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不是因為傲,是為內心保留空間!】
前幾天滿腹牢騷寫了一篇「人我界線」文,發現反應熱烈、轉載與留言都好多,多到無法立刻回覆完,但總兒來說,大家都有許多被侵犯界線而感到很不舒服的時刻。
很多人問,可以怎麼避免這樣的事?或者如何避免自己去踩到別人的界線?
人我界線是一門很深的話題可以深掘探討,也是人際相處中很重要的環節。回復粉絲們留言的時候,聯想到很多經驗。今天,不妨從「冷場」這件事,來回答以上的問題。
從大學畢業後就從事電視節目幕後工作,必須要學習「與陌生人聊天」,才能在藝人專家來到攝影棚時,問出多一點點節目中可以用到的素材。當工作久了,逐漸變成一個「害怕冷場的人」!不管什麼場合,只要現場尷尬癌發作,我會立刻自己跳出來,試圖讓場子熱絡起來:丟話題、分享自己、討論新聞......結果,真的讓自己「非常非常的疲累」,也浪費許多時間在不必要的社交場合中。
過去幾年,有陣子商業雜誌很愛探討「人脈就是錢脈」這件事,不斷用許多名人觀點與採訪,陳述著「擁有社交交際手腕,就能掌握人脈,找到更多錢脈」。於是坊間開始有一萬種(誇飾法,我沒有統計)教大家如何打開話夾子、成為社交高手的書,好像,讓自己當個冷場王,在社會上就沒有競爭力一樣。
說話的能力的確要培養(或許日後可以寫一篇文章,來教大家如何成為「能夠說故事的人」),但這不代表,我一定要在每個場合都成為娛樂股長。
這幾年我開始練習,到每個場合,都不再逼自己成為社交花,用多看多聽多觀察的態度去面對,不但避免了內心壓力累積,免去認識許多麻煩人的機率,實質上,反而收穫更多。
譬如,
我可以在冷場的時候,多多觀察人,通常越浮躁的人越無法沈著;越半瓶醋的人越想夜郎自大。
或者,
我可以在別人開啟話題時,觀察每個人接到問題的臉色,學習什麼樣的話題引子,才不至於侵犯他人的人我界線。
然後,
我可以聽到他人的聊天內容,是有內容深度的話題,或只是討論別人八卦,抑或是不停止的抱怨(通常後面兩者我就默默飄走了)。
不怕當冷場王,必要的時候才開口,這也很適用在商業與兩性的「聯誼」場合之中。好好觀察值得交往與個性匹配的人,就能避免掉日後許多「人為」的煩麻事。
獨來獨往、當個冷場王也是有代價的,高傲自大的形象不脛而走。譬如說,有一天,我一位認識多年,從事代理的女性好友跟我說:「即使隨著你的優秀,偶爾聽到業界對你的小耳語,我始終告訴他們你很棒!」
「啊?什麼樣的小耳語?可以跟我說看看自己哪邊需要修正」我有點擔憂,是否是自己哪裡得罪人而不自知。
「完全不用放心上啦~只是說活動場合時,妳有一點點小高傲之類的~」他說。
我大概懂了~
的確,現在在許多工作場合,會遇到各種人,而我通常在打過招呼後,就會安靜的埋首準備工作前的心情醞釀,或是處理一些文稿的事,而非跟著他們哈拉打屁。
大概因為,我都不說話不打哈哈,就被說高傲了吧。
這種代價,我可以承擔,因為沒必要活在他人嘴巴裡。
#安靜不是因為傲慢
#是直覺不對頻為你我省點事
記得以前剛開始接到許多活動工作時,也會在現場跟很多人聊天拍照加朋友,而後,我因此遇到了許多讓心情不慎愉悅的狀況,讓人厭煩。
譬如,不小心認識了幾個綠茶婊(沒有要歧視女性,但我工作的地方往往女性多於男性,當然認識女婊多於男婊),她們的通性都是,認識你的時候充滿熱情,立刻加朋友約下次下午茶,然後席間開始拋出自己的感情工作觀,彷彿是個天掉下來的好姐妹,讓人生多了個好閨蜜。
但後續總會發生,他們開始侵犯我的隱私、探我的工作價碼、跳板認識我的合作夥伴,然後再挖洞推你進去(我一直都很樂意介紹工作夥伴給朋友,因為有實力的人自己就可以談下去。但婊的人就是,他可能認識了工作夥伴就試圖從那邊去挖我的開價與合作模式;甚至當我們都接到雷同的工作後,她就開始各種隱晦或明講的放話去攻擊)。
過去,我真的浪費了很多時間與心力,去面對和處理這些爛事。
相信我,學習當個「冷調的人」,不儘然就會讓人脈經營斷了線,也不會讓自己人緣變差,只會省去了根本不需要去牽起的黑脈。
當個觀察者,也會讓自己的心性進步,因為從觀察中可以得到許多反思。
在求學與參與許多研討會的過程中,逐漸認識了許多各個產業的佼佼者,我發現這些巨人智者,都有個特質:話不多,但是說出的話都是黃金,都是智慧;而越是輕浮學問空空的人,話越多越浮誇。
學習習慣於沈著安靜的過程,或許,就是保護好自己的人我界線,以及學習不侵犯他人的,一種練習與解答。
#圖文不符
#何必怕冷場
何必怕冷場 在 筋肉媽媽 Facebook 八卦
【安靜不是因為傲,是為內心保留空間!】
前幾天滿腹牢騷寫了一篇「人我界線」文,發現反應熱烈、轉載與留言都好多,多到無法立刻回覆完,但總兒來說,大家都有許多被侵犯界線而感到很不舒服的時刻。
很多人問,可以怎麼避免這樣的事?或者如何避免自己去踩到別人的界線?
