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 研 M V 首 播 :
我們小時候都曾經著迷過紙上迷宮這種遊戲,在那個“手遊”這名詞還沒出現的年代。
遊戲規則非常簡單。從被規定的唯一入口進去,然後要從被規定的唯一出口出來。中間過程我們幾乎是讓直覺帶領我們的筆觸,沿著方方正正或彎彎曲曲的線條,一路延伸遲疑的筆跡,試圖在各種阻礙中找到出口。越快到達出口我們越沾沾自喜,但萬一太快成功我們卻又覺得無趣。
明明可以不用走進去迷宮,但我們偏偏選擇墜入迷宮之中。當然那時候我們還不曾思考爲什麽我們愛上這個遊戲。只是單純覺得好玩。
後來我們的人生累積了越來越多迷路的經驗。在百貨公司的美食街廣場。在南投的忘憂森林。在新宿縱橫交錯的地下街。在體育館的停車場。在萬人的鳥巢。在填寫第一志願的表格上。在舊情人豪華氣派的婚禮晚宴上。在五百封與外商公司交涉的e-mail中。在與女朋友吵架後的回家路上。在思念的迴路中。我們有時沮喪。我們有時興奮。我們有時焦頭爛額。我們有時想放棄自己。
可是我們終於還是走出來了。不是嗎?
就像小時候玩的紙上迷宮一樣,我們走過曲折,遇上蜿蜒,然後柳暗花明般地找到出口。又馬上再墜入另一個入口。我們風塵僕僕地迷路。我們披星戴月地奔波。只因爲我們相信會有出口。在命運設下的巨大麥田圈中蹣跚走路,在一層又一層的迷霧森林之外,有一個出口在等我們。
信念今日營業中。
在迷宮之中神遊,我們來到了林店長經營的中途驛站。
皎潔的月亮提醒我們就算身處的地方再荒蕪,遠方依然有康莊大道。
與其提心吊膽地摸黑趕路,爲何不興高采烈地享受迷路的過程呢?
反正…我們已經是大人了。只要我們的手機跟我們的心臟内置了導航系統,我們還害怕什麽?
在漫長的迷途之中,請珍惜你僅剩的那麽一點點冒險的膽量。
我們的心閃耀如同白晝之月。
—
白晝之月 Official Music Video
https://youtu.be/ho5ZXGqyHas
—
白晝之月 4:19
我再也無法否定這渴望 白晝裡的月光
荒蕪的城市頹傾的殘墻 淚光依然閃亮
我們在人海中飄飄蕩蕩 尋找相同眼光
投射在彼此眼中的映像 是同一種希望
這是曾受過的傷 不能掩蓋不能遺忘
這是堅持的信仰 往最初的方向
越過了時間 越過了終點
越過了無數滄海桑田
只為了 回到你身邊 回到愛面前
讓一切悲傷都能終結
我們的心閃耀如同白晝之月
我們在人海中飄飄蕩蕩 尋找相同眼光
投射在彼此眼中的映像 是同一種希望
這是曾受過的傷 不能掩蓋不能遺忘
這是堅持的信仰 往最初的方向
越過了時間 越過了終點
越過了無數滄海桑田
只為了 回到你身邊 回到愛面前
讓一切悲傷都能終結 oh
越過了時間 越過了終點
越過了無數滄海桑田
只為了 回到你身邊 回到愛面前
讓一切悲傷都能終結
我們的心閃耀如同白晝之月
越過了時間 越過了終點
越過了無數滄海桑田
只為了 回到你身邊 回到愛面前
讓一切悲傷都能終結
我經過 最冷的冬天 最殘酷的試煉
都不能讓我放棄思念
為了要 回到你身邊 回到愛面前
讓一切悲傷都能終結
我們的心閃耀如同
我們的心閃耀如同 白晝之月
曲 Composed by:陳惠婷
詞 Lyrics by:陳惠婷
製作人 Producer:韓立康 LiKang Han、林宥嘉 Yoga Lin、林揮斌
編曲 Arranger:韓立康 LiKang Han
吉他:韓立康 LiKang Han
鼓 Drums:林前源
鼓技師 Drum Technical Engineer:余璨宇
貝斯 Bass:方奎棠(方Q)
和聲 Chorus:林宥嘉 Yoga Lin
配唱錄音室、錄音師:強力錄音室、陳文駿 AJ Chen
錄鼓錄音室、錄音師:112F Recording Studio、錢煒安 Zen Chien
BASS錄音室、錄音師:彎的錄音室、蘇賢緯
混音錄音室、混音師:Wooji Studio、黃文萱 Ziya Huang
OP:Big O Music
SP:Sony Music Publishing (Pte) Ltd. Taiwan Branch
TWD951634110
—
#林宥嘉 #今日營業中 #白晝之月
#華研國際 http://www.him.com.tw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秋風蕭瑟,掠過了清幽的譚公廟,拂到筲箕灣避風港。洪波湧起,打散了月兒傾瀉的粼光。五更時分的小碼頭,已經有十來人正盼着破曉。陸續見船隻埋岸,漁民將漁獲攤放於海旁叫賣。這一大早,來買海鮮的街坊算不上是絡繹不絕,卻也是湊了個小熱鬧。一名白髮老人正姍姍步至,眾人都抬頭喊聲「喜叔」,啊,他可是筲箕灣最老的漁民...
