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醫療週記】
這一篇是很認真的紀錄一下,最近幾週我們家筋肉爸爸的康復進度,以及我忙碌的一家之主生活。以後自己多一點回憶,更重要的是,或許以後這些紀錄,可以幫助到壯年中風的病人,以及許多跟我一樣的家屬,面臨家中大樹突然倒下後可以的應變。
(一)搶時間!黃金期計畫!
爸爸住進醫院後,我才開始了解關於中風病患醫療系統的種種。
中風後,首先要度過度秒如年的關鍵24小時,確認生命的穩定性;接著是關鍵72小時,確認病人生病的再穩定;然後是為期一個月的急性期,這期間都必須拉緊神經,避免病人血壓過高造成二度中風或其他疾病併發。
而後進入復健期,黃金復建期為中風後半年內;黃金中的黃金期是中風後的三個月;許多輔助療法的黃金期是中風後一個月內;基本上,就是天天要規劃策劃筋肉爸爸的醫療計畫,每天我都得跟時間賽跑!
不只要扛兩份工作,這中間還得找好多種醫療後援計畫,以免老公哪一天變成人球沒地方住,到時候他還無法自理,回家沒有人扛得住這麼大隻的他啊!
這很燒腦!因為會發現,當在神經內科病房時,很多所謂的「黃金輔助醫療計畫」是根本不可能施行的!如果你住的醫院有相關會診,那就可以高枕無憂,但如果跟我們一樣,住到一間急救病患很棒,但後續什麼都沒有的醫院,就變成非常的煎熬難耐!
例如,我們的醫院沒有中醫會診,但中醫針灸在中風病患的治療上,有許多實證醫學是正面的療效,也有黃金針灸期,這真的急死我了!
我絕對相信主治醫生的專業,但也因為體適能產業一直是醫療外環,身邊的醫生與專業相關朋友多,聽聞許多意見下來後,真心覺得當初急救送的醫院,無法給筋肉爸爸「最適合最黃金」的醫療診治,於是打從他倒下第一週起,我沒有停止過找資料、跑各大醫院、跑私人診所、找各種後援計畫.......
一開始急性期都是歸神經內科醫師管理(當然也不會給予請假出院,因為生命不穩定),一旦醫生評估可以轉出神經內科病房後,就歸復建科管理了。
健保的病房,潛規則住院時間不超過28天,所以整個復健住院天數在同一醫院就是28天為限,若無法回家自理,就必須一直轉院(健保局其實沒有規定只能住28天,一切尊重醫師臨床判斷)。但這中間很容易出現:A醫院要退房了,病患還無法自理回家,B醫院卻掛不進去的窘境,於是周遭照顧病患的家屬,就得面臨「努力生錢住自費病房」或是「努力掛100間醫院直到有病床為止」的窘境。
部分病人如果恢復狀態不錯,醫生可以評估後轉入後期之醫療整合照護模式(Post-acute Care,以下稱PAC)。簡單來說,就是醫生評估醫療狀況穩定、有潛能積極參與復建、急性發作後一個月內的病患,於是下轉醫院,將復健醫療資源集中在剛中風的前三個月內(黃金恢復期),提供密集性的復健照護計畫。這三個月內都可以住在同一個醫院,但也不是沒有限制,例如你就無法再選擇其他醫院了......
筋肉爸爸是可以進入PAC的,但我們下轉的醫院,打聽一輪都無法讓我滿意!不是沒有中醫會診,就是復建部門真的還好(這真的要感激身邊好多醫師與治療師友人),於是,我放棄的PAC計畫。
雖然待在醫院期間能做的有限,但好險我們幸運的遇到一位很棒的看護先生,看護先生每天很認真的幫筋肉爸爸做復健與關節活動,目前為止,看護先生已經是筋肉爸爸的心頭最愛,愛的等級應該有超過甲蟲大人們!
看護先生有著許多讓我感動的故事,擇日跟大家分享~
#醫療資源沒有好壞只有適合不適合
#但病患家屬都要知道自己該有選擇的權利
(二)轉院記
我真的很感激,送急診的醫院主治醫生,第一時間幫筋肉爸爸打了栓篩溶解劑,讓他能夠康復的機率大大提升!
