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悠悠,有時深感人其實只有自己,緊要關頭,一定要懂得照顧自己,自強、自愛、自救才行。
但我們真的夠了解自己嗎?有時不但不夠了解,連接受都不能,那真是太寂寞、太孤單了啊。這份感受也很難跟別人述說,別人也忙著不解自己哪有空理別人的玻璃心呢?可見能「悅納自我」多麼重要。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悅納自我的「路徑與必須」,有些人花上一生都在尋找自我,有些人為證明自我不惜犧牲奉獻,有的人以物質作為證明自己的方式...,人們為了尋找自我真的很拼啊。
今晚就以三宮為分類,給正為此焦慮的同學,一起來找找悅納自我的內在趨力吧
🌈 開創星座:白羊、巨蟹、天平、魔羯
開創星座之所以能悅納自我,來自「對人生本來就期待有限」,期待太多是容易失望的,何必讓自己陷入不必要的恐慌?不如「省點期待」吧。體認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丶誰也不可能真的理解誰,親如父母、子女、夫妻也一樣,在這世間終究「只有自己」,有了這理解,當然要能悅納。
雖出於沈重潛意識,但開創星座倒是將悅納自我做得徹底,這是「對自己的基本尊重」,因不期待別人,自己就必須更強壯才行,每個時刻都得忠於自我,不委屈,就算委屈也必有「自己想要的」目的、意義,願吃任何苦,包括被誤解。誤解就代表對方非己族類,何必花力氣與之周旋?自知沒錯就好。因為能悅納自我,別人的不理解並沒造成太大干擾,唯有接納自己,才能證明「對」。
「有定見」是他們能當開創者的原因,但也易造成過於自我丶封閉的性格,別看他們社交得體、人緣不差,就以為能為廣結善緣妥協,某種程度也在「設下結界」、避免干擾,保有完全掌控的權利,你會發現他們總「態度良好地堅持」,不輕易妥協。在他的城堡中,想做什麼、自己性格、style都有清楚的界定,外來的意見只是「聲音」,要不要採納、接受,端視堡主的意願,給人專斷丶強硬的印象,甚至惹來批評。但他們寧可專斷,也不「人云亦云」,一切得心甘情願才行。
他們的自我悅納,使他們能開創「獨一無二」的格局,走出自己的路,成就王國且無法被複製。但也得冒太過專斷丶「不受世人理解」、被看成怪胎、覺得自私的風險,他們的人生無前例可循,也常「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有可能赫然驚覺醒身邊人都離開,還不知為什麼吧。
🌈 固定星座:金牛、獅子、天蠍、水瓶
固定星座可說是較難悅納自我的族群。
這事「小時候容易」,當時單純,沒想太多,自得時想秀就秀丶想說就說,根本沒想這麼多?直到「感受批評」、發現不被接納丶覺得挫敗後,便展開「我是誰、我要什麼、為何不接受我」的追尋之旅。
所以他們的追尋,往往是懷著「不被接受」的震驚,悅納自我變得更不容易了。於是得到外頭繞一圈,讓外界肯定自己了,證明自己問題不大,甚至證明自己「果然是人上人」才能因「被人悅納」而悅納自己。
所以在脆弱的當下容易動搖意志,害怕不被接受,被質疑時容易惱羞成怒,或動不動強勢威嚇,這些都是無法悅納自我的症狀。容易陷入煩躁,擔心很多,害怕不被接受,恐懼能力不夠丶白費工夫…等眾多恐懼中。
且固定星座的能量是「向內」探求型,也習慣獨處、常常沉思、藴釀精華丶陷入自我感覺中,於是常看來旁若無人,偶而表現得像個二百五,深入相處後又覺得其實有點深度,這種表裡反差,大到固定星座自己也焦慮了,到底怎麼回事?為何感知的自我,與他人看到的差距這麼大?這種在自己世界獨樂、踏出山洞卻適應不良的情況,也是固定星座註定得花更多時間悅納自我的原因。先「循別人法則」去追尋自我,為得認同難免先壓抑,心裡覺得很苦:得做到什麼程度丶忍到什麼程度、扭曲到什麼程度,才對得起他人丶符合他人期待呢?
這階段的固定星座心理不平衡,充滿挫敗,怨氣沖天,真的很辛苦。也許等到「刻苦出成果」後被外界欣羨了,才能真心悅納「那麼有成績」的自己,得到解脫吧?
