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就是你!
疫情嚴峻,全國警戒升至三級,民眾減少出門在家防疫,使血庫面臨20年來最大缺血危機。根據血液基金會統計,至昨天下午,全國血液僅剩4.3天用量,各縣市包含高雄剩4.9天、台南5.3天、台中3.8天、新竹4.3天、台北4天。
防疫不能少,捐血不能停。請大家利用周末和下班後,戴好你的口罩,捲起你的衣袖,先捐血,再回家。全國各捐血場所都已做好消毒措施和人流管制,等著你的熱血,救人一命!
#防疫不忘捐血
#捐血一袋救人一命
#馬英九
#mayingjeou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週漏網東西軍角逐的選項是:「抖音涉國安」vs.「疫苗用鱟血」。經過24小時的刺激票選之後呢,「疫苗用鱟血」獲得50.2%的票數,險勝0.4個百分點;這刷新了上次的紀錄,成為我們節目開播以來比數最接近的一次! 「鱟」這個字念ㄏㄡˋ,不是鱉喔!大家可能覺得鱟這種「活化石」,看起來跟「王蟲」長得差不多...
先捐血再回家 在 Facebook 八卦
#台北目前豪大雨出門請多加小心!
疫情嚴峻,血液庫存量未達安全存量標準!🩸
先捐血、再回家,為臺灣醫療量能盡份心力!
上週新聞報導缺血消息一出,很多熱心民眾紛紛響應,走到家中附近捐血站捐血救急,暫時舒緩血庫存量過低的壓力,但還是沒有達到血液安全庫存量的7天標準,還是需要大家持續響應⚠️
血液如同水一樣珍貴與重要,重症患者、前線醫護人員,甚至臨時遇到突發狀況,都需要備妥充足的血液,才能安心作戰。趁著立法院臨時會即將開議前夕,我也前往捐血,謝謝辛苦的護理人員、以及現場捐血的民眾,齊心為臺灣醫療盡自己的力量!👩⚕️
先捐血、再回家,請大家把出門的額度,用在捐血上吧!#戴好口罩,前往附近的捐血站捐出熱血,為臺灣的醫療貢獻心力!
#捐血一袋 #撐臺灣醫療
#先捐血再回家⛑
# 顏寬恒我也捐了!
先捐血再回家 在 Facebook 八卦
對於看不見盡頭的疫情感到有點灰心
但至少每天還能上班
站在新聞的第一線
深感慶幸。
希望台灣不要走上停班的那一天。
大家一起努力💪配合防疫
#在家防疫請鎖定中視午間新聞
#每個人乖乖回家
#確診者平安回家
#血庫告急先捐血再回家❤️
分流班表💪
5/31(一)09 12 中視午間新聞13
6/1(二)09 12 中視午間新聞13
6/2(三)09 12 中視午間新聞13
6/3(四)09 12 中視午間新聞13
6/4(五)09 12 中視午間新聞13
先捐血再回家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評價
本週漏網東西軍角逐的選項是:「抖音涉國安」vs.「疫苗用鱟血」。經過24小時的刺激票選之後呢,「疫苗用鱟血」獲得50.2%的票數,險勝0.4個百分點;這刷新了上次的紀錄,成為我們節目開播以來比數最接近的一次!