主治醫生也讓筋肉爸爸進行了兩次的腦部超音波和腦部核磁共振,在第二次的核磁共振中,我們後續發現了老公先天自己腦部血管結構的異常,這讓我有了一個很大的體悟:
「依照老公腦部血管的狀態,這輩子中風是遲早的事!而他早發在37歲真的是天大的恩賜!因為他還有體力去恢復、我還有體力去支持這個家,真不敢想像萬一他五十歲、六十歲才中風時,會變成怎麼樣慘烈的狀況!」
一開始,我就不打算要在這間醫院的復健部門進行復健,因為這間醫院的復建部門,器材很少、先進設備都無、沒有針對壯年中風病患,可以進行積極復健治療的支持系統......於是我很早就申請了病摘與腦部影像。老公急性期期間,我除了雙倍的工作、跑醫院陪他讓他有安全感,其餘時間都在奔波醫院、掛床、問診、找機會!
有一次我去了一間前權威醫院院長開的醫療顧問診所,問一個診,就噴掉了快要一萬元。但這位醫生從新的核磁共振照片中發現到先生腦血管問題,以及未來風險因子預防,難怪收費這麼驚人。
總之,在我們被神內主治醫師宣布可以離開腦神經內科的那一天,好像奇蹟一樣,我們最想住的醫院,居然通知我們有病床!
兩個小時內,必須要入院!這一天我還早中晚排滿了推不掉的工作,於是在有限的一兩個小時中,我必須預先付清所有醫療費用、搬東西、把老公帶入新醫院、驗血、入住、再回第一間醫院領藥單、開正式收據、無限地排隊、趕去工作教學......
這一天結束後,我真的已經癱軟!但卻是第一次,從他中風以來的第一次,覺得心,真的可以放下不緊張了!
在新的醫院,有好多的先進醫療設備,是很多人不知道的!這些設備,可以輔助筋肉爸爸的復建做到更好!
也有了中醫針灸治療~~之後,我們都會慢慢的紀錄,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
#我這幾週兩鬢已經白了一片
#但是老公對新醫療充滿了信心超級熱血喔
(三)身邊的天使們
最近這一路上,我真的覺得,身邊的天使與好人,讓我第一次,對自己的人生做出反省,覺得過去的自己,對社會的付出太少!
許多素昧平生的粉絲,願意給予很棒的醫療資訊;有的粉絲遠重日本寄營養品給我;有的粉絲是護理人員,悉心教我中風醫療系統支援,甚至教我掛號;有職能治療老師,教我簡單的為老公按摩、還有粉絲直接買了一箱我的書……我不敢相信,有這麼多人,願意對一個陌生人這樣的友好!
身邊的朋友,更是讓我感動!不管是衝來抱著我陪我喝咖發抒壓的、幫我一起完成工作的、寄出禮物讓我保養養體力的、怕家人兒子生病寄出消毒用品的、給予相關醫療資源協助的......有的朋友平時聯繫不多,但重要時刻他絕對第一個跳出來,這些恩情我記得,以後我也要這樣的給他們溫暖!
而許多粉絲分享自己或另一半的中風故事,告訴我們他復建的歷程,鼓勵我們加油,甚是讓我感動!
我才知道,雖然許多數據都說壯年中風的機率只有10%,但實際上壯年中風的實際案例卻是多到讓人恐懼!
其中一個讓我很感動的,是一個前幾週我教「翹臀班」的媽媽。
翹臀班的運動挺累的,這位媽媽很厲害的跟完了兩小時課程,做得也很棒!但課後,他告訴我:他是一位,去年才剛在產後,就中風的病患!當時癱了半邊,但現在,卻可以完全恢復,還上完了頗有難度的運動課,看不出曾經中風過。她以自身的例子鼓勵我們加油,只要筋肉爸爸夠努力復健,就一定可以恢復!
我的眼淚真的狂飆!
我心疼一個剛產後的媽咪,就中風,這是何等的惡夢;但覺得他好棒,用意志力戰勝了病魔,再度親手擁抱孩子,還愛上了運動!
