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遍地烽火:我們該如何理解美國的種族不平等】
美國現在可說是「遍地烽火」,至少30個城市發生大規模示威、甚至是暴動,二十多個城市宣布實行宵禁,至少15州已啟動國民軍來維持秩序。
先講我們認為的重點:為什麼我們覺得台灣人特別需要在這個時候關注、理解美國現在全國性的「black lives matter,BLM」(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大爆發?道理很簡單,如果我們無法試著去理解他人所受的壓迫與苦難,又有什麼資格去要求別人來在乎我們的?更重要的是,這些事件對美國政局走向的影響深遠,對於各項外交政策議程影響也相當大,我們絕對必須要了解這樣的脈絡。台灣的對美關係是最重要的外交關係,所以了解美國社會當然是必要的功課。二分法或者過於簡化的論述是要避免的(例如:有些人支持川普是因為他對中國強硬,但我們不需要在他的國內政策與立場等方面直接全盤接收;又如,有些人覺得「反歧視」就是親中行為,事實上完全不是如此)。
這次的引爆點「又是」過去不斷上演的狀況。
上週一(25日),明尼蘇達州明尼亞波利斯市的一位白人警察,在逮捕非裔男子佛洛伊德(George Floyd)的過程中,將其壓頸8分多鐘導致其窒息而死。事件過程被清楚拍下公布上網。此事引發了許多地方大規模的集會示威,BLM的口號再度成為焦點。然而,各地卻開始出現抗議群眾攻擊警察或警察局,甚至出現許多搶劫商店的行為。時至週五,許多地方的狀況已經明顯失控。
*參考本站共同編輯的短文:https://pse.is/S8FGH
*分析這次事件近因、遠因、影響:https://pse.is/RJMTY
▍示威抗議爆發的近因
這次的事件之所以會快速延燒到全美各地,有幾個近期原因。
首先,最近有一連串非裔人士被不平等對待的新聞,都變成了全國焦點,例如非裔男子亞伯里(Ahmaud Arbery)在路上跑步,結果遭到兩名白人男性槍殺身亡,檢察官相隔兩個月,等到案發當時攝影畫面流出後,才在輿論壓力下逮捕嫌犯、展開調查(觀測站podcast第10集有談到);在3月時,黑人女子泰勒(Breonna Taylor)在自家公寓,三名白人警察以調查毒品交易為由,在沒有表明自己員警身份的情況下欲強行進入搜查,泰勒男友開槍示警,結果公寓遭三名警察開了20多槍回擊,泰勒身重8槍死亡;5/25才發生的,一位在紐約中央公園遛狗的白人女士庫珀(Amy Cooper),打電話給警察說一位非裔男子對其性命威脅,只因為對方請她把狗鏈栓好(美國許多公園都有規定,溜狗必須上鍊)。這幾個月來類似事件有不少,這些挑動種族之間敏感神經的事件,都成為了社群媒體上的最熱門討論話題。
在這些眾多造成此次全國性失控抗爭狀況的因素中,或許最具影響力且火上添油的,就是此次美國嚴重的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一方面是由於大家都待在家中,所以社群網路上的訊息比以往更容易引起矚目;另一方面,疫情對人們生活影響巨大,截至目前已超過四千萬人申報失業,經濟大受打擊,許多人的生活變得極度不穩定,而少數族群就是受創最深的一群人(黑人死亡率是白人的四倍)。封城兩個月之下,現在只是各種民怨一次爆發出來。
而警方在面對大規模群眾時的處置方式,也讓示威群眾整個激化。包括朝群眾發射催淚彈及橡膠子彈、警車衝撞群眾,還有在全國直播的狀況下,把CNN記者上銬帶走。示威遊行開始之後,除了原先和平集會的人群之外,也開始有各個群體在推波助瀾,其中包括各種極端主張的團體,例如無政府主義者(否定政府存在的正當性)、主張暴力抗爭的團體(如「反法西斯」的組織),當然也有想要趁火打劫的人們,甚至也有白人至上論者鼓動攻擊少數族群街區。
這些不同的群體呈現出的樣態很多元,絕對不能用二分法去概況,例如哪種族群就一定支持哪種主張。
