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每無法前往日本旅遊就是最好的抵制。
日本舉辦同性婚禮的寺廟 — 瑤光山 最明寺
隨著「同性伴侶宣誓制度」在5月1日於日本琦玉縣川越市推出後,該市的瑤光山天台宗最明寺也宣布開始承辦同性結婚典禮,並同時特別準備彩虹款式的念珠和半袈裟,同時受到社會各界的矚目。
典禮包含鳴鐘、入堂、三禮、啟白、法水頂戴、念珠授予、宣誓、獻香、退堂等完整九個儀式流程,儀式料金約為20萬日幣包含攝影和服飾。
隨著日本社會對LGBT群體的接受日益提升,最明寺的副住持千田明寬對外表示,即便是1262年建造的最明寺也在與時俱進,願極力成為友善對待LGBT的寺廟。
▎在印度留學啟發了對多樣性的理解
最明寺副住持千田明寬是在2015年以宗教身分到印度留學時啟發了人類多樣性的理解。在印度當地有近15億人口,但混合了各種不同的宗教、種族和種姓制度,社會的組成非常的多元。
也因此千田表示:「對我來說,他人與我自己不同是很自然的想法,是因為在印度留學學到了尊重多樣性的心態。」
因為在印度時,膚色及語言與當地不同的自己也像是個異類。但印度人卻欣然地接受了他並且對自己非常的友善,他對這種尊重多元的觀念感到很震驚,也因此受到啟發。
最後,千田也表示,雖然在世界上很少有可以舉行同性婚禮的佛教寺廟,但他認為舉辦同婚儀式與佛教的教義並不矛盾。
如果未來疫情好轉開放以後,大家不妨將琦玉縣的最明寺列入旅遊清單,參拜一下少數支持婚姻平權的日本佛教寺廟。
支持我繼續寫作的朋友歡迎入內點讚 閱讀完整照片與文章
日本首座舉辦同性婚禮的寺廟﹝瑤光山最明寺﹞佛教住持為何受到LGBT啟發?
https://vocus.cc/DaiwaNoodles/5f782515fd8978000133d1a2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草屯囝仔Officia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草屯囝仔 - 媽祖 (Mazu) Prod. Huangfu #天上聖母 #千里眼順風耳 #慈悲為懷 詞/曲:李明倉、陳樞育 編曲:Huangfu 製作人:G.K. 高偉庭 影像:沈皇名 草屯囝仔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oTunBoyz/ 混血兒娛樂...
元始天尊混元珠 在 經典語錄 Facebook 八卦
男人為什麼喜歡 30 歲以後的女人? 別說不可能,是真的!
曾經以為,二十幾歲的女人最討男人歡心,
青春、靚麗、風華正茂,然而慢慢發覺,
其實很多男人對於三十幾歲的女人 反而情有獨鍾。
究竟是為什麼呢?
大概歸納 30以上的女人,有著以下 5點 令男人著迷的優勢:
趕緊來看看吧...
一、儀表
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
現代人日益重視科學飲食,健康營養,
所以三十以上的女人,如果注重保養,善待自己,
絕對不會淪落到“人老珠黃”的地步。
她們知道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化妝品,
堅持某項運動以保持苗條的身材,
懂得根據場合的不同恰當著裝...
雖然已經遠離“清純”這類字眼,全身卻散發著濃郁的性感味道。
二、智慧
受過良好教育,有奮鬥意識的女性,在三十以上的時候,自然是小有所成。
數年職場中的打拼,將一個幼稚的女孩,鍛造成為一個幹練的女人。
對於未來,她們有著清晰的規劃,在深刻剖析自我潛能的同時,敏銳捕捉著事業良機。
不再如傻丫頭般人云亦云,頭腦裡的智慧逐漸形成。
三、經濟
經濟獨立,為三十以上女人帶來了思想和行動上的獨立。
或許她們尚不能開跑車,住豪宅,自食其力的硬氣卻彰顯著人格尊嚴。
那一雙纖纖玉手,不僅能夠靈活的敲擊鍵盤,
還可以輕鬆搞定一日三餐,並且賺取數目可觀的鈔票。
四、性愛
美麗女人,一定不會缺少性愛的滋養。
越過三十以上的門檻兒,女人的羞澀日漸剝落,
真正懂得如何爭取和享受性之樂趣,深諳個中技巧以愉人愉己,
不是被動的接受,更不是所謂的洩慾工具。
床第之歡,如魚得水,男人終於理解,什麼叫做女人的滋味。
五、心態
用“成熟”來描述三十以上的女人,稍顯厚重,
因為她們還在感性與理性間搖擺不定,堪稱矛盾混合體。
職業化的笑容,程式化的措辭,實屬迫不得已,
卸下面具,那顆善感的心依然火熱。
閱歷的增長,讓她們學會掌握分寸,
學會保護自己,學會有捨才有得。
迷人又謎樣的 30歲女人....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
三十以上的女人,“老少皆宜”。
二十幾的男人,迷戀其淡淡的母性氣息;
三十幾的男人,因同齡而產生諸多共鳴;
四十幾的男人,欣賞那由內而外的性感嫵媚;
五十幾的男人,感受到了鮮活的生命力量。
可惜,有一點,不得不提,儘管男人喜歡三十幾的女人,
但是他們通常樂意迎娶回家的還是二十幾的女人。
別問我男人找三十以上的女人做什麼,
聰明如你,應該明了,生活就是如此現實,
也正因為現實,所以它,很真實。
“風情”兩字,女人不到一定年齡,是強做不來的。
三十以上的女人有別於花紅柳綠,有別於風韻猶存,
她們如曼舞輕飛的彩蝶,
舉手投足間流露成熟、自信,恰是風情萬種。
女人間流傳一句話說
“看好自己的老公,別讓他遇到30歲的女人”,
說的正是三十以上的女人身上那擋不住的風情。
風情萬種,她們理解 自己不再需要靠外在...