我跟老公分享這個故事,我們一起哭,一起加油,一起盼望,一起禱告。
感恩有這些天使,一路陪我們度過黑暗的幽谷。
#你們的故事都感動著我知道嗎
#真的謝謝每個粉絲給予的加油與鼓勵
#所以我也要回饋社會來報答這些愛
(四)媽媽的小蜜蜂嗡嗡嗡生活
初期老公剛倒下時,我花很多的時間確認醫療資源、陪伴老公給予安全感、完成已經排定的工作、甚至在中間找零碎的時間,定期備好老公喜歡吃的某一間麵包!唯獨,我沒有好好陪伴到兒子。
有一天我很沮喪!因為我覺得,最基本身為母親,應該讓兒子快樂無憂的責任,我沒有做到。
那天回家,我找不到家居服,找了很久......
後來兒子翻身,我才在被子中,發現他把我的衣服褲子捲成一坨,抱在胸口睡。
已經好幾週了,我們每天只有早上見面半小時,回家後都已經由奶奶帶他(真的沒有婆婆我就慘了!),看到這樣的畫面,加上日常的壓力與奔波,一時間,突然眼淚無法止住的一直流一直流......
但是哭完了,難關還是要挺過去,媽媽的小蜜蜂生活,會越來越勤奮吧!
隨著爸爸的病情穩定,醫療也讓我放心後,現在要開始加大自己的工作量,努力賺錢養家,努力賺取醫療費。
面對這一塊,我倒是充滿了積極與熱忱!從爸爸中風後第三天起我就已經開始教課,目前為止每一班的口碑都比以往還好呢!這就是爆發的潛能嗎?但我相信是主給我的力量!
#我們不常跑教會但是真的都很愛主
#媽媽的愛不知道兒子知不知道
(六)關於公眾人物的責任
但喜歡雪上加霜的人,也不是沒有。
這兩天在嘉義教學,好不容易在今日高鐵回程上,可以稍微休息,於是看了看筋肉爸爸粉專的私密留言。
不看還好,一看,居然有位網友,直接問:「筋肉爸爸,請問昨天某個網紅直播引射你用類固醇,你是不是有用?」
網友也貼出了連結,而我大概看了一下,那位網紅的不負責任直播。
這就是現在,網路世界的亂象吧!許多人為了維持自己的聲量或者新聞點(誰要部分傳媒愛八卦),就一直靠消費別人、探討他人來博取自己的聲勢。
同樣一句我要先說:「我家的事,不是你們用來消遣娛樂的八點檔」!拿別人家的傷痛來自導自演說故事,賺取點閱率與人氣,實在是很沒有道德的事。
還有,拿無聊言論來問一個剛從瀕死恢復的病人(還好是我先看到),也是極度沒有同理心的行為。到底這些,肝泥什麼事?
我跟這位網友說:「我覺得你的問話很不適當,因為我老公剛開始好轉進入恢復,看到這的發問會很不開心,如果因此造成血壓升高,他會很危險!」
「至於您的疑問,我們有腦部顯影與醫摘顯示他是先天腦部血管結構異常問題。但我不認為有必要,需要再公開他私人的醫療資訊,只為了回應那些無聊的話語與人,希望這有解釋你的疑問。」我回文字。
想不到這位網友說:「這在網版已經討論很久了,你為什麼不一開始就po出來呢?」
「如果你的愛人,差點死掉,你會在他生命垂危時,去與酸民討論些什麼嗎?」我問。
然後他說:「不會!我不是酸民,只是一般民眾的質疑。」他說。
(到底哪來的idea,認為要求一個剛走一圈鬼門關的病人,出來澄清你的質疑是一種必要性?)
於是,我在想,現代的社會,真的許多人缺乏同理心;也對於所謂公眾人物的義務與責任,存在著許多誤解。
好比,我與筋肉爸爸雖然被許多人知道,但這不代表,我們有義務與責任,要把私家的事翻出來跟民眾一一做報告。
政治人物有他的責任,因為他們的薪資是民眾繳稅的錢;但我真的不理解,從什麼時候開始,去回應直播網紅的八點檔,也變成了公眾人物的義務。
這次事件後,我有許多感觸,想要做出更多回饋社會的事,因為我們是這樣的被受到許多人幫助;很多人在壯年時中風,卻因為資訊不足錯過了黃金復建期,他們需要更積極的復健方式或者相關資訊,這是我和筋肉爸爸日會積極去做的。
我的責任與義務,是以後當爸爸康復,我們要回饋更多病友。我們會開設免費的復建後期運動班,每週定期讓病友一起聊天一起激勵一起運動,或是我們要怎麼做到更多,才能幫助到壯年中風的家庭!
