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資深記者黃惠玲、攝影記者彭智宏
《南投親愛愛樂弦樂團 維也納交響樂團青年組比賽榮獲冠軍 在艱困與愛中成長 》
一群本是沒有琴的孩子,想學音樂,琴就來自疼愛他們的老師。
他們是親愛愛樂弦樂團,今年第一次參加維也納國際青少年音樂節,在弦樂合奏組別六個團隊中,「以非常突出的勝利」,贏得世界冠軍。
而這是台灣、第一次獲此殊榮。
得獎的,是一群台灣最底層,也最懂得如何愛音樂的人。
南投奧萬大親愛國小,大多是賽德克族、泰雅族的孩子,60個學生有50多人加入樂團。下課時間不見小朋友嬉鬧,反而是一起練習。
小朋友:老師講說我們要自己安排時間
2007年,兩位平地老師陳珮文和王子建夫妻來到這裡教音樂和美術,卻沒想到在窮山裡,遇見了一群音樂天分高的學生。
陳珮文:有一個小朋友看到我在練小提琴,他就說他也想要學,他是一個比較叛逆的小孩,不太愛念書,我想說,也許學琴可以幫助他,讓他的心性比較穩定。一開始有四個小朋友學,那四個都是六年級的學生,他們在學校拉琴的時候,其實是眾所矚目,大家都眼睛發光的看著他們,大家都想學。那個時候要拿出很多錢來買琴 其實是很困難的 所以我就只能利用年終獎金 跟考績獎金 每個月的錢都是光光的
老師教琴甚至送琴給學生,而且畢業之後不必歸還,因為期待他們一生有音樂相伴。
陳珮文對學生付出無私的愛,但當時女兒才一歲,王子建覺得她冷落了家庭,兩人長期冷戰一年多,差點離婚。慢慢的王子建看到這些孩子的天分,他想到自己也曾經是個有美術天分的學生,但是求學路上卻未曾遇見好老師,將上天給的禮物,棄如敝屣。
王子建:唸美術班對我其實沒有壓力。
陳珮文:沒有人告訴他要珍惜,所以他揮霍了。
王子建:所以我看到他們之後,就是感觸非常多,我覺得這變成是我的任務。
週末是王子建最忙碌的時候,因為部分已經畢業的團員在山下的草屯國中念音樂班,為了聚在一起團練,也帶學生去上音樂個別課,王子建買了輛小巴,考了大客車駕照,帶著樂團翻山越嶺,遠赴百里之外。
今年的梅雨季節,降下豪雨沖壞了道路,山裡孩子的音樂路,走起來特別艱辛。
王子建:這個下課就送這個、送那個,大概一天要開六百公里,就幾乎我都在車上。早上可能六點就出門,半夜十一點才回到家。
為了讓唸國中音樂班的學生有地方住,王子建貸款七百萬買下一棟五層樓透天厝,兩夫妻還包辦六十幾個孩子所有吃住、水電、學費、生活費。為了別人的孩子,他們負債千萬,每年固定開銷一千多萬。
這份無私的愛,孩子們要怎麼回報呢?
