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快樂,最好學會像老人一樣思考。
如果不用再牽掛未來,唯獨一個例外,也就是死亡,會是什麼樣的感覺?不再牽掛未來的感覺就像第一次飛行,讓人覺得輕飄飄、無拘無束。我們大多天天抱著未來而活,在這未來的重擔下辛勞。但老人免除了這個煩惱,他們更活在當下,更能看到事情好的一面,接受壞的一面。
或許我們並不覺得老年有趣,
那是個陌生的國度,說著年輕人、甚至中年人都不懂的語言,
但解讀這些語言,卻能讓你掌握快樂的鑰匙,無論你現在幾歲。
取自《老年的意義》
***************************
我很喜歡跟老人家相處,我很認真面對「生、老、病、死」的課題。光是對老人家關注,就能夠同時面對疾病與死亡,很能讓我深思。
看到老人家的樣子,會反過來想,我要怎麼老去。我同時也知道,停止成長的老人家,跟那種願意與時俱進的老人家,在情商與智慧表現上,有相當大的差異。
因此,當某些老人家在感嘆子女不孝,不斷使用跟情緒勒索相關的字眼,來控訴某些時代的自然趨勢,我能在心裡站穩腳步,同理他們的恐懼與焦慮。但同時也知道,不是每個老人家都這樣,老人家也可以透過學習讓自己更好,是某些人自己放棄了學習,活在舒適圈,卻又責怪他人不停下腳步。
也因此,我打從心裡認為,老人家也可以進步,要給他們機會。傳統某些價值觀,從孝道出發,其實寵壞了老人家,學不會好好跟人相處,不懂得尊重與界限,回過頭其實老人家也不盡然能多好過。
「即使只有片刻,不再牽掛未來的感覺就像第一次飛行,讓人覺得輕飄飄的、無拘無束。我們大多天天抱著未來而活,在這未來的重擔下辛勞。像老年人一樣思考,就像無牽無掛地旅行。」
有些老人家是真有智慧,這篇摘文點出了這個我很熟悉的議題。老人家更可能活在當下,不過,我們要注意的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讓老後生活的樣貌大大不同。
之前跟品瑜聊,知道德國老人家即便沒有子女環伺在旁,但不代表不思念子女。只是,獨立的生活習慣,讓德國老人家願意早早為自己安排生活,這也跟整體社會福利的環境有關。
「那些智慧得分比較高的人,對自己的生活比較滿意,滿意程度和同年紀獨立生活的人相當。有智慧的人,決策能力比較好,懷著比較實際的期待,如果事情不如預期,他們不會那麼失望。老人不會因為他們花不到的財富或釣不到的對象而昏頭,也不會為了自己記不得的冒犯而懷恨在心。」
研究老人家,通常可以幫助我們思考「智慧」這個議題,我因此對智慧有四個階段的看法。很多人一生,只停在第一階段,也就是只能用「對錯」去思考事情,而且通常認為自己對,都是他人錯,很顯然,這種人互動上不太有彈性,也相對容易有情緒困擾。
這系列摘文只會有兩篇,讓我覺得相當惋惜。不過,也足以讓各位朋友一窺我們意料之外的老年風景,可以幫助我們準備好,面對我們的老去,並且充實目前的生活。祝福您!
***************************
為什麼越老越有智慧?
【文/ 約翰.利蘭】
「年輕的時候,煩惱比較多。」
起初我會覺得長者是因為不想在媒體上發牢騷,所以才有所保留,他們的世代和我不同,不時興抱怨。然而一個月一個月過去,他們依然如此,我逐漸明白他們的選擇性記憶(美好時光的記憶栩栩如生,卻忘記不愉快的時光),對他們的日常生活有好處。即使他們無法控制發生在自己身體上的事,也能控制自己的過去,塑造過去而得到正面的結果。
「我回想我的一生,覺得我這輩子很快樂。」露絲把過去的快樂說得好像有得選擇。
他們還記得的苦難讓他們得以對付現在。他們不是撐過了大蕭條,或配偶緩慢又受折磨的死亡嗎?
