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你最深的往往是家人!
「連這點小事也做不好!?」
「養你要花多少錢,你知道嗎?!」
「我真的很後悔,當初把你給生下來!」
你以為這些傷人的「童年陰影」,
早已隨著年歲漸長而被淡忘?
不!其實它們都成了阻礙你幸福的「隱形魔咒」!
童年時難以承受的期待、過當的暴力對待,陪伴不足或過度寵溺,都可能累積形成「依戀障礙」,並使人在成年後無法擁有健全的安全感、缺乏自信,甚至喪失愛自己與愛人的能力。
取自《人際挫折與孤獨都來自「童年傷痕」》
*****************************
「唯有為愛無所畏懼的人,才能真正接近自己所愛。」
在第一段親密關係(親子關係)受挫而成長的孩子,在面對第二段親密關係(像是愛戀關係),容易遭遇一些困難。這可以從依戀障礙去做解釋,這是作者的意思。
一般來說,我們通常認為一到兩歲的孩子正發展依附關係,而依附關係發展有困難的時候,影響也會擴及成人期。
對我來說,我在看同樣的現象,不完全用依附理論看待。除了兒童期核心信念的養成,我也認為父母親的身教,會是影響孩子的一個重要途徑。
曾經好好被愛的人,會相對願意主動去愛人,而且也比較懂得去愛。當然,關係的最後,還是要看對方是不是足夠成熟,這也有運氣的成分。不過,主動愛人的人,確實比較能把握關係中的主動性,找到相對適合自己的人。
關於這本書,我就不特別再談依附的部分了,因為之前版面上也談過了。但是從依附的角度來看,怎麼好好地愛人,我會拿出來好好討論。之後分享的內容,我認為比較實用,對愛自己也重要!
祝福您,成為自己的安全堡壘,在自己心裡安居喜悅!
*****************************
感情裡,先認真的人就輸了?
【文/ 中野日出美】
在感情關係上,常有人會說「先喜歡上的人就輸了」或「誰先告白誰就輸了」,我想你應該也曾聽過類似的話。
然而,採取主動的一方,就真的註定比較吃虧嗎?
◎主動示好的風險
讓我們來看看一些例子吧。
不少孩子們應該都問過父母為什麼會結婚,這時父親可能就會跟小孩子說:「因為媽媽很愛爸爸呀!」而母親則是回答:「爸爸那時候說,如果媽媽不嫁給他,他就會死掉。」
「怕沒面子所以絕對不主動告白」、「比起自己倒追,女孩子就是要被動一點比較好」、「結婚對象不要選自己最喜歡的那個人,而是要選擇第二喜歡的」等,這些說法,在女性們的戀愛話題中算是相當常見。
不只女生,最近也很常聽到年輕男性主張「除非很確定自己的心意,不然不會主動示好,因為被甩真的很傷」、「在戀愛裡當被動的一方,讓對方先告白先付出,總比主動追求、結果被對方占上風來得輕鬆」。
真的是如此嗎?至少我不這麼認為。
的確,如果是對方先主動,一般人都會產生自我感覺良好的錯覺,然而說穿了,這種快感的生成只是因為你太低估自己的價值。
依戀障礙也是這些感情、婚姻與親子教養等問題的根源,當你無法坦率去愛、也無法大方被愛時,便是凸顯了自己的依戀癥結所在。而這也都代表,你還不夠明白「如何與對方維持一段互信且共同成長的感情」。
你要知道,感情並不是像金錢那種單向流動或單方面的物質付出,而是一種雙向回饋。
◎懂愛人,讓人所向無敵
為什麼「先認真的人,不見得比較吃虧」呢?
被人需要、受人疼愛,的確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但是,光是這樣的愛,常常缺乏穩固的根基,容易變得搖搖欲墜。
這是因為站在被動立場的你,不會知道愛情將從何處來,也掌握不了它來臨的時機。對方握有愛的賦予權,而你只有癡等的份—這等於是把愛情的主導權拱手讓人。縱使今天真有某個人對你釋出好感,如果那只是一份不符合自己期待的愛,不也是枉然嗎?
因此,我認為保有「主動去愛」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
唯有為愛無所畏懼的人,才能真正接近自己所愛。
當然,在這過程中也很有可能落得一場空或讓自己傷痕累累,但無論如何,它都無損你的價值。擁有愛人的能力,會讓你充滿活下去的動力,對自己有益而無害。
不只這樣,我們在愛人的同時,身體會分泌一種名為「催產素」(Oxytocin)的荷爾蒙。它除了能減輕壓力、提升求知欲和記憶力,還有助於增強抵抗力,因此又被稱為「幸福荷爾蒙」。這種催產素在女性生產與哺乳時分泌量也會大幅提升,由此看來,不難發現其在依戀形成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
以上文字取自
人際挫折與孤獨都來自「童年傷痕」:傷你最深的往往是家人!人際心理師教你解除「依戀魔咒」,讓愛不再變傷害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8064
.
