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大家為 呸 的集氣 !
姐以眼淚為團隊拿下最佳專輯, 如此歷史性的一刻!
真!的!不!容!易 !
弟妹懂的!
評審如此的不一樣! 太感動了
在此仔細的感謝我摯愛的凌時差甜心們 葛姐 湯姆哥 小雨 八寶 庭蓉 感謝他們給予我的全然信任!!
還有我堅強的製作團隊
創意顧問:黃偉文
製作人:小安、Starr Chen、鍾成虎、林俊傑、林邁可
Mv導演:陳奕仁、侯季然、傅天余、珍妮花、張時霖、陳正道
服裝造型:Thomas、Wyman、小乖、慧娟
化妝:簡淑玲 髮型:何翰聰 (沒他們不行感謝他們的鬼斧神工!)
A&R:鍾𧘌依
企劃統籌:周啟民
專輯封面設計:聶永真、顔伯駿、黃思維
攝影:陳漫、Wing Sha、CK
特別感謝:李格弟老師 她的詞道盡了一切!
所有詞曲創作、編曲、錄音、混音、母帶後製的幕後藝術家!
所有華納唱片同事們的幕後支持、付出!
請大夥為他們大聲喝彩!
還有 鐵粉們 ! 你們太不可思議了!
乾杯!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9萬的網紅蔡依林 Jolin Ts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即數位點聽:https://JolinTsai.lnk.to/PlayLY --------- 這是張淑月和邱秀滿的故事 也是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故事 愛不是抽象的信仰 愛是人人平等的權利 歸亞蕾 林心如 張書豪 蔡依林 為愛發聲 工作人員名單 演員組: 張淑月:歸亞蕾 年輕張淑月:林心如 年輕...
侯季然 在 伊格言|the novelist Facebook 八卦
【對呀,這篇就是示範給陳文茜看的XD】【自己做了一張圖卡,好像有點有趣】
大多數人看不見自己的生活:伊格言專訪侯孝賢
◎伊格言
之於我個人的短篇小說創作,侯孝賢是重要的啟蒙者之一──這聽來有些奇怪,畢竟侯導是個電影作者;然而那卻又理所當然,因為在我的理解裡,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有著截然相異的個性。短篇小說其實更接近詩。那和侯導的作品有著近似的氣味。溽暑日裡,我本是滿頭大汗來到光點紅氣球咖啡館的,或許因為職責所在,電影公司的宣傳人員全程緊盯怕我們問得太多超過預定時間。然而我似乎是一瞬間就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其他的目光;老朋友般的侯導硬是和我們多聊了很久。我猜或許他只要人在就會有那樣既溫藹卻又凌駕一切的氣場?──「自然法則」本人來了(朱天文引侯孝賢言:「我希望拍出自然法則底下人的活動」),你還是乖乖聽他的吧。
伊:
縱觀您的作品,從老台灣到新台灣,從古中國到日本再到老上海,大概也只差個科幻片還沒拍了(笑)。我有一個個人觀點是,通常題材愈是豐富多元的創作者,其實反而可能暗示著,題材在他眼裡不見得那麼重要──換言之,更重要的是匿藏在題材底下的主題,那更深沉(沉入題材之下)的個人視野。當然這是我的猜測。但多數情況下,絕大多數一般觀眾直接看到的,也難免是藝術品的「外表」;無論小說或電影,他們對於敘事作品的理解,往往無可避免地從題材開始。想請問一下您的看法?或您對《刺客聶隱娘》題材的看法?
