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感冒糖漿沒用完該怎麼處理?
倒馬桶? 放冰箱? 🤔
每次小孩感冒生病,從醫院拿了瓶瓶罐罐回來,
有時候吃了幾次藥後症狀就改善很多,
結果藥水還剩下一大堆,丟掉好可惜唷~ .
下面有幾個常見錯誤迷思,跟大家分享~
1⃣食物放冰箱可以保存比較久,同理可證每次藥水用完也應該要放冰箱才不會壞掉❓
各位…藥水不是食物啊,除了少數有特別註明必須要冷藏的藥物之外,#絕大多數的藥物只要放在室溫及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即可,#冷藏低溫反而會讓藥水沉澱結晶變質,影響濃度和藥效喔!
2⃣小孩感冒好了,藥水直接丟掉好可惜,把它冰冰箱下次還可以用❓
這邊同上面的狀況,藥水請不要冰冰箱,冰了反而縮短它的壽命,開封後的藥水放在室溫和避光的地方,通常可以保存1個月,如果1個月內有相同症狀可以拿來應急使用(當然不希望是常態,有狀況還是要先看醫生喔!),
#開封超過1個月以上就請狠下心丟掉了吧!
沒開封的就請看瓶身保存期限囉~
3⃣好喔….那就把藥水倒到馬桶或水槽沖掉囉❓
❌不可以! 會汙染環境的!
藥水的處理有兩個方法
☑ 把藥物拿到醫院或藥局的藥品回收站回收
抗生素﹑荷爾蒙、抗癌與免疫抑制劑建議回收處理
或
☑ 自己處理 ^^,簡單省事很多
普通的藥水、藥膏和藥丸可以自行處理
a. 拿個夾鏈袋把藥水倒進去(包含洗瓶子的水)
b. 加進可以吸水的東東,例如茶包、用過的卸妝棉、衛生紙等等,再把夾鏈袋封緊丟棄一般垃圾就可以囉!
瓶子可以回收!
或是 #用小孩用過的尿布啦 🤣, 更省!
以上希望對不知怎麼處理家裡瓶瓶罐罐的爸爸媽媽們有幫助喔!
最後…..
🔔 #快把冰箱那幾罐拿出來吧….. 別再冰了!🔔
補充: #藥丸或藥粉的處理!
保存:
除了有強調需要冷藏的藥物之外,
放在室溫、乾燥和避光的地方就可以了,放冰箱容易受潮變質崩解,
可以放多久?
藥丸沒開封的請看保存期限,通常可以放很久
藥粉.... 最短命,一下子就潮解了,沒用完就直接丟了吧!
丟棄:
除了特殊管制藥品或化療藥品必須拿回醫院回收之外,
一般藥物只要集中用夾鏈袋包好直接丟垃圾桶就可以囉!
感謝藥師 Meow Meow 補充
代表藥師公會協助推廣一下
目前垃圾的處理方式( 以桃園市來說 )
都是統一載運到焚化爐焚燒
然後將焚燒過後剩餘的殘渣載至掩埋場掩埋
經過高溫焚燒
大部分的藥品成分都化為H2O( 水氣 )、CO2( 二氧化碳 )和NO2( 二氧化氮 )
相較於直接排放掩埋來說
對環境的汙染程度減少很多
由於送至醫療院所或是藥局累積的量太大
一下子要找到大量的吸水物質相當困難
建議大家在家裡少量少量就可以直接處理掉
會更環保唷!
以上供大家參考
借映庄醫師的版面協助推廣一下
感恩
#桃園市藥師公會用藥安全宣導講師
詳細處理步驟如下述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pRrXEb4P2Y
免疫抑制劑藥膏 在 Facebook 八卦
長期吃欣流:可以/不可以?
前陣子很多家長在我寫氣喘的文章底下,留言詢問「醫生,請問欣流適合長期吃嗎?」
這個是一個要分為好幾個層面回答的問題。
但是我盡量以簡短方式來回答;
#可以_但是因人而異
長版完整的答案請看下去↓
欣流本身就是設計成可以長期服用與氣喘的「保養型」控制藥物。
在氣喘的金科玉律GINA氣喘指引當中,它是其中一個被指定可以輔助控制氣喘的藥物之一。
那為什麼會有家長提出疑問呢?
