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通過全國同性婚姻合法化,讓許多支持傳統婚姻的基督徒感到失望和難過,我也是其中一份子。不過,回想起幾年前我曾經在教會的查經班告訴信徒們,即便那一天(同性婚合法化)到來,也不是世界末日。坦白說,無論在亞伯拉罕的時代,或以利亞的時代,或但以理的時代,甚至是保羅的時代,不論在道德或宗教上,他們所處的環境絕對不會比我們更容易。更何況,聖經何時曾應許我們,世界在耶穌再來以前會變得越來越好?我們早該有心理準備。倒是該想想:我們既然這麼期望這種事情不會發生,我們又曾經為防止這事情的發生做過多少努力?我們不是地上的光和鹽嗎?……
是次同性婚姻在美國的合法化想必會引起全球其它國家的響應,或至少給同運團體打了一支強心針。換個角度,基督徒也可以視此為一次「強心針」,因為它在提醒我們未來的挑戰會更大,基督徒更需要追求合一、活出基督徒品格的美德、作好教會和家裡兒女的信仰教育工作,並積極投入整全的宣教使命中,去回應社會所面對的各中議題、努力傳福音。
只要基督徒回應得當,我總相信,每一次情況看似更糟的時候,就是神另一種復興工作的開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4的網紅陳永隆博士的6D思維,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1-01-11 最後一堂課,學期回顧影片 [美麗的意外,意外的美麗] 我常告訴自己,不在計畫中的事,就是神安排的事, 是神安排的事,就順服去、盡心去,好好為神做光做鹽。 這學期,不在預期中,應中華大學趙瑀教授的邀請, 為大學生開了一門通識教育的課─自我探索:職場爭霸。 我重點沒有放在履...
做光做鹽就是傳福音 在 韓雨恩/周書靜 Facebook 八卦
一段感情婚姻最重要的是兩個人的核心價值是否相似。
而這些必須經過認識才能夠評估與了解,很多人並不知道或看重這一塊,都是用感覺、喜好來談戀愛,但我被教導、被改變,我有了對感情不一樣的眼光。
很多人談戀愛都是先看外在的樣子,然後也沒有很認識這個人的個性、他的脾氣、情緒、他的喜怒哀樂,就先走進關係,很容易因為慢慢看見不適合而分開。
但如果你先了解這個人,認識他對宗教的看法、政治傾向、事物喜好,他的情緒....如果你可以接受,那麼當決定了這段關係,你才能很委身,才不會因了解而分開,反而因為更認識彼此而珍惜。
我們認識人有三個程度:
第一個先從條件,他做什麼工作、他有沒有錢、開什麼車、住在哪裡,這些都是很膚淺的認識。(但一般人往往都是在這裡就進入曖昧或交往上床)
第二是他的個性,他有什麼喜好,他的脾氣、喜怒哀樂,他用什麼方式解決他的情緒。
第三 是他的核心價值,他的熱情,他的目標,他的使命,他最終極的追求是什麼。
(但大多數人根本不看重這個部分)
當然還有最深層的認識,是他的內心,他的黑暗面、他的脆弱、他的軟弱。還有妳自己的黑暗面與懦弱他是否瞭解與接納。
而核心價值是兩個人最需要看重的,那是一個人,他對熱情事情的展現,他所追求的事情,會成為未來呈現的藍圖。
例如我的核心價值是事奉、媒體工作、喜歡寫作、熱愛美食,