有些固定星座,拒絕看人臉色,也不想繞一大圈,乾脆走上「徹底孤獨」之路,與開創的孤獨英雄不同,固定星座是「活在自己世界裡」,寧可平淡丶無法大成也無所謂,只要能減少與外界的接觸。這些固定星座盡量不變動、待在固定單位、用自己方式應對外界丶甘於平凡…但這是他們悅納自己的方式,儘管在外人眼中看來多食古不化丶多浪費才能。
前者的無法悅納,是推動得到世俗成就的巨大動力,辛苦但有機會功德圓滿。後者的自我悅納,則帶來生活平靜,但多少有「與世隔絕」的況味。沒有那種方式是全然的對,前者若苦有所得,後者若有人願意護持,都是圓滿的修行。
🌈 變動星座:雙子、處女、射手、雙魚
變動星座能否悅納自我?嗯,表面上看來是能的,他們總是微笑面對人生,活得「很有目標似的」,但我覺得他們「潛意識不見得面對悅納」,正是這份「不見得」,使他們「更用力地表現出是」,好騙過自己、說服他人,自己是能悅納的。對變動星座來說「演久了就是真的」,刻意地強撐自信,也就得到了自信的好處,誰又能說這是假呢?
的確,在任何困境中,變動星座總能表現得信心滿滿丶無畏、有氣勢,以致自我悅納是真、是假已不重要,就算初始不是真的,若能活得無畏又光明,得到最好結果,誰又能置喙什麼。
這就是變動星座人生最弔詭、最像謎之處,他們本身就愛變來變去,沒有絕對看法、說法,也從不安於某種狀態,而他們的無畏或「刻意不注視畏」,使他們敢挑戰常人所不能,能嘗試各種禁忌,感到興奮多於害怕:姊弟戀、門不當戶不對、接不可能的任務、沒經驗的職位等……他們內心夠強大、自我感覺夠良好,誰能說他們不自我悅納。
但從旁觀角度,這一切恰恰相反,變動星座正是「拋卻某部分自我」而能無畏,因為先不自我而能「刻意看不清楚」、刻意不想太多丶刻意表現得不焦慮,於是能有勇氣與氣勢,能在亂中攫取最大約數,得到最大可能丶最佳結果,若循此邏輯,太悅納自我反會被很強的自我設定牽絆,成績有限了。
所以,他們的不悅納丶不設限、可拋卻,反顯出能悅納的樣貌,這真的是弔詭的結論,也使變動星座人生充滿變數。
不過,變動星座是有先天好運的,倒下可以再起、賠了會有救兵、輸了總能再贏,經驗讓他們知道自己身上總會發生幾樁奇蹟,即使遭逢大難,也從未真的悲觀,膽子還特別大,特別不怕冒險。
這種莫名樂觀、傻氣,是最能自我悅納的部份,他們喜歡這樣的自己,喜歡活在既真實又夢幻的世界中,有時大膽、有時謹慎、有時務實、有時不切實際得要命。他們的瞳孔調節著偶爾看清,偶爾看不清,他們就是為捍衛這權利而自我悅納的吧。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9萬的網紅蔡依林 Jolin Ts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蔡依林PLAY世界巡迴演唱會-臺北站】「不一樣又怎樣」紀錄影片 - 葉永鋕篇 JOLIN TSAI 2015 PLAY WORLD TOUR(TAIPEI) We Are All Different, Yet The Same Documentary 1 :story of Yeh Yung -...
你是信實從未離開我身邊 在 謝震廷 Eli Hsieh Facebook 八卦
十年了,不知道有沒有長成你期望的大人?
17歲之後,照慣例每年都會為你寫一首歌,
前幾年跟你對話的過程總是憂慮、感傷的,
但昨晚,寫給你的23歲生日禮物,聽一聽反倒笑出來了,發自內心的笑出來了,我想你對這十年應該還是算滿意的吧?至少你從未放棄過你最喜歡的事情。有人說一個人一生能做好一件事情就是圓滿了,也有人說進步是為了回到原點,可以回到天真,願意再去“相信”,所以我覺得這樣的你很厲害喔!不要害怕也不要內疚,因為你真的做得很好。
親愛又偏執的少年啊,我知道你從未離開過,你一直在心中陪著我,讓我還有天真與善良,就算在某些為了生存,不得不變得世故與現實的時刻,你都還是會引領我,讓我在拾起吉他與麥克風的時候,能保護自己和一些人,讓我們都不會受到傷害。總之,謝謝你帶給我的一切,讓我能繼續保有你給予的澄澈與透明。
「對這個世界絕望是輕而易舉的,
對這個世界摯愛是舉步艱難的。
你要學會前進,人群川流不息,
在身邊像晃動的電影膠片,
你懷著揣著自己的顏色,
往一心要到的地方。」
— 張嘉佳
謝謝大家的祝福,我們一起成長和前進吧:)
未來的十年、二十年、五十年⋯ 還請多多指教了!生日快樂,希望大家也能愈來愈快樂!
