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月巴睇2000(87)
【當大家終於都知道陳偉霆是誰】
有一個都市傳說:只要你在Google打上「而」字,就會自動彈出「而我不知道陳偉霆是誰」……以上,專誠寫給香港人睇的。畢竟只有香港人才明白箇中含意。
1.所以在寫這一篇之前我先做了一個實驗。我用苦練多年的倉頡輸入法,戰戰兢兢地,順序輸入「一」、「月」、「中」、「中」,再拍一下Space Bar,Google的搜尋格出現了一個「而」字,估不到,立即彈出了一連串聯想詞句!按次序分別是:「而且」、「而且 英文」、「而我不知道陳偉霆是誰」。
2.明明事隔多年,Google還是記掛住不知道陳偉霆是誰。
3.我們當然知道陳偉霆是誰。說不知道的,只是扮嘢,又或無知——對香港和內地娛樂圈完全沒有認知。
4.先旨聲明,我從來都不憎陳偉霆(但實不相瞞,也談不上鍾意)。對我來說,洋名William的陳偉霆(但我慣了叫陳偉霆,以下不會再提William這個洋名),就是一個在千禧後出道的普通藝人,他的出道,好唔好彩地撞正香港娛樂圈逐漸式微的時代(情況猶如一架的士在沒有預料的被注定情況下炒車)。跟陳偉霆同時代出道的新人,或許都捱過一段被看扁被嘲笑的歲月,但最後都獲得不同程度的正面評價(亦有更多是永遠消失),奇怪在,陳偉霆這段看扁被嘲笑的歲月似乎永不止息,無論他做乜,都不受普遍香港人欣賞。
5.即使今時今日的他已貴為內地一線藝人,在微博坐擁三千幾萬粉絲。
6.無論他做乜,又或者根本乜都冇做,都給人一種徘徊於6與8之間的感覺。問題是,陳偉霆生得靚仔(這一點不容置疑吧),想傳遞的明明是一種「型」,但點解會變異成一種「X」?
7.像《Taxi》,明明是一首尚算叫做有點型格的跳舞歌,MV更隆重其事班咗部Taxi來拍,結果只為陳偉霆帶來了一個新朵,「的士陳」。像《出軌的女人》,他飾演男妓角色其實相當落力,卻只令他被彈唔識做戲,偏偏冇人會插個角色設定本身有問題。由2008至2012年,明明出過六隻個人專輯(很多同期出道的,出了一兩隻碟就退出樂壇了),但撇除《Taxi》,你是但噏得出其中一首歌名嗎?最致命,還是黃曉明那一句「而我不知道陳偉霆是誰」(若你不清楚這句話的前因,請自行Google),這不只是一句情場勝利者宣言,配合那個向外宣告大國崛起的奇妙Timing,更隱含了內地人對香港人的態度——過去,你們「看不起」我們,現在呢,是我們「看不到」你們。無視,是比鄙視更嚴重的歧視。
8.世事往往向一個世人估不到的離奇方向發展。當陳偉霆在香港永遠都不受欣賞(而黃曉明又不知道他是誰),的士陳搭上直通車,轉戰內地,結果?大家都知。
9.一個在香港從來不受賞識的藝人﹐在內地成為人盡皆知的紅人。是我們太不識貨抑或別人太過識貨?我不是內地人,自然不會知道。而陳偉霆也不是在香港紅唔起反而在他鄉紅到爆缸的首例,只是他不像城城,能夠以一件(偽)舶來品的姿態紅回香港。香港人對William,態度觀感不變,甚至,更差。
10.差在那種徹底的惡俗。像《野狼Disco》,由陳偉霆唱出來固然難頂,其實改由Singing Machine李克勤演繹,效果其實一樣。你覺得好聽啲正常啲,只是克勤本身把聲好聽啲正常啲,但不改首歌本身的難頂惡俗(而當一個把聲好聽啲又正常啲的人認真演繹一首難頂惡俗的歌,其實倍加難頂惡俗)。真的,我從來都不憎陳偉霆,甚至覺得他是一個悲劇;悲劇的誕生,源自那句來自內地情敵的「而我不知道陳偉霆是誰」,而偏偏他又在這一個不知道他是誰的地方變成人人都識,陳偉霆,究竟是一個最失敗的成功人物?抑或是一個最成功的失敗人物?這個弔詭的玩笑,You Wouldn’t Get It。
(原文刊於am730)
#浪漫月巴睇2000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5萬的網紅相信音樂BinMusic,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片 名: 現場‧戰場‧夢工場 英文片名: LIVE IN LIVE 類 型: 紀錄片 片 長: 112 min 上映日期: 2013年10月25日 出品公司: 相信音樂 發行公司: 相信音樂 導 演: 劉名峯 [5月天諾亞方舟3D] 音 樂: 五...