因為身體記得:告別憂鬱症的療癒之路_新書分享會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567383366660908/
花蓮公益講座_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4928098212372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依戀障礙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依戀障礙意思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 關於依戀障礙意思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 關於依戀障礙意思 在 鄧惠文 Facebook
- 關於依戀障礙意思 在 Re: [討論] 焦慮型情人? - 看板Boy-Gir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依戀障礙意思 在 迴避型依戀人格意思的評價費用和推薦,DCARD、EDU.TW 的評價
- 關於依戀障礙意思 在 依戀障礙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評價
- 關於依戀障礙意思 在 依戀障礙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評價
- 關於依戀障礙意思 在 有人是迴避型依戀人格嗎 - 感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依戀障礙意思 在 依戀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依戀障礙意思 在 依戀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依戀障礙意思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傷你最深的往往是家人!
「連這點小事也做不好!?」
「養你要花多少錢,你知道嗎?!」
「我真的很後悔,當初把你給生下來!」
你以為這些傷人的「童年陰影」,
早已隨著年歲漸長而被淡忘?
不!其實它們都成了阻礙你幸福的「隱形魔咒」!
童年時難以承受的期待、過當的暴力對待,陪伴不足或過度寵溺,都可能累積形成「依戀障礙」,並使人在成年後無法擁有健全的安全感、缺乏自信,甚至喪失愛自己與愛人的能力。
取自《人際挫折與孤獨都來自「童年傷痕」》
*****************************
「唯有為愛無所畏懼的人,才能真正接近自己所愛。」
在第一段親密關係(親子關係)受挫而成長的孩子,在面對第二段親密關係(像是愛戀關係),容易遭遇一些困難。這可以從依戀障礙去做解釋,這是作者的意思。
一般來說,我們通常認為一到兩歲的孩子正發展依附關係,而依附關係發展有困難的時候,影響也會擴及成人期。
對我來說,我在看同樣的現象,不完全用依附理論看待。除了兒童期核心信念的養成,我也認為父母親的身教,會是影響孩子的一個重要途徑。
曾經好好被愛的人,會相對願意主動去愛人,而且也比較懂得去愛。當然,關係的最後,還是要看對方是不是足夠成熟,這也有運氣的成分。不過,主動愛人的人,確實比較能把握關係中的主動性,找到相對適合自己的人。
關於這本書,我就不特別再談依附的部分了,因為之前版面上也談過了。但是從依附的角度來看,怎麼好好地愛人,我會拿出來好好討論。之後分享的內容,我認為比較實用,對愛自己也重要!
祝福您,成為自己的安全堡壘,在自己心裡安居喜悅!
*****************************
感情裡,先認真的人就輸了?
【文/ 中野日出美】
在感情關係上,常有人會說「先喜歡上的人就輸了」或「誰先告白誰就輸了」,我想你應該也曾聽過類似的話。
然而,採取主動的一方,就真的註定比較吃虧嗎?
◎主動示好的風險
讓我們來看看一些例子吧。
不少孩子們應該都問過父母為什麼會結婚,這時父親可能就會跟小孩子說:「因為媽媽很愛爸爸呀!」而母親則是回答:「爸爸那時候說,如果媽媽不嫁給他,他就會死掉。」
「怕沒面子所以絕對不主動告白」、「比起自己倒追,女孩子就是要被動一點比較好」、「結婚對象不要選自己最喜歡的那個人,而是要選擇第二喜歡的」等,這些說法,在女性們的戀愛話題中算是相當常見。
不只女生,最近也很常聽到年輕男性主張「除非很確定自己的心意,不然不會主動示好,因為被甩真的很傷」、「在戀愛裡當被動的一方,讓對方先告白先付出,總比主動追求、結果被對方占上風來得輕鬆」。
真的是如此嗎?至少我不這麼認為。
的確,如果是對方先主動,一般人都會產生自我感覺良好的錯覺,然而說穿了,這種快感的生成只是因為你太低估自己的價值。
依戀障礙也是這些感情、婚姻與親子教養等問題的根源,當你無法坦率去愛、也無法大方被愛時,便是凸顯了自己的依戀癥結所在。而這也都代表,你還不夠明白「如何與對方維持一段互信且共同成長的感情」。
你要知道,感情並不是像金錢那種單向流動或單方面的物質付出,而是一種雙向回饋。
◎懂愛人,讓人所向無敵
為什麼「先認真的人,不見得比較吃虧」呢?
被人需要、受人疼愛,的確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但是,光是這樣的愛,常常缺乏穩固的根基,容易變得搖搖欲墜。
這是因為站在被動立場的你,不會知道愛情將從何處來,也掌握不了它來臨的時機。對方握有愛的賦予權,而你只有癡等的份—這等於是把愛情的主導權拱手讓人。縱使今天真有某個人對你釋出好感,如果那只是一份不符合自己期待的愛,不也是枉然嗎?
因此,我認為保有「主動去愛」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
唯有為愛無所畏懼的人,才能真正接近自己所愛。
當然,在這過程中也很有可能落得一場空或讓自己傷痕累累,但無論如何,它都無損你的價值。擁有愛人的能力,會讓你充滿活下去的動力,對自己有益而無害。
不只這樣,我們在愛人的同時,身體會分泌一種名為「催產素」(Oxytocin)的荷爾蒙。它除了能減輕壓力、提升求知欲和記憶力,還有助於增強抵抗力,因此又被稱為「幸福荷爾蒙」。這種催產素在女性生產與哺乳時分泌量也會大幅提升,由此看來,不難發現其在依戀形成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
以上文字取自
人際挫折與孤獨都來自「童年傷痕」:傷你最深的往往是家人!人際心理師教你解除「依戀魔咒」,讓愛不再變傷害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8064
.