奔波一整天的學生們,沒有喊累,各自找好角落,立刻開始練習。三四個大男生共用一個小房間,走廊的轉角也可以練,一個女孩甚至在沒有冷氣的陽台,一個人對著洗衣機拉了一個晚上。
小提琴首席蔡駿霖:因為其實我們是被阿爸阿母帶的第一批,所以其實我們都知道,我們最原本的樣子是怎樣,而且我們也經歷過就是,現在下面你們看到的便當,以前我們沒有,就是我們只能去夜市吃炒麵。我們都體驗過那段辛苦,所以知道現在環境比較好了,可以比較多練一些。
他是小提琴首席蔡駿霖,他心中有一首最愛的曲子,將山上的他和山下的媽媽,連在一起。
蔡駿霖:那是一首聖詩,我也是因為這首詩歌可以下山看我媽媽 。每每聽到這首歌的時候,就會心中有一種莫名的就想哭,就想哭你知道嗎。因為就從小爸媽就離婚,我爸又不讓我下山,剛好老師也在讓我們練小提琴,然後都是會把我們接下山去練琴,所以就趁機去看我媽媽,所以這是我最初學琴的原因。
一旁的國小一年級小朋友在畫畫,我們問她在畫誰?她說她畫的是阿母、曉玥姊姊(陳珮文的女兒)和阿爸。
孩子小,還分不清楚稱謂的意義,誰對他最好,就是阿爸阿母。某一天,一個孩子脫口而出,他們從此變成六十幾個孩子的阿爸和阿母。
沒有團練場地的樂團,一直在奔波中,光復國小涼亭,是樂團暫時棲身之所。他們的兩屆全國特優,就是在涼亭裡、公墓旁練出來的。
陳佩文:我們也在墳墓旁邊的一個公園練,那邊有路燈,但是沒有住戶,有啦!有夜總會,我們在那邊練過。後來找到光復國小,但是在前一陣子梅雨的時候,雨會潑進來,所以我們要找可以遮風避雨的地方,每次遇到要團練,我們就是得到處去找。
終於,在南藝大任教的樂團指導老師,借到了一個有冷氣的場地,他們又跋涉了一百多公里,從南投到台南。我們看他們很辛苦,但學生們真的不覺得。
大提琴首席胖胖:很快樂、那個…很快樂,很多的很快樂。
老師說,胖胖是個學習成績「一無可取」的學生,但是他的大提琴,全國第一名。
陳佩文:他會在上數學課的時候偷練鋼琴。
王子建:我覺得他是跟大提琴合在一起,他就是大提琴、大提琴就是他。
維也納比賽的指定曲是莫札特,老師特別選了兩首原住民的曲子,期待這群來自山裡的孩子,站上著名的維也納金色大廳,驕傲的演奏家鄉的音樂。
小提琴手沈上暘:(記者問,有想要拿一個獎回來嗎?)把他表現好就這樣就好了,應該沒有要在意名次。
胖胖:很期待,可以學到更多東西。
小朋友在維也納寫下了一封信:
「我們是一群山裡的孩子,每天看到的是被群山圈出來的一個小小的天,好久以前,我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小提琴。
到了維也納,像是到了另一個世界。開幕有來自全世界各地兩千多人參加,比我們部落的總人數還多,大家說不同的語言,但都喜歡音樂。
好像有點懂老師的意思了,音樂是用來交流不是拿來競賽的!很開心有機會在世界最高的音樂殿堂演奏音樂,這是以前遙不可及的夢,在這裡,很開心、很幸福!」
王子建: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愛,我是用那種最愚蠢的投資心理,我覺得這樣子去換,我就用我的人生整個去換他們的人生,我覺得非常值得,而且我不覺得我這輩子我還有其他事情要做。
陳珮文:對啊 我覺得滿好的耶,在這一生找到要做的事情。如果明天是我的最後一天,我回顧我的人生,我會覺得值得了。
王子建:我覺得應該也不是愛,我覺得這是身為一個人的責任吧。
光遇季節畢業禮物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Facebook 八卦
你知道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五十歲才重新進大學,二零零二年才畢業嗎? 你知道他是為了示範給孩子看大學教育的重要性嗎? 在這畢業的季節哩,請聽聽他給你的意見。
中英全文對照請上開放式課程新站: http://portal.myoops.org/graduate_detail.php?id=91
