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專欄 | 龍岡親義公所的烤乳豬,與你不知道的「僑胞」問題】
#我那時候超胖都是因為烤乳豬
我派駐洛杉磯那4年,總共吃了4次烤乳豬。
不是一般燒臘店的烤乳豬,而是每年2月春宴在中國城裡,跟我的龍岡親義公所「兄弟姊妹」們共享的烤乳豬。
龍岡親義公所是洛杉磯眾多僑團之一,由「劉關張趙」四姓的僑胞組成。我姓劉,在四姓裡排行老大。每次去到公所,那些60、70歲姓關張趙的長輩總是熱情熟絡地稱呼我為「劉大伯」,我都怪難為情,每次急忙跟他們說:「元老!別這樣叫!擔當不起啊!」他們總是正氣凜然地回應:「不會不會!你姓劉,你就是大哥,我們是小弟!」
公所裡掛著桃園三結義的圖像,講的正是三國時代的傳奇故事。約莫兩千年前的俠義,在今日的美國各大城市裡的中國城或唐人街,仍然被後代尊奉傳頌著。站在公堂,凝望著劉備、關羽、張飛、趙雲的畫像,我總是瞬間神入那段歷史,以自己能身為龍岡公所一份子為榮。
#自成一個世界的華僑們
龍岡親義公所屬於「老僑」,也就是早期來到美國的華人。他們有的來自中國,有的來自香港。洛杉磯的中國城,有無敵好吃的港式飲茶跟燒臘。當地的餐廳「金龍」,更是中國城裡無數江湖軼事的起源,多少豪傑出於此,也敗於此。
早期的堂口,耍真刀拿真槍,江湖上憑著真實力,平日傍晚放飯,養的是自身的弟兄。不過今日的堂口,多已逐漸轉型為公所,平日打打麻雀活絡心神,經費餘裕時也頒發獎學金嘉惠公所的勤勉學子。在中國城裡,大家說著廣東話或家鄉方言,感覺不像美國、不像加州,倒像是香港古惑仔電影裡的場景。
除了老僑,也有後期才到美國的「新僑」。他們多半來自台灣,完成大學教育後遠渡重洋追求美國夢,然後落地生根到今天。跟老僑相比,新僑更致力融入美國當地主流社會,在各行各業發光發熱,甚至踏入美國政壇,令人佩服。
例如南加州的長灘,每年7月都舉辦國際龍舟賽,參與隊伍超過200支,現場觀眾數萬人,加州政要每年都會出席。而這項體育盛事的主辦人,是一位來自台灣的牙醫師陳信豪,他對這項體育賽事的熱情,常讓人搞不清楚他的本業到底是看牙還是龍舟。我在2011年7月抵任的第一週就被同事抓去參加駐洛杉磯辦事處所組成的龍舟隊,此後年年參與,2015年7月離任前3天又去划了一次,總共4年划了5次龍舟。每年辦事處的名次都墊底(事實上我們參加的是貴賓組,有點像是趣味賽),但划完之後大家吆喝著去附近嗑個加州知名的In-N-Out Burger,那快樂時光令人懷念。
不管是烤乳豬還是划龍舟,都是我在洛杉磯的眾多美好回憶之一,我自己也有許多包括老僑及新僑在內的好朋友。也許可以藉這個機會,今天談談台灣外交工作中敏感脆弱卻容易教人忽略的部分──僑務。
#僑胞到底是什麼
我常被問起,台灣的外交工作跟其他國家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答案其實很多,端看你如何切入。例如我們的外交處境異常艱難。例如我們只有20個邦交國,但中華民國護照卻好用到全世界趴趴走。
又或者是我們的僑胞/僑務制度。
在討論之前,也許我們得先了解,什麼是「僑」?翻開字典,英文裡好像沒有相對應的單字。沒關係,查查萬能的維基百科吧!從1926年迄今,僑務委員會 OCAC的英文翻譯共有三個版本:Overseas Chinese Affairs Commission, Overseas Compatriot Affairs Commission, Overseas Community Affairs Council。很妙,英文縮寫都是OCAC,卻有前後不一的說法。針對「僑」這個詞,似乎概念從「海外華人」、「海外愛國者」再演變到「海外社群」,讓人眼花撩亂。
那台灣以外的國家,除了中國之外,有「僑」這個概念嗎?有些國家的確有,例如越戰結束後大批逃難的越僑。另外跟戰爭相關同時也是國人較有印象的,是1990年由朱延平執導的國片《異域》(英文片名A Home Too Far)。這部電影卡司堅強,主角包括劉德華、庹宗康 Shotgun、柯俊雄跟郎雄等,描述的是1949年國共內戰後的泰北孤軍,他們存在於主流歷史的邊緣,多數時候被選擇遺忘,特定時間例如選舉又被點綴般地提起,人數估計在7、8萬到20萬之譜,端看如何定義。這群泰北滇緬一帶的孤軍,也是廣義的僑胞。
而在西方國家,最接近的,應該是「海外國民/公民」(overseas national/citizen)的概念,或是遊牧民族背景脈絡下的「離散」(diaspora)。不管是哪個概念,跟我們所稱的「僑」,在歷史及文化意義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為什麼會這樣呢?