人我界線是一門很深的話題可以深掘探討,也是人際相處中很重要的環節。回復粉絲們留言的時候,聯想到很多經驗。今天,不妨從「冷場」這件事,來回答以上的問題。
從大學畢業後就從事電視節目幕後工作,必須要學習「與陌生人聊天」,才能在藝人專家來到攝影棚時,問出多一點點節目中可以用到的素材。當工作久了,逐漸變成一個「害怕冷場的人」!不管什麼場合,只要現場尷尬癌發作,我會立刻自己跳出來,試圖讓場子熱絡起來:丟話題、分享自己、討論新聞......結果,真的讓自己「非常非常的疲累」,也浪費許多時間在不必要的社交場合中。
過去幾年,有陣子商業雜誌很愛探討「人脈就是錢脈」這件事,不斷用許多名人觀點與採訪,陳述著「擁有社交交際手腕,就能掌握人脈,找到更多錢脈」。於是坊間開始有一萬種(誇飾法,我沒有統計)教大家如何打開話夾子、成為社交高手的書,好像,讓自己當個冷場王,在社會上就沒有競爭力一樣。
說話的能力的確要培養(或許日後可以寫一篇文章,來教大家如何成為「能夠說故事的人」),但這不代表,我一定要在每個場合都成為娛樂股長。
這幾年我開始練習,到每個場合,都不再逼自己成為社交花,用多看多聽多觀察的態度去面對,不但避免了內心壓力累積,免去認識許多麻煩人的機率,實質上,反而收穫更多。
譬如,
我可以在冷場的時候,多多觀察人,通常越浮躁的人越無法沈著;越半瓶醋的人越想夜郎自大。
或者,
我可以在別人開啟話題時,觀察每個人接到問題的臉色,學習什麼樣的話題引子,才不至於侵犯他人的人我界線。
然後,
我可以聽到他人的聊天內容,是有內容深度的話題,或只是討論別人八卦,抑或是不停止的抱怨(通常後面兩者我就默默飄走了)。
不怕當冷場王,必要的時候才開口,這也很適用在商業與兩性的「聯誼」場合之中。好好觀察值得交往與個性匹配的人,就能避免掉日後許多「人為」的煩麻事。
獨來獨往、當個冷場王也是有代價的,高傲自大的形象不脛而走。譬如說,有一天,我一位認識多年,從事代理的女性好友跟我說:「即使隨著你的優秀,偶爾聽到業界對你的小耳語,我始終告訴他們你很棒!」
「啊?什麼樣的小耳語?可以跟我說看看自己哪邊需要修正」我有點擔憂,是否是自己哪裡得罪人而不自知。
「完全不用放心上啦~只是說活動場合時,妳有一點點小高傲之類的~」他說。
我大概懂了~
的確,現在在許多工作場合,會遇到各種人,而我通常在打過招呼後,就會安靜的埋首準備工作前的心情醞釀,或是處理一些文稿的事,而非跟著他們哈拉打屁。
大概因為,我都不說話不打哈哈,就被說高傲了吧。
這種代價,我可以承擔,因為沒必要活在他人嘴巴裡。
#安靜不是因為傲慢
#是直覺不對頻為你我省點事
記得以前剛開始接到許多活動工作時,也會在現場跟很多人聊天拍照加朋友,而後,我因此遇到了許多讓心情不慎愉悅的狀況,讓人厭煩。
譬如,不小心認識了幾個綠茶婊(沒有要歧視女性,但我工作的地方往往女性多於男性,當然認識女婊多於男婊),她們的通性都是,認識你的時候充滿熱情,立刻加朋友約下次下午茶,然後席間開始拋出自己的感情工作觀,彷彿是個天掉下來的好姐妹,讓人生多了個好閨蜜。
但後續總會發生,他們開始侵犯我的隱私、探我的工作價碼、跳板認識我的合作夥伴,然後再挖洞推你進去(我一直都很樂意介紹工作夥伴給朋友,因為有實力的人自己就可以談下去。但婊的人就是,他可能認識了工作夥伴就試圖從那邊去挖我的開價與合作模式;甚至當我們都接到雷同的工作後,她就開始各種隱晦或明講的放話去攻擊)。
過去,我真的浪費了很多時間與心力,去面對和處理這些爛事。
相信我,學習當個「冷調的人」,不儘然就會讓人脈經營斷了線,也不會讓自己人緣變差,只會省去了根本不需要去牽起的黑脈。
當個觀察者,也會讓自己的心性進步,因為從觀察中可以得到許多反思。
在求學與參與許多研討會的過程中,逐漸認識了許多各個產業的佼佼者,我發現這些巨人智者,都有個特質:話不多,但是說出的話都是黃金,都是智慧;而越是輕浮學問空空的人,話越多越浮誇。
學習習慣於沈著安靜的過程,或許,就是保護好自己的人我界線,以及學習不侵犯他人的,一種練習與解答。
#圖文不符
#何必怕冷場