誠如我一貫的風格,我相信秘密的力量,也相信好磁場帶來更好的磁場;所以不會去回應某網紅或是酸友們更多的疑問。而且時間有限,我要當小蜜蜂忙來忙去,才能讓這個家繼續維持啊。
這對社會沒有好處,而我只想發揮正向的力量,這也才是,公眾人物該有的責任吧。
#筋肉爸爸的專業上過課的學生都知道
#筋肉爸爸的徒弟用科學化健美備賽今年成為了國手
#正向力量才是這個社會需要的
「健保轉出單申請」的推薦目錄:
- 關於健保轉出單申請 在 筋肉媽媽 Facebook
- 關於健保轉出單申請 在 Stay Fit with Mi Facebook
- 關於健保轉出單申請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 關於健保轉出單申請 在 [問題] 健保轉出單可以線上申請嗎? - 看板Salary 的評價
- 關於健保轉出單申請 在 健保轉出單是這個嗎? - 工作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健保轉出單申請 在 Help me!離職時一定要拿勞健保轉出單和離職證明嗎? 明天要 ... 的評價
- 關於健保轉出單申請 在 Re: [問題] 勞健保轉出單與離職證明- 看板Salary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健保轉出單申請 在 [問題] 有關勞健保轉出單- salary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健保轉出單申請 在 [問題] 健保轉出單可以線上申請嗎? - 看板Salary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健保轉出單申請 在 Stay Fit with Mi Facebook 八卦
回台灣的防疫分享被大量轉貼引來記者報導後,我知道一定會有超多酸民來罵😌 有人直接跑來留言說懶得嘴我這隻蝙蝠(黑人問號)我才知道被ptt特地轉出來酸了😆雖然說我情緒並沒有被影響,有些甚至讓我看了笑出來😂,但是看了一整串後有認真思考很多人對海外台灣人是不是有什麼誤會?所以我覺得可以用我自身情況為在美台灣人說幾句話,也希望可以讓很多人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背景與選擇。
第一是關於一般人最在意的健保跟稅的部分,我們全家在台灣繳的稅也不比一般家庭少,等於美國台灣兩邊都納稅,都是依照美國與台灣的相關法律與規定處理的。健保的部分,之前在美國唸書時沒有辦法頻繁回台灣就停了健保,如果回台灣短短一兩週有生病的話,都是自費處理,就算停留比較長時間被強制復保也都依照法規繳費,據我所知非常多台美人都是這樣,因為這些年我都在那些在美台灣人社團裡面了解資訊,並且大家都會討論怎麼做對台灣最好、最不浪費醫療資源,還有很多人也支持台灣健保改一改法規,讓我們不用被強制復保,復保使用健保會被人罵濫用台灣資源,不復保又會被健保局罰... 這一點我覺得真的很容易讓在海外的台灣人有點冤枉。(當然不包含像黃安那種真的是有意專程會回台灣用健保的那種心態...但我真的沒有遇過跟看過身邊有人是這樣的心態)
後來我個人近幾年因為在台灣有工作事務、計畫要處理,開始一年回台兩三次以上,就一直繳著健保費,而且在美國都習慣了除非大病才去看醫生的我們,回台灣幾乎都不會隨便去看醫生,就我知道很多台美人也都是這樣!因為待過國外才會格外珍惜台灣的醫療制度。
第二就是「想到教育、工作、生活」就去美國,「想到醫療、吃便當、繳稅治安」才回台灣,我覺得如果每個人都有選擇權的話,是不是會努力選擇讓自己能在適合自己的環境生活?像你可能覺得台北很貴負擔不起,就決定搬到新北市住之類的,你覺得學區不好,就想幫小孩換一個學校等等。而我回想當初立志要去美國發展的原因就是很簡單,在台灣念研究所的時候被教授阻擋出國唸書的機會、在台灣有一些情傷還有個人經歷的一些陰影與不好的回憶,而在台灣工作的姊姊在職場環境被打壓壓力大到掉頭髮... 所以我們拼了命的讀書、申請國外研究所,想要在全新的環境發展自己全新的人生;在異鄉畢業後工作很難找,求職路上也很艱辛,生活也過的很緊,辛苦了幾年才趨於穩定。不管在哪裡生活都會有它的難處,遇到挫折時也曾經想回台灣發展算了,但回想初衷就會覺得還能再多努力一點,非常多台美人也都是這樣!大家都是為了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努力做選擇,我真的不明白為什麼這也能被酸呢?事情真的不是看表面就能這樣二分法、把人貼標籤的。
至於「想到醫療、便當、繳稅治安」才回到台灣這一點,就我認識的台美人,沒有看過有人為了醫療跟逃避美國的高稅額回台灣的,我知道的大家都是因為思念家人、想念家鄉回台的,便當就不好說了,畢竟台灣食物真的世界級美味啊,那你出國會不會想把那個國家好吃的美食都吃盡了才離開?
