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武漢肺炎疫情,台灣絕對不能袖手旁觀
今天(8日)上午,我透過視訊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Newsday」節目專訪,除了分享臺灣防治武漢肺炎疫情的經驗,回答有關國際合作抗疫等提問外,我也祝福英國首相強森能夠早日康復,英國人民平安順遂。
以下是專訪問答的內容:
問:當許多國家還在竭力遏制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時,臺灣雖然緊鄰引爆疫情的中國,卻成功控制了疫情。在2019年12月31日,臺灣就開始實施武漢直航入境班機登機檢疫作業,檢查是否有發燒和肺炎的症狀。政府並旋即於1月20日啟動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直接協調各部會的防疫作業,並監督重要措施,包括邊境管制、打擊假訊息及提供企業財務紓困。
今天來和我們一起討論臺灣防疫作法的是,臺灣副總統陳建仁博士,他也是流行病學專家,在這次抗疫中扮演重要角色,備受肯定。貴國對於疫情的處理似乎出奇得好,其他國家可從臺灣防疫作法中學到什麼?
答:首先,我要祝強森首相早日康復,英國人民平安順遂。臺灣的情況還不錯,就像您提到的,截至4月7日止,有376個確診病例,包括5個死亡案例,其中大部分為境外移入,所以迅速採取行動非常重要。我們採取了許多抗疫的措施,蔡英文總統召開了國安高層會議協調整合各部會,包括迅速發布旅遊疫情警示、優化邊境檢疫、加強14天居家檢疫、升級傳染病醫療體系並提供適當個人防護裝備與其他醫材、以及推廣衛生教育和溝通。還有,很重要的就是加速快篩試劑及疫苗的研發。
問:各界讚賞貴國對疫情的快速反應,臺灣從過去的疫情中學到了什麼?
答:從過去的疫情中,我們了解迅速反應非常重要。因此,臺灣防疫體系基本上是建立在「審慎以對」、「迅速應變」及「超前部署」等幾個概念上。上次SARS疫情過後,我們全盤檢視並修訂《傳染病防治法》,建立傳染病防治指揮系統,強化邊境檢疫量能,建立多元傳染病監視系統,加強人口密集機構之症狀監視,落實院內感染管制措施,訂定新興傳染病因應計畫並加強實施演練。我們也建立參考實驗室並精進傳染病檢驗技術與量能,建置「感染症防治醫療網」,以及建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啟動機制。「審慎以對」、「迅速應變」及「超前部署」至關重要,能有效抗疫。
問:臺灣也協助其他國家抗疫,請說明臺灣怎麼協助其他國家和國際社會?
答:是的。4月1日蔡英文總統說,臺灣可以幫忙,而且臺灣正在幫忙,所以我們想讓民眾了解蔡總統所說的。在各國急需協助的此刻,基於人道考量,臺灣絕對不能袖手旁觀。臺灣正積極加強與各國的防疫合作,並願意在口罩、藥物及技術等三項目,對國際社會提供協助。我們也承諾捐贈1,000萬片口罩,支援包括英國在內疫情嚴重國家的醫療人員,我們也正積極協助英國政府自臺灣採購重要防疫物資,保護在前線的英國醫護和人民。美國與臺灣已公開簽署一份合作文件,我們也希望與英國一起合作抗疫來保護世界各地的人民。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老王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科技正充斥着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軍隊當然也不例外。我們談論的不僅是現代軍事裝備,像坦克、無人機或潛艇。還有個人防護裝備。這次老王要向你展示的是現代裝甲系統裡面最酷炫的發明。一些還在研製當中,另一些則已經可以購買了。所以你想知道未來士兵是怎麼樣的嗎?一起來看看吧! 0:35 外骨骼保護系統 2:0...
個人防護裝備 在 陳建仁 Chen Chien-Jen Facebook 八卦
再接再厲,續保民主防疫佳績!