我的未來的呈現就是在和弟兄姊妹一起事工、傳福音,在媒體界或是文章做出正面影響力,
如果對方沒有有同樣的追求,他會無法理解我花時間在那些環境是為什麼,他會抱怨把時間給了那些事,或是他不喜歡閱讀,那我愛文字,那這個部分就有落差了,再來如果他對吃東西不挑剔,但我講究美味,那這樣的部分也會變成一種摩擦,也會常因為吃什麼而爭吵。
但是如果可以互相退讓一步,也可以達到平衡,例如我為了他少吃美食,陪他吃滷肉飯,他也為了我去讀幾本書了解我的興趣....等等,這些如果可以溝通達到核心價值很相近,那也許可以更順利的經營。
有一對長期住在非洲的台灣舊鞋救命發起人楊右任,他曾用一張海報喚醒二十萬人送鞋到非洲,幫助當地赤貧孩童免於沙蚤侵蝕雙腳,可以走路上學,他與太太的核心價值就是,我們不需要很多錢,我們想要幫助非洲的人,於是他們有同樣的目標,他們帶著孩子居住在非洲幫助落後居民,他們過的非常幸福。
但如果他的太太追求的核心價值並不是幫助那些難民,也許是想踏入演藝圈、政治、出國旅遊,那這樣的婚姻會變得很辛苦,也沒有共同的語言。
你的另一半的核心價值是否吸引你,讓你崇拜,這點是很重要的,
就像如果有一個男人的核心價值是「我要賺很多錢」「我要很多人脈」
那這些並不吸引我,那是很世界的價值觀,而我現在有更重要追求。
對方是可以找到自己最重要的價值與使命,那才會吸引我,讓我跟隨他,而這樣的婚姻,也不會因為柴米油鹽而消耗,因為兩個人很清楚要一起進入那個命定的道路。
#歡迎轉發
#彼此找到共同核心價值
做光做鹽就是傳福音 在 Andrew Chai Facebook 八卦
【事工以外的宣教】
圖/文:蔡頌輝(Andrew Chai)
在近期的一次訪談中,
主持人問到關於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給宣教帶來什麼反思,
我的回答是:「教會平時只是在做宣教事工,還是在栽培宣教人?
——這是我從會友身上學到的,而且是信主不久的信徒。
疫情的爆發讓許多人亂了手腳,教會亦然,很多原本策劃好的事工被迫停擺。在眾多事工中,首當其衝的是宣教:短宣隊和佈道會取消、最嚴竣時期被禁止外出探訪,甚至連教會例常聚會都不能進行。此外,因很多信徒的經濟出現困難,奉獻隨之減少,還聽說一些福音機構過去幾個月收到的奉獻是零。作主工的我們一方面心急,另一方面也挺無奈的,只好對自己說:「或許神要我們這個時候休息,並學習仰望和等候吧!」這無疑是一種可能和需要,然而,它是唯一的答案嗎?
一、疫情中,教會會友腦子在想什麼?
政府發布禁足令沒多久,我從會友的社交平台看到一些創意的動作。既然大家只能待在家,他們發起網路聊天室,定下每天一段時間,有興趣的人就可以登入(不論認不認識)、聚在一起聊天。過沒幾天,他們覺得這樣漫無目的地聊沒意思,就發信向我提出可以藉此傳福音,並邀請我加入。後來我們就乾脆開了「啟發課程」,邀請未信主的朋友一同來思考和談論信仰。目前課程結束了,反應不算好,但也算和其中幾個人深入聊了信仰。
以上不見得是什麼很創意的佈道法,刺激我反思的是信徒傳福音的心:在疫情下,我們的信徒腦子在想什麼?很多人擔心健康、自由和經濟,但有多少基督徒仍然關心宣教?有多少人想到他們未信主的朋友在恐懼和不安中需要福音?有多少人會想辦法讓這個使命得以不受阻攔地持續下去?