倉頡人物 在 月巴氏 / Work Super Guy Facebook 八卦
浪漫月巴睇2000(87)
【當大家終於都知道陳偉霆是誰】
有一個都市傳說:只要你在Google打上「而」字,就會自動彈出「而我不知道陳偉霆是誰」……以上,專誠寫給香港人睇的。畢竟只有香港人才明白箇中含意。
1.所以在寫這一篇之前我先做了一個實驗。我用苦練多年的倉頡輸入法,戰戰兢兢地,順序輸入「一」、「月」、「中」、「中」,再拍一下Space Bar,Google的搜尋格出現了一個「而」字,估不到,立即彈出了一連串聯想詞句!按次序分別是:「而且」、「而且 英文」、「而我不知道陳偉霆是誰」。
2.明明事隔多年,Google還是記掛住不知道陳偉霆是誰。
3.我們當然知道陳偉霆是誰。說不知道的,只是扮嘢,又或無知——對香港和內地娛樂圈完全沒有認知。
4.先旨聲明,我從來都不憎陳偉霆(但實不相瞞,也談不上鍾意)。對我來說,洋名William的陳偉霆(但我慣了叫陳偉霆,以下不會再提William這個洋名),就是一個在千禧後出道的普通藝人,他的出道,好唔好彩地撞正香港娛樂圈逐漸式微的時代(情況猶如一架的士在沒有預料的被注定情況下炒車)。跟陳偉霆同時代出道的新人,或許都捱過一段被看扁被嘲笑的歲月,但最後都獲得不同程度的正面評價(亦有更多是永遠消失),奇怪在,陳偉霆這段看扁被嘲笑的歲月似乎永不止息,無論他做乜,都不受普遍香港人欣賞。
5.即使今時今日的他已貴為內地一線藝人,在微博坐擁三千幾萬粉絲。
6.無論他做乜,又或者根本乜都冇做,都給人一種徘徊於6與8之間的感覺。問題是,陳偉霆生得靚仔(這一點不容置疑吧),想傳遞的明明是一種「型」,但點解會變異成一種「X」?