因為身體記得:告別憂鬱症的療癒之路_新書分享會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567383366660908/
花蓮公益講座_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4928098212372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依戀障礙意思 在 鄧惠文 Facebook 八卦
《謝謝粉絲"未來"幫我們打了這份台中場新書分享會的筆記,筆記內容很長,所以請慢慢享用》
為何會有這本書?
這本書叫直說無妨,因為這對我來說是一個解釋,很多人都會問我,身為一個心理醫師,妳怎麼可以對這種事情給答案?如果在座有人經歷過心理諮商,你不管講什麼他應該都會說:那你覺得呢?
例如:
個案:我應該跟這個人分手嗎?他是真的愛我嗎?
醫師:你心裡覺得很矛盾
個案:他其實是很愛我的,不然他會每天撒20封簡訊給我
醫師:簡訊讓你覺得他很愛你
個案:可是他打完簡訊就不見了,但是我call他,他也不會接起來,這個地方我又覺得怪
醫師:通不到電話會讓你覺得他可能不愛你
個案:可是簡訊代表了愛
醫師:嗯 那你覺得他愛你
個案:不 因為他不接電話所以他不愛我,醫師那你覺得他愛不愛我?
鄧醫師:你覺得呢?
個案:我就是不知道才問你嘛
鄧醫師:做為一個心理諮商師,我一定要說你覺得非常的困惑,因為兩邊的訊號都有,你現在的困擾就是你自己要做一個決定,萬一你覺得他是愛你的,你怕你會受傷,萬一你決定他這是不愛你的,你要離開他,你怕你會放掉值得的東西,所以我們就是要在這種值得跟不值得的困惑當中活下去,那這就是我要陪你的地方。
每一段諮商或每一個個案跟我開始某一種關係,都是這樣的,然後我們要進入一 種你知道你要幹嘛,我們要在所有看不到的答案裡面存活下來,然後做我們覺得最好的方式,這就是最難的地方。
大家都知道非常關係是節目非關命運整理出來的,然後再衍生的文字,錄節目是不得以,因為你很難在節目上面,二三十個工作人員工作一整天,然後問到你一個問題的時候你說: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你還是必須還是要說出一個有點像是答 案的東西,我在非常關係裡面的序裡就解釋了,對我而言,我從來不認為有一個答案是放諸四海皆準,可是你還是必須給一個思考的開端,因此對我而言,我每次針對任何一個問題,給出某一種看法,我其實很希望跟大家說:這是我們討論的開端,好不好?對我而言,開始給答案,是跟更多人接近、交流的開始,可是對我的專業而言,我其實會面對我的專業領域要給個交代,就是說妳身為一個分析師,妳這樣子給答案好嗎?所以我直接在書名上講直說無妨的意思是說,我對大家直說,直說的意思是,你們都知道我本來不直說嘛,所以這一次我就直說了好不好?我想是這樣一個請求大家理解的書名。
●問題討論 :
※小三跟離婚的女性,誰才更值得擁有幸福?
什麼叫做幸福啊?有時候我覺得去對自己說“我已經夠幸福了”,是幸福的一個開端。我在想這個問題包含了一個思考是說,立場的對錯,或者是有沒有立場去說話、去爭取。
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感情是不對等的,然後多角很複雜,大概大家都希望他是真誠相待然後完全坦率,但是有時候愛上一個人不是那麼簡單,我想有過經驗的朋友會這樣說,所以我覺得如果以我所看到的,我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的方式是說 “我們能不能站在自己的立場,想清楚,我到底在做什麼?”,如果說,你現在愛上的是個有對象的人,不管是男性女性,你到底想幹嘛?很多人會說:『我當然希望這個愛情開花結果』,那麼要怎麼開花結果?對方是不是要離開他本來的伴侶,也就是他必須做一個破壞的動作,他要破壞他本來的基礎、習慣的東西、傷害一個人,然後來跟你在一起,那這樣的事情有沒有對錯呢?我只能含蓄的跟大家說,我覺得這不是對錯的問題,那你們就知道我的意思了嘛對不對?我沒有說他沒有錯喔,這是我們能不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的問題,如果說你覺得這一切過程對你而言是值得的,然後你有某種方式去平衡這裡面的痛苦,然後你們彼此是認真的在對待彼此,那麼我們就來找一個方法讓這些東西變得值得,所以你當然是值得幸福的,他也值得幸福,如果他的幸福是同時擁有兩者,那是他啊,可是你呢?讓他同時擁有兩者的時候,請問你真的幸福嗎?寫完小三這篇的時候,其實我寫的時候我真的沒有想要做任何道德上的站邊,那裡面其實是我所有在看這種事情的一個心得。