我曾在先前的文章中寫過:基督徒對宣教最常見的誤解,就是僅僅把宣教當成一個事工來參與。即便可能他們會認為這是很重要的、有價值的,而且是必須參與的事工,可是一旦我們以事工來理解它,就自然把它視為不過是人生的項目「之一」。可是,從聖經的世界觀來看,宣教應該是每一個基督徒人生的目標和任務,其他所有的事物(才華、事業、社交等)都是我們完成這目標可用的資源或宣教的工場。
在教會中,我們也總是單單從事工的角度去推展事工。每一年的差傳年會,目標就是為了籌募宣教金去支持宣教工作,或推展新一年的宣教事工,包括本地的佈道和國外的短宣等等。如果有一個教會能自己培育出全職宣教士,已算是很了不起了。問題是,在這些事工之外,有多少人仍然在宣教?有多少人真正把職場視為禾場?有多少人看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為一次神聖的差遣?這一方面是信徒的責任,但教會怎麼教導和培育就會產生什麼樣的門徒,故更是責無旁貸。事工是重要的,因為它能幫助我們更有效、更有策略去推動宣教,並且某程度上比較可以衡量果效。然而,教會千萬不能滿足於此,我們更深、更遠的目標是培育宣教的人!這個目標應該主導著教會內的宣教「事工」。
二、疫情後,教會該做什麼?
目前疫情未過,故下文不可能出於太多的經驗累積,而僅是我個人的構想,希望至少提供一些建議和方向,來補充和修正過去教會在宣教使命上的疏忽。
要享受事奉,心態上的調整和預備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們認為,除非我和我喜歡的人同工、在我所設想的環境中做我最有負擔做的事,那樣才能享受其中……這樣恐怕永遠無法享受。其實,人很多的不滿足感皆始於我們與別人比較的結果。神的僕人必須認定,神對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設計和計劃,祂按照這個計劃帶領我們,讓我們遭遇各種環境,我們該做的就是樂在其中。學習當學習的功課、面對各種處境、領取足夠的恩典、發現其中的奧妙。人真正的享樂,是回歸到神那裡,在祂為我們所定的計劃中暢遊。
• 建立信徒的世界觀
世界觀決定人的生活方式,教會要培育以宣教使命為自身使命的人,務必從世界觀的建立開始。這是艱鉅的工程,卻是最基本、完全不可或缺的部分。唯有出於根深蒂固的世界觀,才能促使一個人衝破時間和境遇的重重考驗而堅持,因為他知道自己為什麼這樣做,並知道這一切與存在的意義、永恆的目標和神永世的計畫有何關聯。教會的講台、主日學課程、查經,除了給予信徒生活上細微的教導,應同時建立他們宏觀的視野。
• 強調生活化的宣教
不難聽到有教會強調,宗教改革視每個工作都是神聖呼召這個觀念,可惜在現實中,並沒有多少人真正將它落實。這不僅僅是把原來的工作冠上「呼召」這個名堂而已,更是意味著信徒當致力在職場履行宣教使命,而教會也視他們為宣教士。只把宣教當作事工來推動的教會會說:「我們的教會一年籌五十萬支持宣教,差派三個短宣隊出去,還差派了一位宣教士……」一個著重培育宣教人的教會,即便可能只是數十人的小教會,卻會這麼說:「我們教會每週都差遣數十位宣教士出去!」
• 鼓勵更多元的發揮
疫情爆發之後,許多人窩在家裡無聊,結果激發出各種創意。有人創作或改編歌曲、有人拍搞笑短劇、有人畫畫、有人製作圖文……教會是否看見,每一樣都可以被用來作為福音載體?疫情讓我們實際感受到媒體宣教的重要性,尤其是網路。儘管疫情有一天會過去,教會可以恢復實體性的宣教事工,媒體宣教仍不容忽視。網路媒體不是疫情創造出來的新東西,疫情只是逼得教會去重視一個早已存在卻一直被教會忽視的工具。目前教會內媒體人才並不難找,教會應當把他們組織起來,用他們的才智給他們發揮的平台。
• 給予更落力的支持
教會應該給予「傳統」以外的宣教方式更多更實際的支持,而不能只是在「做夢」。理論上,大部分教會都會認為創意宣教是必要的,卻甚少給予實際的支持。我們夢想著基督教的藝術和媒體能在社會上發揮更大作用,我們感嘆過去是教會的音樂和藝術影響著社會,現今卻是世界的音樂和藝術影響著教會,我們有沒有認真檢討其中原因?創作人的裝備無疑是其中一,但教會的支持也起了關鍵作用。