川普總統在這當中的一連串推文也是讓民意更加兩極化的主要推手之一,例如不斷發文對示威者嗆聲,而且在推特上一開始似乎刻意地將「和平的集會」和「主張暴力手段的人」畫上等號,一直到6/1記者會才把兩者區分開來,但主張要出動軍隊去「鎮壓暴民」,用最嚴厲的手段對付暴力。他甚至還曾經發文對著示威群眾挑釁,說要「放狗」以及使用先進武器對付。當地的首長,包括華盛頓特區市長(民主黨籍)以及馬里蘭州州長(共和黨籍),都直白地叫總統說如果沒辦法安撫群眾,就不要再講話了。在週五的時候,白宮前面群眾聚集,川普還曾一度被帶到地下碉堡避難。事實上,從川普開始競選以及上任至今的各種言行,可以說是從來沒有把少數族群的權益放在優先位置,他從來不曾在意那些反對他的人們(例如這幾天的推文和記者會都在針對暴力行為,而沒有回應到少數族群們要求的司法正義。他甚至常常主動去煽動更多的對立情緒,這樣的作風可以說是「始終如一」。
在這樣的混亂狀況中,外來的資訊戰也開始活躍起來。美國參院情報委員會代理主席盧比歐(Marco Rubio)指出,推特上面有大量外來的異常訊息。中國很明顯地趁機大外宣,大力炒作美國比中國還要爛等風向。中國外交部華春瑩更是不斷發文諷刺美國,甚至引用佛洛伊德窒息死前苦苦哀求喊出的「I can’t breathe」來回應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譴責中國對港作為的文章,在道德感上可以說是毫無下限。今天(1日)還在推特上發了「all lives matter」(所有人的命都是命),試圖想要平復前一則爭議推文,殊不知,這個口號可是美國白人至上主義者的口號。不懂口號亂用就算了,如果all lives matter的話,那中國對於新疆、圖博?香港黑警?是不是該有所反省?目前可以看到社群平台上出現許多導往特定風向的文章,而類似的資訊戰,先前俄國也曾經大力介入過(https://pse.is/SHMQQ)。
我們談到這邊,並不是在講說種族問題「都是」外國勢力炒作。共和黨的盧比歐都已經清楚地講:「這些是我們本來就有的問題,但是國外勢力在見縫插針」。他也曾推文指出,「抗議群眾有和平示威的,也有刻意要製造混亂的,我們不能隨便就混為一談。」
▍遠因:深層難解的不平等
造成抗議行動一發不可收拾的遠因,當然是美國社會長久以來深層的族群不平等。黑人族群至今仍然在「幾乎所有」社會和經濟指標上面,都處在劣勢的位置。在司法程序當中的每一個步驟(例如路上臨檢,調查過程,羈押,審判),黑人群體在每一個環節都沒有受到平等的對待(參考Vox報導:http://tinyurl.com/yayvzwoc)。而且,黑人群眾在面對第一線執法者的時候,所面對的風險也是所有族群當中最高。
長期下來,非裔人們會出現對自己的身家性命以及人性尊嚴的強烈被剝奪感、以及對政治體制無法解決他們長期困境的憤怒,以及對這整套體制信任感的崩解(推薦這篇紐時報導的中英對照文章:美國黑人們的絕望。https://pse.is/RWEH7。另外,脫口秀主持人Trevor Noah的解釋也很值得聽:https://youtu.be/v4amCfVbA_c)
類似的大型全國示威,過去發生過很多次(例如2014 - 15時開始的black lives matter全國示威),但對於狀況的改善很有限。接下來的發展就得看後續政客們的回應、公民團體們的串連和行動策略。
▍接下來的發展影響
我們要注意以下幾個發展。
首先是動員的效果。當平權相關的抗爭規模愈大、影響的範圍愈廣時,更容易召喚出廣大的「一般群眾」,尤其是平常不怎麼有時間或興趣關心政治的人們。而他們最關心的議題,就是1960年代尼克森的名言「Law & Order」,川普也已經推了這則。對川普來說,示威抗議愈兇,反而對於召喚支持群眾更有利。
政治學已有許多研究討論,其實美國內部的歧視心態仍然非常普遍(https://pse.is/RG9MJ),而且在這些平權運動的過程,常引起更大的反作用力。這樣的反作用力就是近年來美國政治兩極化的主要來源。我們必須要理解政治人物們炒作「弱弱相殘」的邏輯(https://pse.is/Q667B),以及使用「民族主義」或者愛國主義語言去包裝對於平權價值的攻擊。
▍台灣人該怎麼看
最後我們想要花一點點篇幅來談談,美國的種族議題,對台灣人而言有什麼影響?為什麼我們要了解這些?