11月26日我接受Nature《自然》期刊編輯的採訪邀請,說明台灣防疫與紓困成功模式,內容刊登在2020年12月24/31日發行的Nature期刊第588卷第587頁,詳如附件,中譯文如下所示。
很可惜的,經過了零本土病例的253天,台灣又出現一名本土感染的新病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經推出更嚴謹的防疫規範,殷切期盼全民戒慎而不恐懼,確實遵守防疫守則:維持良好衛生習慣─量體溫、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落實實名制群聚活動;有徵候症狀者務必就醫檢查,在家休養並做好自主健康管理;醫療院所確實通報疑似病例並做好院內感染管控。只要大家不鬆懈,全民團結一心,展現優良公民素質,必能有效控制疫情,直到全民接種疫苗,完全解除疫災!
《中譯內文》
臺灣: 從抗SARS經驗中學習
我希望能夠敦促世界衛生組織(WHO)、中國和其他當局迅速採取行動,阻止COVID-19從地方性疫情演變成災難性大流行。臺灣嘗試過,但是卻無法參加世衛組織在1月23日召開的緊急會議,該次會議沒有宣布COVID-19是國際公衛緊急事件,而是要再觀察10天。
我很榮幸能和臺灣民眾共同對抗COVID-19。幾乎所有臺灣民眾都能遵守防疫的指引和規定。在約40萬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者當中,只有約1千人違反規定。其餘的檢疫或隔離者都犧牲了14天的自由,讓2300萬人能夠正常生活、工作和上學。自4月13日到現在,臺灣一直沒有COVID本土病例。
臺灣防疫成功的關鍵因素包括審慎行動、快速反應(我們在2019年12月31日就採取行動)和提前部署防疫措施,以及透明公開、公眾信任與全民團結。我們不需要實施封城或普遍篩檢,而是應用資通訊科技和人工智慧進行精準的災害預防和減災,其中包括邊界管控與檢疫、保持社交距離、接觸者追踪、精準篩檢、醫院感染管控,以及有效分配和大量生產口罩及個人防護裝備。政府同時提供低收入家庭和受影響行業的紓困補助,並提供每一民公民經濟振興券。
2003年的SARS大流行教會我們防疫措施,包括邊境管制、強制病例通報與隔離治療,以及接觸者的追踪、檢測和隔離等的效益與效率。
我也要強調尊重專業和政治中立的重要性,如此才能贏得公眾的信任和遵守疫情管控措施。
個人防護裝備 在 陳建仁 Chen Chien-Jen Facebook 八卦
於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臺灣與全球武漢肺炎疫情:給世界的啟示」線上研討會發表專題演說
臺北時間5月8日0時,我在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舉行之「臺灣與全球武漢肺炎疫情:給世界的啟示」(Taiwan And The COVID-19 Pandemic:Lessons For The World)線上研討會,發表專題演說。
這場專題演說是以錄影方式呈現,在演說中我強調臺灣在SARS的經驗後,樹立了「審慎以對」、「迅速應變」、「超前部署」三項防疫原則,並強調「臺灣模式」最關鍵的就是確保民眾能有公開透明之資訊。
我衷心相信,臺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能幫助全球抗疫,並呼籲世界衛生組織讓臺灣在沒有政治前提下,充分參與世衛的所有會議、機制和活動,讓臺灣卓越的抗疫表現與經驗,分享給全世界。
以下便是我錄影演說的內容,特別和大家一起分享:
大家早安。首先,感謝胡佛研究所舉辦今天的研討會,我很榮幸應邀參加;在此要特別感謝戴雅門(Larry Diamond)博士。
戴雅門博士是民主研究領域的佼佼者,對臺灣的民主轉型過程知之甚詳。因為臺灣以民主國家之姿對抗全球疫情的經驗,非常值得分享,相信這也是他舉辦今天這場研討會的原因之一。
因為過去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攻讀流行病學博士學位的緣故,個人與美國之間有深厚聯結,這深深影響我的職業生涯。臺灣還有許多公衛官員和專家也都曾在美國受訓或求學,臺美衛生機構與專家間長期以來的密切關係,形成了臺美夥伴關係的重要一環。
截至4月30日,全球有逾320萬的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超過22萬例死亡,這場疫情前所未見地打亂生活與工作的步調,全球經濟也遭受重擊。
