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藥物進度介紹》
1.美國政府剛剛宣布,要再投入32億美金,協助正在進入最後實驗階段的新冠候選藥物,希望能在又不慎被病毒找到破口時,不是疫苗,而是治療投藥的方式,減少輕中症者,惡化成重症。
2.首先,被美國醫界寄予厚望的,是一款由美國知名藥廠默沙東開發的抗病毒口服藥,初期人體實驗已證明,可大幅降低早期患者體內的新冠病毒數量,目前正針對住院病患及非住院的輕中症患者,進行第三期臨床實驗,此口服藥物對付SARS與MERS病毒同樣有效。
3.但口服藥還是有侷限性,挑戰在於篩檢呈現陽性後,須盡快服用,否則藥效不彰。
因此,抗病毒單株抗體療法,在當前眾多新冠療法中,正受到高度矚目,原因在於它可大幅降低,有重症危險因子,如高齡、慢性病等高風險確診者,轉變為輕中症轉為重症的機會。在已治癒的康復者中,以美國前總統川普而聲名大噪
4.至於曾經被視為新冠萬靈丹的瑞德西韋,後續研究顯示,它雖能縮短住院病患康復時間,但若非在適當時機投藥助益不大,尤其是在降低住院病患死亡率上,「效果極小 甚至無效」。
{內文}
新聞片段:
為了結束新冠疫情,同時避免疫情重燃,拜登政府宣布投資30億美金投入抗(新冠)病毒藥物的實驗,這筆錢除了會用來製藥,也會投入研究預防新冠重症,減少住院及死亡
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院長 佛奇:
這項計畫匯集科學界及學界的翹楚人物,也包含產業界,一同加速發展新的抗病毒藥物
美國又一次超前部署,繼去年大手一揮,投入180億美金協助國內藥廠,成功研發五款高效新冠疫苗後,拜登宣布投入32億美金,以加快那些備受看好的候選新冠藥物,進入最終實驗階段,其中一款設計在發病之初,就能在家中服用的口服藥
可望年底問世。
美國耳鼻喉科醫師 漢森:
想像一下,你吞下一顆藥丸就能治療新冠,可避免肺炎及低含氧量的發生,這顆抗病毒藥物名為Molnupiravir,可從確診者的鼻腔與咽喉,消滅新冠病毒
這款口服藥Molnupiravir,由美國知名藥廠默沙東開發,初期人體實驗已證明,可大幅降低早期患者體內的新冠病毒數,目前正針對住院病患及非住院的輕中症患者,進行第三期臨床實驗,加上對付SARS與MERS同樣有效,在早期治療上被醫界寄予厚望。
美國病毒學家 Michael Teng博士:
或許這就是那種藥物,讓我們祈禱吧,無論你感染了何種(冠狀)病毒,只要你出現呼吸道症狀,服用這款藥或許就能擊退病毒
美國政府已與默沙東簽署採購協議,只要靜待藥物完成三階實驗,通過FDA緊急授權,屆時便會以12億美金,買170萬劑在全美使用加入研發行列的還有輝瑞,但專家認為口服藥仍具侷限性,挑戰在於篩檢呈現陽性後,須盡快服用否則藥效不彰。
前美國FDA局長 凱斯勒:
倘若你的檢測呈現陽性,不管是PCR還是其他檢測,只要你是可能惡化為重症的高風險族群,假如你沒有住院,但屬於高風險族群,建議最好趕快尋問醫師開始使用(抗病毒)單株抗體
抗病毒單株抗體,角色類似癌症標靶藥物,是專門用於治療新冠的藥品,在當前眾多療法中,正受到高度矚目,原因在於它可大幅降低,有重症危險因子,如高齡 慢性病等高風險確診者,從輕中症轉為重症的機會,在已治癒的康復者中,因為包含美國前總統川普而聲名大噪。
時為美國總統 川普(2020.10.08):
大家好,或許你們還認得我,我是你們最愛的總統,我住院後馬上使用了單株抗體療法Regeneron,它叫做Regeneron,這療法真的很神奇,我馬上就渾身有勁,這是新冠的解藥,當我住院時,感覺不怎麼舒服,短短24小時後,我又活力充沛了
讓川普住院四天,神速出院的單株抗體療法,是當時尚在臨床試驗階段,由美國生物製藥商Regeneron,結合兩種單株抗體,研發的新冠雞尾酒療法(REGN-COV2),這兩種單株抗體在進入人體後,可阻止新冠病毒入侵關鍵受體,避免在體內擴散惡化為重症。
Regeneron首席科學家 楊柯波洛士:
