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家後 ◎#陳水扁
在起床聲中驚醒
原來自己還能呼吸
立德電台好心來迎接嶄新的一天
卻發現沒有人有好心情
層層的銅牆鐵壁
又小又濕又暗的囚房
溫煦陽光擠不進的黑牢
圓球二十四小時監視行動
是看有無失去自由
抑是關心是否還活著
水桶一桶又一桶
大桶不夠 茶水桶也可以
吃喝拉屎,洗衣洗澡
濕了又濕,不知什麼叫做干
能掛的都掛了
分不清是干是濕
雜物棉被書籍佔滿地鋪空間
不是遊民乞丐收容所
而是巴士底監獄的土城看守所
立德音樂的旋律很美
卻撫慰不了思憶親情的惆悵
家後一曲 一唱再唱
教我如何不想她
寶徠匆匆的最後一面,猶如昨日
十三天 彷彿十三年
曾經是重慶南路寓所的舊主人
如今是新主人的階下囚
歎政治的變幻、殘忍、無情、黑暗
台灣何時已成拉美、非洲、東南亞的落後國家
又重回中國歷史的改朝換代
你說後悔作第一夫人
不對 這不是你的錯
是我不聽你的話
自私的走上政治這條路
什麼工作不能做 去作什麼總統
一切晚矣 不可能再回頭
政黨輪替的枷鎖
在亂石堆中
獨立建國的志業
還在半空中
不能抬頭挺胸走出去
也要死在台灣歷史的十字架上
--
◎作者簡介
陳水扁(1950年10月12日-[b]),臺南市官田人,生於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南縣官田鄉西莊村(今臺南市官田區西莊里),律師出身,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曾任海商法律師、中華民國第十、十一任總統(2000年-2008年)。歷任民主進步黨第十屆主席、民主進步黨第十一屆主席、臺北市議會議員、立法委員、臺北市市長、中華民國總統等職。由於涉及龍潭購地案而被判刑20年,三審定讞發監執行,2015年1月5日核准暫時出獄,進行保外就醫。[3][4]2016年2月4日第5次延長保外就醫至2016年5月4日止。
(轉自維基百科,本篇書寫時仍未確定陳水扁是否能繼續延長保外就醫)
--
美術設計:旅臺小子
攝影來源:Wikipedia.org | 田近貴
--
◎小編賞析
〈給家後〉是陳水扁2008年在土城看守所被羈押時透過律師分享的作品,內容談及自己的政治參與、政治理想,以及對妻子的思念。作品發表後遭到前民進黨大老沈富雄、詩人余光中、散文名家張曉風的批評,或指其程度不佳,會教壞學生;或直言此乃分行散文;或對此是否為詩直斥「饒了我吧」。
當我們在閱讀這首詩的時候,需要留意幾個部分。首要的問題是,這首詩是以漢語進行的閩南語書寫?還是部份參雜閩南語,仍應以北京話閱讀習慣為主書寫的?這影響了整首詩的閱讀語感。其二,雖然是家書,但陳水扁作為一個政治人物,一舉一動都應有其政治意涵(不管當事人願不願意),那麼這篇作品的目的是為其政治思維服務,對妻子懺悔,抑或是兩者都有,有沒有其他選項?當事人很清楚自己的行為會有政治意義的時候,這樣的書寫是否會出自於真誠?這值得懷疑。其三,當陳水扁以部分談論理念的方式談及自己的理念,如以巴士底監獄(法國大革命中被群眾進攻的監獄,內也有不少被國王關押的政治犯)自比土城看守所,直言不諱的談論獨立建國......這些政治意義上的認同與否,能不能影響我們對現代詩預期應獲得的(審美或者其他)判斷標準,還是能因為他說出了自己的心聲,而認定這樣的寫作是藝術的,只是未必是高雅藝術的?