我覺得我看到的多角關係裡面出不來,大多是因為這種的感情不能見光,所以沒有辦法跟人家討論,你所有困擾和有情緒就只能跟那個人討論,所以你的觀點實就跟他,你們兩個人小泡泡裡的觀點,你很難拿出去跟外面的人做徵詢,就算你跟朋友做徵詢,朋友也很難勸你待在這個角色,朋友可能都會說:「不要啦!你值得更好的」,那奇怪,身邊的朋友都覺得我們值得更好的,可是我們都不知道哪裡有更好的,眼前就只有看到這個人不是嗎?朋友都告訴我們有更好,但又不幫我們介紹,那這是大部份的人遇到的困難,所以最後如果你在一個黑暗的關係裡面,我想就很難看到光明,因為那是黑暗的本質,你黑暗就會很黑暗去走,到後來就已經沒有辦法去比較你有沒有更好的東西,因為你整個心力、時間都卡在這個關係裡頭了。
鄧醫師提出這樣的關係裡常見的現象 :
一、對方可能對你非常好,那是因為他對你有愧疚。
二、如果你是擁有兩、三個伴侶,那我猜想你是個很溫柔的人,你會對每個人都還不錯吧,因為每個人你都覺得有欠他一點東西,因此會對他好一點。這時候我們就創造了一種有點像是假象,那愛情本來就充滿了假象,這是我不斷在問自己的問題,那個假象是說,如果我24小時都跟你在一起,其實我沒辦法做到這麼完美,可是我24天才來看你一次,我可以做得跟情聖一樣,於是,一 般24小時都跟你在一起的追求者,是比不上我的,這種情況很多。這樣的假象就是會讓人走不出來,第一個就是“沒有人商量,觀念閉鎖”,第二個是“有一種假象的完美”,那活生生的肉身的伴侶是沒有辦法永遠相處的品質都這麼好,這些因素加一加,再加上最後一種,會停在這種關係越久的人,我覺得有幾個特點,第一個就是像我們這種99%都是愛情的生活主義者,第二個是有一點自己覺得說”哇!我好重情重義喔!”我其實還滿喜歡自己這樣,哭完一整包面紙然後要拿去丟的時候覺得”啊~我真是個感性的人啊!”那種說真的內心有點容許自己吧,才一直在這樣的狀態下,所以這些因素都加起來之後,我的經驗是來跟我談的人,很多都說他ok這是他自己選的,那是因為他跟我的關係還沒有好到一定的程度(做為心理醫師),但真正我們進入一種諮商師跟個案的親密關係的時候,大部份的個案都會跟我說:『好苦啊!』那個苦有時候為了自尊心,他連跟諮商師都沒辦法講,甚至他會來說服我說,他有一個繼續下去的理由,他很怕這個理由不在了,他又離不開怎麼辦?我們其實很害怕在一段關係裡面,理性上已經看到不對,但感情上離不開,這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很愚笨,這個階段好像比那個再前面一點渾然不知自己有痛苦的階段還要痛苦,對吧?我已經知道你對我不是真心的,然後我也覺得我的人生可以有更好的選擇,但我因為一些情感,因為慣性離不開你,這時候每次跟你在一起又生氣又依戀,那是最痛苦的,但是如果我們純粹只有依戀不知道吃虧,或不知道自己人生會完蛋的時候,其實還好嘛,就自己還騙得過的階段,那這就是所謂的覺醒吧!我想為什麼說很少人可以覺醒,進入覺醒的階段,就意謂著不能再對痛苦視而不見,然後你不知道你走不走得出去,所以很多人約一次來諮商,兩三次真的跟我沒有緣份,我真的就是請他回家吧!但是請他回家的意思是,如果你還沒ready去挖這些東西,去挑戰你自己,或往前走, 那麼打壞你的平衡會怎麼樣,你自己要負責,可是如果你願意來把自己整理好, 我們約好了要走向下一個階段,那麼很多東西就是必須的,所以這是我對於為什麼會常常去談不倫、婚外情的時候,我們會去講一個心態,而不去講對錯,因為你知道你在什麼樣的心態裡頭,你決定要怎麼做,那就是你個人的選擇,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有個人的選擇,做感情裡面的小三,跟去電影院拿槍掃射看蝙蝠俠的人,我覺得如果這說起來,當然,當小三沒有什麼大錯,我覺得那個傷害,絕對不是說你今天出來當小三,你就可以傷害別人,那你要問問看那個有伴侶還跟你談戀愛的那個人呢?或者說伴侶已經跟你談戀愛,他還繼續要待下去成為受害者的人呢?
小三有幾種?對我而言,小三有兩種,一是自己是單身的,二是自己有伴侶的。
如果您是單身的,那追求你的感情過程中,怎樣值得你能夠安頓,我覺得那是你個人的智慧,沒有一定的對錯,很多人修成正果的嘛!可是你不要傻到對方沒有要跟你修成正果,你還把所有的青春都修進去。
如果您身邊是有伴侶的,然後你又被一個有伴侶的人,兩個人進行一個關係,我其實想問的,或者我想建議的是,你跟你的伴侶如果讓你不滿足,為什麼你留在這裡,他是不是有一個你不敢放掉的東西,最常見的是,你們身邊有一個,條件看起來比你們弱一點的人,守著你的人,在家裡等你的人,然後在外面大風大浪之後回去會幫你烘乾衣服的人,但是你跟他在一起沒有激情的感覺,沒有自我實現的感覺,所以你有一天遇到一個激蕩出火花的人,可是你不敢走,你以為是對方還沒有free,對方也有伴侶,所以沒地方可走,但其實不是,其實有時候你回來看, 你害怕一個讓你激情的伴侶,沒辦法當你的吹風機,因為他等著讓你吹乾他,這時候人就開始猶豫了,我是要這個很安全的依靠,還是我要去追求一個抓不住的愛情。
※愛人比較幸福是被愛比較幸福?
