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馬克·法拉屋樂Camake Valaule
《治喪委員會新聞稿》
發布時間2021/8/20 16:00
新聞聯絡人/伍麗華0918035108
屏東縣泰武國小主任查馬克·法拉屋樂Camake Valaule於2021年8月19日23時05分在來義鄉丹林部落住家安息,享年四十二歲。
查馬克·法拉屋樂 (1979 -2021),屏東縣來義鄉丹林部落排灣族人,畢業於台東師範學院,2002年分發至泰武國小任教,允文允武,除了在體育指導有傑出的表現,更是致力於文化復振,對保存傳統文化以及推動民族教育不遺餘力,於35歲的年紀拿下2014年《第21屆東元獎》,成為歷年最年輕的得主,並於2017年榮獲教育界最高榮譽《師鐸獎》的肯定。
查馬克長年指導學生木雕,獲獎無數,自己也曾以《誕生系列—期待》紀念第一個孩子(樂可艾)的作品,榮獲2008全國原住民木雕首獎。
查馬克曾參與編寫泰武國小民族教育教材,並與團隊榮獲「教育部103年教學卓越金質獎」,之後投入「排灣族群本位教科書」課程發展,於104學年度起提供地磨兒民族實驗小學實驗班採用至今。
查馬克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深入部落採集排灣族古謠,以口傳心授方式指導學童練唱,成立「泰武國小古謠傳唱隊」,2006年以傳統音樂專輯《唱一首好聽的歌》入圍第18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音樂專輯獎;2011年《歌開始的地方》獲得第23屆金曲獎傳藝類最佳傳統音樂詮釋獎;2014年,泰武古謠傳唱隊《歌·飛過群山》獲得第25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等殊榮。
2016年起屏東縣政府推出「斜坡上的藝術節」,擔任藝術總監,佳評如潮,一年比一年盛大,成為屏東知名活動品牌。
2020年受邀參與公視史詩戲劇《斯卡羅》,劇中飾演琅𤩝十八社大股頭「卓杞篤」一角,查馬克極富感情與生命力的演出,令曹瑞原導演及劇組印象深刻。不過,就在《斯卡羅》殺青後,去年8月14日查馬克被診斷罹癌第四期,低調請假治療。抗癌期間,仍然每日帶孩子上學,古謠隊的指導不間斷,並指導足球隊參賽。查馬克主任原本於今年7月1日返校上班,不料隔天病情復發入院治療,8月16日晚間,查馬克決定返家與至親好友共度最後時刻。居家安寧照顧期間,蔡英文總統透過幕僚前來致意,蘇貞昌院長親自致電加油,潘孟安縣長也親自到病榻前為他打氣。在停止嗎啡、營養劑的狀況下,查馬克仍然支撐到孩子樂可艾8月19日北上參加20日的總統教育獎頒獎典禮才安然辭世。
學校老師前一天有詢問要不要跟承辦學校說無法參加,樂可艾回答老師,他一定要去領獎帶回來給爸爸看,並且要「全副武裝」脱下鞋子用「最排灣最查馬克」的方式上台領獎,把榮耀獻給父親。出發前一晚,睡前跟查馬克說:「把鼻!我明天去台北領總統教育獎給你哈!」查馬克看著他點點頭。
查馬克長子樂可艾‧法拉屋樂,今日在台北圓山飯店獲頒總統教育獎,家人希望樂可艾用最美好的心情,把父親最期待的這個獎接到手中。
查馬克的妻子謝恩祈老師對於這幾天各界至親好友的關心表示非常感謝 : 「我打算讓他照著流程領完獎,回來之後,把獎座放在靈堂上成為最顯眼的裝飾。查馬克走得很安詳,沒有掙扎,即便氣息停止了之後,他仍然是柔軟而溫熱的,謝謝神讓他最後一刻這樣美好的與我們道別。」
相關治喪事宜,由屏東縣政府、來義鄉公所、來義鄉民代表會、立法委員伍麗華辦公室、立法委員周春米辦公室、屏東縣議會潘正議議員服務處、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南京資訊股份有限公司、風潮唱片有限公司、公共電視台、來義鄉天主教會、泰武古謠傳唱、拉勞蘭獵人學校等單位籌組治喪委員會,謹定於110年8月24日上午於來義鄉丹林聖保祿天主堂(屏東縣來義鄉丹林村117號)舉辦告別彌撒。(九點彌撒、10:30公祭)
#風潮籌辦追思音樂會九月中旬於屏東演藝廳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日本的洋食:從洋食解開日本飲食文化之謎」新書介紹 訪問編輯:莊琬華 內容簡介: 品嚐洋食的奧妙 咖哩飯、拿坡里義大利麵都是日本料理?那麼,炸豬排飯呢? 牛肉鍋、壽喜燒、長崎蛋糕,甚至是拉麵, 你以為這些都是日本料理,其實全部都是外來食物! 你以為的日本料理不是日本...