我和露絲談話時,露絲時常說起她照顧垂死母親、丈夫和一個姊姊的歲月;她說她姊姊是「我們之中最聰明的那個」,死於阿茲海默症造成的緩慢退化。這些記憶似乎不令她痛苦,而是讓她記得更愉快的時光。露絲的長女茱蒂經營一個機構,專門服務低收入的老人,她說她時常在她服務的人身上看到這種韌性。茱蒂說:「活到八十五或九十歲的人,都有驚人的力量。像我母親,她失去丈夫,也失去雙親,她知道怎麼處理失落。雖然不會減輕痛苦,但人類很有韌性,而年長者經歷過各式各樣的事,我們有很多可以跟他們學習的。年老未必愉快,但也未必可怕。金錢有幫助。有親人也有幫助。但我遇過一些人既沒錢也沒親人,老了卻過得不錯。」
嚴重的記憶喪失很可怕,我們會擔心也是情有可原,不過選擇性遺忘可能是某種正面的智慧。你四十五歲的時候,記得婚姻或事業上犯的所有錯誤有好處,可以讓你記取教訓;到了九十歲,遺忘最好(最聰明),因為記得那些事徒傷心。中年必須知道談生意時誰暗算了你;老年時忘了舊仇,沒什麼損失。選擇性記憶也有一種增強作用,讓富者更富──比起沉溺舊怨的祖母,說開心往事的祖母比較常有孫子女探視。
有一天,我在王萍的公寓裡問她,她這九十年有什麼遺憾。王萍的公寓雖然樸素,卻總是窗明几淨。她不再給自己買衣服,毛衣脖子邊的地方微微磨損了。她把照顧窗邊植物當成例行公事,她說:「這很重要。我喜歡花,對我的身體很好。」對於我問起的遺憾,她搖搖頭說:「遺憾沒道理。沒辦法回到從前。過去的就過去吧。」
王萍描述了她每天的例行公事。她喜歡睡到很晚,然後把居服員前一晚做好的早餐拿去加熱。居服員十點來洗碗。早上王萍會給花澆水,她以前早上會去上一堂運動課,但她現在寧可坐著不動。午餐後,她會小睡一下,下午三點會下樓打兩個小時的麻將,成員每次都一樣,除了她還有中國南部廣東省來的三個女人。她說,她贏牌的日子就是好日子。每天晚上,她會和女兒講電話、下到公寓的交誼廳去閱讀或聊天。她坐直了會背痛,所以晚上不看電視,有時睡前會躺著閱讀。幾年前,她女兒給了她一臺筆記型電腦,讓她和中國的親戚通電子郵件或用Skype 聯絡,不過她沒地方放筆電,而且搬著筆電在公寓裡走來走去太吃力。她也試過平板電腦,但手抖得太厲害,不能用觸控式螢幕。
因此王萍只能接觸到一小圈人和少量的活動,最近公寓的一個好友過世,所以這個圈子更小了。不過這個圈子經過精挑細選,每個人對她都有某種意義,她不會把精力浪費在她不喜歡的人身上,或做自己不愛做的事。她不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不用去有壞心學生的學校,她不擔心被炒魷魚或數學被當,她最擔心的是有沒有錢辦葬禮,而這問題已經解決了。為工作焦慮、婚姻緊張、財務煩惱、時間衝突、日常壓力──讓我夜不成眠,或讓我不開心的,就是這些事,但對王萍和其他長者來說,這些事其實不存在了。王萍說,她現在過得比較輕鬆,「年輕的時候,未來很遙遠,你不知道自己和這世界會變成怎樣,所以年輕的時候,擔心的事比老年人多。但我現在不擔心了。」
想像一下:不用再牽掛未來──也就是各種事很可能不會發生,唯獨一個例外,那就是死亡。即使只有片刻,不再牽掛未來的感覺就像第一次飛行,讓人覺得輕飄飄的、無拘無束。我們大多天天抱著未來而活,在這未來的重擔下辛勞。像老年人一樣思考,就像無牽無掛地旅行。
***
一九八○年代,瑞典社會學家拉斯.托斯坦(Lars Tornstam)驚訝地發現王萍這樣的人十分普遍。
他們雖然失去許多,老了卻心滿意足。托斯坦和我一樣,發現這樣的人隨處可見。他開始訪問他們,談起他們的人生時,他們描述了自己的價值觀如何隨著年歲漸長而改變。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對於如何運用時間、和誰一起共度時光,變得更挑剔了。他們不再有興趣在雞尾酒會與人閒聊或和陌生人調情,不再尋找新朋友或增加社交網路上的新聯絡人。此外,他們變得沒那麼自我中心,比較意識到自己是大我的一部分。他們不覺得寂寞,反而告訴托斯坦,他們珍惜有獨處的時間可以沉思。其他社會科學家爭先想出新主意,讓老人有事可忙,托斯坦卻自創「超越老化」(gerotranscendence)這個詞,以不同的方式看待老年──不是一段衰退的時期,而是一個高點,此時人們會超脫物質煩惱,專注在真正有價值的事物上。
托斯坦推斷,老年之前的歲月都是在為這個階段做準備。
托斯坦以七十四到一百零四歲的人為對象,問他們五十歲之後的價值觀有什麼改變,將近四分之三的人同意這個陳述:「現在我對膚淺的社交比較沒興趣。」三分之二的人說:「現在我的內在世界比較多喜樂。」百分之八十一的人同意這樣的陳述:「現在物質的事物比較不重要。」他們變得比較無私,比較接受人生中有些他們永遠解不開的奧祕。這個結果很驚人──他們雖然沒有經歷一般所謂的成長(例如工作升遷或學習新技能),卻仍然以更深奧的方式在進步。托斯坦發現了一件驚人的事:
年長者似乎同時活在過去與現在,模糊了記憶和當下經驗之間的界線。他們會回溯從前的對話,向他們曾經虧待但已經過世的人道歉,依然為從前的喜悅心懷感激。
當然了,托斯坦的受試者是瑞典人和丹麥人,他們享有的社會安全網以慷慨聞名,但他「超越老化」的概念在美國流行了起來。佛羅里達大學的蒙妮卡.阿德特帶我認識了這個概念。阿德特研究的是智慧與老化,她認為老年人的一些趨勢(例如接納混合情緒、節制負面感覺)造成某種隨著年歲一同進化的智慧。智慧無關天賦或全知──不是指發現相對論或解決中東危機──而是隨著經驗而增長的一種能力。