我覺得如果跟一個很愛我的人在一起,那種心情應該叫感恩,感恩也算幸福的一種,但跟一個很愛我,可是如果我沒有很愛他,我對他沒有很多feeling的人在一起,我覺得那種幸福叫感恩型的幸福。
跟一個我很愛的人,最後他終於看我了,然後甚至靠近我不再跑了,讓我可以站到他身邊去,我覺得那種幸福是一個自我實現的幸福,那個跟感恩有點不一樣。
※ 很多人都問說,鄧醫師妳好理性 !
鄧醫師:可不可以請你看一下我的書?你怎麼會說我很理性呢?因為我從來就不是理性的人,理性距離我來說是很遙遠的事情,我在做榮格分析師訓練的時候,我們要被很多的老教授分析,每一個老教授分析完我就說:吼!妳真的是有夠直覺的。我實在太直覺太感性了,如果我沒發展我的理性,我可能沒辦法活到今天,我可能在第一次失戀的時候就活不過來了,那痛苦非常非常強烈。
※女朋友喜歡講一些很難回答的話,到底是為了什麼?
遇到這些情況怎麼辦?
請現在男士說一個聽過很慘痛的問題
1. 如果我跟你媽掉到海裡,你先救誰?
2. 你到底有多愛我?
3. 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你希望是你先死還是我先死?
4. 當初他看到我的時候,他喜歡我的點現在還在嗎?(鄧醫師問過)
5. 走在路上,那女生很正你有看到嗎?
6. 你是喜歡我的內在還是外在?(鄧醫師問過)
7. 如果可以重來,你還會不會跟我在一起?
8. 今天晚餐你想吃什麼?
9. 你覺得林志玲比較美還是我比較美?
10. 你到底能怎樣愛我?
第一類:針對我個人的(2、4、10)
第二類:比較型的(1、5、9)
第三類:生活智商型的(8)
基本上,回答所有問題,只有一個起點,他在問什麼,他站在哪裡問,他從哪裡問,這件事情不能不思考,如果不思考,直接跳進去回答,就必死無疑。
我覺得最難的是比較型的。以前凡事我沒有答案的問題,我就喜歡問我身邊的男人,我就會說“喔你答的很爛”然後我會生氣,後來我現在比較好一點,我都會要自己有標準答案,然後再去比對,我甚至會暗示他標準答案在哪裡,引導他到對的地方。
開放問現場女生“你覺得林志玲比較美還是我比較美?”最想要聽到的答案
A:就是你,以後不要再問了,絕對不會是林志玲
鄧老大:絕對的肯定
A: 如果男生問我,我比較帥還是金城武比較帥,我也會這樣回答:就是你,不要再問了.
鄧老大:妳確定你的男人比金城武還要帥,帶來我看一下
A:不是不是,就是說在我的眼裡是這樣
所以妳的補充非常重要,“在我的眼裡”送給剛剛所有發問的男士,有夠好用的,你可以不負責任,沒有爭議,可以對不起世界,在我的眼裡嘛,我的眼睛就是長這樣嘛,沒有辦法的,我眼睛有問題的,我居然覺得妳比林志玲漂亮,沒辦法遇到了,這句話好好用,可以脫罪,因為我們每個人活在世界上,對於正義公理都有責任感跟需求,所以要說我的男人比金城武帥,我有時候會擔心我會下地獄。其實你的伴侶在問你事情的時候,他不會是在問正義公理的。
你們都知道對方想聽什麼,但你們不想這麼做 。
鄧醫師實例分享:
我曾經跟一個交往的男人有這樣的對話,我們是好幾對朋友在一起,朋友就在談說某某人的先生現在他的公司上市了,然後全家要搬去哪裡去,反正就是在金錢方面非常強調。
男伴:妳會覺得那種男人很棒嗎?