光是橫波還是縱波 在 香港作家王迪詩 Facebook 八卦
【一個DGS舊生對校長劉靳麗娟「飯盒論」的感想】《蘋果日報》取得拔萃女書院早會錄音,校長劉靳麗娟向全校師生提及手牽手築人鏈,聲稱聽聞有舊生向學生提供免費午餐,以換取學生與她們一起做一些事(Some girls were being offered free lunch by some of these "non-current students", wanting you to do something with them and for them),又說無法為這些傳聞提供答案(I have no answer for these things)。 作為舊生,眼見劉靳麗娟女士的言行有違母校教導我的價值觀,我有義務發聲,捍衛母校百年聲譽。這篇文章不代表其他人。
中五那年,劉靳麗娟女士教我聖經科,她常在課堂上說聖經科公開試容易摘A。當時學校由劉龐以琳校長領導,她是一位充滿威嚴、談吐優雅、出色稱職的校長,我非常幸運能在她任內就讀。DGS是香港頂尖學府之一,校長的言行必須符合社會期望。單是「聽聞」而拿不出證據就公開污衊學生,香港頂尖學府的校長竟淪為中國大媽盲推fake news的水平,百年老校顏面何存?既然「I have no answer for these things」,那憑什麼在全校師生面前言之鑿鑿?請問劉靳麗娟女士口中的「do something」是什麼意思?放炸彈嗎?還是羅范椒芬從「兒子的朋友的朋友」聽來有女示威者「提供免費性服務」?我促請劉靳麗娟女士出來解釋清楚這「something」具體是什麼,以免家長和公眾感到恐慌。她以前曾是青海省政協委員,很少人像她這樣做一屆就不能續任,確是肉赤,不知是否急於「do something」?但搏表現還搏表現,DGS學費一年三萬八,學生非富則貴,塑造「一個飯盒就可以收買學生」的印象嗎?劇本也該寫得合情合理一點,別以自身代入劇情,以為憑這些「政績」就可以靠媚共領收飯盒。
這三個月以來,香港受到最大的傷害是什麼?就是在全球目光下,7.21黑社會打人沒有後果,8.31警察在太子站把青年毆打至腦漿溢出,沒有後果。劉靳麗娟女士的言行正在向學生貫輸一個很錯的觀念──只要依附權貴,做任何事也無需承擔後果。為什麼有人在早會錄音?因為無助,卻不甘心權貴做任何事都不用承擔後果,唯有將劉靳麗娟女士的言論揭露出來,讓公眾憑良知去判斷。老實說,除此以外別無制衡她的方法,向她的「上司」投訴嗎?辦學團體聖公會大主教鄺保羅是全國政協委員,比陳小春那種市級政協委員高足足兩級。
劉靳麗娟女士的丈夫劉怡翔先生,更將「沒有後果」的技藝發揚光大。2016年,傳媒揭露劉怡翔涉嫌「偷步買樓」,他任職金管局旗下按揭證券公司總裁時,「啱啱」遇著「剛剛」,於金管局公佈收緊按揭前9天買了兩層樓,結果節省了162萬元首期,六年間物業升值一千多萬元。事件曝光後,劉怡翔接受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轄下管治委員會的調查,結果呢?委員會話喎,劉先生不參與制訂金管局的收緊措施,他只是未具備相應敏感度而已。那為什麼曾蔭權要坐監?我不知道,只知一年後,劉怡翔獲林鄭委任為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買樓發大財,調查無後果,反而繼續升官,堪稱人生勝利組。
當然,這位職場奇葩的本事也不小,熟練周星馳教落的「你睇我唔到我睇你唔到」隱身大法。請問香港有多少人答得出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是誰?政府派四千元搞到一鑊粥,本應是劉怡翔的直轄事務,卻不知為何老是見他上司陳茂波出來擋箭?一套「隱形大法」耍得比劉江華還要了得。劉江華為什麼可以由梁振英到林鄭兩朝都身居高位?因為他才華橫溢嗎?因為他品行出眾嗎?都不是,而是因為他廢。當「廢」成了工作上的優勢,可以想像他的老闆廢到何等悲壯的地步,林鄭用人真有眼光。今次若不是劉怡翔的賢內助急於「do something」,他將會隱形下去直到永遠。
在前政協兼銀紫荊星章得主劉靳麗娟女士眼中,我當然是個loser,既沒撈到什麼政協,也未試過因敏感度不足而賺過千萬。但失敗如我也未敢忘記母校的校訓──Daily Giving Service。社會上很多既得利益者只顧take,不會give,滿腦子只想著如何為自己謀好處,自身的責任、教育工作者的天職、基督徒的使命、知識份子的風骨統統拋諸腦後。為何眾多父母千辛萬苦也要將女兒送入DGS?就是為了學習百年老校的傳統、價值觀和視野,若只是為了學習做一個見利忘義的人,把孩子直接送去大灣區不就行了嗎?「Noble」形容的不是出身,而是人格。頂尖學府的聲譽是一個世紀以來多位校長不懈奮鬥的成果,摧毀一間百年老校的傳統和價值觀卻只需一天。
最後,我想向各位DGS在學的師妹說,你們既要應付考試,我也理解你們受校方壓力而不敢發聲的委屈,毋須自責,我相信你們心裡自會懂得判斷是非黑白。希望你們懂得釋放壓力,若有鬱結請跟你信任的人傾訴。無論環境如何,記住沒有任何東西比生命更寶貴,你們一定要安全地、好好地長大。作為師姐,我心疼你們,也對你們深深懷有期望,We are DGS girls,請無時無刻緊記我們的身份。世間誘惑處處,在這一生中,無論別人以任何名利好處去引誘你,絕不能有失身份,不顧廉恥,醜態畢露。這篇文章跟政治無關,而是關於一個人不應該打另一個人,看見有人跌倒我們應該扶起他,就這麼簡單。我也希望你們思考──什麼是值得自豪的「成就」?縱然可以撿到便宜,表面名成利就,背後卻遭人嘲笑,沒有一個人在心裡尊重你,這就是你們想要的人生嗎?
