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很有幸看到的這篇文章!有在搭飛機的朋友們,請用心看完啊!!🙏🏻
[空服員朋友匿名分享,寫在機上女童病逝之後]
做了三年空服員的工作,很少談工作的事情,但經過前天的經歷
我覺得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努力raise the awareness
或許就可以避免很多遺憾
其實一般人一年能坐幾次飛機,就算常常坐,還是有很多看不到、不了解的地方
以前我幾乎每次出國玩都生病,一直以為自己是水土不服,但後來才發現病都是從飛機上帶下來的
*飛機上的衛生很重要*
#你摸到的每樣東西都很髒
我們的飛機幾乎都是來回飛,客人下飛機,打掃二十分鐘以內,下一組人又接手,客人緊接著上機,又飛走了
雖然每趟航程結束都會有清潔人員上來打掃
但同一區每個餐桌版「用同一條抹布」擦過一次
坐墊除了特別有髒污並不會更換
(定期會清潔,但定期的「期」沒人知道隔多久,呵呵)
廁所的打掃也是噴消毒水擦過一次
你如果看過飛印巴和某些中東區被屎尿嘔吐物炸過的廁所地板坐墊洗手台,就會懂那該有多髒,而你永遠不知道你坐的飛機上一班飛了哪裡
進廁所後摸一切東西都至少要抽一張擦手紙隔著
但由於你絕對防不慎防(餐桌板、行李櫃、螢幕、安全帶)
所以手髒就算了,只需要記得一點,一點就好
#機上絕不用手觸碰眼耳口鼻食物,或身上其他任何洞(?)
(如果不得已用手抓餅乾和麵包,手碰到的那口就丟掉)
上機穿長袖長褲不要讓皮膚直接暴露接觸座位
前一個客人帶了什麼蟲上飛機你無法想像
我以前飛過同事在飛機上組員休息室被蟲子咬到
好幾個傷口超深流膿一週不能飛,我親眼看到疤嚇死
*上機好朋友*
水、外套、口罩
飛機上環境特色就是乾、冷、人群密集
#帶一罐水
脫水是飛機上非常常見的問題
延伸出流鼻血、喉嚨乾痛、乾眼、火氣大,和各種婦女疾病
全部都可以靠大量喝水避免
你可能坐在中間又不好意思按服務鈴
可能空姐沒有經過,可能太黑沒看到你招手
手邊絕對要有一罐水,或帶自己的瓶子上機裝水
相信我,買一罐水的錢比所有旅遊醫療保險都值得投資
(我載過一個小姐做了子宮內視鏡幾天,沒乖乖吃抗生素,以為好了,飛到後半段開始下腹劇痛,想吐發燒,我問她有沒有喝水,她跟我說只喝了一杯)
(蔓越梅或什麼含糖飲料都沒用,喝水,喝水就對了!!!)
#帶自己的圍巾外套
飛機的溫度通常都會設在22-24度,這是規定
因為溫度一高除了會增加乘客暈倒的發生率,還有利細菌滋長等
通常,當溫度已經調到最高,只能多要毛毯,但也可能已經發完
除了你自己座位出風口,有些公共出風口是你關不掉的
額外的衣物可以防止你著涼甚至防治體弱的老人小孩失溫
#帶口罩
如果你旁邊的人咳個不停又狂打噴嚏
又沒空位讓你換位子
你會好感恩你有一副口罩
口罩也多少減緩口鼻長時間吸入乾空氣的問題
*機上飲酒*
因為飛行過程中客艙氧氣含量極低
相當於你在1500-1800公尺的高山上
酒精在血液中造成你的生理反應與地面非常不同
據說機上喝一杯等於地上喝五杯
要喝酒一定要慢慢喝,並搭配著多喝水,
酒量不好的人,尤其是年長者,就要少喝甚至不喝(反正機上的酒也很難喝)
我飛台北班二十幾次,至少有十五次因為這個原因發生醫療事件
其中三次都是年長者直接在我面前昏倒
若平常沒有喝酒的習慣,機上要點酒一定要多點一杯水,防喝醉也防脫水
*健康狀況不好絕對不要飛*
就算成人感冒鼻塞都會因為壓力造成降落時耳膜破裂流血(我不止一位朋友親身經歷)(詳見barotrauma)
小朋友更是不能掉以輕心
平常降落就有健康小孩因為壓力變化不舒服哭鬧,別說是生病的孩子
另外,聽過幾個飛機上死亡的案例都是出國做心臟手術,回程還沒修養好就飛
飛機上的醫療資源有限,組員雖受過訓練,但也只是基本的救急程序
加上機上某些效力較強的藥需要醫生施打
機上不一定能廣播找到醫生
即便加錢改期也不要冒險硬飛
#如果轉機前段已經非常不舒服,一定要請組員安排地面醫療協助,或在轉機過程中請地勤協助或自行前往醫護站就醫
