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的夢想驛站》威尼斯雙年展特別報導之四:製作人屈繼堯、攝影召集人汪彥超威尼斯現場採訪報導
【最具爭議性當代藝術家 赫斯特展盛大回歸《來自不可思議殘骸中的珍寶》 真假難辨.眼睛業障重?海底竟打撈出古董米老鼠 藝術家赫斯特40歲身價1億英鎊 在世藝術家無人能及 藝評對赫斯特威尼斯新作 評價正反兩極化 玩弄藝術操作議題手法登峰造極】
達米安赫斯特(Damien Hirst),他是觀念藝術家、企業家、收藏家。也是當代身價最高也是最具爭議性的藝術家之一,40歲時身價即一億英鎊,等於是畢卡索、安迪沃荷和達利同齡時的身價總和。
沈寂多年後,他於四月初搶先在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之前一個月,在Palazzo Grassi(格拉奇宮)和由安藤忠雄修建的Punta Della Dogana(海關美術館)推出籌備十年的大型展覽:Treasure Chiues from the wreck of the unbelieable"(不可思議的殘骸珍寶),再度震撼藝術界,也又一次引發正反兩極評價。
這些來自"一場海難後打撈起來的2000年前古文物",真假彷佛,虛虛實實,在所謂「後真相」的年代裏,達米恩赫斯特又一次成功地將自己推上國際藝壇的風口浪尖,也充分身體力行他的名言:「成為名牌是生命重要的部分,我們所存在的世界就是這麼回事。」
一項耗費5000萬英鎊的展覽,前所未有地調動兩座美術館,當代藝術有史以來成本最高的大秀,憑一人之名聲,遮蔽第57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的光華。最具身價、爭議最強的當代藝術家,達米安赫斯特《來自不可思議殘骸中的珍寶》。
皮諾基金會的葛拉西宮大廳,被一位壯碩無比、18公尺高的無頭黑色巨人穩穩盤踞,這尊"銅像"怎麼進來的?整項展覽圍繞著一段編織過的故事。
2008年,東非沿海發現一艘2000多年前的沉船「不可思議號」,裡面滿載著一位土耳其前奴隸,後來成為富豪的巨量收藏。原本將運往神廟祭獻給太陽神,卻遭遇船難,達米安赫斯特組織一支打撈團隊,於是有了這項189件藏品的展覽。
達米安赫斯特:對我來說,這項展覽完全關乎相信與否,如果你願意的話,你可以相信任何你相信的事物,我的意思是,我相信這個故事,兩千年前的收藏家,我花了這麼多時間在這個項目上,這不是個謊言,你說服你自己相信它,我甚至不需要說服自己相信它,我就是相信這個故事,你必須相信它,這就好像有人相信耶誕老人,兩者並不一樣那是另一個故事,但是只要我閉上眼睛,我就可以看到這個人,你要告訴我說,這一切都不是真的嗎?