只有憑實力和良知去建立的事業,才足以讓人在社會立足。無論將來你們走到多遠,請不要忘記母校給你的一切,不要忘記香港給你的一切。
#王迪詩
IG: daisywong_author
Photo: 東方日報
光是橫波還是縱波 在 Jackz Facebook 八卦
【童年旋律】
每位90後,在童年成長階段,看電視兒童節目及卡通片一定成為習慣,梗有多首主題曲記在你腦海,今時今日一聽intro都識得唱。
曾經,我地都各自有鍾意嘅卡通片,每套卡通都有佢地嘅fans,我地日日放學追劇,差唔多每首主題曲嘅歌詞,我地都可以倒背如流。呢一啲旋律不知不覺成為左我們寶貴嘅童年回憶。朋友,好好珍惜仲有兒歌陪伴你嘅時光啦!
今次與你數數經典及膾炙人口的兒歌,會否喚起你熟悉的童年往事?
你是閃電傳真機,至NET小人類還是放學ICU年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K05Zxw_z58
特別鳴謝:BJ21
影片中的卡通片主題曲和主唱歌手:
[數碼暴龍 1 (自動勝利 Let's Fight) - 鄭伊健]
IQ博士 - 梅艷芳
踢出我天地 (黃金入球) - 周國賢
數碼暴龍 3 (馴獸師之王) - 林峰
超級小黑咪 - 陳慧琳
櫻桃小丸子 (問題天天都多) - 歐倩怡
哈姆太郎 (跅跅步哈姆太郎) - Twins
寵物小精靈 - 陳浩民
百變小櫻Magic咭 (百變小櫻) - 曾嘉莉
鋼之鍊金術師 (不死傳說) - 陳奕迅
激鬥戰車 (一千倍動能) - 蕭正楠
美少女戰士 - 周慧敏 王馨平 湯寶如
外星毛查查 (我愛毛查查) - 古巨基
叮噹 / 多啦A夢 - 陳慧琳
Keroro 軍曹 - 鄭嘉穎 朱茵
BomBom彈珠人 (彈珠人的愛心炸彈) - 楊千嬅
婚紗小天使 (婚紗構思) - 姚琇齡
足球小將 - 張衛健
飛天少女豬事丁 (愛心一百次) - 戴恩玲
動物橫町 - 鍾嘉欣
[櫻桃小丸子 (小丸子的心事) - 何韻詩]
歌詞:
(遇怪魔 我即刻變大個)
靈感Q稱得上十分之高超 創作力量同幻想
會嚇你一跳 小雲同小吉好重要
一起來期待勝利 得你全程來打氣
誰及我拚命 那個要暫停
聽我發號令 全場充斥歡呼聲
攔住我的 纏住我的 全部都終需退後
做最好的馴獸師 遙遙長路我做領袖
煩住我的 圍住我的 無論多幾多對手
要攻要守 不顫抖 路仍必須走
最真的心笑到最開心 (Bulu Bulu Ya Bulu Ya)
最開的心笑到最真心 (Bulu Bulu Ya Bulu Ya)
最真的心笑到最開心 (Bulu Bulu Ya Bulu Ya)
最開的心笑到最真心 我大力左啲
問題天天都多
BELI BALA BELI BALA 不驚會跌倒
BELI BALA BELI BALA 爸媽當我寶
BELI BALA BELI BALA
天天身體會增高 (會增高)
朋友最多 轉圈轉圈 哈姆共你
煩惱放開 轉圈轉圈 舒發悶氣
歡笑常常傳給你 吃粒種子莫再悲
專心與你 與你 去競爭比拚 十萬伏特電能效應
加些勇氣 智慧 期望作掌門
要用我技倆 盡訓練那寵物精英
百變小櫻魔法神奇誰可阻擋
看我Sakura揮揮魔棒解開嘴咒
百變小櫻Magic從來無失手
魔法變!變!變! 為追討「古羅咭」必生死戰鬥
若被傷害夠 就用一對手 痛快的割開 昨日咀咒
入夜等白晝 剩下傷痕開始結焦那胸膛
高速裡滑行 若是在敵人前狠狠摔倒都要追上去
Crush alright! crush on hippy! 仍然能戰勝
美少女轉身變 已變成戰士
以愛凝聚力量 救世人跳出生天
飛身到天邊 為這世界一戰
紅日在夜空天際出現
追蹤千個如果 誰人矇查查 誰時時矇查查
誰常常矇查查 毛查查 誰人矇查查 誰時時矇查查
誰常常矇查查 毛查查
嗯!係竹晴蜓呀!