就以林書豪來說吧,很多人可能有注意到,他在疫情爆發以來做的事情,除了募款給醫護人員外,最常發聲的主題就是「反歧視」,例如反對使用川普說的「中國肺炎」來稱呼。林書豪因此被很多台灣人大罵「親中」,我們認為這是由於人們對美國政治的理解太少。
事實上,一般美國人可不像台灣人一樣知道中國的威脅是什麼,對他們來說,也沒有「對抗中國」的急迫性。然而,許多美國保守派人士(尤其白人至上論者),對少數族裔比較不友善,整個結構性的不平等也仍然存在。而許多自由派(liberal/progressive)價值觀的人們,為了減少歧視的現象,往往會比較要求「政治正確」,避免歧視用詞。在疫情期間有時就會主張要避免攻擊中國,他們的目的是要減少對「亞洲人」的歧視。林書豪的觀點就是其中的代表,而且不要忘記他是在加州這樣子自由派大本營長大的。反歧視是美國政治和社會的特別脈絡。他們反對攻擊中國不是出於國安和地緣政治上的理由,而是出於自身成長經驗。
我們要再次強調,台灣的人們在資訊接收方面,總是很難避免掉中國因素,更複雜的是,現在各種中國大外宣和「資訊戰」之下,我們看美國的方式也常常會受到中國方面訊息傳播的影響。中共官媒或者中國支持者的論述方式往往是把攻擊中共直接等同於攻擊中國人、亞洲人,然後叫大家不要歧視、不要「辱華」,而的確有些天真的美國人相信了中共的大外宣這套。(現在的大外宣則是刻意把美國的族群不平等問題拿來攻擊民主政治,試圖用「一樣爛」來掩蓋極權國家侵害人權的事實。)
然而,在美國訴求平權、反歧視,和所謂的親中與反中,根本沒有任何關聯。在美國的人們呼籲反歧視絕對是應該做的事,我們也必須要加入或者聲援這些反歧視的訴求。即使是覺得種族歧視問題離自己很遠的人們,也有必要去區分美國人的論述是在講什麼,以及要更加理解美國政治的走向。
台灣議題目前仍然是兩大黨共同支持的議題,這點可從幾個台灣相關法案都獲得壓倒性支持而通過來看。然而,當美國政界菁英們因為族群平等這樣的深層問題而激化對立的時候,我們更需要小心平衡意見的表達,避免被歸類到「種族主義者」那一邊。
✨ 支持獨立內容,贊助觀測站:https://pse.is/MG557
【 收聽 】
➤ SoundOn:https://pse.is/QSLXX
➤ Spotify:https://pse.is/RCQ2K
➤ Apple:https://pse.is/R2RXV
➤ Youtube:http://yt1.piee.pw/S43FG
「全美五天行動效果」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全美五天行動效果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 關於全美五天行動效果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 關於全美五天行動效果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 關於全美五天行動效果 在 [請益] 皙之密的燈泡肌- 看板BeautySalo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全美五天行動效果 在 五天行動+清輕漿喝法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全美五天行動效果 在 全美五天行動效果的推薦,YOUTUBE、PTT、DCARD和網 ... 的評價
- 關於全美五天行動效果 在 全美五天行動效果的推薦,YOUTUBE、PTT、DCARD和網 ... 的評價
- 關於全美五天行動效果 在 全美五天行動效果的推薦,YOUTUBE、PTT、DCARD和網 ... 的評價
- 關於全美五天行動效果 在 全美世界ptt 的評價
- 關於全美五天行動效果 在 五葉松酵素怎麼喝: 酵素飲喝法YouTube>全美皙之密五天行動 ... 的評價
- 關於全美五天行動效果 在 討論皙之密五天行動減肥- 女孩板 的評價
全美五天行動效果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當全球疫情延燒超過百日,各地呼喊解封的聲音越來越難抵擋,問題是讓人安心出門的有效疫苗和藥物,至今仍在難產中。美國在總統川普的強烈意志下,發動了所謂「神速行動」,目標是要在明年一月前製造出三億劑疫苗,並在快速批准了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讓新冠病患緊急使用。儘管不少專家仍強烈質疑疫苗快速生產的高度風險,但包括牛津大學研究單位都已從過去累積的經驗,努力說服疫苗就算最快九月問世,也不至於有安全疑慮。】