侯:
我想這有點類似轉注與假借──我接收題材,而後進行我個人對題材的轉注與假借──或許就是你所說的個人視野。至於題材怎麼來的,那源頭是弄不清的。比如《聶隱娘》,最初是直接受到一本外國小說的影響;小說的名字我都忘了,講一個小女孩在冰島的故事。你提到的《悲情城市》,我想部分是受到基隆中學案的刺激。(伊:《好男好女》?)對,《好男好女》也是。至於其他,那是難以追索了。我從小愛看書,看書快,小時候和我哥哥一起看,租書店的武俠小說都被我們看光了還遲遲等不到下一期;我很喜歡文字,文字是種非常有想像力的媒介。另外電影當然也看非常多,真的想看時,各種逃票的方法都想得出來的。(伊:那時候還沒開始打架嗎?)打架是一直在打,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打,一直打到當兵。當然鳳山老家的刑警都認識我。退伍後回家,有朋友通風報信說警察想抓我去管訓,因為他們正需要管訓的業績(但其實我那時已經沒在混了),我怕真被抓走,隔天立刻跑掉,跑來台北工作。整個念藝專的過程,半工半讀,也都在看書,什麼存在主義,《野鴿子的黃昏》也都看。你自己有些生活體驗,你看別人的作品,也會有人告訴你些事情。我想總而言之也就是人文素養的問題,題材的出現其實是人文素養累積後的自然結果。在某些時刻,你就會遇到值得拍的東西。
伊:
《刺客聶隱娘》可能也是一個「不在意故事結構」的作品──這點,將劇本與電影成品作一對比即可得見。許多時候(事實上也有不少評家如此析論),您似乎更在意一些比情節本身更深沉的部分,無以名之,或名之曰直覺、氣味、「自然法則」。在我這樣的個人理解裡,我的問題與上一題有些類似:多數觀眾直覺抓取的,應該也還是故事本身。您怎麼看這點?您心中是否有「理想觀眾」的樣貌?如果從這點談起,個人也很好奇,在創作史上,您是怎麼變成「現在的侯孝賢」的?您自己覺得自己的看法是否經歷何種轉折?
侯:
因為我們明天要在國賓戲院辦試映會的關係,我今天早上才去了國賓戲院看現場,那聲音和顏色真是一塌糊塗。為什麼?《刺客聶隱娘》是1.33:1的比例,但影廳太大,因為投影機和銀幕間的高度差、角度差的關係,投影下去都扭曲了。我的感想是我老了,我太久沒拍片,今天才發現世界完全變了,自己變得跟恐龍一樣,一切已經beyond my control了。要是事先知道會這樣,我可能會多拍一種格式。你知道我很早就不用分鏡這套了。在拍片現場,我是看當場有什麼缺陷來做調整,攝影機也會pan,但不分鏡的;到剪接時,因為剪接是要剪出一個final的結果,我完全是看感覺,感覺不對的地方就剪掉。我希望拍的是「人的活動的真實」,這一般觀眾絕對不可能看得懂的啦。比如說《悲情城市》裡的陳松勇,你知道陳松勇就總是這個樣子(侯導模仿陳松勇煩躁地摩挲自己的臉和小平頭)(註一),我那時在現場是告訴他,來,來試戲,就拍了,剪進來的也是那部分。他人就是這樣嘛。他還不知道被偷拍了,前幾年我們金馬影展請他回來他才知道這件事。(伊:所以他被瞞了幾十年?)對啊沒錯,瞞了他幾十年。《悲情城市》最後一場戲,大家吃飯,那就是在吃飯時間,叫人現場煮飯做菜,大家吃,非常自然。寫實是這樣累積出來的。所以你提到關於觀眾的問題,我自己電影拍完是完全沒在管的。大部分人都看不見自己的生活──這確實如此,否則不會有那麼多親近的人,父母子女之間彼此的誤解與衝突。但世界那麼大,每個地方也總有一小部分人會看得懂。這些看不懂的人,或許他們會在某個時刻,靈光閃現,他就突然看懂了;這樣最好,否則也只能不管。但大家不懂歸不懂,我們拍片總是這樣拍,也總是得這樣做。
(註一)啊,不明白的讀者請去看《悲情城市》,侯導學得非常非常像,科科。
伊:
看完《聶隱娘》,我開玩笑和朋友說,隱娘的特色是「閃人」──作為一名刺客,主要任務是與人打鬥,然而打鬥完成,輸贏不計,緊接著就是「閃人」。不僅輸贏不計,甚至我感覺這部電影中充滿了「無結果之打鬥」或「無結果之爭鬥」──隱娘救胡姬,隱娘告訴田季安胡姬有身孕;而田季安向妻子興師問罪也不了了之。這令我感覺壓抑,卻也懷抱著某種寬闊的溫柔。而《戀戀風塵》裡,金瓜石的雲影、片尾李天祿阿公的「蕃薯經」(談天氣、抱怨收成、莊稼農事種種)亦如此。如此溫柔似乎是我在您的作品中持續見到的?我個人非常喜歡這樣的豁達,但又難免覺得虛無,因為對、錯、正義、艱難的道德衝突等等範疇,可能都在這樣的視野裡被消解了。請教您的看法?您認為人生有其他可能性嗎?
