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民率團考察 呼籲衛福部重視兒童醫療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在兒童節前夕,到台中考察榮總與衛福部台中醫院,王育敏、蔣萬安、許淑華、黃秀芳、陳曼麗等立法院委員同仁與宜民一起到現場為兒童權益發聲,並巡查台中榮總有關兒童癌症藝術治療的新議題,朝野立委共同要求衛福部重視兒童醫療,降低兒童死亡率。
內政部統計,近10年來,新生兒出生數最低是2010年16萬6000多名,其次為2009年19萬1000多名。一般分析,這兩年是受金融風暴特殊因素影響,導致民眾不願生育。
全台現在僅有四間兒童醫院,分別為台大醫院、台北馬偕醫院、中國醫大附設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大都市有比較充裕的醫療資源雖然合理,但相反地造成了偏鄉地區兒童醫療資源匱乏,在兒童次專科醫師本身就缺乏的情況下,能夠分配到偏遠地區的醫師只會更少,台中雖然是直轄市,並不會此問題,但衛福部必須從全國的角度思考,偏鄉也不能荒廢。
台灣不僅生育率低,新生兒健康也亮紅燈。出生體重攸關新生兒健康,根據統計,台灣新生兒低出生體重(<2,500公克)發生率為8.4%,高於平均值。此外,和OECD其他23個會員國相比,台灣1至9歲死亡率排名第一,近年來平均死亡率約為0.7%。
依據英國倫敦大學健康公平學院所做的「台灣健康不平等報告(Health Inequalities in Taiwan)」資料,嬰兒死亡率依母親教育程度區分,有顯著差異。在2004−2006年,未達高中學歷的母親,其嬰兒死亡率比高中以上學歷的母親高出50%。到了 2008−2010年,差異擴大到80%,因為未達高中學歷的母親,其嬰兒死亡率維持在千分之五,然而高中以上學歷的母親卻已降至千分之三以下。
宜民認為,令人遺憾地,從內政部兒童局到現在的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102年衛生福利部成立了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推動小組、103年行政院也成立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推動小組。但是,隨著少子化卻越來越嚴重,卻未見到政府相關部門應有的作為。
此外,兒童處在快速發育階段,體型、器官尺寸在相同年齡層中差異也大,導致在醫療器具或耗材上規格不一。以嬰幼童心臟手術來說,手術用的醫療器具就要分成多達18種不同尺寸,然而成人卻只要兩種。兒童器官微小造成手術難度提高,和成人手術的時間相比,會多出至少兩到三倍。
因此,今天立法院到台中考察,研究如何落實兒童權益,以及兒童癌症藝術治療的新課題,希望未來能為台灣的孩子做更多,讓他們成長的環境更安全與健康。
「內政 部 統計 處 教育程度」的推薦目錄:
內政 部 統計 處 教育程度 在 印度神尤遊印度 Facebook 八卦
一位讀者轉貼了這篇文章給我
是她的好朋友所寫,以數據來談印度性侵問題
有越來越多人關心印度、提供不同的觀點
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然而,裡面也有些論點我並不完全認同
我希望能夠做一些補充,在這邊跟大家討論分享:)
其實性侵這個議題
在談到印度總不可避免
過去在我的頁面上,也談過不少次
我也經常收到女性讀者寫私訊來
問我印度性侵問題真的這麼可怕嗎?應該做什麼準備?