是因為前一陣子美國FDA有發佈一個聲明/警告,如果是「單純」「過敏性鼻炎」的患者,是不太適合使用這個藥物。發現有少數部分患者,有出現一些副作用。請注意喔,美國是指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唷,不是指氣喘
我們專科醫師在臨床上面,已經知道藥物副作用的存在已經行之有年。
我們比較常會遇到的是:情緒改變、變得很暴躁、睡不好、做惡夢、發脾氣, 講白一點,就是變得很灰。
FDA指的就是上述這一類的副作用。只是有些文章會把這件事情放大了。很多醫師也有寫文章澄清說明,其實沒那麼可怕,各位可以參考一下威力醫師的育兒週記-王韋力王醫師的文章:https://www.facebook.com/293810851462868/posts/605165996994017/?d=n 
我們遇到這些副作用的處理,就是馬上停藥。我們也會提醒家長要留意這些症狀。
以實際的經驗上來說,副作用大都會在初期就發生,初期很快就會留意到。
比較不會吃一陣子之後才發生。
所以如果萬一出現症狀,我們就會請家長立刻停止用藥,換別的方式來治療控制。
「副作用比例高嗎?」
不高,大部分都不會有這些症狀,沒什麼感覺,但是確實偶爾有遇到。
「欣流要吃多久?」
一般都是以三個月為一個療程,每個月回診的時候給醫生評估效果。有許多三個月到半年之間就可以停藥減量。但是也有人需要半年、一年、兩年才能穩定停藥。這個是因人而異,
所以回到原點「適不適合長期吃?」
他可以長期吃,但因人而異
回過頭來,氣喘的用藥,只有欣流嗎?
絕對不是。而且欣流也並不是真正最好的首選。最好的首選,是使肺泰 seretide 或是 吸必擴 symbicort、輔舒酮 flixotide這一類吸入型的用藥。
他們是什麼藥物呢?他們是吸入型類固醇。
「什麼?是類固醇?」
是,但是重點請注意「吸入型」他不是全身吸收的「口服」類固醇。
他是由直接作用在肺部的吸入型類固醇。所以他的劑量非常非常低。而且他最重要的是,很有效的控制過敏性氣喘。
但是很多家長只要聽到類固醇,就下面什麼話都聽不進去了。所以在臨床實務上,如果遇到很輕微的氣喘/過敏,很多家長會退而求其次選擇以欣流為第一步的起始點。
再回過頭來,過敏性「鼻炎」,應不應該用?可不可以用?按照美國F D A的建議,單純的過敏性鼻炎,不建議使用。
但是如果是合併了氣喘,就可以使用它。
過敏性「鼻炎」首選的用藥還是以台灣目前有的艾敏䆁Avamys(水藍色頭、橢圓形那一款)和內舒拿Nasonex(綠色頭)為首選。
「醫生,那麼異位性皮膚炎呢?」
異位性「皮膚炎」的首選,並不是這一類的藥物。還是以乳液、局部消炎、局部類固醇藥膏、普特皮tacrolimus局部的皮膚免疫抑制劑、或搭配抗組織胺來止癢、濕敷療法比較有效。
總結:
每一個方法、每個治療方式、每一個藥物,都有它的好處和壞處。
輕微的過敏,可以簡單症狀處理即可,甚至觀察或者環境控制,但是如果該做的、我們都有做了(空氣清淨機、除濕機、低甲醛、低過敏環境、常洗床單、常洗窗簾、清理冷氣濾網、飲食也有注意等等),但是還仍然影響到生活品質、睡眠、注意力、運動量。這樣我們就必須要藉由藥物的輔助及介入,來幫助孩子或者自己改善控制過敏
是不是真的需要用藥?
可不可以單純以環境控制、體質改善來下手?
要怎麼選擇適合您或孩子的方式?