鄧老大:我覺得那當然是一種成功啊
女人問題很白目嘛,男人問這種問題就等同問說我跟你媽掉到海裡這種問題,你還在繳貸款,然後你要問我說公司已經上市,全家要搬去別墅的男人,你會覺得他很棒嗎?其實我應該說:不會啊!那算什麼?那是一種機運啊,錢能幹嘛?錢能改變一個人的內在嗎?錢能讓一個人幸福嗎?或者說:不要懷疑!就是你!我眼中你就是最富有的。可是我卻這樣回答。為什麼我們要去講聽起來很聰明的答案,這才是所有的秘密,我心裡跟這個人有一種內在的糾結,當初我不願意回答他很棒、錢不重要,是因為他問這個問題,第一我很生氣,從頭到尾我跟男人交往,我非常自豪,永遠可以出來跟大家講,沒有用過男人一分一毫的錢,然後每次錄節目只有一種節目,大家會看到我臉很臭,從頭到尾幾乎都不講話,主持人問到我我也答非所問,就是如何讓男人掏錢出來,那種主題我都很安靜,然後我就會一直講說,我認為現在這個社會,不應該女人期待男人買房子來付錢,所以我覺得你身為我的男朋友,你為什麼要來測試我對於男人有錢的態度,你是本身對女人愛慕虛榮你有一種感冒,然後你把那種我沒有的罪名,拿來要跟我玩,那其實我本身就有一種受到不尊重的感覺,難道我是那種會看上有錢男人的女人嗎?所以我有這種不高興的時候,我就皮了,我就偏要跟你玩一玩。我就是要讓他知道我跟你這個窮小子在一起,我有沒有嫌過你任何金錢,我們不是很快樂嗎?你為什麼自己要有這個心結,然後要來懷疑我,對你的愛和對你的忠貞,這就是我們打結的地方,所以各位女生,妳們問男生上述那些問題的時候,妳的男伴有時候都不是笨蛋,他回答很讓人生氣話,其實是告訴妳他真的很生氣,妳拿這種問題來問,妳實在是有夠看輕他平常做的一切,所以我們聽到男朋友很笨的回答的時候,永遠要先噹一下自己說,我這樣問是不是很傷人?這是我要給大家的第一個建議。
第二個如果對方問的是關於他個人的,用心理治療師的方法去詮釋這個問題,他在問這個問題的時候,他想聽的是什麼?
例如問說:你是不是還像以前一樣的愛我
你就要說,聽你問這樣的問題,我非常的困惑,難道我平常做的都沒有被看到,我是不是方法錯了?
你試一次這樣跟女朋友講,她馬上就會很軟化,跟你說:對不起,這麼嚴肅幹什麼,只是開個玩笑。
那如果你說:聽你問這樣的問題,我非常的困惑,我平常是不是做得不夠?
她回答:嗯,那真的你們溝通有問題,或者說你真的沒有很用心在對待他,那她問這個問題是在搖一個警鈴,告訴你說,我們的關係有問題。
所以判讀他在問什麼,然後你的智商就會為你帶出正確的答案,講一些幫助你的話,第一就是猜猜看他為什麼要這樣問,第二說說自己被問的感覺,這也就是扣到我們的主題直說無妨,他既然這麼直了,我們也直一點,可是直的方式不是罵他笨,而是說出你的感受。
當初你看到我的時候,喜歡的點現在還在不在?
正解(甜蜜版):唉~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當初看到你的好,就像是最底層的編織,跟你在一起的這些日子,層層疊疊的甜蜜美好一直疊上去,我早已經看不清楚底下的色彩,你畫過油畫嗎?親愛的~
(陽春版):坦白說,當初看到你喜歡的點那是個很年輕的你,你還是個小女孩,而我呢?是個毛頭小子,根本不懂怎麼品味女人,所以那個時候的東西還在不在,有些真的是不在了,吼~還好不在,不然我現在就會去喜歡跟當年的妳一樣的年輕女孩了嘛!
(鄧老大的老公版本)↓
老婆:那女生很正你有沒有看到?
(我奉勸大家,無論如何還是要說“蛤!哪一個”除非你很閒想要絆嘴!)
如果你很忙還是說“蛤!哪一個”
老婆會說:你少給我裝蒜(可是她會笑) ,真的沒有看到嗎?
老公要說:啊有看到的話,我現在怎麼會看著妳,有辣妹應該眼睛要看著辣妹啊 !
你覺得這樣太油條嗎?如果你覺得這樣太油條的話,你要想一件事,人跟人在一起,油條是一個不好的、虛偽的、耍嘴皮子,是一個在我們的文化裡沒有這麼正向的,所以你的伴侶故意要你在他面要搖一下尾巴,這是會讓一個愛人有那種說,我可以叫我的愛人幹嘛,我可以叫一個剛正不阿的男人,說出這麼噁心的話,他會覺得這就是愛吧!當然心理醫師不贊成這樣,但是我們去了解有很多人有這樣的需求,如果你好好的做幾次,以後再來教育他說,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我們都在表達我的愛,為什麼你常常會好像要看我用一種反而讓你不安心的方式,你挑我不是就是挑我很正直可以依靠嗎?為什麼要我玩一些把戲,這裡面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A:如果女朋友知道你固定喜歡某一種類型,那附近就只有那個類型的女生,所以她知道根本在看誰,那你要怎麼跟他裝蒜?
鄧老大:如果你們兩個的歷史,這位女友就不是你最喜歡的型,那你跟他在一起不就是最好的事實嗎?
正解: 其實以前我以為我會喜歡那一型,那可能只是眼睛喜歡的型,只是你才是我的心喜歡的型 。
A:那如果她也是那一型呢?
鄧老大:同類的才有競爭感是不是?那太簡單了啊!
正解:妳是這一型中的姣姣者,放一點生路給別的人好不好?妳已經是女皇了,讓人家有一口飯吃好不好?
