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善心人士從柯粉群組內部轉來一段文章。柯粉說,2012到2020之間,高雄每年從中央拿的「一般性及專案補助款」,都比台北市多;試圖證明中央政府並沒有虧待高雄,而柯文哲錢拿得比較少,所以柯文哲是冤枉的,我們批評柯文哲是不對的。
這種論點真的是毫無意義。
重大建設最花錢的項目,像捷運初期路網(初期路網一定比後續路網貴,因為里程長而且整個系統也要從頭做起)、鐵路地下化、大型河川防洪治水、核心商業區的拆遷重劃與基建等,這些東西,台北早就在1980、1990年代就已經做得差不多了,至遲不超過2000年代初期,真是滿滿的先發優勢。
柯粉提供的資料,從2012算起,這時候台北的重大基礎建設早已告一段落,而高雄才正進行到高峰期。一個早就把該花的錢花完了,另一個才正要開始花大錢,怎麼比?如果把2000年代以前,中央政府補助給「台北市」的建設經費,換算成現在的幣值,恐怕是個天文數字。
拿2013完工的高雄展覽館說事,那請問1985年完工的台北世貿算什麼?拿2018完工的衛武營藝文中心說事,那請問1987年完工的國家兩廳院算什麼?拿2016年才啟動搬遷的高雄205兵工廠遷移說事,那請問1980年就遷移的聯勤44兵工廠(後來改番號為206兵工廠,在現在的信義計劃區境內)算什麼?
更不要說,柯粉很惡意地撇開了新北、基隆的部份不談。要知道「台北市」的大建設期是1980~1990年代,之後才逐漸外溢到新北、基隆,甚至桃園。六都升格(2010)以後,大高雄市的面積,是台北和新北和基隆加起來的1.3倍,即使把北桃園加進去,也大上一截!
拿2013峻工啟用的高雄洲際貨櫃中心說事,那請問2009年啟用的台北港(位在新北市內)算什麼?拿國道七號說事,那請問國道二號(機場連通道)、國道五號(北宜高)算什麼(更何況國道七號一直卡死在環評問題,從未能夠執行)?拿高雄輕軌捷運說事,那請問淡海輕軌算什麼?拿2015年初期通車的高雄港聯外高架道路說事,那請問2011年全面通車,連接台北港的台64線高架道路算什麼?
更何況,大高雄面積廣袤,上到玉山、下到台灣海峽,有高密度都市,有巨大工廠,有農村,甚至有原住民鄉鎮;民政事務浩繁、地方派系林立,行政成本更是龐大。
高雄是重工業港都,石化、煉鋼廠到處都是,大型貨車滿街跑。道路維護、污染防治等方面的鉅大挑戰,都不是非工業都市的台北所能夠相提並論的。
要比真的比不完。柯粉惡意的論述過不了淡水河。無視於北、高兩大都會區,中間三十年以上的發展落差;也無視於行政區域上的「台北市」,只不過是整個北部都會區的一小塊核心,不計入新北、基隆甚至桃園等「一日生活圈」的部份。單拿一個基礎建設已經做得差不多的台北,跟縣市合併後,還在大建設時期的大高雄相比,立足點根本就不一樣,要怎麼比?
