政府更應該要興建公宅,才能加速城市的改造。雙北市有2、300萬人住在土壤液化潛勢區,人口、建物稠密,一旦發生像花蓮同等級的強震,死傷程度上看百倍,政府施政應優先重視防災型都更,這是重中之重。政府應該考慮在土地成本沒那麼高、人口沒那麼密集的地方,率先推動防災型都更,當成一個示範地點或模式,發揮拋磚引玉之效,但如果連這都做不起來,好不容易喚起的危機意識被民眾遺忘,便錯失都更時機。
#全面升級的災防體系
我在新北市政府服務時,已經應用智慧裝置的通報系統在山坡地社區防災。從2016年起導入物聯網,透過智慧裝置警示平台串接社區自動化監測儀器,主動發布防災示警通報,提升社區居民自主防災及應變避災的能力。
未來,我希望台灣的災情通報系統能夠做到以下三項,這是目前在新北市已經運作良好的系統。
(1)災情預警:透過智慧防災物聯網提供各項即時監控數據,簡化人力通報災情的程序。
(2)災害報告視覺化:將災害嚴重程度予以分級,清晰、明確展現災害空間、時間及災況的歷程。
(3)災情預測:推估新北市市各區在未來48小時淹水範圍與深度及產生潛在淹水熱點圖,預先部署抽水機等救災能量。
#災防觀念從小扎根
災防觀念應該要從小就紮根,培養成全民的災防意識。像日本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對象,日本在發生阪神大地震之後,就把災防當成是教育很重要的一環,所以在2011年的311大地震發生,引發海嘯,但是重災區之一的釜石市裡面有一個釜石小學,184個學童全數都生還,就是因為平常他們就有進行各種的防災教育,當災害發生時,這些知識跟平常的訓練可能就是能不能活命的關鍵,這就是日本人常常在講一個觀念:「與災害共存」。
#顧人民也顧企業
老百姓絕對是政府必須保護的對象,但我們常常忽略,企業無論規模大小,面臨災害時的心情,也一定跟大家一樣無助。因此除了平常努力創造適合投資發展的環境之外,遇到災害時,政府將是每一位企業主的靠山。我主張應該於「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設置企業專線,讓企業能夠第一時間通報狀況;災後面臨的損害救濟,無論是否為工程性損害,我也會透過租稅等財政手段,讓企業能夠渡過難關。政府也該扮演企業的災害風險顧問角色,針對各項產業的自然災害風險定期發布報告,並透過政府與企業的共同努力,提升安全係數。
#結語
台灣雖然常常遭受到颱風、地震等大自然現象的侵襲,但也是因為這樣,台灣人總是韌性十足,能夠面對各種挑戰,每一次跌倒,每一次都能站起來。災防準備永遠不嫌多,只要能少一個人受傷、少損失一條人命或是少倒一棟樓,都是政府必須努力的目標。
-
你加朱立倫了嗎?
+ LINE ➡️ https://line.me/R/ti/p/@ericchu
+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eric_chu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