震廷 2016, 10.10
你是信實從未離開我身邊 在 艾莉絲 X IRIS Facebook 八卦
《牧羊少女的奇幻之旅》
這真是超浪漫的一句話啊。
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這本書當中,有一段名言:當你真心渴望追求某件事物的話,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你完成。
這句話聽起來多麼迷人、多麼有力量,尤其當夢想近在咫尺,需要的正是如此狂大的信念。擁有一整個宇宙的支持,哪怕夢想是可笑的、瘋狂的、不被看好的,也不應該有所畏懼。
這句話影響我很深,守護著少女的天真,深信書中所說的,每個生命都有屬於自己的天命,必須找到它並且實踐它。然而有時候現實的殘酷,往往將信念消磨殆盡,令人跪求試問宇宙大人您在哪裡。
從去年十月到現在整整一年的時間,這場來巴黎開拓代理有機產品和育兒生活的冒險奇幻旅程,歷經了無數地挫折和挑戰。
法文爛到不行,為了設立公司和居留申請,被騙被匡了好幾次;搬了五次家,居無定所,只因為法國人不願意長租房子給有小孩的外國人(怕你不繳錢卻因為法律保護孩子而不能趕你走);女兒在學校裡遇到有情緒控制問題暴力小孩,外加一個月之內生了兩場大病,耗盡媽媽的體力和心力;生活上各種繁瑣的申辦,銀行帳號、手機、簽證、保險,每一件事情都需要無數的文件證明,必須不斷來回奔波,平均花上2個月或甚至半年才能完成。
看似永遠安頓不了的生活,一件又一件的風波,更扯的是,前天早晨還被一位陌生男子闖入家中,逼得我一秒變潑婦,鬼吼鬼叫衝進廚房拿菜刀,最後報警才讓對方嚇退離開。
巴黎絕對不是一個適合外國人帶小孩來居住的地方,除非你的家人或另外一半是法國人就另當別論。這裡是一個階級和世襲制度分明的城市,治安也令人堪慮,來玩玩當遊客很快樂,來這裡打拼必須要有很強悍的性格和永不放棄的毅力。
最衰、最扯的事情全都被我遇上了,連身邊一位住在巴黎十幾年的朋友都說,沒看過如此精采的湯姆歷險記。
我承認曾經動搖過,是不是乾脆回去舒適圈裡養尊處優就好,如今依然堅定不移著,並非想證明什麼或功成名就,而是我很清楚宇宙並沒有遺棄我,說好聯合攜手不是講講而已。
這一年裡,一個人拎著名片和計劃書到處走訪,竟然成功簽下10個優質歐盟有機品牌的代理,在巴黎開設好了公司辦事處,觸角拓展到北歐丹麥及德國、英國。
同時在台北建立了一群專業的夥伴團隊,創立品牌『唯有機』並且開幕營運,她們總是不斷支持著我的前進,提供最專業的支援;代理的產品在短短幾個月之內獲得許多客人好評,尤其是皮膚適應症、醫療人員和服務業人員的正面肯定,各項產品賣到缺貨追加;以及演藝圈裡許多好朋友們不斷給我支持,熱心為我宣傳,這不是幸運是什麼呢?
夢想本來就不能一蹴而成,若是能夠點石成金,那叫魔法,不是夢想。
在巴黎所經歷的挫折和困難,反而一再再提醒了我最初的初衷,確認了我的堅定:
「要做就做對的事情。讓家人和孩子擁有安心無毒和環保的生活。很多人都受夠了黑心產品,我的反擊,就是親自到海外開發真正值得信任的有機植萃,強迫市場競爭。我敢放心給我孩子使用的,別人的孩子一定能安心使用。我希望能夠提昇國人對於有機環保的認識和觀念,與歐洲各國同步,更希望在長遠未來能夠習得有機生產技術,植回台灣在地有機。」
這是一場既浪漫熱血又殘酷現實,有辛酸、有甜美、有眼淚、有喜悅,完全不輸給牧羊人的奇幻之旅。然而我比牧羊少年更幸運地,除了有宇宙的聯合,還有一位小旅伴的愛相隨。她是我的合夥人、我的麻吉、我的啦啦隊,我心愛的梨梨小姐。
就這樣大手牽小手,我們穿越了幾千英哩,齊心協力地佇足在巴黎的春夏秋冬,共同經歷幾度的搬移遷徙,一起面臨各自的挑戰和挫折。
我們在彼此的見證之下,變得勇敢獨立堅強;在彼此軟弱的時候,成為對方依賴的對象;我們一起學習新的語言,嘗試家鄉味之外的食物,一起認識新的朋友,一起旅行,一起感冒,一起看見世界的廣闊、美好和殘忍。
親子關係,變得和之前非常不同。有時候我是媽媽,照顧她的起居,但更多時候我們像是摯友,一同分享著對於新鮮人事物的看法。我們會一起討論台北、東京、巴黎和倫敦這幾個城市,我們各自喜歡的部份是什麼;也會和我討論她在台北和巴黎的學校,感覺有什麼不同。
3歲6個月的她,已經不是以前那個嬌生慣養、動不動就感到害怕或退縮的女孩。看著她的轉變,如同看著一面鏡子,我也已經不再是原本的我。
為了記錄這一段屬於我們的冒險和轉變,儘管這一年榨乾了時間和睡眠,仍然努力地完成了這趟旅程的著作『艾莉絲 X 梨梨醬的法國教養日記』。
