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早安~今天是7月12日,農歷六月初三,護法韋陀菩薩聖誕🙏
韋馱菩薩現天大將軍身時,
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將之首,
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佛教護法神🙏
韋馱菩薩像常威武地立於最靠近寺院門口的四天王殿內,面向著寺院,以守護伽藍(即道場之意)。
韋駝菩薩擔任佛教中驅除邪魔、保護佛法的重任!為佛教中護法金剛力士的代表之一。
🙏南無護法韋陀尊天菩薩!
🙏南無護法韋陀尊天菩薩!
🙏南無護法韋陀尊天菩薩!
值此殊勝日,可多多念佛~吃素~點燈~佈施~供養~報名法會等,祈願韋馱菩薩威德力護佑眾等,闔家安泰、違緣消除、福壽雙增、消災免難!
祝福各位諸事順遂、速證菩提,
見者轉發,功德無量!🙏🙏🙏
~雨揚合十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黃大仙祠,全稱赤松黃大仙祠或嗇色園黃大仙祠,是香港的一座著名廟宇,位於九龍東黃大仙,佔地約18,000平方米,由非牟利慈善團體嗇色園管理。廟宇主要供奉東晉時南中國道教著名神祇黃初平,另亦有供奉儒、釋兩教的神祇如孔子、觀音等,故三教融合為香港黃大仙祠一大特色。該建築被列作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同時是香港第...
佛教四大護法 在 謝立聖插畫 Facebook 八卦
今天是城隍聖誕,先祝福一直默默保護我們的城隍生日快樂!
城隍本來是城牆與壕溝的意思,後來才慢慢演變抽人格神,有些是經由人們推舉有公信力與德行的人來當城隍爺。
而我畫的這位城隍,是城牆與壕溝的擬人化。
可愛的少女其實已經數不清歲數了,但祂在我眼裡永遠是如此美麗青春,勇敢無懼的形象。
左手摸著虎爺,右手將平常人格神的面具往上抬,好奇的看看大家送來的蛋糕、壽桃、澎湃的供品。
四周都是祂的護法與助理們,大家忙進忙出,把收到的禮物和供品分給城裡所有飢餓中的魂魄們,也順便將那些為非作歹的惡棍修理一番後紀錄起來向上稟報。
所以有城隍護佑的地方,總是充滿歡笑聲與公義,所有覺得受委屈或被欺負的一切,都可以找城隍爺稟報,讓城隍做主。
而當初跑來我夢裡催稿的虎爺,就是畫城隍與土地公的虎爺,但我每次問城隍爺需要幫祂畫一張可愛的圖嗎?(腦海浮現城隍黑臉鬍子Q版形象)
城隍每次都給了笑杯,然後蓋杯說不用。
而後來我慢慢感覺到,守護我們的不是只有人格神的城隍形象,而是一種柔中帶鋼的溫暖力量,城與溝的層層保護,我就浮現這個女神形象後,城隍就准我畫了!(原來啊)
而感覺到城隍想傳遞一個觀念就是,不要一有小情緒就跑來稟報,有時候那只是情緒和你放大個人感受的問題,其實對方也沒你說的那麼壞,或是傷害你如此深,對方可能訂便當忘了你,你就把他當殺父仇人一樣來稟報,說要把他當小人打死在地上,你還說什麼要用陽壽換取他出意外之類...
這有點小題大作,所以好好平靜情緒,回頭想想有什麼是你自己能做到的?
是不是溝通出了問題?
還是多種情緒糾結在一起,剛好爆發在這點上?
還是你其實只是希望找事情做?
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表達,相信你的生活將會變得很不一樣。
大致上是如此,分享給各位。
喔,再說一段我曾經跟城隍對話的過程。
「是真的有人要來傷害我,嘗試取我的命嗎?」我問。
當時有三個朋友同時段來跟我說,他收到城隍訊息,說有人要暗中派陰的來害我取命,要我做好保護和提防,最好親自去問城隍。
我平時跟人也沒結怨,更不可能去用咒術害誰傷誰,怎會有人要這樣弄我?
我就跪在省城隍廟裡,誠摯的問城隍爺。
「是唷!有這件事!」城隍給了一個響亮又乾脆的聖杯。
「嗚,我認真想不到,我對誰有如此深仇大恨,能讓他來這樣害我...城隍大大,可以給我一個明燈嗎?我真的列不出名單來...」
「呵呵...」(笑杯)
「是xxx嗎?」我隨便問一個感覺應該有可能會對我有恨意的人名。
「不是唷!」
「那...ooo呢?」
「也不是內!」
「不然...該不會是nnn吧?」
「哈哈哈哈...」連續兩個笑杯。
當天不管怎麼問,都沒正面答案,最後城隍叫我回家好好休息,正常生活,祂會先給我一層基本的保護,但其餘保護還是要靠自己。
當天我用我學會的七種保護方式盡力的做了保護,有西洋魔法的護盾、茅山派的護身符、五雷符、天使符印的保護符印、佛教的不動佛護輪...
