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17表現最差的10支台股基金跟ETF。這個表格有一個特別的地方,我們從倒數第十名,也就是”保德信第一”逐行往下看。績效從10%、9%、7%一路下滑。
然後在”新光創新科技基金”與”富邦臺灣加權單日反向一倍ETF”之間產生了一個很大的落差,報酬率從5%,突然往下跳到-17%。一下往下掉22%。
槓桿與反向ETF發行後,該國基金排名表會產生一個很特別的現象。
假如沒有反向ETF的存在,像新光創新科技基金一年5.1%的報酬,落後大盤14%,大概可說是”主動投資的極限”。就是說,就算是選股再差,運氣再不好,一年落後大盤14%,大概就到谷底了。
但反向ETF可能直接製造出一個更可怕的谷底,在上漲近20%的年度,直接帶來負十幾趴報酬。
也就是說,比起選股錯誤可能帶來更可怕後果的投資行為,是擇時進出。在上漲的市場中,利用反向ETF,想要”做空”市場,結果是帶來虧損。這是嚴重的後果。
但這可能也是主動經理人的”救贖”。也就是說,這些名次倒數的主動型基金,可以不用擔心自己是最後一名,或倒數第二,這種難堪的排名。三支反向ETF直接把最後三名直接包辦了。
績效再爛,也爛不過反向ETF。
但這個事情也有另外一面。另一面就是,在台股下跌的年度,反向ETF可能帶來正報酬。在下跌的市場中,主動型基金假如能少虧就算擊敗市場了。但反向ETF可能會直接帶來正報酬,讓主動型基金全部望塵莫及。
(反向ETF在下跌的市場,也可能帶來負報酬。)
而這個事情對基金經理人的心理也可能會產生某種衝擊。想想看,假如你是後十名列表中的主動型基金經理人,你會怎麼想?
你努力了半天,拿到遠遠落後市場的報酬,受投資人責難,在公司內部也不太好受。你要承擔這些績效數字的後果。
但那些反向ETF呢? 他們的經理人似乎沒有責任啊! 這個ETF的名字就明白告訴投資人,這是”反向”的東西。投資人是自己認為市場會下跌,才去買這些反向ETF。負報酬的責任,在投資人自己身上。
努力了半天,拿到落後市場的報酬,然後被投資人責難。
或是,直接提供反向與槓桿ETF,讓投資人利用自己的判斷與直覺來選標的。盈虧自負。
何者心理負擔比較小?
而且,怎樣賺的錢比較多?
元大台灣50單日反向1倍有718億的資產,每年1%的經理費。讓投資人自己去賭,然後收7億的管理費,這不是很好嗎?
我認為這對資產管理業界是一種負面的心理壓力。他們等於同時受到兩種ETF的擠壓。第一種ETF就是單純追蹤市場指數的ETF,它們的長期績效會證明主動經理人長期很難勝過市場。
另一種ETF則是反向與槓桿ETF,它們會讓主動型基金業者發現,與其選股失敗被投資人責難,不如發行槓反工具,讓投資人自己去賭。
雖然我比較贊同用指數化投資工具參與市場,但希望國內的主動經理人與資產管理業者可以挺過這些槓反ETF所帶來的壓力,不要一味跟著發行這種短線擇時工具。因為這些東西,長久下來,恐怕很難帶給投資人實際的好處。
保德信基金績效 在 姐夫的理財心事 Facebook 八卦
基金還是老的好
前言:
2018年對台股基金投資人而言,是驚濤駭浪的一年,許多干擾讓金融市場不得安寧,展望2019年的大環境,不少專業投資機構認為險峻仍在,因此,姐夫的看法是,在新的一年基金投資首重挑基金,因為此時也正是檢視基金,找出優質基金的好時機。
主文:
如何找到優質基金,正所謂「路遙知馬力」,這可以是個重要參考指標,如果一檔基金經歷過多次的空頭市場洗禮還能在市場屹立不搖,代表它經得起考驗。
以最近20年來說,至少發生過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科技泡沫,2008金融危機及後來的歐債危機等大利空,不少台股基金沒能挺過而清算或合併。但「活得下來」只是基本條件,要「活得好」才是我們要挑的標的。
什麼叫「活得好」,可能很多人馬上聯想的是績效,績效當然是最好的檢驗指標,但姐夫覺得歷史夠久的台股基金,「規模」更重要。根據理柏的資料統計,成立超過20年的台股基金只剩43檔,然而,不少基金的規模不到10億元,活得久但長不大的基金,必有受到諸多不良因素影響,但可以肯定此類基金就是體質不佳。
有一定規模的基金,經理人操作才能比較靈活,至2018年11月30日為止,成立滿20年的台股基金規模超過30億元的只有五檔,分別為國泰小龍基金、保德信金滿意基金、群益馬拉松基金、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瀚亞外銷基金,其中,保德信投信旗下就有兩檔入列,顯示公司至少在維持基金規模上有花了一定心思。(如附表, 資料來源:投信投顧公會 資料日期:2018/12/31)
當然,老基金規模可以推持一定水準,選股策略與成績要獲得投資人信賴才能做到,以保德信金滿意基金來說,一直都是該公司的招牌基金,之所以能成為招牌,自然與其研究團隊的操作制度與紀律有關,對於投資標的不僅在乎「曾經擁有」,也注意「天長地久」,意思是能掌握現階段有高成長性的標的,也能提早佈局未來趨勢,最重要的還要在市場波動時,靈活的調整持股內容,所以,該自1995年5月成立以來已累積了565.96%的報酬率(資料來源:Lipper資料日期:2018/12/31),這代表的意義是一檔好基金要在多頭市場時為投資人衝刺累積足夠的糧食,才有「本錢」能安然渡過空頭市場。
前面提到,新的一年投資要首重風險,特別是美中貿易戰、英國脫歐等國際重要議題懸而未決,市場仍充滿許多不確定因素之際,除了考慮績效的絕對數字,還要注意基金績效的穩定度,波動度愈小愈好,以前述五檔老基金為例,近15年的標準差最低的是保德信金滿意基金18.5%。(參考附表)。
儘管2019年全球的整體經濟有趨緩的跡象,可能仍是充滿變數的一年,但如果基金經理人能趁此機會,提早佈局具有未來發展潛力的產業相關公司,像是5G產業、刺激景氣擴大建設概念的產業,也是讓基金持盈保泰的契機。
投資大師巴菲特曾說過,只有在退潮時,才知道誰在裸泳,2019年的經濟潮水正在退,剛好是可以找到「一直把泳褲穿得好好」的基金時刻,特別是已經過市場多次測試的老基金,再度加足馬力,發揮實力就趁此時了!