再來是關於「不想佔用醫療資源為何要回台灣生產?」我想說,我這次要回來生產才發現在台灣生產其實不比美國便宜呢,在美國我們有醫療保險,所以從產檢到生產完都不太花錢,這次要回台生產我們還特別準備了幾十萬才敢回來生。決定回來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疫情下兩個小孩不能上學,而我跟老公兩個人必須照顧新生兒、兩個幼兒、坐月子、工作,家人也都不能來美國幫忙我們,我知道這樣的情況下我有很高的機率會產後憂鬱(前兩胎就因為真的蠟燭多頭燒得了產後憂鬱一段時間),也擔心萬一我跟老公之中有任何人不小心確診了,那我們能有什麼備案嗎?想了很久真的沒有,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也能照顧到我們,才做出回台生產這個艱難的決定。
另外私心是真的很想要住看看台灣的月子中心,因為懷到第三胎了都沒有住過覺得飲恨,但月子中心完全自費,也沒有浪費到醫療資源啊🤷🏻♀️
第三,被酸「原地不動才是最安全的,為何又要回來?」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本來去年有很多要回台灣處理的工作事務與計畫全部都取消,因為堅信原地不動才是最安全的,本來想事隔一年應該疫情會好很多,今年八九月的時候有疫苗要出來的消息,當時也發現懷孕了,所以才會訂了隔年初的機票回台灣(只是沒想到回台前幾週疫情又變嚴重了)。在這樣的狀況要回台灣真的是很兩難,怕把病毒帶回來、怕家人承受風險、怕自己的安全等等,所以我們權衡之後能做的,就是盡可能的做好萬全防護準備才敢回來,而我知道有非常非常多台美人也是這樣!就我加入台灣人海外自救會社團裡看到的,都是大家盡全力的在保護台灣,大家回台灣都有自己不得已的理由,就我看到的是,沒人想把台灣這塊世界淨土因為自己而被污染。
第四這位酸民說我們自己嚇自己,包裹消毒、在外面不能吃東西...那我想他一定沒有見識過小孩有多喜歡用嘴巴探索世界吧?我女兒過敏體質,一有灰塵或是天氣變化就會讓她鼻涕眼淚直流,就算沒有病毒,光包裹被丟進家裡帶來的灰塵就可以讓她眼睛腫起來了,現在又病毒肆虐疫情嚴重,聽到有人真的因為收包裹而被確診真的會很擔心啊!小心一點也能酸嗎😂😂😂
再來是關於穿防護衣的部分,這趟回台我們不穿防護衣就是因為不想要穿脫把病毒沾到身上反而風險大,這是海外自救會社團裡討論的結果,後來很多人回台都是穿兩件衣服,下機把外面那件脫掉然後全身好好消毒的做法。很多在海外的台灣人都認真討論要如何能在不帶給台灣負擔的情況下,又能回台灣處理自己的事(有人親人過世、有人有工作需求等等,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得已的理由啊,否則誰想要在這個艱難時刻冒險搭長途飛機呢?)