上面這些問題,小編也沒有答案。藝術在平民百姓的想像跟學者專家的心中很可能會有一把不同的尺,並不強求說服什麼人。但願鼓勵大家思考與討論。
以小編自己的看法,我認為這首詩應當較適合以閩南語念誦,原因在於其中較柔情處(例如倒數第二段)與較激憤處(如最後一段)若單純以北京話朗誦,就少了一點情感的契合度。(或許各自嘗試一下是可以抓感覺的方式)。至於第二個問題,在閱讀文學作品時一般我會試圖分別現實與「詩中呈現的」,畢竟真誠不見得為好,一個人真誠也未必在詩裡面可以被驗證。最後,當我們平常都在期待現代詩(或其他的藝術)「一定要有○○」的時候,這個○○(例如我們可以帶入音樂性)在藝術領域中很可能是可以被挑戰的東西。為什麼「一定要有」而不是「即使沒有也可以」呢?好比現代詩一定要寫得高雅漂亮,那麼不高雅、不漂亮的是否就不足以稱之為詩?好比現代詩一定要講求意象精準,這中間就有了一個一定要使用意象的標準存在──可是為什麼一定要呢?如果詩歌一定是受過文字訓練的貴族才有能力寫就的東西,那麼是否平民百姓就無形中離詩歌更「遠」了?可是課本都告訴我們詩歌應該是最貼近人民的呀。好比有人在比較實際的社會寫實、政治諷諭方面寫出了你我的心聲,你期待他一定要是「說得真好,把我心裡的話都說出來了還說得比我好」的,還是「他說的話就是我心中的話,我從中可以獲得情感的認同!」的呢?還是兩者都可以,或者還可以有同時有更多的選擇?但這種情感取向的同情與理解,能不能讓現代詩的判斷不流於情感的附庸,而是同時有一個文類準繩的東西?──我們可以追問的問題是,如果上面那些都不是成立「什麼是詩」的充分條件,那麼我們到底要怎麼為「什麼是詩」,或者如何判斷一首詩設立合理的標準呢?其實很不容易,對不對?(笑)
回到這首詩來看,陳水扁的寫作方式是以白描的方式完成,幾乎沒有無法理解的比喻。前三段從發現自己還活著,卻還受到自己無法接受的對待開始,進而敘述獄中生活那種暗無天日的苦悶。後四段以一柔一剛的方式行文,思念妻子,記掛國事而懷憂喪志。以寫作專業的眼光,這首詩的概念無疑可以再更精準收斂些,讓字句呈現更加有力的狀態。但這樣的吹毛求疵不足以判斷成敗,實則面對這樣的作品,我們很難不根據自己內心的政治傾向來投入同情或批判的眼神。
這是一首我不知道該不該推,但認為大家可以看看的詩。今天是520,馬英九總統的八年執政結束。他為官清廉,顯然很難像陳水扁一樣面對政治清算。所有的歷史功過很難在今天驟下判斷,我只是很傻很天真的期待我們將擁有一個更好的台灣。我有一天能驕傲地跟我的國際友人說:我是台灣人。不是泰國,當然,也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16/05/20160520.html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行星燦爛的時候」介紹 訪問作者:翁禎翊 內容簡介: 指叉球飛出的時候幾乎沒有橫向的旋轉,空氣阻力比直球小得多。那時,被呵護安好、被潤飾剪裁的世界正是這樣在我們的眼前攤展。 這是翁禎翊的青春書寫,他寫生命中相遇的每一個人,在七歲的午後一同被迫關在〈Dog House〉的愛畫畫...
余光中散文 在 劉方慈 Crystal Liu Facebook 八卦
河水不回頭 而河常在
國中時,老師分享了席慕蓉的詩,隨後開啟了我的小小小文青時代。余光中,散文和新詩,都讓我愛不釋手,記得有回全家到當時是全台中唯一一間的誠品書店逛逛,沒啥閒錢的我,硬是跟爸爸要求,買一套余光中詩選,我爸還說:「只有精裝版的嗎?」(大概是比較貴..)
余光中日前天冷不適住院,今上午病逝,享壽89歲。
一代文壇大師殞落,不過如同他在《七十自喻》中寫到:
再長的江河終必要入海
河水不回頭 而河常在
#余光中
圖片來源:風笛詩社
余光中散文 在 勇媽阿惠 - 黃敏惠 Facebook 八卦
為感謝余光中大師熱心協助嘉義市語文教育的指導與提升,且連續2年在嘉義市舉辦「余光中散文獎」頒獎典禮,帶動城市的藝文風潮,在今天頒奬典禮上,敏惠特地頒贈榮譽市民證書給余光中大師,這也是嘉義市的榮耀。余大師接受證書時,還笑著說:現在我也是嘉義市民囉!