7.像《Taxi》,明明是一首尚算叫做有點型格的跳舞歌,MV更隆重其事班咗部Taxi來拍,結果只為陳偉霆帶來了一個新朵,「的士陳」。像《出軌的女人》,他飾演男妓角色其實相當落力,卻只令他被彈唔識做戲,偏偏冇人會插個角色設定本身有問題。由2008至2012年,明明出過六隻個人專輯(很多同期出道的,出了一兩隻碟就退出樂壇了),但撇除《Taxi》,你是但噏得出其中一首歌名嗎?最致命,還是黃曉明那一句「而我不知道陳偉霆是誰」(若你不清楚這句話的前因,請自行Google),這不只是一句情場勝利者宣言,配合那個向外宣告大國崛起的奇妙Timing,更隱含了內地人對香港人的態度——過去,你們「看不起」我們,現在呢,是我們「看不到」你們。無視,是比鄙視更嚴重的歧視。
8.世事往往向一個世人估不到的離奇方向發展。當陳偉霆在香港永遠都不受欣賞(而黃曉明又不知道他是誰),的士陳搭上直通車,轉戰內地,結果?大家都知。
9.一個在香港從來不受賞識的藝人﹐在內地成為人盡皆知的紅人。是我們太不識貨抑或別人太過識貨?我不是內地人,自然不會知道。而陳偉霆也不是在香港紅唔起反而在他鄉紅到爆缸的首例,只是他不像城城,能夠以一件(偽)舶來品的姿態紅回香港。香港人對William,態度觀感不變,甚至,更差。
10.差在那種徹底的惡俗。像《野狼Disco》,由陳偉霆唱出來固然難頂,其實改由Singing Machine李克勤演繹,效果其實一樣。你覺得好聽啲正常啲,只是克勤本身把聲好聽啲正常啲,但不改首歌本身的難頂惡俗(而當一個把聲好聽啲又正常啲的人認真演繹一首難頂惡俗的歌,其實倍加難頂惡俗)。真的,我從來都不憎陳偉霆,甚至覺得他是一個悲劇;悲劇的誕生,源自那句來自內地情敵的「而我不知道陳偉霆是誰」,而偏偏他又在這一個不知道他是誰的地方變成人人都識,陳偉霆,究竟是一個最失敗的成功人物?抑或是一個最成功的失敗人物?這個弔詭的玩笑,You Wouldn’t Get It。
(原文刊於am730)
#浪漫月巴睇2000
倉頡人物 在 記者陳曉蕾 Facebook 八卦
【《生死學堂》試閱:長命的糾結】
文:陳曉蕾
「我在公立醫院腫瘤科工作了三十多年,香港的醫療水平很高,可是只有一半到三份一病人可以醫好,可以想像這些年來有多少『鬼』跟住我—所以我對生生死死有興趣。」生死教育學會會長謝建泉醫生開玩笑地說。
生死學堂第一課,他找來多年老友中文大學哲學系高級講師陶國璋,一起談現代人其中一個最困擾的議題:長命的糾結。
.
參加者:我無伴侶、無工作、無物業,「三無人士」以後怎辦?
參加者:我其中一份保險過了一百歲可以領回保金,好想得到;但我也是護士,看見一些病人家人盲目地要求長壽,又很矛盾。
參加者:爸爸九十一歲,一直健康,直至兩個月前小中風;媽媽去年淋巴癌過身,才六十五歲。媽媽一直做義工,還坐輪椅去台灣參加法會,為她的宗教付出到最後一刻,她是滿足的。相反爸爸不知足,好多埋怨,整天說:「為甚麼我未死?」
參加者:我在老人院做社工,見到很多「嫌命長」的公公婆婆,一些身體差的要餵,食完要拉出來;不能吃的要插喉,拉不出的要塞藥,天天餵完又拉,我的工作是否有意義?對老人家有沒有意義?
.
為何糾結?
陶國璋:「糾結」的英文是paradox:長命應該是好的,但有些人又「嫌命長」,為甚麼呢?
小孩早死,我們會覺得可惜,因為來到這世界卻沒有經歷過甚麼。生命越長,越多經歷,有苦有樂起碼是豐富的。可是生命也可是「拋物線」:小孩很好奇,嘻嘻哈哈;上了大學就不會很多笑容,出來工作更多壓力;人到中年「前無去路,後有追兵」,父母進老人院子女又要交學費;晚年理應享福,可是牙齒不好、走路不便。這是decline「滑落」,精神和體力都走下坡。
樹葉落了,生命越來越少機會享受,甚至遇到死亡的孤獨感,將會失去自我,會被遺忘。如果現代人活到一百歲,退休後那三十年可以怎樣過?我就正在嘗試這樣的生活,也在做這實驗。
謝建泉:人生是矛盾,但程度可以減低。身體、心理、社交、靈性,從這四方面去減低。身體上,人老了不能變青春,但可以看起來不老。我女兒四、五歲時,德蘭修女來香港,她上台獻花,馬上跑回後台,我心想她一定害怕德蘭修女滿臉皺紋,誰知她說:「婆婆好靚!」一個人老了,心靚就是靚,小孩有直覺。
可是老了就會改變,心理和社交要調節,我不會再追巴士,會預鬆時間。我也在做感恩的修為:今早我能起身,神父話有幾千人這天早上都無法起身,我起到喎。並且還可以開口說話、感恩。這是很小的意義,但幫到我自己。
一個人生命不論長短,而是深度和意義。如果不懂感恩,就找不到意義。每個人都要學習找到自己心目中的意義,身邊人有些好苦,有些少少事都會笑,那就要多一些後者的朋友。
.
