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康復週記:關於走路這件應該很簡單的事」
這兩個禮拜以來,我嘗試了許多新的事情。
比如,單獨帶兒子去上跆拳道課、又單獨帶他去上體操課及游泳課、單獨帶他去找兒童諮商師、單獨和他去便利商店領包裹,他還幫我拿呢!
其實都是很簡單的日常,對健康人而言,不足以紀念什麼的,但對我來說,能夠再這樣,都是奇蹟;很簡單的事情,原來都不簡單。
所幸,每件事,都順利的完成了。
看了新聞,覺得自己被即時送醫真的好幸運,我跟老婆說:「如果當初我沒被妳即時送醫院,現在可能也不在了,真難過」。筋肉媽說:「現在才謝我,也太晚了吧!」 上周五晚上跟筋肉媽媽吵了一下,原因是我先跟她耍了一點脾氣。由於她不讓我跟晚上兒子上的課,要我在家休息,於是我就鬧了一點性子,沒想到兩人愈講愈嗆,一發不可收拾,就這樣吵到第二天中午。後來我氣也莫名的消了,於是就主動跟她道歉!
她其實也氣消了,我說誰叫妳都沒給我台階下呢!然後兩個人就抱在一起,沒多久兒子就湊了上來一起抱!
我跟她都是這樣,愈愛的人,愈是嘴硬;愛鬧脾氣,等到氣消,先道歉的人,永遠都是我XD
能這樣吵吵抱抱的,很幸福。
目前走路狀況良好,但因為神經再訓練需要長期,末梢很慢,自行控制能力沒有到很良好,都有依賴垂足板的幫忙。
本來醫院復健師幫我用熱塑板做了個簡便的,可以支撐也舒適,但沒有足背屈的設計,天冷容易脆化,後來老婆幫我換了BALDUR的Drop Foot,功能十足,擁有良好的穩定性,防止我的腳內翻,還可以幫助腳做出背屈動作,讓復健走路中,就建立良好步態。
在復健恢復行走初期,不能光走起來就好!建立良好的步態非常重要,啟動正確的肌肉,也能防止日後因為步態錯誤,導致骨盆脊椎歪斜。
Drop Foot除了支撐強能防止足部受傷,也幫助姿勢矯正,有它以後我的確更能走路姿勢保持正中位置,步伐中腿不用側甩的出去,而是用股四頭肌踢出去,也逐漸有了腿後肌群幫腳勾回的動作。
加上物理治療師們的幫忙,加瀨博士的筋膜治療,目前在家中的活動距離,已經可以不靠拐杖行走了!
下一步計畫,是期望不靠垂足板行走,可能需要滿長一段時間的,唯有耐心能成就一切!
至少,我不會再跟筋肉媽媽鬧脾氣了XD,我們兩個相處到現在,其實更珍惜擁有對方,互相支持與照顧!
兒童足跟歪斜 在 盧小桃的小太陽戰隊 Facebook 八卦
1.
小時候,爸媽忙燈飾裝潢生意,鎂廷會去巷口的錄影帶店租小叮噹等卡通,讓我瘋狂看電視。
早也看晚也看,看到還沒上小學就認得漢字,嚇得姨丈誤會我是天才兒童。
當年不知什麼叫用眼過度,當大家發現我會瞇著眼、齜牙咧嘴地看電視時,才驚覺我近視了。
視力檢查不得了,三年級的我已經近視五百度。
「不應該讓你看電視跟書的啊⋯⋯我應該叫你去外面看稻田⋯⋯」家母鎂廷哭天搶地。
「是看電視要保持距離,看書要開燈!」家父竹茂怒斥。「難怪你自己也近視⋯⋯」
#媽媽總是劃錯重點
#視力保健很重要
2.
近視這件事,一但崩毀了,就會繼續崩毀下去。
年紀增長用眼越來越過度,上大學時我已將近千度近視,姿勢不良還有兩百度的兩眼視差。
我不以為意,出社會後繼續熬夜,電腦繪圖、打字寫文章⋯⋯用眼更過度了,就這樣來到生子前。
「欸,眼鏡好像被我用洗碗精洗壞了,戴上去還是很模糊⋯⋯」
「乖寶,你多久沒有檢查視力了?是不是近視加深?」啾啾沈吟。
「近視還會加深?!」我很吃驚。「近視不是應該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停止嗎?而且不是說老了會有遠視嗎?應該會中和才對⋯⋯」
#真的愚婦
#我果然是鎂廷的女兒
3.
