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開會,見到阿明第一眼,我係完全Hang咗機。
我話:「好夢幻…真黎明坐咗喺我前面…」
點知阿明話:「我同你一樣感覺,我見到你嘅感覺,就好似你見到黎明嘅感覺一樣。 」
一時間我係畀唔出任何反應,
於是阿明補充:「因為我有喺你嘅角度諗,可能你冇喺我嘅角度諗。」
傳說中嘅Leon銀句。
及後開會以至拍攝途中,阿明都有好多智慧銀句,不過唔逐一分享喇。
我92年買第一隻Leon嘅CD;
細個用嘅第一部「手提電話」,係Leon代言嘅和記天地線
(冇得接電話,要喺特定地方先可以打電話…媽呀真係好懷舊…)
眨下眼,Leon坐咗喺我前面,同我講:
「層次高啲嘅腦細,係要飲返層次高啲嘅咖啡;
層次高啲嘅員工,係值得層次高啲嘅人工」
喂你明唔明,真係好夢幻。
阿明,Just to say hi,我係咪好任性先?
要贏人,先要贏自己。
有緣嘅,我哋會再見。
接落嚟,要多謝阿Kim堅持要搵埋我,等我可以做一次Leon腦細,仲要多謝你好放手畀我哋創作,仲要肯臨尾畀我哋搵埋劉江叔,有啲客可能會覺得呢啲位唔係太重要就唔想臨時再節外生枝,但你排除萬難肯畀我哋臨時加嘢,呢下又真係好緊要;
感激劉江叔願意開金口唱呢啲;
唔該晒肥Ben同腐穎出色而又無奈嘅歌舞;
多謝同我一齊創作填詞嘅身兼導演Johnathan;
多謝Eddie同Alfred一班兄弟特別係畀我哋禁錮剪片嘅Tsunami;
謝謝Mark Lui同潘源良先生當年作咗呢首咁經典嘅廣告歌;
Thanks謝國維及其團隊喺音樂製作上重現經典;
超感謝美術部華哥及其他美術部毛毛將原先空無一物嘅場地佈置到真嘅一樣;
多謝妝頭Gubi幫我遮咁少少皮膚敏感先出鏡;
仲有極感激June Woonamy幾條癲友只係用咗兩晚就幫我度身趕起一件平實而美麗嘅土炮老西;
唔該晒阿Wing以及一班AMusic同事;
最後唔該晒Natalie、Carrie、Vivian、Wingx2以及其他有份幫手嘅毛毛;
(仲有被迫多謝林日曦專用攝影師:羅若Off )
呀仲有,完喇好嘛?
唔得住,我仲有一、兩張/條 幕後相/片,
畀我晏啲分享埋就真係完喇Sor。
==============
《情深咖啡未曾飲》 https://goo.gl/JvucfY
主演
堅・黎明 Leon Lai
林日曦
堅・劉江飾演 同事
肥Ben 飾演 同事
腐穎 飾演 同事
創作
林日曦
Johnathan Chui
作曲/編曲/監製
Mark Lui 雷頌德
音樂製作
謝國維 Victor Tse
錄音及混音
Eric Tam @Frenzi Music Studio
木結他/電結他
Raven Lee @The Bright Lights
低音結他
Tom
鼓
Jonathan Sim @HippoGroove
鍵琴/Music Programming
蘇道哲
導演
Johnathan Chui
攝影
Alfred Pang
LO Kwan
燈光
添
Lui
Kwok
製作助理
Tsunami
Mandi Cheuk
剪輯及後製
tbe.hk
美術指導
Perry Yeung
美術助理
Tin Yau
Praya Ho
Alien
Jovy Suen
Fatson
黎明化妝
江中平@江中平化妝室
黎明頭髮造型
Sev @ Hair Culture
其他演出
化妝及頭髮造型
Gubi Chow@化妝菇 MakeupGU
林日曦服飾提供
JUNE WOONAMY
高級業務經理
Natalie Leung
高級業務主任
Carrie Chan
企劃經理
Vivian Kwong
企劃主任
Wingx2
NESCAFÉ
Paciwood AMusic
毛記電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4萬的網紅BuBuChaCha 傳說,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頻道 ➔ https://goo.gl/ZxEnlk 合作諮詢 ➔ [email protected] Instagram ➔ https://pse.is/PRBEG Facebook ➔ https://pse.is/NZPUX #傳說對決 #全新覺醒 #校正回歸 #第一神角 ...