莫札特有天賦,但你母親有智慧。至少我母親有。
為了評估是不是愈老愈有智慧,阿德特制訂了她所謂的三維智慧量表(three dimensional wisdom scale,3D-WS),用三個座標軸來表達智慧:認(cognitive,理解人生的能力)、反思(reflective,從不同觀點看待人生的能力)和情感(affective,情緒智慧)。一個人可能在某個維度比較強,但有智慧的人運用這三種維度的方式,會使各個維度彼此增益。阿德特用這個量表發現,一開始就有智慧的人,智慧確實會隨著年齡而增長,而且智慧愈高,幸福感愈強。研究護理之家或住院者得出的效應特別明顯,這些地方的幸福感比較低,那些智慧得分比較高的人,對自己的生活比較滿意,滿意程度和同年紀獨立生活的人相當。有智慧的人,決策能力比較好,懷著比較實際的期待,如果事情不如預期,他們不會那麼失望。老人不會因為他們花不到的財富或釣不到的對象而昏頭,也不會為了自己記不得的冒犯而懷恨在心。
阿德特說,以縮短的時間觀來看,不論年輕人或老人都能除去無關緊要的干擾。
「自我中心的情況減輕了。原先耗費在膚淺事物的所有能量,現在用於精髓、真正寶貴的事物。一般來說,年長者接受他們沒有多少時間可活的事實,這他們沒意見,他們並不是怕死,他們怕的是死亡的過程,而有智慧的人比較能接受這過程。」
.
以上文字取自
老年的意義:我和那些老人共處的一年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2019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同時也有65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540的網紅Tree of Life生命樹,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所謂合格,如何定義?」 生命樹 Tree of Life 願始於時線 終能穿越無限 絕境中的生之歌〈人間失格〉No Longer Human ➤線上收聽____https://treeoflife.ffm.to/nolongerhuman 始終堅持用音樂面對生命難題的生命樹...
價值觀有什麼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如果你想快樂,最好學會像老人一樣思考。
如果不用再牽掛未來,唯獨一個例外,也就是死亡,會是什麼樣的感覺?不再牽掛未來的感覺就像第一次飛行,讓人覺得輕飄飄、無拘無束。我們大多天天抱著未來而活,在這未來的重擔下辛勞。但老人免除了這個煩惱,他們更活在當下,更能看到事情好的一面,接受壞的一面。
或許我們並不覺得老年有趣,
那是個陌生的國度,說著年輕人、甚至中年人都不懂的語言,
但解讀這些語言,卻能讓你掌握快樂的鑰匙,無論你現在幾歲。
取自《老年的意義》
***************************
我很喜歡跟老人家相處,我很認真面對「生、老、病、死」的課題。光是對老人家關注,就能夠同時面對疾病與死亡,很能讓我深思。
看到老人家的樣子,會反過來想,我要怎麼老去。我同時也知道,停止成長的老人家,跟那種願意與時俱進的老人家,在情商與智慧表現上,有相當大的差異。
因此,當某些老人家在感嘆子女不孝,不斷使用跟情緒勒索相關的字眼,來控訴某些時代的自然趨勢,我能在心裡站穩腳步,同理他們的恐懼與焦慮。但同時也知道,不是每個老人家都這樣,老人家也可以透過學習讓自己更好,是某些人自己放棄了學習,活在舒適圈,卻又責怪他人不停下腳步。
也因此,我打從心裡認為,老人家也可以進步,要給他們機會。傳統某些價值觀,從孝道出發,其實寵壞了老人家,學不會好好跟人相處,不懂得尊重與界限,回過頭其實老人家也不盡然能多好過。
「即使只有片刻,不再牽掛未來的感覺就像第一次飛行,讓人覺得輕飄飄的、無拘無束。我們大多天天抱著未來而活,在這未來的重擔下辛勞。像老年人一樣思考,就像無牽無掛地旅行。」
有些老人家是真有智慧,這篇摘文點出了這個我很熟悉的議題。老人家更可能活在當下,不過,我們要注意的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讓老後生活的樣貌大大不同。
之前跟品瑜聊,知道德國老人家即便沒有子女環伺在旁,但不代表不思念子女。只是,獨立的生活習慣,讓德國老人家願意早早為自己安排生活,這也跟整體社會福利的環境有關。
「那些智慧得分比較高的人,對自己的生活比較滿意,滿意程度和同年紀獨立生活的人相當。有智慧的人,決策能力比較好,懷著比較實際的期待,如果事情不如預期,他們不會那麼失望。老人不會因為他們花不到的財富或釣不到的對象而昏頭,也不會為了自己記不得的冒犯而懷恨在心。」
研究老人家,通常可以幫助我們思考「智慧」這個議題,我因此對智慧有四個階段的看法。很多人一生,只停在第一階段,也就是只能用「對錯」去思考事情,而且通常認為自己對,都是他人錯,很顯然,這種人互動上不太有彈性,也相對容易有情緒困擾。
這系列摘文只會有兩篇,讓我覺得相當惋惜。不過,也足以讓各位朋友一窺我們意料之外的老年風景,可以幫助我們準備好,面對我們的老去,並且充實目前的生活。祝福您!