家裡的人不讓她來印度等等等等
噢!當然還有人就是會說我們這些來印度的女生
就是不要哪一天被強暴再來哭之類的
這些都是極端的觀點
在這邊想要分享的
反而是一個比較中間一點的路線
也是我在印度生活五年(這麼久,自己都嚇到)以來的經驗
印度性侵情況,不如台灣普遍所想像的那樣
走在路上就立刻被拉去草叢強姦
只要一出門就會被抓去性侵
所有印度男人一看到妳就全部精蟲衝腦大發瘋
並不是這種人間煉獄的模樣
但是!如果要說印度性侵問題一點都不可怕
為印度在性侵這一塊洗白
我也是不同意的
之前就曾經有人列出了全球前十大性侵國
印度並非排名第一
瑞典和美國這兩個先進國家可是比印度更嚴重
就給出「印度其實都是被抹黑的」這樣的結論
當時我就曾經指出
每個國家在性侵的統計、司法判定還有報案率等等
都有很大的不同
而且,即使印度不是最嚴重的,它也是嚴重的
這種事情不是有人比我更慘,我就可以不改進的
就像是印度有些政客
說什麼印度性侵都是媒體過度誇大巴拉巴拉
對我來說,那是極度不負責任的行為
印度必須要正視性侵問題
它是嚴重的、需要改善的、需要教育的、需要改革的
當然,我認同外國媒體在報導印度時
經常出現同樣的問題
那就是只聚焦在貧窮、骯髒還有性侵
導致印度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超級爛的國家
而沒有其他可以想到的模樣與印象
每個國家都有很多個面向,而不是只有單一的樣貌
單純的正面跟單純的負面
都是一樣可怕的事情
例如我們想像中的美國,是一個多麼發達的大蘋果都會
但是那只是紐約,而且是紐約的其中一個樣貌
看看最近美國發生的種族事件還有性侵案件的數據
這都是在提醒我們
要更多元的去思考跟觀察。
我認同,性侵不是單一國家面臨的問題
就像是這篇貼文裡面寫到
台灣的性侵問題也不能夠被忽視
當我們指著印度的鼻頭說人家爛死了的時候
也應該要回頭看看自己的國家哪裡破了洞
房思琪的事情提醒了我們
我們可能覺得台灣婦女安全比印度好
那我們就一切都很棒嗎?沒有。
性侵這種事情,對我來說,0才是我們在追求的。
我在印度生活五年
當有女孩寫信來給我,問我可不可以來的時候
我總會鼓勵她們
這是一個很值得來一趟、兩趟、很多趟的國家
但是,我不會忘記提醒她們要保持警覺性
以我在這邊的生活經驗告訴她們
如何避開危險的情境與地點
在印度久了會知道
很多事情,真的不是黑與白、是與非、好與壞
所有的二分法與極端切割,都是危險的
同理,我們不應把任何國家徹底抹黑
也不要將任何國家瘋狂洗白
無論是印度、台灣、美國還是任何一個國家
都是相同道理
同理,在數據的運用上也是相同的
它不是單純的加減乘除就直接可以對照的
警察系統、社會文化、傳統觀念、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司法體系
各種層面都是我們必須要考量進去的~
舉例來說
2012年新德里巴士強暴案發生之後
印度強暴案件數量一度不減反增
單就數字看來,是越來越嚴重、印度不思反省
然而,這某種程度卻反映了受害人更敢報案
以前被吃案的、不敢說的、私下處理的
開始尋求司法的幫助,不再錯誤地認為是自己的錯
社會上也開始改變了將一切歸罪於女性受害人的傳統想法
反而是一種觀念上的正向轉變
有點嚴肅,與大家分享:)
註:
若要轉貼此文,似乎得要複製我的文字貼上
不然只會出現我轉貼的原文~
關於印度性侵
在印度工作已近三個月
每天各種光怪陸離、奇耙異事
連過馬路都是一種冒險,每天都有滿滿的故事
但最近每當朋友提到印度,卻始終脫離不了"性侵"
讓我想來幫這個不可思議的印度國澄清澄清
-----------------------------------
你可知道
印度人口將近14億;1,335,561,154(Source:Wikipedia)
台灣人口將近2400萬;23,554,803(Source:Wikipedia)
根據官方統計
印度2015年性侵案件34,651件(Source:印度國家犯罪紀錄局National Crime Records Bureau)
台灣2015年性侵案件16,630件(Source:內政部保護服務司)
看似印度的性侵數量是台灣的2倍多
但你知道印度人口是台灣的56倍之多
按比例
印度性侵機率:0.00259% (平均每10萬人有2.59人遭性侵)
台灣性侵機率:0.07060% (平均每10萬人有70.6人遭性侵)
在台灣被性侵的機率整整是印度的 「27倍」!「27倍」!「27倍」!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說
印度各種不發達、警察各種吃案、統計各種不準確
但依據印度國家犯罪紀錄局(National Crime Records Bureau)和國家家庭健康普查(National Family Health Surveys)估計約6%的通報率(即100件性侵案僅有6件通報)
以此比例計算,印度性侵機率:0.04324% (平均每10萬人有43.24人遭性侵)
在計入未通報案例後,台灣依舊是印度的 「1.6倍」!
然而台灣
相信也有許多未曝光、未報案的案例(補習班事件沸沸揚揚,也是在檯面下被遮蓋了多年)
-----------------------------------
其實真正想討論的並非數據本身
相信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系統性的問題,並非要美化印度
而是想透過數據讓大家來反思
難道台灣真的很危險?印度真的是性侵國?
是不是我們的看法都太過先入為主?
