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收到信詢問依戀理論可以讀什麼書,我搬出了幾本大眾參考書,都是近三年出版的新書:
1.平常沒有讀書習慣的人可以先看關係黑洞
2.喜歡看故事的人可以先看假性親密關係
3.想做測驗的可以看岡田的那兩本
4.喜歡科普的可以看大腦那本
5.快被自己的不安淹沒的可以看 《當愛》和《陪伴》兩本
依戀測驗 在 Facebook 八卦
#坦誠自己在意的事情才能讓關係長久持續下去
Q:在一段感情中,你通常是有話直說,或是會擔心傷害彼此關係而選擇把很多事放在心裡呢?
週五的時候,我跟大家分享了一個小測驗影片,認識自己在關係中的「矛盾」狀態。今天想要延續這個話題,跟大家聊聊關係中的「#坦誠」與「#壓抑」。
有些時候我們會因為想要逃避某個核心的議題,選擇繞圈圈,甚至採用被動攻擊的方式,來讓對方知道我們的在乎。但是你想過嗎?雖然你暫時獲得了你想要的東西,但事實上卻損害了關係,也讓你更討厭自己。
✨那該怎麼辦呢?我想分享2個很重要的溝通關鍵:
1、#直接表達你的感受 (而不是採用被動、講反話的方式)。
2、#允許對方自我決定 (而不是要求對方一定要做什麼)。
有些時候你以為直接表達會傷害到彼此,但如果你能夠「在有界限的情況下」表達,不一定會造成傷害。比方說,你可以告訴對方,你只是想要「告訴他你的感受」,他不一定需要改變他所做的事情(拒絕約會、回家休息、或者是在很忙碌的時候沒有接你的電話),你只是希望他能夠聆聽而已。
況且,你一直以來所害怕的那種衝突,並沒有因為你的忍耐而變少,反而因為你一再的壓抑,成為這段關係當中的烙印。
換句話說,面對關係當中的在意,直說無妨。因為你的坦誠,對方才知道他在你心中的重量。
而對你來說,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改變與開始喔!因為當你開始願意拿下面具,或許一開始會覺得恐懼,但對方也終於能夠有機會好好的疼惜,那個懷抱著某一些恐懼、不是那麼完美、卻又渴望被愛的你🌼
#對愛一直以來你都想錯了
#24堂愛情心理學陪你認識關係中的恐懼
依戀測驗 在 海苔熊 Facebook 八卦
大家好、打給Ho、胎嘎齁、各位鄉親父老晚安,前天的直播我有一個地方說錯(而且還說錯很多次,真的很抱歉),然後加上前天非常忙碌,可能沒有仔細說明控制和勒索的差別,剛好今天也做了資料分析,一併將結果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這本書跟情緒勒索的異同
前天在直播的時候,有人說看起來跟情緒勒索很像,其實我讀起來的感覺比較是,操控的概念比較大,勒索的概念比較小。
換句話說,你可能在夫妻或者是家人的關係當中是容易被勒索的,但整體上來說你並不是一個容易受到控制的人、也不會想要取悅所有的人。相反地,如果你在 #所有的人際關係當中,都希望自己能夠扮演好人,不管這個人跟沒關係是親密還是疏遠,那麼你很可能就是受控者。
作者在書裡面也有提到情緒勒索(Susan Forward 1998就提出了這個理論),我在讀的時候也有這種「好像很像」的感覺,於是去找同是本書推薦人的慕姿討論。
慕姿認為,很多東西本來就是「萬法歸一」的,例如跳針回應不論是在原版Susan 的情緒勒索、慕姿的情緒勒索、甚至其他類似的心理治療書籍上面,都有提到「跳針回應」這個方法,因為它真的很有效,而且真的可以被使用出來。不過,《看穿無形的心理操控》這本書比起「停、看、應」更進一步地描述了細節,而且老實說我覺得最特別的地方,是在於指出 #幾種不同的操控者/ #被操控者 類型,以及提供許多的檢核表(除了貼文底下測驗之外,幾乎每一種都有一個自己的檢核表)。換句話說,控制百百款,但第一步就要看清自己是為何被控制。
#我已經買了情緒勒索還要買這本嗎
施主,這個問題要問你自己啊!老實說我無法幫你決定要買或不要買的問題,不過倒是可以稍微小小的說明一下這本書相對於情緒勒索的長處。
—條理分明,幾乎每個章節都有列點、分類
—自我檢核量表:包含操控者、被操控者、甚至每一種被操控者都有專屬的量表和檢核(如有的人可能是贊同症、有的人可能是自我感消失)。
—提供案例的改變過程:這本書和《姿勢決定你是誰》的共同點是用很生動的案例來說明這個控制的過程,不過更明確的用了「前後呼應」的方法,在第一章就交代了五個案例,並在最後一個章節說明他們是如何擺脫掌控和改變,有種注入希望的fu。
— 立論有心理學根據:例如自我效能、習得無助感、內外控信念等等。
總之,我覺得這本書是比較著重在「自尊」的建立,以及覺察這段關係為何會勾著你(第八章),惟有等到你自己慢慢長好了,才比較有可能去面對受控制的關係。
#這本書何時出版
昨天直播有一個地方說錯,這本書並不是一九叉叉年出版(對不起我記成情緒勒索原版的時間),其實英文原出版年是2004年10月,在此致歉和更正[1]。台灣版本原本的書名是《拿回你的人生主導權:看穿無形的心理操控術》[2],由於是2014年6月出版,博客來上面還有賣,但是千萬不要買錯,請認明紅色封面的才是新的(我看了一下目錄,內容應該是一樣的,不過舊的反而比較貴,因為現在有新書七九折的活動)。
先前的舊版賣得非常好,所以換了封面之後又重新出版,封面重新設計過後,也更為吸睛。
有人問說,相隔至少10年以上的書,現在看還符合現況嗎?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思考的觀點,畢竟心理學研究是會與時俱進的,不過,至少在這次收集的樣本和分析上面,並沒有發現所謂的「退流行」、或者「不符合現況」的狀態。相反地,至少在我們的分析當中發現,它很精確的描述低自尊者如何受他人擺布、被操控而不自知。
另外一個思考的觀點也不錯,雖然是2004年原版的書籍,卻歷經兩次的重新出版,就可以知道這本書有多重要、多受到歡迎。
不過,本來就沒有什麼書或者是方法是可以一勞永逸、適用於全部的人的,如果有疑慮的人,還是可以去翻翻看再來決定是否要購買這本書囉。
#這個量表可信嗎
這是一個很棒的量表,沒有但是!