意義是甚麼?
參加者:能夠幫人。
參加者:有得睡午覺!
參加者:能夠戰勝自己就有意義,發現自己的問題,然後改掉,例如說話太快、得罪人又不知道……現在每天學倉頡,這些是小事,但令我生活好快樂。有些問題不是三朝兩日能處理,所以我不想死,小心身體把人生這份功課做好一點。
參加者:你喜歡的人在身邊,在香港是生活,而不是生存。
參加者:我要知道點解要活下去。
謝建泉:希望久不久有人打電話來找我,就算我沒能力工作,還是有人記得我。我完全沒用了,人們仍然覺得我是人。由doing變成being,存在仍然有意義。老人在老人院,可能在後生眼中只是「一嚿飯」,但人有時就會變成這樣,縱使如此,仍然是一個人,屎尿都不能處理,仍然可以接受別人的幫助。
陶國璋:不同人的不同意義,不約而同都指向「自我滿足」。如果你幫了人,人們不領情,就會失望,煩悶,到了絕望就會討厭自己,寧願吸毒、賭博,不用清醒面對自己,絕望到了無法再分心,就會自殺。
反過來,意義就是有滿足感,這定義是自己的。有些人喜歡飲飲食食可以去旅行。可是這對意義的構想,亦有幻象,我們會想像自己不幸福。香港好多人不幸福,因為政治、買不到樓……這是人類獨有的,希望追求完全。好處是人類會因此進步,壞處是有盲點,要學會接受不完全的完全。
謝建泉:耶穌會神父戴邁樂的金句:All is well, Yes to life。既來之,則安之,當你是「三有」,又會擔心房子,無錢就不會買幾份保險。活在當下已不夠,要活好當下,這可以是一種修為。
佛教衍隱法師教我「六忍」的理念:最初是「死忍」。對同事日日忍,咬實牙關都是力量。第二層是「空忍」:當佢無到,很負面但心涼。我也曾經很氣,有同事是「潛水艇」:有嘢做就潛水,無嘢做又浮上來,氣得我寫個「忍」字。但第三層是「反忍」,反思我為甚麼生氣?因為我要做他的工作,可是當我不介意把他的工作完成,結果更快考到專業試,因為經驗多,有信心。
更上一層是「喜忍」:對方令你不開心,是益了你,令你可以看到自己有甚麼問題。有一個同事特別令你生氣,可能正是自己特別敏感之處,就知道自己的弱點。
最高境界是「慈忍」:有些人不用忍,因為有慈悲之心,有些出家人可以,我不成,但從「反忍」、「喜忍」當中會看到自己的盲點。這就是修為。
參加者:要學識放下,很困難。
我的「糾結」是要求我的兒子肯去看精神科醫生,我就可以死了,但他一天不願去,我就不願死,要被迫延長自己的生命,很大壓力。
.
如何走出來?
