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穎說明目前並無實施入境者普篩必要
整理一下李秉穎老師昨天在記者會上課內容。先寫在前面,我必須指出,入境後隔離滿14天沒有傳染力是錯誤的說法。據美國CDC研究發病後10天不具傳染性,但這個人可以在國外回來隔離的1~14天潛伏期中任何一天發病呀。一個無症狀感染者,他沒有傳染性的時間會落在11~24天才對。
因此,出隔離後的自主健康管理,可能要抓10天會更安全些。
1.最近我們在新聞媒體上看到有很多建議,全民普篩、入境時篩檢、居家檢疫14天結束再篩檢等建議,這些都在專家諮詢小組討論過。看似對防疫很有幫助,透過大量檢驗可能可以找出更多病患。
2.但是執行任何政策必須考慮成本效益,不是有效就要去做。比方說 #封城,要求所有人禁止外出、餐廳關門,他一定可以遏止疫情擴散,台灣爆發本土零星病例時也有專家曾建議封城,如今回頭看那些建議,會覺得是不必要的。你社區只有幾個案例時,你加強民眾的自覺,加強防疫措施,擴大篩檢對象(比方說醫護人員)等等就可以解決問題。
3.#關於全民普篩:包括核酸或抗體。
核酸檢測(PCR)成本相當高,每次要價數千元,全民普篩不僅要花大把經費,只能偵測最近的感染,也抓不到潛伏期的患者,檢體採不好也測不到。除非你有社區感染,說不定要對於出現疫情的鄉鎮進行PCR檢測,盡量抓出感染者進行隔離檢疫,在台灣沒有大規模社區感染的現況之下,不須要考慮;至於抗體檢測,台灣現在有人在做,同樣要花錢,但只能偵測過去的感染,IgG/IgM是得病兩三週後才出現,台灣怎麼驗一定很少,只能知道社區流行的現況。對於急性的疫情控制沒有幫助。比方說,兩千人中有一人驗出有抗體,這又怎麼樣?也不會改變目前的防疫政策。所以他的效益,就是沒有。
(04b補充:#抗體檢查也別忘了偽陽性的問題。1~5%的偽陽性在盛行率不高的地方,解讀會有很大的困難。這也是為何之前指揮中心用了五種方式來驗日本女學生的接觸者來釐清此疑慮!)
4.#入境時篩檢PCR。
目前每天入境約1200人,有人提若在機場對入境者進行全面普篩,每天花費420萬元,可以早點抓出感染者,陰性者是否可省去14天居家檢疫的時間。但新冠病毒潛伏期是14天,平均落在5天,可以在1~14天之中任何一天發病,如果不隔離檢疫,會漏掉35%的感染者,反而是製造防疫漏洞,「我是百分之兩百反對」。
(04b補充:PCR比較少偽陽性的問題,#但要小心偽陰性。)
5.#居家檢疫14天結束再篩檢。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的研究,發病9日後無法分離出活病毒。核酸檢驗還可以驗出是病毒的屍體,慢慢排出病毒的現象,因此美國是訂10天就沒有傳染性了,目前是有症狀後10天便可解除隔離。台灣目前還是比較嚴格二採陰才能解隔。
境外進來檢疫14天很足夠,即使是無症狀感染者,由於發病已超過10天不具傳染性,14天放出去時當然也沒有傳染性。即便驗出陽性,幾乎也都是死的病毒。
14天做篩檢的效益,可以減少一些沒被確診的病患,減少一些在國外被確診的案例。 你每天花420萬,14天的隔離還是要做,效益有限。
(04b補充:昨天我也說過了,這裡我要逆李P了。老師,發病後10天不具傳染性,但是你上面自己才說,這個人可以在隔離的1~14天潛伏期中任何一天發病呀。因此一個無症狀感染者,他沒有傳染性的時間會落在11~24天。這應該是很清楚的邏輯喔。)
抗疫須投入很多經費,包括檢驗、檢疫、警政人力、醫療費用,抗病毒藥跟疫苗等,應該在有限的花費內達到預期效果,若將入境篩檢、居家檢疫後篩檢的費用拿來做其他事,防疫效果更好。
疾病管制署組長楊靖慧醫師補充,入境者全面居家檢疫的做法,即使有極少數無症狀者個案未於入境時被攔檢,經過14天居家檢疫,其傳染力已大幅降低或幾乎已無傳染力,#於檢疫期滿後再自主健康管理7天,持續密切追蹤健康狀況,已可有效防堵社區傳播風險。
入境時篩檢pcr 在 台北市議員 張斯綱 Facebook 八卦
僅七國入境時篩檢 邊境防Delta慢半拍?
Delta變種病毒侵入台灣!指揮中心宣布27日零時起,巴西、印度、英國、秘魯、以色列、印尼及孟加拉等7國入境後就必須入住集中檢疫所14天,且須配合入住時、檢疫期滿進行PCR檢測。
「只列7國 只篩2次」會不會太少了?最早在印度現蹤的Delta變種病毒,經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為至今已知最具傳染力的變種病毒,且至少在85國蔓延。全球多國全面備戰,雪梨封鎖2周、孟加拉也宣布全國封鎖、馬來西亞宣布全國封鎖無限期延長。
因新冠肺炎疫情,航班航次已大量減少,台灣與這七國班機本就不密切,昨日出發地班機共有美國、日本、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泰國、土耳其、大陸,沒有一個是需要強制篩檢的國家!