傳說潘音 在 譚蕙芸 Facebook 八卦
[我們與惡的距離]
多年前,我曾經採訪過一個殺人犯,寶馬山雙屍案最年輕的犯人尹三龍,他入獄時未成年,坐牢十八年出獄,被大批記者追訪,雖只有三十餘歲但容顏蒼老,重獲自由那天被記者車隊追訪至茶樓,在鎂光燈下「表演」與哥哥飲茶吃點心的戲碼,至眾記者拍攝完畢,才能回家與母親一聚。放監那天是中秋節,官方構思好,在這一天放監,記者報導更有「戲味」。
尹三龍捱了一個早上,從此匿藏人間,做回一個自由人。但昨天早上,香港另一監獄外,迎來了一位「最不自由的自由人」-陳同佳。按照香港政府說法,陳在香港被控洗黑錢罪名已服刑完畢,他已是自由人,但另一項於台灣涉嫌犯下的罪,殺了女友潘曉穎一事,卻因兩岸複雜的政治原因,卡在一個奇異的懸空點。
港方說陳願意「自首」,台方指港方沒提供「司法協助」,爭論不休,至今未有解決方案。出獄後,陳同佳住在一間安全屋,被警方保護。
在這個背景之下,陳同佳出獄,成為世紀奇案。有記者表示,「他出獄後才真正開始服刑」。記者搶着問他:「你覺得自己被利用嗎?成為了政治籌碼嗎?你是不是自願認罪?」
多名在現場採訪的記者均表示,昨早採訪陳同佳時,不斷想起台灣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的相關劇情,無論是追訪犯人的道德爭議,還是反思更宏觀大結構的操弄上,記者又何嘗不是任人擺佈的「棋子」?有記者在個人社交網站貼出採訪陳的照片,加上hashtag #我們與惡的距離。
得悉陳同佳出獄消息,昨凌晨(10月23日)近百中外記者守候西貢壁屋監獄外,大家生怕陳同佳出獄時未必肯說話,又怕他坐車子出獄,拍攝不到他較動感的畫面。早上九時,陳同佳步出,記者群起哄,剛好來迎接的管浩鳴牧師的車子又堵塞了拍攝視線,攝影記者情緒更躁動。
「陳同佳出來說話時,整個氣氛很差,攝影記者不斷用粗話問候那些阻礙拍攝的人,喝罵:『記者蹲低一點呀!』『拿手機的人別擋鏡頭!』當陳鞠躬道歉時,攝影記者更起哄,罵聲不斷,生怕拍攝不了這個重要動作。」
「我也有思考過,可不可以問問題語氣別那麼差?溫柔一點?把他當作一個人看待?其實一個二十歲的人,能夠答怎樣的問題?」
其中一個記者這樣形容陳:「我直觀他的感覺,很像一個大孩子,他身型不高,不健碩,沒有氣場,說話音調和姿勢,整個人往內收的,眼神像不知道要望向那兒。當我們向他問問題時,我懷疑他聽不聽得到,即使聽到,我不肯定他能否明白我們的意思。」
「例如他說是願意『自首』,他究竟明不明白這個字在政治上的意味?」另一記者有疑惑。
有記者形容,看到陳同佳出獄,感覺就像看到「蝴蝶效應裡,傳說中那只蝴蝶」,蝴蝶效應是指事情產生的的連串效果,遠超原來事物的程度。蝴蝶在地球一端拍翼,引發地球另一端生態災難。陳同佳殺了女友,引發連串反修例風波,中港台政治角力。
「昨早像目睹了歷史性時刻,原先是因為有人殺了人,但因為大結構的問題,引發連串事件(包括反修例4個月的抗爭),現在又回到當初那個案身上,好像走了一個圈,回到原點。」
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殺人犯的家屬被無辜牽連,傳媒窮追不捨,而港媒連日亦嘗試找陳同佳家人,昨日早上,多間傳媒亦把採訪隊派往陳家樓下守候,陳放監一刻,傳媒派車沿路追訪。