這位酸民身為住在美國的台灣人,卻有「台灣美國兩邊跑,就等於好處用盡」的思想框架與標籤,我覺得很可惜,也很容易誤會其他人,真的不必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很多人在國外的台灣人都盡自己的力量在保護台灣、愛台灣,很多人在美國也會自己發起一些遊行挺台灣,讓台灣的聲音在國外被聽見,當台灣有嚴重國際議題的時候,也會自發性的辦白宮連署活動等為台灣發聲等等,這些時候台灣媒體就會報導台灣之光,但我們因為想念家人回台灣就被罵成過街老鼠...。
我知道可能又會有一些酸民想要繼續戰下去,我想說的是我發這篇不是想戰,單純想為我們住在海外的台灣人說點話,並不是住在台灣、待在台灣才有愛台灣的資格,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愛台灣。我有時候會想,如果有一個美國人因為喜歡英國文化而靠自己努力定居在英國,那他回美國看家人或決定暫時回家一段時間的時候,也會被酸說兩邊好處用盡嗎?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優點缺點,真的不必放大這些然後幫人貼標籤,我心中的台灣是很可愛又溫暖的,尊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與選擇,在不了解之前可以先了解之後再發言會比較妥當。
我想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只能透過媒體接收資訊,認定在海外的台灣人都過的很爽,有事情才逃回台灣,我想確實也有這樣的人,但真的不是每一個人都這樣。ptt裡留言真的很難聽😂 有人說最好出門被撞死啊、在美國找有錢老公、不就給人x而已🤷🏻♀️ 全家確診都不可憐等等這種話真的是有點過分了,還有人說我高調找記者來報導我回台為了賺業配😂😂 到底是怎麼幻想的啦~ 我抵台後時差累都累死了,一醒來收到超多報社跟記者私訊問能不能轉發這篇讓大家知道台灣防疫做的很好,我心想可以幫助其他想回來的人做準備也無妨,這樣能被酸成有目的性🤦🏻♀️
但我知道這些人可能內心有對自己生活感到不平衡的地方,所以用這樣帶攻擊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可以理解,說明這些是想要多少表達我們在海外台灣人的心聲,有時候真的不必幫自己不認識的人貼標籤,這樣是否自己內心也能柔軟、舒服一點?
健保轉出單申請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八卦
#今日疫情重點【部桃院內感染傳至病人及家屬,累積達12人確診;已擴大篩檢639人,其他住院患者皆為陰性;危機至少要觀察到2月中】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簡稱部桃)捲動的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院內群聚感染案,今(22日)再增加2名確診個案,迄今已累積至12人染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下午記者會上宣布,新增的2名本土案例,為先前染疫護理師(案852)曾照護之住院病患(案881)及其家屬(案882),也是這起院內感染案首度擴及病人、病家。
部桃院內感染自1月12日,首名醫師(案838)及其同住護理師女友(案839)確診以來,已傳到第五圈,部桃醫方已啟動專案,限複診病患才能回診,部分出院病人列自主健康管理。成為台灣至今最嚴峻的挑戰,專家指出,這波本土傳染,至少要觀察到2月中,才能判斷是否解除危機。
■90多歲病人被感染,台灣最年長病例,一檢時呈陰性
今日新增2名本土確診案例後,台灣的本土確診病例達到68例,累積總個案則為882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案881為本國籍90多歲男性,是目前為止台灣確診案例中最年長的個案。這名90多歲老先生,本月上旬因其他疾病住進部桃,1月11日採檢結果為陰性,1月15日出院後返家。但由於1月11日至14日間負責照護他的部桃護理師遭確診(案852),老先生於16日匡列為接觸者並居家隔離。
1月21日,老先生居家隔離期間,因牙痛在衛生單位安排到長庚醫院,檢查發現有發燒、肺浸潤等情形,由長庚採檢後收治住院隔離,並於今日確診。至於,案882則為老先生大女兒,今年60多歲,老先生1月15日出院返家後,都由她負責煮食和送餐,因部桃院內感染擴大後重新匡列接觸者,她也於昨日採檢後於今日確診。至於與老先生同住的其他兩名家人,目前採檢結果為陰性、且無症狀,但後續仍會持續觀察。