新加坡除了入境及14天解隔離期滿一律PCR,6/28起入境後3、7、11天都還得快篩,而台灣只有限定的7個國家,其他國家入境只有解隔離時篩一次,在Delta病毒肆虐時期,這樣的做法會不會太輕忽?
#張斯綱 #綱好在乎你
#台北市議會 #士林北投
#COVID19 #新冠肺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Delta病毒 #PCR #快篩
入境時篩檢pcr 在 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八卦
#李秉穎說明目前並無實施入境者普篩必要
整理一下李秉穎老師昨天在記者會上課內容。先寫在前面,我必須指出,入境後隔離滿14天沒有傳染力是錯誤的說法。據美國CDC研究發病後10天不具傳染性,但這個人可以在國外回來隔離的1~14天潛伏期中任何一天發病呀。一個無症狀感染者,他沒有傳染性的時間會落在11~24天才對。
因此,出隔離後的自主健康管理,可能要抓10天會更安全些。
1.最近我們在新聞媒體上看到有很多建議,全民普篩、入境時篩檢、居家檢疫14天結束再篩檢等建議,這些都在專家諮詢小組討論過。看似對防疫很有幫助,透過大量檢驗可能可以找出更多病患。
2.但是執行任何政策必須考慮成本效益,不是有效就要去做。比方說 #封城,要求所有人禁止外出、餐廳關門,他一定可以遏止疫情擴散,台灣爆發本土零星病例時也有專家曾建議封城,如今回頭看那些建議,會覺得是不必要的。你社區只有幾個案例時,你加強民眾的自覺,加強防疫措施,擴大篩檢對象(比方說醫護人員)等等就可以解決問題。
3.#關於全民普篩:包括核酸或抗體。
核酸檢測(PCR)成本相當高,每次要價數千元,全民普篩不僅要花大把經費,只能偵測最近的感染,也抓不到潛伏期的患者,檢體採不好也測不到。除非你有社區感染,說不定要對於出現疫情的鄉鎮進行PCR檢測,盡量抓出感染者進行隔離檢疫,在台灣沒有大規模社區感染的現況之下,不須要考慮;至於抗體檢測,台灣現在有人在做,同樣要花錢,但只能偵測過去的感染,IgG/IgM是得病兩三週後才出現,台灣怎麼驗一定很少,只能知道社區流行的現況。對於急性的疫情控制沒有幫助。比方說,兩千人中有一人驗出有抗體,這又怎麼樣?也不會改變目前的防疫政策。所以他的效益,就是沒有。
(04b補充:#抗體檢查也別忘了偽陽性的問題。1~5%的偽陽性在盛行率不高的地方,解讀會有很大的困難。這也是為何之前指揮中心用了五種方式來驗日本女學生的接觸者來釐清此疑慮!)
4.#入境時篩檢PCR。
目前每天入境約1200人,有人提若在機場對入境者進行全面普篩,每天花費420萬元,可以早點抓出感染者,陰性者是否可省去14天居家檢疫的時間。但新冠病毒潛伏期是14天,平均落在5天,可以在1~14天之中任何一天發病,如果不隔離檢疫,會漏掉35%的感染者,反而是製造防疫漏洞,「我是百分之兩百反對」。
(04b補充:PCR比較少偽陽性的問題,#但要小心偽陰性。)
5.#居家檢疫14天結束再篩檢。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的研究,發病9日後無法分離出活病毒。核酸檢驗還可以驗出是病毒的屍體,慢慢排出病毒的現象,因此美國是訂10天就沒有傳染性了,目前是有症狀後10天便可解除隔離。台灣目前還是比較嚴格二採陰才能解隔。
境外進來檢疫14天很足夠,即使是無症狀感染者,由於發病已超過10天不具傳染性,14天放出去時當然也沒有傳染性。即便驗出陽性,幾乎也都是死的病毒。
14天做篩檢的效益,可以減少一些沒被確診的病患,減少一些在國外被確診的案例。 你每天花420萬,14天的隔離還是要做,效益有限。
(04b補充:昨天我也說過了,這裡我要逆李P了。老師,發病後10天不具傳染性,但是你上面自己才說,這個人可以在隔離的1~14天潛伏期中任何一天發病呀。因此一個無症狀感染者,他沒有傳染性的時間會落在11~24天。這應該是很清楚的邏輯喔。)
抗疫須投入很多經費,包括檢驗、檢疫、警政人力、醫療費用,抗病毒藥跟疫苗等,應該在有限的花費內達到預期效果,若將入境篩檢、居家檢疫後篩檢的費用拿來做其他事,防疫效果更好。
疾病管制署組長楊靖慧醫師補充,入境者全面居家檢疫的做法,即使有極少數無症狀者個案未於入境時被攔檢,經過14天居家檢疫,其傳染力已大幅降低或幾乎已無傳染力,#於檢疫期滿後再自主健康管理7天,持續密切追蹤健康狀況,已可有效防堵社區傳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