三十以上的女人不再素面朝天。
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她們不再光潔如玉,
如今也不得不時常往化妝品櫃檯前湊一湊。
當然,三十以上女人的魅力在於性情,
它不完全取決於智商,也完全不取決於美麗。
因此她們最知道,在裝飾自己的外表之前,
首先得裝飾自己的智慧與才情。
三十以上的女人,
習慣於化淡妝,著素雅的衣服,
不屑於和淺薄、濃妝豔抹的少女為伍。
當然也有點嫉妒,不過那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嫉妒、挑剔的嫉妒。
三十以上的女人,心跳不會有太快的頻率,
笑的時候只會淺淺的,哭的時候也不會大聲。
往往抑衝動於嫻淑之中。
她們不會再有二十歲的生澀,
卻也全無四十歲的老態。
她們把那種或健康或優雅或奔放的性感,
都當成享受品而不是消費品。
三十以上的女人一群主動的女人。
知道什麼是收,什麼是放,該舍的捨,該得的也不會含糊。
她們深諳職場、情場的遊戲規則,
不會為難對手,更不會為難自己,
甚至她們會轉換自己的性別,
像男人那樣玩,卻像女人那樣贏。
跟這樣的女人在一起刺激,充滿挑戰,
又讓你在無意識裡期待渴望她們的挑戰,
因為通過她們足足可以證明我們男人的品質和力量。
但是她們不女權,更不咄咄逼人。
如果她們好,可以好到善良賢淑、寬容隱忍;
她們也可以“壞”.....
她們也可以“壞”,“壞”到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我行我素。
30歲的女人修練到了一個階段
她們把美麗煉成自信,
把年齡化為寬容,
把時間凝為溫柔,
把經歷寫成厚書;
什麼版本都有,而且還會一直有下去。
她們在歲月的淘洗中日漸綻放出珍珠般的光華,
時間和經歷甚至可以成為三十以上女人驕傲的資本
--在輕描淡寫中微微一笑,
那份溫柔與從容,女孩永遠學不會。
三十以上的女性逐步蛻變為真正的女人,
她們知道:
妝要淡妝,話要少說。
她們開始擺脫二十幾歲時那種用張揚詮釋的時尚概念,
她們開始在思索各種女性生活的課題。
三十以上的女人,內涵變得更加豁達和深沉,
講究自自然然的風韻和魅力。
在時尚的潮流裡,她們內斂的高貴不容忽視。
在這個“成熟”的年齡,
不再去追求穿奇裝異服的時尚了,
她們懂得時尚的真諦,
懂得優雅的內涵,懂得什麼場合穿什麼服裝。
三十以上的女人,不再被各種的時尚所迷惑。
三十以上的女人已經不需要誇張,三十以上的女人應具有品位。
三十以上的女人不張揚的精緻打扮和氣質會讓人久久心動,
三十以上的女人品位應該是各方面的,
知識、閱歷、情感、生活,都應是豐富的,有深度的。
自信、快樂,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她們開始學會寵愛自己,開始講究生活的品質,享受生活。
憑著自己的心情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事業進步、家庭幸福。
三十以上的女人不一定去買名牌
但會經常去看,去學習它的搭配。用錢少不一定沒有品位,
品位是一種從內向外流露的東西,來自內在的修養底蘊。
你可以再特定的條件下,盡量做到有品位。
擁有專屬自己的審美觀
一個接近時尚真諦的女人,
不僅穿著得體,而且別緻動人。
三十以上的女人應該有自己的審美傾向,
不能被千變萬化得潮流所左右,
更不能去追求那些奇怪的時尚。
過度追求有害身體的時尚,就像過度減肥,
最後時尚蕩然無存,留下的只是心靈的折磨。
沒有人天生就懂得時尚,就懂得什麼樣的時尚該去追求,
什麼樣的不該去追求,穿衣打扮也需要學習和琢磨。
三十以上的女人的女人應該在自己所欣賞的審美基調中,
加入當時的時尚元素,融合成個人品位。
滿30歲以後的女人 其實更有魅力唷
因為歷練讓她們更成熟,心美,人就美了
分享給身邊的 熟女們吧~
好文章 分享給朋友吧~
元始天尊混元珠 在 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 Facebook 八卦
其實宗教界內的信仰對象,神、佛、菩薩等,絕大部份都是虛構的,甚至一些還把歷史人物虛構成一個全新的角色(例如關公),然後信徒再把這些角色轉換為信徒膜拜的神。但,這不阻一些信徒透過祈禱拜祭而得到實際療癒。