多喜愛 誰都知我真喜愛 Doraemon
Get up,get up,get up! 精兵都好勝
義勇義勇要出戰一拼
要操縱未來誓要出擊
越過了星空出征 要得到尊敬
爆炸好麻煩 爆炸好麻煩 滿地炸彈
炸中好麻煩 炸中好麻煩 轟炸太威猛
爆炸好麻煩 爆炸好麻煩 爆大炸彈
炸中好麻煩 炸中好麻煩 一炸炸一晚
花心意來製造 婚紗的真善美 可感覺到
美的造型 在於這一套 仙子織的法寶
踢得好 誇啦啦 活力拼勁加兩把
射波招式創新 一絲不會差
粉紅粉紅趣緻的臉 我叫一聲即可飛上天
赤色絲巾圍在肩 凝望鏡盒身體會變
飛飛呀飛出去 跟小兔飛奔去 熊和熊貓一起去
開心過的分秒 終於也開啓了 神奇門都開啓了
oh! baby Rabbit 齊嚟 Panda 齊嚟
一、二站前!
(小丸子又有心事 呆望雨
小丸子的腦袋 中央諸多鬼主意)
支持嘅請俾一個Like:Jackz (https://www.facebook.com/jackzblog/)
光是橫波還是縱波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秋風蕭瑟,掠過了清幽的譚公廟,拂到筲箕灣避風港。洪波湧起,打散了月兒傾瀉的粼光。五更時分的小碼頭,已經有十來人正盼着破曉。陸續見船隻埋岸,漁民將漁獲攤放於海旁叫賣。這一大早,來買海鮮的街坊算不上是絡繹不絕,卻也是湊了個小熱鬧。一名白髮老人正姍姍步至,眾人都抬頭喊聲「喜叔」,啊,他可是筲箕灣最老的漁民,身旁的正是他的髮妻喜嬸。他的白襯衫早已泛黃,於是他套上了一件灰白的風衣,遮蓋着點點風痕浪跡,也擋擋清勁的晚風。畢竟他已年屆七十五,不如壯年襟風,要堅持出海,總得披上護甲。二人與老街坊寒暄一番後,就來到岸邊佇足。望着墨藍的大海,他目光落在汪洋上虛緲的一點,彷彿,那裏有着一塊,至珍的瑰寶。
最美的相知
船舶擊拍着浪濤,浪花的聲音呼喊着他們上船。喜叔兩公婆登船後,就訴說着這是兩人的恆常生活。畢竟上了年紀,二人現時大概一星期出三至四天海,只要是出海日,他們都會於凌晨四時起來梳洗,五時許來到譚公廟這邊,由駁艇將他們送到自己的漁船上,因為漁船怕被損壞或盜取,不能停泊岸邊,故要由水上人稱為「送人艇」的接駁艇接送。不消五分鐘,小艇已停定於漁船旁,每艘船的位置已經分配好,漁民都有協議,不會混淆或佔位。二人利落地跳上船艙,喜叔第一時間執纜﹑泵水,仔細檢查船隻機器是否一切正常;喜嬸則於船身右側位置,拉起繩網堵住入口,防止蟹籠掉到海裏去。確定一切沒問題後,漁船就出發去。見喜叔開船技術之純熟,可知一定是訓練有素。他邊駛船,邊把自己身世娓娓道來。
四十年代,筲箕灣還是個漁灣,打從出生,他們一家人就住在海上。自幾歲起,喜叔一直都跟父母出海捕魚,他記得,那個年代,漁船還是搖橹的。當時因為要糊口,一家人天天出海,開足一星期工。直至八歲時,父親去世,他就跟媽媽出海捕魚,過着相依為命的生活。因此,喜叔自小與海洋打交道,雖然沒有了讀書的機會,目不識丁,卻練得一身好功夫,擔起了男人的責任。
對他而言,自己最幸運的,就是在這片海中,遇到最美麗的她。喜嬸,同樣是水上人,因為爸爸有一艘漁船,故自小就跟着父親出海捕魚。後來喜叔於其漁船打工,二人相戀十年方才結婚。婚後不久,喜嬸誕下大兒子,喜叔於是盤算,沒理由跟岳父打一輩子的工,於是與太太商量,決定考船牌,自己買一艘船捕魚,當時要買小型漁船很便宜,只需三千至四千元,到後來才慢慢換了艘大船,至今,與喜嬸已歷四十四年的風浪。