很榮幸為傑出的校友、熱情的朋友和自豪的家長演講。今天我們齊聚一堂,共享這個喜悅的日子,請和我一起恭喜2016年哈佛大學畢業生。我清楚記得我的大學畢業典禮。這很容易,因為不過是14年前的事。有多少人花了37年才畢業?因為跟大多數人一樣,我十幾歲時進入大學就讀。但大二時,我在環球影城獲得夢寐以求的工作,因此我輟學了。我告訴父母,如果我的電影事業不順利,我會重新入學。結果還算順利。但最後我為了一個重要原因重返校園。大多數人唸大學是為了接受教育,有些人是為了父母,但我是為了孩子。我是七個孩子的父親,我堅持大學教育的重要性,但我沒有唸完大學,因此五十歲時我重新入學加州州立大學長灘分校,獲得學位。我得補充一下:學校因為我拍攝《侏羅紀公園》給我古生物學學分,《侏羅紀公園》拿了3學分,謝謝。
我離開大學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有些人也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但有些人不知道,或也許你以為自己知道,但現在質疑這樣的選擇。也許你坐在那裡,試圖想出如何告訴父母你想成為醫生,而不是喜劇作家。你接下來選擇所做的事,我們在電影裡稱為「角色定義時刻」。你們十分熟悉這些時刻,如《星際大戰:原力覺醒》中Rey意識到自己擁有原力,或印第安那瓊斯戰勝恐懼、選擇跳過蛇堆的任務。在兩小時的電影中,你會看見幾次角色定義時刻。但在現實生活中,你每天都會面臨這樣的時刻。人生是一連串深刻而漫長的角色定義時刻,我很幸運,18歲就清楚自己想做什麼,但我不清楚我是誰。我怎能知道?我們怎能知道?因為在人生的前25年,我們被訓練聆聽不屬於我們的聲音。家長和教授灌輸我們智慧和資訊,雇主和導師以他們的角度解釋世界如何運轉。通常這些具權威性的聲音十分合理,但有時懷疑逐漸滲入我們的腦海和內心,甚至當我們心想:「這不太符合我的世界觀。」點頭同意並附和這些聲音比較容易。有段時間我任由這種「附和」定義我的本質,因為我壓抑了自己的想法。因為就像Nilsson所唱的:「每個人都在跟我說話,所以我聽不見自己內心的聲音。」起初我需要聆聽的內在聲音幾不可聞,很難引起注意,就像高中時期的我。但後來我開始多加留意,於是直覺逐漸浮現。
我想釐清一點:直覺不同於良知,兩者同時運作,但區別在於:你的良知吶喊著:「這是你應做的。」你的直覺卻低語著:「這是你能做的。」聽從那個告訴你能做什麼的聲音,沒有什麼比它更能定義你的角色。因為一旦我聽從直覺,就會全力投入。我會開始全力投入特定項目,遠離其它項目。直到1980年代,我大多數的電影,我想你們可稱之為「逃避現實派」。我不會拒絕任何這類電影,甚至《1941》。(譯注:票房和影評皆差)甚至那部電影。很多早期的電影反映了我重視的價值觀,如今依然如此。但當時我處於自己的象牙塔中,因為我終止學業,我的世界觀侷限於腦海裡的夢想,而非現實世界的體驗。但之後我執導《紫色姐妹花》,這部電影開拓了我的視野,給予我不曾想像的體驗,但一切都相當真實。這個故事充滿深刻的痛苦和更深刻的真理,如電影中的Shug Avery所言:「一切都需要愛。」我的本能、我的直覺告訴我,更多人需要認識這些角色和體驗這些真理。製作那部電影時,我意識到電影也可作為一項使命。我希望你們每個人都找到那樣的使命感,別逃避令你痛苦的事,檢視它、挑戰它。
我的工作是創造能延續兩小時的世界,你們的工作是創造能永遠延續的世界。你們是未來的改革者、推動者、領導者和守護者,創造更美好未來的方法是研究過去。《侏羅紀公園》的作者麥可.克萊頓畢業於這所大學的醫學院,如他最喜愛的一位教授所言:「如果不瞭解歷史,你將一無所知。」如同你是一片樹葉,不知道自己只是樹的一部分。因此主修歷史的同學們:很棒的選擇,你們前途無量。不是職場上,而是文化上。其餘的人必須努力點。氾濫的社群媒體只呈現當下,但我在家裡不斷努力,讓所有孩子觀察這些訊息蘊含的意義,觀察發生過的事。因為想瞭解他們是誰,就得瞭解我們的過往,瞭解他們祖父母的過往,以及當他們移民到這裡時這個國家是什麼模樣。美國是個移民國家,至少目前還是。因此對我來說,這意味著我們都得訴說屬於我們的故事。我們有太多故事可以訴說。如果可行,跟父母和祖父母聊聊,詢問他們的故事。我向你們保證,如同我對我孩子的保證,你不會感到無聊。這就是為何我經常拍攝以真實事件為背景的電影。我回顧歷史並非為了說教,這只是附加價值。我回顧歷史是因為過去充滿曾經被傳述的偉大故事,英雄與惡棍並非文學的構想,而是一切歷史的核心。