例如說他知道你喜歡美麗的腿,她的腿很美你當初才追她,
女生:那個人的腿也很美
男生:我們已經有最好的腿了,妳也讓別人家也有腿可以吃嘛!
A:瞹味,有一個女生平常跟人不太有互動,很酷的女生,但她跟你有互動又不是很熱絡的那種,若有似無的感覺,那這代表了什麼?
瞹味是不太確定的時候,無法論責任義務,好像有一點什麼,又沒有一點什麼,你們喜歡這樣的東西嗎?
我們都很喜歡去問別人心裡在想什麼,我想跟大家說:誰知道他在想什麼,我又不是寶靈老師,我每次問寶靈老師,她都會說:你要先弄清楚你在想什麼,所有心靈的認知,都只存在你自己的心事裡頭。
那個女生這樣做是對我有意思是還是沒有意思,去討論這些,通常要靠神力,人力是沒辦法知道到的,我們人力能碰觸的到的,極致是說,因為他這樣子若有似無的態度,攪亂了我的心,而我現在的狀態是,例如:偶而會想到他,想要為他做一點事情,但又怕擔心、困窘,萬一人家根本沒有怎麼樣,或者說好像有一點點機會,我要出手嗎?但又怕太早開鍋蓋,糊了粥,所以什麼才是適當的時機?
這個問題,我建議,所有大家有這類問題的時候要把問題翻轉成,現在的狀態對我有什麼影響,那我自己想要做些什麼,我為什麼不敢做,我想做跟不敢做有什麼樣的考慮,你最後了解自己處在什麼樣的狀態,那個才是人力可以觸及的答案,所有問這樣問題的人,最後能夠幫助的答案,這時候我會想知道的是”在不知道他到底有沒有意的狀況下,我決定怎麼做?”
這種事情不是知對錯,而是做決定。
Q&A:
1. 學心理學的部份,怎麼樣才可以像妳能內化成為自己內在的力量?
2. 我們自學的話,有沒有辦法可學得像妳一樣?
鄧老大:每個人都在學心理,每天每天在思考,就是在理解人的心理,在我並不認為是一定要進入學科去學的東西,但是要掌握到人性的心理,有一個很重要的個人特質,就是要敢面對,必須要不怕痛敢去面對真實的感覺,最大的障礙,有一種人人格裡面,否認性很強,
舉例:如果你發現你的另一半行蹤鬼鬼祟崇,
有一種人會趕快查清楚,要知道真相
有一種會不敢看、不去問不去看,因為很害怕,就是否認,當作沒事 。
如果你的個性否認性越強,你就很可能看不到在你眼前的東西,因為你很恐懼很害怕。
如果你是屬於不敢去面對,會把問題蓋住的人,其實你要學心理就很辛苦,因為你也不敢戳破,你也沒有辦法思考,對面的人跟你是什麼關係,比較能夠突破的人是,永遠對於我跟你之間在發生什麼比較敏感的人。
3. 您在未來會不會寫有關心理殘障的書?因為我的前男友是亞斯伯格症患者 。
鄧老大:我覺得在我看得到的短期間,我還不會去寫亞斯伯格症和強迫症這樣病理的書,因為我階段性的東西,就是在講還不到臨床病理的階段,等於說整個設置都很好,但不會用,對於這些人我覺得我還有很多想要一起共修跟探討的,所以可能這在這方面還要再多做一些著墨。
亞斯伯格症是高功能自閉症的一種,所以他在溝通跟話語上,是會很有障礙,他沒辦法感受我們說所說的異地而處,所以如果說我們是跟這樣的人生活在一起,我們必須要去超越自己對於溝通障礙的一種執著,亞斯伯格症的人愛人的能力上沒有減損,但是你們要看得懂那個愛,不是用一般的想像的語言去驗證,所以你要從他的依附關係,相處的一些感覺,更直覺的去做一個肯定。
這位朋友問的問題,我真正要問的不是問亞斯伯格症的人要怎麼相處,而是問自己說今天選擇這樣的伴侶,我留下來或我沒留下來,對我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在我人生的階段跟這樣的人碰撞出火花?
這一切在你們的人生裡面可能都有他的意義存在,都有你想要突破的課題,去了解自己這一點,你大概就知道自己怎麼做?