霎時清風,海水又將日月吞吐,波濤化成一片湛藍。如斯美景,夫妻二人未有閒暇抬頭欣賞。只見,喜叔把船停下來放錨,接着就忙於操作面前的起籠機,顧名思義,就是把前一天丟進海中的蟹籠逐個絞起來。這種捕魚方法叫「浸籠」,把魚餌綁好於蟹籠內,將蟹籠丟入海中,貪吃的魚兒就會從小洞竄進籠內被困,最後漁夫把蟹籠收回,再取出籠中的漁獲。往日,漁民多用排釣的方法,漁獲較多,但放了魚餌後,就要即日去撈起,不然魚兒都會逃脫。浸籠的好處就是沒那麼辛苦,蟹籠因為較難逃脫,故此放籠入海後,隔日再起籠也沒有問題。把蟹籠絞上來後,喜叔起勁地把籠子一個又一個丟往艙內。一旁的喜嬸把大堆魚餌從冰箱舀出,撿起地上的蟹籠,把裏面的魚及蟹倒出分類,蟹不能跟魚放在一起,不然會把魚都鉗爛,蟹放在外面的籃子裏,魚則放在魚倉。
接下來的步驟,檢查籠子有否被雞泡魚咬爛,如有破損就要修補,她邊縫補着邊謂:「蟹籠係我哋嘅飯碗,冇佢邊有魚?呢啲籠唔平㗎,嗰次打風,跌咗了四百幾個,冇咗幾萬銀。」她嘆一口氣,補好破洞後,就換入新的魚餌,舊魚餌多會倒掉,浸過海水鮮味就沒有了,魚兒很聰明,不新鮮不吃,而且魚餌要用新鮮的魚,有黃魚﹑池仔魚﹑鱭魚﹑橫雜魚,有時更會用九棍魚,下冰下鹽醃漬,以前買魚餌大約兩元半一斤,現時則要五元,成本相當高。轉眼間,一百二十個蟹籠已經埋疊了半艘船的位置,喜嫂隨即把籠子逐個舉起,再大力拋進海裏。一個籠有八斤重,一天五百多個籠,一隻手舉上來,十分吃力。喜叔指拉上來還好,丟籠下海更辛苦,更用力:「我習慣啦,唔係太辛苦,我成日叫太太開船,我去丟籠,佢話唔好,佢唔習慣喎!」每完成一百二十個蟹籠稱之為「一壇」,一天約莫做三壇。做了第一壇後,二人就開船往另一邊海域再重複上述工作,
最好的相伴
浪濤上的朝暉,日復日,仍舊美如初。夫妻二人的工作如是,甚至捕魚的季節及地方都有規有律。六至七月時,他們會去蒲台島﹑橫欄島等海域;八至十月風大,則去東龍島﹑石澳等,總之不離開香港。已經做到第三壇,眼見漁獲不算多,亦未見大魚。喜叔解釋,六至七月時,因為風斜,可以把船駛出一點,是捕得最多魚的時節。捉到大魚對他們而言,不是太常見,七至八斤的大魚,一年才得見十次八次,反倒一至兩斤重的魚就十分多,一天能有個十條八條。捉到大魚,足夠讓他們樂上一整天,他興奮地說起:「嗰日捉咗一隻大蟹幾開心,隻蟹重一斤十二両,賣咗一千蚊。」說得眉飛色舞,令他憶起最豐盛的年代。
七至八十年代,科技沒那麼先進,漁民眾多,卻大家都常見豐收。好景不再,現時的漁民並不如以往純樸,年輕一輩為求賺錢,都採用高科技的圍網漁船,他們又稱「燈光艇」。這些大型漁艇會栽一個海車,用海底雷達偵測海魚的位置,將牠們擊暈,魚兒不會動,只好任他們捕捉,一百擔﹑二百擔,全都捉走了,這樣,海洋都沒有魚兒了。說起來,他帶點唏噓:「嗰啲圍網漁船,一年賺二千幾萬,一隻咋!啲漁拖全部都係後生仔,用我哋個方法捕魚好少啦,可以話冇啦,我哋就快被淘汰啦。」歲月匆匆,又豈止慨嘆,還有那些年的驚險,依然歷歷在目。廿七至廿八年前,喜嬸與喜叔於風雨天出公海,二人合力扯桿,喜嬸蹲下來時,一個大浪打過來,把她拋下大海。往事嘛,說起來還可打個小趣,喜叔笑指很多水上人,其實都不懂游泳,包括太太:「咁我咪跳落海捉實佢,我叫她啊,唔好掐我條頸,搭肩頭好啦!你一掐住我就會死,一齊死。」結果船身壓下來,他一把推喜嬸上船,自己則於船底游過對面上船,喜嬸聽着猶有餘悸。年輕時經點風浪不算甚麼,現在年紀大了,倒要看天氣做人,大風反倒沒有所謂,可以如常出海,遇着大雨大多不出,免得冒險。
聊聊昔年,漁船不知不覺已駛到停泊處,駁艇早就在此靜候。他們一般於十一時許上岸,把漁獲推到魚檔賣,如遇到較大的風浪,就要先把魚兒放到水中數小時,好讓牠們先嘔吐乾淨。以往,喜叔都如早上的漁販般,於岸邊擺賣。經常被食環署追捕,被捕的話就要罰款及充公漁獲,損失慘重。終於,一家人於二十多年前上了公屋,決定租魚檔賣魚。說時遲,手推車已經被推進寫着「祥好鮮魚凍肉」的魚檔內,喜嬸接着一個勁兒把海鮮分類放在檔攤上的一個個膠籃內,用水養着活魚。他們賣的魚多是自己捕來,如果數量不夠,就向其他漁民買魚,運來魚檔。