***************************
為什麼越老越有智慧?
【文/ 約翰.利蘭】
「年輕的時候,煩惱比較多。」
起初我會覺得長者是因為不想在媒體上發牢騷,所以才有所保留,他們的世代和我不同,不時興抱怨。然而一個月一個月過去,他們依然如此,我逐漸明白他們的選擇性記憶(美好時光的記憶栩栩如生,卻忘記不愉快的時光),對他們的日常生活有好處。即使他們無法控制發生在自己身體上的事,也能控制自己的過去,塑造過去而得到正面的結果。
「我回想我的一生,覺得我這輩子很快樂。」露絲把過去的快樂說得好像有得選擇。
他們還記得的苦難讓他們得以對付現在。他們不是撐過了大蕭條,或配偶緩慢又受折磨的死亡嗎?
我和露絲談話時,露絲時常說起她照顧垂死母親、丈夫和一個姊姊的歲月;她說她姊姊是「我們之中最聰明的那個」,死於阿茲海默症造成的緩慢退化。這些記憶似乎不令她痛苦,而是讓她記得更愉快的時光。露絲的長女茱蒂經營一個機構,專門服務低收入的老人,她說她時常在她服務的人身上看到這種韌性。茱蒂說:「活到八十五或九十歲的人,都有驚人的力量。像我母親,她失去丈夫,也失去雙親,她知道怎麼處理失落。雖然不會減輕痛苦,但人類很有韌性,而年長者經歷過各式各樣的事,我們有很多可以跟他們學習的。年老未必愉快,但也未必可怕。金錢有幫助。有親人也有幫助。但我遇過一些人既沒錢也沒親人,老了卻過得不錯。」
嚴重的記憶喪失很可怕,我們會擔心也是情有可原,不過選擇性遺忘可能是某種正面的智慧。你四十五歲的時候,記得婚姻或事業上犯的所有錯誤有好處,可以讓你記取教訓;到了九十歲,遺忘最好(最聰明),因為記得那些事徒傷心。中年必須知道談生意時誰暗算了你;老年時忘了舊仇,沒什麼損失。選擇性記憶也有一種增強作用,讓富者更富──比起沉溺舊怨的祖母,說開心往事的祖母比較常有孫子女探視。
有一天,我在王萍的公寓裡問她,她這九十年有什麼遺憾。王萍的公寓雖然樸素,卻總是窗明几淨。她不再給自己買衣服,毛衣脖子邊的地方微微磨損了。她把照顧窗邊植物當成例行公事,她說:「這很重要。我喜歡花,對我的身體很好。」對於我問起的遺憾,她搖搖頭說:「遺憾沒道理。沒辦法回到從前。過去的就過去吧。」
王萍描述了她每天的例行公事。她喜歡睡到很晚,然後把居服員前一晚做好的早餐拿去加熱。居服員十點來洗碗。早上王萍會給花澆水,她以前早上會去上一堂運動課,但她現在寧可坐著不動。午餐後,她會小睡一下,下午三點會下樓打兩個小時的麻將,成員每次都一樣,除了她還有中國南部廣東省來的三個女人。她說,她贏牌的日子就是好日子。每天晚上,她會和女兒講電話、下到公寓的交誼廳去閱讀或聊天。她坐直了會背痛,所以晚上不看電視,有時睡前會躺著閱讀。幾年前,她女兒給了她一臺筆記型電腦,讓她和中國的親戚通電子郵件或用Skype 聯絡,不過她沒地方放筆電,而且搬著筆電在公寓裡走來走去太吃力。她也試過平板電腦,但手抖得太厲害,不能用觸控式螢幕。
因此王萍只能接觸到一小圈人和少量的活動,最近公寓的一個好友過世,所以這個圈子更小了。不過這個圈子經過精挑細選,每個人對她都有某種意義,她不會把精力浪費在她不喜歡的人身上,或做自己不愛做的事。她不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不用去有壞心學生的學校,她不擔心被炒魷魚或數學被當,她最擔心的是有沒有錢辦葬禮,而這問題已經解決了。為工作焦慮、婚姻緊張、財務煩惱、時間衝突、日常壓力──讓我夜不成眠,或讓我不開心的,就是這些事,但對王萍和其他長者來說,這些事其實不存在了。王萍說,她現在過得比較輕鬆,「年輕的時候,未來很遙遠,你不知道自己和這世界會變成怎樣,所以年輕的時候,擔心的事比老年人多。但我現在不擔心了。」
想像一下:不用再牽掛未來──也就是各種事很可能不會發生,唯獨一個例外,那就是死亡。即使只有片刻,不再牽掛未來的感覺就像第一次飛行,讓人覺得輕飄飄的、無拘無束。我們大多天天抱著未來而活,在這未來的重擔下辛勞。像老年人一樣思考,就像無牽無掛地旅行。
***
一九八○年代,瑞典社會學家拉斯.托斯坦(Lars Tornstam)驚訝地發現王萍這樣的人十分普遍。