全國大飯店股份有限公司 在 傅崐萁 Facebook 八卦
【突破困境 衝破難關】就業徵才 創造雙贏
在五二○後,全國服務業面臨空前衝擊,花蓮縣政府為此舉辦106年度春季就業博覽會,強化多元的就業環境。來自35家廠商提供逾600個工作職缺,初步媒合率達41.76%,為花蓮就業市場注入新的活水,也為花蓮開創活路。
「國家的強盛,經濟的繁榮,要真正的、好好的安頓民生」崐萁到場關心民眾求職情況,感謝企業主提供眾多就業機會,期盼就業市場有更多新血投入,為年輕人創造機會,成為帶動社會整體向前推動的力量。
面臨觀光困境,縣府持續開拓新活路,3月底將赴香港舉辦推介會、行銷花蓮,未來規劃赴大陸行銷,期盼吸引更多自由行遊客。去年12月香港花蓮直航後,縣府正積極洽談東北亞、東南亞等新航線開通,將為花蓮帶來更多機會。
會中,親自表揚花蓮縣「職業安全衛生輔導團暨所屬事業單位」,計有中華電信公司花蓮營運處、遠雄海洋公園、國軍花蓮總醫院、空軍第三後勤指揮部、台灣自來水公司第九區管理處、遠雄悅來大飯店、翔聯企業有限公司、中華紙漿股份有限公司及亞洲水泥花蓮製造廠,感謝各單位共同維護勞工職業安全。
全國大飯店股份有限公司 在 Facebook 八卦
心疼奧運選手是因其代表國家榮譽
東京奧運台灣代表團,考量到疫情的影響,昨日搭乘華航包機前往日本參賽,體育署用防疫為由,安排所有選手搭乘經濟艙,此事在世界球后戴資穎將訊息發在IG限時動態曝光後,立刻引發各界罵聲,就連總統蔡英文都對此發文,表示這樣的安排有違其過去的承諾,相關單位應立即做出調整與說明。
易讀版: https://www.potatomedia.co/s/2cp3kqPE
這次的事件,朝野可說是難得的團結。
前往東京奧運參賽的選手們,都可說是台灣體育界中的佼佼者,更代表著為國爭光的至高榮耀,每位辛苦選手的參賽表現,都與我們息息相關,這也是為何從上到下都希望能夠善待所有選手,能夠完善的照顧到每個環節。
這次的癥結點也一一整理出來。
一、位置的安排
這次的主團總共有134人,商務艙共36人,選手近50名。
根據體育署臨時記者會的說法,經濟艙是根據防疫需求,採用前後左右四個位置都空出來來安排,但商務艙卻是全部坐滿,這當然有很多方式可以做協調,畢竟台灣到日本的路途並不長,但關鍵在於這些運動好手,在並未被「事先告知」的情況下,在現場只能接受這安排,在防疫需求無法自費前往的情況下,只能接受這安排。
經濟艙對我們一般人都相當不舒適,更何況體型較為壯碩的選手。
無論是去程包機兩台選手全部搭乘商務艙,或事先告知讓其有所準備,或官員跟著一起全程搭乘經濟艙,結果都一定比現在的更好。
二、回程的安排
臨時記者會中官員表示「搭經濟艙是考慮到防疫安全,回程會全部改商務艙」,這本身就是荒謬的說詞。
先不討論基本邏輯,如果去的時候搭經濟艙是考量到安全,那回程讓他們做商務艙不就讓他們陷入危險之中,也不考慮到選手會有安全問題,難道高官與教練就沒安全問題等。
回程能夠都搭乘商務艙,最關鍵是在於大家回國的時間都不同。
自然都能夠安排在商務艙,既然如此在臨時記者會上這樣解釋,相信多數的人民都不會買單的。
三、體育改革一直是台灣心中的痛
過去體育協會把持各體育賽事早已不是新鮮事,特別在國際賽中這些協會往往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既然蔡總統體育改革的承諾猶言在耳,這件事情自然會引起大家的反彈。
改革就是希望改掉過去的陋習,永遠將選手的福祉放在第一位,然而連小小的交通都能安排得如此荒謬,自然會引起朝野一致的砲轟。
改革就要大刀闊斧地做,讓人民真正有感,否則只會淪為選舉口號。
四、商務艙的名單