在全球化世界裡,臺灣也無法倖免,但是,儘管臺灣與病毒發源地近在咫尺,受災程度卻遠低於中國與其他許多國家,這是因為臺灣從2003年SARS疫情汲取了慘痛的教訓,這17年來做足準備,才能妥善因應此次的疫情。
臺灣爆發SARS疫情時,本人擔任衛生署署長,也就是現在的衛生福利部。SARS暴露了臺灣防疫體系上的許多缺失,在疫情趨緩後,我們開始重建防疫系統。
我們重新檢視並修訂《傳染病防治法》及其他相關法規,現在,政府在疫情期間有權指定醫療機構作為應變醫院或隔離醫院,同時實施避免院內感染之措施,包括對住院、門診及急診病患指定不同出入口。另外也制定了傳染病監測與通報的標準程序,並優化邊境檢疫流程。
我們也加強對確診病例接觸者以及來自疫區旅客,進行居家隔離或檢疫,要求相關機關隨時確保充足的緊急醫療物資。對不實疫情資訊可處罰鍰。鑑於SARS經驗,我們深感疾管人員不足,因此招募了更多傳染病專科醫生。
SARS也促使我們成立首批由多項專業合組的防疫團隊,並在衛生署設置「國際合作組」,推動國際公衛合作與資訊分享,讓我們能為國際社會做出更多貢獻。
系統性地重新打造是為了促進資訊的公開透明及分享,並便於國際合作,這也讓臺灣在17年後的今天得以有所準備因應這次疫情。
臺灣目前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的三項主要原則,就是在SARS過後制定的,分別是:「審慎以對」、「迅速應變」及「超前部署」。
第一,審慎以對。
監測新興傳染病非常重要,特別是我們鄰近中國。去年12月31日,臺灣疾病管制署官員注意到網路一則貼文上有來自中國武漢當局的公告,詳述一種症狀與SARS相似的疑似病例,經審慎考量後,我們即透過「國際衛生條例」(IHR)機制電郵通報世界衛生組織,在武漢此疾病患者們已被隔離治療。
第二,迅速應變。
自12月31日起,我們也針對所有武漢入境旅客進行登機檢疫,並啟動一連串防範措施,隨後疾病管制署也成立專案小組,監控疫情,並派遣兩位專家前往武漢實地訪查。
第三,超前部署。
1月21日在臺發現首例確診案例後,即於同日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啟動多項超前措施,展現我們的「全政府」策略,另外也升高邊境管制措施,針對所有入境旅客進行主動監測及健康評估,期能及時發現境外移入病例。3月19日起,所有自外國入境民眾皆須配合居家檢疫14天。若為確診個案的密切接觸者,則須居家隔離14天。結束居家檢疫/隔離者,都須再自主健康管理7天。
此外,周全供應個人防護裝備至為重要。我們在SARS疫情期間,經歷N95口罩短缺。這次,我們知道必須提高口罩產能,並於必要時實施口罩配售制度。現在我們一天已可生產超過1,500萬片,預計提升日產能至2,000萬片。
在所有的措施當中,我要強調臺灣模式最關鍵的就是透明。我國政府在疫情剛爆發時,就盡力確保民眾能有公開透明的資訊。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從1月起,每日舉行記者會,由衛生福利部部長及其團隊公開最新確診數據,詳細說明相關防疫措施,好讓媒體可以據以正確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從一開始就盡力公開透明,因此建立了威信,並贏得民眾信任,故而維持了社會的穩定,鼓勵人民配合政府防疫政策,也降低假訊息的影響。這就產生了一個良性循環:民眾信賴度越高,就會有越多人願意配合,我們也就更能克服這難關。
毫無疑問地,這情形只會發生在政府肯負責任且能回應人民需求的民主社會。我們在思維及實務上的公開透明,恰與自始嚴格箝制疫情資訊的威權中國形成強烈對比。他們企圖以消滅重要科學證據來掩蓋實情,並延遲與國際社會分享資訊,甚至禁止吹哨者揭露中國境內的真實情況。
此次疫情已清楚展現,臺灣和中共模式的最大區別就在透明及誠信。中國共產黨的僵化制度造成政府與人民間的互不信任;而在民主臺灣,信賴在透明開放下自然醞釀而生。
在全球抗疫過程中,任何一個人都不能也不該被遺漏,唯有透過密切的資訊分享及合作,才能贏得這場戰役。
臺灣在SARS疫情時,孤立無援,現在又被世界衛生組織排除在外。然而,我們的慘痛經驗告訴我們,沒有一個國家應該獨自面對疫情。國際合作才是對抗全球疫情的唯一途徑。
這次,臺灣模式獲得全球肯定。我們十分樂意和國際社會分享我們的知識、經驗及專業。「臺灣可以幫忙,而且臺灣正在幫忙。」