這不像疫苗,得廣泛投藥保護每個人,正確地說,不是給數十億人也是數億人。但這個治療藥物,是針對染疫的那些病人,所以不用生產那麼多,或者只給風險很高的病患,因為它藥效快,還有潛在預防疾病的效果。
由於在後續人體實驗中,證明這項單株抗體療法對無需住院,或住院後不用供氧的輕中症者效用最高,美國在去年底緊急授權使用,德國則在今年一月斥資四億歐元買入,英國六月公布大型實驗結果,證明該療法對特定患者可減少20%死亡風險,在重症治療上頗具價值,台灣則在六月初確診數衝上峰值時,政府遭國內醫師批評
「不夠未雨綢繆」,直言單株抗體縱使價格昂貴,但買得實在太晚。
由美國吉利德開發的瑞德西韋後續研究顯示,雖能縮短住院病患康復時間,但若非在適當時機投藥助益不大,尤其是在降低住院病患死亡率上「效果極小 甚至無效」。
印度AIIMS醫學院院長 古賴瑞雅:
瑞德西韋既非神奇子彈,也非可降低死亡率的藥物,但它確實在治療上扮演一定角色,當找不到好的抗病毒藥物時,我們只能尋求使用瑞德西韋
事實上,開發和批准新冠藥物,從識別針對病毒的化合物,到測試安全性及有效性
都是極度艱難的過程,這也是為什麼科學家曾經重新利用,已被批准用於其他疾病的現有藥物,如類固醇地塞米松和托利珠單抗這類消炎藥物,來治療新冠病患的原因,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便在研發新藥的路上敗下陣來,無奈宣布在英美召募受試者,所進行研究的單株抗體雞尾酒療法,只能把新冠感染機率降低33%,未能繼疫苗研發成功後再下一城。
https://youtu.be/0XLPtBIOmDk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TVBS%E6%96%87%E8%8C%9C......
並開啟🔔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林子民中医师,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連花清瘟膠囊有效嗎? | 连花清瘟胶囊 | COVID-19 | 新冠病毒 | Lianhua Qingwen Jiaonang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不斷的升溫(VUI) , 民眾產生恐慌的心情 , 急著要找救命的稻草 . 因此市面上出現許多防疫產品 , 連花清瘟膠囊就是其中一種 , 並且透過商家的炒作...
免疫治療無效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目前沒有特效藥,全球以不同方式治療新冠狀病毒病患
【武漢肺炎防疫正進入第二階段,也就是各國必須透過封境焦土對抗病毒的快速變異,此時各國除了積極研發疫苗,同時也從現有藥物找尋治療方法。目前已知一種抗伊波拉藥物治好了美國第一例確診病例,科學家希望能藉此找出有效對抗冠狀病毒的標準疫苗,另外結合對抗愛滋病及流感病毒藥物的雞尾酒式療法,甚至是抗瘧疾藥物都已被證實具有療效,正有待各國政府在安全考量優先的前提下,用來挽救重症病患。】
{內文}
當2019新型冠狀病毒防疫進入第二階段,也就是各國必須透過封境焦土,對抗病毒快速變異的同時,各國對病例個案的掌握與疫苗藥物的研發,就將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
(Dr. Michael Ryan/世衛組織應急方案執行主任)
目前尚未證實新的冠狀病毒存在有效療法,但是在以往與冠狀病毒有關的流行病中,我們已經看到,高標準的護理和提供重症監護,尤其是呼吸支持和對其他器官的支持非常重要,如果從年齡和性別分佈上看,這種流行病主要會導致老年患者重病死亡,其中許多人都有潛在的疾病
為了達成這項不可能任務,近期在世衛組織號召下,美國率先召集多位權威科學家,齊聚美國麻塞諸塞州劍橋市這家生技公司,欲以破紀錄時間生產出全球第一支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苗。