在這本書裡,忠實地呈現了我們各種酸甜苦辣的經歷,以及我觀察到梨梨小姐在法式教育環境裡的改變,身邊法國人對於教養小孩的觀念和方式所帶來的啟發或反思。但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希望能夠獻給無論是已婚、未婚,或是和我同樣是媽媽的女人們分享。
就算是當了母親,我們仍然保有自己,仍是一個女人。有了孩子不代表就無法實踐自我,也不代表追求夢想就必須拋下小孩。帶著孩子一起朝著夢想飛翔降落,對於親子關係來說有著意想不到的收穫。尤其當孩子看著媽媽奮力不懈的姿態,潛移默化成爲精神上的指標,帶給他們長久又深遠的影響。做一個勇敢的女人,當一個快樂的媽媽,成為心目中的那個自己,是這個時代給予女人的權利。
由衷感謝大家對於這本書預購的熱烈支持,今天終於正式上市了。但願當你們翻開我和梨梨醬這趟旅程的第一章節時,它也能夠翻開你們內心裡的勇敢和夢想,與我們一起經歷不同的育兒經驗,走在追夢的路上。
沒有一顆心會因為追求夢想而受傷。真實地在追尋夢想時,一路上會發現從未想像過的東西,如果沒有勇氣去嘗試看來幾乎不可能的事,如今牧羊女依然只是個牧羊女而已。
11/07/2016 à Paris
書摘介紹↓
http://www.crown.com.tw/crown105/10Oct/525019.html
你是信實從未離開我身邊 在 蔡依林 Jolin Tsai Youtube 的評價
【蔡依林PLAY世界巡迴演唱會-臺北站】「不一樣又怎樣」紀錄影片 - 葉永鋕篇
JOLIN TSAI 2015 PLAY WORLD TOUR(TAIPEI)
We Are All Different, Yet The Same
Documentary 1 :story of Yeh Yung - Chih
----------
玫瑰少年-葉永鋕
2000年4月20日早上,國中三年級的葉永鋕提早在音樂課結束前的5分鐘,自己一個人離開去上廁所,結果被發現倒臥在血泊中,送醫不治身亡。當所有人在追究責任與原因時,葉永鋕在校園長期因為『性別角色』的偏見受到霸凌的問題才浮上檯面,原來,從小個性被一般人認為女性化的葉永鋕,常因此受到某些同學欺負,甚至要在大家面前強行脫他褲子以驗明正身,讓他嚇得不敢在下課時間去上廁所,儘管向學校多次反應卻從未獲得改善,進而導致遺憾。這份遺憾,激起了有關『性別平權』的意識,讓人更重視在多元社會中,每個人都應該擁有被平等對待的權利。『玫瑰少年』一詞正是形容氣質較陰柔的男孩。
----------
2015/11/6 【蔡依林PLAY世界巡迴演唱會】
蔡依林:「要非常謝謝葉媽媽,因為這位玫瑰少年 - 永鋕的人生非常短暫,但卻給我們很大的教育意義。
其實,包括我自己在內,從小到大,我們都在尋找大家的認同;這社會認同我嗎、老師認同我嗎、我的朋友認同我嗎、我的家人認同我嗎?
然後,我們被教育著什麼叫正常,什麼是對的。但是,很少被教育我們要有一顆包容心,學會接納。先從接納自己開始,然後,接納所有的可能性,也許,發生在你身邊很特別的事情,不代表你是很奇怪的,當你有對象可以傾訴的時候,那是你開始接納你自己的那一刻。
我相信永鋕在跟媽媽說他在學校發生的事的時候,他其實也在懷疑自己。所以他的故事也希望鼓勵大家,多一份包容心,先認同你自己,也許你真的不一樣,但是,那又怎樣。
我真的非常感謝每一個故事裡面的主角,給大家、包括我自己,非常多的提醒,尤其身為演藝人員,更需要大家的認同,但是,當我自己不認同我自己的時候,我自己也會迷失方向,我希望,如果你周遭也有這些朋友需要幫助,請你打開你的心,伸出你的雙手。」
---------
導演:侯季然
製片:林佳儒
製片助理:劉臻苓、朱怡如
攝影:馮信華
攝影助理:高遠承
場記:康閔雯
剪輯:魏如涵 Film Tailor Studio
剪輯助理:楊華琬
調光:洪文凱
混音:蔡顯淵
英文翻譯:謝慧柔、Paul Davey
資料畫面授權: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特別感謝:蘇芊玲老師、喀飛、同志諮詢熱線
製作:時光草莓電影有限公司
你是信實從未離開我身邊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評價
歡迎再度來到諾蘭全解析系列! 這次要來談的是《星際效應》。這部諾蘭評價最兩極的作品,到底是它的大師級之作,還是只是在炫技呢? 快來看看《星際效應》的真正意義吧!