一架600人的飛機,23個組員
就算盡力了,也有顧全不及的時候
短班還好,長班更是要注意照顧自己
有時候飛過大洋不能及時轉降
有時候在做轉降決策時,已經錯過黃金急救時間
如果你們看過數據,知道一年施做多少次CPR,其中多少次真的有救活
就知道自己的生命,真的掌握在自己手上
傷口含膿原因 在 往返天涯的一百零一隻雁 Facebook 八卦
《空服手札》
前一陣子飛了一趟短班來回,在登機的時候就有客人臉色十分蒼白,還來跟機組人員要氧氣筒,最後雖然他實在不情願,為了避免任何狀況發生無可挽回的憾事,我們還是只能請他下飛機,因為他當天早上才在醫院洗腎,整個身體狀況極有可能無法負荷一趟飛行。
「其實一般人一年能坐幾次飛機,就算常常坐,還是有很多看不到、不了解的地方。
以前我幾乎每次出國玩都生病,一直以為自己是水土不服,但後來才發現病都是從飛機上帶下來的。
*飛機上的衛生很重要*
#你摸到的每樣東西都很髒
我們的飛機幾乎都是來回飛,客人下飛機,打掃二十分鐘以內,下一組人又接手,客人緊接著上機,又飛走了。
雖然每趟航程結束都會有清潔人員上來打掃,但是絕對不可能像醫院無菌室一樣的全面徹底消毒,坐墊除了有特別的污漬才會更換,廁所的打掃也是噴消毒水擦過一次。你如果看過被屎尿嘔吐物炸過的廁所地板坐墊洗手台,就會懂那該有多髒,更別說那些直接吐在機艙走道或是直接排泄在座位上的體液,而你永遠不知道你坐的飛機上一班飛了哪裡、發生了什麼事。
進廁所後摸一切東西都至少要抽一張擦手紙隔著,但由於你絕對防不慎防(餐桌板、行李櫃、螢幕、安全帶),所以手髒就算了,只需要記得一點,一點就好
#機上絕不用手觸碰眼耳口鼻食物,或身上其他任何洞(?)
(如果不得已用手抓餅乾和麵包,手碰到的那口就丟掉)
上機穿長袖長褲不要讓皮膚直接暴露接觸座位,前一個客人帶了什麼蟲上飛機你無法想像,我以前飛過同事在飛機上組員休息室被蟲子咬到,好幾個傷口超深流膿一週不能飛,我親眼看到疤嚇死。
*上機好朋友*
—水、外套、口罩
飛機上環境特色就是乾、冷、人群密集,基本自己需要準備的東西都要帶齊。
#帶一罐水
脫水是飛機上非常常見的問題
延伸出流鼻血、喉嚨乾痛、乾眼、火氣大,和各種婦女疾病
全部都可以靠大量喝水避免,你可能坐在中間又不好意思按服務鈴,可能空姐沒有經過,可能太黑沒看到你招手,手邊絕對要有一罐水,或帶自己的瓶子上機裝水。相信我,買一罐水的錢比所有旅遊醫療保險都值得投資。
(我載過一個小姐做了子宮內視鏡幾天,沒乖乖吃抗生素,以為好了,飛到後半段開始下腹劇痛,想吐發燒,我問她有沒有喝水,她跟我說只喝了一杯)
(蔓越梅或什麼含糖飲料都沒用,喝水,喝水就對了!!!)
#帶自己的圍巾外套
飛機的溫度通常都會設在22-24度,這是規定。
因為溫度一高除了會增加乘客暈倒的發生率,還有利細菌滋長等。
通常,當溫度已經調到最高,只能多要毛毯,但也可能已經發完。除了你自己座位出風口,有些公共出風口是你關不掉的,額外的衣物可以防止你著涼甚至防治體弱的老人小孩失溫。
#帶口罩
如果你旁邊的人咳個不停又狂打噴嚏,又沒空位讓你換位子,你會好感恩你有一副口罩,口罩也多少減緩口鼻長時間吸入乾空氣的問題。
*機上飲酒*
因為飛行過程中客艙氧氣含量極低,相當於你在1500-1800公尺的高山上,酒精在血液中造成你的生理反應與地面非常不同
據說機上喝一杯等於地上喝五杯
要喝酒一定要慢慢喝,並搭配著多喝水,酒量不好的人,尤其是年長者,就要少喝甚至不喝。
我飛台北班二十幾次,至少有十五次因為這個原因發生醫療事件,其中三次都是年長者直接在我面前昏倒。
若平常沒有喝酒的習慣,機上要點酒一定要多點一杯水,防喝醉也防脫水。
*健康狀況不好絕對不要飛*
就算成人感冒鼻塞都會因為壓力造成降落時耳膜破裂流血(我不止一位朋友親身經歷)(詳見barotrauma),小朋友更是不能掉以輕心,平常降落就有健康小孩因為壓力變化不舒服哭鬧,別說是生病的孩子。
另外,聽過幾個飛機上死亡的案例都是出國做心臟手術,回程還沒修養好就飛。