一切都是真的嗎?還是觀眾眼睛業障重?竟然看到酷似達米安赫斯特的雕像、形似超模凱特摩斯的半人半獸像、還有由珊瑚枝構成的高飛狗。米老鼠也彷彿曾經深埋海底世紀般地重現人世,連變形金剛也時空錯亂的現身,許多作品被展出3個版本,包括「原始」版、「搶救」版以及「海底打撈」版。不同尺寸與材質的版本,據說分別有著50萬到500萬美元不等的價格。
策展人伊蓮娜吉娜:它介於謊言和真實、謊言和真實之間,所以這完全取決於每位訪客自己決定它究竟是真的,或者它是後來人為製造的。這項展覽當然會引發疑問,引發不可思議的感受,我想這就留給大眾去判斷,它會多有力量、多強烈、未來它將持續多久。
1988年,赫斯特就讀倫敦金匠學院第二年,和一群年輕藝術家在倫敦東區的廢棄碼頭進行「凍結」(Freeze)展覽,開始受到矚目。隔年的另一場藝術展,赫斯特驚世駭俗的裝置藝術「一千年」,讓重要藏家薩奇瞠目結舌地買下令人作嘔的作品。
玻璃櫃中孵化的蒼蠅以另一側腐爛流血的牛頭為食,蒼蠅可能會被中間的捕蠅燈電死,隨著時間過去,牛頭越來越小,倒下的蒼蠅越來越多。
達米安赫斯特:這個大櫃子作用就像是一個盒子,具有保護作用,像是我可以擁有這個空間等等,但弔詭的是你想要吸引人前來觀賞,但同時也讓他們敬而遠之。
廣告鉅子薩奇五萬英鎊金援下, 91年赫斯特創作出「生者對死者無動於衷」,主題是一隻從澳洲被捕獲,保存在充滿甲醛的玻璃櫃中的虎鯊。14年後,一位對沖基金負責人柯恩,以破紀錄的1200萬美元,買下這15呎長的標本。
達米安赫斯特:這件作品並不完全和生死有關,我想讓藝術看起來真實,我不想要幻覺,我想要它就是真的,我想要觀者知道那是真的,而不是讓他們想那到底是真是假,我想要把真實的事物帶到畫廊,我想要,我想要你經驗它,當然這隻鯊魚的發想,確實來自電影「大白鯊」 。
赫斯特作品價格從此光速般起飛,40歲時他自稱具有一億英鎊身價,是畢卡索、安迪沃荷和達利同齡時的總和。
1993年,赫斯特首度參加重要國際展覽,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作品是「母子分離」,一隻被剖半的母牛與小牛,分別放在甲醛玻璃箱中。
赫斯特還有一類代表性作品 「圓點畫」,白色背景,畫布上有機或有秩序地排列著數十個或上千個不同顏色的圓點,根據藥物的化學式命名,作品都由助理負責執行描點。
達米安赫斯特:我很確定普拉達女士也不會親自動手製作外套,但我們還是會稱它為普拉達的服裝,然後買得很高興,而且說不定如果你買到一件由普拉達女士親手縫製的衣服,我們可能還不會那麼喜歡它。
赫斯特許多作品常以令人不安噁心、避之唯恐不及的方式呈現,其中探討的多半和生死問題相關,有一說在太平間打工的經歷影響了他,他則表示解剖學校的課程,潛意識地形塑自己的創作。
達米安赫斯特:那是一間解剖學校,那裡面有身體、死者的遺體,我進去那裏主要是練習我的繪畫技巧,我描繪那些身體,並不了解其中的體態和外型,但那是很奇怪的,那時我並不知道有一天我會真的把屍體放在甲醛箱裡面,至於研究大體,那是一項很古老的傳統。
2007年,赫斯特聘請龐德街的珠寶師傅,以密釘鑲嵌法,用8601顆鑽石佈滿一顆大約18或19世紀初的骷髏頭,名稱則來自於赫斯特的母親看見它時脫口而出,「For the Love of God」《看在上帝份上》,當時以五千萬英鎊成交,創下在世藝術家作品售價最高紀錄。
達米安赫斯特:當我還是學生的時候,我沒有什麼錢,我的垃圾桶滿是類似希維特斯(達達藝術家)、勞森伯格(波普藝術家)之類的失敗作品。然後到了現在,我有了很多錢,所以我就想說,說不定我可以把作品做出另一個層次,那是相當大膽的舉動,而且是一件難事能夠做出那樣的作品。
2008年金融風暴時,赫斯特做出一項藝術家前所未有的舉動,他繞過畫廊,直接交由蘇富比出售全部223件作品,共計拍出兩億美元,市場於是大量充斥赫斯特的作品,直接導致之後他的收藏價格暴跌。「江郎」因此「才盡」了嗎?約莫就在同一時期,這位世界上最貴的藝術家,開始醞釀《來自不可思議殘骸中的珍寶》的創作概念。
達米安赫斯特:我想創意常來自無厘頭的發想,然後如果可以把它變成實際的話,是一件很誘人的事情。所以我上一個瘋狂想法就是告訴我太太說,我想做一件有著七個蛇頭的銅雕,看起來有千年歷史,然後上面佈滿珊瑚,原本沉沒在海底然後被拍下來。我太太說,你是認真的嗎?