有記者說:「我不斷思考,這樣追車對不對?到他的家樓下找他家人對不對?這種做法令我也覺得有一種『入侵感』,我們這樣做,和政權做的事的手法區別很大嗎?」這位記者內心掙扎着。
記者透露,他們有苦衷,因為背後有另一層的『惡』:「沒有辦法,因為我們記者這一次沒有正常的溝通渠道,所謂那個『惡』其實就是說,關於整單案件,記者只能透過一些代理人與涉事家屬取得聯繫,面對訊息發佈上的封鎖,我們只能用盡辦法,不放棄一絲線索,包括追車,在家樓下守候。」
這位記者指出一點,殺人案涉及的兩個家庭,女死者潘曉穎的家人,曾在建制派立法會議員協助下開記者招待會申冤;而男疑犯陳同佳亦由有政協身份的基督教牧師管浩鳴擔任代理人。
記者只能通過第三者聯絡兩方:「這些代理人,不是政黨,就是政協,我看到一種權謀結構,對於案件的訊息掌握,如同零距離目睹了背後的操作,這就是我所謂的『惡』,為甚麼案件所有涉事人,無論是施害者和受害者,都被親北京的代理人掌握了?」
這位記者困擾地道:「其實連記者也是被計算之內,記者想採訪的欲望,也被計算成為『惡』的一部份。我一直在想,在新聞處理上,如何找出一條生路?我們又可以做甚麼?只要報導,就是配合了別人的計算,但不報導又不可以。暫時我也想不到突破的方法,實在太複雜,不輕易有答案。」
另一記者認同:「陳同佳那段說話的內容,像背誦稿件,好像靈魂被掏空一樣。我有一刻感到心寒,想到,有一班成人在操控着他,感到很悲哀。」
至少三名記者同意,陳同佳昨早出來見傳媒所發表的說話,並不是完全出於他自己,記者們認為,是「有其他手一起撰寫」,為甚麼呢?「你看陳同佳所使用的用字?其中,希望受害者家人能『釋懷』,希望社會給他『重新做人的機會』,這些用字都是特首林鄭月娥,或管浩鳴曾經對外使用過的詞語。」
「其實,香港的普通人,根本不在意陳同佳是不是道歉,當然他殺了人,是罪該萬死,說多少次對不起也不能給受害家庭彌補,但他現在要承擔的代價,已經遠遠超越了殺人罪本身了。修例又不是他提出的,政治人物犯的錯,怎能要他一個人承擔?」
「圍繞着他的成人,無論是中港台的人,都說透過他怎樣怎樣彰顯公義,但我看的只有不公義,所有人都在政治計算。而兩家人的父母,就更無辜了。」
其中一位站在陳同佳面前的記者記得,陳同佳轉身登車前,說了很多次「對不起」:「他不斷在說『對不起』,即使是要上車離開的一刻還在說,或許他說的一番話,全是別人要他說的,但那一堆對不起,我覺得至少應該是發自他內心吧。」
傳說潘音 在 譚蕙芸 Facebook 八卦
[我們與惡的距離]
多年前,我曾經採訪過一個殺人犯,寶馬山雙屍案最年輕的犯人尹三龍,他入獄時未成年,坐牢十八年出獄,被大批記者追訪,雖只有三十餘歲但容顏蒼老,重獲自由那天被記者車隊追訪至茶樓,在鎂光燈下「表演」與哥哥飲茶吃點心的戲碼,至眾記者拍攝完畢,才能回家與母親一聚。放監那天是中秋節,官方構思好,在這一天放監,記者報導更有「戲味」。
尹三龍捱了一個早上,從此匿藏人間,做回一個自由人。但昨天早上,香港另一監獄外,迎來了一位「最不自由的自由人」-陳同佳。按照香港政府說法,陳在香港被控洗黑錢罪名已服刑完畢,他已是自由人,但另一項於台灣涉嫌犯下的罪,殺了女友潘曉穎一事,卻因兩岸複雜的政治原因,卡在一個奇異的懸空點。