(Stephen Hoge\Moderna生技公司總裁)
當這個新型冠狀病毒率先被發現時,首先要做的就是有人必須從該病毒序列梳理出頭緒並與世界分享,中國政府不到一個月前就做到了,我們和我們位於國衛院疫苗研究中心的合作夥伴下載了該信息,並開始努力確定病毒表面上,哪些關鍵蛋白是我們可以針對其開發疫苗的,我們正努力嘗試在三個月內將其投入人體,並進行臨床研究
這家(Moderna)號稱最具革命性技術的製藥公司,標榜成功關鍵在於讓人體在自己細胞內製造藥物,而不是在實驗室配置用於服用或注射的藥物,相較於傳統疫苗研發必須培養大量病毒的曠日廢時,他們採用了所謂的「信使核醣核酸」,也就是mRNA有效縮短了這個過程,換言之,就是在病患體內植入信使RNA,刺激人體細胞製造治療所需要的蛋白質,因而得以自行痊癒。
(Juan Andres 生技公司技術部門主管VS.記者)
我們期限非常緊繃 如果這種疫苗證明有效 那麼您是否正在準備 並準備好接受可能生產足夠劑量 來治療武漢等熱點地區的疫苗 我們相信 如果需要 我們可以非常快速地量產 如果需要的話 我們在談論的是成千上萬劑 我想我們甚至可以談論數百萬
儘管看似信心滿滿,但全球迄今沒有一家藥廠敢拍胸脯保證,能在今年夏天,甚至是秋天前準備好疫苗,那麼現有的藥物若能讓病情獲得改善,就將是遏阻疫情繼續擴散的一大關鍵,根據一篇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文章,一種過去用來治療伊波拉病毒的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已在華盛頓州成功救治一位感染武漢肺炎的重症病患,這也是美國第一例2019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為陽性的患者,這對全球防疫來說極富意義,不只是主持研發工作的是一名來自台灣的傑出女性楊台瑩,中國當局近期已和吉利德藥廠達成協議,將對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進行藥物瑞德西韋的廣泛臨床試驗。更重要的是,冠狀病毒雖然在流行過程中會不斷突變進化,但若能擁有一種能對它產生普遍效果的疫苗,將有助於人類對抗不同冠狀病毒所產生的疾病,諸如SARS MERS等,而不必像流感一樣,每年猜測新的病毒株,生產不同的新疫苗。
(Gregory Glenn/美疫苗研究計畫主持人)
由於冠狀病毒可能會在流行過程中進化,擁有一種能夠對它產生廣泛反應的疫苗非常重要,這將涵蓋這一點,突變不會改變療效,所以這將是一個很好的特性,另一件事是,我們認為很可能會出現「第二波感染」,所以就算它可能會在夏天消失,染病數量大幅減少,但現在社區已經感染了這種病毒,他們仍然無法抵抗這種病毒,所以您必須要能應付第二次流行,流行範圍更大 範圍更廣,所以我們希望做好準備
幾乎同一時間,醫界透過抗愛滋病毒藥物,抑制病毒繁殖與攻擊免疫系統的能力,也在對抗新冠病毒上證實獲得明顯療效,有醫師稱,再結合另一種被稱為奧司他韋(oseltamivir)的抗流感藥物,所形成的雞尾酒療法,也能成功削弱新型冠狀病毒的破壞力,但由於可能引發的副作用不明,包括中國 澳洲和法國態度都傾向保守,希望先了解病毒在細胞內如何複製,找出病毒弱點後,在安全的前提下 再進行大規模人體試驗。
(孫燕榮/大陸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
