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這麼教歷史】
萌發於克里米亞的光與暗(1):克里米亞戰爭概述
對應章節:
九年級下學期第一章─19世紀的民族主義與文化發展
九年級下學期歷史課本的第一章
當中提到19世紀有眾多民族國家獨立
對當時亞非地區的人民
這並非是一件好事
因為有些國家獨立的過程,其實伴隨歐美列強的侵略
(例如:
之所以有「日本」這個國家概念的形成
是源於美國強行要求開港的「黑船來襲」事件
以及後來歐洲列強不平等條約的逼迫)
一些古老的大帝國
就在歐美列強引發的獨立潮進逼下
走向衰微的道路
像是我們都很熟悉的大清王朝
還有,曾經是三洲大帝國的鄂圖曼土耳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於距離歐洲最近
土耳其可謂歐美列強在19世紀擴張下的第一波受害者
(當清朝有「東亞病夫」的稱號,土耳其則被稱為「近東病夫」)
當時圍毆土耳其的歐洲強國
大致上有:
英、法、奧、俄
本來這幾個國家各自侵略,誰也犯不著誰
但隨著擴張範圍擴大
由西向東侵略的英、法、奧
由東向西擴展的俄羅斯
最終會出現勢力版圖摩擦撞擊的時刻
因此
這些歐洲列強對彼此充滿敵意
當中尤以英、俄兩國對彼此的威脅感最重
俄國自彼得大帝以來
一直有著「開窗」的國策
所謂「開窗」是指擴展海權
好獲得大洋中的利益以及對外的交流
因此
彼得大帝一生都和北歐的強權─瑞典鬥爭
就是為了取得波羅的海的出海權
而在東方
俄國也是想盡辦法要取得優良港口好擴展在太平洋的影響
(所以俄國人得了符拉迪沃斯托克,也就是海參崴
那真是高興的感天動地
但由於海參崴港到了冬天會結凍
所以俄國人之後成天到晚就對
旅順、大連
這兩座優良的不凍港打著歪腦筋
也因此導致之後和日本衝突的日俄戰爭)
各位如果查看維基百科中「俄羅斯海軍」的條目
會發現他們主要有四個艦隊:
北方艦隊(主要航域為北極海)、太平洋艦隊、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
這也代表俄羅斯注重的海權領域
可在這四大艦隊中
黑海艦隊,無疑是最悲催的存在
因為其他三個艦隊可以四處晃悠
可黑海艦隊
他們能航行的範圍……真的只侷限在黑海!
會有如此吃鱉的現況,全都來自於土耳其的擋道
翻開地圖,我們不難發現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首都─伊斯坦堡
是黑海到地中海的必經樞紐
對於俄國人來說
如果能打通這當中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及達達尼爾海峽
黑海艦隊就能成功開到地中海
影響範圍將從小小的黑海
瞬間擴展到東南歐及北非等廣大區域
問題是:英國人不答應啊!
當時英國艦隊早就徜徉於地中海
好維繫從亞洲返回英國本土的商業航道
若讓俄國人混進來攪和
那、會、有、多、大、的、損、失?
如此如此
這般這般
英國在1853年,對俄國在土耳其的勢力擴張終於忍無可忍
於是聯合法國悍然向俄羅斯宣戰
這就是本文要敘述的重點─克里米亞戰爭
(但很搞笑的是
英法兩國雖都因維繫自身利益出兵
但受影響較大的英國出兵25萬
受影響相對淺的法國卻出動40萬大軍
呵
英國這民族當真計較到了極點,又喜歡佔人便宜到不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英國重要左派歷史學者
霍布斯邦(英文名:Eric John Ernest Hobsbawm)的眼中
克里米亞戰爭有著極為特殊的地位及意義
因為在19世紀中
歐洲各頂尖強權,只發生了這一次重大衝突
在耗時2年多,雙方死傷70萬人的代價後
列強認識到:
「歐美強權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卻花上巨大損失而互相PK
那、是、很、愚、蠢、的
還不如一致對外,佔領還未有西方勢力染指的區域建立殖民地
這樣才是獲得巨大利益的聰明手段。」
於是克里米亞戰爭後
歐美列強加速對外的擴展
就算歐洲各國真有什麼不可避免的衝突
通常也是速戰速決
(比如:
普魯士與奧地利的戰爭,僅花七星期就落幕
普魯士與法國的戰爭,實際上更只進行了一個月)
避免陷入克里米亞戰爭的模式
(但等到歐美列強已經沒有所謂的「處女地」能夠佔領
他們最終還是爆發了衝突
也就是克里米亞戰爭的升級版─第一次世界大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然是19世紀唯一一場歐洲強權間的碰撞
這場戰爭理應影響重大
事實上
它也真有一些影響出現
比如說:
英國在這場戰爭後設立了維多利亞勳章
薩丁尼亞王國支持法國出兵,因此獲得法國奧援得以進行義大利統一戰爭
戰爭中,鐵路被證明是極為有效的運輸補給管道
這也促使一次世界大戰各國都依照鐵路狀況佈軍……
等一下!
這跟咱們有個毛關係?
事實上
這場戰爭大概也真被認為與我們沒個毛關係
所以根本沒收錄在國中課本當中
這時問題出現了
既然課本沒有提到這場戰爭,而且不提也不會影響教學內容
那、我、幹、嘛、提、它?
其實這場遠在歐洲並時隔百年以上的戰爭
至今仍對世界各地的民眾有著巨大的影響
只因這場戰爭出現了兩個人
兩個本在當時不顯眼,卻在日後名聲如雷貫耳的大人物
他倆雖身處不同陣營,卻有著同樣的想法:
「拯救世人!」
但是不同的理念卻導致這兩人各自走上不同的道路
一個秉持崇高理念以善救人
一個專注眼前現實以殺救贖
最令老ㄕ訝異的是
這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最終竟有殊途同歸的結果?
老ㄕ試圖透過此兩人的不同角度切入
面對同一事件時
為何人有不同選擇?
又為何人會做出那樣的選擇?
一個人的選擇最終又是如何影響了千萬人?
這其中的過去與如今的現在又有何干係?
且讓我們重返19世紀的克里米亞戰爭
探索其中光與影的糾葛及流傳
然後再度證明
.
.
.
.
.
.
我講課內容真的考試不會考!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片為:
左上─現代克里米亞簡要地圖
右上─克里米亞戰爭中的士兵
中間─19世紀克里米亞半島地圖
下面─克里米亞戰爭中營國士兵使用的排炮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