他們雖然失去許多,老了卻心滿意足。托斯坦和我一樣,發現這樣的人隨處可見。他開始訪問他們,談起他們的人生時,他們描述了自己的價值觀如何隨著年歲漸長而改變。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對於如何運用時間、和誰一起共度時光,變得更挑剔了。他們不再有興趣在雞尾酒會與人閒聊或和陌生人調情,不再尋找新朋友或增加社交網路上的新聯絡人。此外,他們變得沒那麼自我中心,比較意識到自己是大我的一部分。他們不覺得寂寞,反而告訴托斯坦,他們珍惜有獨處的時間可以沉思。其他社會科學家爭先想出新主意,讓老人有事可忙,托斯坦卻自創「超越老化」(gerotranscendence)這個詞,以不同的方式看待老年──不是一段衰退的時期,而是一個高點,此時人們會超脫物質煩惱,專注在真正有價值的事物上。
托斯坦推斷,老年之前的歲月都是在為這個階段做準備。
托斯坦以七十四到一百零四歲的人為對象,問他們五十歲之後的價值觀有什麼改變,將近四分之三的人同意這個陳述:「現在我對膚淺的社交比較沒興趣。」三分之二的人說:「現在我的內在世界比較多喜樂。」百分之八十一的人同意這樣的陳述:「現在物質的事物比較不重要。」他們變得比較無私,比較接受人生中有些他們永遠解不開的奧祕。這個結果很驚人──他們雖然沒有經歷一般所謂的成長(例如工作升遷或學習新技能),卻仍然以更深奧的方式在進步。托斯坦發現了一件驚人的事:
年長者似乎同時活在過去與現在,模糊了記憶和當下經驗之間的界線。他們會回溯從前的對話,向他們曾經虧待但已經過世的人道歉,依然為從前的喜悅心懷感激。
當然了,托斯坦的受試者是瑞典人和丹麥人,他們享有的社會安全網以慷慨聞名,但他「超越老化」的概念在美國流行了起來。佛羅里達大學的蒙妮卡.阿德特帶我認識了這個概念。阿德特研究的是智慧與老化,她認為老年人的一些趨勢(例如接納混合情緒、節制負面感覺)造成某種隨著年歲一同進化的智慧。智慧無關天賦或全知──不是指發現相對論或解決中東危機──而是隨著經驗而增長的一種能力。
莫札特有天賦,但你母親有智慧。至少我母親有。
為了評估是不是愈老愈有智慧,阿德特制訂了她所謂的三維智慧量表(three dimensional wisdom scale,3D-WS),用三個座標軸來表達智慧:認(cognitive,理解人生的能力)、反思(reflective,從不同觀點看待人生的能力)和情感(affective,情緒智慧)。一個人可能在某個維度比較強,但有智慧的人運用這三種維度的方式,會使各個維度彼此增益。阿德特用這個量表發現,一開始就有智慧的人,智慧確實會隨著年齡而增長,而且智慧愈高,幸福感愈強。研究護理之家或住院者得出的效應特別明顯,這些地方的幸福感比較低,那些智慧得分比較高的人,對自己的生活比較滿意,滿意程度和同年紀獨立生活的人相當。有智慧的人,決策能力比較好,懷著比較實際的期待,如果事情不如預期,他們不會那麼失望。老人不會因為他們花不到的財富或釣不到的對象而昏頭,也不會為了自己記不得的冒犯而懷恨在心。
阿德特說,以縮短的時間觀來看,不論年輕人或老人都能除去無關緊要的干擾。
「自我中心的情況減輕了。原先耗費在膚淺事物的所有能量,現在用於精髓、真正寶貴的事物。一般來說,年長者接受他們沒有多少時間可活的事實,這他們沒意見,他們並不是怕死,他們怕的是死亡的過程,而有智慧的人比較能接受這過程。」
.
以上文字取自
老年的意義:我和那些老人共處的一年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2019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價值觀有什麼 在 律師娘講悄悄話 Facebook 八卦
再忙都要記得美麗
我曾經問過大律師,在他做過的離婚諮詢中,有那麼多的婚姻被第三者介入(坦白說有很懸殊的比率外遇的都是男性),可以歸納出多數共同的原因是什麼嗎?譬如說,女方性格比較強硬或比較懦弱,或女方的價值觀有什麼共通點等等,咦?這不是最近流行的大數據法則嗎?
