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主持【愛+好醫生】節目的關係,過去一年多我拜訪了約60~70個家庭,當初決定親自拜訪家庭的原因,是因為疾病本身,常常不只是身體出了問題而已,而是身、心、靈三者共同互動之後的結果。因此,也唯有透過面對面的觀察方式,才能提供正確有效的個人化醫療建議。
製作團隊不只家訪有健康需求的家庭,也同時家訪有教養需求,有對兒童發展疑慮需求的家庭等等。每一次家訪過後,我都必須邀請不同領域的醫師和專家,針對孩子不同的面向,來提出完整的建議。常常在家訪過後,製作團隊會同時感慨,要是能夠早個三年、五年,讓這些醫師,心理師,職能治療師等等專家早一點接觸父母與孩子,或許今天的教養難題,就不會這麼棘手難以面對了。
節目組的一位導演,本身也曾經是一位全職奶爸,在育兒的過程中跌跌撞撞,浪費許多金錢,卻換來了更多的挫折。這位導演在一年多【愛+好醫生】的洗禮之後,決定踏出攝影棚,把這種「跨領域專家共同照顧」的概念,帶到真實的世界當中。
12/18 (星期一)下午,他將舉辦一個育兒派對,把整個親子餐廳包下來,讓家長小孩可以放心的遊玩,準備了豐富營養的Buffet。與其他派對不同的是,他努力協調了四位跨領域醫師與專家,在設計好的親子遊戲中,現場觀察孩子的發展與親子互動模式,然後在一片歡樂之中,提供父母一些專屬你個人的,精準的育兒貼士。
這是從來沒有過的醫學派對型式,我相信對你的寶寶、和你的親子關係會有很好的幫助,我也非常期待著這個史上第一次的寶寶醫學派對。
活動連結: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1711220750101413056600
只有24個家庭的名額,額滿就不再增加。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7萬的網紅蒼藍鴿的醫學天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蒼藍鴿精選作品及健康好物推薦▶ https://campsite.bio/bluepigeonn 加入Youtube會員支持科普頻道▶ https://reurl.cc/j7lLdn 訂閱LBRY頻道以備不時之需▶ https://ppt.cc/fNJ2px *蒼藍鴿使用的保健品牌「藥師健生活」:...
個人化醫療 在 蘇治芬 Facebook 八卦
治芬身為民意代表,平日選民服務百百種,這次受中研院請託,要來幫忙宣傳中研院的一項計畫,大家要注意看完!符合資格並參與計劃的鄉親都可以得到500元的禮券唷!
因應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以及各種新興疾病的產生,為了知道各種疾病與外在因素的交互作用、方便科學家進行研究,以期達到更精準的預防醫學、個人化醫療的目標,中研院自101年開始,進行一項全國性的「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健康計畫,希望邀請民眾可以一起參加。此計劃今年是第一年在雲林收案,預計收案到112年。凡參加計畫的民眾,每2-4年會被追蹤一次。
【計畫主要目的】
1. 建立符合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之典範資料庫。
2. 成立多中心的資料收集合作聯盟。
3. 建立具有連續性資料收集的資料庫,透過追蹤方式,更新參與個案生活習慣變化、健康狀況、臨床治療/用藥資訊、病程進展與生物檢體等。
4. 提供國內研究者生物檢體與臨床資料,以進行生物醫學領域相關研究。
【參與條件】
1. 年齡介於30到70歲之間。
2. 具有中華民國的身分證。
3. 未曾被醫生確診罹患過癌症。(零期、原位、已治癒、惡性腫瘤及癌前病變)
【參與流程】
約 1 小時左右,會進行:
1. 身體檢測:骨密度與肺功能檢測、身高、體重、體脂肪、腰臀圍、血壓、脈博。
2. 檢體採集:30ml 靜脈血、15ml 尿液。
3. 問卷訪談:個人基本資料、生活及飲食習慣、生活環境暴露、生育史、個人及家族疾病史。
4. 本活動不需付費、不用刷健保卡、不會施打藥物或吃藥
5. 檢測完畢之後,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會將您的報告寄給您,您的身體健康資訊會是匿名資訊,其他人並不會知道您的健康狀況。
【聯絡資訊】
收案時間:周一至周五 08:00-15:00
地點:雲林縣斗六市莊敬路345號 (成大舊實驗室區)
連絡電話: 0963-751-070 / 05-5378172 陳先生
👉報名網站:bit.ly/joinbiobank
👉參與這項計畫全程免費,並會給參加的鄉親500元的禮券(7-11、全家、全聯、家樂福)當作車馬費的補貼。
個人化醫療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八卦
【陪你看疫情新聞】疫情讓美國重新思考研究資源分配
☞ Covid-19 Raises Questions About the Value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 WSJ
https://on.wsj.com/35N2idx
這次的疫情,讓美國的醫療界開始重新思考過去的資源分配,他們發現在這樣全國性的危機中,真正重要的是公共衛生,而非個人化醫療。
個人化醫療,指的是分析基因、找尋變異、訂製為個人製作的專屬藥物與治療方式等。像是基因治療、免疫治療等。
因為美國的醫學研究經費,一直往這領域傾斜,personlized medicine,也是過去十年的熱門關鍵詞,想申請大計劃,幾乎都要有這樣的關鍵字。
相對的,美國投資的醫學研究計畫中,以 public 或 population 做為關鍵字的,過去十年的總金額,衰退了 90%。
但疫情來襲後,大家才發現,其實洗手、隔離、保持距離、疫情調查,才是最重要的。(文章還是沒寫戴口罩,看來美國人對戴口罩的意識還是相對低)
而且以治療來說,目前依賴的疫苗,以及準備要做的「集合血清抗體治療」,都是很老派的技術。
個人化醫療過去十年拿了那麼多錢,作出來的東西很少,在國家有難的時候也幫不上忙。
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有這樣的感覺,甚至也形成了一些團體,嘗試去改變這樣的趨勢。
畢竟同一樣的一塊錢,花在公共衛生相關領域,像是加強宣傳、教育,或者研究疫情相關的經驗並增強美國公共衛生系統,對增進美國人的健康與生命,會有更高的效益。
這些責難,NIH 基因體計畫的負責人,也是個人化醫療的代表之一 Francis Collins 作了回應,他認為的確基因研究與個人化醫療,真的比一開始想像的更為複雜,所以產出少、被批評他是能理解的。
不過,他覺得大家不要把個人化醫療跟公共衛生對立起來,好像選了這個就不能選那個,應該是可以並存合作的。(編按:不過美國政府的經費是有限的......)