余光中散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行星燦爛的時候」介紹
訪問作者:翁禎翊
內容簡介:
指叉球飛出的時候幾乎沒有橫向的旋轉,空氣阻力比直球小得多。那時,被呵護安好、被潤飾剪裁的世界正是這樣在我們的眼前攤展。
這是翁禎翊的青春書寫,他寫生命中相遇的每一個人,在七歲的午後一同被迫關在〈Dog House〉的愛畫畫的女孩,讓他決定用盡自己還有的能力去幫助每一個人;與懷抱棒球夢的兒時玩伴,一起用熱情、天真和妄想,企圖遮蔽現實世界的殘酷,即使熱情燒盡後〈指叉球〉偏離了好球帶,終究會成為一記坦率的直球;鼓起勇氣的示弱原來也可得到善良的理解,那是〈初戀〉女孩給他的震撼,也是他收到最溫柔與實際的支持。
在十二到二十四歲間,有太多事情都被排在棒球前面,在升學夾縫中求生存,搶奪讀書之外一丁點的時間,發洩過多的精力,也不想自己成為地球上遙不可及孤獨的人,決定參與其他男生們的那顆星球,過著不怕雷劈天打、整天真心話又大冒險的生活,交織出〈行星燦爛的時刻〉。
真正讓人害怕的不過是:當你還相信這個世界的時候,卻不被這個世界所理解。這就是我想要來當司法官的原因。
〈南十字星〉中,他責問自己什麼是生命最害怕的一刻,是跟著國小同學小良闖入捷運閘門被抓到當下,什麼話都說不出來,連擺脫求饒都擠不出口。這卻也是他想成為司法官的原因,去理解那些不被了解的人。
他也描繪過分善良,又事事尊重自己的母親;陪伴他練習開車的父親,以及熱愛小熊維尼的妹妹,還有那些來教他學會愛,等他學會就離開的情人,他認真去理解生命中重要他人的內在世界,在文字世界裡轉動星空。
全書洋溢著澎湃的青春氣息,懷抱美麗的信仰,無論寫人、記事,無一不是作者擁抱世界的方式,溫柔而且認真。
作者簡介:翁禎翊
1995年生,台大法律系輔修日文系畢,現就讀台大法研所民法組。白天是研究生和助教,職業教民法;晚上告訴自己要安靜寫點東西,記得快樂或傷心的事。喜歡海、煙火還有拉拉熊。覺得愛不是只有一種形式,遺憾與美麗往往是一體兩面的同義詞。
與凌性傑等人合著旅遊書《慢行高雄》,作品入選九歌108年度散文選。曾獲余光中散文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
出版社粉絲頁: 九歌文學國度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_MFiZyYQ9o/hqdefault.jpg)
余光中散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慢行高雄:15條文青帶路,輕鬆遊晃路線」介紹
訪問作者:翁禎翊
內容簡介:
散步碼頭吹風看海,品嚐美味小吃,享受在地慢活情調。
咖啡酒吧X在地美食X風格書店X藝文景點
高雄是一座適合慢行與慢活的城市。
你可以搭船出海,沿著藍色公路飽覽海洋城市的碧海藍天;
你可以騎單車或散步,細細品味鹽埕巷弄的慢活情調,
輕鬆恣意品嚐沿途小吃,再找家咖啡店消磨閒適的午後時光;
你可以跳上輕軌,到棧貳庫欣賞開闊海景,在百年倉庫改建的文創區感受人文氣息;
你可以在造型新穎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觀賞表演,順道拜訪老店密度最高的鳳山一帶……
2020年,高雄這個名字正好滿一百年。身為高雄人的凌性傑,本著分享故鄉美好事物的想法,與四位青年作家一起完成的《慢行高雄》,以創作者的眼光書寫高雄的文化與歷史,規劃15條輕鬆遊逛路線,刻意挑選具有文化意義的場景,包括文學館、美術館、絕美圖書館、文青咖啡館、獨立書店、藝術特區、表演場館、百年古蹟,還有風格獨特的在地美食,皆是捷運或輕軌可達。跟著文青玩高雄,放慢腳步、打開感官,你會重新認識高雄。
作者簡介:凌性傑
高雄人。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班畢業,東華大學中文所博士班肄業。現任教於建國中學。曾獲台灣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著有《文學少年遊:蔣勳老師教我的事》、《男孩路》、《島語》、《海誓》、《自己的看法》、《彷彿若有光》、《陪你讀的書》等。編著有《九歌一〇八年散文選》、《2018臺灣詩選》、《青春散文選》(吳岱穎合編)、《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楊佳嫻合編)、《人情的流轉:國民小說讀本》(石曉楓合編)、《另一種日常:生活美學讀本》(范宜如合編)等。
作者簡介:尤尊毅
人類學系畢業。書呆,求知心旺盛,目前最大願望是成為一名雜食者(Omnivores)。曾獲台大文學獎、師大紅樓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
作者簡介:翁禎翊
1995年生,台大法律輔修日文系畢業,現在就讀台大法研所民法組。白天是法律系的助教,職業教民法;晚上告訴自己要持續寫點東西,努力當作家。覺得愛不是只有一種形式,遺憾與美麗往往是一體兩面的同義詞。曾獲余光中散文獎、林榮三文學獎等。作品入選《九歌108年度散文選》。經營文字帳號:@jhenyi.weng。