FB(有各種影視迷因):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加入會員: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Q-fBheHysYWz9ObSEzMdA/join
如果你剛來,請看這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Zj5phF46N8&list=PLNsYSXaDLA89TvBjuV3h7l0wVRSPLk7FJ&index=1
諾蘭電影全解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v3pZ8GCNnI&list=PLNsYSXaDLA896bdu-7_WbeX4sDLI5JIjS
=====================================
剪輯: Bruce Lu
監製/編輯: 黃豪瑞 (Jasper)
歡迎來到超粒方,一個主要探討影視作品的頻道,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各種電影和影集的觀點解析,從熱門大片道經典老片到必看的冷門電影! 有時也會探究時事。還有迷因,非常,非常多的謎因
這部電影對於眾多諾蘭的觀眾來說,可說是代表著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在這之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諾蘭的堅持以及他融合無可比擬的娛樂和深層議題的能力,
足以讓他成為電影業的救星。
但是《星際效應》這部電影,卻讓某些人開始對這個想法抱持懷疑。
如今,在《星際效應》之後,
你要不是認為他只會拿看似龐大的概念以及曲折離奇的劇情炫技,
加入Bravo Nolan的黑粉行列,
要不然就是更深沉地陷入它所營造的世界之中,成為忠實諾蘭腦粉。
究竟,這部電影到底是個前所未見的史詩級作品,闡述某種宇宙性的道理,
又能描述一個令人發自內心潸然淚下的父女故事,
又或者,這部電影,只是一部用力、刻意地擠出觀眾眼淚,充斥著炫技操弄之作?
就連另一名我很欣賞的導演,
因《水底情深》而得到奧斯卡的吉勒摩戴托羅都說諾蘭是個「情感數學家」。
我相信他這樣說是沒有貶意的,
但是用數學如此「公式化」的冰冷手法去營造「情感」如此不理性的概念,不是有些矛盾嗎?
確實,諾蘭電影之中的情緒往往都彷彿是經由精密計算,
已經都抓準什麼時候能夠產生最大效益,配合漢斯季默令人無從抵抗的配樂
一次次重擊觀眾的各種感官,雖然非常有效,卻也顯得不夠人性化。
又或者是他闡述的一些主旨,讓人感覺像是在講大道理。
像是這部的罪魁禍首,當然就是安海瑟薇的這句話:
"Love is the one thing capable of transcending time and space etc etc”
對...這句確實許多令人詬病之處
我先不暴雷我到底是屬於剛剛所提的兩種諾蘭極端派別的哪一邊,
但是這一整段獨白,用在這裡不僅有些突兀,甚至可說是無厘頭
尤其在這段出現之前,這部都非常細心的建立在紮實的科學根據來建構劇情,
怎麼突然跳到這種虛無縹緲的概念?
更何況,「愛情是一切的解答」,無論在音樂、文學、電影之中,都早已是陳腔濫調了。
那麼,總是求新求變的諾蘭,
究竟為什麼會拿一個如此老套肉麻的概念來做為這部星際電影的中心主旨?
在諾蘭的電影之中,主角們在絕大多數時候都被困在某種無形的「監獄」之中,
而這些監獄,多半是他們自己施加。
一個保險業務員在老婆死後給自己灑下的各種虛假線索,讓自己維持些許的人生目標,
一名魔術師,為了自己對於藝術的追求,而不惜犧牲自己的身分以及人性,
相信我不用繼續舉例了,你大概知道意思。
而他們,就像諾蘭本人,都執著於「做好自己的工作」,
這些Good Job,往往卻也都帶著無法彌補的個人犧牲。
而這種為完成任務而犧牲自己的最佳例子,莫過於《星際效應》的庫柏。
困住他的監獄,並不完全是來自於他自身,而是全人類的共同體驗,
這個監獄,也就是「時間」。
他不僅被時間所困住,還被如玩物一般折磨、操弄,
轉瞬之間,他對於女兒的承諾就這麼破滅,莫菲的年紀,已經來到當年離開時的庫柏。
他曾經的家,已然成為了陌生的領土,而當年哭喊著要他留下的小女兒,
已經成為了漠然,甚至失望的成年人。
庫柏看著已然是陌生人的兒女,不禁啜泣,卻也無力挽回。
但是,既然我們都被時間所掌控,無能為力地被拖著走,那這一切究竟有什麼意義?
此時,因為過了23年,太空艘原料消耗不少,現在他們一行人必須面臨一個難題,
要選擇安海瑟威飾演的艾蜜莉亞前愛人愛德蒙斯,
還是「人類的模範」,整個計畫的核心人物曼恩博士?