他是認真的,而且竟然巧合地在2017 年搭上「後真相」成為顯學的時代列車,赫斯特以真假難辨、虛實交錯的"作品",在威尼斯藝術雙年展期間壯盛回歸,既嘲諷了假消息偽新聞充斥的世界,也滿足藏家獵奇名牌的無饜需求,更賺得自己盆滿缽滿。
法國富豪皮諾在威尼斯所有的另一座美術館,位於大運河和朱戴卡運河交會的三角地帶,同樣由安藤忠雄操刀的「稅關美術館」,斑駁質地的紅磚,深邃悠遠的木樑下,清水模區隔的空間中,有仿自墨西哥的巨大阿茲特克石曆,緣起希臘取悅狩獵女神傳說的女戰士與熊的銅雕,自所謂的沉船遺跡裡,發掘大量的武器、錢幣、珠寶,來自東西方遙遠傳說的各式神祇,以數種不同大小、材料展現。
這場展覽顯示出他一點也未曾喪失他的創意火花,他在打造他的鐵達尼號計畫。
一開始我覺得很反感,然後我覺得很有趣,接著我就深深地感到著迷,我發現在心理上深深地著迷於他自己的心理,以及他對於自己置身的這個社會的心理認知。
也有藝評家直接批評,這根本是一場假貨充斥,與藝術無關、完全不值得一看的商業大秀。達米安赫斯特,終究是那個"惡名昭彰"、擅長媒體操作、市場行銷無人可及的"生意人",因此成為在世最有錢的"藝術家"之一。他的名言是:「成為名牌是生命中重要的部分」、「我們生活的世界就是這麼回事」,赫斯特就是當代藝術不可能繞過的名牌。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4集 ☞IG:https://www.instagram....
修 斯 和 牛頭 怪 在 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 Facebook 八卦
【贈書】【好書分享:奇幻小說《般度戰士1:時間的盡頭》】
「神話奇幻大師雷克‧萊爾頓全新策劃,開啟印度神話世界的奇異冒險!」
說謊成性、一無是處,身穿蜘蛛人睡衣的小騙子,和一位患有氣喘、缺鐵症、懼高症、對蜜蜂過敏(直接說沒有哪些病比較快啦!!)之孱弱女孩,與一隻對前途茫然絕望,忍不住放聲大哭,用頭猛力撞擊地面的鴿子,即將展開冒險征途,拯救世界。
......你確定嗎?
我打開《般度戰士》,翻了數頁又闔起來。如果奇異博士透過時間寶石窺探未來,發現僅有1/14000605的機率能擊敗薩諾斯,則上述「負愁者聯盟」之組合,大概只有1/14000605000的機率可阻止從油燈中逃出之印度魔神,而且她們的武器是一顆球和一只化妝鏡盒,拿把鍋鏟都更有實用價值好嗎!?無怪乎引路者鴿子阿咘雙眼無神,連我的臉頰都緩緩淌下兩行清淚。
此事告誡我們,無知也是種幸福,最好別事先得知派去拯救世界的是哪些人,不然在此之前會先引發自殺潮,去101跳樓都得排隊拿號碼牌。