謝謝大家的協助,我們使用所有願意參與研究的回應(n=3256),進行初步的信效度以及因素分析。
這個量表有非常好的信效度,內部一致性信度alpha =.97(實在是驚人的高),也沒有不良的題項。
在效度方面,根據作者的說法,說控制屬於高的人,越不知道自己是誰、也需要仰賴別人、心理適應也會越差,實際上在這次的分析當中,也獲得了初步的支持,受控指數越高的人,在親密關係當中焦慮依戀(r=.43**)與逃避依戀(r=.29**)也越高。
而這些人在生活方面,也有較高的憂鬱(r=.49**),自尊(r=-.56**)、生活滿意度(r=-.33**)、安全感(r=-.48**)也越低。如作者所說,將所有條件都考慮進去之後,#自尊(self-esteem)果然是預測「受控程度」的強力因子(標準化回歸係數beta=-.39**)。可見得如果你是一個容易被控制的人,第一步要做的事情,是先找回自己的自尊[3]。
這點也跟前面提到的幾本書描述的相呼應,不論你是容易被勒索或被控制的人,最重要的的一個步驟還是回到自己身上、不要看輕自己。
#自尊是一切的答案
可是「不要看輕自己」這五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超難,這本書花了整整3個章節來說明(第11章、第13章、第14章),要翻轉操控的關係,重點在於要相信自己、以及具體要如何去做。如果你是低自尊、討厭自己、沒有辦法做決定的人,建議可以參考書裡面的方法。
不論是這次《看穿無形的心理操控》或者是之前《情緒勒索》的直播,蠻多人都留言很難、做不到,我相信真的是很不容易、尤其操控你的人如果又掌握住你的一些把柄,能更難脫身。可是作者也說了,其實這也是一種上癮,當你持續需要別人的認同、別人的稱讚、別人替你做決定,你才能夠覺得自己是好的、值得被愛的時候,那麼你的自尊仍然會起起伏伏,對方也就更能夠掌控你。
所以,我認為這本書提供的另外一種新的出路是,假設你還沒有辦法去面對被控制的關係,那麼不如就回過頭來 #先面對自己吧。根據前面的分析資料,你會發現受控制的人和低自尊有很高程度的相關,所以當你把自己長得比較穩固後,也比較有力量去對抗對方。
畢竟,就像大家常說的那句話:「如果你都不願意為自己勇敢,那麼也不會有人要替你堅強。」
#註解
[1]https://www.amazon.com/Whos-Pulling-Your-Strings-Manipulation/dp/0071446729
[2]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40505
[3]我們的分析也發現,生理女性相較於男性(p=.02)、疑性戀或者是不確定(有201人)相較於同性戀(p=.001)和異性戀(p=.003)的的受控指數更高。但這並不表示這些人有問題,我們應該要更進步的考量的,是什麼樣的社會脈絡和架構,影響了生理女性及性別認同的少數族群?
----
/看穿無形的心理操控
本集內容:
1.容易被操控的七種情緒按鈕
2.不再被操控的七個方法
——
#測試傳送門
https://inner.tw/questionnaire/manipulation/
#購書傳送門
https://goo.gl/qWnBAS
依戀測驗 在 你的戀愛是哪種模式?什麼是依附理論?【心理學】 | 維思維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詳細探討依附理論01:42 陌生情境 測驗 04:54 成人愛情中的依附05:24 安全型 依戀 06:22 焦慮型 依戀 07:46 疏離迴避型 依戀 09:05 恐懼迴避型 依戀 09:58 ... ... <看更多>
依戀測驗 在 EP108 依戀人格測驗和做的時候想著誰的那集- 只要有人聽就好 ...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Podcast #各大Podcast平台同步上架-嗨,拜託!請先為我們按下訂閱、給評分跟留言,不只是為了讓節目被更多人看見,在幾乎沒有業配資源的現在, ... ... <看更多>
依戀測驗 在 「迴避型依戀」讓人困擾阿(附上測驗網址) - 感情板 - Dcard 的八卦
把這些關鍵字google之後發現我大概是「迴避型依戀人格」,測了測驗之後也確定了。 想問有人也是這樣的狀況嗎,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嗎 (這個是測驗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