這也讓我們再次回到她那句被許多人認為是謬論的說法,
也就是愛,愛是穿越時間與空間,維繫一切的最大力量。
想當然耳,這時後的庫柏,直接否定她所提出的理論,
只有能被客觀驗證、觀察與證明的科學,才是最終能夠拯救我們的答案。
一行人因此前往曼恩博士的星球。
不過...回到地球上,臨死前的布蘭教授揭露了A計畫只是個漫天大謊,
沒有黑洞之中的新資料,他其實無法真正解決重力的問題。
不僅如此,我們也發現了曼恩博士也在撒謊,他的星球根本不宜人居。
如果你看這個系列看到現在,你也會注意到在諾蘭過去的作品裡,
「謊言」以及「欺騙」也是其中的一大主題。
角色們時常告訴自己各種謊言來維持住自身的假想道德觀以及些微的理智,
他們的這些謊言是為了「保護他人的安全」、「犧牲小我完成大我」。
而《星際效應》直接顯現了,一切謊言都只是一時的,
在時間這無窮的監獄之中,這些謊言的表皮終究會逐漸脫落,顯露其空洞的真面目。
不過,謊言的本質也不總是惡毒的,布蘭博士對於所有人撒下的謊,
也促使世界各國再次團結一心,即使終究會滅亡,無庸置疑也是帶來短暫和平的關鍵。
諷刺的是,在人類的自私本質之下,
有時只能透過謊言來讓我們停止盯著眼前可見的膚淺目標。
就如電影中布蘭博士所說:
“I’m not afraid of death, I’m afraid of...time”
「時間」並不是克蘇魯般的宇宙恐懼,盯一眼就會讓人失去神智,
但是它在無形之中,在無意識之下,卻無時無刻不悄悄剝奪你的一小部分。
那麼,受困於這監獄之中,給予我們意義的,究竟是什麼?
你又猜對了,就是愛。
《星際效應》說明,愛正是在這廣袤無垠的囚牢之中,
牽引我們,引導我們的強大力量。
沒有時間,也不會有愛,這兩者就有如量子糾纏
(Will Smith: “Entanglement?”)
如果我們是那全知的五次元生物,同時能夠看到、存在於所有時間,
一切情感以及掙扎都會顯得毫無意義、微不足道。
就如天能解析影片提過,經典後現代小說《第五號屠宰場》之中能夠看到所有時間軸的外星人,
在被問到為什麼不阻止他們已經看到會發生的宇宙毀滅時,
只淡淡地回答:「事情就是這樣。」
反之亦然,如果沒有對於某樣人、事、物無法抹滅的熱愛,
時間的流逝就會失去意義,虛擲光陰也似乎是天經地義。
因此,時間雖然困住了我們,但是人不應該就這樣畫地自限,
正因為所有人都知道我們正一步步地步向死亡,才讓這一切產生意義。
但是,時至今日,在人們的壽命愈來愈長之時,我們對於時間的認知反而愈來愈低,
不斷地讓每分每秒充斥無意義的雜訊,
讓自己愈來愈忙碌,實際上在乎的,卻愈來愈少。
雖然說現實世界之中的NASA還在運作,但是庫柏說得對,我們只會盯著腳下的塵土。
他說「我們是先鋒、探險家、不是看護者」
但是對我來說,這句話也不完全是對的。
正是因為我們是「看護者」,有著在乎的心態,有著愛的連結,
才能夠驅使自己成為披荊斬棘的探險家。
《星際效應》所訴說的,其實在第一場戲就講明白了:
“Science is about admitting what we don’t know”
而世間觸手可及,但肉眼卻完全不可見的最大奧義,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科學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科技終究是來自於人性,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情感,
唯有可見的科學以及不可見的人類體驗完全合而為一時,人類才能夠有真正的發現。
而回到動物最原始的情緒本能,不就是生存本能嗎?
活下去的原始動力就是人們創造力的最大來源,
面對死亡的恐懼,面對無法掌控時間的恐懼,正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最大原因。
庫柏對於家人的牽掛原本是個累贅,
但他對於女兒的愛,對於女兒的承諾,對於時間將他與這個承諾拉得愈來愈遠的恐懼,
才使他成為這個故事之中的英雄。
「愛」這個難以用言語形容,卻又無可撼動的力量,
正是穿越時間與空間,將我們牢牢穩固的船錨。
但是,愛的「概念」,難道足以彌補時間所造成的損失嗎?
如庫柏,世上所有身為家長的人們,應該都能感受到時間的快速流逝,
轉瞬之間,你已然成為了孩子的鬼魂,當然不是字面上意義的鬼魂
(雖然說如果你已經不在這世上了,卻仍然認真看這部影片,我當然非常感謝你的支持,
晚上不要託夢給我我已經很常失眠了謝謝)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緣分穿越蟲洞然後降落到超靠近黑洞的星球上,
但是為了工作養家而錯過自己孩子的成長,卻是大有人在,
一不注意,他們已經離開家裡,出了社會。
即使庫柏拯救了全世界,
他眼睜睜看著自己女兒在沒有自己的情況下老去的這個代價,值得嗎?