說穿了,柯文哲只不過是個甩手市長,他所接手的台北市只不過是一個面積很小、都市結構單純且基礎建設早已做得相當完備,又集全國媒體寵愛於一身的的首善之都。而高雄,面積廣大、都市結構複雜、基礎建設還在高峰期,治理非常不易。而且長期以來都被台北媒體邊緣化、污名化。
這樣的大環境下,台北的政治人物,只要做一些行政效率層面的細部改善,再上媒體宣傳一下、粉飾一下、放砲一下,很容易就得到全國視聽大眾的關注,很容易就能加分。黃黃白白的台北政治人物,講話很大聲,很容易先發制人。而南部的政治人物,想要辯解,卻始終不得要領,聲量也很難擴及全國。並不是高雄人愛計較,而是這種立足點不平等的比較、把高雄污名化的論述,再怎麼樣我們也不能默不作聲、乖乖挨罵。
更何況,整個國家的利益結構往台北傾斜,對誰有好處?台北的年輕一代都很喜歡講居住正義,但是居住正義的解決之道,不在於打房,而是國家資源分配的再平衡,讓人們能夠自由選擇在台灣的任何一個區域發展,這樣才談得上居住正義。
區域平衡發展,是台灣作為一個國家的當務之急。這對離鄉背井的人來說是正義,對於出身北部都會的人來說也是種減壓,對於整個國家來說更是宏觀的百年大計。
而柯文哲與柯粉這種斷章取義的論述,只不過是曝露了他們的狹隘短視。小事情精明,大格局卻糊塗,這對於國家整體的宏觀平衡,毫無幫助。
柯文哲終究不是一個國家層級的人才。
(圖片來源:遠見雜誌)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講中華民族的神話的建構,我所講的不是話那些事件是假。而是想指出歷史的敘述往往含有主觀的成份。這些是剪裁出來的歷史。其實沒有所謂完全客觀的歷史,為何呢?因為世界每天都有很多事件發生,我們只會選一部分的事來記載視作為歷史,那已經有主觀因素在當中。即使記載的事是真的,何況也不能保證所記載的事完全是真的,因...
何況整個國家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八卦
有善心人士從柯粉群組內部轉來一段文章。柯粉說,2012到2020之間,高雄每年從中央拿的「一般性及專案補助款」,都比台北市多;試圖證明中央政府並沒有虧待高雄,而柯文哲錢拿得比較少,所以柯文哲是冤枉的,我們批評柯文哲是不對的。
這種論點真的是毫無意義。
重大建設最花錢的項目,像捷運初期路網(初期路網一定比後續路網貴,因為里程長而且整個系統也要從頭做起)、鐵路地下化、大型河川防洪治水、核心商業區的拆遷重劃與基建等,這些東西,台北早就在1980、1990年代就已經做得差不多了,至遲不超過2000年代初期,真是滿滿的先發優勢。
柯粉提供的資料,從2012算起,這時候台北的重大基礎建設早已告一段落,而高雄才正進行到高峰期。一個早就把該花的錢花完了,另一個才正要開始花大錢,怎麼比?如果把2000年代以前,中央政府補助給「台北市」的建設經費,換算成現在的幣值,恐怕是個天文數字。
拿2013完工的高雄展覽館說事,那請問1985年完工的台北世貿算什麼?拿2018完工的衛武營藝文中心說事,那請問1987年完工的國家兩廳院算什麼?拿2016年才啟動搬遷的高雄205兵工廠遷移說事,那請問1980年就遷移的聯勤44兵工廠(後來改番號為206兵工廠,在現在的信義計劃區境內)算什麼?
更不要說,柯粉很惡意地撇開了新北、基隆的部份不談。要知道「台北市」的大建設期是1980~1990年代,之後才逐漸外溢到新北、基隆,甚至桃園。六都升格(2010)以後,大高雄市的面積,是台北和新北和基隆加起來的1.3倍,即使把北桃園加進去,也大上一截!
拿2013峻工啟用的高雄洲際貨櫃中心說事,那請問2009年啟用的台北港(位在新北市內)算什麼?拿國道七號說事,那請問國道二號(機場連通道)、國道五號(北宜高)算什麼(更何況國道七號一直卡死在環評問題,從未能夠執行)?拿高雄輕軌捷運說事,那請問淡海輕軌算什麼?拿2015年初期通車的高雄港聯外高架道路說事,那請問2011年全面通車,連接台北港的台64線高架道路算什麼?
更何況,大高雄面積廣袤,上到玉山、下到台灣海峽,有高密度都市,有巨大工廠,有農村,甚至有原住民鄉鎮;民政事務浩繁、地方派系林立,行政成本更是龐大。
高雄是重工業港都,石化、煉鋼廠到處都是,大型貨車滿街跑。道路維護、污染防治等方面的鉅大挑戰,都不是非工業都市的台北所能夠相提並論的。
要比真的比不完。柯粉惡意的論述過不了淡水河。無視於北、高兩大都會區,中間三十年以上的發展落差;也無視於行政區域上的「台北市」,只不過是整個北部都會區的一小塊核心,不計入新北、基隆甚至桃園等「一日生活圈」的部份。單拿一個基礎建設已經做得差不多的台北,跟縣市合併後,還在大建設時期的大高雄相比,立足點根本就不一樣,要怎麼比?