在回答中文跟英文在「僑」這個詞的意義落差之前,也許可以先想想:為何我們有「僑」這個意義產生?空一格國父曾(?)說:華僑為革命之母。之所以打問號,是因為很多人試圖考證,孫中山究竟有沒有說過這句話?就各種文獻看來,他似乎還真的沒有講過這句話。問題來了!假如沒有,那為什麼會有這句話?
一說當然是因為,在國父的11次革命之中,僑胞的確出錢出力。各位不要忘記,革命運動本身就是一種政治工作,而搞政治就跟今日一樣,是很燒錢的,文宣組織聯繫茶水請客吃飯付薪水等等,在這麼多次的革命裡,僑胞的金錢資助的確幫了很大的忙,所以說華僑為革命之母似乎不為過。
還有另一說帶有戲謔,真實性不得考。武昌起義時,我們的國父人其實不在現場(據說他那時候在檀香山打零工)。革命前10次都沒成功,這第11次他老兄原本也沒抱太大期望,就留在檀香山「運籌帷幄」。想不到好死不死,這次竟然推翻滿清,怎麼辦?雖然是「看報才知道」,但也要十萬火急搭機飛奔中國刷個存在感。抵達中國第一時間,記者蜂擁而上,問「孫先生從國外趕回來,到底帶了多少錢?」只見孫文眉頭一皺,總算他也見過場面,悠悠地吐出一句話:「我沒有一文錢。帶回來的,只是革命精神!」語畢全場喝采!正是因為孫文當年就是住在美國的僑胞,所以他必須要發明出「華僑為革命之母」的金玉良言,因為他自己就是華僑啊!
不管故事如何,我們都可以看出,僑胞或僑務的概念,的確有著很特殊的歷史及文化根源。而這樣的特殊性,也在今日造就一些問題,其中最明顯者,就是權利與義務的不對等。
#重新思考僑胞的權利與義務
例如,僑胞是不是中華民國的國民/公民?在現代民主政治中,公民有著嚴謹的定義,隨之而來的是作為公民的權利與義務。以台灣來說,以前公民課本都要背誦而聯考也都必考的三大義務「納稅、服兵役、接受國民教育」,適不適用於僑胞?嗯,似乎沒有。以洛杉磯為例,僑胞繳美國的稅、(在台灣實施徵兵制的時代)小孩不需要回台灣當兵甚至還加入美軍、在美國接受完整教育。那僑胞可以享受作為台灣國民的權利嗎?報紙上最常見的,就是僑胞享用我國健保資源的爭議了,這點毋需贅述。
請千萬不要誤會,我並非批評僑胞的行為不對。例如,僑胞繳美國當地的稅,稅率也許甚至比台灣高;志願加入美軍有的甚至贏得紫心勳章(Purple Heart Medal),也是一種融入美國主流社會的表現;更不用說美國的教育資源跟制度,是明顯優於台灣的。
我其實要說的是,我們必須在僑務制度上,認真思考權利與義務對等的必要性,以及在現代社會,僑務制度是否應該調整或重新定義。舉例而言,上面提到的龍岡親義公所,公所成員的下一代為了傳承,成立了「名義軒」,他們負責在春宴時提供精彩的舞獅表演。但獅頭一拿下來,這些華人面孔講的可都是道地的英文,有些甚至不諳中文。我其實很感動這些年輕人願意追溯並發揚自己的文化血統,但,他們就是土生土長的美國小孩啊!雖然他們的父母是我們口中的僑胞,但這些小孩的心中,還真的認為自己是「僑胞」嗎?我常常心裡在思索這個問題。
近年來在組織改造的議題上,常常都有僑委會跟外交部是否應該整併的討論。這當中牽涉到許多政治考量及實務運作的問題,僑委會也試圖在「僑青」、「僑商」、「僑教」等面向強調自身存在的價值。即便如此,我還是認為,僑務牽涉到資源配置的問題,以及國民納稅金的分配與衡平問題。眾多僑團中,品質參差不齊,甚至遊走兩岸也不是新聞。拿台灣人民辛苦工作繳納的稅金,來補助對台灣實質外交沒有助益的僑團,到底有沒有必要性?還是每年都要「循例補助」?類似的問題,是否也適用於在中國的台商?當然更值得我們仔細審度思考。
