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芭樂]「田野工作」(fieldwork)是人類學研究方法的招牌,然而這個中文詞彙何時才出現並廣泛使用?根據蔡丁丁的考據,日治時期通常稱為踏查、調查,彼時中國則稱為實地考察、調查、採集。直到1950年代「田野」這個詞才漸漸出現在台灣人類學的建制性語彙裡。
1953年發刊的《考古人類學刊》前幾期出現「田野工作簡報」這個欄目,而李亦園先生發表於 1956年《中研院民族所集刊》第二期的<來義鄉白鷺等村排灣族的家族構成> ,開宗明義就把「田野的調查與紀錄」與「研究室的統計分析」並列為主要的研究方法。 他在1960年代出版了 <南澳的泰雅人 : 民族學田野調查與硏究 >,之後更出版了《田野圖像:我的人類學生涯》。
李亦園院士於昨夜辭世。僅以這篇芭樂人類學初創時期的文章,以側記的方式,紀念李院士對台灣人類學界的貢獻。
http://guavanthropology.tw/node/327/
來義鄉刊 在 屏東新聞 PT News Facebook 八卦
#來義鄉公所推出鄉刊
#記錄鋼鐵人生活
為了記錄在地豐富的人文故事及自然資源,來義鄉發行「來義鄉鄉刊」而創刊主題就以《鋼鐵人特輯》為主,以介紹鄉民生活為出發點,紀錄在全台各地的鋼鐵營造英雄們,如實呈現「原鄉故事」被譽為有溫度的鄉刊。
Youtube:免費訂閱→https://www.youtube.com/ptnews2012
FB:按讚分享→https://www.facebook.com/ksptnews
IG :踴躍追蹤→https://instagram.com/ksp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