港方說陳願意「自首」,台方指港方沒提供「司法協助」,爭論不休,至今未有解決方案。出獄後,陳同佳住在一間安全屋,被警方保護。
在這個背景之下,陳同佳出獄,成為世紀奇案。有記者表示,「他出獄後才真正開始服刑」。記者搶着問他:「你覺得自己被利用嗎?成為了政治籌碼嗎?你是不是自願認罪?」
多名在現場採訪的記者均表示,昨早採訪陳同佳時,不斷想起台灣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的相關劇情,無論是追訪犯人的道德爭議,還是反思更宏觀大結構的操弄上,記者又何嘗不是任人擺佈的「棋子」?有記者在個人社交網站貼出採訪陳的照片,加上hashtag #我們與惡的距離。
得悉陳同佳出獄消息,昨凌晨(10月23日)近百中外記者守候西貢壁屋監獄外,大家生怕陳同佳出獄時未必肯說話,又怕他坐車子出獄,拍攝不到他較動感的畫面。早上九時,陳同佳步出,記者群起哄,剛好來迎接的管浩鳴牧師的車子又堵塞了拍攝視線,攝影記者情緒更躁動。
「陳同佳出來說話時,整個氣氛很差,攝影記者不斷用粗話問候那些阻礙拍攝的人,喝罵:『記者蹲低一點呀!』『拿手機的人別擋鏡頭!』當陳鞠躬道歉時,攝影記者更起哄,罵聲不斷,生怕拍攝不了這個重要動作。」
「我也有思考過,可不可以問問題語氣別那麼差?溫柔一點?把他當作一個人看待?其實一個二十歲的人,能夠答怎樣的問題?」
其中一個記者這樣形容陳:「我直觀他的感覺,很像一個大孩子,他身型不高,不健碩,沒有氣場,說話音調和姿勢,整個人往內收的,眼神像不知道要望向那兒。當我們向他問問題時,我懷疑他聽不聽得到,即使聽到,我不肯定他能否明白我們的意思。」
「例如他說是願意『自首』,他究竟明不明白這個字在政治上的意味?」另一記者有疑惑。
有記者形容,看到陳同佳出獄,感覺就像看到「蝴蝶效應裡,傳說中那只蝴蝶」,蝴蝶效應是指事情產生的的連串效果,遠超原來事物的程度。蝴蝶在地球一端拍翼,引發地球另一端生態災難。陳同佳殺了女友,引發連串反修例風波,中港台政治角力。
「昨早像目睹了歷史性時刻,原先是因為有人殺了人,但因為大結構的問題,引發連串事件(包括反修例4個月的抗爭),現在又回到當初那個案身上,好像走了一個圈,回到原點。」
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殺人犯的家屬被無辜牽連,傳媒窮追不捨,而港媒連日亦嘗試找陳同佳家人,昨日早上,多間傳媒亦把採訪隊派往陳家樓下守候,陳放監一刻,傳媒派車沿路追訪。
有記者說:「我不斷思考,這樣追車對不對?到他的家樓下找他家人對不對?這種做法令我也覺得有一種『入侵感』,我們這樣做,和政權做的事的手法區別很大嗎?」這位記者內心掙扎着。
記者透露,他們有苦衷,因為背後有另一層的『惡』:「沒有辦法,因為我們記者這一次沒有正常的溝通渠道,所謂那個『惡』其實就是說,關於整單案件,記者只能透過一些代理人與涉事家屬取得聯繫,面對訊息發佈上的封鎖,我們只能用盡辦法,不放棄一絲線索,包括追車,在家樓下守候。」