侯:
大家都看了劇本,你也知道,磨鏡少年,也就是妻夫木聰,原本是有妻子的,最後也回日本去了。我後來沒把這部分剪進去,因為覺得隱娘實在太可憐了──最後妻夫木聰也有自己的家庭,隱娘真的太孤單。但現在想,如果這部分有剪進來,也是很好的;因為生命其實就是這個樣子啊,日子總要過下去的。(伊:所以《戀戀風塵》的阿遠也這樣令人同情嗎?)噢阿遠那倒不太一樣,他退伍回來,換言之就是「長大了」,經歷了一些事,回家來看到母親在睡覺,於是跑到外面,阿公跟他聊種蕃薯的事情,因為日子也還在過、總要過。所以我沒有辦法特別去拍什麼happy ending,因為人生就是這樣,那不是happy不happy的問題,沒有好壞,那就是人生整個的滋味。好比我現在回想我的人生,為什麼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我也只能說,自然而然就變成這樣了。所以我剛剛說,如果把妻夫木聰的背景那部分剪進來也是好的,因為人生也就是這樣。隱娘後來救了父親,我想他們那樣的人,最後總有自己的辦法可以繼續過下去。
伊:
來提隱娘本人。朱天文且歸您之諸風格(深焦deep focus、長鏡頭long shot、人模human model)為一類,說侯導「苛求著框內影像之無縫接軌於框外真實世界的那種真實」、剪接機上「是影像在校正著拍攝者」;又認為電影中的隱娘有種「純直」(我很認同這點)。隱娘之隱,於其行事匿蹤、沉默寡言之外,我的感覺是隱娘從人變成了背景(或說從人變成了「自然法則」),她的存在、慾望與「功用」以實質人際恩怨始,以上述諸範疇之消亡而終。您如何理解電影中聶隱娘的生命過程?我好奇您與舒淇、張震、謝欣穎這些大明星之間合作的化學變化?
侯:
你提到的這些演員,多數我都認識他們很久了。我清楚他們的個人特質。舒淇她人一直沒怎麼變,她一個人在香港,理論上還是離台灣的電影圈比較遠;但每次去找她,她就叫來一大堆朋友,你可以看出來他們都是很好的朋友。她是朋友很多的人,說她「直」也是的。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特質,我們就配合他的特質來拍,不要扭曲。我調整比較多的部分可能是張震,但也不嚴重,比如有些他的部分,就拍一拍,拍完了不夠滿意,去拍別人的部分,過一段時間回來再拍一次。用嘗試的方式來拍。我想張震拍的戲還不夠多,但他以後會更好。他的口條可能是個問題,但也不嚴重;或者我們以後也可以調整,比如把他寫成不那麼絕對需要口條的角色。這都好辦,重要的是自然。狀態自然,其實拍起來很快。
伊:
侯季然訪問姚宏易,姚宏易說他覺得您近來愈發只關注人(相較之下更不關注場景、不關注光影)。您覺得如何?
侯: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他這樣講;因為拍片很久了,場景、光影這些,是我早在當副導時就一直注意的;我已經太熟了。(伊:或許是訪談上的誤差?)可能是。現在場景方面有美術去布置,光影方面有李屏賓處理,我當然就只是check一下看有沒有什麼需要調整的地方。我們搭《聶隱娘》的景,不是在室內,是在中影的空地上搭的。(伊:自然光?)對,有自然光,還有風吹,簾子紗帳在動。但有一件事我自己也不明白:我剛退伍時,有個朋友借我相機希望我幫他去北投拍一些東西,那是我第一次碰相機,我拿到相機很高興,也沒多想就去拍了,拍回來後朋友把照片洗出來,說所有人都在問這些照片怎麼這麼美,到底是誰拍的?後來我跟我太太要畢業了(我太太是我藝專同學),我幫她拍一些照片作紀念,送到照相館洗,我太太去拿相片時,發現照相館把那些照片拿來沖洗放大到處掛,變成他們店的招牌。我也不知道這些是怎麼發生的,可能我從小也看很多電影的關係?這可能是一種長期養成,所以後來我跟教育單位講、進總統府也講,告訴他們應該帶小朋友看表演、看電影、看藝術展覽,都沒用,唉。沒辦法,那些政府機關裡沒有我們的同類,他們不理解。
伊:
這問題本來是這樣:朱天文的名言:「侯孝賢是搖錢樹」──想問一下您身為世界級搖錢樹的感想──當然,這是玩笑,但我提到您的搖錢樹身份;一個「外圍問題」。從《海角七號》以來,國片要找資金似乎變得容易些。所以問題變成這樣:身為世界級搖錢樹,您如何看待台灣電影目前的優勢或困境?