傳統教會普遍認為信徒「免費」提供服事是理所當然的,這表面看來沒大問題,卻直接影響基督教作品在社會的影響力。基督教作品想要在社會產生影響力,就必須有足夠的產量和高質量(坦白說,目前基督教作品的產量和質量遠比不上世俗作品)。若要達到高產量和高質量,就必須有更多人才、時間和資源的投入,而這也意味著他們必須全時間來做這事。用常話說,就是「靠這個吃飯」。可是,目前我們所看到的基督徒創作人,他們要靠自己其他的職業來謀生,再另抽出時間和精力來創作……可是往往已經工作到身心疲累、腦子也不靈活了。若持續以這種模式進行下去,基督教藝術要產生更大影響力,永遠只是「做夢」。期待更多教會願意起來「養」這些人,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地投入福音創作。
• 提供更全面的跟進
差遣全時間宣教士需要關顧,如果我們把每個會友都視為奉差遣的宣教士,也當然需要關顧。容我引用萊特(Christopher Wright)在《上帝子民的宣教使命》的一段話,即便已經是好多年前讀過的,依然印象深刻:
「人們並不是為了支持他們牧者的事工才在禮拜天上教會,乃是牧者為了支持百姓從事他們的事工才在禮拜天上教會。而他們的事工,可實實在在地視之為宣教使命,乃在教會的圍牆之外,在這世界之中,在職場上作鹽作光。
每一間教會都應該特別注意到,信徒在教會大門內所領受到的,是他們在離開教會後會派上用場的,『你們現在要進到宣教的禾場』。
我們中間身為牧者的人(以及那些訓練牧者的人)所面臨的挑戰因此而在於:
我們是否有在動員、訓練、支持我們百姓從事宣教使命——不只是差派某些人作為「宣教士」飄洋過海,而是看見整體教會都投身於在日常工作的世界裡宣教?
我們是否有在幫助投身日常工作的基督徒去明白,他們所在其中生活與工作的世界,還是只是在他們眼前虛晃一個當他們死時才會進去的更好世界?
我們是否有在教導我們的信徒知道聖經如何教導一種負責任的公民身分?
我們是否有在鼓勵信徒在上帝所安排的地方『尋求那城的好處』?
我們是否在建立一種符合聖經的世界觀,來支持基督教的倫理見證?
我們是否有在幫助投身工作的基督徒,使他們在工作崗位上與所面臨的道德議題奮戰,鼓勵他們滿懷信心、持守正直、鼓起勇氣、恆常忍耐?
如果有些人因為在工作上須與這充滿敵意的世界抗爭,以致受傷倒下,我們是否能夠懷著同理心去關懷這樣的人?」(頁473-474)
新冠疫情給全世界都上了許多寶貴的功課,教會亦然。
我相信除了上述,仍有許多。無論多少,真心期待我們能學以致用。
本文原載於《華傳》第65期(2020年9-10月): https://gointl.org/magazine-65.php#imission
做光做鹽就是傳福音 在 陳永隆博士的6D思維 Youtube 的評價
2021-01-11 最後一堂課,學期回顧影片
[美麗的意外,意外的美麗]
我常告訴自己,不在計畫中的事,就是神安排的事,
是神安排的事,就順服去、盡心去,好好為神做光做鹽。
這學期,不在預期中,應中華大學趙瑀教授的邀請,
為大學生開了一門通識教育的課─自我探索:職場爭霸。
我重點沒有放在履歷自傳的打造,或是面試、簡報的技巧,
反而刻意給了課程一個副標題:斜槓職場的職涯發展力
我告訴學生,即使有了好履歷和面試技巧進去一家公司,
但是不懂得熱愛工作、當責盡職、包容多元、柔和謙卑,在職場仍會是風雨飄搖。
我設計了九個單元,並在每個單元課前都先給一段主題演講(約1小時),
接著設計符合每個單元的空白學習表單(共35張),強化學生實際操練、認清自己、多元思考。
最神奇的事是,別小看這群大學生(七、八十位)的心胸,他們是如此的寬廣,
竟然大方接受我在【單元2】的主題演講中,分享認識神的見證(感謝神給我溝通的智慧)。
【單元1】 盤點自己,定位自己
主題演講:茫茫人海,你在哪裡?─做個不一樣的Z世代
(看清自己不完美;放大優點,縮小缺點;隨時保持第二專長;捍衛自己的熱情)
【單元2】 放大優點,接受缺點
主題演講:不斷修剪,終將豐盛
(大學四年寫日記的收穫;從迷失到覺醒之路;建立自己的夢想;從社團中學會給予)
主題演講:恩典之路─美好的祝福
(分享我認識神的歷程;從病痛、難關的試煉中學會順服;在蒙福的路上學會做光做鹽)
【單元3】 定義成功,設定目標
主題演講:當責+執行力
(檢視工作、學習的定位;菁英是自律的;以策略地圖訂人生藍圖;PDCA與甘特圖的應用)
【單元4】 適應變動,包容多元
主題演講:小習慣決定大未來─不再跟改變擦身而過
(持續你的好習慣;改掉你的壞習慣;讓改變成為一種習慣;學會看見每件事的三正三反)
【單元5】 積極行動,適性發展
主題演講:正向積極X效率優雅