這有點弔詭,因為美國是公共衛生學問領域的大國,臺灣的公衛建立,很大程度都靠著美國學回來的學者們,我們整體做的相當不錯,也真正做到 C/P 值很好的防疫系統。(當然一部份是建立在相關從業人員的血汗上)
老師教給學生,學生實踐得不錯,但老師卻不小心跌倒了。
而美國之所以會把心力從公衛轉到先端醫療,是因為新的領域才有產業的可能,有錢可賺,聰明的人才會進去,產業才會發達,智慧財產才能領導全世界。
根本的差異是:在美國,醫療是產業;在臺灣,醫療屬於社會福利。
已故的 Hans Rosling,是公衛人,他曾經用直接的口氣評論過美國的政策。他說:每次有多一些資源的時候,美國都是選擇賺錢,而不是選擇投資健康與壽命。
就像 Elon Musk 最近因為加州為了防疫讓他無法開工,他氣到揚言要把 Tesla 的工廠遷離加州。
在美國人的心裡,自由賺錢是非常重要的。
個人化醫療 在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 Youtube 的評價
蒼藍鴿精選作品及健康好物推薦▶ https://campsite.bio/bluepigeonn
加入Youtube會員支持科普頻道▶ https://reurl.cc/j7lLdn
訂閱LBRY頻道以備不時之需▶ https://ppt.cc/fNJ2px
*蒼藍鴿使用的保健品牌「藥師健生活」:
輸入折扣碼「bluepigeon」享全品項9折優惠!
點我購買▶ https://reurl.cc/N6Mb86
#乳癌 #標靶治療 #雙標靶 #化學治療 #化療 #手術
#三陰性乳癌 #個人化醫療
「Kevin MacLeod」創作的「Breaktime - Silent Film Light」是根據「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授權使用
來源:http://incompetech.com/music/royalty-free/index.html?isrc=USUAN1100302
演出者:http://incompetech.com/
【蒼藍鴿的熱門影片】
關於『癌症』的真相!
► https://youtu.be/tYKIhSoBIrg
大胃王吃了這麼多為何不會胖?網路真相揭密!
► https://youtu.be/StGteShJaLM
為何早餐店奶茶是「地表最強瀉劑」?網路真相破解!
► https://youtu.be/B37Dek2u1lY
實測挑戰!你看得懂醫生寫的病歷嗎?
► https://youtu.be/mgxRuDbSV88
失眠淺眠怎麼辦?這幾招讓你一夜好眠!
► https://youtu.be/28fdCrV6EKo
念醫學系真的好嗎?一路上的心境歷程有什麼變化?
► https://youtu.be/a9z4YK1qH38
癌症新療法「免疫治療」有多貴?原理是什麼?
► https://youtu.be/TJduprv5uhQ
【追蹤蒼藍鴿】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bluepigeonn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bluepigeon0810/
歡迎蒞臨討論,別忘了按讚跟追蹤!影片也歡迎分享!
【關鍵字】
蒼藍鴿/醫師/醫生/醫學/醫學系/台大醫學系/健康/保健/工作細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ZJjYptG3YE/hqdefault.jpg)
個人化醫療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評價
十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每當這段期間,就常常可以看到粉紅絲帶,代表了我們對抗乳癌的行動和決心。我們也要來談談乳癌治療的新趨勢,也就是所謂的「個人化醫療」和「乳癌疫苗」。究竟什麼是個人化醫療?這個疫苗的出現,是不是能讓乳癌像流感一樣可以預防呢?
本集健康大來賓: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
中研院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執行長/沈志陽
營養師/劉怡里
生理學教師/魏兆玟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六、日晚間9點首播
主持人:陳月卿
TVBS官網:http://health.tvbs.com.tw/index.html
FB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E5%81%A5%E5%BA%B720-103816386321776/timelin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QEDW9l2smQ/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vc7QnknOcz_4UIJe5TWXpSRhmdQ)
個人化醫療 在 治療新趨勢基因檢測解碼個人化癌症醫療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精準 醫療 ,基因檢測多樣性發展,家族遺傳性疾病,寶寶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基因檢測自費檢查,收費依檢測項目而定,治療新趨勢,基因檢測解碼 個人化 癌症 ... ... <看更多>
個人化醫療 在 乳癌治療的超前部署:個人化精準醫療新趨勢 - YouTube 的八卦
精準 醫療 已經開始運用在乳癌治療,透過採集病人的腫瘤切片,找出個別患者背後的基因異常或變異,精準分類病人適合哪些治療,制定 個人化 的治療計畫。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