咳咳咳言歸正傳,《般度戰士1:時間的盡頭》由《波西傑克森》作者雷克‧萊爾頓策畫,是一系列印度神話冒險故事首部曲。全書取材印度神話、民間傳說與童話,書名「般度戰士」源自古印度梵文史詩《摩訶婆羅多》,意指五位介於天神和凡人間的半神人英雄(而且他們娶了同一位妻子黑公主,黑公主在西元前三世紀就開後宮實在賺到惹)。
才華洋溢的作者洛希妮‧查克西是印度與菲律賓混血,其將從小於長輩膝前聽聞之神話、史詩編纂入故事中,賦予古印度神祇新面貌。祂們如同希臘羅馬神話中的奧林帕斯眾神,既擁有神性,亦具有人性,輕蔑、欺瞞、忌妒等負面情緒於高貴神格中流竄。例如:印度教中的阿修羅多被視為邪神,書中提及天界眾神為獲取長生不老的甘露,利用阿修羅攪動乳海,最終卻違背誓約。
既然諸神並非完美無缺,又怎能冀望《般度戰士》的主角亞露與敏妮白璧無瑕呢?或者該說,非典型英雄及其性格缺憾,乃故事真正有趣之處。亞露因母親忙於工作,不常伴於身邊,咎於階級差異與文化隔閡,處處被同學欺負排擠,只好編造出一個又一個的謊言保護自己,殊不知豐富想像力成為日後保命關鍵,能力無好壞之分,端視如何使用它。
作者融入個人人生經驗之寫作手法,讓不同年齡的讀者在故事中找到兒時自我,也許我們一輩子與超級英雄無緣,可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或他人生命中的英雄,那份保護且珍視重要之人的心情,無法被任何事物代替(仔細想想,新台幣一億應該可以)(被拖走)。
除了令我笑到打嗝的幽默書寫風格及精彩動作場面外,《般度戰士》最引人之處在於天馬行空的創造力,帶領讀者進入一幕幕流光溢彩之魔幻場景。
你的導師可能是傾國傾城的飛天女神娥華襲,她的衣裳超越Channelel 高級訂製服,由數世紀見過其容貌後心跳慢一拍的人之心跳聲細細織就,月光也比不上娥華襲明媚一笑;隱藏的午夜市集蟄伏於Costco,似有似無的貨架上販賣冷凍星星和迷你宇宙,回家用太陽系儀簡單烹調即盛上美味好料理,前提是別忘了繳年費,門口的劃單員是長了公牛頭的羅剎,你可惹不起;鬃毛滑順發亮之七頭馬、尾巴拖曳璀璨寶石的孔雀皆為御下坐騎,但當你步入遺忘宮殿時無人能幫忙,每過一關皆需付出一朵秘密。
融匯古印度神話、整合當代流行文化,並一舉跨越歷史界限之《般度戰士1:時間的盡頭》是本讓人沉溺其中、難以自拔的卓越小說,好故事不分年齡層,永遠能帶給讀者感動。
最後,你知道為何主角們的武器大多是化妝鏡、項鍊墜、冰晶髮飾嗎?我猜那是因為作者洛希妮‧查克西是美少女戰士迷。(日本動漫的影響力無遠弗屆啊~)
【抽獎辦法】如下:
1、這裡有『三本』《般度戰士1:時間的盡頭》,要送給網友,有興趣的朋友請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索取。
2、印度神祇的坐騎有七頭馬、孔雀、金翅鳥、鱷魚、貓頭鷹、白象等,留言請告訴我,你希望由什麼樣的生物當你的坐騎?