https://bit.ly/2RBtV5n
保德信基金績效 在 姐夫的理財心事 Facebook 八卦
基金還是老的好
前言:
2018年對台股基金投資人而言,是驚濤駭浪的一年,許多干擾讓金融市場不得安寧,展望2019年的大環境,不少專業投資機構認為險峻仍在,因此,姐夫的看法是,在新的一年基金投資首重挑基金,因為此時也正是檢視基金,找出優質基金的好時機。
主文:
如何找到優質基金,正所謂「路遙知馬力」,這可以是個重要參考指標,如果一檔基金經歷過多次的空頭市場洗禮還能在市場屹立不搖,代表它經得起考驗。
以最近20年來說,至少發生過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科技泡沫,2008金融危機及後來的歐債危機等大利空,不少台股基金沒能挺過而清算或合併。但「活得下來」只是基本條件,要「活得好」才是我們要挑的標的。
什麼叫「活得好」,可能很多人馬上聯想的是績效,績效當然是最好的檢驗指標,但姐夫覺得歷史夠久的台股基金,「規模」更重要。根據理柏的資料統計,成立超過20年的台股基金只剩43檔,然而,不少基金的規模不到10億元,活得久但長不大的基金,必有受到諸多不良因素影響,但可以肯定此類基金就是體質不佳。
有一定規模的基金,經理人操作才能比較靈活,至2018年11月30日為止,成立滿20年的台股基金規模超過30億元的只有五檔,分別為國泰小龍基金、保德信金滿意基金、群益馬拉松基金、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瀚亞外銷基金,其中,保德信投信旗下就有兩檔入列,顯示公司至少在維持基金規模上有花了一定心思。(如附表, 資料來源:投信投顧公會 資料日期:2018/12/31)
當然,老基金規模可以推持一定水準,選股策略與成績要獲得投資人信賴才能做到,以保德信金滿意基金來說,一直都是該公司的招牌基金,之所以能成為招牌,自然與其研究團隊的操作制度與紀律有關,對於投資標的不僅在乎「曾經擁有」,也注意「天長地久」,意思是能掌握現階段有高成長性的標的,也能提早佈局未來趨勢,最重要的還要在市場波動時,靈活的調整持股內容,所以,該自1995年5月成立以來已累積了565.96%的報酬率(資料來源:Lipper資料日期:2018/12/31),這代表的意義是一檔好基金要在多頭市場時為投資人衝刺累積足夠的糧食,才有「本錢」能安然渡過空頭市場。
前面提到,新的一年投資要首重風險,特別是美中貿易戰、英國脫歐等國際重要議題懸而未決,市場仍充滿許多不確定因素之際,除了考慮績效的絕對數字,還要注意基金績效的穩定度,波動度愈小愈好,以前述五檔老基金為例,近15年的標準差最低的是保德信金滿意基金18.5%。(參考附表)。
儘管2019年全球的整體經濟有趨緩的跡象,可能仍是充滿變數的一年,但如果基金經理人能趁此機會,提早佈局具有未來發展潛力的產業相關公司,像是5G產業、刺激景氣擴大建設概念的產業,也是讓基金持盈保泰的契機。
投資大師巴菲特曾說過,只有在退潮時,才知道誰在裸泳,2019年的經濟潮水正在退,剛好是可以找到「一直把泳褲穿得好好」的基金時刻,特別是已經過市場多次測試的老基金,再度加足馬力,發揮實力就趁此時了!
https://bit.ly/2RBtV5n
保德信基金績效 在 金融股-長期投資交流園地(第2671頁) - Mobile01 的八卦
只能說玉山35.7 時隔天我告訴他他恭禧我我難得績效不比他差現只能等待了 ... 重點一是2021年併保德信人壽有廉價購買利益,提列特別盈餘公積滿一年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