也許他這樣的犧牲是必須的、甚至值得推崇的,
但對於困在超立方體內(oh yes) 的庫柏,絕對...不值得。不可能值得。
最後,這橫跨宇宙的史詩故事,也回到了諾蘭最原始,最平凡無奇的主題-
家。
諾蘭的每一部電影的主角,幾乎都急切著尋求自己曾經擁有,或是從未擁有的家。
這講述的並不一定是真正的一個地方,有可能是任何人事物,
甚至是你自己腦海中的一小角。
敦克爾克看著地平線的士兵、
《記憶拼圖》萊納為了尋求意義而給予自己的謊言、
蝙蝠俠不惜一切代價所保護的高譚市。
而《星際效應》所講述的悲哀,就是時間對於「家」所造成的改變,
有時候,你在隔了一段時間回到家,回到你曾經熟悉之處,
卻發現時過境遷,物是人非。
這並不見得是壞事,畢竟我們的骨子裡都有一個冒險者,「改變」就是人們的命運。
時間是個監獄,但是唯有認知到生命的短暫,一切轉瞬即逝的變化性,
我們才真正有可能得到自由。
這種先鋒的精神,是我們此刻最需要,但是也最匱乏的。
而這種精神最大的推動力,也就是無可預測、無從觀察,但是卻真切存在的愛。
在你看完這部影片之後,我們都老了20分鐘,更靠近死亡20分鐘,
但是《星際效應》訴說了,
我們不應該因為這樣的恐懼而停止仰望自己在星空之中的位置。
沒有人能夠逃離時間,但是我們能做的,是記錄下它、超越它,
就如電影最後太空站的還原房子之中大大小小的螢幕,播放著紀錄片。
我們也許現在不知道對於身邊的人的愛,以及這些紀錄能夠帶來什麼,
但是正如史帝夫賈伯斯所說:
「你無法預先把現在所發生的點點滴滴串聯起來,
只有在未來回顧今日時,你才會明白這些點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
而諾蘭也一樣,堅定地透過他最懂的語言來傳達這點,
電影,在本質上就跟愛一樣,其中闡述的想法也是超越時間以及空間的
而諾蘭竭盡一生試圖保存,對於電影的愛,已經愈來愈不受重視,
現代商業大片幾乎只求效率以及一時的歡笑、緊張,觀眾們都說「開心就好」,
但是,曾經,電影也是啟發驚奇、探索未知的最佳先鋒之一,
現在卻成為了不斷地繞著原地旋轉的遊樂園,短短十分鐘就能「看完」,大家也滿足了。
而正如住在四次元空間,但是只能掌控三次元的我們,
電影不也是用一塊二次元的銀幕來塑造充滿無限可能的三次元世界嗎?
你是信實從未離開我身邊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評價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擁 #核彈 大國前3名: #俄羅斯 、 #美國 、 #中國 。修等幾咧…台灣也差一點有核彈?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核彈有個厲害的稱呼叫做毀滅性武器,它的毀滅性究竟有多高呢?從二戰美國在日本廣島與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可見一斑,當時的廣島與長崎成為人間煉獄。根據報導,當時大難不死的人回憶,身邊看到的人都是全身灼傷,分不清是男是女,接近爆炸點的人幾乎是瞬間蒸發不見。另外有份統計資料顯示,廣島25萬,長崎近14萬人都死於美國的原子彈轟炸之下,並且危害持續到了現在。
核彈威力如此之大,成為各國顯示強大軍力的象徵,根據2020年6月日本「共同社」報導,長崎大學核武器廢除研究中心公布全球核彈頭的分布圖,全球9個持有核彈的國家,合計約有13410枚,擁有核彈頭數量最多的是俄羅斯,有6370枚、第二名美國5800枚、中國則增加30枚至320枚,成為第三名、去年第三的法國有290枚、英國195枚、巴基斯坦160枚、印度150枚、以色列90枚,北韓35枚。
但在同年的8月,美國陸軍發布的報告則指出,據信北韓坐擁至多60枚核彈,除此之外,北韓更擁有20款化學武器、存量最多達5000噸,為全球化武規模第3大的國家。只能說金小胖這麼嗆,原來是超有底氣的!
