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像/一分享/一週兩隻 隻隻精彩
🔥【藝術家 李浩】🔥
李浩 (Hao Li)1981年生,台灣台北人,畢業於巴黎高等攝影學院,為Sony世界攝影大賽、台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TIVAC攝影獎得主,作品獲日本清里美術館、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攝影展覽則遍及台灣、法國、英國、中國等地。
原來是念物理系,但興趣廣泛,音樂、電影皆有涉獵,後來毅然從音樂創作轉向攝影。其攝影作品深受約翰.凱吉(John Cage)極限音樂、德勒茲(Gilles Deleuze)哲學作品《差異與重複》的影響。尤其是《重複機制》系列,以獨特的、重複曝光在同一格底片的製作手法,具象了人生不斷重複的狀態,視覺效果儼然《駭客任務》(《The Matrix》)場景的再現。
李浩剛剛編輯完《R A/E/O M》,這本攝影書裡,他透過更多不同重複的手法,試著演繹與探索當代人類生命的真實景象。他深信視覺(圖像)正持續改變世界,而作為攝影師,他的使命則是將所有攝影正在演變的過程,以創作記錄下來。
小檔案
李 浩
1981 台灣台北出生
2012 巴黎高等攝影學院畢業,法國
得獎記錄
2015 Top20 中國當代攝影新銳獎
2014 世界攝影大賽Sony World Photography Awards 專業賽觀念攝影,第二名
2013 台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TIVAC攝影獎首獎
展覽
2017 福爾摩莎藝術博覽會,松菸文創園區,台北,台灣
2016 牆勢力藝術家聯展,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
2016 港都藝術博覽會,高雄展覽館,高雄,台灣
2016 美術館典藏展,清里美術館,清里,日本
2015 台北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Young Art Taipei,喜來登大飯店,台北,台灣
2015 Top20 中國當代攝影新銳展,浙江美術館,杭州,中國
2015 『複構即迴 』李浩個展,YESART GALLERY意識畫廊,台北,台灣
2014 世界攝影大賽Sony World Photography Awards 展覽,薩默塞特府,倫敦,英國
2014 斯洛伐克攝影之月攝影節展覽,歐洲中央攝影館,布拉提斯拉瓦,斯洛伐克
2014 利物浦國際商展,Liverpool ONE,利物浦,英國
2014 台灣全國美術展,國立美術館,台中,台灣
2014 台北藝術攝影博覽會,華山藝文中心,台北,台灣
2013 台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TIVAC攝影獎首獎個展,TIVAC 台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台北,台灣
2012 法國阿爾國際攝影節“Les Rencontres d'Arles”展覽,Arlatino藝廊,阿爾,法國
2012 張乾琦Magnum攝影工作坊展覽,TIVAC台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台北,台灣
2012 Une Ecole de Photographie展覽,耶穌禮拜教堂,修蒙,法國
2011 Le Mouvement Relatif展覽,CaféBabel藝廊,巴黎,法國
〈一影像 作品將會在 蘋果日報 台灣 露出,歡迎好作品私訊投稿 〉
#攝影家
#當代攝影
#蘋果日報 #好攝片 #李浩 #像群影像文化 #愛播網
#一影像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陳志漢作為導演的第一部紀錄片為《My Father, My Mother》,以一名婚姻顧問(媒婆)如何介入調解雙親長久婚姻問題為主題,於2013年完成短片版本,在半島電視台播放。迄今他仍舊持續拍攝這對老夫妻,意圖完成長片版本。而這對夫妻在結婚64年後離婚。陳志漢表示,他想要拍到最後,以影像紀錄爭吵幾...