一些佛教文獻中,已經明示本尊神佛都是人心所變現,道教雷法也說天兵神將皆自身精氣神所化,可惜當傳到來信徒層次時,大家都只是急著拜而忘掉了這些原版的理念。
我1998年年尾剛從加拿大回來馬來西亞後,99年華人過年時,母親是有跟華人傳統做接財神的儀式。
母親知道我對藏傳佛教神祗儀式的熟悉,所以就叫我在除夕晚幫她接財神。我就說沒問題,還問了老媽那年的財神是那個方向。
然後看了看櫥櫃上有一個Q版的財神,問老媽那財神公仔有沒有人用。我媽說沒有,它就被我擺在家裡的神檯上。
然後我就做接財神的儀式,其實我是亂來的,完全沒有請甚麼西南方財神,沒有準備甚麼祭品,就為這Q版財神開光了。(實際上,我是幫這個Q版財神再做我念力班裡面所教的元型再循環法。)
做完了後,就跟我母親講了一些要拜這財神的細節。(老人家,就不需要重新跟她解釋甚麼是念力或講解甚麼是信念,我就用回老人家拜神的模式來跟她講。方法是極其簡單,幾乎連拜也不用拜,也不用供品)
結果在幾天後我回到家,看的我媽放了一粒柳橙在Q版新財神的面前。我就提醒她其實不需要供品的,原來我媽就中了馬幣兩千多元的彩票。我本來打算跟她說其實就算中了獎,也不需要供品的,不過回心一想,覺得雖然可簡則簡,但如果老人家覺得需要複雜一些些,需要有供品才會安心,我也就沒有必要跟她再教育。
之後她的財運開始改變,常中彩票。十多年來,直至她往生前,這尊Q版財神我我媽和爸,帶來不少過十萬馬幣的橫財。(這個是我有算到的,實際上很多時候母親會打電話跟我說今晚要到哪家餐廳吃飯,我到了後才知道當天我媽其實又中了彩票。)
其中一次她中兩萬多馬幣,被我寫在臉書上而她緊急的叫我以後她中獎了,不要寫在臉書上。(因為有些親友是有關注我的臉書,而我母親不想應酬)
後期有幾個朋友的妹妹結婚,家裡要拜的神,也叫我去幫她們開光。但,她們一樣不知道我所謂的開光儀式,只是做給她們看,好讓她們安心。實際上的操作,則是念力的做法,而且是一分鐘內就做完。
(但,人家叫你去開光,你就得做戲做全套。不能一分鐘就做完。也得搖鈴撒米散花燒香,人家才會安心)
我唯一跟市面上那些開光的師父不同的地方是 —— 她們要開光的神,我是會幫她們做量身定做的設置。
之後有很好笑的事情發生 : 其中一位找我開光朋友的妹妹去了吉隆坡一家很出名『查家雜』的乩童(地母娘),她出名的地方就是你寫了地址在紙上,交給她,她就開始把你家中的擺設,包括多少張椅子、甚麼顏色、門口進來有置放了甚麼家具,是可以很精準的道出。
其實我中五的時候,剛考試完畢,有去找過地母娘一次。她一見我就說『你剛才來到門口,我就知道你想問關於修行的問題。你這次考馬來文的時候,你選擇的作文題目是哥哥帶弟弟弟一天上學,對不對?』
真的,這句話是在沒有套話之下,兩個都給她說中了。修行的問題,最後她只是指點了一些模棱兩可的東西,說有一天我就會完全明白地水火風空五大元素,我就會跳出三界,修行有成之類的。
那麼到底找我開光朋友的妹妹找地母娘的時候,發生了甚麼事?
地母娘跟往日一樣,不斷的把朋友妹家中的細節道出,從門前講到客廳,客廳講到飯廳,飯廳講到其中一個房間。
然後地母娘就說:『嗯,你們在這個房間設了神檯。』
『對。』
地母娘接著說:『嗯,擺了一尊純白色的觀音,是坐著的。』
『是。』
接下來地母娘講的那句話是對我的朋友來講,是很大的爆笑點。地母娘說:『這尊觀音,是高人開光的。』
朋友後來轉告我的時候,我也在爆笑,因為我不是高人,我的修行只是做研究的興趣,我的七情六欲還很重,特別是性慾。有性慾的,自然還是欲界的眾生,根本也沒有跳出三界。
說實的,我暫時也沒有興趣跳出三界,我還是對欲界人間有眷戀。
這個所謂『高人的開光』其實就是我念力班中教人如何把宗教信仰的對象『再循環』的方法,而這方法也是我學員中有眾多見證的方法。
其中一位學員說:『昨天早上用这个乌龟做了一个使者和珠宝冥想,然后跟朋友买了一个字,结果晚上就中了第三奖,这个小财神前途无可限量,赞叹赞叹』
事實上這位學員就是對著一個家中的烏龜小石頭飾物做了開光,見效時間:少過一天。
另外一位當時剛學成下山的香港念力師見證:
『10月29日:昨晚睡前把一些神再循環 , 今天就中了六合彩, 得了個小財, 現在好很開心, 留下一點見證, oh~~yeah!!!