陳時中表示,目前研判是護理師(案852)院內傳染給案881,而大女兒(案882)在醫院照顧父親的時間較短,感染地點應該是在家裡被父親(案881)傳染,意即不是醫院。
陳時中表示,案881本身臥床沒有足跡,至於大女兒(案882)部分,外出都以買三餐為主,足跡也相對單純,且目前無症狀。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補充,大女兒(案882)今天早上9點多才確診,因此還需要時間進行詳細的疫調。
長庚醫院則發出聲明強調,案881病患經衛生局安排下,搭乘檢疫救護車送至該院急診就醫,是在戶外篩檢站通報採檢後直接上負壓病房治療,整個移動的路線均依防疫規範進行。檢查及治療過程中,所有工作人員全程皆依高規格防護著裝,相關環境也都依防疫規定全程消毒,請民眾不必驚慌。
■部桃群聚事件:7名為院內感染、5名列社區感染,其他住院病患目前篩檢皆陰性
部桃這起院內感染事件,指揮中心研判,由橫跨加護病房和7B病房間的住院醫師(案838),疑照護上個月(2020年12月29日)確診、自美返國的境外移入個案(案812)時不慎遭感染後蔓延。
指揮中心今天也公布本起群聚感染案採檢狀況,已篩檢639人。案838的醫師接觸者已採檢506名,500名陰性,除了他本人、共有6名陽性(案852 、856、863、868、869、881);社區接觸者已採檢133名,128名陰性,5名陽性(案839、864、865、870、882);共有570人需居家隔離14天。
其中,本案有4名醫護人員的同住家人和伴侶確診,而今日又新增第一起院內病患確診個案,至於部桃其他病患的情況,陳時中則表示,護理師(案852)確診後,已匡列直接照顧者,目前採檢都是陰性。
■危機何時解除?專家:若無新增病例,至少到2月中才能解除警報
本起醫院群聚案件危機何時才能解除?陳時中昨天一度表示至少要觀察到2月4日,今天媒體再次詢問時,陳時中則說還需要看後續情況,主要是案882的疫調情況,但因初步了解其足跡僅為外出買三餐,相對單純,「案882情況應該不是影響太大……但要詳細疫調之後才能判斷。」
台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謝思民表示,目前部桃群聚案零星爆發的本土個案,應該是之前就已經被感染,現在過了潛伏期發病,才被檢測出來。「依之前的COVID-19感染狀況觀察,幾乎都是被親密接觸者感染,要因為公共場所無法匡列的短暫接觸而被感染到,其實很小。」謝思民說,接下來就算有新增個案,應該也都在目前匡列、隔離的緊密追蹤對象中。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立民研判,以目前疫情擴散的狀況,如果群聚感染情況沒有擴大,至少要等兩個潛伏期、即到2月中之後,都沒有再新增病例,才能算是危機解除,若還陸續出現本土案例,觀察期就必須再延長。
■部桃專案啟動,提高醫院補助和醫護津貼,院內遭感染病家僅免醫療費
因應部桃的管控和醫護人力調度,指揮中心今天宣布啟動「部桃專案」,內容包括門診降載、將針對綠區出院病人於健保卡註記為「自主健康管理」專案對象、提高醫院津貼和補助。
1.門診降載,考量診療必要性及延續性,僅提供複診病人服務。另針對住院病人清空部分,出院或轉院之病人列為居家隔離對象,轉院後須住專責病房,14天隔離期滿或移出前須再次採檢;出院者須居家隔離14天,期滿安排採檢。
2.將針對1月6日至1月19日由綠區出院病人於健保卡註記為「自主健康管理」專案對象,提醒醫療機構注意詢問接觸史,提供適切之醫療服務,並將提供診治醫療機構防疫獎勵,不得無故拒診;如需轉診採檢,請開立電子轉診單並通知當地衛生局。指揮中心將另針對協助收治或診治部立桃園醫院轉出病人之醫療機構,其相關照護之醫事人員,依獎勵要點發予津貼,醫療機構則發予獎勵金。
3.醫院清空後改善措施,繼續收治病人及執行照護之醫事人員,依據「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醫療照護及防治發給補助津貼及獎勵要點」規定,核發人員津貼;另該醫院內配合指揮中心啟動院內感控改善方案,所需經費由特別預算支應。
4.醫院自1月12日起住院病人只出不進,適用「衛生福利部對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響醫療(事)機構住宿式機構藥商補償紓困辦法」申請補償。
5.醫院應持續落實動線管制,人員不跨區移動,強化環境清消等感染管制措施。