慣性將他人(國)貼上標籤才是核心的癥結
電視媒體充斥著各種粗製濫造的新聞
多數人無感的像寵物般,被媒體默默的餵食
卻因為三三兩兩的外國負面新聞,而將這些國家給打入地獄
我們可曾認真思考過
是不是我們思維太過狹隘?
是不是我們思想只因媒體隨之起舞?
身為台灣人的我們,
是否應該用更開闊的心胸,沒有偏見的接受這個世界?
世界很大,台灣很小
我們不放開心胸接受世界,世界怎麼走進台灣。
歡迎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
Welcome to share, reproduced please cite the source.
#india #taiwan #increadibleindia #印度 #台灣
內政 部 統計 處 教育程度 在 綠黨 Facebook 八卦
【大新竹合併升格第七都 獲過半民意支持】
#但是七成新竹人表態反對與苗栗合併
#竹竹苗合併說法引竹科人反彈
近日「大新竹合併升格」議題在新竹地區引發熱議,綠黨新竹地區的三位民選公職,包含新竹市議員劉崇顯 科技思維x在地青年、新竹縣議員 余筱菁 客家好妹仔、 竹北市民代表 陳冠宇 ,聯合委託山水民調公司電訪1614位縣市民眾意見,發現不僅有7成以上(74.3%)新竹民眾知悉縣市合併升格的議題,更有56.5%民眾明確表態支持合併升格,僅24.8%的民眾反對。政治制度面的話題對民眾來說通常感到生冷,能瞬間打入基層引起迴響者並不多見,可見大新竹合併升格對於民眾以及竹科人來說,應該已是長久潛伏人心的集體需要。
在大新竹合併升格話題的知悉度上,本民調發現 #愈是高學歷的新竹人愈是關心此議題,其中研究所以上的新竹人,有85.5%知悉有此討論,只有14.5%的碩博士尚不知悉。過去新竹市與新竹縣最大的差異,是前者人口多屬本省閩南族群而後者則是客家占人口較多數,但本民調發現,在新竹合併升格這題目上,除達過半的新竹人共識,而且在 #本省閩南與客家族群之間支持度也未存明顯差異,60.2%的本省閩南人支持新竹應合併升格(24.0%不支持),同樣亦有54.1%客家人支持新竹合併升格(23.7%不支持)。
縣市民眾近期表達認為大新竹應該升格的論點大致有三,首先是長期以來新竹人繳交給中央的稅負是全國排名第五,但 #中央分配下來的補助款項卻不成比例。第二個論點是竹科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半導體產業聚落,卻分屬於縣市的範圍,連颱風天竹科廠商是否放颱風假,都發生過縣市兩個地方政府因為 #決策不同調而讓科技人無所適從的窘況。更不用說在園區聯外交通及水源、環境整治議題上,常常因為行政區劃分屬兩個地方政府,#各有立場影響解決問題的效率,包括前瞻基礎建設得到中央支持的輕軌建設,到現在都因為縣市之間對經費負擔的比重和輕軌動線的安排,彼此喬不攏。更有效率治理地方,是大新竹應該合併升格的第三個主因。
上述三個論點,在本民調的調查過程中,都得到大新竹鄉親的認同。總計有67.0%的新竹人認為升格有助於分配到合理的中央補助。62.0%新竹人同意升格有助於提升竹科在國際上的戰略地位。另也有62.1%的受訪新竹人認為,合併升格可提升交通、防疫等城市治理效能。
然而從民調結果也能觀察到,新竹縣市民眾對於升格的列車是否納入苗栗縣,#幾乎是一面倒的反對。當被問到有人提出苗栗縣應該跟新竹縣市合併一起升格直轄市,竟有高達71.6%的新竹縣市民眾不同意,僅有20.35%的新竹人願意和苗栗縣併再一起。有人說新竹縣、苗栗縣皆為客家族群佔人口多數的縣市,但民調發現,即便是新竹縣市的客家族群,同樣有近七成(69.6%)比例不願意接納苗栗縣。暫且不論甚麼原因造成大新竹民眾對於苗栗縣的明顯排拒,也暫且不論苗栗縣的生活圈比較接近台中或是新竹,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中央或地方政治人物意圖將「竹竹苗」送作推,首先可能會面對新竹縣市民意的反彈。
——
本民調由綠黨三位新竹地區民選公職委託山水民意研究公司執行。以設籍新竹縣市年滿20歲以上民眾為調查對象,進行電話訪問。電訪時間2021年9月10日至9月14日止,共計完成1,614份有效樣本,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維持正負2.44個百分點以內。資料處理時並依內政部公布之最新人口統計資料,進行地區、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加權,以符合母體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