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都夜貓子照過來,今天親自體驗網友製作的高雄跑BAR路線,第一關將以余光中先生《讓春天從高雄出發》為主題,我將和Bartender以在地農產品學習製作經典調酒。
—————————
1. 守夜人- 來自經典雞尾酒 X.Y.Z 的變化,致敬港都夜裡工作的勞工。
以旗山香蕉、大社萊姆入酒。
2. 春雨綿綿- 以紅樓夢的愛情詩句「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籠人是酒香」來呼應余光中大師的作品《春雨綿綿》。
以琴酒、本土甘蔗、黃玉蘭純露調製。
跑BAR活動詳情:https://reurl.cc/EGDbm
更新連結:http://bit.ly/2SW77c7
#理性飲酒 #喝酒不開車 #未成年請勿飲酒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原泉滾滾:臺師大噴泉詩社50周年詩選」新書介紹 專訪:顧蕙倩老師、康書恩同學、曾映泰同學 內容簡介: 民國54年師大國文系進來了一批新鮮人,這些文學青年雖來自四面八方,沒多久就發現有一個共同的興趣:耍弄文筆。其中年紀最大的是退伍老兵秦嶽(貴修),因為比較年長,且已有...
余光中詩愛情 在 葉壽山 Facebook 八卦
港都夜貓子照過來,今天親自體驗網友製作的高雄跑BAR路線,第一關將以余光中先生《讓春天從高雄出發》為主題,我將和Bartender以在地農產品學習製作經典調酒。
—————————
1. 守夜人- 來自經典雞尾酒 X.Y.Z 的變化,致敬港都夜裡工作的勞工。
以旗山香蕉、大社萊姆入酒。
2. 春雨綿綿- 以紅樓夢的愛情詩句「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籠人是酒香」來呼應余光中大師的作品《春雨綿綿》。
以琴酒、本土甘蔗、黃玉蘭純露調製。
跑BAR活動詳情:https://reurl.cc/EGDbm
更新連結:http://bit.ly/2SW77c7
#理性飲酒 #喝酒不開車 #未成年請勿飲酒
余光中詩愛情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送給天下偉大的母親.詩句》
* 我最忘情的哭聲有兩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開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終
第一次,我不會記得
是聽你說的
第二次,你不會曉得
我說也沒用
但這兩次哭聲的中間
有無窮無盡的笑聲
一遍一遍又一遍
迴蕩了整整30年
你都曉得,我都記得
—-余光中
* 母親為我烤製了整個世界
在這些甜糕中。
我所愛的人擠滿了窗口,
帶著星辰的葡萄乾。
渴望被封閉在我的體內,
如麵包中的那些氣泡。
在體外,我光滑、寧靜而褐色。
世界愛著我。
我的頭髮悲傷如乾涸沼澤中的蘆葦——
所有罕見的鳥拍打著美麗的翅膀
逃離我。
—阿米亥(以色列作家)
* 婦女對世界說來是母親。不僅因為母親生兒養女, 而且重要的是因為她教育人, 把生活的快樂給人。—高爾基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
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李商隱《送母回鄉》
*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
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
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
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
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
—白居易《慈鳥夜啼》
* 幸福就是,尋常的日子依舊。—龍應台
* 孤身者啊,當你衰竭時你就回頭遙望,
任何荒涼的土地,都有母親在生長。—-馮永鋒
* 踏過地面,不留下腳印。
我願逆流而上,尋你的愛情,
尋我不存在的出生證明。
在這午夜,我將穿過
大半個中國。飛躍過秦嶺,
摘二十四年前的花,獻你。
我採摘我一生的花束。
這裡沒有滾燙的物質,
我只葆有這午夜的青春。
我們共有的腎以及心臟,
是鎖鏈兩端的獸。
母親,我捆綁自己,為你
做一個祭奠。你是一根鞭子。
在與此相同的時刻,我不能不
抽打自己,舔我們噴湧的血。
—-馬雁
* M代表著母親給予了我們一切,
O意味著與此同時她正在衰老,
T象徵著她為了拯救我們流的淚,
H表明瞭她最無私最偉大的心靈,
E是她充滿著愛萬分溫柔的眼神,
R說明著正確,並且代表著她永恆的真理。
把他們和在一起, 便是母親,
一個代表著最無私最偉大的給予了我所有全部的詞。
—---Howard Johnson
* 母親的手臂是由溫柔做成的;孩子們在其中酣睡。——雨果《悲慘世界》
—圖片:法國文化中心