11月1日:見證, 我的那位 recycle(再循環) 的神, 又幫我中六合彩, 連續2期, 爽! 勁! 屌!』
這位學員是沒有用實物或神像,是直接的心中開光。見效時間:少過一天。
下面是一我台灣學員的見證:
『最近再循環了一個神祗,任務是帶來各種正財與偏財。在此之前我從來都沒中過樂透獎,在再循環一個神祗後,短短的四天就中了兩次樂透!雖然金額不多,但是前所未有的不勞而獲。』
這位學員是對實物或意像開光,我就不知道。見效時間也不能確認,因為他是說四天內從樂透中兩次小獎,但不知道第一次是第幾天實現。
另一個馬來西亞學員上完念力課後,回家後就花了一分鐘幫自己家裡父母所供奉的關公重新開光(是的,開光所需時間是很快就做完,所以用來混口飯吃的話,你的客戶未必會安心)。
那一個星期內,他的母親就中了彩票小獎。接下來的那一個月,他母親中彩票共五次,發了五次的小橫財。
我們的念力班秘密群中,還有更多這些見證。
不過我再次提醒大家:『神』是沒有道德觀的,所謂的『神』只是一個方程式、一個工具,工具沒有好壞之分。
你拜神拜到有靈應,不是神厲害,而是你厲害。
雖然我常開玩笑說上過我的念力課程的人,會有『本錢』開一個宗教,但這不是開玩笑的。要達到這些效果,不是功力問題,是技術問題。你不需要有多年的修行累積了雄厚的功力或功德,才能有我學員見證的效果。
記得,我不是高人,我也有這些效果,我還是一個慾望重,眷戀紅塵的凡夫俗子。
有興趣學習江魔這個已經辦了18年的念力之道,可以報名今年在馬來西亞唯一一次的課程,只在8月1和2日,Capitol Hotel。
江魔2020年,馬來西亞唯一一次的《念力道》!!盡在吉隆坡,不會在南馬北馬,也不會在東馬。馬來西亞的朋友若想報名的話,敬請儘早!
第103期《念力班》 :8 月 1 和 2 日
報名上課的價錢取決於你報名的時間:
《念力道》課程的『早鳥』報名價錢是 RM3800。7 月 20日後報名的是『午鳥』價 RM 4200。7 月 27 日開始報名是『富鳥』價 RM 5000。
上課地點:Hotel Capitol(UM樓), Jalan Bulan, Off Jalan Bukit Bintang, 55100, Kuala Lumpur, Malaysia。開車的朋友可以把車停在 Low Yat Plaza,停車票能夠Hotel 打印以得優惠價。
(若 你需要住宿,請自行上網安排。一些國外朋友是住 Hotel Capitol附近的 Seasons View、Hotel Nova、Royal Bintang等等,甚至其他較經濟的旅店。)
上課時間:9am ~ 6pm 或更遲 (8.15am報到)
課程費用不包住宿費,但包課程講義、兩天的茶點和午餐。 (所有的住宿,請自行安排)
想報名上這些課程的朋友,請Email到 konguniverse@gmail.com 註明你的身分證的名字(中英)、身分證號碼、手機號碼和email。也寫明上哪一個課程。 我會把匯款資訊傳給你。
元始天尊混元珠 在 草屯囝仔Official Youtube 的評價
草屯囝仔 - 媽祖 (Mazu) Prod. Huangfu
#天上聖母 #千里眼順風耳 #慈悲為懷
詞/曲:李明倉、陳樞育
編曲:Huangfu
製作人:G.K. 高偉庭
影像:沈皇名
草屯囝仔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oTunBoyz/
混血兒娛樂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inokoinc/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aotun_ec/
https://www.instagram.com/caotun_su/
https://www.instagram.com/caotun_taiwan/
『你親像阮欸媽媽 拄著困難提醒著我。』
從小聽長輩講著媽祖生平的故事,在大家小巷裡任何人都耳熟
能響在我們的眼裡媽祖就像媽媽一樣,不只單單帶給我們心靈上的
慰藉包含在生活上,教著我們做人要多多行善、做好事、積功德。
然而信仰帶給我們正面的力量,儘管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我們
都要努力去執行。
人生如海 有媽祖指引
親像是明燈踮黑暗時陣牽引咱的心
天上聖母留慈悲 勸咱就要向善每一日
誠心 則靈
天地玄宗 神由心通
湄洲林氏降世默聲中