侯:
當然我們有我們的限制,但這也不見得不能解決。舉例,我教金馬電影學院的學生,假設角色是住在天母,要到哪裡去,得搭捷運然後轉公車;好,你已經知道路線是這樣走,你就在這條路線上拍,先不要想說你要去哪裡哪裡拍個什麼畫面回來湊。我這樣有好處啊,雖然你的畫面有限,但你很專注,很自然,你心裡想的就是這件事。你本來就該在限制中拍,要在限制中才能得到自由;而且你可能可以從這種限制中遇見一些你原本沒有想到的東西。我其實不知道他們心裡在想什麼,理論上現在器材容易取得,他們都可以更早獲得一些經驗,但不知道為什麼拍出來卻變成這樣──公車上每個人都在看鏡頭。講到台灣電影,我希望大家先不要想著要賣座。(伊:或許大家會擔心不賣座的話沒有下一部電影可拍?)是,所有導演都怕沒有下一部可拍,這是必然。那也不是沒有方法,你可以想辦法降低成本,想想看在低成本的狀態下可以怎麼拍。拍爸爸拍媽媽都可以啊。不要想著好萊塢的模式,不要老想著一定要什麼類型;我們的環境就是有些環節是沒有的,尤其是演員。好萊塢的演員多厲害啊,鏡頭下可以做到那麼準的地步;我們沒辦法。所以我們該想的是如何在這些限制中拍。此外,作者一定得持續精進人文素養。
(2015年8月號聯合文學雜誌)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941772599194994&set=a.133470583358537.12517.100000867894192&type=1&theater
侯季然 在 BIOS monthly Facebook 八卦
【第 30 屆金曲獎:年度歌曲】蔡依林〈玫瑰少年〉(致詞完整版)
蔡依林:我真的真的⋯⋯非常謝謝剃刀跟我的緋聞網友,阿信,讓這首歌充滿了生命力。我再一次謝謝侯季然導演,把葉永鋕的故事介紹給我。葉永鋕提醒了我,在任何情況,我都可能成為某種少數,所以我更要用同理心,去愛任何我身邊的人。這首歌獻給他,也獻給所有曾經認為自己完全沒有機會沒有選擇的你。你一定要記得選擇你自己、支持你自己。
剃刀蔣:跟 Jolin 姊一起寫歌的過程非常好玩,我們從所有旋律的可能性,找出最適合這首歌的。這首歌,獻給所有自由的靈魂。
#金曲30
▎獎項即時更新 ►►http://bit.ly/2XdJ5eN
侯季然 在 蔡依林 Jolin Tsai Youtube 的評價
立即數位點聽:https://JolinTsai.lnk.to/PlayLY
---------
這是張淑月和邱秀滿的故事
也是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故事
愛不是抽象的信仰
愛是人人平等的權利
歸亞蕾 林心如 張書豪 蔡依林 為愛發聲
工作人員名單
演員組:
張淑月:歸亞蕾
年輕張淑月:林心如
年輕邱秀滿:蔡依林
男護士:張書豪
邱秀滿:徐麗雲
姪子:陶維均
護士:葉竹真,周乃湞
牧師:張懋禎
婚禮賓客:李佳臻,林依婷,胡佳瑜,陳湘潁,葉筑欣,蔡孟特,張家文,甘沁潔,吳宜修,簡明修,王聖威,官昱丞,黃莉珺,林詩綺,楊晴羽,黃子芳,黃得閔
監製:陳正道
導演:侯季然
企劃統籌:周啟民
改編劇本:陳正道 侯季然 任鵬
副導:陳彥儒
製片:楊旭奮
執行製片:董鼎安
場地經理:黃凱筠
攝影指導:江敏忠
攝影大助:李世温
攝影助理:鍾佳育,鮑亨杰
燈光指導:宋兆生
燈光大助:李家弦,蕭鴻益
燈光助理:呂鴻昌,洪名洋
電工:陳孟宏
美術指導:羅順福,鄭嘉偉,沈展志
執行美術:王則岳,張世蔚,小小羅
服裝造型:HABOOFFICE 哈柏事務所(蔡依林/林心如) /葉竹真(歸亞蕾/演員組)
造型助理:林侑蓉,林育琪 (演員組)
化妝:許淑華 (歸亞蕾) /簡淑玲(蔡依林) /沈妙玲(林心如) /周乃湞(演員組)