「鱟」這個字念ㄏㄡˋ,不是鱉喔!大家可能覺得鱟這種「活化石」,看起來跟「王蟲」長得差不多,但對牠實際上能做什麼相當陌生。我們每個人應該或多或少都有打針或接種疫苗的經驗吧?要確認這些醫藥用品安全無虞,其實都要靠鱟血的幫忙。
鱟流出來藍色的液體就是牠們的血液,因為裡面有銅離子所以呈現藍色,但鱟血的神奇之處並不在於顏色,而是牠們的血液裡有特殊的凝血劑,可以拿來揪出細菌,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具有這種功效的生物,牠們的血液就被科學家拿來製作成「鱟試劑」(LAL),現在醫藥界正在努力研發Covid-19疫苗,也是要靠鱟血從旁協助。
在鱟試劑發明前,科學家不知道該怎麼確定,新疫苗或藥物是否安全無菌,為了確定新產品沒有被大腸桿菌或沙門氏菌之類的汙染,過去科學家必須抓來一大堆兔子,把疫苗注射進牠們體內,看看兔子有沒有出現症狀,但自從鱟試劑1970年代誕生之後,完全改寫了製藥界歷史!檢測的時候,只要拿一點鱟試劑滴到疫苗或藥物上,如果疫苗裡有細菌,鱟試劑就會把細菌包起來,變成像果凍囊狀的樣子,鱟試劑雖然不能殺死細菌,但等於是一種「警報器」,挽救無數人和兔子的性命,所以鱟血也堪稱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液體之一,甚至被稱作「藍金」。
其實鱟試劑的製作真的不容易,捕撈外加放血作業,相當費時又燒錢,想做出1加侖(3.8公升)的鱟試劑,平均要耗費6萬美元,相當180萬台幣!業者每年都會捕撈50萬隻鱟,而每一隻鱟都會被抽出大約30%的血液,大家可能很難想像30%有多少,拿我們人類來舉例好了,體重60公斤的人,全身血量大概會有4000ml,如果你跑去捐血,規定是最多一次捐500ml,換算下來也不過12.5%,結果你把人家放血30%,不出鱟命才怪!所以放血的過程中,大約會有30%的鱟撐不過去,要7天後才能回家,而撐過去的倖存鱟就會被放回海中,但其實沒有人知道牠們能不能恢復健康,好好活下去。
而製藥業者當然堅稱這些鱟都會順利恢復原先的生活,但動物學家追蹤鱟的餘生後發現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有大約10%-25%的鱟在回家幾天後就會死亡。而且研究證明被放過血的鱟會身體虛弱、喪失方向感一段時間,母鱟可能還會有「不孕症」,出現產卵困難的現象,所以動物學家呼籲製藥業對牠們溫柔一點,好增加牠們的存活率,不然總有一天人類會無鱟可用。
拿美國來說,正常每年春天滿月的時候,會有成千上萬的鱟,爬上美國大西洋沿岸產卵,但是由於棲息地流失,再加上人類過度捕撈,導致過去幾十年來鱟的數量急遽下滑。1990年生物學家原本預估,在美國「德拉瓦灣」的產卵點,有至少124萬隻鱟,但這個數據到2002年也就是短短12年後,暴跌到33萬多隻,等於只剩下原本的四分之一不到。2016年的時候,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就把美國鱟列為「易危」(Vulnerable),專家也預估,美國「鱟口」恐怕持續減少,預估未來40年內數量將暴跌30%。
而台灣的話,從前台灣西部的沙灘有許多鱟,但現在已經看不到了,如今只有在金門可以找得到鱟的蹤跡,大概20年前,金門古寧頭西北海域的潮間帶,就已經被劃為鱟保育區,明令禁止抓鱟,用漁具或徒手都不行,當地也有取締小組不定期巡邏,同時會進行各項宣導教育、野放鱟寶寶等保育行動。總之鱟的數量真的岌岌可危,牠們明明就是存活了4億多年的活化石,比恐龍還要古老,結果遇上人類就GG了。
鱟血的使用,在這次肺炎疫情中再度成為焦點,但卻引發動保人士的抨擊。其實近年專家已經研發出一種,與鱟血原理相近的合成替代品(rFC),目前被歐美一些公司所採用,但是今年6月,負責美國製藥安全標準的公司又出來說,他們無法證明這種替代品的效果良好,因此需要繼續使用鱟血這種傳統的檢測,看來短期內,鱟被插吸管放血的畫面還會繼續上演。你們覺得為了救人類,讓動物賠上性命,這樣是合理的嗎?歡迎留言和我們討論。
如果喜歡我們的節目,記得幫我們在臉書按讚跟分享出去,或是在YouTube訂閱我們的頻道,如果想看更多的國內外新聞的話,也請您上YouTube搜尋寰宇新聞,我們下週見!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先捐血再回家 在 疫情攀升影響捐血意願中部4縣市鬧血荒 - YouTube 的八卦
疫情#捐血#防疫受到國內疫情影響,民眾捐血意願降低,根據捐血中心統計 ... 防疫規格外,也將營運時間,拉長到晚間,配合上班族可以 先捐血 , 再回家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