像群影像文化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Facebook 八卦
/一影像/一分享
🔥【攝影家 范毅舜】🔥
范毅舜是國際知名攝影家,許多知名攝影廠牌都曾以他的作品為代言,瑞典哈蘇專業相機公司更推崇他是全球最優秀的150位攝影家之一。
自言對光線非常敏感的攝影家范毅舜,認為攝影的靈魂無可疑義地是光線,他一輩子都在逐光獵影。來到相機數位時代,范毅舜更能自由地全心全意地,活在獨享也似的觀景窗華麗世界裡。並且彷若著魔一般進行專題拍攝,深入到東西方各種充滿文化濃烈氣息的現場,留存無可取代的影像與文字紀錄。
范毅舜近年活動重心為文字與攝影著作,出版有《野台戲》、《普羅旺斯的聖誕夜》、《臺南‧家》、《山丘上的修道院》、《焯焯光影》、《逐光獵影》、《公東的教堂》、《海岸山脈的瑞士人》、《走進一座大教堂(精裝版)》、《歐陸教堂巡禮》、《老家人》、《漫步普羅旺斯陽光中》、《悠遊山城》等書。
小檔案
范毅舜,美國加州布魯克攝影學院碩士,被推崇為全球最優秀的150位攝影家之一,中外多家媒體皆曾做過他的專題報導。同時,也有多家相機公司,以其攝影作品為產品代言。於美國華府參議院、德國的 Leica藝廊、法國尼斯的Alain Couturier藝廊、誠品藝廊及新光三越百貨公司,舉行攝影個展。美國會圖書館、參議院、加州布魯克攝影學院、台北市立美術館等,也都收藏了他的作品。
〈一影像 作品將會在 蘋果日報 台灣 露出,歡迎好作品私訊投稿 〉
#攝影家
#報導攝影
#紀實攝影
#一影像 #蘋果日報 #好攝片 #范毅舜 #像群影像文化 #愛播網 #當代攝影 #老家人 #野台戲
🙏邀請大家分享🙏
像群影像文化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Facebook 八卦
/一影像/一分享/一週兩隻 隻隻精彩
🔥【攝影家 鄧勇】🔥
鄧勇,大陸江西南昌人,八十年代因為拍攝江西古代村落的關係,發現了當地的傳統民俗「儺戲」,因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開始長期的追蹤紀錄,除了攝影之外,他還拍攝了紀錄片,訪談扮演儺戲人的身份與故事,對他而言,戴上面具為神,摘下面具為人,面具背後人的狀態也是他攝影作品中很重要的一個觀點。
三十多年的創作生涯中,鄧勇只做了兩個大型的攝影專題,一個是紀錄江西的古建築群的「重返家園」,另一個則是最新的「儺漢108像」,對他而言,紀實攝影的最大意義就是在於能夠承載著攝影者的理念、思想與真切的情感。
小檔案
鄧勇,藝術碩士,中國攝影教育委員會委員,南昌大學退休教授,也是獨立製片人與策展人。
展覽
1996 家園 專題攝影展 ,南昌,中國
1997 家園 鄧勇民居專題攝影香港巡迴展,香港
2013 紀錄片 江西禪林與法脈 千年菩提續傳燈,台灣
2013 鄧勇攝影作品展,南京,中國
2017 儺漢108像,鄧勇專題攝影展,南昌,中國
2018 儺漢108像,台北,台灣
〈一影像 作品將會在 蘋果日報 台灣 露出,歡迎好作品私訊投稿 〉
#攝影家
#紀實攝影
#傳統藝術 #蘋果日報 #好攝片 #鄧勇 #像群影像文化 #愛播網 #當代攝影 #儺戲
🙏邀請大家分享🙏
像群影像文化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評價
陳志漢作為導演的第一部紀錄片為《My Father, My Mother》,以一名婚姻顧問(媒婆)如何介入調解雙親長久婚姻問題為主題,於2013年完成短片版本,在半島電視台播放。迄今他仍舊持續拍攝這對老夫妻,意圖完成長片版本。而這對夫妻在結婚64年後離婚。陳志漢表示,他想要拍到最後,以影像紀錄爭吵幾十年的兩人,如果有一方真的辭世,留下來的人反應為何。
2017年完成的《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方為陳志漢的首部紀錄長片,題材為大體老師(將遺體捐獻給醫學院解剖教課用)徐玉娥。陳志漢主要是拍攝徐玉娥的丈夫林惠宗、教授解剖課的蔡老師,以及醫學系學生等。
同樣是進入醫療體制的《一念》,則是在2018年上映,陳志漢分為兩條敘事線,一個是緯緯與他的媽媽,一個是反無效醫療大將吳育政醫師和已癱瘓在病床7年之久的劉進育。
對陳志漢來說,如何深入地拍攝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是紀錄片真正重要的核心價值。譬如《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不止是紀錄到林先生對太太的不捨情深,同時側面見證到他與女兒的相處如何因為必須處理遺體,而有著修復的可能。
另外,陳志漢在拍《一念》時,赫然發現,遠遠有比死亡更可怕讓人驚駭無從之事,以緯緯為例,如若他的母親就這樣再活十幾二十年,少年要怎麼面對接下來的漫長歲月?長期置身生死現場,陳志漢希望自己能夠把死亡拍得更清楚,讓更多觀眾可以直視、思考死亡,無須恐懼不安。目前,陳志漢在拍攝的安寧病房紀錄片,正朝著呈現死亡不是終點而是生命歷程的路線邁進。
小檔案
陳志漢,1979年出生,影像工作者,專事紀錄片導演及攝影職務。2008年和吳汰紝、李孟津共同創立舊視界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於隔年推出創業代表作,由吳汰紝導演、陳志漢攝影的《尋情歷險記》,入選多項國內外影展。
2013年,陳志漢發表紀錄短片《My Father, My Mother》,於阿拉伯半島電視台播出,成為台灣首位和該台合作之導演。同年復以《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榮獲CNEX主題紀錄片影展之最具國際潛力獎,該片為陳志漢執導的首部紀錄長片,完成於2017年。2018年,陳志漢第二部紀錄長片《一念》上映,深入到醫院現場,對無效醫療議題進行紀錄,重啟人們對台灣健保、醫療體制的關注與思索。
像群影像文化有限公司製作

像群影像文化 在 國藝會補助成果—《攝影台灣》紀錄片創作計畫 - YouTube 的八卦
國藝會補助成果—《攝影台灣》紀錄片創作計畫/ 像群影像文化 有限公司 · Comment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