髮型:許淑華 (歸亞蕾) /JOHNNY HO (蔡依林) /RANNY (林心如)
場務組:詹智涵,王從育/想飛企業有限公司
錄音師:陳亦偉
錄音助理:錢誠
剪接:魏如涵
調光:洪文凱/時間軸
動畫:米德媒體
特效:朱啟光,洪子辰
攝影器材:利達數位影音科技中心
燈光器材:利達數位影音科技中心,阿榮企業有限公司
特別感謝:賈永婕C.H Wedding 經典婚紗、JORYA 服飾、黃璽允、張瑜芝、海報設計 顏伯駿
--------------------------------------------------------------------------
[ ♬ 數位音樂平台]
iTunes: http://smarturl.it/jolin_Third
KKBOX: http://kkbox.fm/La0p4Y
myMusic: http://smarturl.it/play_mm
Omusic: http://smarturl.it/play_om
Spotify: http://smarturl.it/jolin_Third_sp
▶ 不一樣又怎樣 鈴聲下載資訊:
中華用戶: 手機直撥700→按4→輸入 814983
遠傳電信用戶: 手機直撥900→按1→說出「蔡依林」即可下載
--------------------------------------------------------------------------
●更多蔡依林消息:
華納線上音樂雜誌: http://www.warnermusic.com.tw/
華納音樂(國內部)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WarnerMusicTa...
蔡依林官方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hoo.jcai
蔡依林Google+: https://plus.google.com/u/0/
蔡依林官方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jolintsai
侯季然 在 蔡依林 Jolin Tsai Youtube 的評價
【蔡依林PLAY世界巡迴演唱會-臺北站】「不一樣又怎樣」紀錄影片 - 葉永鋕篇
JOLIN TSAI 2015 PLAY WORLD TOUR(TAIPEI)
We Are All Different, Yet The Same
Documentary 1 :story of Yeh Yung - Chih
----------
玫瑰少年-葉永鋕
2000年4月20日早上,國中三年級的葉永鋕提早在音樂課結束前的5分鐘,自己一個人離開去上廁所,結果被發現倒臥在血泊中,送醫不治身亡。當所有人在追究責任與原因時,葉永鋕在校園長期因為『性別角色』的偏見受到霸凌的問題才浮上檯面,原來,從小個性被一般人認為女性化的葉永鋕,常因此受到某些同學欺負,甚至要在大家面前強行脫他褲子以驗明正身,讓他嚇得不敢在下課時間去上廁所,儘管向學校多次反應卻從未獲得改善,進而導致遺憾。這份遺憾,激起了有關『性別平權』的意識,讓人更重視在多元社會中,每個人都應該擁有被平等對待的權利。『玫瑰少年』一詞正是形容氣質較陰柔的男孩。
----------
2015/11/6 【蔡依林PLAY世界巡迴演唱會】
蔡依林:「要非常謝謝葉媽媽,因為這位玫瑰少年 - 永鋕的人生非常短暫,但卻給我們很大的教育意義。
其實,包括我自己在內,從小到大,我們都在尋找大家的認同;這社會認同我嗎、老師認同我嗎、我的朋友認同我嗎、我的家人認同我嗎?