有如靈通 大慈大悲如金光
救苦救難 島嶼眾生保安康
海相險惡無情洶洶 天妃挺身驅蛟龍
降伏妖精千里順風 供奉面容攏薰黑
捨身為己 孝名顯赫連天
天上聖母 慈悲
萬家祈求呀保安寧 法門弟子勒專拜請
天上聖母降臨呀來 神兵火急勒如律令
人生如海 有媽祖指引
親像是明燈踮黑暗時陣牽引咱的心
天上聖母留慈悲 勸咱就要向善每一日
誠心 則靈
眾信徒攏想欲聽草屯囝仔講祢的故事 要從佗講起
我就帶你轉來泉州莆田縣賢良港三月二三彼一日
踮西元九百六十年 那時咱猶未出世
但是從我有記憶 開始 攏是受祢的保庇
你親像阮欸媽媽 拄著困難提醒著我
叫我頭要舉乎高 啥物款代誌攏別驚
我一直跑 一直堅持 一直向前行
我袂閣吼 袂閣驚慌 因為有祢的陪伴
我曾經想過放棄 因為祢所以堅持
在我的心目中祢的重要大過幾分臭錢
有祢我開始學著會對別人好
你是阮大家人心目中的媽祖 天上聖母
國泰民安 雨順嘩啦啦拉
文武旗飛 鼓陣法仔拉拉
肅靜 喔欸喔欸喔
迴避 喔欸喔欸喔
人生如海 有媽祖指引
親像是明燈惦黑暗時陣牽引咱欸心
天上聖母留慈悲 勸咱丟要向善每一日
誠心 則靈
特別感謝:
臺中大甲鎮瀾宮
彰化鹿港天后宮
南投草屯朝玄宮
嘉義新港奉天宮
雲林北港朝天宮
嘉義東石港口宮
嘉義朴子配天宮
彰化鹿港護聖宮玻璃媽祖廟

元始天尊混元珠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晨時,鳥喃未聞,人煙不沸,這是公園仔少有的風景,畢竟她是大埔墟的地標。
這公園挺逗趣,中央的聳樹被圓弧大理石圍繞,背向蒼翠,眺望園內四個角落都座落了涼亭,綠蓋白頂紅底柱,凜凜底下,是數個被煙霧迷漫着的大叔。樹蔭今天似乎起不了作用,滾動的水滴於綠亭邊緣滑落,漸覺頻繁,眾大叔見勢色不對,紛紛止住吐霧,急着腳離開公園仔。
出口四邊都是街道,條條大路都通往大小食肆。面前穿著藍襯衫的大叔,隨其穿過其中一條大街,拐兩個彎頭,於一家開了半閘的店子外駐足。雨粉漸成點,大叔握着玻璃門的扶手一拉,就往店裏去。水珠積聚於半彎的睫毛上,勉強撐起沉重的眼皮,只見,頂上是一個黑色招牌,以俗金刻了「陳漢記粥麵專家」七個鑄字。
腳丫穿過玻璃門,大叔邊領頭走,邊自我介紹。他是亮叔,王永亮,是這家廿八年老店子的事頭。
聞知是一家老店,真有點驚嗟,畢竟門外裝潢新簇,沒有太多痕迹。步進店內,與外間的烏霧相反,是一片燈火通明。牆身都貼滿茶記式菜單,左側是麵檔,右側是白色小圓桌兩三,行至盡頭,方知左前方尚有偌大空間,同樣是散落了多張圓桌及銀色圓櫈,一名員工手執濕毛巾,在枱面隨意打着大圈,試圖拭淨桌面;另外兩位把各類調味品填滿小瓶子後,半扔回桌上;還有一位提着拖把,在地上來回晃擦。不修邊幅的景象,反倒滲出了點點庸俗的雅致。撿起掉到地上的餐單一看,選擇繁多,暗忖小店食物五花八門,入神之際,亮叔一屁股坐到櫈上,盯着餐牌看之餘,又調侃道:「啲人話我哋乜都有得食,雜過鬼。嗱,我份人乜都隨緣,但對食物好執着,冇一樣嘢做得馬虎。」他以手為筆,於桌上寫了四個字——「一門四傑」。
緣來又去
收起指頭,一陣牛腩的滷香蓋過了市井味,隨炊煙而行,又來到門口的麵檔。亮叔隨即走到麵檔,用力搭了搭師傅的肩膀,咧着嘴巴介紹着「第一傑」,牛腩師傅佳哥。穿上青綠色制服的佳哥靦腆地笑了笑,又轉過頭去,繼續撈起炆煮好的牛腩及牛雜。一旁的亮叔見狀,着他切好一碟三分肥、七分瘦的牛腩,拿到就近圓枱坐下來,邊吃邊自賞。小店的牛腩十分講究,天天購入新鮮牛腩,肉類絕不保留超過一天。夾起其中一塊放到口中,咀嚼三數下便嚥下,他指要肉質軟腍,不是炆得愈久愈好,而是熟知每塊肉所需火候,不同位置,不同厚度都有影響,所以每天炆煮時間不一樣,這就要講經驗。他說這裏的師傅都跟他有緣,想法一致,緣合則聚。很多麵檔師傅為求方便,將牛雜與牛腩一大鍋煮,此乃亮叔不能妥協,因為牛雜多雜質,會影響牛腩的味道與質感,分開烹調縱使費時費火,他都堅持廿八載。除了火候,醬汁也是重點,與其他店做法不同,小店的腩汁加入了沙嗲,說到這裏,他的表情出現了一點微妙的變化,徐徐道出這是他姑丈的秘方,幾十年不變。「我姑丈係邊個?之唔係陳漢記個陳漢囉。」手執已過身姑丈的照片,亮叔的笑容帶點苦澀。他相信緣分,亦知道安天命,有些命運無法改變,就如他與父母無緣。父親於其四歲時離世,後來母親改嫁,他頓成孤兒。幸而緣去,又來。當時幸得姑丈陳漢一口答應撫養,他才得今日安樂。
