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場台北公共住宅展對談系列 前瞻台灣公共住宅的政策】
今天(2015/12/20)在學學文創由我主持【台北公共住宅展】第一場對談系列活動【前瞻台灣公共住宅的政策】。柯文哲市長、黃大洲前市長、黃南淵前署長、張世典教授及都發局林洲民局長應邀出席擔任論壇與談。
我以【從台北都市發展脈絡前瞻台北市公共住宅政策】為題提出報告;綜整1960年以來的台北城市發展事件簿,梳理台北市的公共住宅政策從1.0版、2.0版的演進,進而提出市府規劃推動之台北市公共住宅3.0版。透過本活動一系列對話討論,讓更多市民了解,公共住宅政策的重要性。報告內容也將當年1990~1994年間黃前市長大洲對於推動台北城市建設與蛻變的歷程,以及黃南淵前署長於任職台北市期間的專業貢獻,對應在今天的主題上,提出影響性的分析。
【居住正義】的議題其實200年來,對於全世界各個城市而言,俱為都市發展的關鍵課題,只是在不同時空背景,而有不同之詮釋與對應公共政策。從都市發展脈絡分析,台北市公共住宅政策歷經1.0版本,即是透過政府直接提供公共工程拆遷安置的整宅處理,配合城市發展及公共建設,土地重劃或拆遷安置的興建住宅。而演進至台北市公共住宅政策2.0版本,則是介於1974年到2004年期間,台北市設立有國宅處所興建的出售國民住宅。三、四十年來住宅的發展,自國宅處裁撤之後,台北市並無住宅政策,住宅則全交由市場發展,就算2011年有住宅法頒布,也無足以提供年輕人在台北負擔得起的定居條件。市府團隊認為此乃台北城市發展重要的議題,尤其是社經結構面臨轉變,台北市未來能否因應老年化及少子化的挑戰,公共住宅提供一個城市轉換的存量,甚至於民間進行都市更新時,提供作為中繼住宅使用,顯然在都市策略上,更形重要。
柯市長與談時表示,【宜居城市】是在規劃台北城市發展願景時,所訂下的市府施政目標,即是期待打造台北市成為一個適宜居住的城市,讓市民朋友可以每天快樂過日子。然而,現況台北市的高房價,必須讓年輕人15年不吃不喝才能買得起房子。因此,第一步先讓年輕人可以租得起、住得起。以東京及首爾6%的公共住宅存量為參考目標,市府訂出8年達成5萬戶公共住宅目標,即達到5%的公共住宅存量。此項政策,期望滿足包含居住正義、城市美學、引導產業發展實驗的場域以及創造生活型態四項目標。柯文哲市長強調,台北市正朝向高齡化社會,預估6年內65歲以上老者將高達全市人口20%,市府必須重視,評估後,決定在老年福利上已取消一次性消費,改為老年福利之基礎建設。對此,張世典教授特別舉例回應,他住家附近最近市政府完成人行步道,這比發放老人年金還重要。
台北市的公共住宅的提供只租不售的機會已經不限於入籍於台北市的市民,只要是在台北市工作或就學者都可以申請,並且在對象上,台北市的公共住宅總量的分配,採取60%供給年輕族群、30%在社經弱勢族群、10%則為專案實驗型如高齡者健康住宅等。此外,8年46處公共住宅基地中,市府已經政策上優先選定6處公共住宅基地合計也有6000戶將作為智慧社區的實踐場域,並與ICT產業界合作,預計在4年內興建完成。
林洲民局長表示公共住宅基地也會開放給年輕建築師機會,未來要成立公共住宅管理公司以永續經營與管理只租不賣之公共住宅。然而台北市資源有限,仍會與新北、基隆、桃園及宜蘭以首都圈的共同體合作,面對回應居住正義的課題。
感謝都市發展局所有同仁以及學學文創基金會的協助與贊助,【台北公共住宅展】內容非常豐富,林洲民局長特別強調展出的模型及圖像都是由同仁親自完成。本次的展覽至2016年3月6日止,期間共舉辦各4場對話系列及講座系列、2場微旅行,展覽地點在學學文創5樓(內湖區堤頂大道二段207號)
活動網址: http://phex2016.xuexue.tw/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