例如:『《般度戰士1:時間的盡頭》:我希望由白象當坐騎,不過有點擔心找不到停車格。』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19/07/22(一)晚上十一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得獎者名單。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19/07/23(二)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般度戰士1 #時間的盡頭 #洛希妮查克西 #AruShahandtheEndofTime #RoshaniChokshi #遠流 #神話奇幻大師雷克萊爾頓策劃 #RickRiordan #印度神話 #紐約時報暢銷榜 #亞馬遜網路書店最佳童書 #科克斯評論最佳童書選書 #學校圖書館期刊年度好書 #奇幻文學 #青少年小說
★博客來:http://bit.ly/30spvh0
★博識網:http://bit.ly/2JAvDhH
★誠品:http://bit.ly/2LkxrO3
★金石堂:http://bit.ly/2GdyElM
★讀冊:http://bit.ly/2Gczq2O
※介紹影片:
https://youtu.be/cAuVnhTS7HU
修 斯 和 牛頭 怪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八卦
【金馬57的禮讚與隱憂:共創、共鳴;共識、共榮?】
第57屆金馬獎於上週六圓滿落幕,有幸在疫情期間戴上金馬口罩,親臨現場為侯導和《南巫》喝采、親眼見證張吉安導演的巨星誕生,已然無憾。無論最後獎落誰家,最終都是電影獲勝。這屆典禮依然沒有設主持人,卻也更聚焦在電影身上:從開場的神之剪輯入圍集錦影片、《新天堂樂園》的應景禮讚、貼和電影也展露多元的入圍歌曲表演等,再到艾怡良演唱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楊德昌-是枝裕和-侯孝賢的精妙串接,無不展現了金馬在典禮製作上的用心和大器、電影作為唯一指導原則的自信姿態。
#共創
以「TAKE ONE,前往明天的路上」作為本屆主題,在典禮中不乏點綴著出黑暗入光明的時代精神,同時也透過募集七千多計影像素材加以再創成入圍片頭的方式,讓本屆金馬成為了名符其實的共創手札。人人都是生活中的導演,也是見證時代的紀實者,一沙一世界、一機一短片。而這種「我們的金馬獎」意念,也從典禮禮堂穿透到轉播螢幕的另一面(收視率 3.97 不僅是今年三金典禮之首,也是金馬被中國杯葛後的新高點),甚至直接反映在今年大爆發的國片票房。
#共鳴
在疫情導致外片紛紛延檔、國內消費力振興、國人無法出國等天時地利人和之下,再加上國片水準普遍提升,今年的國片票房破4千萬的高達8部。相比之下,去年只有4部,其中還包含自帶熱度的演唱會作品《五月天人生無限公司3D》。這表示今年的金馬,國人普遍觀賞過大部分的作品,更有參與感與共鳴。同時這也帶動典禮收視率,以及典禮後的第二波票房,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若單看金馬翌日台北票房紅利效應,最佳影片等五項大獎得主《消失的情人節》足足成長了708.1%、最佳歌曲與攝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成長356.4%、最佳女配角陳淑芳和最佳配樂《親愛的房客》成長134.5%、最佳女主角陳淑芳主演的《孤味》成長28.2%、最佳新演員陳姸霏主演的《無聲》成長71.1%。
而若看全台累計票房,截至週一(11/23)為止,《刻在你心底的名字》9600.2萬、《孤味》8250.6萬(即將超越《鬼滅之刃》的每日票房,邁向破億) 、《無聲》4679.1萬、《消失的情人節》 2418.5萬、《親愛的房客》2236.8萬。獲得最佳美術、最佳男配角(納豆)、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的《同學麥娜絲》,首週末全台票房也開出了破千萬佳績,足足是導演前作《大佛普拉斯》首週末443.8萬的2倍之多。本屆金馬在產業與觀眾之間,似乎共創了一個雙贏的局面。
§ 2020國片全台票房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9600.2萬
《孤味》 $8250.6萬
《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 $7907.3萬
《馗降:粽邪2》 $7198.7萬
《女鬼橋》 $5811.9萬
《打噴嚏》 $4707.4萬
《無聲》 $4679.1萬
《怪胎》 $4496.2萬
《消失的情人節》$2418.5萬(金馬57最佳影片)
《親愛的房客》 $2236.8萬
《同學麥娜絲》$1275.5萬(僅首週末,後勢看漲)
§ 2019 國片全台票房
《返校》$26045.7萬
《第九分局》$5684.3萬
《五月天人生無限公司3D》$5416.7萬
《寒單》$4929.2萬
《陽光普照》$2616.4萬(金馬56最佳影片)
(資料來源:國家電影中心、台北票房觀測站)
#共識?
然而,雖說本屆金馬大多數的入圍影片都為觀眾買單,但若細究其中仍會看出一些喜好的差異。今年目前的國片票房冠亞軍《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孤味》未能入圍最佳影片,且僅各以一至二獎坐收。票房第三名的《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報名去年金馬甚至連初選都沒能通過。反過來看,獲得金馬最高榮譽的《消失的情人節》和去年的《陽光普照》,也都不在當年度票房的前段班。這顯現出金馬獎由二十位影視專業人士所組成的評審團,與普羅大眾的審美上有所出入。這當然無可厚非,電影獎也不是人氣獎,然而,我不禁思考究竟何人可以評斷電影的好壞與高下?