再來看看全球排名,哪國的核武最殺?第10名MK-14核彈 國家:美國、第9名 MK-16(TX-16/EC-16)核彈 - 700萬噸 國家:美國、第8名B53(MK-53)核彈 - 900萬噸 國家:美國、第7名MK-36核彈 - 1000萬噸 國家:美國、第6名常春藤“邁克”氫彈 國家:美國、第5名 MK-24/B-24 - 1000萬噸至1500萬噸 國家:美國、第4名MK-17/EC-17 - 1000萬噸至1500萬噸 國家:美國、第3名TX-21“小蝦”(城堡行動) - 1480萬噸 國家:美國、第2名B41核彈 - 2500萬噸 國家:美國、第1名沙皇炸彈(RDS-220氫彈) - 5千萬噸 國家:俄羅斯。
據報導沙皇炸彈的殺傷力是廣島原子彈的3333倍,爆炸的蕈狀雲直衝上64公里,擴散範圍超過一百多公里,爆炸威力十分驚人。
別稱為沙皇炸彈的RDS220,是冷戰期間由蘇聯所製造的氫彈,總計數量有兩枚,一枚試爆,另一枚留作研究和備用。一顆被稱為庫茲卡的媽媽,在俄羅斯諺語中有「要你好看」之意,製造計畫是由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狂熱推動而成,他希望能夠製造世界上最厲害的武器,讓世界在蘇聯的面前顫抖,經過改良設計後,將炸彈的反應釉塗層改為金屬鉛,減緩了爆炸威力,不僅讓當時輸送炸彈的人員有機會逃生,也降低爆炸產生的輻射量,而此場試驗更引起國際重視。
戰鬥民族就是狂,俄羅斯國防部日前(25日)表示,他們已經有能力從該國位於敘利亞的空軍基地派出裝配核彈頭的長程戰略轟炸機,拓展俄羅斯在地中海地區的軍事實力。
根據《路透》報導,俄羅斯國防部發聲明說,3架配備核彈頭的長程戰略轟炸機「圖-22M3」(Tu-22M3)已經飛往赫梅米姆(Hmeymim)空軍基地。該基地的跑道已經加長,其中1條跑道甚至加長至能讓俄羅斯運營所有種類的飛機。而這3架剛送到赫梅米姆空軍基地的轟炸機,在返回俄羅斯之前,將在地中海附近演習。
另外,被列為美國空軍最高機密的新世代無人太空飛機「X-37B」,於2010年4月22日首次升空試飛,至今已經6次,美國空軍從未說明它的功能。俄羅斯軍火工業高層驚爆,X37-B可能是一架不折不扣的「太空核武轟炸機」,具備攜帶核彈的能力,而且一次能夠攜帶6顆,可隨時攻擊地球上任一目標,沒人可以攔截!真的是這樣嗎?
而台灣與核彈的距離也曾經只差一步之遙,據報導指出,前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張憲義接受學者口述歷史訪談,讓沉寂多時的台灣核武議題再次浮上檯面,一位熟悉台灣軍武發展的退休官員說,台灣過去距離擁有真正的核子武器,其實只剩一步之遙,我國現在仍具有相關實力,「但不再製造,也不會再擁有。」
前述退休官員指出,台灣發展核武的起因,在於中國在一九六四年試爆原子彈成功,讓蔣介石深受震驚及威脅,因此引進以色列經驗及技術,在台灣成立中科院。而中科院所屬的各個研究單位,都是為了要配合發展核武而成立,一九六六年中國又成功試爆核彈,更讓政府堅定發展核武的決心。
這位離開中科院多年的高階退休官員說,七○年代,我國的國際環境接連遭遇被迫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等重大挫敗,加上中國核彈技術日漸成熟,中華民國台灣實際上是處於一個風雨飄搖的環境中,「台灣發展核武,絕非要擁核自重,而是希望擁核自保」,才會在美國的嚴密監控下仍執意要發展核武。
退休官員表示,在張憲義事件爆發前,我國其實距離擁有真正的核彈只有一步之遙,「電腦模擬數據都已完成,能攜帶彈頭的長程投射載具雖然不夠穩定,但也有了,只差沒有做核試爆…。」核彈這麼厲害,但隨著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有可能做出比核彈更具毀滅性的武器嗎?
最後要來講講台灣有可能成為遠征基地的核心嗎?國防院(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指出,美國海軍陸戰隊高層相信,今後陸戰隊須轉型為具「遠程精準打擊能力」分散小部隊,執行「遠征前進基地作戰」(EABO)任務,以垂直起降的MV-22魚鷹式旋翼機、濱海戰鬥艦、突襲快艇搭配無人載具,快速在選定的島嶼、島礁間進行突襲並迅速撤離的機動作戰,目的在於將對手領域周邊的一連串島嶼、島礁改造成飛彈陣地。
而近期所揭露的最新計畫,美陸戰隊更希望透過由兩棲突擊艦、駁船甚至是浮動平台,將遠征前進基地擴充為陸上加海上的據點網絡,加強對地面與空中機動部隊向外突擊支援,而台灣則可作為「遠征前進基地作戰」的關鍵核心。
#施孝瑋 @RJ台灣台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