僑胞當然是我們的重要資源,他們當中有許多人對我們的外交工作,在幕前幕後出錢出力,這些都毋庸置疑,也都應該給予掌聲,但這並不代表僑務制度不需要通盤檢討或規劃。我很慶幸我曾經在僑務繁重的洛杉磯工作4年,面對南加州幾十萬的台僑及近百萬的華僑,我對於僑胞或僑務工作有著深刻體會。這些話,雖然有些不中聽,但希望能讓大家認真思考及討論。
說了那麼多,其實到現在,還是很懷念烤乳豬的香味啊~
#胖子 #洛杉磯 #僑胞 #美國 青年外交官 劉仕傑
-
天下雜誌原文連結:
龍岡親義公所的烤乳豬,與你不知道的「僑胞」問題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38/article/6688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萬的網紅黃暐瀚,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黃暐瀚 #韓國瑜 #暐瀚直播 #國慶大會 沒有觀眾的國慶大會 一個標題,通常不會使用兩次,真沒想到,「沒有觀眾的國慶大會」,我居然用了比一次,還多了一次。 2017年的國慶大會,我就寫過一篇有關「國慶大會台下空蕩蕩」的文章,文章都還在,大家可以參考。 這兩天在網路上流傳的「國慶大會空蕩蕩照...
僑胞到底是什麼 在 黃暐瀚 Youtube 的評價
#黃暐瀚 #韓國瑜 #暐瀚直播 #國慶大會
沒有觀眾的國慶大會
一個標題,通常不會使用兩次,真沒想到,「沒有觀眾的國慶大會」,我居然用了比一次,還多了一次。
2017年的國慶大會,我就寫過一篇有關「國慶大會台下空蕩蕩」的文章,文章都還在,大家可以參考。
這兩天在網路上流傳的「國慶大會空蕩蕩照片」,是真的嗎?
我跟大家負責的說,是真的!我甚至認識拍照的當事人,我問了他,確實是2019-10-10當天拍的「實況」。
為什麼人會這麼少呢?
其實一開始,人沒有這麼少,但等總統致詞結束之後,僑胞們,整團帶走,可能是怕曬?或是不想留了,留下台下南北廣場,空蕩蕩的景象。
2011年的雙十國慶,藝人何篤霖一大早就跑到重慶南路,和一群朋友滿懷熱情的想到總統府前參加「升旗典禮」高唱國歌,不料到了衡陽路口,卻被拒馬擋著,無法入場,一群人在拒馬外放聲大罵,還鬧上了新聞。
事後有次機會遇到篤霖哥,他當頭就問:「ㄟ,我說馬英九到底在搞什麼東西,居然不讓我們去唱國歌!」我微微苦笑、緩緩回答:「篤霖哥,真不好意思,國慶日的升旗典禮,本來就沒有開放民眾參加,因為緊接著要上場的國慶大會安檢太嚴格,從前一天開始就會全部管制,人員無法自由進出,所以國慶日的升旗那段,根本是不開放的。」「真的假的?」這下何篤霖才終於知道,原來不是他被刻意刁難,而是國慶日壓根就沒有「升旗典禮」可以參加。
所謂國慶大會,是「國慶籌委會」所主辦,由代表民意的立法院長擔任主席,舉辦盛大的歡慶儀式。正因為是這樣,所以大會開始(早上10點)之後,「身為客人」的總統一開始總是不在,要等到大會主席致辭結束後(約10:26),才會以主人的身分進入總統府,邀請國家元首一起到府外跟「全民同歡」。
然而,正因為這個場合元首高官齊聚,國安單位一直以來都用最高規格的維安手段部署現場,而總統府前面的兩個廣場:南廣場與北廣場,則分別安排從海外回台的僑胞來坐,坐得滿就盡量坐,那若坐不滿呢?就會在開場前找些年輕的工作人員想辦法湊數填滿。
於是,中華民國的國慶大會,一直以來都處於一種「想來的來不了,想走的走不掉」這樣的尷尬狀況。畢竟是一年才舉辦一次的大會,自動自發想來參與的民眾肯定不在少數。然而,不管馬前總統時代,或是蔡總統在任的現在,民眾總無法接近會場,都被拒馬跟柵欄給隔離在外。
講了這麼多年,不管明年的總統是誰?快讓國人參與國慶大會吧!