陳漢記其實是姑丈的心血,第一間店位於荃灣。他十歲就開始到店裏幫忙,上學前幫忙開店,放學後背着書包做樓面及清潔。一切自願,因為他本來就不喜讀書,故十二歲小學甫畢業,他就全力到店裏跟姑丈學做牛腩。陳漢對他非常嚴格,細小的他要學着站高炒鑊﹑攪拌汁醬,更要把跟自己差不多大小的鍋子舉高過頭,雖苦,卻因而練出一身好功夫。十六歲那一年,他已經做企檔師傅,獨當一面,煮得一手好牛腩。至十八歲,姑丈因年老而要退休,整家店交由他打理,一直至三十歲。
後來,雄心壯志的他,想要一闖天下,於是有了自立門戶的念頭。姑丈聞言,口裏雖然不想他離開老店,卻又身體力行,借數十萬予他開店。於是,就有了大埔陳漢記的出現。「我可以有今時今日,全靠姑丈,所以鋪名一定要用番陳漢記。」未幾,姑丈兒女無法繼續經營,陳漢記只剩他一家。話一出,他又塞了一塊牛腩進口。亮叔把牛腩視為小店的靈魂,味道一點不能變,因為這是姑丈的拿手好菜,是一份不可割捨的感情、一份由心的尊敬、一絲眷戀。
種下善因
面前的牛腩一掃而盡,只剩下空碟。忽地,一股米香飄至鼻腔,喚醒了沉浸於思海中的亮叔。他仰頭望鐘,十一點半,已經開店半個小時,於是他動身往粥檔去。只見粥檔前貼了幾張沾了水的手寫單子,繞過傳菜的小窗口,他駐足於另一名穿上制服的男人身旁,男人看上去,還帶點青澀,正是小店「第二傑」,粥檔師傅恆仔。舀起一勺察看,小店的粥底屬於稠杰,這是亮叔的喜好,認為這樣較有口感。但要粥夠稠綿,得花上四至五小時煲煮,中間要不住攪拌,需要耐性。「我成日話後生唔係問題,我教佢要用心、用感情去煲,咁先做到一煲好粥。」播種善念,恆仔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每天都一大早就回來煲粥,不敢怠忽。此時,恆仔看看單子,先舀起一勺粥底往小煲內,再加入豬雜搖滾,鋪上葱,一碗及第粥就完成。樓面阿姐把粥捧到客人面前,再附上一碟腸粉。
對啊,吃粥又怎麼少得了腸粉?視線回到粥檔這邊,不知何時起,一名青綠上衣的女人,正立於旁邊的腸粉檔埋頭苦幹。她是店裏的「第三傑」,腸粉師傅英姐。只見英姐舀起一勺粉漿,淋到長方形的蒸架上,再均勻地於中上方位置放上蝦仁,於最下方灑上切碎了的豬膶,待粉漿凝固後,用小鐵片於中間割開,各自捲成兩條腸粉。「玻璃腸粉到。」黝黑的大叔打着哈哈,似乎是熟客。兩碟腸粉晶瑩剔透,厚薄均勻,英姐說這是亮叔對腸粉的要求,餡料每日新鮮,粉皮輕薄而帶少許透明,要薄而不破,少一點技術都不行。最有趣的是,腸粉的秘方只有師傅知道,就連老闆都是門外漢。亮叔聞言,即過來搭訕:「試過有四個客人,一食食咗三十幾碟,冇呃你,真係。」吃三十碟有何驚奇,小店有很多客人,一吃,便吃了廿多個年頭。
立足廿八個年頭,亮叔在這一區,除了美食有口碑外,亦是有名的義氣仔女,只要朋友有難,他都會拔刀相助。他憶起當初小店僅得一邊鋪位,彈丸之地放了七八張木摺枱,當時生意不錯,想要擴充地方,隔壁卻有一間建築材料店,令他無從入手。直至十多年前,建材店要倒閉,告知執達吏要到此封鋪,多年鄰居關係,他想也不想就借了三十萬給對方應急,好讓店鋪不用被封,對方為了報恩,把鋪位轉租予他,才得以有現時寛大的陳漢記。種善因,得善果,亮叔坦言,這善心由姑丈播下。陳漢花名為義兄,幾乎荃灣區所有爛仔、道友都受過其恩惠。也許是一種薰染,他人生中,一個「情」字對他特別重要,不論對朋友或是員工,他都動之以情。與姑丈的緣分,他自覺是修來的福氣;與姑丈的關係,如父,也如師。
緣原是圓
游離憶潮,天色漸黃,預告晚市即將開始。一個身影霍地於煲仔飯檔出現,亮叔上前打個招呼,介紹他是小店的「第四傑」,煲仔飯師傅正哥。正哥跟了他二十年有多,煲仔飯的水準從來沒變過。正哥臉帶淺笑,打開了正在冒煙的其中一個瓦煲仔,見米粒煲得適中,粒粒分明,帶少許飯焦,把新鮮的白鱔鋪於米飯之上,再蓋上瓦頂。甘鮮混和飯香,從小隙縫滑溜到店外,只見店門側已有一條長長的人龍,靜候嘗鮮。煲仔飯是小店的名物,多年來都全靠正哥的手藝,方令店子夜夜笙歌,亮叔眸子裏倒映出裊裊白煙,又開腔:「呢啲瓦煲仔用四至五次就要換,但師傅呢?一齊打拚咗咁多年,梗係想一直唔變啦。」這又是他從姑丈身上學到,夥計是一家店的靈魂,要視之為手足,將心比心,他多年來都一直慎守。就如,他每年都豪擲數萬元,請員工吃團年飯;又如,他付員工之薪金,都較同行高。記得沙士那年很難過,小店每月虧三十萬,亮叔卻一點沒有想過放棄,要守住員工,護着他們背後的家室,結果,向政府提取的一百萬資助金,他全都用來發薪給夥計,上下齊心,終渡過難關。緣是圓,老闆來,手足往。有一年,他們遇到了勁敵,一家粉麵店開到隔壁,客人貪新鮮,都紛紛離巢,生意淡薄,足足三年之久。一班夥計沒有因為怕飯碗不保而過檔,反而工作得更拼搏,終於使得一眾客人回頭。「我當正佢哋家人,唔係點會跟我咁多年?」此刻,他正於廚房外,與數名樓面聊得興起,一時抱頭勒背,一時笑得合不攏嘴。