喜叔於筲箕灣土生土長,自小已經捕魚賣魚,很多老街坊光顧。如果捉到六至七斤的大石斑,他會打電話着熟客來買,故大魚通常很快賣出。他半點不認老,賣魚都要親力親為,客人多是衝着他而來:「好多客見我唔喺魚檔就睇一睇,問,阿叔呢?去咗邊度?檔口啲人話阿叔去食飯啊,啲客就話轉頭先嚟買。」也不是浪得虛名,這些魚好不好,是否真的海魚,喜叔一看,全都知道。語畢,他就忙於向檔前的大叔及大媽滔滔介紹今天的漁獲,倉魚﹑金鮕﹑荷包魚,哪一種較清甜,哪一條新鮮得眼睛會滾動,如何煮才好吃。跟街坊聊着,不知不覺已經到了黃昏。足足工作了十四小時,這就是老漁民的一天。
一天很長,一世卻短。喜叔與大海作伴一輩子,沒有因此而富貴,只是過了樸素的七十五載。他倒是看得很開:「生意好難做,我哋幾十歲冇所謂啦,難做都照做。」事實上,他根本離不開這片大海。朋友都勸他退休,他也就試着退下來。只是,休息到第八日,他竟然頭昏腦脹,怎麼說,就是暈船浪的感覺。他覺得奇怪,就試着出海,結果出了海整個人又變得精神起來,頭也一點不暈。他跑回家跟太太說,還是不能退休。一心打算退休湊孫的喜嬸,只得苦笑:「冇辦法啦,佢要出海就陪佢出,辛苦命。」倘若喜叔最大的樂趣,就是捉到大魚,大豐收;那麼喜嬸呢,不就是看到老伴的笑臉嗎。
縱已滄海桑田,他依舊追逐,因為,他早已尋見他的天涯海角。她,亦然。
祥好鮮魚凍肉
地址:筲箕灣金華街57號
營業時間:6m-5:30pm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光是橫波還是縱波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這日的早晨已見赤暉,猛烈地打落於白招牌上,「時新快餐店」五個銀字相當剌目,下方「漢堡包之家」幾個紅字則比較低調,默然地安躺於落地玻璃門之上。縱使陽光不留情,仍然無礙一眾等待點餐的食客,長長的人龍裏,個個皺着眉頭,嘴裏一直嘟噥着,卻又硬要等候,倒也成趣。更早以前,那個舊招牌好像更好一點,紅底白字,加搭一個紅白相間的小簷篷,有特色之餘,又可為人龍遮光擋雨。
一個成功買到外賣的男人步出小店,只顧咬下手中的漢堡包,一個勁兒撞倒了我。站起來的一剎那,天旋地轉間,身旁的快餐店也一併轉走了,只剩下一道深鎖大閘。啊,對了,小店二零一七年就關門了,更掀起爭產風波。翌年,分裂了的大哥及二哥,分別於紅磡各開了一間新店,大哥的店是「時新快餐店」;二哥則是「時新漢堡包」。說不清,理還亂,情懷卻很無辜,只能靜候判決。
有今有昔
踏着快步,來到了有點眼熟的小店門口。背景帶點鋼琴黑,上方有兩個招牌,門口的右手邊亦有一個落地招牌,熟悉的地方在於它們採用了紅白相間的襯色,字體不大,寫着「時新漢堡包」,這是二哥的店。說時遲那時快,一名架着黑色粗框眼鏡的老人穿過自動門,步出小店,介紹自己名叫「鍾奇濤」,人稱二哥,然後就引領我到店內。時鐘搭正七時,離開門時間尚有一段距離。新店比起舊鋪細小得多,但更摩登整潔。店裏的木枱整齊地並列,黑皮卡座位靜候着,門口右方的收銀處閒擱,只有廚房亮了幾盞小燈。裏面傳來碗盤碰撞的聲音。
這是二哥幾十年來慣常的早晨,六時左右回到店裏,做着小店的靈魂——漢堡扒。先是配料,只略略見到有雞蛋、洋葱、牛肉等食材,由於是家傳秘方,他也不便透露,配好材料就開始攪肉,以前用人手方法,但隨科技發展,早已改用機器攪拌,攪勻的牛肉用鐵盤子盛起,一盤盤捧到木枱上。只見,他急忙地把幾個方盤放好,手執一個舀雪糕的勺子,就坐下來,把牛肉一球又一球地舀起,再放到方盤上排好,這個功夫要費上一小時。接着,他從廚房拿出一個印模,把一球又一球的牛肉平均放在六個洞口內,再用手壓平,就成了漢堡扒的模樣。漢堡扒必須每天新鮮製造,不能隔夜,這是傳統。就如枱面上的印模,看上去挺新淨,但其實自六十年代起,就一直沿用至今。有今就有昔,說起往事,二哥眸子變得深邃。