{內文}
從東京到魁北克再跨越全美從愛荷華 紐奧良,一路延伸到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全球科學家正卯足全力,欲以最快時間催生疫苗。
(Sky News新聞片段)
所以在接下來幾個月裡,你認為你能夠發明出疫苗嗎?最快是一年到一年半,九月前可以準備部署,我們無法確定哪一天我們能做出疫苗
壓力 無所不在,從每日跳動增長的確診及死亡數字,到周邊親友迫切想要恢復正常生活的呼喊。
(Dr. Nadine Rouphael/埃默里大學疫苗中心研究員)
壓力很大,尤其是來自我的父母,他們總是問我妳今天做得怎樣,妳為我們做出疫苗了嗎?我只能說繼續努力
位於美國亞特蘭大的埃默里大學,近期領先全美進行了新冠肺炎首支疫苗的人體試驗,這對美國來說,破了史上最快的研發時間紀錄。
(Dr. Nadine Rouphael/埃默里大學疫苗中心研究員)
就像現在,我們正努力確認疫苗是安全的,一旦我們確定它是安全的,我們還將評估身體是否能進行正確的免疫反應
因為一個新疫苗從研發到量產,通常需要花至少10到15年時間,但這回因應新冠肺炎,各國卻紛紛開出了12到18個月,就要上市的「安心支票」,這意味著研發過程的所有階段都得縮短,醫院也被迫扛出招牌招募志願者,但就算這支是傾全美之力研發出來的疫苗,也不能保證沒有潛在的未知風險。
(NBC記者)
一位從事疫苗研發工作的醫師告訴我,連他們也不知道這支疫苗是否得不斷更新,因為病毒會一直改變且潛在變異
埃默里大學這支疫苗,是從新冠病毒中先分離出一種蛋白質的遺傳物質,藉此刺激身體內部的免疫反應,目前連同它在內,全美正有兩支疫苗正在進行臨床試驗,同一時間,世衛組織宣稱,全球共有80多個疫苗開發者,都在以閃電般的速度研發疫苗,一個專家小組甚至建議,在其對於該疫苗進行全面測試前,就要大量生產用於該國人民身上。
(Dr. Chen Katz/以色列Migal Galilee研究機構)
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重新考慮什麼是官僚體系,以及什麼才是向人民提供安全有效的疫苗所必須的要件,我們希望每個人都應該理性,並找到自己的出路
《彭博社》報導稱,川普政府正私下推動一項類似「曼哈頓計畫」的方案,據說是一個跨民間製藥公司 政府機關,及軍方力量的超強國家隊,傾全國之力大幅縮短新冠疫苗研發時間,目標是在明年一月前製造出三億劑疫苗,且這項預估耗費數十億美元的「神速行動」(Operation Warp Speed),並非由製藥公司買單,而是讓納稅人承擔疫苗研發失敗的大部份財務風險,這一度讓長期投入疫苗研發的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大呼不可思議。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
我們真的很難壓縮疫苗上市時間,而且你知道 就算(研發疫苗)一切都很完美,我們預估量產的時間大概也要一年,但我們恐怕無法達成,所以可能需要2年的時間,現在有超過100個實驗在進行,我們要做的是挑選出最有希望成功的,然後提供資金加快研發速度,架設平行的生產線,有些產線負責包裝,那是最後的步驟,因為沒有工廠能負荷生產70億劑的量,所以我們必須這樣規劃
但目前被全球寄予厚望的不是美國,而是歐洲率先領跑進行人體試驗的英國牛津大學疫苗團隊,研究人員之所以能用三個月時間,完成過去數年所需的步驟,原因就在於他們過去數十年,對伊波拉等冠狀病毒家族疫苗的長期研究,他們是透過基因碼改變,將一種類似普通感冒的病毒佯裝成新冠病毒,注射到人體後啟動免疫反應,這與一般疫苗採用弱化過後的病毒,大不相同且安全許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洛杉磯實驗室,上個月給六隻獼猴嘗試注射單劑牛津疫苗,並讓他們暴露於新冠病毒的環境下,結果28天過去了,這六隻獼猴迄今全都健健康康。
(Sarah Gilbert/牛津大學疫苗學教授)
我個人對於這支疫苗信心滿滿,因為我以前就使用過這種技術