總之,我把我家內外上下左右八方全部弄到全部完美,才放心的去睡覺。
但當天就夢到圖中的這個女子跑來跟我閒聊,壓根都想不到祂就是城隍!
「就不要問是誰咩,問到了你要報復回去嗎?」她說。
「也不是啦,就...好奇誰對我有如此深仇大恨,如果之前我有對不起他的地方,我希望能跟他道歉或是賠罪...之類的吧,我也沒想過要報復還是咒殺什麼的,重點我也不會!」我跟她在一間刨冰店裡吃冰聊天,我那時以為她是我朋友,聽到我的事情後來關心我。
「你還真的非常善良...連報復都沒想過...好啦!放心,這次你不會有事,但有幾個事情要去做,東南西北方要去踩海水,然後將你熟悉的超度咒語在海岸念21次,最後把一顆黑色的那個,丟到海裡,就能解開了!」她說完,吃了一大口草莓冰。
「蛤?」
我就醒來了,這夢我也沒跟任何人說,只是今天突然想起來。
我早就把她說的照做了最少兩次以上,而黑黑的是我一直卡在內心不舒服的怨,因為我不太擅長跟人說自己的苦或恨,大多都是往肚子內吞,我自己知道有一個黑黑的東西卡在我喉嚨和肺之間,那個是看不見的一種...節丸。
總之,後來沒事了。
感謝當初給我叮嚀的朋友、親人們,更感謝城隍的守護與入夢提醒,當初我都已經內心準備好,如果是前輩子我害死或殺死的魂來索命,我也會毫不逃避的任他宰割的,結果沒想到就照城隍叮嚀的就解開了...(也許,不是索命的吧?)
而我依然每日做功課,每天做上下供,跟大家結善緣,送上最誠摯的祝福。
好了,說了這麼多,還是要跟城隍說聲:「謝謝,生日快樂!有您真好!」
佛教四大護法 在 法鼓山 Facebook 八卦
📰以慈悲心防疫 方丈和尚分享安心的密碼
日前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受邀至教育廣播電台,與主持人張光斗錄製《幸福密碼》第二季節目,方丈和尚以四種環保暢談防疫心法,籲請聽眾一起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轉好運,共同平安度過這次疫情。
新型冠狀病毒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健康、經濟、心靈,主持人開場便提問方丈和尚對社會大眾有什麼樣的呼籲?方丈和尚表示,戴口罩是為了防止外在病毒侵入,但同時我們也要防止心靈病毒跑出去,佛法說要講誠實語,鼓勵我們多說善良的、有用的、安慰的、慈悲的、關懷的與智慧的話,我們要「罩」住口業,也要「造」就善業。
面對社會的不安與恐慌,方丈和尚進一步表示,為了防止病毒傳播的機會,人與人之間雖然需要適度保持社交距離,但心的距離反而要貼近,共同合作才能成功抗疫,唯有越多人合作,病毒才能越早消除,並以2020年英文「Twenty Twenty」,中文諧音為「團體」,來期許團體「以和為貴」,才能早日恢復人心和善、家庭和諧、社會安和、世界和平的生活。
「佛法告訴我們世間無常,三界如火宅,任何時候並沒有絕對安全的地方、時間。」方丈和尚分享當遭遇疫疾災時,慈悲心是防疫最好的方法,我們要過少欲知足的生活,減少浪費、殺生的行為,並從病毒侵襲中,學習更大的慈悲與智慧,並鼓勵大眾為共業當中代我們受苦的眾生,以及醫護人員、自己與社會大眾,共同祈願、祝福、迴向,一起平安度過艱難的時刻。
「佛號代表慈悲與智慧。」方丈和尚每日都會持誦聖號、禮拜觀音菩薩,他分享在誦念聖號時,平靜的心靈有助轉念、生起利他的心,同時也能得到護法龍天、諸佛菩薩的護佑,他更妙喻醫療人員為白衣大士,只要學習以慈悲關懷人、以智慧處理事情,每個男女老少都可以是觀音菩薩。
疫情期間,民眾心情容易惶恐不安,方丈和尚也分享佛教的「現在觀」,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我們都要享受當下,學習屏除妄念、安心吃飯;睡前祈福、安心睡覺,當得到充分休息,就能提昇免疫力,保護自己就是保護他人。
「幸福密碼」由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與國立教育廣播電台(FM101.7)共同製播,於每週五上午10:00-11:00播出,本集節目預計將於4/3播出,歡迎聽眾隨時鎖定精彩內容。
#佛號代表慈悲與智慧
#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
#幸福密碼
#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
#防疫心法