同樣地,這就是傾聽內心低語十分重要的原因,這也是驅使林肯和辛德勒做出正確道德選擇的原因。在你的「角色定義時刻」,別讓道德因便利和權宜而搖擺。堅持自我需要很大的勇氣,而勇氣需要許多支持。如果你有幸擁有跟我父母一樣的雙親,我將母親視為我的幸運符。12歲時,父親給了我一台攝影機,這項工具使我有機會瞭解這個世界。我十分感激父親的禮物,我也十分感激他來到哈佛,就在那裡。我父親今年99歲,這代表他只比懷德納圖書館年輕1歲,但他不像懷德納圖書館一樣經過翻修。老爸,你身後有位女士也是99歲,演講後我幫你介紹,好嗎?但聽著,如果家人並非總是支持你,你仍有後援。在《風雲人物》劇終前-你們記得這部電影嗎?天使Clarence在書上寫下這句話:「有朋友的人不會是失敗者。」我希望你們堅持在哈佛建立的友誼,我希望你們在朋友當中找到你願意共享人生的人。我想你們當中或許有人不以為然,但我不會對此辯解。
我談過直覺的重要性,以及為何沒有比直覺更值得追隨的聲音,這是指在你遇見一生的摯愛之前,這正是我與Kate相識和結婚時的感受,這成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角色定義時刻」。愛、支持、勇氣、直覺,這一切都是英雄的裝備,但英雄還需要一件東西:英雄需要用來征服的惡棍。你們十分幸運,這個世界充滿怪物。種族歧視、同性戀恐懼、種族仇恨、階級仇恨、政治仇恨與宗教仇恨。年幼時,我曾因身為猶太人而遭受霸凌。這令人沮喪,但相較於我父母和祖父母曾經的遭遇,這還算溫和。因為我們真的相信反猶太主義逐漸式微,但我們錯了。過去兩年間,將近兩萬名猶太人離開歐洲尋找更好的生存之地。今年初,歐巴馬總統陳述這個可悲的事實時,我在以色列大使館。他說:「我們必須面對反猶太主義在全球各地興起的事實,我們不能否認這個事實。」我正視這個事實的渴望驅使我於1994年成立大屠殺真相基金會,從那時起,我們採訪了63個國家53000名大屠殺倖存者與目擊者,錄製所有人的證詞影片。現在我們正收集來自盧旺達、柬埔寨、亞美尼亞及南京大屠殺的證詞。因為我們永遠不能忘記這些難以置信的暴行,這種暴行層出不窮,此刻這些暴行正在發生。因此我們不僅質疑:「這些仇恨何時停止?」也質疑:「它因何而起?」
我不需要告訴一群紅襪隊球迷人類崇尚部落文化,但除了為主隊加油之外,部落文化有更加陰暗的一面。由於本能,也許甚至基因使然,我們將世界分為「我們」和「他們」。因此亟待解決的問題是:我們如何共同尋找所謂的「我們」?我們該怎麼做?仍有許多尚未完成的工作,有時我覺得這項工作根本不曾開始。不僅是反猶太主義興起,伊斯蘭恐懼也逐漸興起。因為受歧視者沒有區別,無論是穆斯林、猶太人、邊境州的弱勢族群或LGBT(女同、男同、雙性戀、跨性別者)族群,均源於仇恨。對我而言,我想對你們亦然,解決更多仇恨唯一的方法就是更多人性。我們必須用好奇代替恐懼,「我們」和「他們」,我們必須藉由彼此的聯繫來尋找「我們」,相信我們是同一個部落的成員,對每一個靈魂發揮同理心,即使是耶魯人。我兒子是耶魯畢業生,謝謝。
但確保這種同理心不僅是你的感受,讓它成為你採取行動的動力。這意味著參與投票、和平抗議、為無法發聲者或發聲卻遭忽視者挺身而出。如果是為了服務他人,請盡可能讓良知大聲疾呼。談到為他人服務的行為典範,你必須看看如好萊塢背景般的紀念教堂。它的南牆上掛著哈佛校友的名字,Faust校長之前提過,他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哈佛學生和教職員。總共697條逝去的生命,他們曾經走過我們現在所站的地方。1945年末,在這間教堂舉行的禮拜儀式上,哈佛校長James Conant,Faust校長之前也提過,向這些勇敢的人致敬,呼籲哈佛人「發揚他們的豐功偉業」。70年後,這句話仍然適用。因為他們的犧牲並非一個世代能償還的債務,每一代都應有所回饋。如同我們永遠不能忘記那些暴行,我們永遠不能忘記那些為自由而戰的人。因此當你離開校園、邁向世界,請繼續「發揚他們的豐功偉業」。或像《搶救雷恩大兵》中米勒上尉所說的:「別辜負大家。」