驟然,見有熟客,他拍拍員工肩頭,只見對方有默契地遞上一壺熱茶,亮叔即執壺熱情地上前跟客人打招呼,不消一陣子,已經坐了下來一起喝茶。聞說,他以前都會拿出珍藏威士忌與客人碰杯,只是大家白髮已見,惟有健康點,以茶代酒。言笑間那種親切,似乎超越了賓主關係。時針又繞了一圈,亮叔仍然埋首於一片喧繁之間,顯得玻璃外的朗月更孤清。
送別最後一桌客人,舉錶一望,凌晨四時。店裏半昏半明,站在門外,月光冷冷地打照到臉上。他笑意未散,瞇起的雙眼末端,是藏不住的魚尾紋。這時,才回想起亮叔已將近六十。他默默來到收銀處,拿出鈔票邊點算着,邊自嘲年事漸高,現時回店裏都以管賬目居多:「我做咗幾十年,而家比以前冇咁好力,辛苦好多。」苦卻甜,他其實一點不想退休,只望回店子找樂子。語畢,四位師傅各自捧來牛腩、蟹粥、蝦腸、白鱔煲仔飯,正哥扯高嗓子:「嚟啦!老細!」啊,宵夜。一桌子六﹑七人,拿着碗筷,一言又一語,忘卻了深宵的疲憊。
甚麼是知足常樂?看他,辛苦了大半輩子,得失,得失,最終隨行的,還是老緣分。
他說,陳漢之言,會牢記。
陳漢記
地址:大埔運頭街91B地下
電話:2658 2277
營業時間:11am-4am
詳情: http://bit.ly/2LRFwKu
========================================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

元始天尊混元珠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寧做小生意不批貨 西灣河老麵廠誓保質素:要維持客源唔可以偷工減料(足本版): http://bit.ly/2RvZvhl
山竹走了,香港仍然颳大風;股市不能停,搵路趕返工,賺錢「重要」過天災。西灣河有間老麵廠叫春記,口碑載道,老闆偏偏將生意愈縮愈小,每日打麵兩三種,只做零售,門市中午12點就拉閘。
行家笑春記人懶不進取;「咁辛苦做咩啫?第一,交畀人嘅貨價可能係現在賣嘅三分二;仲有,我質量可以提升多啲,做好啲;如果交畀人要淋淋聲做完淋淋聲起貨。」第二代掌門五哥樊容強心水清,腆着大肚腩哈哈哈,十足一尊笑佛。
「禾稈冚珍珠!」慕名首次來到春記麵廠的人,可能有此一嘆。幾百呎小廠躲在靜靜的興民街,附近佔了一半是車房;門面殘舊,小趟門僅夠一人通過。但見不時有客擠進來五包十包的買麵:四位老太太似小學生在起哄,「我哋平日帶車仔嚟;今日無準備,行到呢頭又忍唔住。」金蘭姊妹分別住北角、將軍澳、何文田和元朗,你買我又買。有靚女長居法國,離港之前來買麵,他朝解鄉愁。
曾經有個在美國開旅行社的熟客,叫春記做一個貨櫃的麵,拍心口有本事賣晒。「一個貨櫃?我一年都做唔到喇!一個星期我都只係做幾百斤麵。一包麵粉50磅,一個貨櫃放麵粉800包,放幾多麵我就唔知。」五哥耍手擰頭笑騎騎。
時間 磨出來的細緻
春記貨種不多,蝦子、瑤柱、魚蓉……乾麵類六七款,濕的有生麵(雲吞麵)、上海麵、雲吞皮等,每日只做兩三款補貨。五哥指出,每星期做三兩包麵粉的生麵、三兩包麵粉的上海麵,蝦子麵做到七八包麵粉,「如果你唔係自己鋪,咁樣根本唔夠皮。」
雖然貨量少,他依舊每朝凌晨五點回來打麵。為何不多睡兩句鐘才開工?「麵呢,做嘅時候要等佢(成分)去混和,我哋行內叫做『行吓佢』,放一放先轆,放一放先執,咁係最好嘅。」他晨早打好麵,弟弟樊容坤(七哥)七點多現身,順道速遞早餐,去門市開檔回來正好執麵。
身處橫街,門面欠奉,七哥明言全靠「老主顧」支持,「人哋話你嘅麵好食,證明你嘅出品受人欣賞。(做麵)回報你嘅,唔係一包麵嘅價錢。」七哥滿足道。
五哥強調:「維持到客源,就係不偷工減料。就算有靚材料,你偷咗工都一樣死。」譬如他做掛麵,人家「夾」麵一次、轆(壓)兩次;他就夾兩次,轆四次五次六次,「如果一次過壓得夠薄,條麵唔好食嘅。轆多一兩次,麵會滑溜啲。」慢工不一定出細貨,但要細貨,不得不磨時間。當中沒秘訣,行家也知,但知不等於做,尤其趕急大量出貨的。「我不是經常做,時間耐啲,無問題,慢慢做。」工序在意,客人評價五哥一樣在乎:「你賣一樣嘢出去,個客返嚟一句說話:你啲麵唔得噃上次咁樣,你就成晚瞓唔着。」
機器 取代不了經驗
有50年,春記都用蒸籠明火蒸麵、焗麵。大約十年前傳出發展商意欲收購興民街的舊樓,所以兩兄弟一直沒有更改生產設備;然而,五年前去到討價還價的階段,收購重建無疾而終。兩年前,乘着配合屋宇署的要求,他們花了三四十萬重新鋪水鋪電,廚房改了電的蒸櫃和焗爐,走進「現代化」。