觀眾或許不懂得去分析一些美學和藝術的成分,但是產業人士跟影評媒體,又各是從何角度切入、且又是否各自帶有盲點呢?若要比較今年各項指標下的「最佳影片」,金馬獎業界評審的最大共識是《消失的情人節》、網路媒體《釀電影》相對年輕的文字影評們票選而出的則是《親愛的房客》、獲得影展觀眾青睞的則是《孤味》(金馬影展觀影評分榜首)、北中南三地抽樣而出的250位影展觀眾則喜愛《同學麥娜絲》(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而一般觀眾則透過實際走進戲院支持《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這個斷裂,究竟是必然,還是一種隱憂?
常有人說,票房與獎項不可兼得,叫好與叫座分別是專業評審與一般觀眾給予的反餽獎賞,雖偶有重疊,但實屬難得,且不必一味追求討好所有的人。然而,台灣目前的較大型電影獎項,無論是台北電影獎或金馬獎,都是走歐洲影展小評審團制路線,而缺乏像美國奧斯卡獎、導演/製片/演員工會獎、法國凱薩獎、英國影藝學院獎等數千名專業影視工作人員投票產生的獎項。
另外,美國也有像是金球獎、影評之選獎(前身為廣播影評人協會獎)、區域性影評人協會獎等,皆是由影評、影視媒體記者所投票的獎項,一方面可以鼓勵不同面向的作品,二方面當這些媒體獎與產業獎有所重疊時,也是對該作品的雙重肯認。台灣影評人協會從去年開始頒發年度獎項,將第一屆最佳影片獎頒給了去年的金馬最佳影片得主《陽光普照》,未來其影響力、代表性和發展性,也值得繼續關注。或許這個難題終究不會有唯一解,但也期望有更多元的聲音來參與每年所謂最佳影片的定義。
#共榮?
說了這許多,並不是質疑金馬評審的公正與專業,我相信那是毋庸置疑的,且我也相信他們各個都是秉持著獨立的自由心證、不受任何外力影響,在評審會議中各抒己見、凝聚共識。然而,當金馬期許自己成為華人電影的首要指標、張開雙臂迎接中港獨立作品、星馬和東南亞電影的新興影人之時,評審團卻仍大多數由台灣人組成,那麼我會擔心是否這樣的評審組成會有某些眼光的侷限性和對異文化文本的讀入困難。本屆初選評審20位中,台灣影人佔85%(僅有港澳影人兩位:卓翔、黃綺琳;星馬影人一位:曾威量);複/決選評審17位中,台灣影人佔82%(僅有港澳影人兩位:蒲鋒、文念中;法國影人一位:馬修)。
我不敢妄言這其中的因果關係,但本屆影展口碑極強、幾乎全數囊括會外獎的馬來西亞作品《南巫》,竟然只有入圍兩項金馬獎?而香港的《幻愛》也只有入圍三項,憑該片獲得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女演員、入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的蔡思韵卻沒能入圍金馬?另外,《手捲煙》和《狂舞派3》兩部香港電影也是鎩羽而歸、隻獎未得,儘管它們的製作與技術層面,不見得會輸給任何一部國片。
在疫情肆虐和中共封殺之下,要請到外籍評審確實是強人所難,但總是希望能夠越來越朝向更多元共榮的方向邁進,進而期待金馬不只是在台灣,而是真正在全世界華語圈都能夠做到百家爭鳴、跨越文化而單以作品服人的盛況。
屆時,希望金馬獎不只是固定某群台灣影人的同樂會或家族聚會,也可以更多鼓勵通俗溫情小品以外的大膽嘗試,讓更多的廖明毅、王逸帆、張吉安、柯貞年都能大放異彩(或許明年開始由金馬主辦的金穗獎,會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到那時,萬馬奔騰、眾人從四面八方一齊為電影喝采,會是多麼美的一幅景象。
-
延伸閱讀:
【馬欣專欄】金馬57 國片是否迎來真正的春天?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1123web004/
【Pony專欄】金馬57落幕:以「我們」的名義,述說「我們」的故事(上)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817/5037474
【牛頭犬】金馬57 從電影看見創作並理解生活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1124web004/
修 斯 和 牛頭 怪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評價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4集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解說 #影評 #諾蘭 #解析
─────
上一集我們以一種不嚴密但直觀的思考方式大致走完了本系列的第一個論證:「時間」可能並不存在──或者至少可以確定,時間是個「怪怪的」,很不尋常的物理量。它和長度、重量等其他物理量是截然不同的東西。然而問題來了:這和「因果律」或《天能》又有什麼關係呢?