請保持聯繫,千萬別忽視眼神交流。這或許並非你想從一位媒體創作者口中聽到的建議,但我們花在低頭看手機的時間勝於接觸彼此的目光。因此-抱歉,讓我們從現在開始,請現場所有人找個對象進行目光接觸。學生、校友,Faust校長也要。所有人都轉向你不認識或不熟悉的人,也許是站在你身後的人,也許是你前面幾排的人。眼神接觸即可,僅此而已。你所感受到的是我們共同的人性,參雜一些社交不適感。但如果你們今天什麼都沒記住,我希望你們記住這個與人接觸的時刻。我希望過去四年中你們經歷許多這樣的時刻,因為你們今天即將展開人生道路,成為下一代的支柱。我在電影中想像過許多可能的未來,但你們將決定真正的未來,我希望其中充滿正義與和平。最後,我希望你們都能擁有真正的好萊塢式美滿結局。我希望你們跑贏暴龍、抓到罪犯。
為了你們的父母,也許你們偶爾該像E.T.一樣:回家!謝謝。
光遇季節畢業禮物 在 茲茲堡小日子 Windy in Würzburg Facebook 八卦
Schultüte🎁 可愛的德國小學生入學傳統
das süße Trostpflaster vor dem Ernst des Lebens 🍭給生活的嚴肅一點甜蜜安慰
又到了開學的季節,對我這種研究生老屁股來說,開學實在不是甚麼新鮮或值得高興的事情(咦),但對小學新生👧👦來說,第一天上學是相當重要的,上小學,代表自己將面對未來好幾年的求學生涯,受到各種知識的轟炸,接著就業……,總之,就是要開始「面對現實」了(抱歉老屁股在此毀滅小朋友的幻想😝),這樣特別的開學日,德國有個很可愛的傳統Schultüte入學禮物袋🎁,Schule是學校的意思🏫,Tüte則是袋子的意思👜,德國父母(或其他親戚)在開學前,會準備一個入學禮物袋🎁,有人是這樣形容入學禮物袋的,das süße Trostpflaster vor dem Ernst des Lebens給生活的嚴肅一點甜蜜安慰🍭,希望在第一天上學日,有貼心的禮物袋,告訴孩子上學就像入學禮物袋的禮物一樣甜蜜,幫助孩子適應學校生活,迎接新的開始✨。
入學禮物袋裝了甚麼?🎁
早期的入學袋大多裝食物,乾果🥜、核果🌰還有小朋友最喜歡的糖果🍬,因此入學禮物袋也被稱作Zuckertüte糖袋🍬,有了入學禮物袋,可以和隔壁的小朋友分享及交換食物,藉此認識新朋友,不過吃太多糖果也不是好事(以父母的眼光來看哈😂),因此貼心的父母也會裝一些文具🖍和小玩具🐻,入學禮物袋由彩色硬殼製成,捲成一個圓錐形,父母也會依照孩子的喜好裝飾入學禮物袋(也有些幼稚園會帶領即將畢業的孩子製作入學禮物袋,再由父母放禮物進去),當然,針對懶人爸媽🐷,現在也可以買到現成的就是了。開學日,看到拿著入學禮物袋的孩子,牽著父母的手,走在往學校的路上,我們就會知道,他就是要開始面對人生現實的小學新生了。
入學禮物袋的由來
入學禮物袋確切誕生在哪一天,是誰的發想,早就不可考了,不過最早的紀錄在耶拿(1817年)、德勒斯登(1820年)和萊比錫(1836年)。這項傳統首先在圖林根和薩克森地區流行,1910年左右,才開始因為教育普及,漸漸變成德國小學生的入學傳統。入學禮物袋的出現是不可考的,但商業生產可是有紀錄的,1910年Carl August Nestler就開始在他的紙張加工廠生產入學禮物袋,成為德國第一間入學禮物袋製造商,真是個有商業頭腦的人(讚嘆🤑)。
入學禮物袋之樹🌳
入學禮物袋還有個可愛的傳說故事(爸媽哄騙小孩的那種),傳說,學校裡(因為是傳說,有很多版本,有老師家的院子,也有學校地下室😂)有棵樹🌳,長著一顆顆入學禮物袋🎁,當入學禮物袋長大了,就是小朋友該上學的時候了。呼應這個傳說,有些老師真的會在學校裡用鐵絲製作一棵樹,開學前,父母將孩子的入學禮物袋交給老師,開學時,新生可以在那棵樹上尋找自己的禮物袋。