這次商務艙的名單確認後,立刻也受到許多人的炮轟,認為官員不該如此享受,而讓選手如此辛苦。
但其中有兩個名單被攻擊我個人是有意見的。
首先是這次的中華奧會團長林鴻道,許多人翻出他與哥哥林鴻明,曾經捲入一起掏空案,以此作為攻擊,認為其曾有不良紀錄,必然是尸位素餐的領導者。
但中華奧會團長的名字是必須出錢出力的,光是從他這20年來援助,每次都是幾千萬起跳在掏的,許多選手都是感念在心頭,舉個比較近的例子。
2016年的里約奧運,林鴻道就用個人名義宣布,只要選手獲得金牌就會提供獎金千萬,並且也再捐出一千萬讓所有選手的交通升級艙等,只希望有更好更舒適的航程,而在今年的東京奧運,也是維持奧運金牌就個人贊助千萬的慣例。
林鴻道所成立的「台灣運動發展促進會」,過去也不斷地為台灣體育環境改善所付出,在成立的第一年就捐出六千萬來做體育發展。
一個出錢出力又付出的企業家,無論他過去的私德如何,至少他對體育界的貢獻是遠大於所有人的,如果要藉此事件來攻擊他,這是不對的。
過去以來這麼龐大的資金,我相信有許多企業家都能承擔得起,但只有林鴻道選擇接下這個重責大任,如果這次的事件讓他心灰意冷決定收回對體育產業的挹注,這才是台灣最大的損失。
而另外一位蔡辰威先生,也是飽受攻擊,許多人並不清楚他的付出便將炮火指向他。
根據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的報導中指出,目前擔任「寒舍餐旅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榮譽主席及中華民國田徑協會榮譽理事長」的他,長年挹注資源推展體育活動,並以實際行動培植基層優秀選手。
在主持中華民國橄欖球協會、中華民國手球協會以及中華民國田徑協會會務期間,設置選手獎助金、破紀錄獎金及教練激勵獎金等制度,激勵選手在國內外競賽能有優越的表現。例如:在田徑協會理事長任內,即頒發了 54 項次,合計 69 人次改寫全國紀錄的獎勵金,以及在 2017 年台北世大運獲得標槍金牌並破亞洲紀錄的鄭兆村選手。在擔任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會長期間,為選手尋求企業贊助,培養出諸多國人熟知的選手,如吳燕妮(跆拳道)、鄭韶婕(羽球)、林怡君(射擊)、袁叔琪(射箭)、郭振維(射箭)、林佳恩(射箭)、楊淑君(跆拳道)以及郭婞淳(舉重)等。
如果這些頂尖優秀的選手都口口聲聲感謝的人,最終卻成為莫名被攻擊的對象,這是非理性更是傷害台灣體育環境的做法。
這次事件的癥結點,在於政府官員在安排的過程中,並沒有做好完整且妥善的溝通,導致選手的認知與實際有落差,但這次的事件還有衍生其他的插曲。
包含所有選手都需要舟車勞頓的前往松山機場,讓南部的選手反而捨近求遠,就有人砲轟在機場的歡送,就是大型的群聚,也是讓選手消耗無意義的體力,或許這件事情同樣可以用防疫考量昨為答辯,但人民會不會買單則會很直接地呈現在民調數字上。
再來是戴資穎在限動上Po出房間照片,又再度引起討論,質疑居住品質不佳,不該是參賽選手應該住的。
但這個部份我認為也應該要有完整且詳細的說明。
首先是東奧會有提供選手村供選手居住使用,但並不是所有選手都會入住。
以戴資穎的羽球為例,他的比賽場地距離選手村有將近30公里的距離,光是車程時間就要將近一個小時,所以為了減少與人群的接觸,以及降低舟車勞頓的辛苦,體育署特別安排了離場地較近只有3公里的飯店,現在又是比賽期間,附近的飯店全部被訂購一空。
為此戴資穎也對媒體表示:「能夠不用每天都進到選手村也不錯,至少不用跟這麼多人接觸,也比較沒有群聚的風險,心裡會比較安定一點,而且也可以免去交通時間」,看來是沒什麼太大的問題。