「其實在那麼短的時間內,無法判斷一個人。不過.....很殘酷的是,的確有蠻高比例的案例有一個相同點。」哇!我想很多大老婆都急著要繼續聽下去了。
「那就是.......這些大老婆乍看之下有不少都會讓人有疏於打扮的印象。」
真不敢相信,難道答案就這麼簡單?我想未必,但我們不得不忽視,專注在做家事之餘,我們是不是常常忘了,自己還是個女人。
其實我也不知道,大律師未經實際統計的大數據分析準確與否。可是這卻實實在在的引起我的警惕,難道當了老婆,還是要像女朋友時期˙一樣打扮的美麗動人,這不是又花時間又花錢嗎?男人難道不會希望老婆不要太招搖,在家做賢妻良母就好嗎?
我心中沒有標準答案,但卻想起,有一位女性朋友曾對我說:「你現在漂亮多了,妳知道有一陣子我一直在猶豫要不要告訴妳,妳怎麼結了婚越來越像黃臉婆?」當時我只是聽聽,沒放在心上,但和大律師的話相互輝映之下,才覺得驚心,原來不只是對另一半,外表給人的印象,其實比我們所以為的還要重要的多了。
我依舊不懂名牌,我仍然不擅化妝,但我開始提醒自己,要常常照鏡子,並且告訴自己,千萬不要成為名副其實的糟糠妻,家事,做六十分就好。
價值觀有什麼 在 Tree of Life生命樹 Youtube 的評價
「所謂合格,如何定義?」
生命樹 Tree of Life 願始於時線 終能穿越無限
絕境中的生之歌〈人間失格〉No Longer Human
➤線上收聽____https://treeoflife.ffm.to/nolongerhuman
始終堅持用音樂面對生命難題的生命樹,將沿途的曲折伏線與信念的對峙掙扎歷時沈澱,溫柔地將痛苦淚水深刻體悟化成絕境中的生之歌〈人間失格〉No Longer Human。
2019 生命樹化身「微光少年」出發的啟程單曲〈Knock Knock〉逆光而至矗立的黑色大門前,錯落記憶形塑成心牆,漸漸被自我設下的恐懼阻礙而無法前進,唯一的鑰匙是被現實埋藏的「相信」。全新單曲〈人間失格〉深耘脈絡,回朔心裡更深層自我懷疑的無限循環,墜得更深,墜進那片黑暗世界,無數次扎往心裡的聲音,說著:「我好失敗」,問著「我的存在有什麼意義」。逃避著:「我膽小到連幸福都害怕。」耳朵聽見的每個聲響與樂章都是懸浮記憶與遺憾後悔的對話。
你聽 我們 是否已然成為 「不說一句真話的孩子」
你說 我們 是否已然成為 「無法選擇喜愛和厭惡的模樣」
你看 我們 是否已然成為 「能夠彼此欺騙 卻又神奇地 彼此毫髮無傷地活著」
生命樹〈人間失格〉這首歌的創作靈感源自太宰治的經典著作《人間失格》。從意念、音樂、節奏、聲響、呼吸到詞曲,字字句句來自省思。歌曲中穿梭著許許多多不同人聲效果,象徵不斷扭曲、奔波偽裝、妥協改變而符合各種價值觀下的合格,那些聲音全都是自己也都不是自己。寫下認知已然〈人間失格〉的自己,「於是自己創造一個只有自己的世界,只能為所欲為。」如此孤獨的極限。卻又在副歌第一句「我生而為人不甘是人間失格」一擊中地道破了:就算失格的自我,對於 「生而為人」在心底深處仍舊是如此渴望的啊。
〈人間失格〉這首歌並非在探討何謂「資格」與何謂「失格」,而是從追尋自我存在而理解愛存在的過程。那個「無法定義、沒有形狀卻環繞生命,讓我們有意義。」正如同樂團精神堅信著:「人,生來就是發光的。」在歷經無數次恐懼挾制,終邁開步伐與你我生命共振。
〈人間失格〉
如果說時間真的有一種歪斜的瞬間
我會脫離時線
如果說空間真的能被信仰支解分裂
我會穿越無限
因為 愛 愛 愛 愛存在
可我早已厭倦已被空白填滿的世界
而誰愛我愛誰
於是自己創造一個只有自己的世界
只能為所欲為
我生而為人不甘是人間失格
我哭著笑著證明了資格
我孑然一身是什麼賴以維生
原來犧牲才是所謂人生
因為 愛 愛 愛 愛存在
人的生命雖然是個孤獨成立的東西
卻不應該孤立
那個無法定義沒有形狀卻圍繞生命
讓我們有意義
我生而為人不甘是人間失格
我哭著笑著證明了資格
我孑然一身是什麼賴以維生
原來犧牲才是所謂人生
因為
愛 愛 愛 愛存在
愛 愛 愛
愛
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間失格 No Longer Human
詞 Lyricist / 曲 Composer | 小王子 The Little Prince
製作人 Producer / 編曲 Arrangement | 生命樹 Tree of Life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 | 小王子 The Little Prince
混音室 Mixing Studio | 植光土壤音創 Light 2 Run Music Creation
母帶後期處理製作人 Mastering Producer | 小王子 The Little Prince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 Mastering Engineer | 陳陸泰(A-Tai)LuTai Chen (A-Tai)
母帶後期處理錄音室 Mastering Studio | 原艾母帶工程錄音室 Mugwort Mastering
OP | 植光土壤音創 Light 2 Run Music CreationSP | Universal Ms. Publ Ltd Taiwan
音樂統籌 Production Supervisor / A&R監製 A&R Director | 小王子 The Little Prince
製作助理 Production Assistant | 鄭聿 Yu Cheng@植光土壤音創
企劃統籌 Marketing Supervisor | 吳易緯 Wu I-Wei @植光土壤音創
企劃執行 Marketing Executive | 王韻茹 Sophie Wang @植光土壤音創
媒體宣傳 Media Promotion | 林佳芬 aiine Lin @植光土壤音創
日文翻譯 Japanese Lyric|林佳芬 aiine Lin @植光土壤音創
英文翻譯 English Lyric|Jimmy Tu
數位發行 Published by | 星火眏画有限公司 Fiery Star Entertainment Ltd.