作者簡介:陳宗佑
建中紅樓詩社,臺大哲學系畢,咖啡成癮。曾獲臺大文學獎、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周而復始地,我們甘願在重複中令時間走遠,只因往復的形式如此近似永恆。
作者簡介:黃立元
澎湖長岸人,臺大人類所畢業,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人類學博士生。定居高雄、臺南兩城十年,臺北求學十年。曾獲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紅樓文學獎,作品入選《生活的證據:國民新詩讀本》。試著在生活、書本與田野的間隙裡,摸索詩、民族誌與小說的輪廓。
出版社粉絲頁: 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URAsT3wKAo/hqdefault.jpg)
余光中散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慢行高雄:15條文青帶路,輕鬆遊晃路線」介紹
訪問作者:陳宗佑
內容簡介:
散步碼頭吹風看海,品嚐美味小吃,享受在地慢活情調。
咖啡酒吧X在地美食X風格書店X藝文景點
高雄是一座適合慢行與慢活的城市。
你可以搭船出海,沿著藍色公路飽覽海洋城市的碧海藍天;
你可以騎單車或散步,細細品味鹽埕巷弄的慢活情調,
輕鬆恣意品嚐沿途小吃,再找家咖啡店消磨閒適的午後時光;
你可以跳上輕軌,到棧貳庫欣賞開闊海景,在百年倉庫改建的文創區感受人文氣息;
你可以在造型新穎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觀賞表演,順道拜訪老店密度最高的鳳山一帶……
2020年,高雄這個名字正好滿一百年。身為高雄人的凌性傑,本著分享故鄉美好事物的想法,與四位青年作家一起完成的《慢行高雄》,以創作者的眼光書寫高雄的文化與歷史,規劃15條輕鬆遊逛路線,刻意挑選具有文化意義的場景,包括文學館、美術館、絕美圖書館、文青咖啡館、獨立書店、藝術特區、表演場館、百年古蹟,還有風格獨特的在地美食,皆是捷運或輕軌可達。跟著文青玩高雄,放慢腳步、打開感官,你會重新認識高雄。
作者簡介:凌性傑
高雄人。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班畢業,東華大學中文所博士班肄業。現任教於建國中學。曾獲台灣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著有《文學少年遊:蔣勳老師教我的事》、《男孩路》、《島語》、《海誓》、《自己的看法》、《彷彿若有光》、《陪你讀的書》等。編著有《九歌一〇八年散文選》、《2018臺灣詩選》、《青春散文選》(吳岱穎合編)、《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楊佳嫻合編)、《人情的流轉:國民小說讀本》(石曉楓合編)、《另一種日常:生活美學讀本》(范宜如合編)等。
作者簡介:尤尊毅
人類學系畢業。書呆,求知心旺盛,目前最大願望是成為一名雜食者(Omnivores)。曾獲台大文學獎、師大紅樓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
作者簡介:翁禎翊
1995年生,台大法律輔修日文系畢業,現在就讀台大法研所民法組。白天是法律系的助教,職業教民法;晚上告訴自己要持續寫點東西,努力當作家。覺得愛不是只有一種形式,遺憾與美麗往往是一體兩面的同義詞。曾獲余光中散文獎、林榮三文學獎等。作品入選《九歌108年度散文選》。經營文字帳號:@jhenyi.weng。
作者簡介:陳宗佑
建中紅樓詩社,臺大哲學系畢,咖啡成癮。曾獲臺大文學獎、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周而復始地,我們甘願在重複中令時間走遠,只因往復的形式如此近似永恆。
作者簡介:黃立元
澎湖長岸人,臺大人類所畢業,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人類學博士生。定居高雄、臺南兩城十年,臺北求學十年。曾獲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紅樓文學獎,作品入選《生活的證據:國民新詩讀本》。試著在生活、書本與田野的間隙裡,摸索詩、民族誌與小說的輪廓。
出版社粉絲頁: 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rDYFwWVNEA/hqdefault.jpg)
余光中散文 在 余光中- 求真百科 的八卦
與林以亮等人合譯《美國詩選》在香港出版,與國語派作家展開文言文與白話文之爭。 1963年9月,第一本散文集《左手的繆思》出版。次年,第一本評論集《掌上雨》 ... ... <看更多>
余光中散文 在 第三屆余光中散文獎入圍作品介紹- YouTube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