然後,我們被教育著什麼叫正常,什麼是對的。但是,很少被教育我們要有一顆包容心,學會接納。先從接納自己開始,然後,接納所有的可能性,也許,發生在你身邊很特別的事情,不代表你是很奇怪的,當你有對象可以傾訴的時候,那是你開始接納你自己的那一刻。
我相信永鋕在跟媽媽說他在學校發生的事的時候,他其實也在懷疑自己。所以他的故事也希望鼓勵大家,多一份包容心,先認同你自己,也許你真的不一樣,但是,那又怎樣。
我真的非常感謝每一個故事裡面的主角,給大家、包括我自己,非常多的提醒,尤其身為演藝人員,更需要大家的認同,但是,當我自己不認同我自己的時候,我自己也會迷失方向,我希望,如果你周遭也有這些朋友需要幫助,請你打開你的心,伸出你的雙手。」
---------
導演:侯季然
製片:林佳儒
製片助理:劉臻苓、朱怡如
攝影:馮信華
攝影助理:高遠承
場記:康閔雯
剪輯:魏如涵 Film Tailor Studio
剪輯助理:楊華琬
調光:洪文凱
混音:蔡顯淵
英文翻譯:謝慧柔、Paul Davey
資料畫面授權: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特別感謝:蘇芊玲老師、喀飛、同志諮詢熱線
製作:時光草莓電影有限公司
侯季然 在 蔡依林 Jolin Tsai Youtube 的評價
【蔡依林PLAY世界巡迴演唱會-臺北站】「不一樣又怎樣」紀錄影片 - 曾英齊篇
JOLIN TSAI 2015 PLAY WORLD TOUR(TAIPEI)
We Are All Different, Yet The Same
Documentary 2 :story of Tseng Ying-Chi
----------
肌萎英雄-曾英齊
曾英齊是一位從國小就被確診罹患『裘馨型肌肉萎縮症』的病患;曾英齊十分樂觀,從小就坐著輪椅,不分晴雨直奔校園,自立自強的一路完成大學學業外,更多次出國旅遊,完成了大多數人認為不可能完成的夢想!而他也將自己的故事及生命歷程寫成自傳,感動許多人,也帶給許多人勇氣。
Jolin與曾英齊的緣分,是5年前曾爸爸透過友人牽線,希望邀請Jolin到家裡給兒子一個驚喜;原來,曾英齊一直都是Jolin的鐵桿粉絲,房間裡不僅貼了斗大的Jolin海報,更收藏了Jolin的每一張專輯! Jolin知道後,對於英齊的勇敢以及曾爸爸的愛,深受感動,親自南下探望英齊,希望能藉此帶給他能量。回想當時的情景,Jolin提到:「我對英齊的父母印象特別深刻,英齊的爸爸很愛唱歌,感覺努力地想把歡樂的氣氛帶給大家,還會自己創作歌曲!」而Jolin也對這一家人的樂觀態度留下很深的印象。
然而,就在Jolin探望英齊後的不到一年,曾英齊的病況也隨著病情加重急劇惡化,最後因肺衰竭病逝,當時獲知消息的Jolin,心情非常難過。相隔數年後的今天,曾英齊的父母親也都來到了演唱會現場,為現場觀眾帶來人生重要的一課,Jolin也表示:「英齊不受身體的限制的意志力讓我很佩服,謝謝英齊勇敢的故事帶給大家很多勇氣。曾爸爸跟曾媽媽對英齊的愛,也讓我們敬佩父母對孩子無私的付出!謝謝他們!」
----------
2015/11/8 【蔡依林PLAY世界巡迴演唱會】
蔡依林:「愛是什麼?在小時候,愛可能是我們對物品的依賴,到了青春時期,談了戀愛,覺得愛是山盟海誓,死去活來;謝謝英齊的爸爸媽媽,透過影片,我看見了真正的愛,愛是出自全心的給予。
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有缺點,愛就是用完美的眼光看不完美的事情。」
---------
導演:侯季然
製片:林佳儒
製片助理:劉臻苓、朱怡如
攝影:馮信華
攝影助理:高遠承
場記:蔣佩君
剪輯:魏如涵 Film Tailor Studio
剪輯助理:楊華琬
調光:洪文凱
混音:蔡顯淵
英文翻譯:謝慧柔、Paul Davey
資料畫面提供:許豐明、周大觀文教基金會
製作:時光草莓電影有限公司
侯季然 在 侯季然《書店裡的影像詩》人文書舍#投注一生精神 ... - YouTube 的八卦
訂閱夢田影像YouTube頻道: http://bit.ly/2V2rg5v在牯嶺街上屹立近半世紀的「人文書舍」,見證了書街從繁華到蕭瑟的歷史。書店位在一條長巷,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