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高科技
緬懷李國鼎
日前,我做了一個短片
提到台灣今天的高科技產業
是國民黨執政時建設奠基的
招來大批綠營人士的怒罵
這個社會有一群人
是完全不允許你
講國民黨一點點的好話
你敢說,就霸凌!
但事實就是事實
不會因為有些人比較兇、聲音比較大
就可以湮滅過去國民黨執政時
對高科技產業擘畫的宏觀遠見
1973年石油危機後
政府充分體認到台灣產業結構
必須再轉型
唯有邁向資本、技術密集的高科技領域
才足以維繫台灣的經濟優勢
1976年,行政院長蔣經國決定
設置「科學工業園區」
以帶動科技產業及精密工業的發展
並指示成立「應用科技研究發展小組」
由政務委員李國鼎擔任召集人
李國鼎借鏡舊金山矽谷經驗
規劃「新竹科學工業園區」
1980年竹科成立後
吸引眾多海外科技菁英及工程師歸國創業
成功帶領台灣科技產業起飛
1978年行政院召開第一次
「全國科學技術會議」
李國鼎延攬國內外科技專家,聽取建言
隔年並頒布「科學技術發展方案」
將能源、材料、資訊、生產自動化
光電、生技、肝炎防治、食品等
列為8大重點科技項目
在資訊科技方面
除了創立資策會,推動資訊產業政策
並選擇「半導體機體電路元件」
為全力發展的目標
幾經孫運璿、李國鼎等人的力邀
張忠謀於1985年自美返台
籌設主持由政府與民間合資成立的
超大型積體電路製造公司
也就是現在被稱為護國神山的台積電
李國鼎以高瞻遠矚的視野
提出「科學技術發展方案」
為台灣高科技發展擘畫藍圖
奠定堅實基礎
穩定的能源是經濟與高科技發展的根本
材料科技是各類科技製品致勝的關鍵
生產自動化才能提升產業競爭力
光電產業已是高科技產品所不可或缺
生技產業更是當今兆元明星產業
肝炎防治為消滅台灣B肝國病
食品科技則提高農產品附加價值
以增加農民收益
張忠謀曾說「沒有李國鼎,就沒有台積電」
李國鼎被譽為國家現代化的領航者
高科技之父
沒有李國鼎,台灣也難有今日的科技成就
事實就是事實
因意識形態而否認事實者
只是凸顯其偏頗與心虛
連陳水扁也說「貢獻國家不分藍綠」
推崇李國鼎是台灣科技產業的主要奠基者
李國鼎的貢獻令人緬懷
還要罔顧事實的人
先去看看阿扁的臉書
再來強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2的網紅Angela L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6/12/3 中文主持 總統出席 行政院科技部 第十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 盧怡君 Angela Lu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ngelalu.emcee/ Email: [email protected]...
全國科學技術會議 在 賴品妤 Facebook 八卦
今天我審查了 #科技部預算,也特別出席了 #全國科學技術會議規劃報告。
一直以來,科技部對台灣產官學界的支持,都是我們科學研究與創新研發的重要支柱,所以在預算審查上,我的大多數提案都是要求科技部必須給予更詳盡的計畫說明,並且對於補助對象要更明確,讓每個科研領域的需求,都能夠來申請。
我也針對全國科學技術會議規劃報告向科技部表達意見,我認為,科技展望與科技趨勢的規劃,仍需緊扣民眾生活需求,就以「#智慧生活」為例,科技部協助投入的 #5G低軌衛星通訊技術,就對於偏鄉通訊、民眾生活便利性有莫大的幫助。
因此,我希望科技部能直接從技術上進行推動,也能跨部會去督促NCC那邊跟進,盡快讓所有民眾都能享受到高品質的通訊服務!
#科技部 #全國科學技術會議 #預算審查
全國科學技術會議 在 高虹安 Facebook 八卦
▎全球競才拚優勢,台灣有何能耐?
產官需求速盤點,人才培育動起來!
虹安日前在教育文化委員會針對「#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草案」提出質詢時指出,教育部的業務報告顯示,我國的STEM領域學生人數呈現下滑趨勢,尤其是博士班下降幅度最大,已超過10萬人,令虹安對於台灣在全球競才戰爭能否佔據優勢相當擔憂。(#STEM 領域就是 #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 及 #Math 4個字縮寫,為結合 #科學、#科技、#工程 以及 #數學專業領域 的新興教育議題。)
#Appier 董事 #簡立峰 日前在 #行政院全國科學技術會議 時提到,「台灣從事科研人數愈來愈少,在每年只有16萬個小孩出生的年代,包括台灣半導體、新創事業能否靠這16萬個小孩,成為世界第一,將是很大挑戰。」可見台灣產業能否持續成長,政府能否協助作好養才、攬才的工作就相當關鍵。
近年許多大學積極成立專業學院與研究中心,例如交大 #國際半導體產業學院、台大、成大、清大與交大各自成立的「#AI創新研究中心」等。但大學相關系所很多,不少學校教研能量並不差,沙盒試辦不應限定台清交成等少數國立大學。同時,國家重點領域也不是只有半導體,其他領域也必須囊括進來,攸關國力提昇不能再繼續慢吞吞。
「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草案」的立法目標,是要整合政府端、學校端、產業端。促進大學辦理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制度創新、帶動產業科技與經營模式創新之高階科學技術人才、引導企業研發資源結合大學研究能量,擴增國家重點領域博士人才等。不過,如何監督執行端,監督研究學院財務及管理,及最重要的立法成效,這些問題都有待行政院各機關再次研討。
雖然法規的主管機關是教育部,然而,現在政府有許多推動人才的相關政策及法規散落在各部會。虹安呼籲教育部要趕快和各部會,如國發會、科技部等單位針對國家重點領域進行盤點,並研擬相關人才培育計劃。作為主管機關的教育部應該思考如何整合,集中資源、統一規劃,打造一個「一體」的人才政策體系,以趕上全球瞬息萬變的競才步伐。
全國科學技術會議 在 Angela Lu Youtube 的評價
2016/12/3 中文主持
總統出席
行政院科技部 第十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
盧怡君 Angela Lu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ngelalu.emcee/
Email: [email protected]

全國科學技術會議 在 第十一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總結 的相關結果
第11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於109年12月23日圓滿落幕,依循「科學技術基本法」的規定,每4年召開1次的全國科學技術會議,是政府訂定未來科技政策與國家科技發展方向的依據 ... ... <看更多>
全國科學技術會議 在 出席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總統:以「2030臺灣創新包容永續 ... 的相關結果
蔡英文總統今(21)日上午出席「第十一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時表示,「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方案,就是要奠定在過去的基礎上,把臺灣打造成為「高階製造、高科技研發、 ... ... <看更多>
全國科學技術會議 在 第11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 的相關結果
掌握台灣未來關鍵第11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12/21-23登場. 2020-12-12 04:24經濟日報劉美恩. 第11次全科會首開放公民討論最重視智慧城市及防疫議題.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