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子大豐里排水改善
#解決當地淹水老問題
為改善潭子區大豐里雅豐街、潭富二街口及潭富路二段160巷內等區域每逢豪大雨必淹問題,瓊瓔今天偕同賴朝國議員在潭子大豐里辦公處召開四尺八分線排水改善規劃說明會,邀集台中市政府水利局連昭榮總工程司、潭子區公所陳振揚主任秘書、大豐里廖張玉梅里長及所有鄰長等相關單位共同出席。
感謝水利局及建設局在去年分工合作下,應急工程改善如:雅豐街路橋下方阻水管線已遷移、雅豐街路橋下游固床工打除並加深溝底增加排水斷面、增加四尺八分線護岸高度等,確實已有改善淹水成效。
明年110年起短期及中長部分將逐步進行改善。規劃 #短期方案:包括四尺八分線排水預計改善工程項目,1️⃣雅豐街版橋改建1座;2️⃣雅豐街道路側溝改善;3️⃣護岸加高;4️⃣單岸拓寬改善工程;5️⃣固床工拆除改建倒伏閘門1座,預計所需經費約3000萬元;#長期方案:包括十一張圳排水預計改善工程項目,1️⃣新設大豐-雅潭路箱涵;2️⃣新建固床工1座;3️⃣新設置水閘門1座;4️⃣單岸拓寬改善工程;5️⃣跨渠構造物配合改善工程2座,預計所需經費約1億8788萬元。
瓊瓔建請台中市政府水利局加速評估作業,也要求加快執行進度及排水能力的總檢討,不管是要向營建署或水利署提報前瞻治水計劃,一定全力協助爭取中央補助經費推動,希望加速儘早促成更佳排水效能,讓大豐里雅豐街一帶不再淹水,保障鄉親的生命財產安全😊
內 門 區公所 主任秘書 在 林欽榮Charles Lin Facebook 八卦
市定古蹟臺北郵局車寄(門廊)修復工程開工典禮 打造國家級通訊博物館
今(13)上午受邀出席中華郵政公司北門郵局主辦「臺北市市定古蹟臺北郵局車寄(門廊)修復工程開工典禮」。中華郵政公司陳憲着總經理、江瑞堂副總經理、中華郵政公司協理兼臺北郵局經理藍淑貞、郵政博物館黃淑端館長、交大管理學院胡均立院長、經營管理研究所溫金豐所長、市府都發局劉美秀主任秘書、中正區公所廖雪如區長、光復里王麗美里長以及本案建築工程團隊徐裕健建築師、笙原營造公司等共同出席。
臺北郵局位於北門城東南側,最早建立於1895年,1920年末因不敷使用,臺灣總督府決定於原址改建臺北郵局。1928年委由臺灣總督府營繕課的栗山俊一設計之古典建築語彙,融入現代建築折衷式樣,並於1930年4月完工。
1968年臺北市政府在臺北郵局外興建人行便橋,配合人行出入口與車寄過近,將車寄拆除。市府為推動西區門戶計畫,重現北門及其周邊古蹟群整體風貌,打造西區城市博物館園區,協調中華郵政合作,由中華郵政公司出資,市府代辦,進行臺北郵局車寄規劃設計及修復工程,期間歷經相關歷史考證,為使修復工程更貼近原始車寄位置,進行原始基礎之試掘,今日將正式開工進入施工階段,對於本府推動「西區門戶計畫」,也深具積極正面的意義,也藉由車寄的復原,整合地方特色及保留歷史軌跡,重塑臺北市西區門戶創造令人耳目一新的首都門戶意象。
中華郵政公司陳總經理致詞時也提到,過去忠孝橋引道未拆除前,台北郵局被遮蓋,歷史價值未能彰顯,感謝市政府大力推動西區門戶計畫,讓北門城重現,整頓西區交通路型等,促使西區門戶景觀風貌煥然一新,臺北郵局已蛻變成為西區門戶閃耀的珍珠,未來將配合中央政策並與市府共同合作,打造國際級的郵政通訊博物館及國家金融科技中心。
席間致詞我提及,今日共同見證臺北郵局車寄修復工程的啟動,感謝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與市府攜手共同推動本府西區門戶計畫,型塑打造北門周邊博物館園區,並積極使臺北郵局重要文化資產「車寄」得以重現及復原。
市府「西區門戶計畫」以臺北車站及其周邊作為城市門戶意象改造開始,配合忠孝橋引橋拆除,調整道路路型及公共運輸動線,協調交六廣場原台汽客運搬遷,重新規劃闢建成綠意盎然供市民使用的行旅廣場;北門城廣場之重現計畫以及甫開幕三井記憶倉庫,已展現耀眼成果,重新型塑國門客廳意象。市府也持續進行第二階段工作,期能創造西區台北車站周邊舒適公共開放空間及健全人車動線,引入多樣化創意產業與市民活動,重現北門城廣場、臺北郵局及鐵道博物館等舊城區紋理與歷史記憶,創造車站地區文化產業自明性,以達歷史重現之目標。
此外,臺北郵局公辦都更案未來將規劃興建為「國家金融科技中心」,經行政院政策指示未來將由國家級重要金融機構包含金管會暨所屬F4(臺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臺灣期貨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股份有限公司等)進駐,本案都市計畫變更也經內政部及臺北市兩級都委會審議通過;後續由金管會所屬F4金融證券機構參與都市更新案投資,並結合新創人才培育與實驗中心,作為國家級新創產業發展及國家金融中心據點,可為西區注入創新發展動能,未來與對面的C1D1雙子星開發案,共同串連成為西區門戶鑽石。