我覺得入學禮物袋實在是個太可愛的傳統,用裝滿糖果和禮物的美好袋子🎁,開啟小學的生活,告訴小學生,學校不可怕,生活也能和糖果一樣甜蜜🍭,和禮物袋的色彩一樣豐富🖍,開學第一天,在學校裡打開父母精心準備的禮物袋,有新的文具、有想買很久的玩具、也有好吃的糖果可以分享給新朋友,將來,即使面對再多挑戰,想起開學第一天的美好回憶,也能嘴角上揚吧😊,德國人面對生活的小小儀式感,無論是入學禮物袋還是聖誕倒數日曆,用特別的方式營造生活裡的期待✨,一直是我很欣賞的地方呢。
(找資料的時候剛好看到個可愛的小女孩拿入學禮物袋,就畫下來了~)
茲茲堡小日子IG➡️windyinwuerzburg
會有和facebook不一樣的內容喔
我出新的中德line貼圖囉~在這裡⬇
[這是一個中文和德文的貼圖2]
https://line.me/S/sticker/8761805
舊的貼圖,在這裡在這裡⬇
[這是一個中文和德文的貼圖]
https://line.me/S/sticker/1416551
我的德國旅遊圖文書---心德筆記在這裡⬇
博客來連結👉 https://goo.gl/qPRLhy
金石堂連結👉 https://goo.gl/ZUQivR
誠品連結👉https://goo.gl/xY7hbc
各大網路及部分實體通路皆有上架喔😀
德國生活同場加映
十條不可思議德國法律規定👨⚖https://reurl.cc/9zzVOa
德國留學生bingo🇩🇪 https://reurl.cc/xy38e
Maibaum五月柱🌲https://reurl.cc/K5dW9
德國大學的敲桌傳統🇩🇪 https://reurl.cc/zE1VQ
德國哪有德國蟑螂🇩🇪https://reurl.cc/4YbO
德國茶包☕ https://reurl.cc/QRkq2
名字💬http://bit.ly/2AUuX1V
德國人怎麼過生日🎂https://bit.ly/2PtDSAB
學語言,練習不要臉😜https://goo.gl/5xkehn
阿爾卑斯山少女的德國傳統服飾🇩🇪https://goo.gl/kkMhf5
為什麼不在德國工作🇩🇪https://goo.gl/GYy232
德國火車的使(省)用(錢)說明書🚉https://goo.gl/jvtJQa
德國餐桌的田野調查🍴https://goo.gl/93Rwzy
在德國讀大學📝https://goo.gl/uBl0GB
在德國學德文📝https://goo.gl/YJzcSH
在德國學法文📝https://goo.gl/niRNoL
德意志不思議✨https://goo.gl/jm46KS
花園音樂會之夜🌸http://goo.gl/LS1u94
我的城市變遊樂園了🎡https://goo.gl/miO3Im
那些我所遇到的德國人✋https://goo.gl/ifrrwu
我德慢慢來生活😌https://goo.gl/Cng1oY
你叫甚麼名字❔https://goo.gl/BNtP5A
在德國聽演唱會🎤https://goo.gl/4Z4fc1
在德國看舞台劇🎥https://goo.gl/dOf5bS
在德國吃保健食品💪https://goo.gl/0Aw0sf
在德國看電影🎬https://goo.gl/4x5ypZ
在德國聽音樂會🎵https://goo.gl/Tqr1r6
在德國唱卡拉OK🎤https://goo.gl/JJwgoW
來自德國的聖誕月曆🎄https://goo.gl/tXmMfW
德國夢 ❤ https://goo.gl/e5Qwis
德國聖誕市集🎄https://goo.gl/UqB48k
德國看眼科👀https://goo.gl/CiC7Wy
法蘭克福樂器展當展場翻譯🎺https://goo.gl/2b5bkP
在德國看影展🎥https://goo.gl/ijqUg3
學校食堂裡的德國料理🍴https://goo.gl/mm2aPG
#茲茲堡小日子德國生活 #手繪 #德國留學 #歐洲 #德國 #交換學生 #禮物
另外想小小提醒一下,如果要分享茲茲堡的文章我是相當歡迎的😊,希望可以讓更多人認識德文與德國,不過若非直接分享,使用了文章的內容或是發想,還請跟我說一聲喔,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