是的,早於六十年代,小店就由兩兄弟的父親鍾冠球創辦,當時只是一間小士多。舊陣時的士多不止賣雜貨乾糧,更會賣熟食飲料,總之一切能謀生的東西。當時他們也只賣三文治等簡食,後來,十分幸運地得到一位朋友幫忙,才有了地道的漢堡包。該位朋友於外國當西廚,回港時告知了鍾冠球原來有這一個做法,就是把一些不是最高級,但品質可以的牛肉攪成肉餅,再夾在烘過的麵包內,淋上美味的醬汁,配合起來相當美味。由於香港當時未有人懂得這樣做,現時著名的外資快餐店,也只是七十年代中期方才於香港出現。他又傳授了一個做漢堡扒的秘方予鍾家,及後鍾家再研發出一個獨特的沙律醬,成了一種新口味,二哥笑言:「初初乜都冇㗎,係得一塊肉,配埋我哋秘製沙律醬。」當時這款新作又被命名為「雜港包」,成了香港的地道美食。
鍾家一共有六兄弟姊妹,二哥排行第二,故此擔起了到鋪頭幫忙的責任,每天放下書包,就要跑回店裏工作,起初都只是賣煙仔、糖仔,後來在父母耳濡目染之下,對下廚有了興趣,逐漸學習做漢堡包。小子畢業,不似其他兄弟姊妹般到工廠打工賺錢,反倒全力到士多幫爸爸忙。當時未填海,士多門口就是碼頭,正值香港經濟起飛,生意興隆,湊巧業主要移民美國,於是第一時間問鍾冠球有沒有興趣買下鋪位,二哥大讚父親:「我爸爸做人好老實,人緣好又準時交租,所以業主唔問左右嗰兩檔,首先問咗我爸爸先。」
生意好又有積蓄,於是把心一橫,買下了左中右三個鋪位,打通擴充,裝修後,參考外國買票後才取餐的做法,一來節省很多人手;二來不怕有人走數:「啲人都唔係想走你數嘅,好多時食食吓有船嚟,佢哋幾大都趕咗船先啦,咁就冇咗㗎啦。」有見及此,他們索性採用賣快餐的模式,主力當然是賣漢堡包,就成了紅白簷篷的「時新快餐店」。當時西洋的漢堡包開始進駐香港,而且款式多樣,配料裝飾也豐富,雖然父親認為太複雜,但為了順應潮流,他就提議加上芝士及雞蛋,又改為雙層,僅此而已,希望盡量簡單一點,保持港式漢堡包的風味。
往事如煙
光輝霎眼,命運總是弄人。小店最輝煌的時光稍過,此時鍾冠球也到了退休年齡。他見兒子盡心多年,就問他是否有興趣接手小店,希望把鋪頭交予他打理。小子一心想將漢堡包發揚光大,當然答應。於是就與大哥鍾奇清一起打理小店。
怎料,一切惡運,也同時爆發。他說,做生意很有趣,任何一個基建,都能令一門生意死或生。最難的難關,就是碼頭搬遷,當時未有海底隧道,整區都沒有人流,生意淡泊。那時候,父親都勸說結業罷了,回想至此,他嘆口氣:「我同爸爸講唔好,我都喺度做咗幾十年,我點捨得唔做。」堅持還是有用的,及後開始周圍都有地盤出現,算是挽回了一點人氣,但快餐店嘛,始終不合三行工人的胃口,既然要生存就要想法子,於是他嘗試多加一點中式食物,例如很多人客喜歡吃他們的漢堡扒,他把漢堡扒煎過後,放於白飯上,淋上醬汁,又外加了一些蒸菜,加上快餐模式的效率,也就聚攏了一眾三行工人在此午膳。此外,當時又有理工大學的前身出現,很多學生都開始來小店吃漢堡包,生意開始好轉。
然而,好景還是不常。十多年前,開始傳出大地產商收購該區重建的消息,二哥眼見旁邊的店鋪開始陸續被收購,心裏也有了準備。終於,二零一七年時,他們的鋪位都被地產商收購了。最讓他始料未及的,竟然是身邊的兄弟姊妹,為了賣鋪的三千多萬,竟然掀起一場爭產風波,令本來能營業至當年十月底的小店,八月就突然結業。未幾,傳出了二哥重開「時新漢堡包」的消息,引來了大哥的提告,六人你一言、我一語,兄喊冤、弟呻枉,擾攘一輪,最後二哥及大哥各自重開新店。當初如何哭辯也好,他今天只拋下一句:「咁多年經歷咗咁多,都唔知點講啦。」不願再爭論,孰是孰非只一時,唯獨情懷永恆。他重開小店,只為兩個心願。
第一,很多街坊見他們結業,都十分關心,每次碰上老顧客,對方都會衝上前猛問小店會否重開,埋怨沒有漢堡包吃。不止是老街坊,還有一眾理工學生,結婚生仔後,都會帶上後代來光顧。他放不下這份情誼,但年事漸見高,能力也是有限。此時,他的兒子卻表示願意幫忙:「我今年六十八歲,佢唔幫手都好難再重開啦。」於是,他決定一試,以報答街坊多年來的支持。