飛機上的醫療資源有限,組員雖受過訓練,但也只是基本的救急程序,加上機上某些效力較強的藥需要醫生施打,機上不一定能廣播找到醫生,即便加錢改期也不要冒險硬飛。
#如果轉機前段已經非常不舒服,一定要請組員安排地面醫療協助,或在轉機過程中請地勤協助或自行前往醫護站就醫。
一架600人的飛機,23個組員
就算盡力了,也有顧全不及的時候。短班還好,長班更是要注意照顧自己。有時候飛過大洋不能及時轉降,有時候在做轉降決策時,已經錯過黃金急救時間。
如果你們看過數據,知道一年施做多少次CPR,其中多少次真的有救活,就知道自己的生命,真的掌握在自己手上。」
—以上為朋友經歷分享,泛指一切機上會發生的事,絕非只有特定航空才會發生。
傷口含膿原因 在 毛醫師哺乳諮詢門診 Facebook 八卦
最近連續處理了三個哺乳媽媽的乳腺膿瘍問題,真的很棘手,也為媽媽們感到心疼~
乳腺膿瘍是有原因和順序的,通常一開始是乳腺阻塞,接著進展為乳腺炎,最後才轉變成乳腺膿瘍,大部份的乳腺炎及乳腺膿瘍時媽媽會發燒,但也有部分媽媽不會發燒。
所以我想教媽媽們如何處理這一系列的狀況:
一、乳腺阻塞時請務必溫柔並正確處理:頻繁擠奶餵奶+局部冷敷(或敷高麗菜葉)+多放鬆,記得『通奶先通腦』,用正確的方式增加噴乳反射,才能讓奶水順利地移出。
毛醫師碎碎念:這時千萬不要過度按摩乳房,只要媽媽覺得痛就是不對,過度按摩只會傷害乳腺和皮下組織,讓乳房更疼痛且腫脹,奶水更不順暢,如果這時加上感染,會非常難處理。
二、乳腺炎時乳房會有紅腫熱痛的情形,而且擠奶會變得非常不順,通常媽媽會發燒,這時除了前述乳腺阻塞的處理外,也需要服用抗生素治療細菌感染,療程為七到十天,請媽媽務必將一個療程的抗生素服用完畢。
毛醫師碎碎念:如果已經乳腺炎了,請與醫師配合追蹤治療,一方面用藥會隨病程變化調整,一方面要持續觀察是否發展為乳腺膿瘍,需要進一步的治療。治療過程中要持續擠奶餵奶,請記得泌尿道感染時不能憋尿,乳腺感染時也不能憋奶喔!
三、乳腺膿瘍時會以乳房超音波確診,首選治療為超音波導引下針頭抽吸,將膿抽出來,通常需要每日或隔日連續抽數次,到治療完畢為止;有時膿無法以針頭抽出,可以開小傷口切開引流。在治療過程中仍然要保持擠奶或餵奶,乳汁中的白血球會對抗感染,這是治療的一部份。
毛醫師碎碎念:臨床上我發現乳腺膿瘍尚未能抽膿前會非常疼痛,媽媽整日忙著擠奶,乳房卻又疼痛不堪,手也快廢了,若寶貝願意吸吮時也會很疼痛,絕大多數的媽媽都在此刻萌生不想餵奶的念頭,我完全理解也感同身受;不過請不幸得到乳腺膿瘍的媽媽了解,在治療完畢前停止擠乳或哺乳只會讓治療拖更久,所以就算以後不想餵奶了,也要等到治療完畢後才能慢慢離乳。這時哺乳與擠乳的目的是治療感染,擠奶量不是重點,擠出的奶水可以給寶寶吃。
最後想提醒各位哺乳家庭:通奶先通腦,含對最重要!
許多乳腺阻塞問題都出在哺乳姿勢不良或未頻繁哺乳,把宇宙最強吸奶器放著沒用,反而自己努力用手或擠奶器擠奶,當然很容易乳腺阻塞~
預防勝於治療,記得把最可愛的寶貝放在身邊,想吃就餵,無限暢飲;如果哺乳時會痛或會累通常表示姿勢不正確,請尋求專業評估與協助,這樣乳腺阻塞的機會就會大大降低了!
傷口含膿原因 在 夭壽!傷口好不了又一直流膿原來是它在作祟 的相關結果
郭綜合醫院感染內科鍾志桓主任指出,細菌在傷口滋生會阻礙上皮細胞形成,而其誘發的發炎反應,阻礙血管新生及造成組織缺氧,傷口就無法癒合,面對感染 ... ... <看更多>
傷口含膿原因 在 膿瘍:定義、原因、症狀、治療 - Hello醫師 的相關結果
膿瘍的原因 · 發炎,皮膚有細微傷口、穿孔造成。細菌穿過皮膚後,進入這些腺體,當身體防禦功能啟動要殺死這些細菌時,便形成發炎。 · 膿瘍腫塊中間的部分是 ... ... <看更多>
傷口含膿原因 在 什麼是皮膚化膿? - 康健知識庫 的相關結果
皮膚化膿是人體組織、通常是傷口出現感染導致發炎反應時,產生濃稠或稀薄的液體混合物,常見是黃白或黃綠色的濃稠狀液體。 皮膚化膿的膿液顏色跟感染的病原體密切相關,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