另考量文化資產保存重要及串聯周邊博物館群,整合鄰近鐵道部博物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公路總局)、國立臺灣博物館,及北門地景廣場、三井倉庫等古蹟歷史建築群,型塑西區門戶城市博物館園區意象,北門郵局古蹟本體則轉型為「國家郵政通訊博物館」,透過都市更新,編列修繕及維護管理費進行古蹟保存及保護。
期望臺北郵局未來透過修復及公辦都更,成為國內文化資產保存與再利用新典範,並成為金融科技與創新創意匯聚核心,再次點亮舊城區,為西城復興增添魅力。
內 門 區公所 主任秘書 在 林欽榮Charles Lin Facebook 八卦
東區門戶計畫再躍進—「台電中心倉庫(AR-1)及電力修護處(CR-1)都更案」正式啟動 打造新舊融合的南港公辦都更新典範
今(30)上午訪視南港台電中心倉庫(AR-1)及電力修護處(CR-1)基地,並宣布與台電公司共同推動「台電中心倉庫(AR-1)及電力修護處(CR-1)公辦都更案」正式啟動。台電公司林宏遠副總以及市府都市更新處袁副總工程司如瑩、楊少瑜科長、文化局李麗珠副局長、產業發展局高振源主任秘書、臺北市會展產業發展基金會陳文鑠副執行長、南港區公所王福慶課長、合成里巫永仁里長、玉成里黃聰智里長共同出席。
為推動臺北市東區門戶計畫,市府積極推動「台電中心倉庫(AR-1)及電力修護處(CR-1)基地」公辦都更計畫,自106年2月14日市府與臺電公司簽訂合作意向書(MOU)起,歷經一年不間斷地協商及規劃,市府於今年3月31日以實施者身分至地方辦理公聽會,對市民報告階段成果並獲得支持,並預計於5月進入都市更新及都市計畫審議程序;今日特邀臺電公司共同訪視AR-1基地,宣布正式啟動公辦都更作業。
本案規劃將台電此2塊基地合計共7.1公頃土地,由工業區變更為商業區,並將回饋市府2.1公頃土地集中配置於中心倉庫(AR-1)北側,以利土地更有效利用;而此回饋方案亦提經106年7月25日內政部都委會審議獲得同意。AR-1基地未來將分為兩期開發,本府將擔任第一期開發區之實施者,擬定具體開發內容,南側第二期開發區則由台電公司辦理招商開發。
值得一提的是,於第一期開發區AR-1基地北側範圍內,有3棟市定古蹟:C庫、N1N2庫及交貨檯旁機房(含水池);歷史建物:P庫鋁製芬克式桁架,以及經評估保留的N24庫。其中經評估保留的N24庫,將由本府產業發展局打造「AR-1金融科技創新育成中心」,並與金管會共同推動金融科技創新創業,後續預計引進至少約15家團隊共200人,在區塊鏈、人工智慧、監理科技、商業支付及消費者應用程序等領域育成發展,並引入加速器或孵化器等創新育成資源,加速培育金融科技新創人才。
此外,有關古蹟修復再利用規劃,已於今年(107)3月經本市文化資產委員會審議通過,後續將由本府文化局打造型塑為跨界藝文展演及藝術創作實驗空間,並與台北鐵路地下化沿線逐步修復的產業遺產串聯,豐富市民文化休閒生活。另都發局亦將於古蹟南側興建健康智慧銀髮宅、公共住宅、青創空間、社會福利設施,充足地方生活機能。
席間致詞時我也強調本案成為國內少見包容「古蹟保存、科技創新、公宅興建」之指標性公辦都更案例,期能透過公辦都更案之推行,達到文化資源創新古蹟活化利用,提供地區充足公共服務及社福設施,引入金融科技產業能量,帶動地區都市更新再生等目標,作為公辦都更新舊融合之典範。預計今年10月N24庫金融科技培育基地將優先開工,全案預計107年底完成都市計畫變更事宜,預計108年事業計畫核定後公宅動工。
此外,本案基地位處南港車站與松山車站間,為東區門戶中的起點,未來捷運東環線也將行經松山車站,藉由本基地大眾運輸交會的優良區位,肩負起帶動周邊老舊工業區更新的重要任務。市府近期也正研擬鄰近忠孝醫院擴建更新計畫,未來結合本基地智慧銀髮公共住宅,將能串連整體帶動此地區發展。市府後續將持續與台電公司、里長與在地民眾保持密切合作,並期望藉由公辦都更的推動,改善提升整體生活環境。
另里長及地方民眾非常關心南港老舊聚落工業區長期無法更新議題,市府也透過南港區都市計畫通盤檢討案中劃設共計8個里、52公頃之「產業生活特定專用區」來協助解決,並給予6年的推動更新期間。我也特別提到南港區通盤檢討案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專案小組已審竣,原則同意支持劃設「產業生活特定專用區」的好消息,近期將儘速提送內政部都委會大會審議,希望能順利通過。今日兩位里長致詞時也都表達非常感謝市政府過去三年積極推動協助南港老舊工業區長年無法更新的課題,讓南港居民看到希望。
未來市府更將實質協助輔導民間辦理更新,於南港區成立1處總駐地工作站、8處以里為單位的都市更新暨都市計畫諮詢辦公室,讓在地民眾能直接面對面尋求協助,共同合作推動更新,盡早達成翻轉黑鄉為鑽石南港之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