(學會一分鐘看見十個幸福;正面思考的七項修練;效率優雅的人與窮忙瞎忙人的區別)
【單元6】 熱愛生命,熱情工作
主題演講:創造心流,愛上工作
(如何在工作或學習中達到心流;哈佛的幸福學;優質工作的快樂秘訣;1.01法則)
【單元7】 專業主義,成為菁英
主題演講:問題分析與解決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創新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工具;菁英是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人)
【單元8】 跨域學習,成為斜槓
主題演講:斜槓青年與跨界思考
(T型人與斜槓職場;跨界創新的三個驅動力;如何在無關中發現有關:跨界思考三招式)
【單元9】 柔和謙卑,俯就卑微
主題演講:示弱的強大力量
(會讀書,不代表甚麼都很強;示弱,是為了照亮更多人;用6D思維延伸思考寬高深)
期末報告結束前,我知道這一生不一定有機會再見到這群學生,
我珍惜學生相信這位老師的機會,送上七段上帝的智慧話語,希望陪伴他們未來的旅途。
【愛】(希望他們一生有愛)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
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
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愛是永不止息。(哥林多前書 13:4~8)
【饒恕】(希望他們面對犯錯的人時...)
那時,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耶穌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馬太福音 18:21~22)
【施捨】(希望他們有機會行善時...)
「你們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所以,你施捨的時候,不可在你前面吹號,像那假冒為善的人在會堂裏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榮耀。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馬太福音 6:1~4)
【不論斷】(希望他們面對不同觀點的態度)
「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樑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馬太福音 7:1~5)
【試探】(希望他們面對挫敗苦難困境時...)
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哥林多前書 10:13)
【謙卑】(希望他們身處成功順境的時刻...)
要別人誇獎你,不可用口自誇;等外人稱讚你,不可用嘴自稱。(箴言 27:2)
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腓立比書 2:3)
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雅各書 4:6)
【向著標竿直跑】(希望他們保持夢想,永遠向前看...)
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着標竿直跑。(腓立比書 3:13~14)
課程已結束,你們和老師都還有許多新故事才要展開,願大家都平安喜樂。
#這群學生心胸很寬廣
#為他們的未來好就是做光做鹽
#做光做鹽就是傳福音
做光做鹽就是傳福音 在 #做光做鹽就是傳福音- YouTube 的八卦
You're offline. Check your connection. Retry. Info. Shopping. Tap to unmute. If playback doesn't begin shortly, try restarting your devic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