發行日期 Release Date|2019年12月06日 6th Dec.,2019
影像統籌 Art Coordinator|吳仲倫
製作公司 Production Company | 尖蚪映畫
導演 Director|黃海恩
動畫製作 Animation|黃海恩 黃榮俊
平面設計 Graphic Design|畢展熒
品牌贊助 | niko and…、誠品酒窖 eslite wine cellar
特別感謝 | GaragePlay 車庫娛樂
#生命樹 #人間失格 #太宰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生命樹最新消息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treeoflife.official.fanpage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treeoflife_official_ig/
微博 Weibo | https://www.weibo.com/treeoflifeband
官方網站 Official Website | http://www.treeoflifeband.com/
官方Youtube頻道 | https://www.youtube.com/user/treeoflifetube
Email | contact@treeoflifeband.com

價值觀有什麼 在 Tony TV Youtube 的評價
【 Tony哥哥線上愛情講座 — 免費收看中! 】
Tony哥哥在2020年發布的最新線上講座《讓3000+未情所困的女孩“修成正果”的曖昧秘訣》已經上線啦!這個線上講座Tony哥哥將通過高潮迭起的故事、穩重中帶幽默口條,給妳最精闢的戀愛分析,傳授妳「任何人都中招」的曖昧秘訣,各位姐妹這堂課妳千萬別錯過!
線上講座免費中:http://bit.ly/3eIyG5k
【 讓任何人都對妳淪陷,極致的戀愛秘訣 — 戀愛的禁術 】
「戀愛的禁術」線上課程:http://bit.ly/2TQC7ON
Tony哥哥已經近兩年半沒發表愛情課,而今天的「戀愛的禁術」是我畢生最精華的「愛情秘訣巔峰之作集錦」,禁術兩字雖然乍聽之下有種邪氣感,但實際上這門線上課是「正向的價值觀,最高效力的戀愛技巧」。2020年的「戀愛的禁術」鎖定在「任何沒在一起」等等的曖昧狀態,我將傳授女孩們使對象「對你淪陷」的高超戀愛技巧。如果說,妳目前有個感興趣的對象,無論動機為何、狀態為何、目的為何,戀愛的禁術將讓妳變身情場狠角色,使任何人「對你淪陷」!
「戀愛的禁術」線上課程:http://bit.ly/2TQC7ON
■ 我成功報名了嗎?
完成支付就代表成功報名,恭喜妳!支付成功後您也會立即收到「報名成功通知信」。
■ 報名成功後我該做什麼?
前往官網點選「關於我」裡的「我的課程」立即上課。
■ 課程多長?訂閱能中途退出嗎?
課程一共 6 個月。如果您以訂閱方式報名課程,您可以隨時選擇中途退出。
■ 有什麼支付方式?
目前有「每月訂閱」或「一次付清」兩種方式,如以訂閱報名您需要有 PayPal 帳號。
■ 特此提醒
這門課經過評估未滿 18 歲者請勿報名,Tony哥哥未來會發表適合「學生」的訂閱專案/課程,不用著急喔!
「戀愛的禁術」線上課程:http://bit.ly/2TQC7ON
【 Tony哥哥個人資訊 】
◆ IG / Instagram
tonytvtonytv
◆ 臉書 / Facebook
Tony TV
https://www.facebook.com/tonysingforyou/

價值觀有什麼 在 那我懂你意思了 Youtube 的評價
〈沒有人在乎你在乎的事〉這首單曲最早發表於2012年的「騷動03」單曲計畫。兩年後,這首歌描述的現實依舊沒有改變。訕笑著彷彿事不關己的閒言,要我們在另一個世界裡做夢的妄語,依舊佔據著主流論述。就像我,就像你,我們是那些被忽視的人,卻也可能同時是遺忘自己的人。當世代戰爭在2014年揭竿而起,〈沒有人在乎你在乎的事〉這首歌再度質問著,一百年前的歷史和一百年後的未來與我們有什麼關係?你決定好站在什麼位置來面對這個壓抑而虛假的年代?