我們還發現了磷酸氯喹 法匹拉韋,以及中成藥中,一批具有抗病毒活性的上市藥物,比如說磷酸氯喹是已經上市的一種抗瘧(疾)藥,在體外的研究中,已經展示出了非常好的抗新型(冠狀)病毒的活性,那麼現在我們也正在加緊的,遞次地來推進動物實驗和臨床實驗,在臨床實驗中已經初步顯示出來了,磷酸氯喹對於這一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有一定療效的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近期各國為了防堵疫情,分別祭出封關等旅遊限制,這固然是將病毒阻絕於外的一種選擇,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資深公衛學者,卻以歷史為鑑 深感憂心。
(Jennifer Nuzzo/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衛學者)
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思考過這一點,並表示各國不應採取,他們認為不會有幫助的措施,他們實際上擔心,這可能會加劇疾病的威脅,使人們和物資難以運送到需要的地方,而那些其他國家並沒有存在這樣的疾病和威脅,甚至由於擔心通報個案所導致的經濟損失,通報病例可能低估了,但是您也知道,這是我們在2009年嘗試過的方法,當時(北美)發生流感大流行,許多國家都試圖通過限制從北美旅行來阻止這種病毒,該病毒最初是在美國這裡發現的,他們試圖隔離來自美國的飛機,實際上,他們發現這些措施無效,他們可能加劇了這種流行病的危害,而且他們當然也沒有阻止這種病毒的傳入
防疫視同作戰,就在這個危急時刻,長期關注全球流行疾病,並曾大膽預言病毒可能會從大陸市場出現,最終蔓延全球,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近日就率先跳出來宣布將投入最高一億美元,支持全球應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這筆資金將用於加強病例發現 隔離與治療,並保護弱勢 加速疫苗藥物開發,及尋求最佳診斷方法,這將是人類歷史上又一關鍵時刻,疾病會在人類之間,創造出另一道保護主義的屏蔽,抑或是打破疆界的團結契機,2019新型冠狀病毒考驗的不只是人性。
免疫治療無效 在 王文華 TOM WANG Facebook 八卦
我的「貴婦」媽媽
王文華
母親節前夕,說一個我媽和我的小故事。
有一年,她去淡水玩,回來後興奮地說:「我幫你買了幾條褲子!」
我從她手上接過一個紅白相間的塑膠袋,拿出裡面的東西,是三件一套的內褲。雖有「Burberry」的格子花紋,牌子卻叫「Giannetto」。
她說:「三件才99塊!」
她喜歡買「三件99塊」的東西,我曾經覺得尷尬。
她身體還好時,會到我家幫我整理東西。每次來時,她總要數落我的「垃圾袋」。
「發什麼神經,買76公升的垃圾袋?你一個人住,哪有這麼多垃圾?」
我說,大垃圾袋可以把垃圾桶底部整個蓋住,垃圾不會不小心丟到袋子外。
「你又不是籃球員,站那麼遠丟幹什麼?」
她示範給我看:走到垃圾桶旁邊、打開筒蓋、放進一個小袋子、蹲下,把衛生紙輕輕放進去,「垃圾沒有掉出來啊!」
「沒關係啦,垃圾袋很便宜!」我說。
「76公升的垃圾袋要多少錢?」
「幾十塊而已。」
其實我根本不知道多少錢。
一個禮拜後,午飯時她突然冒出一句:
「我昨天去便利商店問,他們說76公升的垃圾袋一包要342塊!」
我嚼著白飯,啞口無言。
她補一句:「這麼浪費,有一天會身敗名裂!」
身敗名裂!
我媽不花錢買垃圾袋,因為她的世界垃圾不多。
在有「環保」觀念之前,她已經在做「回收」。
「這麼漂亮的領帶,要丟啊?」
「這電腦鍵盤很好啊,擦一擦還可以用吧!」
我的垃圾,被她收了回來。洗乾淨後,像新的一樣。
因為她節省,很多時候我們必須說善意的謊言。對於買的東西的價錢,特別是買給她的東西,要刻意說很低。對於自己的收入,要說得很高。但不管買的東西多便宜,賺的錢再多,在她眼中,我們永遠太浪費!
出門時燈沒關,浪費!
一個人在家兩個房間開冷氣,浪費!
喝礦泉水、坐商務艙、剩菜沒吃完、訂兩份報紙、去健身房跑步、花錢請人打掃、洗衣粉倒太多、牙膏從前面擠、到機場坐計程車、西裝穿一次就乾洗、花錢買抹布而不用舊內衣、飯粒沒吃乾淨,統統都是浪費!