紐時報導稱,在這場疫苗競賽中,牛津將會是第一個做到大規模實驗的團隊,不只目前已陸續展開,高達1110名志願者的人體試驗,下個月底前也已排定6千人以上規模,再次確認疫苗安全且有效,同時接應的製造商也已經就緒,就在美國麻州,他們宣稱最快今年九月就能大規模量產。
(NBC記者VS. Adrian Hill/牛津大學詹納研究所主任)
您打算要製造多少劑疫苗,我們的目標不是製造幾百萬劑,而是最好能製造上億支疫苗
當全球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飆破300萬,死亡人數在站上20萬例後仍持續飆升,所有人的耐心似乎早已消磨殆盡,一心只期待著疫苗能成為封城後回歸常態的解藥,好消息是,就連美防疫專家佛奇也說,我們有理由「審慎樂觀」看待,目前疫苗研發上的快速進展,因為人體對新冠病毒自然免疫的反應,要轉換成透過疫苗誘導的相同機制並不難,更何況在等待疫苗的同時,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在美國的臨床試驗,也傳出了好消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29號)正式宣布,自家大型臨床試驗結果,新冠病患在使用後的復原速度,比使用安慰劑的患者足足要快了約30%,雖然死亡率差異不大,但受試者遍及美歐亞68個地區1063人,算是非常具有代表性。
(Dr. Anthony Fauci/美國國家過敏暨傳染病研究所主任)
數據顯示,瑞德西韋在縮短康復時間方面,確實具有明顯的積極效果,如果你看恢復時間,使用瑞德西韋的恢復時間較短,相較於15天縮短到了11天,儘管31%改善似乎不像100%這麼引人矚目,但這已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證明我們已經有藥物可以阻斷新冠病毒
就在這份臨床報告出爐後沒多久,美FDA宣布批准了新冠病患,得以緊急使用瑞德西韋的許可證,負責的吉利德公司隨即宣布,五月底將生產超過14萬個療程的瑞德西韋,但BBC報導稱,整份報告尚未公開,實在很難說這會是顆「萬能子彈」(magic bullet),特別是前後兩周,瑞德西韋在中美兩國臨床試驗,竟然出現截然不同的結論,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Lancet),同日刊出中國研究的論文便直指,在武漢針對237名重症病患進行的臨床試驗發現,瑞德西韋無法救危於死,只能看出早期療效,整體差異並不大,但外界質疑中國研究因樣本數不足提前結束缺乏可信度,中國臨床試驗的研究主持人,也高調反駁稱自己的研究結果更具參考價值,因為美國的設計明顯是先畫靶再射箭,指標針對的是臨床恢復時間,而中國則是以六分量表詳細檢視臨床改善狀況,美國研究的背後,明顯看到了一個急切想要解封的身影。
(川普/美國總統)
我認為這是一個開始,我覺得佛奇講得很好,這是一個開始,它意味著以此為基礎繼續前進,我喜歡做為基礎的概念,你知道這只是一個基礎,我喜歡那種說法,但這絕對是正面的,這是一個正面的好消息
包括東亞疫情仍在延燒中的日本,首相安倍也打算立即跟進,以特例的方式加速審查瑞德西韋,同時量產流感藥法匹拉韋,無償供應全球38國用來對抗新冠肺炎,當全球疫情延燒滿百日之際,人類正嘗試一切方式突破新冠病毒所帶來,對生命的威脅與經濟上的封鎖。
全美五天行動效果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互信需要耐心和承諾,互信建立在對另一個人真正了解的基礎之上。
我們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假設別人都像自己一樣待人處事,相信別人也會重視我們所重視的價值。我們相信自己想在關係裡要的,就是別人想要的。
感恩那些值得信任的人,並為那些信任你的人感到榮幸。當我們讓信任自然發展時,就會開始建立長期的信任關係。
取自《僧人心態》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晚安:
信任是建立關係的重要基礎,對我來說,牽涉到我們內在的安全感。
不經時間淬鍊的信任,可能只是「草率」的一種展現,背叛也容易隨之而來,這等於我們背叛了自己。信任會有階段,要有足夠的觀察與傾聽,還有深刻地對話,這顯然還需要厚實的自我認識。
祝願您,能不為了內在的匱乏,而輕易給出過度的信任!
