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教育大鬆綁 誰來把關?
關晶麗/國小教師(新北市) #實驗教育
去年立法院通過實驗教育三法後,學生於體制外的學習權與家長的教育選擇權,有了明確的法源依據。各界多認為是台灣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實驗教育上路以來,公辦公營已蔚為主流。官方統計,從一○四到一○六學年,公辦民營從三所增加到九所,而公辦公營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從八所快速增至五十三所,參加學生從二七七人增至五一三九人,成長逾十七倍。
值得討論的是,快速增加的原因究竟是回應家長期待,或有其他因素?筆者以為,有必要釐清以下議題:
轉型實驗教育目的為何?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基於依據特定理念,不受課綱限制的教學課程,固然滿足許多中產階級家長對於教育的想像與選擇權,主題式的教學課程、新穎的校園空間,吸引許多學生越區就讀;但是否該將有限的公共教育資源積極投注發展實驗教育?滿足部分家長的教育選擇權,是否反而造成其他學生教育機會的不均等?
若是結合志同道合教師,自發性由下而上經校務會議通過後提出申請,轉型實驗教育還算是理念目標明確。然而,已出現由各地主管機關指定辦理的實驗教育,其目的究竟是為特定理念?或只是執政者施政藍圖中的一塊拼圖?不免讓人擔心,如果犧牲了孩子的學習,更壞了實驗教育的美好初衷與原意,不知道主其事者可曾深思?
大量短期人力是否影響教學品質?現行公辦公營學校,許多是偏鄉小校計畫轉型為實驗學校。這些曾經面臨裁併危機的學校,在發展特色課程後,學生人數開始成長,然而,一旦轉型實驗學校,卻可不受教師法約束,大量進用代理、鐘點教師,教學現場成了臨時派遣工作,是否影響教學品質?犧牲學生受教權?
不願「被實驗」的受教權保障?實驗教育不受課綱限制,課程具高度實驗性,孩子的基本學力、未來進入國高中就學,都充滿不確定,往往需要家長投注更多心力來關注孩子學習狀況。凡此種種,跨區就讀學生的家長,對於可能的變數,相對具有應變能力;但原學區的學生,許多正因為經濟弱勢而無法離開,唯一就是倚靠優質的國民教育翻轉生活,實驗教育是他們要的選擇嗎?如果不願意「被實驗」,被迫到學區外就讀,是否反而剝奪其就近入學權利?
若是結合志同道合的家長,以公辦民營,或以機構、團體方式進行實驗教育,因為家長已做好心理準備,在不耗用公共資源、保障學生學習權及兼顧家長教育選擇權的前提下,踐行特定理念,應該給予祝福與期待;然而,公辦公營形式的實驗教育,牽涉的問題既深且廣,在公辦公營反成實驗教育主流的現在,實有必要謹慎評估其對台灣教育的影響。
依據現行實驗教育三法 在 實驗教育三法修正— 讓台灣教育創新更具動能 - 行政院 的相關結果
放寬招收學生人數及公立學校辦理實驗教育之比率:公、私立實驗教育學校之招收學生數上限由現行480人修正為600人。另,除原住民重點學校外,單一主管機關於同一教育階段之 ... ... <看更多>
依據現行實驗教育三法 在 教育發展新契機-實驗教育三法 - 教育部 的相關結果
三、 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委託私人辦理條例現行公立學校委託私人辦理之法源基礎,係依據教育基本法第7條第2項:「政府為鼓勵私人興學,得將公立學校委託私人辦理;其 ... ... <看更多>
依據現行實驗教育三法 在 22.依據現行「實驗教育三法」,假如學校透過教師教學與課程 ... 的相關結果
依據現行 「實驗教育三法」,假如學校透過教師教學與課程設計、讓學生能有創新的學習,這是屬於下列哪一種實驗教育的型態? (A)在家教育 (B)學校型態的實驗教育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