陶國璋:有一個方式是追求知識,例如文學、電影,慢慢培養興趣,這世界是好有趣味的。第二是藝術的修為,每日重新看世界,念天地之悠悠,大自然有重要的訊息,去海邊不要去商場。第三點是世界的神秘,我沒有宗教,但會景仰一些偉大的人物,像德蘭修女、劉曉波,奮不顧身追求大家的理想,內心會有呼應。
謝建泉:我以前照顧癌症病人,會說:無論是剛開始病,或者到了後期,腦裡一定會想自己的病,但如果廿四小時只是想這事,生命就只得病,值得嗎?放下很難,但可否用少少時間去想病以外的東西?容許自己在廿四小時內,用少少時間去做其他的事?讓自己有小小的空間,慢慢地,也許沒有放下,但多了時間有別的東西。
參加者:兒子不肯看精神科醫生,變成我要看醫生醫治抑鬱,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接受了輔導,我好幸運遇到好人。但第三步是輔導也解決不到的問題,便要接受。兒子當我是害他的人,好辛苦,試過見臨床心理學家無法說話,封鎖了自己,但我後來喜歡攝影,拍了一張空椅,四周黑黑的,我的安全感只得這一張椅子,這感覺我說不出,但相片說出來了。
我了解自己,再進一步,讀書,認識自己。兒子令我的生命超越了。即使我不感覺到他愛我,但我感受到我愛他,那已經足夠了。
慢慢地,我覺得兒子是用外星人的方式,去表達他對媽媽的愛。
。
《生死學堂》預購 5/12或以前 85折!
bigsilver.org
倉頡人物 在 相信音樂BinMusic Youtube 的評價
片 名: 現場‧戰場‧夢工場
英文片名: LIVE IN LIVE
類 型: 紀錄片
片 長: 112 min
上映日期: 2013年10月25日
出品公司: 相信音樂
發行公司: 相信音樂
導 演: 劉名峯 [5月天諾亞方舟3D]
音 樂: 五月天
主 演: 周佑洋, 黃士杰, 楊宗錞, 丁度嵐, 張育書, 陳皆理, 治武和宏, 三木修策, 五月天
▶電影簡介
演唱會和聽CD不一樣,它是獨一無二的經驗,無法複製,而且每人都有不一樣的體會、感動與回憶!表面上這部片是在記錄「五月天」世界巡迴演唱會的幕後;而真正呈現出來的,是精彩演出背後如何累積所有工作人員的專業、體能、心力交瘁,甚至是對自我價值的存疑。對歌迷來說,它當然可以被當做偶像電影般朝聖解讀;但其實它是一個大事件背後的複雜真貌,各行各業默默努力中的小人物,不也是如此?
▶製片立意
「五月天」,一個華語樂壇裡絕不陌生的名字,他們的音樂鼓勵了無數人,他們的夢想和勇氣,徹底改寫了華語音樂界對演唱會的定義。
1997年7月,五月天發行了第一張專輯;同年8月28日,五月天在台北市立體育場舉辦了第一場大型演唱會。而後五月天持續在搖滾的道路上堅持初心,除了持續寫出一首首貼近真實感受的作品外,「十萬青年站出來巡迴演唱會」、「你要去哪裡巡迴演唱會」、「天空之城復出演唱會」、「Final Home當我們會在一起演唱會」、「離開地球表面巡迴演唱會」、「回到地球表面演唱會」、「十萬人出頭天演唱會」等一場又一場精采絕倫的巡迴演唱會,推砌出五月天第一個十年,也累積了歌迷獨一無二的人生回憶。
本紀錄片導演身為五月天長期工作夥伴,企圖以影像的方式,紀錄下五月天演唱會生涯的第二個十年,揭開一場演唱會從概念發想、曲目安排、軟硬體設計到現場危機處理的幕後製作過程。以及一群在五月天的夢想中,追逐著個人夢想的工作人員,飛過一個個城市,完成一場場的演唱會,在演出中生活,在演出中成長,迷失自己也找到自己。希望以此片獻給所有在別人的舞台後追尋自我價值的幕後工作者,鼓舞所有在別人的夢想裡成就自己夢想的螺絲釘們。
▶導演簡介
劉名峯
畢業於世新大學廣電系,曾執導羅志祥、潘瑋柏、蕭亞軒、柯有綸、黃大煒、五月天......等歌手MV。現任相信音樂/必應創造影像導演、製作人,並長期參與五月天世界巡迴演唱會的製作。首度執導的《5月天諾亞方舟》演唱會電影也已於今年9月上映了,獲得極佳的口碑。