有一年母親節,帶她去逛 101。
「媽,我們買這件衣服給你好不好?」
「多少錢?」
「兩千塊。」我們自動減了一萬。
她仍然說:「浪費,我在沅陵街買,比這裡便宜一倍!」
媽媽自己節省,對外人卻很大方。她每個月催我繳房租,好像她是房東。
「該給別人的就要給別人。」
當然在我繳了之後,她又要數落我租這麼貴的房子。
大概怕我們付不出房租,她不放過任何一個付錢的機會。家人出去吃飯,菜都還沒上完,她就跑到櫃檯,深怕我們搶走她的風采。
「你們開銷大,自己的錢就省下來用。」
媽媽省那兩三塊錢的垃圾袋,但不省大錢。我和哥哥讀了九年的私立中小學、國外的研究所,全是爸媽一學期一學期、幾千美金幾千美金寄去的。
我們從不需要開口,戶頭的餘額永遠足夠。餘額的每一個零,都來自爸媽二十年來的儲蓄、標會、買三件99塊的衣服。
媽媽花錢最多的階段,是爸爸生病的那兩年。
看護一星期的薪水就是一萬多,媽媽付的。
爸爸走到最後,所有治療方法都無效後,醫生說:「有一種還在試驗階段的『免疫療法』,也是打針,但副作用比較低,病人痛苦的程度比較小。不過健保不給付,一針一萬七。」
當我哥和我還在考慮時,媽媽冒出一句:「打!」
爸爸的喪禮上,媽媽不收奠儀,親朋好友好心仍然給的,統統集合起來捐給公益組織。
「這樣,你爸爸就在別的生命中活了下來。」
媽媽的一生,都在買「三件 99 塊」的東西。我曾經覺得尷尬,但今天終於明白,她其實是「貴婦」。
這個週末,我跟媽媽,和天底下所有媽媽,說聲「母親節快樂!」。謝謝你們各自高貴的一面,讓我們這些子女能夠過比你們更好的生活。
你的媽媽是怎樣的人?留句話,讓我們認識,彼此的母親。
免疫治療無效 在 林子民中医师 Youtube 的評價
連花清瘟膠囊有效嗎? | 连花清瘟胶囊 | COVID-19 | 新冠病毒 | Lianhua Qingwen Jiaonang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不斷的升溫(VUI) , 民眾產生恐慌的心情 , 急著要找救命的稻草 . 因此市面上出現許多防疫產品 , 連花清瘟膠囊就是其中一種 , 並且透過商家的炒作 , 價格水漲船高 , 它到底能不能預防或治療新冠病毒呢? 完整看完這期的影片 , 你就不會再有疑惑了 .
章節
0:00 提要及連花清瘟話題背景
0:40 連花清瘟膠囊有效或無效的看法互動
0:57 連花清瘟的處方解析
1:50 連花清瘟的13味藥物性味功效介紹
4:45 中藥的定義(以黃連這味藥物舉例)-連花清瘟是中藥嗎?
6:08 上海感染科張文宏主任對連花清瘟的看法
7:00 劑量是影響藥物有效或無效的關鍵因素之一(病重藥輕)
9:55 從預防及治療的角度審視連花清瘟膠囊
10:56 麻黃在美國及馬來西亞是禁藥 , 所以連花清瘟在美國及馬來西亞......
追踪更多的林子民中医师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lintzemin/
合作邀请 ➡︎ [email protected]
或 whatsapp ➡︎ https://api.whatsapp.com/send?phone=60169175256
BGM:
AKrys - Grow Up (Inspired By Alan Walker) [NCN Release]
Tonyz - Time Travel (Inspired By Alan Walker) [NCN Release]
#林子民中医师 #健康 #養生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cCIVEL6Bj4/hqdefault.jpg)
免疫治療無效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你做的檢查、治療都是必要的嗎?:小心!過度的醫療行為,反而嚴重傷害你的健康!」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江守山 醫師
內容簡介:
世界醫院排名第一的美國梅約診所指出:「40%現行醫療措施和藥品是無效的!」
健檢最常見的X光檢查,美國竟列為危險致癌物?