... ... ... ... ... ... ... ... ... ... ... ... ... ... ...
信任的四個階段
【文/ 傑‧謝帝】
信任感可以延伸到任何人,從計程車司機到事業夥伴,再到情人都有可能,但顯然我們還達不到那種人盡可信的程度。重要的是注意自己對某一個人的信任程度,以及對方是否真的贏得了我們的信任。
全美一流的婚姻專家之一約翰.高特曼(John Gottman)博士,就試圖找出導致夫妻之間持續發生衝突的根源,而不是只解決一次衝突的治標方法,結果又回頭過一樣的日子。他研究來自全美各地不同社經、種族背景的夫婦,包括新婚夫婦、準父母,有配偶服役的家庭。總體而言,信任和背叛是所有夫妻最重要的關係課題。他們描述問題的詞彙略有不同,但問題根源都很相似:我能相信你會對我忠誠嗎?我能信任你會幫忙做家事嗎?我能相信你會聆聽我、支持我嗎?
夫妻有充分理由把信任列為最優先考量。根據蓓拉.迪波洛(Bella DePaulo)博士的研究,人們的互動中有五分之一的比例是不誠實的。研究員要求七十七名大學生和社區的七十個人,一連七天追蹤自己的社交活動,要他們記錄所有交流和說謊的次數。我知道你在想什麼:要是他們虛報說謊的次數怎麼辦?為了鼓勵受試者誠實記錄,研究員會先告訴受試者該問卷不會受到批判,只是用來了解導致說謊行為的基本問題。他們還告訴受試者,實驗是為了讓他們有機會更了解自己。最後結果顯示,學生報告他們的互動有三分之一屬於不同程度的謊言,而社區居民的互動有五分之一的說謊成分。這也難怪世上有這麼多人會有信任問題了。
在討論我執的問題時,我們知道說謊是為了給人留下好印象,讓自己表現得比真實的自己「更好」。但一旦謊言被拆穿時,對雙方造成的損害會比誠實以對來得大。如果一開始就沒有運用有效的方法播下信任的種子,就會種下不信任和背叛的雜草。
我們對何時與如何給予信任並不謹慎。要不是太容易信任別人,就是對所有人都不信任。這兩種極端都對人有害無益。信任所有人讓你容易受騙和失望;但不信任任何人又讓你活在狐疑和孤獨裡。我們給予別人信任的程度,應該對應於跟那個人相處的經驗,並要經歷以下四階段。
#中性的信任:不輕信一個剛認識的人是正常的。你也許認為對方風趣、迷人、能帶來喜悅,但這些正面特質無法與信任相提並論。這些特質只意味著你認為這位新朋友很酷。我們傾向於把信賴度與可愛可親的程度混為一談。一項針對陪審員對專家證人觀感的研究顯示,陪審員要是認為專家證人很討喜,其獲得的信賴度也偏高。我們也容易信任被自己認為有吸引力的人。《以貌取人:信任遊戲中的美貌與期望》(Judging a Book by Its Cover: Beauty and Expectations in the Trust Game)一書的合著者瑞克.威爾遜(Rick Wilson)說:「我們發現,有吸引力的人,由於獲得更高的信任度而發生『美貌溢價』效果;但如果有魅力的人沒有達到人們的期望,就會發生『美貌懲罰』的狀況。」當我們把討喜或吸引力與信任畫上等號時,必然會帶來高度失望。態度中立地信任他人勝過因錯誤的理由或盲目相信別人。
#契約式信任:這個層次的信任是我從「激性」(前面提到人的衝動模式)得來的靈感。這種信任會讓你專注於短期結果。契約式信任是一種對價關係。這種信任表達的是:「我付晚餐的費用,你答應還錢,我相信你會做到。」你安排一場約會,指望那人會赴約,那你的期望就到此為止,別無所圖了。契約式信任有其用處。人都會與大多數萍水相逢的人建立契約式信任關係,然而,其中也隱含著希望對方能信任我們的期望。我們在內心深處可能希冀與對方有更多的聯繫,但這時必須善用明辨力。過度期望那些只表現出契約式信任程度的人,可能還言之過早,甚至會惹禍上身。
#相互式信任:當你幫助一個人,期望他以後在未知的將來投桃報李,這時契約式信任就會進入更高層次。如果契約式信任取決於雙方事先同意的特定交易,那就會有更大的發展餘地。這階段的信任來自「悅性」,也就是先前提過發自善良、正面與平和的行動。每個人都希望信任關係可以達到這種層次,美好的友誼通常可以做到。