這就是專科醫師存在的意義。請跟您的醫師洽詢並詳細討論。
P.S. 圖片中的欣流,是MSD默沙東原廠的藥物,目前在台灣市面上還有其他的品牌,例如也同樣是國外廠的Sandoz 的 萬剋喘、台灣MIT中化的蒙地卡。它們成分都一樣,廠牌和產地不一樣。
#按追蹤我的Instagram: 📸 https://instagram.com/drblackeye
#加入奶爸的line👉: https://lin.ee/jqV1CdD
免疫抑制劑藥膏 在 不來的郭醫師 《 Dr. Brad Kuo 》 Facebook 八卦
嬰幼兒異位性皮膚炎
[文很長,重點在後半部]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個非常令人苦惱的疾病,尤其是嬰幼兒,小朋友苦,大人心疼,嚴重的還會因為夜間搔癢難入睡而導致小朋友發育遲緩,有更多的父母因長期照顧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而身心俱疲,導致身體狀況因此變差。
先看看幾個事實:
「異位性皮膚炎」是嬰幼兒期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是一種伴有劇癢的慢性皮膚炎,這種皮膚因為反覆的發炎而長年莫名發癢的情況往往會持續數年,直到體質慢慢減輕為止。
根據統計,國人異位性皮膚炎罹患率約為百分之十一~十三,亦即台灣地區至少有兩百萬人深受異位性皮膚炎的困擾 。
以傳統西醫而言,成因還不十分清楚,有些學者認為異位性皮膚炎或許與免疫機能異常有關。而目前我們只能把它認為是一種天生皮膚的缺陷且和遺傳有關。
換一個角度思考,將它放入「過敏體質」,這樣的體質除了可以用「異位性皮膚炎」來表現之外,還可以用「氣喘」、「過敏性鼻炎」來表現。
也就是說,如果父母親任何一方,有這三種「過敏體質」中的任何一種,生下來的小朋友大約有60%的機會有「過敏體質」。而如果父母親都有這樣的「過敏體質」,則機會更高達80%。
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通常在新生兒或幼兒期便會發生皮膚變化,根據統計,60%的患者在一歲前便會有皮膚的症狀,30%發生於一至五歲間。至於病灶的分佈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不同的變化,只有少數患者症狀會持續至成年。但可見皮膚乾燥、苔癬化和色素沉著等不可逆的變化或併發症。
異位性皮膚炎的小孩對環境變化及情緒壓力的適應性較低,很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刺激而加重癢感。
如果不治療,父母的要儘可能的找出造成癢疹發作或加重的原因,並儘量避免之,如此乃是成功預防病情惡化的關鍵。這些因素包括:
1.季節的影響:
2.居住環境的改善:
3.清潔沐浴及乾燥皮膚照顧:
4.食物的選擇:
5.壓力情緒的控制:
約有下列的治療方法:
1.口服「抗組織胺」及「肥胖細胞穩定劑」,可以止癢及改變體質,並進一步阻斷「癢→搔抓」的惡性循環,好讓已受傷的皮膚有喘息恢復的機會。
2.外用類固醇藥膏可抑制皮膚的發炎反應。但一般病童的皮疹範圍都很廣,為避免可能的副作用,應在醫師指導下謹慎使用。
3.外用的免疫抑制劑: 是否可以長期使用?目前尚不敢確認。
依照這幾年處理過敏問題的經驗得到幾個結論:
1.嬰幼兒的過敏大部分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改善,但成人的過敏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越來越嚴重。這兩者的成因與致病機轉不太相同,所以處理的方式不同!
2.嬰幼兒的過敏幾乎都是症狀治療,以傳統的西醫方式治療會看的到效果,原因很簡單,就是減緩症狀,等到小朋友長大體質自然轉變後過敏現象消失,而不是“治好過敏體質”。前面提到即使不經過治療很高的比例症狀會幾年後自然消失就是這個道理!
3.有大約四成的父母因為傳統治療效果不佳而尋覓各種偏方治療,其實經年累月的嘗試最後都會得到某種比例的“治好”,因為本來就有一定的比例會自己好。
4.其實過敏體質不管是以“異位性皮膚炎”,“慢性鼻炎”,“氣喘”或“蕁麻疹”幾乎都跟腸道機能缺損有關,就是“腸漏現象”,簡單說來最有效率的治療方式是從腸胃這個根本問題著手,一般而言如果三個月內可以獲得明顯改善,幾乎都可以縮短體質轉換的時間而讓病症消失。
5.過敏體質的小朋友只要睡的好,吃的好,體質很快就會轉好。
6.過敏體質的治療除了急性期外,幾乎可以採取非藥物治療方式進行。除了治療效率高之外,也可減少常去使用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是可以參考的選擇之一。
免疫抑制劑藥膏 在 20210503 不用打針了!台大發表"口服異位性皮膚炎"新藥 的八卦
異位性皮膚炎相當惱人,尤其發癢紅腫讓患者的日常生活大受影響,除了目前使用的口服 免疫抑制劑 或是紫外線光療等方式來對治外,台大也公布一項跨國團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