佛教四大護法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黃大仙祠,全稱赤松黃大仙祠或嗇色園黃大仙祠,是香港的一座著名廟宇,位於九龍東黃大仙,佔地約18,000平方米,由非牟利慈善團體嗇色園管理。廟宇主要供奉東晉時南中國道教著名神祇黃初平,另亦有供奉儒、釋兩教的神祇如孔子、觀音等,故三教融合為香港黃大仙祠一大特色。該建築被列作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同時是香港第一家獲香港政府批准舉辦道教儀式婚禮及簽發結婚證書的道教廟宇。在嗇色園的「五行」建築佈局中,照壁屬「土」格局。照壁於1938年興建,為水泥建的重簷藍綠琉璃瓦頂建築物,照壁上刻有「朝佛」、「清靈寶洞」乩筆及四邊的對聯。座落於「照壁」之後,是該園供奉佛教「燃燈聖佛」的殿堂。1933年初建,經1961、1974、1993、2007年重修,「亭」的建築外貌,四周以八支紅柱襯托,與其他的小殿堂連成一線,乃五行的「火」格局。新近2010年初於亭外的四周走廊加放了佛教「四大護法」的瓷器神像,使盂香亭顯得格外的神聖莊嚴。1897年間,梁仁庵聯同友好在廣東番禺扶乩遣興,偶然得到黃初平(黃大仙)降乩教導「普世勸善」,自此就成為黃大仙的信仰者,奉黃大仙為仙師,入道成為道侶,獲賜道號「傳道」。根據史料,1898年農曆八月廿三日,即黃大仙的寶誕,菩山道侶就開乩請求擇地建觀,普救百姓,在黃大仙「同意及指引」下,廣東第一間供奉黃大仙的祠觀,在翌年農曆的五、六月間,在廣州花埭(花地,位於芳村)落成。當時據說,只有梁仁庵道長能得到仙佛的感應,使箕筆移動和辨認沙上的箕字,所以成為普濟壇的主持。清末民初時期,黃大仙祠成為廣州著名宗教勝地,吸引廣州及珠江三角洲等善信到來參拜。梁仁庵後得黃大仙乩示,指廣州必有動亂,於是在1901年返回故鄉廣東省南海縣西樵山稔岡村,再成立「普慶」壇,並出錢出力,該祠約在1903年竣工。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政府,在破舊立新、徹底破除封建迷信的浪潮下,廣州市內許多廟宇寺觀都遭受破壞,普濟壇的廣州黃大仙祠亦不例外。由於中國政局動盪,社會穩定受到威脅,梁氏返回南海故鄉,但得黃大仙降乩指示「此地不宜久留,必須向南遷移」 。1915年,梁仁庵道長父子兩人,攜帶黃大仙畫像至香港繼續弘道,並在1921年於九龍竹園村創立普宜壇(嗇色園)。黃大仙信仰自此在香港有蓬勃的發展,甚至傳播至東南亞及美加等一帶。而廣州黃大仙祠普濟壇在1919年就被國民政府充公,改建為孤兒院。梁仁庵到香港後,先在乍畏街及大笪地開壇闡教,再於灣仔大道東設壇安奉黃大仙師及開設藥店,兩年後該處被火燒毀,又把壇遷移往灣仔海傍東。其後於1921年黃大仙師降乩啟示,命當時梁仁庵道長 往九龍城一帶相地建殿,道侶到竹園村附近一山,見靈秀獨鍾,便再扶乩請示仙師,得乩示「此乃鳳翼吉地」,適合開壇闡教,遂決定於現址建祠,並於同年7月落成啟用。1921年8月,嗇色園正式成立,負責管理祠廟。黃大仙祠建成之初,原為私人道場,只供道侶及家屬入內參拜。後來參拜善信漸多,及至1934年,園方礙於當時的廟宇條例及租地批約所限,不能再讓民眾入內,後經當時華人廟宇委員會委員周峻年向華民政務司請准,才特許於每年正月初一開放讓善信入內參拜。至1956年8月21日,黃大仙祠才正式獲政府批准全面開放予善信參拜。黃大仙祠共佔地18,000多平方米,除主殿外、還有三聖堂、從心苑、九龍壁等,各具建築特色,祠內的牌坊亦充分表現中國傳統文化。除個別建築物顯現中國傳統寺廟建築特色外,祠內建築又按左龍右鳳、五行屬性而興建,令整座建築群組更見特色。黃大仙祠於2010年5月被確定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太歲元辰殿」於2011年1月12日正式對外開放,全殿分為前廳及主殿,整體設計融合中國傳統道教及現代色彩,主殿橫額由國學大師饒宗頤親題。殿內設有眾星之母斗姆元君、六十太歲及六十元辰,並提供電子感應「上表」祈福系統及LED星象天幕,入場費為100港元,65歲或以上長者及傷殘人士半價。此外,殿內提供「上表」服務,由道士代為「攝太歲」,收費300港元,完成「上表」後,善信所屬的太歲的頭頂上會放出煙霞及射出紅光。祠方稍後會再將善信的上表燒予太歲。其他工程包括新建的藥王殿、財神殿、王靈官殿等三個殿宇及擴建福德祠。黃大仙祠內亦新置了月老銅像,以應不同善信的需要。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3HGMjHsB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