▶導演的話
演唱會跟人生最相似的地方在於,
不管你演的好與壞,都沒辦法重來了。
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Live Show的主角。
而每個主角,為了不想留下遺憾,
都用盡全力的扮演好自己,活出自己的精采和不同。
因為,最後我們發現,過程本身往往比結果還重要。
三年,因為一點倔強和不想後悔,
我們完成了這部紀錄片,
獻給我的夥伴們、喜愛演唱會的大家,
和每一個認真活著的你。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xQBoNkAC2A/hqdefault.jpg)
倉頡人物 在 相信音樂BinMusic Youtube 的評價
片 名: 現場‧戰場‧夢工場
英文片名: LIVE IN LIVE
類 型: 紀錄片
片 長: 112 min
上映日期: 2013年10月25日
出品公司: 相信音樂
發行公司: 相信音樂
導 演: 劉名峯 [5月天諾亞方舟3D]
音 樂: 五月天
主 演: 周佑洋, 黃士杰, 楊宗錞, 丁度嵐, 張育書, 陳皆理, 治武和宏, 三木修策, 五月天
▶上映戲院
台北信義威秀
新竹大遠百威秀
台中新時代威秀
台南大遠百威秀
高雄大遠百威秀
▶電影簡介
演唱會和聽CD不一樣,它是獨一無二的經驗,無法複製,而且每人都有不一樣的體會、感動與回憶!表面上這部片是在記錄「五月天」世界巡迴演唱會的幕後;而真正呈現出來的,是精彩演出背後如何累積所有工作人員的專業、體能、心力交瘁,甚至是對自我價值的存疑。對歌迷來說,它當然可以被當做偶像電影般朝聖解讀;但其實它是一個大事件背後的複雜真貌,各行各業默默努力中的小人物,不也是如此?
▶製片立意
「五月天」,一個華語樂壇裡絕不陌生的名字,他們的音樂鼓勵了無數人,他們的夢想和勇氣,徹底改寫了華語音樂界對演唱會的定義。
1997年7月,五月天發行了第一張專輯;同年8月28日,五月天在台北市立體育場舉辦了第一場大型演唱會。而後五月天持續在搖滾的道路上堅持初心,除了持續寫出一首首貼近真實感受的作品外,「十萬青年站出來巡迴演唱會」、「你要去哪裡巡迴演唱會」、「天空之城復出演唱會」、「Final Home當我們會在一起演唱會」、「離開地球表面巡迴演唱會」、「回到地球表面演唱會」、「十萬人出頭天演唱會」等一場又一場精采絕倫的巡迴演唱會,推砌出五月天第一個十年,也累積了歌迷獨一無二的人生回憶。
本紀錄片導演身為五月天長期工作夥伴,企圖以影像的方式,紀錄下五月天演唱會生涯的第二個十年,揭開一場演唱會從概念發想、曲目安排、軟硬體設計到現場危機處理的幕後製作過程。以及一群在五月天的夢想中,追逐著個人夢想的工作人員,飛過一個個城市,完成一場場的演唱會,在演出中生活,在演出中成長,迷失自己也找到自己。希望以此片獻給所有在別人的舞台後追尋自我價值的幕後工作者,鼓舞所有在別人的夢想裡成就自己夢想的螺絲釘們。
▶導演簡介
劉名峯
畢業於世新大學廣電系,曾執導羅志祥、潘瑋柏、蕭亞軒、柯有綸、黃大煒、五月天......等歌手MV。現任相信音樂/必應創造影像導演、製作人,並長期參與五月天世界巡迴演唱會的製作。首度執導的《5月天諾亞方舟》演唱會電影也已於今年9月上映了,獲得極佳的口碑。
▶導演的話
演唱會跟人生最相似的地方在於,
不管你演的好與壞,都沒辦法重來了。
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Live Show的主角。
而每個主角,為了不想留下遺憾,
都用盡全力的扮演好自己,活出自己的精采和不同。