深受千度近視困擾,每次拔下眼鏡只能看見色塊。
有了陛下後,為了避免他一樣受苦,所以我特別注重兒子的視力保健。
定期帶他走出戶外看雲去,嚴格控管他看電視的時間,一天不可以超過1小時,一次不可以超過30分鐘。
看書時光線充足,姿勢要正確,電視保持安全距離,避免近距離用眼。
我甚至不讓兒子玩手機,這傢伙外出也不看手機影片,就是為了兒子的視力保健。
親友都很吃驚,有時候小孩吵鬧,為求片刻安寧大家會拿手機安撫,但我卻死守堅持不給,肉身把命拼。
「你怎麼可以做到完全堅持,不給小孩看手機?」親友聚會各種吃驚。
「我超怕兒子跟我一樣變成大近視眼,我近視深到好像靈異第六感的小男孩,常常分不清楚黑影是人是鬼⋯⋯」
#痛過才知道珍惜
/
📷 附上被嚴格控管、不可以看電視的陛下,我們為了保護他的眼睛爸爸都讓他去大安森林公園衝浪(?)呢。
/
然後,身為一個一千度以上大近視眼不禁要苦口婆心。
視力保健真的很重要啊,而且必須從小做起。
調查發現,因為遺傳因素近視的人,只佔20%,80%的近視眼都是後天失調造成的,而三歲之前又是視力發育的黄金時期,孩子越早產生近視(尤其是國小時期),將來變成高度近視的機會就越大。
分享一些視力保健小知識,一起保護我們的心頭肉吧:
1.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定時讓眼睛休息,用眼三十分鐘休息十分鐘,每日戶外活動2-3小時。
2.閱讀時光線充足,不可以在昏暗的地方閱讀並使用手機。
3.養成良好的閱讀姿勢,避免歪斜。看電視保持距離。
4.定期視力檢查。
#不只保護兒童
#身邊的妹子們也要注意啊
#眼睛是靈魂之窗
最後,衛福部現在有個有趣的活動,只要你拍影片教大家輕鬆熟記護眼招式,就有機會獲得一萬元獎金喔。
詳情請見【eye眼動起來創意影片募集】:https://www.eye3010120.com.tw/
兒童足跟歪斜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八卦
【具有深度的報導,可以重溫——《報導者》疫情報導分析與科普知識整理】
本土疫情爆發以來,從雙北社區感染、苗栗移工群聚到北農市場風暴,《報導者》持續記錄疫情下每一刻的考驗與警訊,傾聽醫療、檢警、消防員等第一線人員的聲音;看見在「防疫優先」大旗下,可能被忽視的求救訊號;也透過圖文,以淺白文字整理疫情、疫苗與變種病毒的科普知識,期盼以理性分析降低恐慌。
台灣即將進入微解封階段,我們將過往兩個月來所有相關深度報導、評論與Podcast,分成八大主題,希冀能去除雜訊、傳達疫情下社會不同族群的聲音,攜手面對長期抗戰:
❤️【實用派】
COVID-19疫苗關鍵問答 https://bit.ly/2TFeFX0
台灣+國際疫情即時脈動整理 http://bit.ly/2HMR2T6
從Alpha到Delta,COVID-19病毒變身全解析 https://bit.ly/2UsxWeK
/知識文
確診數「校正回歸」很正常,但一次回補太多天恐使疫情判斷失準? https://bit.ly/3wwFbQg
COVID-19痊癒者身上藏有解藥「單株抗體」?混合用、早點用才有效 https://bit.ly/3r10F6y
/Podcast
抗疫的另一場戰:謠言後面的劇本、對抗謠言的工具、該如何不被騙? https://bit.ly/3eZg6YD
🧡【關鍵政策與事件】
台灣社區流行傳播大解盲:哪些是超級傳播事件?三級警戒政策夠即時嗎?全民防疫效果如何? https://bit.ly/2Uh9kp6
被冷藏的疫情熱區──揭開北農群聚風暴,大到追不了的隱形傳播鏈 https://bit.ly/2UGtj0q
科學防疫的缺口──快篩試劑未列入物資整備、社區感染演練也遭否決,為什麼? https://bit.ly/3wt5Iya
我好像一個犯人──從移工禁足令、違法切結書看疫情加重的歧視爭議 https://bit.ly/3vRIDV3
斷鏈的防疫線──確診者家人、醫護接觸者自力救濟下的防疫滑坡效應 https://bit.ly/3vhVe4l
💛【SOS訊號,收到請回答】
[圖文故事] 美麗華罷工,一場疫情三級警戒下看不見的耐力賽 https://bit.ly/2TUSyfM
失業流離的疫情長浪來襲,如何拉住無家者和弱勢居住族群? https://bit.ly/2TRCcod
通訊心理諮商開放緩不濟急──大疫當頭,上萬名個案誰來承接? https://bit.ly/3e7SYGa
防疫與家庭照顧壓力的歪斜天平──醫療降載下「非急迫」病家的身影 https://bit.ly/3xtV7nv
「很多家庭快撐不住了!」社區據點因疫情關閉,失智者照顧雪上加霜 https://bit.ly/3xymnBm