這位記者指出一點,殺人案涉及的兩個家庭,女死者潘曉穎的家人,曾在建制派立法會議員協助下開記者招待會申冤;而男疑犯陳同佳亦由有政協身份的基督教牧師管浩鳴擔任代理人。
記者只能通過第三者聯絡兩方:「這些代理人,不是政黨,就是政協,我看到一種權謀結構,對於案件的訊息掌握,如同零距離目睹了背後的操作,這就是我所謂的『惡』,為甚麼案件所有涉事人,無論是施害者和受害者,都被親北京的代理人掌握了?」
這位記者困擾地道:「其實連記者也是被計算之內,記者想採訪的欲望,也被計算成為『惡』的一部份。我一直在想,在新聞處理上,如何找出一條生路?我們又可以做甚麼?只要報導,就是配合了別人的計算,但不報導又不可以。暫時我也想不到突破的方法,實在太複雜,不輕易有答案。」
另一記者認同:「陳同佳那段說話的內容,像背誦稿件,好像靈魂被掏空一樣。我有一刻感到心寒,想到,有一班成人在操控着他,感到很悲哀。」
至少三名記者同意,陳同佳昨早出來見傳媒所發表的說話,並不是完全出於他自己,記者們認為,是「有其他手一起撰寫」,為甚麼呢?「你看陳同佳所使用的用字?其中,希望受害者家人能『釋懷』,希望社會給他『重新做人的機會』,這些用字都是特首林鄭月娥,或管浩鳴曾經對外使用過的詞語。」
「其實,香港的普通人,根本不在意陳同佳是不是道歉,當然他殺了人,是罪該萬死,說多少次對不起也不能給受害家庭彌補,但他現在要承擔的代價,已經遠遠超越了殺人罪本身了。修例又不是他提出的,政治人物犯的錯,怎能要他一個人承擔?」
「圍繞着他的成人,無論是中港台的人,都說透過他怎樣怎樣彰顯公義,但我看的只有不公義,所有人都在政治計算。而兩家人的父母,就更無辜了。」
其中一位站在陳同佳面前的記者記得,陳同佳轉身登車前,說了很多次「對不起」:「他不斷在說『對不起』,即使是要上車離開的一刻還在說,或許他說的一番話,全是別人要他說的,但那一堆對不起,我覺得至少應該是發自他內心吧。」
傳說潘音 在 BuBuChaCha 傳說 Youtube 的評價
訂閱頻道 ➔ https://goo.gl/ZxEnlk
合作諮詢 ➔ 3u3u6ha6ha@gmail.com
Instagram ➔ https://pse.is/PRBEG
Facebook ➔ https://pse.is/NZPUX
#傳說對決
#全新覺醒
#校正回歸
#第一神角
#官方做事了
#傳說對決改版
#傳說改版資訊
#傳說對決免費 #傳說對決免費英雄
#傳說 #潘因 #傳說潘因 #傳說對決潘因
#潘音 #傳說潘音 #傳說對決潘音
#潘因出裝 #潘因奧義 #潘因教學 #潘因最痛出裝
#潘因2021 #傳說教學 #傳說出裝 #傳說觀念
#傳說對決最痛英雄 #傳說對決角色
#傳說對決角色推薦 #傳說對決角色推薦2021
#傳說惡搞 #傳說搞笑
#AOV #ArenaOfValor
#LiênQuân
#ROV #RealmOfValor

傳說潘音 在 全服最強潘因角色心得- 傳說對決板 - Dcard 的八卦
潘因這隻角色在打野裡面算是蠻好上手的角色,而且很吃裝備,前期最重要的就是控制能量條,由於能量的多寡是隨著擊殺英雄數而變多,所以前期能參團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