因為,最後我們發現,過程本身往往比結果還重要。
三年,因為一點倔強和不想後悔,
我們完成了這部紀錄片,
獻給我的夥伴們、喜愛演唱會的大家,
和每一個認真活著的你。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e3mV1zfuRI/hqdefault.jpg)
倉頡人物 在 相信音樂BinMusic Youtube 的評價
片 名: 現場‧戰場‧夢工場
英文片名: LIVE IN LIVE
類 型: 紀錄片
片 長: 112 min
上映日期: 2013年10月25日
出品公司: 相信音樂
發行公司: 相信音樂
導 演: 劉名峯 [5月天諾亞方舟3D]
音 樂: 五月天
主 演: 周佑洋, 黃士杰, 楊宗錞, 丁度嵐, 張育書, 陳皆理, 治武和宏, 三木修策, 五月天
▶上映戲院
台北信義威秀
新竹大遠百威秀
台中新時代威秀
台南大遠百威秀
高雄大遠百威秀
▶電影簡介
演唱會和聽CD不一樣,它是獨一無二的經驗,無法複製,而且每人都有不一樣的體會、感動與回憶!表面上這部片是在記錄「五月天」世界巡迴演唱會的幕後;而真正呈現出來的,是精彩演出背後如何累積所有工作人員的專業、體能、心力交瘁,甚至是對自我價值的存疑。對歌迷來說,它當然可以被當做偶像電影般朝聖解讀;但其實它是一個大事件背後的複雜真貌,各行各業默默努力中的小人物,不也是如此?
▶製片立意
「五月天」,一個華語樂壇裡絕不陌生的名字,他們的音樂鼓勵了無數人,他們的夢想和勇氣,徹底改寫了華語音樂界對演唱會的定義。
1997年7月,五月天發行了第一張專輯;同年8月28日,五月天在台北市立體育場舉辦了第一場大型演唱會。而後五月天持續在搖滾的道路上堅持初心,除了持續寫出一首首貼近真實感受的作品外,「十萬青年站出來巡迴演唱會」、「你要去哪裡巡迴演唱會」、「天空之城復出演唱會」、「Final Home當我們會在一起演唱會」、「離開地球表面巡迴演唱會」、「回到地球表面演唱會」、「十萬人出頭天演唱會」等一場又一場精采絕倫的巡迴演唱會,推砌出五月天第一個十年,也累積了歌迷獨一無二的人生回憶。
本紀錄片導演身為五月天長期工作夥伴,企圖以影像的方式,紀錄下五月天演唱會生涯的第二個十年,揭開一場演唱會從概念發想、曲目安排、軟硬體設計到現場危機處理的幕後製作過程。以及一群在五月天的夢想中,追逐著個人夢想的工作人員,飛過一個個城市,完成一場場的演唱會,在演出中生活,在演出中成長,迷失自己也找到自己。希望以此片獻給所有在別人的舞台後追尋自我價值的幕後工作者,鼓舞所有在別人的夢想裡成就自己夢想的螺絲釘們。
▶導演簡介
劉名峯
畢業於世新大學廣電系,曾執導羅志祥、潘瑋柏、蕭亞軒、柯有綸、黃大煒、五月天......等歌手MV。現任相信音樂/必應創造影像導演、製作人,並長期參與五月天世界巡迴演唱會的製作。首度執導的《5月天諾亞方舟》演唱會電影也已於今年9月上映了,獲得極佳的口碑。
▶導演的話
演唱會跟人生最相似的地方在於,
不管你演的好與壞,都沒辦法重來了。
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Live Show的主角。
而每個主角,為了不想留下遺憾,
都用盡全力的扮演好自己,活出自己的精采和不同。
因為,最後我們發現,過程本身往往比結果還重要。
三年,因為一點倔強和不想後悔,
我們完成了這部紀錄片,
獻給我的夥伴們、喜愛演唱會的大家,
和每一個認真活著的你。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vrfpIjcpBU/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