依戀障礙意思 在 依戀障礙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八卦
中文意思| 儿童反应性依恋障碍英文怎麽說| 精神病学名词-词汇翻译Reactive attachment disorde of childhood 兒童反應性依戀障礙,是什麽意思, 英文怎麽說,中文 ... ... <看更多>
依戀障礙意思 在 依戀障礙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八卦
中文意思| 儿童反应性依恋障碍英文怎麽說| 精神病学名词-词汇翻译Reactive attachment disorde of childhood 兒童反應性依戀障礙,是什麽意思, 英文怎麽說,中文 ... ... <看更多>
依戀障礙意思 在 Re: [討論] 焦慮型情人? - 看板Boy-Gir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看到這串心有戚戚焉於是就來回文了。
雖然上一篇原PO已經講得很完整很實用
這篇主要是分享一些經驗,
希望能提供給有同樣困擾的版友一些參考。
我自己也是原PO提到的焦慮型情人,
這種狀況不只出現在交往關係裡,
學生時代單身時也常會有對同性朋友過度佔有慾、不希望朋友跟別人太好
或很容易喜歡上只講過幾句話的異性等等,
簡單說就是小劇場很多又玻璃心,超難相處的類型。
後來有了對象,因為對方讓我很安心,目前又同居中,是不會懷疑對方劈腿或查勤,
但我發現自己會很想得到對方的讚美,或不斷確認對方的心意。
例如常常問「喜歡我嗎?我好喜歡你!」、
「我有哪裡好、為什麼喜歡我?」等等。
甚至工作上合作對象無心說了一句話,
或外表被不認識的異性隨意品頭論足,
都會疑神疑鬼玻璃心崩潰難過非常久。
其實這樣會讓閃光很煩,也溝通過很多次,
最近在看心理醫師,才有稍微改善一點
最近在心理諮商師蘇絢慧老師的粉絲頁看到她直播介紹
岡田尊司的《依戀障礙》這本書,
我看完以後才從裡面認識焦慮型情人這個名詞。
依戀和上一篇原PO講的依附是一樣的,來自「依附理論」這個詞
每個人的依戀形式會根據嬰兒時期與母親的關係,
還有童年時期與養育者之間的關係來發展。
書中將它分成:
1. 安全型
2. 焦慮型
3. 逃避型
三種,也有混合焦慮和逃避型的案例。
除了安全型以外,其他類型都有或多或少人際關係上的問題。
像上面提到的,焦慮型的人很常出現以下特徵:
容易愛上別人、很自卑很在意別人的眼光、
對過去受到的傷害記得特別深、時常擔心被討厭、
對伴侶沒有安全感、喜歡控制親近的人等等。
逃避型的人則可能出現對伴侶的情緒無感、
認為人際關係很累很煩、寧願專心工作也不想社交、
把人際問題丟給別人處理、很難從肢體表情解讀別人意思、或搞錯對方意思等。
根據書裡的說法,童年常被父母忽視或否定、或者父母情緒不穩定,
對孩子態度忽冷忽熱、或者父母控制欲太強、
還有成長過程中師長同儕甚至戀人都會影響到我們的依戀形式,
如果本來是安全型的人,另一半是焦慮型的話,自己也可能變成焦慮型。
我看完以後回顧自己的童年,也的確在童年時常常受到否定,
我媽媽以前情緒很不穩定,小時候的記憶就是非常動輒得咎
兩、三歲時和弟弟打鬧碰到媽媽就會被丟進浴室裡關到爸爸回家
或是用情緒勒索的方式要我們去學不喜歡的才藝等等
到了青春期又有被霸凌的經驗,導致自己非常沒有自信,
動不動就擔心自己是否被討厭了,
或者被認為沒有能力、外表醜陋之類的。
書中分析,這是來自童年時應該成為「安全堡壘」的養育者沒有發揮功能
導致焦慮型的人會不斷想要尋找能夠依附的對象
才會很容易愛上人,或是分不清楚戀愛和普通人際關係的情感
對不該投入情感的對象產生過多的依附等等。
我看了書裡的分析非常有共鳴,也比較能夠瞭解為什麼我個性會這麼討厭。
會時時提醒自己要留意自己的行為並努力改善,
而不只是沒有目標的自怨自艾。
當然依戀形式不安全的人也不見得都是壞處
書中提到很多文學家、藝術家和政治人物也都是依戀障礙者
雖然他們的婚姻關係跟家庭關係一團糟
但反而可以把創作當成安全堡壘,迸出更多的創作能量等。
另外書裡也有提到這種類型的親友或另一半要怎麼陪伴、改善。
看了能夠理解焦慮型或逃避型的癥結,比較不會想幫助又被對方惹毛最後只好疏遠。
有一條是:成為對方的安全堡壘
其中提到包括情侶在一起像小孩一樣做一些幼稚的事,也可以幫助改善。
現在我和閃光比較有共識,在這點上覺得我們做得蠻好的(日常生活很幼稚的意思XDDD)
這段蘇絢慧老師在直播也有說得比較清楚,
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找書或直播影片來看,就不贅述了。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能夠確實依附的對象
如果沒有這樣的家人或伴侶
那找到有興趣的事也可以,
如書中說的嘗試創作、培養照顧他人、
重新帶給自己安全感,還有「自己真的是被需要」的成就感
而不是一味告訴自己「這樣是不對的,你要變得更好、不能帶給別人困擾」
根據我的經驗這樣能暫時壓抑情緒,隔一段時間爆發起來會更難受
希望對有類似處境的版友有些幫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15.51.13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y-Girl/M.1476598685.A.FEF.html
一起努力!
不過書裡也有提到有時候父母看起來很「正常」的家庭也會養出依戀不安全的孩子
也有很多其他因素混雜在裡面,或本來是安全型但被交往對象影響之類的
如果版友們有找到其他的相關書籍也歡迎推推!
我是焦慮安全型,是偏焦慮型但有部分適應力的類型,
比正統焦慮型還好一點
※ 編輯: summercool (118.163.142.247), 10/17/2016 10:53:2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