有的。讓我們再次回到《天能》主角的受訓時刻──面對主角的質疑(「**因果律**該怎麼說呢?原因不是應該先於結果嗎?」),女科學家並未正面回答,反而莫名其妙地強調了兩件事。一是,「別試著理解它。去感受它」;二是回應主角,「自由意志還是很重要的」。
何謂「自由意志還是很重要的」?這是最初當主角尚未掌握將逆轉子彈由桌上「吸回」手中的技巧時,女科學家的指點──「你心中要想像自己正意圖將子彈放下」。而類似心法則重複出現於主角練習射擊時──對的,逆行物質的正確用法是,你同樣必須「想像將子彈射出」;而當你如此想像,亦即試圖**實現個人射出子彈的自由意志**時,子彈便會由牆上硬生生地「時間逆行」回到原本空空如也,什麼也沒有的手槍彈匣中。
換言之,作者諾蘭是毫無保留地高舉了自由意志的重要性。這是大白話了。而女科學家的文不對題也同時洩漏了《天能》的斧鑿痕跡──沒錯,這對話不太自然,是以雖然情節上那是一場「教學」,但實際上,我們也可將之理解為作者自己的個人看法。否則你怎麼老答得有些牛頭不對馬嘴呢?
但讓我們暫時忘卻這些對話的生硬(且認定確實就是諾蘭的斧鑿與失誤吧),回到關於時間與因果律的討論。如前所述,於上一講中,我們論證了**時間並不存在**。伊格言說,事實上,關於此一命題,我們還有個旁證──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其實也早就證實,時間是相對的。換言之,時間是「有觀點」的;先後次序也並非絕對。對你而言,A事實先於B事實發生,但對另一個人而言,A與B的先後次序卻可能並無意義(而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就是資訊的傳播需要時間,並非瞬間完成,而且無法快過光速這件事)。
在此讓我們稍作整理:首先,時間並非絕對──至少不是傳統的線性時間觀所預設的那樣,有個固定的、不可更易的先後次序。時間甚至可能並不存在,而自始至終只是人類意識中的想像。當時間變得如此曖昧難定,因果律也就變得無比可疑;因為你總該先有個固定的次序(先有因而後有果),才好判定因果關係吧?
這正是諾蘭之所以藉主角之口「摧毀因果律」的原因。記得電影結尾Neil對主角的真情告白嗎?永別之前,Neil將演算器的一部分交給主角(且後續即將逆行回到戰場坑道中迎接死亡)時,告訴他,「這是我們美麗友情的結束。我們的友情,對我來說是很久以前的過去;但對你來說,卻是很久以後的未來」──毫無疑問,這正是時間逆行所導致的「因果律的崩毀」。事實上,根據邏輯學家朱迪亞・珀爾(Judea Pearl)著作《因果革命:人工智慧的大未來》(The Book of Why:The New Science of Cause and Effect)書中闡述,人類對因果關係的判定,來自於「人類意識的主觀預設」與「人類對客觀事實的實質體驗」二項因素的彼此互動、彼此修正。這並不代表因果關係是不理性的,而是指,因果關係顯然無法脫離人的主觀預設;它必然帶有主觀色彩。換言之,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絕對客觀的因果。但這是另一大題了,有機會我們會另做一組影片來討論 ( ←老高上身 )......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