余光中詩愛情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原泉滾滾:臺師大噴泉詩社50周年詩選」新書介紹
專訪:顧蕙倩老師、康書恩同學、曾映泰同學
內容簡介:
民國54年師大國文系進來了一批新鮮人,這些文學青年雖來自四面八方,沒多久就發現有一個共同的興趣:耍弄文筆。其中年紀最大的是退伍老兵秦嶽(貴修),因為比較年長,且已有社團經驗,就帶動了同班及校內同學一起籌組詩社:同班的凡有林秀燕、古添洪、黃癸楠及李弦(豐楙);而英文系陳慧樺(鵬翔)、美術系藍影(建廷)等,也都惠然肯來。校內課外活動雖有文藝社,大家也會參加,但組詩社的意義卻不一樣:既能因應臺北詩壇的文學氣氛,也可以和其他大學的詩社交誼,如文化大學的華崗詩社。大學詩社不像「創世紀」、「藍星」等,強調文學主張的一致性,而較重以文會友的創作活動。當時臺北的大詩社、詩刋均已沒落,唯街頭奇景的周夢蝶詩攤猶在明星咖啡屋前。詩壇後生既不畏一切,當時政治氛圍雖則嚴峻,在校內只要和課外活動組溝通,仍可召兵湊齊人數籌組社團,通過時間正是民國56年,到今年(106年)剛好正滿50年。
詩社成立後的第一目標:出詩刊?窮學生的辦法就是大家湊錢、出力,《噴泉》詩刊創刊號就是這樣出爐的。當初取名「噴泉」,既因紅樓前圓環有此一景,也謙喻只是滴水成泉而期待將來的巨流。創刊號所訂的黃道吉日:民國57年1月1日,指導老師當然搬請「藍星」名星:余光中先生,秦貴修當社長、美編則靠梁建廷,我們這一小群都在噴泉中匯成一股湧泉。社長就代表大家寫了〈創刊的話〉,其中有些話現在不容易體會,當時卻有諸多真實感受:如強調不躭心「蔑視的眼光」、不畏懼「冷冷的譏嘲」,就曲達了中文系未能正視新詩、現代詩;而關鍵句的「難懂、費解」,乃至不標榜主義、不依附流派,則是反映當時詩壇的困境:「創世紀」提倡的現代主義、「笠」刊登的圖像詩……,都曾被文學界所批評。當此之際,噴泉湧現的涓涓細流,既實踐於早期的詩刋中,也在畢業後持續噴湧,如成立「大地」詩社,和「龍族」、「主流」等彼此呼應,印證了大學詩社就是搖籃的作用。
在大學詩社的文化生態中,與噴泉相前後的詩社、詩刊也不少,為什麼只有噴泉竟然延續了五十年?縱使其間頓挫起伏,仍能持續迄今。期間和噴泉結緣的,後來離開校園後也續有發展,既有詩壇長青樹如陳黎,也有從社會到學院持續播種如陳義芝;最關鍵的則將新詩從大學帶入中學。在文學素養的培育中,新詩詮釋的方式愈來愈多樣化,從文本細讀到音聲朗誦,都能曲盡現代詩之美。記得林秀燕在新竹高中期間,從課內到課外,既詮釋新詩也帶動朗誦,如此播下種子而引發學子的興趣,在政大曾有學生提起:他對新詩有興趣閱讀、創作,就是在竹中被林老師啓發的,這樣的例證比比皆是。此即噴泉詩杜的創社目標,既對彼此的創作形成激盪效應,也將新詩的愛好帶入中學、大學及社會。五十年,整整半個世紀,今天文學世界早已被改變:中小學有朗誦詩比賽、臺北捷運上貼掛新詩獎作品,絕不會出現蔑視的眼光!這就表示臺灣的師範教育不「保守」,文學和社會也非斷裂。相信噴泉還會連噴五十年,這樣的精神從創社持續至今,願大家共同禱祝:噴泉精神永在。
主編簡介:
康書恩
1995年生,臺灣花蓮人。逐漸明白生活是為不斷辯證,時刻擁有更新穎的說詞與假設。國立花蓮高中畢業,臺師大國文學系百六級。曾任師大噴泉詩社第48屆社長、第49屆顧問長;《詩生活》現代詩報創辦人暨發行人。現為太平洋文藝營營隊總籌及授課講師。曾獲臺積電文學獎、師大紅樓現代文學獎,並著有詩集《潮海印象》。
曾映泰
1987年生。噴泉詩社第48屆社員,49屆創作股股長,50屆社長。曾任教於國中,現就讀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碩士班。多向人類以外的事物學寫詩,但沒得過幾個獎。習慣寫給愛情,寫給人類社會,寫給身邊的人類,希望他們重新成為人。曾經編過幾本書,目前努力將文學結合桌遊中。
策畫簡介:
顧蕙倩
噴泉詩社第19屆創作組組長。1965年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學士、淡江大學中文所碩士,佛光大學文學系博士。曾任中央日報副刊編輯、國立師大附中教師、現任臺灣師大及銘傳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曾獲師大噴泉詩獎、臺北詩人節新詩即席創作首獎、2014教育部特色課程特優獎、2016國家文藝基金會文學類創作補助、第51屆廣播金鐘獎「單元節目獎」。
許碧華
1966年生。噴泉詩社19屆副社長、20屆社長。師大國文系畢業、師大國文系研究所結業、輔大宗教系在職專班碩士畢業。板橋高中專任教師、導師、國文科召、訓育組長、社團活動組組長、教師會理事長、退休教師聯誼會會長(現任)。曾任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教學部主任和新北市分會副會長、台北市公私立中等學校詩歌朗誦比賽評審委員。

余光中詩愛情 在 齊豫趙照演唱余光中詩[鄉愁] - YouTube 的八卦
齊豫趙照演唱 余光中詩 [鄉愁]. 6,453 views6.4K views. May 16, 2019 ... 诗歌 爱情 1 佳人难再得【百家讲坛20160304】超清版. CCTV百家讲坛官方频道.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