說穿了,柯文哲只不過是個甩手市長,他所接手的台北市只不過是一個面積很小、都市結構單純且基礎建設早已做得相當完備,又集全國媒體寵愛於一身的的首善之都。而高雄,面積廣大、都市結構複雜、基礎建設還在高峰期,治理非常不易。而且長期以來都被台北媒體邊緣化、污名化。
這樣的大環境下,台北的政治人物,只要做一些行政效率層面的細部改善,再上媒體宣傳一下、粉飾一下、放砲一下,很容易就得到全國視聽大眾的關注,很容易就能加分。黃黃白白的台北政治人物,講話很大聲,很容易先發制人。而南部的政治人物,想要辯解,卻始終不得要領,聲量也很難擴及全國。並不是高雄人愛計較,而是這種立足點不平等的比較、把高雄污名化的論述,再怎麼樣我們也不能默不作聲、乖乖挨罵。
更何況,整個國家的利益結構往台北傾斜,對誰有好處?台北的年輕一代都很喜歡講居住正義,但是居住正義的解決之道,不在於打房,而是國家資源分配的再平衡,讓人們能夠自由選擇在台灣的任何一個區域發展,這樣才談得上居住正義。
區域平衡發展,是台灣作為一個國家的當務之急。這對離鄉背井的人來說是正義,對於出身北部都會的人來說也是種減壓,對於整個國家來說更是宏觀的百年大計。
而柯文哲與柯粉這種斷章取義的論述,只不過是曝露了他們的狹隘短視。小事情精明,大格局卻糊塗,這對於國家整體的宏觀平衡,毫無幫助。
柯文哲終究不是一個國家層級的人才。
(圖片來源:遠見雜誌)
何況整個國家 在 Goodbye HK, Hello UK Facebook 八卦
【民族貴乎自知】
It’s coming home嘅由來,看到英國人嘅心態
英格蘭險勝哥倫比亞,幾十年都未有咁接近個杯,同時打破踢十二碼必輸嘅宿命,英國同香港當然係既驚且喜。結果英國網絡上, #ThreeLions 同 #ItsComingHome 呢兩個tags不停出現。表面上係首主題曲同歌詞,但同時隱藏住好多意思。從中都幾代表英國人嗰種自知,自嘲,自信同自豪(大)嘅複雜民族性。嗱,進化咗嘅民族係有次序(唔亂得)嘅,先要有知,然後懂得自嘲,先至會自信或者自大!
Three Lions係咩,緊係唔洗我呢啲業餘球迷去解釋。除咗係個隊徽之外,亦係一首歌名。呢首歌係廿幾年前,英國主辨歐洲國家杯嘅其中一首唔係主題曲嘅冠軍歌。要留意嘅係,首歌絕對唔係群星隻手摸住個headphone,反晒眼好有mood咁唱嗰類主題曲。如果睇過MV同聽到嗰啲唱功,第一個感覺係好簡單同平民。廿年前用一次都唔夠,依家再重用。無知嗰啲緊係會話,堂堂一個過氣日不落帝國,文化歷史大國,現代足球發源地,啲國民竟然會淪落到鐘意一首咁嘅歌都算折墮。
其實歌詞就正正代表住英國人,對英格蘭呢隊波嘅睇法,我覺得亦係一種民族性嘅投射。Football’s Coming Home 不停重複,當中有兩個自大嘅含意。第一,英國係足球嘅屋企,就係等如話蹴鞠係足球咁自大,當年主辦歐國杯就係個波回家。第二個就係依家重用嘅原因,既然足球嘅來源係英國,而最威嘅世界杯幾十年前贏過,係時候每個大賽都贏番黎。
表面上好自大嘅主旋律,但其他大部份歌詞表明晒各樣嘅負能量。無創意足球,幾十年黎得個「近」字,比人當係笑話等等。就係將所有負面嘢講晒出黎,就明白英國人嗰種自知同自嘲特性。加上嗰種充滿double meaning同曲中有直嘅「語言藝術」,更加凸顯佢地嘅民族性。講到底首歌嘅總結並唔係It’s coming home,而係:”But I know they can play ‘cause I remember Three Lions on the shirt”!