首先來談一個真朋友,也是重要的合作夥伴─美國。臺灣和美國在因應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方面,一直保持良好的工作夥伴關係。當年SARS疫情爆發時,世界衛生組織拒絕派遣專家來臺,我們被排除在國際因應機制之外。幸好,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協助臺灣,提升我們因應疫情的能力。
有關新型冠狀病毒,臺灣和美國在3月中旬共同發表「臺美防疫夥伴關係聯合聲明」,強化多項領域的合作來遏制疫情。
「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是臺美合作的重要平台。自GCTF於2015年成立以來,臺美攜手強化區域夥伴的能力建構,協助因應印太區域的挑戰,其中一個重點領域就是公共衛生,在GCTF架構下我們舉辦了多場研討會,分享專業知識和最佳做法。一星期前,我們就如何反制防疫假訊息,透過視訊舉辦虛擬研討會,未來幾個月內,也將有更多這樣的研討會。
除了積極分享我們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外,臺灣也捐贈美國等世界各國口罩與醫療裝備,以支援第一線醫護。截至4月30日,我們在全球捐贈了1,700萬片口罩,逾350萬片捐贈美國,我們也捐贈熱像體溫顯示儀給友邦。
另外,在臺灣學研界的領頭羊-中央研究院,也分別與歐盟官員以及捷克、土耳其的科學研究機構舉行視訊會議,討論可能的合作。臺灣的醫院也藉由視訊會議與需要幫助的國家分享防疫經驗與科技。
在疫情期間,全球各國必須團結合作克服挑戰。我們將繼續提供口罩、藥物及科技來幫助國際社會。我們堅信,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其他國家如控制不了疫情,我們就永無安全可言。因此,臺灣必須善盡自己的一份力量來防堵疫情的蔓延。
為了全球的團結合作,臺灣不應再被阻絕於全世界最重要的公共衛生機構—「世界衛生組織」之外。將臺灣排除於世界衛生組織的系統之外,不僅漠視了臺灣2,300萬人民的權益,這個破口也將讓全球衛生防疫網絡增加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秘書處主張,多年來,一直與臺灣的衛生部門保持定期的技術交流。但事實上,臺灣要與世衛專家進行技術性會議,真的是十分困難。2009年至2019年,我們向世衛申請參與187場技術性會議,僅獲准參與57場,被拒率高達7成。缺乏即時資訊的交流將造成全球公衛體系的潛藏風險。
臺灣參與世衛不應該被視為政治議題,而是攸關人民的生活、公衛及人權。由於美國等理念相近國家以及邦交國的大力積極倡議,世界衛生組織終於和我們聯繫,以視訊會議交流新型冠狀病毒的資訊。但這樣的片斷式參與,與我們的期待相去甚遠。
我相信臺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能幫助全球抗疫。我們呼籲世界衛生組織秉持其自許的專業中立立場,邀請臺灣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讓臺灣在沒有政治前提下,充分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所有會議、機制和活動。
全世界都明白,臺灣模式能有效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我們的故事必須被聽見。臺灣的抗疫表現卓越,藉由經驗分享,我們可以幫助國際社會為下一場疫情做更周密的準備。
沒有人能預料這波疫情何時結束、下波疫情何時爆發。最重要的是,所有國家都必須汲取教訓,像臺灣在2003年SARS之後一樣,採取周全防備措施。
做為全球公衛界負責任的成員,我們將繼續分享臺灣模式,盡力做出貢獻。病毒無國界、無關政治,我們團結就能將之擊退。
個人防護裝備 在 老王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新科技正充斥着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軍隊當然也不例外。我們談論的不僅是現代軍事裝備,像坦克、無人機或潛艇。還有個人防護裝備。這次老王要向你展示的是現代裝甲系統裡面最酷炫的發明。一些還在研製當中,另一些則已經可以購買了。所以你想知道未來士兵是怎麼樣的嗎?一起來看看吧!