-----------------------------------------------------------------------
一個崩壞的時代,一段尋找希望的旅程。
「那我懂你意思了」是四人編制的搖滾樂團,創作風格不受侷限,龐克、民謠、搖滾、實驗等不同的音樂元素經常被交叉運用在不同作品裡。他們的音樂簡單直白的描述出生活裡的失落、哀傷、憤怒,也總是在絕望中拼命尋找希望,不斷自我辯詰的歌詞透過朗朗上口的主旋律,觸及當代年輕人內在的脆弱與騷動。成名曲〈所以我停下來〉自發表以來,在Youtube上已經有超過三百七十萬次的點閱。
當代樂評人一致認定最具發展潛力的獨立樂團「那我懂你意思了」2014年上半年獲邀至北京、上海迷笛音樂節大舞台演出,年中在Legacy Taipei的專場演出創下1200張開演前兩周完售的精彩記錄,下半年除了遠征上海簡單生活節,更在臺北簡單生活節首次站上最重要的天空舞台擔任開場演出。
《沒有人在乎你在乎的事》是「那我懂你意思了」第三張專輯,以第一人稱的角度,描述生活在崩壞時代的年輕人尋找希望的旅程。美術設計扣合音樂內容逐步揭露一個災難後的世界,人們居住在狹小的沒有天空的格子城市,緊密相處卻更加孤單。為了不要讓自己連自己都忘記了,只能在這個無法理解、不可理喻,情感疏離的壓迫時空裡,拼命找尋出路。
「那我懂你意思了」向來擅長描繪年輕人與社會價值觀衝撞下,寂寞的掙扎心境,同名單曲〈沒有人在乎你在乎的事〉表達了整個年輕世代被上一個世代輕忽的抗議;〈Yes I’m in Love〉、〈不負責任(男人)的挽留〉是該團難得的情歌,用荒謬的態度與說法來呈現極度彆扭的現代男女關係。〈遺忘不是我們的專長〉與〈失去記憶的人〉則緊扣在城市快速發展下,人們與成長的土地、自身的歷史的疏離焦慮。
《沒有人在乎你在乎的事》是一張從視覺到聽覺概念完整的音樂寓言,強烈觸動每個人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找出在絕望與困頓中反抗的勇氣、向前的力量。
專輯發行日期:2014/12/24
-----------------------------------------------------------------------
沒有人在乎你在乎的事
詞/曲:陳修澤
編曲:那我懂你意思了
製作人:奇哥
沒有人在乎你在乎的事 就像我 就像你
沒有人在乎你在乎的事 就像我 就像你
沒有人在乎我在乎的事 就像我 就像你
沒有人在乎我在乎的事 就像我 就像你
他們說讓這個世界毀滅吧 他們說沒關係 他們說沒關係
他們說讓快樂痛苦都被遺忘吧 他們說沒關係 他們都不在意
沒有人在乎你在乎的事 就像我 就像你
沒有人在乎我在乎的事 就像我 就像你
沒有人在乎你在乎的事
我們把希望寄託在另一個世界裡 然後才能面對這殘破的生命
有誰又為了別人而犧牲自己 我們又學到了什麼生命的意義
他們說讓這個世界毀滅吧 他們說沒關係 他們說沒關係
他們說讓快樂痛苦都被遺忘吧 他們說沒關係 他們都不在意
他們說讓這個世界毀滅吧
他們說讓這個世界毀滅吧
他們說讓這個世界毀滅吧
他們說讓這個世界毀滅吧
沒有人在乎你在乎的事
-----------------------------------------------------------------------
[ 數位音樂平台 ]
INDIEVOX : http://goo.gl/a60JNa
KKBOX : http://kkbox.fm/Ma0LBz
myMusic : http://goo.gl/Fyf8ZC
Omusic : http://goo.gl/Rfy6yf
MOOV(HK) : http://goo.gl/bm6Myw
Soliton(HK) : http://goo.gl/afPvdX
-----------------------------------------------------------------------
官方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iguband
Streetvoice:http://tw.streetvoice.com/users/IGUband/
INDIEVOX:http://www.indievox.com/iguband
新浪微博:http://www.weibo.com/iguband

價值觀有什麼 在 [心靈談話]你的人生價值是什麼?看完以後認識自己|心靈雞湯 的八卦

你的人生 價值 又是什麼呢?隨著生活的進程,我們可能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而在這些挑戰中,我們需要有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念來支持自己。 ... <看更多>
價值觀有什麼 在 Re: [問卦] 有錢就想要有權,會想要克隆新身體嗎- 看板Gossiping 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