所以一個民族自信係建構响自知上面,總好過...
MV傳送門: https://youtu.be/RJqimlFcJsM
#ThreeLions
#ItsComingHome
#自己知自己事
#個人都未必得
#何況整個國家
何況整個國家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評價
講中華民族的神話的建構,我所講的不是話那些事件是假。而是想指出歷史的敘述往往含有主觀的成份。這些是剪裁出來的歷史。其實沒有所謂完全客觀的歷史,為何呢?因為世界每天都有很多事件發生,我們只會選一部分的事來記載視作為歷史,那已經有主觀因素在當中。即使記載的事是真的,何況也不能保證所記載的事完全是真的,因為記載的人也有主觀因素在當中。
中華民族的整個論述是這樣的:中國在這二百年給人欺負得很厲害,中國是特別慘。等於一個女仔自小給父母打,長大又給人強姦,再老一點又給老公拋棄。這做成一個自憐的狀態,覺得自己是非常獨特的。我很明白這種心理,他們製造自己的獨特性,合理化自己所做的事,連做妓女都可以了。
我數一數中國的苦難。首先1840-1842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死傷只是三數萬人,攻入了南京,這根本沒有認真的打鬥。第二次入北京,最「大鑊」的是八里橋之役,死了幾千人。入到北京,可能有一些強姦,可能三數千。最慘的是火燒圓明園。其實以當時情況來講,已經是相當「文明」了。因為當時清朝皇帝假裝議和,騙了幾十人去,然後捉了他們入監獄,結果也死了不少人,令聯軍憤怒。燒圓明園,就是要懲罰清皇帝,因為那是皇帝的別墅。而這情況下,搶東西是難免的。
西方列強侵略的第三次,就是八國聯軍之役。但這件事由來真的離譜,因為中國人圍攻領事館,但他們又攻不入,引來聯軍救援。這是八國聯軍入北京的背景。賠償是每一次都有的,賠幾千萬兩到最後八國聯軍也賠得多,要賠四萬萬兩,那大約是四年的稅收。其實拿得最多錢的是日本和俄國,因為他們派軍最多。還有一次是對日本的甲午戰爭,甲午戰爭賠了二萬萬兩,有詩曰:「金擲民膏二萬萬,珠含天淚一雙雙」。
對中國侵略最嚴重的是中日戰爭。那中國死了多少人呢?直接死在炮火或日軍殘殺,大約在一千萬人以下。但單是蔣介石也令到戰爭多死一千萬人,蔣介石做了三件事。他當日在花園口炸開黃河,黃河缺堤以阻止日軍南下。火燒長沙又殺了幾千人,最嚴重的是捉人入新軍,但虐待他們,又沒有飯給他們吃。這至少又死了一千幾百萬人。這比日本人所殺的還要多。中國固然很慘。但這也不能合理化中國特別慘。我用三個角度解釋給大家聽。第一,在所有非歐洲國家中,中國已算是非常幸運。中國從來未亡國,其他國家幾乎全都亡過國。除了一個國家泰國,泰國沒有亡國,因為沒有人想要泰國,這是很奇怪的。其他國家由十六世紀開始,因為國力不如西方,慢慢變成英美殖民地。其實歐美奈中國不何,直至工業革命之後,國力才比中國強。因為中國國家太大,太多人。所以對中國的侵略,對中國民族的欺負是在所有的非中國國家中是最輕微。在大國中接近是最輕微的。
戰爭中打敗,人民被殺害又怎樣呢?那就要和其他國家比較一下。論被殺害人數,中國是不能夠比較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給德軍殺了幾千萬人。二億人口中,接近十多百分比被殺。
至於國家受到羞辱,其實德國受過兩次了。德國經歷兩次戰敗,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二次大戰之後還要分裂成東西德。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所受的屈辱是比中國人所受的更厲害。只可有十萬軍隊,割了土地,更要劃出萊茵非軍事區。法國1870年給德國攻入,1939又給德軍攻入,幾乎全國淪陷。在近代,哪一個國家未試過打敗仗?美國都給人燒過華盛頓,戰敗受到羞辱又有何出奇呢?