做一次全身斷層掃描,竟幾乎等於核爆災民承受的輻射劑量?
咳嗽﹅喉痛﹅發燒﹅流鼻水……看似救命的感冒藥只是「安慰劑」?
乳房攝影檢查,其實無法增加乳癌存活率……那該怎麼預防?
抗生素會把腸道益菌殺光、降脂藥傷肝敗腎風險高……難道等死嗎?
臺灣人平均一年看15次病,是美國的三倍,同時更是世界第一!
然而,盲目的保健與過度的醫療行為,有時非但無助於診斷病情或治療,
甚至還可能讓你賠上一輩子的健康!
本書為作者江守山醫師根據自身醫學知識,深入分析眾多醫學研究後,
精選12項(臺灣)民眾最常做的檢查、用藥、治療等相關醫療行為。
他不僅引用真實臨床案例,詳列過度醫療帶來的的各種危害,
同時提出具體的預防與治療建議,還原醫療應有價值,真正保障大眾健康。
◎看診、吃藥,你得到的是「治病」效果,還是「致病」風險?
•美國和英國醫學中心都指出:現行的醫療措施和藥品,不僅至少四成無效,當中15%甚至還可能有害人體。
•新儀器﹅非侵入性﹅醫師推薦……都不等於最佳醫療選擇。以電腦斷層掃描(CT)為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調查,接受CT檢查引發癌症的身故率,遠大於交通事故死亡率。
◎醫院最常見的不當檢查,做了反而更糟糕?
•「肺」是輻射高敏感器官, 但定期篩檢並沒有比「不做檢查」來得好。
——榮總研究:結果異常者有九成三是假警報,過度診斷率高達七成八。
•女性健檢常見的乳房攝影,竟會提高乳癌發生率?十年來幾乎翻倍成長!
——想確保乳房健康,還不如「臨床觸診+超音波」來得安全準確。
•及早篩檢癌症可增加「五年存活率」?其實只是邏輯迷思。
江醫師指出三種常被忽略的誤差值,教你看穿存活率的真面目!
◎生活最常見的不當用藥與治療,正確解方看這裡:
•感冒無藥可治,除了靠免疫力自癒,你還有三大法寶。
•補牙還在用汞齊?小心慢性汞中毒!可以改用什麼填料?
•緩解更年期症候群,別用賀爾蒙補充療法,小心肌瘤、失智、尿失禁找上門。
特別收錄:45種一般患者不必進行的過度醫療避險清單,業界規範首度公開!
讀完這本書,你會學到:
★一眼看出醫生開給你的藥有沒有抗生素,從此不再藥單全收?
★適度的健檢項目與頻率為何?怎麼免費?若想更周全,多做哪一項就夠?
★想避開卵巢癌、睪丸癌、甲狀腺癌,你得少喝脫脂奶,為什麼?
★預防腦瘤、心肌梗塞,與其動刀,不如降三高,怎麼做?用吃的就辦得到!
作者簡介: 江守山
現職:
江醫師健康舖子執行長、江醫師房屋健檢中心執行長、中華民國居住安全健康協會理事長、中華室內環境檢測協會理事長、財團法人遠山健康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江醫師健康廚房-廣山居董事長。
經歷:
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主治醫師、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新光醫院腎臟科主任、中華順勢醫學會理事長。
專長:
透析血管通路問題診斷及治療、透析乾體重之測定及調整、腎血管狹管及合併之腎衰竭、尿毒、維他命與健康食品、癌症預防。
著作:
《安心好孕》、《吃對保健食品2:天然篇》、《腎臟科名醫江守山教你逆轉腎!》、《食在安心》、《吃對保健食品!》、《癌症,當然可以預防!》、《別讓房子謀殺你的健康》等暢銷書。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cWkOOOFhSc/hqdefault.jpg)
免疫治療無效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髒養:美國頂尖科學家談細菌對寶寶免疫力的益處,從孕前起的105個育兒Q&A」新書介紹
專訪企劃: 沈嘉悅
內容簡介:
收起你的抗菌小道具,
因為你可能在無形中,阻礙了孩子免疫系統的發展!