暐瀚 2019-10-14 de 台北

僑胞到底是什麼 在 Ghost Island Media 鬼島之音 Youtube 的評價
#別叫我大使夫人 #大同電鍋 #外交外派
大使夫人到底是什麼?大使夫人都在幹嘛?
《別叫我大使夫人》絕對是一門人人都能修,卻人人從沒聽過的當代新潮外交課。
1) 得知先生要被外派,跟還是不跟?
2) 一看到照片,以為自己要當觀光客了
3) 沒帶衣服也要帶大同電鍋
4) 祝福那些會說法語的外交官們
5) 大使夫人都在幹嘛?
6) 拜碼頭之必要
7) 沒有忙到不能生小孩這件事
8) 大使夫人這個稱號
9) 還是會被「酸」
10) 對大使夫人的各種期待與想像
🤙🏻 Apple Podcast 五星評分+留言+分享
➖
本節目由 鬼島之音 Ghost Island Media 出品
🤙🏻 官網|https://ghostisland.media/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ghostislandme/
🤙🏻 IG|https://www.instagram.com/ghostislandme/
➖
💂♂️ 製作團隊:
主持 - 大使夫人 Jeane, 鬼島之音 凱西
製作人 - 凱西 Cathy Hsu
監製 - 吳怡慈 Emily
📩 聽眾信箱|節目合作:web@ghostisland.media
➖
即便你不是大使夫人,也可以透過這個節目,讓自己不管在台灣,或是在國際江湖上,成為一名走跳大師!
MB01DFZIBWN30Z6

僑胞到底是什麼 在 Ghost Island Media 鬼島之音 Youtube 的評價
#別叫我大使夫人 #國際外交 #臺灣
看到巴黎鐵塔你可能會想到法國、看到富士山你可能會想到日本、看到自由女神你可能會想到美國,那台灣呢? 到底什麼東西能夠代表台灣? 阿里山? 珍珠奶茶? 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究竟,各國大使館如何展現自己的國家和文化!
《別叫我大使夫人》絕對是一門人人都能修,卻人人從沒聽過的當代新潮外交課。
各國文化大火拚:
1) 中國文化 vs 台灣文化
2) 官邸裡不建議打牌,原因是 ...
3) 居家陳列:都是重點就等於沒重點了
4) 台灣竟然有原住民?歪國人表示驚訝!
5) 歪國人想像的台灣是什麼樣子?
6) 台灣泰國傻傻分不清楚、台灣是 free China?
7) 到底有多嚮往台北故宮?
8) 對繁體字的各種高潮
9) 一看到台灣來的,就演奏起「月亮代表我的心」
10) 官邸用餐後的各種神奇活動
11) 法國超浮誇的文化專家
12) 美國大使館的就什麼都大
13) 對於說台灣是一個「國家」,歪國人反應為何?
14) 日本的低奢極簡藝術
15) 官邸也信風水?
🤔 到底什麼能夠代表台灣呢? 歡迎 FB、IG 留言給我們建議ㄅ!
🤙🏻 Apple Podcast 五星評分+留言+分享
➖
本節目由 鬼島之音 Ghost Island Media 出品
🤙🏻 官網|https://ghostisland.media/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ghostislandme/
🤙🏻 IG|https://www.instagram.com/ghostislandme/
➖
💂♂️ 製作團隊:
主持 - 大使夫人 Jeane, 鬼島之音 凱西
製作人 - 凱西 Cathy Hsu
監製 - 吳怡慈 Emily
📩 聽眾信箱|節目合作:web@ghostisland.media
➖
即便你不是大使夫人,也可以透過這個節目,讓自己不管在台灣,或是在國際江湖上,成為一名走跳大師!
MB01XJMV8U9FX9X

僑胞到底是什麼 在 華僑在韓國被壓榨 ?|在家裡講什麼語言?(Feat.JoHsiang吃) 的八卦
大家好~我是來自韓國的JoJo~今天就是來跟大家介紹華僑的各種大小事。希望我拍的影片可以讓大家 ... 華僑 到底是什麼 ?| 華僑在韓國被壓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