因為早些時候奧運包機的關係,心裡很擔心這次代表隊選手們在其他地方會不會也被委屈了,所以剛剛一時情緒沒有先仔細查證就發文,真是不好意思,上一篇文已經刪除,跟大家說明一下。」
這次的事件資訊量非常龐大,當然也有許多做的不完整的地方需要值得檢討與改進,但並不是莫名的攻擊與製造糾紛,關鍵在於如何讓台灣的運動健將,受到更多的照顧,而不是賽前靠自己,賽後國家之光。
全國大飯店股份有限公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日本的洋食:從洋食解開日本飲食文化之謎」新書介紹
訪問編輯:莊琬華
內容簡介:
品嚐洋食的奧妙
咖哩飯、拿坡里義大利麵都是日本料理?那麼,炸豬排飯呢?
牛肉鍋、壽喜燒、長崎蛋糕,甚至是拉麵,
你以為這些都是日本料理,其實全部都是外來食物!
你以為的日本料理不是日本料理?!日本洋食的前世今生讓人大嘆不思議!
日本的和食,登錄在世界文化遺產上,成為精緻、高貴、傳統的美食。
然而,在外國人口中的「日本料理」,可不只有壽司或天婦羅,日本人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耳熟能詳的食物,例如咖哩飯、蛋包飯、義大利肉醬麵、豬排、丼飯等等,在外國人眼裡,仍屬於日式料理。理由不難想見,它們是誕生於國外的食物,卻在日本發展出不同於原始料理的形式,成為當今日本全國各地的常見菜單。
故事要從日本進入明治時代(一八六八)說起。當時日本吸收了來自歐洲各國和美國的各項文化,飲食文化也是其中之一。在這段過程裡,歐美各地的料理逐漸和日本料理融合,調整為「和洋折衷」的口味。當中有許多料理因為不合日本人口味而消失,但如壽喜燒、蛋包飯和炸豬排飯等,源自葡萄牙的天婦羅、英國傳入的咖哩、法式料理變身的可樂餅,則發展為新的料理,在日本落地生根。不僅如此,從食材、烹調法到器具等,都發展出日本獨有的文化。
嚴格說來,「洋食」指的就是在日本獨自發展而成的西洋風料理,而非純日式料理。它們和現代日本人常吃的傳統日式料理齊頭並進,創造出日本當今的飲食文化。本書從歷史、社會、文化的角度,深度介紹常見各類日式料理。
作者簡介:青木百合子 Aoki Yuriko
世界料理綜合情報站e-food.jp代表。各國及鄉土料理研究家。
致力推廣長年受到各國地域居民喜愛的鄉土料理,用食物串連起日本與全世界,積極振興逐年失傳的地方傳統特色料理。
曾任職於國際飯店的廚房,在需要因應60國以上的料理菜單,並針對外國顧客的宗教飲食需求,如「清真食品」(伊斯蘭教)、「潔食」(猶太教)和素食主義者之料理現場擁有實務經驗,習得專業技術。受理東京大使館和大使公邸的委託,以大使館及大使公邸主廚的身分,提供各國道地的鄉土口味。
目前擔任世界料理及食譜博物館・圖書館的館長、Gurunavi ippin「各國鄉土料理」策展人,並兼任日本「潔食」股份有限公司的協調專員。
監製、執筆的書籍有《世界料理大調查!》(しらべよう!世界の料理)全7冊。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JQOnmSNdWo/hqdefault.jpg)
全國大飯店股份有限公司 在 Grand Hotel National luzern 五星级盧塞恩全國大飯店 ... 的八卦
瑞士自由行,先从苏黎世坐火车前往最受歡迎的中部城市-琉森。以中世紀古城區為主的名勝景點非常吸引,卡貝爾橋,古城牆和塔樓,教堂,雪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