陳時中表示,現在提升部桃防治作為,除了外界有所顧慮外,也是考慮對醫院的降載有幫助。他解釋,現在部桃專責病房裡面收的是確診病例的接觸者,風險雖比確診者較低,但醫護人員要花費的心力、心理壓力和耗材是一樣的。因此部桃專案幾乎等於是把專責病房的津貼,提升到跟確診者隔離病房的津貼一樣,醫護人員每一班一萬塊的津貼,希望能以此作為部桃的大後盾,全力渡過危機。
此外,根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因執行該法第五類傳染病防治工作(COVID-19即屬此類)的醫院人員遭感染,可獲35萬元補助。
醫護人員因工作確診能得到相關補償,但住院時無辜遭院內感染波及的病患、陪病者及看護,是否也會有補償?台灣去年3月林口長庚爆發的首起院內感染案件,也有1名病房清潔工、3名家屬及1名病人遭感染;這次部桃則是2名病人及病家感染。
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接受《報導者》受訪則表示,國家已經承擔確診者後續醫療的全額支出,目前法規上並無補償確診病患及看護的相關規定,「就像搭飛機確診也不會要航空公司補償。」
■今新增6例境外移入個案, 分別來自喀麥隆、印尼及菲律賓
除了本土案例外,今日亦有境外移入案例。指揮中心公布新增6例境外移入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自喀麥隆、印尼及菲律賓入境。
指揮中心表示,案875為喀麥隆籍30多歲男性,於台灣工作,去年12月上旬曾返回喀麥隆,1月5日再次來台,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防疫旅館檢疫,迄今無症狀。個案因預定返回職場工作,於1月20日檢疫期滿後自費採檢,於今日確診。
案876為本國籍20多歲男性,去年8月至印尼工作,今年1月1日起陸續出現喉嚨痛、嗅味覺異常症狀,僅自行服藥未就醫;個案於1月19日返台,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時主動告知有症狀,於機場接受採檢,並於今日確診。
案877~880皆為男性漁工,其中3人為印尼籍(案877、879、880),1人為菲律賓籍(案878),年齡介於20多歲至30多歲,今年1月7日來台工作,皆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集中檢疫所檢疫,迄今均無症狀;4人於1月20日接受檢疫期滿前採檢,並於今日確診。(文/林雨佑、陳潔;攝影/楊子磊)
#延伸閱讀
【抗疫一週年】台灣COVID-19境外、本土病例分析5大重點:http://bit.ly/393fCxw
【院內感染怎麼預防、挑戰在哪裡?】https://bit.ly/3oXRnqb
★事實從未如此重要,記錄關鍵時刻,#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報導者 #本土病例 #COVID19 #院內感染 #群聚感染
健保轉出單申請 在 健保轉出單是這個嗎? - 工作板 | Dcard 的八卦
上個月底被資遣,前幾天去區公所要把健保轉回家裡,發現前公司還沒將我的勞健保退出,區公所小姐請我去跟公司要健保轉出單,可是因為前公司主管也不 ... ... <看更多>
健保轉出單申請 在 Help me!離職時一定要拿勞健保轉出單和離職證明嗎? 明天要 ... 的八卦
健保轉出單 是方便新聘單位幫你加健保(確定起始日期),離職證明要看新聘單位是否需要,主要是證明你待過的公司名稱跟年資和工作內容,人事單位通常都會要。 ... <看更多>
健保轉出單申請 在 [問題] 健保轉出單可以線上申請嗎? - 看板Salary 的八卦
抱歉實在不確定要在哪問,違反板規我會刪文><
之前投保於區公所,已經從網路上申請完健保轉出成功了,
但新公司說要我健保轉出單,用掃描也可
但我找不到印出健保轉出單pdf的地方,
所以是說,我健保轉出單還是要到區公所或健保局申請嗎?
即便我已經網路申請好轉出了?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2.50.11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lary/M.1565620353.A.AE0.html
因為公司算是公家單位說是要有單子才保的樣子..
※ 編輯: plzeatolives (1.162.50.115 臺灣), 08/12/2019 22:53:4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