#純粹的信任:最高層次的信任是純粹的善意,也就是你知道無論發生什麼情況,你們都會彼此支持。大學籃球教練唐.邁爾(Don Meyer)曾交給球員一張白紙,並要求他們在紙上畫一個代表「散兵坑」的圓圈。邁爾要求他們在圓圈上方寫下自己的名字,然後在左、右和下方各畫一條線,並在每一條線上列出他們想在散兵坑裡填寫的隊友名字。被選入散兵坑次數最多的正是球隊的隊長。你要明智地選擇納入散兵坑的對象。
如果要你依層次畫出一張顯示信任人數的圖表,結果可能會像一座金字塔:很多人落在底部的中性信任區,較少人落在中段的契約式信任區,以及接著再上一層的相互式信任區,但只有極少數的人會落在位於頂端的純粹信任區域範圍內。 無論你對自己畫出的金字塔有多不滿意,都不要無緣無故把下層的人拉到上層,這只會讓你失望而已。我們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假設別人都像自己一樣待人處事,相信別人也會重視我們所重視的價值。我們相信自己想在關係裡要的,就是別人想要的。聽到別人說「我愛你」時,會一廂情願地認為對方跟我們說的「我愛你」是同樣意思。但如果我們誤認為每個人都是自身的反映,就看不到事物的本然。我們會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看人、事、物。
互信需要耐心和承諾。互信建立在對另一個人真正了解的基礎之上,儘管雙方是多麼獨立的不同個體,有著多不同的世界觀。避免任意推定的方法就是密切觀察對方的言行。當人們向你展示他們的信任程度時,你要相信他們。
我要你感恩那些值得信任的人,並為那些信任你的人感到榮幸。如果你對一個人有中性的信任,那也很酷。接受人們的現狀,給他們成長和證明自己潛能的機會。當我們讓信任自然發展時,就會開始建立長期的信任關係。
.
以上文字取自
僧人心態:從道場到職場,訓練你的心,過著平靜而有目標的每一天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0627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https://www.facebook.com/pg/BookLife99/posts/
.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全美五天行動效果 在 五天行動+清輕漿喝法 - YouTube 的八卦
吃飽喝足也能輕鬆增肌減脂秘密武器就是「 五天行動 +清輕漿」 2個月協助寶貝學員們已瘦下5 ... 全美 世界-皙之密1到9號產品總介紹. 全美 世界晳之密Jamie•14K ... ... <看更多>
全美五天行動效果 在 全美世界ptt 的八卦
... 效果8/[徵求]美國國家公園年票. ⋯/ [心得] 漫談美國預付手機電話的省錢 ... BWL 全美窈輕悅「五天行動」 一天活力的開始, 千萬. 目前台灣的兒童英文 ... ... <看更多>
全美五天行動效果 在 [請益] 皙之密的燈泡肌- 看板BeautySalo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身為資深的鄉民,其實一直知道這個在版上被稱之噓之密,評價也都不好
但是因為討論文章最新的是2018年
這一兩年真的出現「非常多」
比以前知道的Nu skin洗版率更高出許多
一堆人說如果真的沒用,怎麼可能那麼多人使用?
開始看到很多像是櫃姐、網美、空姐甚至身邊朋友都有人開始使用
但因為自己的朋友真的本身皮膚就很好
每天臉書IG不同網紅大量洗版我又只相信美保版但一直沒看到有人分享或是討論「真實情況
」~
真的非常好奇
他們號稱經過檢驗
號稱通過最嚴格的新加坡的檢驗
但是版上評價是不好的
是有改版嗎?這一年瞬間超紅真的讓人很疑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12.102.13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eautySalon/M.1605012923.A.293.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