第二,他一直以鍾家的漢堡包為榮,亦曾經答應過父母,會將它發揚光大,若此時終結,大家都只會記得爭產的黑歷史,浪費了父母的心血,也白花了他一天也沒有離開過鋪頭的大半輩子。「任何一個行業都有自己嘅獨特,唔係每樣嘢都可以保存咁耐,唔係每樣嘢都有咁多人擁護咁耐。」開放式廚房開始煎着漢堡扒,香氣四溢。小店轉眼間已快滿座,眾人享受着那煎炸的聲音,氤氳飄繞於牆上的十六個大字「時尚風釆;與時並進;新鮮新意;薪火相傳」。
執拗僅一時,還願經歲月洗禮後,說起「時新」,只記得她的經典情懷。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謝本華
時新漢堡飽
地址:紅磡德康街黃埔花園12期家居庭22-23號鋪
電話:2387 2868
營業時間:10am-9pm
詳情: http://bit.ly/2R6zbhd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光是橫波還是縱波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評價
新冠肺炎肆虐,反修例風波的戰場由街頭變成網絡。近日,「黃藍YouTubers清單」於網絡廣傳,呼籲網民看短片時實行罷看藍的YouTubers。一名90後YouTuber卻高調宣稱自己是「藍絲」,揚言放棄香港九萬幾個觀眾,北望神州。究竟她是自尋「死路」,還是開拓了康莊大道呢?
曾鎧琪Alison是一名全職YouTuber,其拍攝的吃喝玩樂好去處推介、減肥實試的影片於近兩年爆紅,累積了近九萬名粉絲,每條片都有逾十萬人次觀看。人氣吸引了大量廣告商,當中的收入足夠支撐她日常生活所需,誰料到其安穩生活會因反修例風波而終結。
六月時的Alison形容自己是「淺黃」,雖不時被人批評她是「港豬」,拍「離地」片,但她亦有響應罷工,因覺得「自由民主係好東西」。事件持續升溫,令她由黃變藍,源於她對「不割蓆」的理念相當反感。暴力不斷升級,她認為事態嚴重,遂忍不住在個人社交平台向密友吐真言。
令Alison措手不及的是,其言論被密友公開,網民旋即歇斯底里地圍剿,換來的是訂閱人數直線插水及一堆負評。本着要衷於自己,她孤注一擲,拍片高調表態︰「我係藍絲,你哋可以取消追蹤我!」
Alison深知,高調表態一定會嚇走廣告商,而結果亦不出她所料,所有廣告商都與她終止合作。由以前自由自在,拍輕鬆短片就有錢收,到現在收入歸零,憂柴憂米,她或多或少都有後悔。她邊嘆邊解釋,大部分品牌都怕得罪客戶,均不接受合作的YouTuber有鮮明的政治立場,「可能有啲會接受黃,但根本無人會接受藍,我係自己斷咗條財路!」
或許在壁壘分明的政治世界,公開表態惹來的不止攻擊與謾罵,還有飯碗不保。Alison縱然後悔,亦明白不能沉溺在過去的光輝歲月。她把心一橫放棄香港市場,轉戰微博,與同路人圍爐取暖,每日出幾十個貼子,5個月就有2萬個粉絲。她指不少香港知名YouTubers早已使用微博,賺盡人民幣,她如今只是含淚轉場︰「佢哋憑咩質疑我轉用微博?」
藍營組成的KOL100,旨在集結親建制陣營的輿論壓力。不過,Alison卻不選擇加入,因為她相信自己的能力,更相信大中華市場的潛力︰「廣東話市場太細!」她將頻道上的新影片由廣東話旁白改為普通話、繁體字字幕轉為簡體字,勢要進軍華語市場。
放棄香港九萬多名觀眾從頭開始,雖然每月收入只有百多元,與大半年前的收入差天共地,但她對自己的轉型很有信心。自斷財路或開拓康莊大道可能言之尚早,但有一點她很確定的,就是頭也不回向前走。
「講咗就返唔到轉頭,除非我被人打,我都會理直氣壯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