不送,就沒人知道他們的苦──三級警戒下,送餐給弱勢家戶有多難? https://bit.ly/2Vok3OW
求救訊號被凍結的照顧者,何以走向10年不斷的長照弒親悲劇 https://bit.ly/3xdZqTI
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長期照顧者的獨白 https://bit.ly/2Us5uJC
/Podcast
走進兒童專線裡的世界,聽見疫情下的家庭地雷 https://bit.ly/3vBsrqK
💚【待在家大挑戰】
數位落差,不只是硬體落差──看見疫情下的教育不平等 https://bit.ly/3k7nSSZ
[圖文故事] 暫放在雲端的畢典紀念 https://bit.ly/2UG9oPe
[圖文故事] 我們在雲上教與學 https://bit.ly/3k8SXG8
在家防疫懶人包|移動受限的期間,你該學會的事 https://bit.ly/3pgnr9v
/評論
疫情下的家事勞動與女性蒼白 https://bit.ly/3e6XdCb
/Podcast
封城一年半後,我變成烘焙跟泡菜大師,度過疑似確診和憂鬱的難關 https://bit.ly/3ukDP9V
一封來自視障者的信,給疫情下的我們:「如果你也感覺被遺忘,要記得你不是孤單一人。」 https://bit.ly/3ivH6kD
孩子停課我該怎麼辦?一位家長的兩年經驗談:https://bit.ly/3ykNRv1
💙【我們也會怕,只是沒有時間】
送行者的防疫告白──我們維護確診死者最後尊嚴,卻深陷感染風險 https://bit.ly/36xcyHM
疫情死亡前線──從檢警到法醫,如何安全相驗遺體、傾聽亡者之聲?https://bit.ly/3rayB0v
停止校正回歸、以快篩減輕採檢量能後,確診通報塞車問題解決了嗎?https://bit.ly/2UACGPo
COVID-19風暴的醫療倫理撞擊:「沒有呼吸器、也沒病房了,你去問問病人要不要簽DNR?」https://bit.ly/3yWV8l0
【投書】面對COVID-19疫情的醫療倫理衝擊,我們可以做得更多 https://bit.ly/3AQVnio
/Podcast
防護衣下的消防生活:從SARS到COVID-19,我們學會什麼? https://bit.ly/3yxK6l8
💜【疫苗、EUA與信任之戰】
COVID-19國產疫苗信任危機走火關鍵──比臨床試驗更需要「解盲」的決策過程 https://bit.ly/3uZtFMk
疫苗解盲幕後——緊急授權標準最後一刻出爐,高端二期成功、聯亞月底揭曉,但得和AZ做療效PK https://bit.ly/3wDrz5w
獨家披露合約內容——國產疫苗二期期中報告出爐後兩大難題:專家委員利益衝突爭議、交貨期程排到年底 https://bit.ly/3AVccZq
敗部區疫苗的逆襲──從賽諾菲到國光,傳統疫苗大廠為何栽跟斗?有復活機會嗎?https://bit.ly/3xMyg6V
/評論
疫苗怎麼排序才符全體利益?英美不只機制透明,還要提出證據取信於民 https://bit.ly/3wzxubZ
疑似疫苗不良反應死亡案件,政府應全面解剖鑑定、即時公開 https://bit.ly/3wDr8Iq
民眾因黨派立場影響疫苗廠牌偏好,不利於科學防疫 https://bit.ly/3yMO9KC
/知識文
真的假的?中央可統籌分配疫苗,法源來自《COVID-19特別條例》?https://bit.ly/3wtmpcg
🤎【國際他山之石】
德國翻轉第三波疫情的解封歷程:打疫苗、升高防疫決策層級、每週免費快篩 https://bit.ly/3AWciQI
「這是我們集體的失敗」──疫苗生產大國卻被疫情重創,來自印度沉痛的告白 https://bit.ly/3i3Mlrv
當學生消失不見、心理健康惡化,英國如何因應疫情對教育的長期衝擊 https://bit.ly/3k8HBBW
/評論
紓困4.0薪資補貼不足,應提高維持雇用的誘因與彈性 https://bit.ly/3r29PQ9
小國如何打COVID-19生技「世界盃」?從新加坡中和血清抗體試劑代表作說起:https://bit.ly/3k56oXl
🖤【從觀景窗見證新日常】
致我們還能這般生活的日常系列──台灣社區疫爆35天 https://bit.ly/36zb4g4
曹雨昕/三級警戒下的花蓮:海風靜日 https://bit.ly/3wAU6IO
高仲明/我在台灣的隔離記事 https://bit.ly/3r1vCaJ
陳文宏/疫情邊緣 https://bit.ly/36wuEtq
森爸/正常2.0 https://bit.ly/3rb9E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