那時的人很勇武,很喜歡出外和人打架,打架自然有機會打敗。戰敗就是要割地賠款。根本這就是這一回事。同樣,日本也受過黑船的侮辱,第二次世界大戰給美軍佔領了那麼長時間。美軍很喜歡玩日本女人,所以日本又是對的。如果用這個自憐的角度來看,每個國家做的事都是對的。若用這自憐看法來合理化國家對人民的欺壓,不講人權法治、自由,那是十分可笑。而且中國今日對外國的歧視完全不肯放下,這是建構中國民族神話的一個重要部分。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何況整個國家 在 我要做富翁 Youtube 的評價
過去幾年市場一直炒美國加息預期,2015年及2016年12月都分別加過一次息,但基於時間相隔太久,仍未有個真正加息周期出現。去到明天3月15日再次有機會加息,中間有甚麼影響,有甚麼要留意,今天會跟大家一一分析。
在分析前先重提一下上星期提到的股票IGG(799.HK),近期有很多粉絲同學提問,技術上在上星期提到後不斷向上,累計升幅已有8至9%,整體大趨勢已作出一個突破,但仍可以做出部署。暫時雖然出現射擊之星,策略上可以留意$7.03,未跌穿的話整個短線走勢到不至於太淡,如明天出現今早跌穿,我想大家都會知道應該怎樣做。有可能是止賺離場或其他部署。若覺得長線是仍然可以繼續持有的話留意6.47這個支持,跌穿$6.47有可能整個升浪都會完結,粉絲朋友只有一注朋友的話便要小心,因為若跌穿這個位置整個帳面獲利便會蒸發,相反明天再次出現陽燭向上下一關目標$8.3。
回到正題,今天會跟大家分析美國加息。首先跟大家分析一下利率期貨現時市場預期美國明天加息機率是100 ,證明市場非常樂觀明天絕對會加息,而聯儲局反而過其行的機率是較少。早前聯儲局主席耶倫出來演說是亦透露今次加息機率非常高, 加上早前經濟數據全部指向允許加息,同一時間96%會認為加0.25%。
超低息借貸成本完結
若明天真的加息的話跟上次加息時間只有三個月,證明很大機會再次進入加息週期。過去一個超低息的借貸成本有機會完結,雷曼之後很多公司因通過低息貸款,亦令殭屍企業出現,當然亦有部份公司成功把握這次機會翻身,例如Amazon等其他高借貸公司,Amazon 本身都是高,只是可以透過借貸營造出高增長。除了公司之外其實個人的需要留意,我們做了一個按揭計算,樓宇借貸方面現時按揭利率約只有兩厘, 例如480萬的樓宇月供30年每月還款需要14,000多,若來加息加至5厘,每月還款可以去到21000 雖然眼看只是增加3厘利息但你的供款負擔而增加五成。
存款利率逐步上升
因為港元跟美元掛鉤關係,很多時候訂下的貨幣政策香港亦會跟隨美國, 因為現時存款利率已近乎零,其他人都不太願意將資金放在銀行中。存款利率上升代表吸引市民將資金放到銀行中, 而對投資要求方面要求亦要越來越高。
美國三十年債券
美國利率三十年來都下跌,令國債都有下行壓力。美國利率向上,30年債券
在加息週期很大機會會觸發升浪。
貨幣戰出戰
當一個國家貨幣本身已在加息,其實已對該國的貨幣需求增加。更何況買的是美金貨幣在防守力上已相當不錯。若美國真的進入加息週期,美金上升機率並會較大,但同樣對美國自身經濟有不利因素,例如進口方面,而狂人特朗普一直在實行保護政策,有機會繼續指責中國或歐洲是貨幣操縱國, 最後亦會形城貨幣戰
聯邦儲備利率
過去30年,聯儲局總共有三次加息週期, 分別在1994至1995.﹑1999至2000年﹑2004至2006年,到底之後利率會否爆升?耶倫之前做了很多鴿派的事情,然而一直都在拖沓,假如長期不加息的話通脹便會瘋狂向上。很多時候我們說通脹是有利一個國家,詰個臬說是不一定, 比如說一些非洲國家,通常過急的話,經濟都會爆破,所以才需要加息。
我們根據過30年三次加息週期當中都是升市,現時部就是一步步將止賺位推高,以捕捉這個加息週期的升浪。

何況整個國家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評價
這次凱莉出張嘴的單元我們想來討論防疫與隱私權,到底是不是無法相交的平行線呢?