0:35 外骨骼保護系統
2:06 防爆服
3:08 第三隻手
4:36 未來戰士
6:18 Ronin 防彈頭盔
6:56 蝰蛇頭盔
7:30 防護服
8:28 坎坦卡外骨骼
老王頻道推薦的影片:
他只靠一堆破銅爛鐵練成金剛!只因堅持自己的夢想!你還有什麼藉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awdFc92k78&t=16s
世界上最有耐心的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9Zt98B5P0o&t=25s
地球上其實有顆大眼睛!最近才被發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Oz1pOlC8ns&t=19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hx_3xtcsEQ/hqdefault.jpg)
個人防護裝備 在 單程旅行社 Youtube 的評價
這陣子台灣的疫情嚴重,
許多確診者因為染病不幸過世。
在接運確診者遺體的時候,
為了保護自己還有其他人的安全,
我們必須要小心翼翼地做好防護措施,
所有裝備都必須「戴好戴滿」。
究竟接體人員在面對確診者的遺體時,
需要經過哪些流程呢?
趕快把影片看到最後!
脫除個人防護裝備PPE步驟:https://youtu.be/9BvGPeLeD1Q
#疫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確診 #新冠 #COVID-19 #防疫 #肺炎 #小冬瓜 #單程旅行社 #冬瓜行旅
—
💻 冬瓜行旅官方網站:
https://owt.com.tw
冬瓜行旅部落格:
https://owt.com.tw/funeral-encyclopedia/
📱 臉書粉絲專頁:
冬瓜行旅_小冬瓜
https://www.facebook.com/dk0926555558
單程旅行社
https://www.facebook.com/owt2016
📹 YouTube 頻道:
冬瓜行旅_小冬瓜
https://pros.is/melonlifetravel
👨🏻🏫 小冬瓜的線上課程:
規劃人生美好告別之旅
https://hahow.in/cr/owt-2016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Zkq55Zp_ig/hqdefault.jpg)
個人防護裝備 在 吉娜英文 Youtube 的評價
face mask 口罩
surgical mask 外科口罩
medical mask 醫療口罩
PPE 個人防護裝備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請吉娜喝咖啡 (台灣)
台幣300元,謝謝你
https://p.ecpay.com.tw/E0173
請吉娜喝咖啡 (國外)
http://www.paypal.me/ginainger
輕鬆背5000英文單字影片
如何快速背單字
https://youtu.be/wypSE6WTeBU
輕鬆背5000單字會員課程
打字背單字課程
http://www.wordsgo-members.com/
輕鬆背5000單字
基礎單字試用版本
http://www.wordsgo.com/2000w/2000menu.html
加入吉娜英文FB 粉絲頁
學習更多道地美式口語英文
https://www.facebook.com/wordsgo/
吉娜提供教學服務:
KK音標課程
基礎英文從頭學起
學好英文諮詢
請寫信到
webmaster@wordsgo.com
#face mask 口罩
#surgical mask 外科口罩
#medical mask 醫療口罩
#PPE 個人防護裝備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ffjF9J9iz8/hqdefault.jpg)
個人防護裝備 在 個人防護裝備的使用 的相關結果
戴手套的手遠離臉部. ○ 避免碰觸或調整PPE. ○ 手套破掉後盡速移除,戴上新的手套前先執行手部衛生. ○ 有限制的接觸物品. ○ 在接觸病患前穿著好,通常是進入病室前. ... <看更多>
個人防護裝備 在 個人防護裝備使用建議 - 臺北榮民總醫院 的相關結果
個人防護裝備 使用原則. ✓個人防護裝備_口罩(目的、適用情況). ✓口罩多久更換? ✓個人防護裝備_隔離衣、手套(目的、適用情況). ✓個人防護裝備穿脫流程_單層. ... <看更多>
個人防護裝備 在 個人防護裝備使用建議-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的相關結果
連身型防護衣使用時機建議:. A.照護生物安全等級第四級之病毒性出血熱(如伊波拉病毒感染)、天花、SARS或肺鼠疫病例. B.執行不明原因死亡或疑似因高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