「過敏,是過度清潔造成的嗎?」
「可不可以養狗、貓或其他寵物?」
「掉在地上的東西可以撿起來吃嗎」
「細菌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力嗎?」
「自閉症與腸道細菌有關係嗎?」
「我可以在哺乳期間服用抗生素嗎?」
「益生菌優格可以治療尿布疹嗎?」
「寶寶出生前後,我感到很沮喪,跟細菌有關嗎?」
「我的孩子可以吃泥土嗎?」
作者每週都收到來自全世界父母的提問,這只是其中一部分。
網路上充滿了細菌的風險與好處的各種訊息,但多數人常把細菌和病菌(或病毒)混淆。事實上,在我們體內這群微小、肉眼看不見的友善微生物(包含細菌),能幫助我們消化食物、製造維他命、預防疾病,以及雕塑我們的器官、調和我們的免疫系統,甚至能形塑我們的行為,對我們的健康影響甚鉅。當我們認定細菌是有害的,並以各種手段消滅牠們時,各項慢性疾病如:肥胖症、氣喘、過敏、糖尿病、乳糜瀉(celiac)、腸躁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將有如打開潘朵拉的盒子一樣,向人類反撲而來。
★我們的老祖宗說:「骯髒吃,骯髒大!」
我們的身體是從一個充滿微生物的世界演化而來的。這些微生物圍繞在我們身體的裡面和表面,少了牠們,我們將無法存活。而牠們所負責的任務中最關鍵的一項,就是發展我們的免疫系統。
根據「衛生假說」(hygiene hypothesis),當孩子幼年時,若缺少與多樣微生物接觸的機會,將抑制免疫系統的正常發展,進而增加罹患過敏性疾病的可能性。有足夠的證據顯示,孩子與農場動物和多種類的植物接觸,可以降低特異體質過敏症的風險,減少過敏性鼻炎、食物過敏、氣喘和皮膚過敏(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這就是為什麼泥土或髒汙這麼好的原因。
孩子接觸無害的細菌時,細菌不但不會殖民人體,還會用複雜的特性訓練他們的免疫系統。但是現代社會生活型態,破壞了這美好的願景。過度清潔的生活習慣與環境,或是服用過多的抗生素,使那些負責照料免疫系統的微生物蕩然無存。
★盡早讓孩子接觸豐富多元的微生物,讓孩子從出生起,就擁有健全的免疫系統
《髒養》以科學家的專業角度,深入淺出的問答方式,介紹微生物和人類免疫系統之間的交互作用,破解多數人對「細菌」的刻板印象,回答父母育兒時期的種種疑慮,建立更全面的科學育兒知識。這些來自大量數據與研究成果的科學證據,不僅可以回答細菌與健康的相關問題,同時還能為全世界的醫生和臨床醫療人員所依賴的研究論文奠定基礎。
本書的目標,是希望透過微生物對孩子健康發展的影響,提出最好的科學建議。什麼樣的程序、藥物、食物、環境暴露和日常作息,能幫助或是傷害生命初期的幼兒?怎麼保護他們?何者有效、何者無效?該如何判斷孩子走在正確或錯誤的發展軌道上?相信在讀完這本書後,將為你帶來耳目一新的收穫。
作者簡介:
傑克•紀伯特博士JACK GILBERT, Ph.D.
美國芝加哥大學外科教授、微生物研究所所長。
羅布•奈特博士ROB KNIGHT, Ph.D.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兒科教授暨計算機科學與工程教授。擔任微生物群系創新中心主持人、地球微生物群系計畫與美國腸道計畫共同主持人。
珊卓拉•布萊克斯里SANDRA BLAKESLEE
擔任《紐約時報》醫藥記者45年以上,贏得許多新聞獎。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0lu1qYNa3m8/hqdefault.jpg)
免疫治療無效 在 癌症新療法「免疫治療」有多貴? 原理是什麼? 2018諾貝爾醫學 ... 的八卦
此外,更進階的治療例如基改T細胞 免疫治療 、癌症疫苗等也正如火如荼的研發中。值得注意的是,癌症治療並非越貴就一定越有效, 免疫治療 也並非萬能。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