現在世界上的疫情越來越嚴重,全球確診人數已經超過百萬人了,許多國家都在檢討跟修正自己的防疫措施。但是這種人傳人的傳染病防治,要追蹤確診病患過去跟未來的接觸對象,都會牽涉到隱私權的問題。尤其是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紀錄人跟人之間的往來歷史越來越容易,而現在對於國民監控最嚴密的就是中國了
姑且先不論好壞的話,對人民的監控本來就是中國政府的老本行,追蹤跟記錄人民行動的軟硬體設施本身就很完善。它們在二月中的時候配合微信跟支付寶推出的「健康碼」,系統會追蹤記錄你到過哪些地方,有沒有跟高風險的人長時間待在一起,然後系統會自動把你分類到健康或是有傳染風險的類別裡。
這個系統會產生一組只屬於你的 QR Code,然後用不同顏色來代表你是屬於哪個類別,比如說綠色就是安全的好棒棒,黃色是需要隔離7天,紅色就是得需要隔離14天。你不管是去公共場所、搭大眾運輸或是去巷口便利商店買東西,都要出示這個 QR Code,如果你的顏色顯示是紅色,你就是哪裡都去不了,只能乖乖待在家隔離。
第二名大概就是南韓了吧。韓國也一樣是用手機。確診病患的手機GPS會被記錄下來,再加上監視攝影機跟信用卡的交易紀錄會畫出你整個活動的足跡,就像是一個病毒地圖。大家一看就知道哪裡是比較危險的地方。確診地圖上只會有一個代號標明你的性別和年齡範圍。不過的確就是只要確診就有可能被知道你在哪裡活動過。
還有就是新加坡。但是新加坡的就不是強制的了。新加坡是有一家公司也是推出了一個防疫用的app,這個app就是你只要下載到手機裡,系統就會自動用藍芽幫你跟附近的其他手機配對,就一直配對一直配對,然後把配對的加密紀錄上傳到後台,如果你確診了,政府就可以去跟公司的後台撈你的配對紀錄,就會知道有誰曾經跟你接觸過。
雖然說這不是強制的,不過它們公司的官網說,在新加坡它們已經有超過一百萬的使用者,已經是將近所有國民的五分之一了,而且當然數量越多追蹤的工作就越輕鬆。
剛剛講的例子有中國、韓國、新加坡。這都是最近西方媒體不斷在呼籲要學習的對象。但西方國家嘴上這樣說,如果真的照著做就會出現很多爭議,畢竟有政府侵犯個人隱私的問題。義大利已經有類似的系統會追蹤國民移動的距離了,光是這個也是引起一些爭議。何況是像英國、美國、德國這些國家就沒辦法說做就做。
而且西方國家的人對隱私權本來就比較敏感,美國911之後通過的愛國者法案,就是為了防範恐怖分子,擴張了美國政府種種搜索人民個人資料及活動紀錄的權利。結果2013年時就有一位叫愛德華·史諾登跳出來爆料說,美國政府根本就在無上限全面蒐集跟監控所有人民幾乎全部的電子訊息資料,很多跟反恐完全無關,只是被拿來維護美國政府自己的利益。弄到現在大家都對「政府可以蒐集人民資料」這件事情很感冒。
雖然追蹤民眾對政府來說可以更直接的調查到接觸史,之後要檢測要隔離要治療都可以第一時間就有動作。但這就是隱私權跟生命安全的取捨啊。也是要看到底嚴格是嚴格到什麼程度。而到底在嚴重的傳染病防治上,政府應該可以掌握多少權力,人民又應該保護自己的權益到什麼程度,需要我們每一個人拿出理性與智慧來判斷。
東西方世界在個人與群體之間,優先權的程度上有著根本的差異,相同的做法也不見得能夠直接搬來使用。世界各國能不能盡快打破現在的困境,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