「現在蒸一車麵23分鐘。以前朝早蒸到夜晚五點,執一次麵就要去蒸,之後要焗,將啲麵調嚟調去,一日搬到黑。」五哥說。
那次大裝修,舊物只剩一紮古董竹片,父親用過,今天韌性依然,好晾掛麵。竹昇和蒸籠都沒留下來,倒是夾麵機壓麵機從父親年代服役至今,一開動就嚓嚓投訴,零件換了好幾次,就是捨不得丟掉換上先進的。
機器省了力氣,但做麵仍要靠經驗,例如大部分麵款都要落鹼水,多少有別,醒鹼時間也不同,五哥製作七哥出貨都了然於胸。水分也要掌握得好,例如做掛麵只有麵粉和水,太濕麵不好吃;太硬,麵就易斷易碎。所以,打麵前,要磅準水量,「如果你斷估倒水下去,多時加粉,少時又加水,加來加去,打麵桶愈打愈熱,麵就放唔耐。」
打瑤柱麵剛相反,成分有瑤柱汁、瑤柱蓉、蛋、麵粉、鹼水等比較複雜,最初未知濕度硬度,所以要慢慢加水,一邊打麵一邊去用指頭感受判斷,「倒水太多就死喇,你再加麵粉就稀釋咗裏面嘅材料,瑤柱味淡口咗。」
蝦子麵瑤柱麵比較受歡迎,他們每個星期都做;但掛麵就得看天時,「如果大北風嘅時候做,呢刻掛上去已經攣晒,賣相唔好;如果南風天,掛兩三日都唔乾又驚佢發毛。」打麵,並沒有一條方程式,唯有歲月造就的敏銳。
追數慘過借
春記在1965年由父親樊春創辦,1975年前搬來現址,一度是東區雲吞麵鋪、酒樓的供麵大戶,遠至灣仔也交貨;單是打麵師傅就請了五六個。五哥有八兄弟妹,除了萬千寵愛的小妹,七兄弟自小就在麵廠幫手,但繼承衣缽的只有老五和孿生細佬老六以及老七。「中學讀唔到書就跟老竇做囉!」五哥笑。
「老竇等師傅收工就教我哋坐竹昇、打麵。」七哥邊說邊回味怎樣將一塊厚厚的麵糰「坐」成薄得透光的雲吞皮。
97年老六移民波士頓,老師傅一個個告老還鄉,最後只剩下五哥和七哥兩個人。五哥回憶:「以前做生意比較困難,人哋幫襯你係好事,但數期長,周轉比較困難,你要找數畀人,夥計又要出糧。後期都係唔好喇,索性做少啲。」
「追數慘過借!」七哥搭訕。
98年五哥正式接手後,只交貨給準時出數的兩三家;四年前乾脆停止做批發,「自己賣算數」。門市就在百步之遙的西灣河市政大廈,正午12點便收鋪,客人要買麵就得移步興民街麵廠。「下晝唔開檔,因為粉麵客人通常上晝買,夜晚食飯煮餸;下晝生意額都唔夠請一個女工睇檔。」七哥道來原委。
簡單 也美
兄弟倆只差兩歲,五哥滿頭灰白,七哥無染髮也烏卒卒,完全不似59歲。
「佢以前多嘢諗。」哥哥是麵廠持牌人,打頭陣,傷腦筋。哥看弟「漏氣」,弟看哥「心急」;不過二人拍檔幾十年,早明白「如果人似我除非兩個我」,「一人少句就無事。記住,你一嗌交就散檔。」五哥笑得瞇起眼。兩兄弟都是健談之人,可是在麵廠各有專注,大多靜靜地做,任由收音機大聲播。
「我14歲開始做,現在兩個膝頭痛,痛咗幾年啦。」61歲的五哥看了醫生,說是勞損。幾十年來他日日搬麵粉、抬又濕又重麵糰走來走去,不離開崗位關節炎難緩解。七哥一樣腳痛,因為「坐喺度執唔到麵」,每日執麵,一站就是七句鐘。
「我希望65歲可以退休。」哥說。「佢四年後退休我都要退,一個左手一個右手,佢做前半部,我做後半部。」弟應。麵廠少一人都不能運作。
春記有歷史有口碑,可產量少。行家都說他兩兄弟懶,不思進取。七哥一笑置之:「錢,使到嘅就係你嘅財產;你唔用嘅就係你嘅遺產。搵到兩餐,唔係夠囉!」收工和朋友打一場波,或者在家搞吓電腦又一個晚上。
五哥點頭同意:「以前做批發一年最多休兩日,現在可以休十日八日。」自給自足,沒有交貨壓力,他整個人輕鬆了,回家飲杯冰凍啤酒,睇日劇、藍光影碟,有時煎一塊靚牛扒,已經樂透。
開心,可以好簡單。
採訪:韓潔瑤 拍攝:梁偉德
春記食品製麵廠
門市地址:西灣河市政大廈一樓D126號鋪
麵廠地址:筲箕灣興民街30號
電話:2560 5144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元始天尊混元珠 在 玉清元始天尊 - 求真百科 的八卦
象徵: 《玉京山》、《郁羅蕭台》、《混元珠》. 父母: 無。 出生日期: 混沌之前, 太古之先。 逝世日期- 不生不滅。 代表作品: 《元始天尊說太古經》。 ... <看更多>
元始天尊混元珠 在 太上無極混元真經|消災解厄修行之道日日唸增福慧元始天尊三 ... 的八卦
蓋 元始天尊 在無極開經筵,說法闡教,亦不出乎此經。 無極者,無極天也。真仙之所居,位於十三天外。又曰: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者也。 混元 者,混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